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研修社區的功能有哪些

網路研修社區的功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2 17:56:29

① 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准》中,共設定發多少個課程主題

《張琳(鹽港中學):深圳市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大賽鹽田區信息技術學科初賽.zip》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_pleyg_umHd2kQbP9dzcIQ

提取碼:7r64

深圳市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大賽鹽田區信息技術學科初賽

② 通過學習教師網路研修社區與學習共同體,有什麼收獲及建議

個人研修計劃上傳操作方法 根據華師大培訓計劃,培訓第一階段要根據研修主題,制定並上傳個人研修計劃,10月7日前需完成。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一、找到「工作坊活動」,點擊「去參加」 二、進入後找到「組建家園,結伴同行」,點擊「參與」 三、進入後點擊「個人研修計劃」,把研修計劃復制在「」欄里,再點擊「提交」就OK了。 「個人研修計劃」可參考別人的內容,具體在其他老師的「回帖」里找到,可根據自身情況稍作修改! 參考一: 學員學習計劃任務一:學習共同體建設 9月25日——10月7日 1、研讀工程及標准精神,深入了解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整體安排與要求2、創建學習共同體,制定研修計劃3、登錄平台,體驗網路研修平台功能 網路研修:1、登錄注冊,進入個人空間,體驗網路研修平台功能與環境2、破冰熱身,開展自我介紹3、創設學習群組,建立學習共同體4、完成培訓前調查問卷5、閱讀「致學員的一封信」和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整體安排與要求6、制定並上傳個人學習方案校本研修:1、制定研修方案任務二:綜合課程學習、能力測評與選課指導 10月8日——10月22日 必修(每一主題下選擇一門課程)網路研修:1、完成綜合課程的學習2、完成課程後標准化測試題3、參與BBS「主題研討」,發表研修日誌4、圍繞信息技術對創新教學的作用等話題,學員參與工作坊話題討論5、參與在線文字答疑及視頻答疑活動6、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7、進行自主選課校本研修:1、集體備課、分組研討。結合所學的綜合課程內容,選擇某一領域、單元主題或某一課,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備課研討,形成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研讀信息技術引發教與學的變革信息化教學設計流程與方法教育信息技術現狀與發展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任務三:學習專題課程內容 10月23日——11月10日 基於能力測評結果、課程套餐推薦以及教師的個人人情況選擇合適的專題課程組合優化教學下的多媒體基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多媒體進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互動式基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互動式進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網路與移動環境基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網路與移動環境進階教學信息技術變革學習基礎教學信息技術變革學習進階教學任務四:學習「技術支持」課程從技術支持類課程中選擇合適的通用軟體或學科軟體進行學習網路研修:1、完成自主選學的專題課程學習2、參與BBS「主題研討」3、發表研修日誌4、完成考核作業: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5、從信息技術支持的導入優化、講授優化和評價優化三個角度或者從其他視角對大家提交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開展研討,參與工作坊話題討論6、參與在線文字答疑及視頻答疑活動校本研修:1、主題式說課活動2、課堂現場教學3、主題式評課活動4、課例研究與教學反思任務五:線下研修與實踐測評 11月10日——11月30日 開展線下研修與實踐測評 1、開展信息化教學設計活動,提交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以及所有相關的數字化資源2、完成一次信息技術手段支持的課堂教學,並提交課堂實錄資源包,包括:原教學設計、修改後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學生作業、點評任務六:研修成果展示與交流 12月1日——12月25日 研修成果展示、交流與分享 1、課例分享、交流活動(1)研磨的課程線下錄像成課,製作成微課例上傳至平台(2)以個人或學校學科工作坊為單位提交(3)線上同伴互評、專家課例點評2、研修成果上傳、分享與交流3、工作坊研討4、完成培訓後調查問卷和訓後測評5、撰寫培訓反思與總結 參考二: 嚴格按照計劃開展學習: 9月25日——10月7日 1、登錄注冊,進入個人空間,體驗網路研修平台功能與環境2、破冰熱身,開展自我介紹3、創設學習群組,建立學習共同體4、完成培訓前調查問卷5、閱讀「致學員的一封信」和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整體安排與要求6、制定並上傳個人學習方案校本研修。10月8日——10月22日 必修1、集體備課、分組研討。結合所學的綜合課程內容,選擇某一領域、單元主題或某一課,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備課研討,形成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研讀信息技術引發教與學的變革信息化教學設計流程與方法教育信息技術現狀與發展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0月23日——11月10日1、完成自主選學的專題課程學習2、參與BBS「主題研討」3、發表研修日誌4、完成考核作業: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5、從信息技術支持的導入優化、講授優化和評價優化三個角度或者從其他視角對大家提交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開展研討,參與工作坊話題討論6、參與在線文字答疑及視頻答疑活動校本研修:1、主題式說課活動2、課堂現場教學3、主題式評課活動4、課例研究與教學反思11月10日——11月30日 原教學設計、修改後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學生作業、點評12月1日——12月25日 (1)研磨的課程線下錄像成課,製作成微課例上傳至平台(2)以個人或學校學科工作坊為單位提交(3)線上同伴互評、專家課例點評2、研修成果上傳、分享與交流3、工作坊研討4、完成培訓後調查問卷和訓後測評5、撰寫培訓反思與總結

③ 教師工作坊能替代網路研修社區嗎

最近,選修課程、必修課程學了很多,但一直不敢寫課程筆記,因為還不了解自己要做什麼,要怎麼做。所以,還是先觀看《工作坊研修手冊解讀》,再寫自己的學習筆記,這樣就能胸有成竹地研修。
通過學習,我明確了自己的身份,知道了自己的任務。我的身份是研修學員,主要配合坊主完成各項任務;我的任務有兩個,第一個是和名師名家、骨幹老師們一起打造300件優質資源課例和微課程,第二個是探索具有價值的工作坊研修模式;明確研修時間是一年。
這一次的研修,一共有5369人。3月份進行破冰活動;3月至12月進行課程學習;4月至9月,考核學員;坊主金鑰匙考核活動10月至12月。學習過程中的專業指導與過程管理,一年時間內,注重開展:分階段召開學情通報會,分階段到各地進行中期視導。
首先進行的是網上破冰活動,要求學員在指定時間完成四個方面,包括:完善信息、製作自畫像、填寫問卷、制定研修計劃。
第二,研修活動中,可以進行反復學習,對學習的考核進行計分,沒有上限,有26門課程,必修4門,選修不得少於6門。
第三,課例研究,是本次工作坊研修的主體工作。課例研究分兩輪開展,4月至6月——每個工作坊的前三個知識點;7至9月進行後三個知識點的課例研究。這些都可以適當提前。已經發布第一個知識點,要求學員參與本工作坊六個的知識點研修活動,可以有所側重。討論結果,列入網站排名,但不計入考核。每人側重兩個知識點的作業。最終,每個坊,針對每個知識點,形成兩個資源包,共上交12個資源包。這個方面,自己還不是很清楚,要和坊主、學員多研討了。
第四,坊主金鑰匙。通過課程學習和主題研討,形成三個系統和一個工作文化特色。三系統:工具系統、效果系統和評價系統,構成了工作坊研究模式。我們的研究成果需要用文本資料呈現。
每月工作如下:
第一輪:
作為學員的我,在3月份,則是:熟悉平台,了解手冊,參與學習。呵呵,已經開始了!
4月份,繼續學習課程,進行日常教學中的資源提供和課例研究,重點是第一個課例的知識點。
5月份,和四月份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重點為第二個課例的知識點。
6月份,和前兩個月一樣,重點是第三個課例知識點。
第二輪:7至9月
工作內容同第一輪,在第一輪研修的基礎上,不斷提升。
第三輪:10至12月
工作坊金鑰匙。
明確了研修的方向,知道了研修內容,更要明白研修的價值。學習後,我明白了工作坊有兩個價值——核心價值和附屬價值。核心價值是通過培訓,提高培訓指導他人的能力;附屬價值是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的能力。這二者的關系是通過實現自身能力提高的過程,達到指導他人的能力提高。核心價值確定為「提高培訓指導他人的能力」的基本思考。
研修是教育發展需要、學校發展需要、教師發展需要。其中的教師發展則是讓骨幹承載起它應有的使命,教師之間要同伴互助。我們學員要深入研究課例,不僅僅對知識本體探討,還要轉化成對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對學員指導,使其培訓他人的能力。
通過培訓,讓教師個體在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提高,工作坊的研修過程,不僅自身能力提高,更主要的是,人人能學到指導他人的能力;在研修的過程中,以課例為媒介,以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為依託,提高他人的能力。輔導他人的能力主要包括:培訓教學能力、區域性教師項目設計與實施能力、校本研修規劃與組織能力、網路研修指導能力、教師工作坊周長能力,在課例研究過程中,承載起五個能力的要求。
至於考核,根據研修考核嚴格執行,爭取讓自己從優秀走向卓越;對工作坊的考核,自己則是除了完成各項基本任務外,配合坊主開展主題活動。
最後的工作是坊主金鑰匙。是要找到金鑰匙,打開教師隊伍整體提升之門。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把教師隊伍建起來。培訓中的研討有兩大不足,無序化、淺層化。話題不一定聚焦在主題探索上,易無序化;不注意言層引導,會淺層化。坊主到小組中進行專業引領。要克服這兩個不足,讓研討有效性和價值性。坊主和組長首先要確定主題,要根據工作坊的主題活動;第二要將工作坊研修活動確定好後,以文本的方式,告知各組的學員;第三是討論主題,組長要穿針引線,並整理研討內容,提交給工作坊主。研討活動可以適當調整,指定時間。
研修中,還有學情會,會涉及到學習情況。本次,共有四次學情會。第一次學情會是建設團隊文化,關注有效學習,時間定於三月下旬,注重學員的參訓率和學習率,要有凝聚力,要聚人氣,對於不經常參與網路研修的,要有效溝通,要召開組長、學員工作例會;第二次學情會是學情問題聚焦,分類分層推薦,在6月下旬。層層梳理,講解學員關注問題,給出分類分層的建議;第三次學情會是階段成果梳理,生成資源解析,是在9月下旬,搭建一個理論與對話的平台,要生成優質的資源,坊主和組長要關注學員生成哪些優質資源,第一是學員的作品,第二是研修活動,其中學員的作品包括研修日誌、典型案例、教案學案、教學反思、各項作業等;第四次學情會是聚焦三大系統,總結反思對標,在2015年1月。
預期成果是:課例研究資源包、三大系統成功冊、文化特色成果冊、生成資源成功冊,具有固化形態的成果資源。
在研修的旅途中,認真來研修,辦好工作坊,讓自己能一路走來一路收獲,確保研修成果優質豐碩。

④ 教師發展網怎麼注冊

在中國教師資格網站首頁的右側可看到注冊入口,點擊進入根據提示注冊即可。


網站的開放時間為每個工作日的8:30—20:00,其他時間和周末及國家法定節假日不開放。

補充

教師發展網是在同中央教科所、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等多家機構合作中開發研製的。

以服務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服務基礎教育為宗旨的,以滿足教師個性化需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的,以教師研修互聯網+雲服務為支撐的「培訓、教研、教學一體化」的區域教師網路研修平台。

中國教師發展網的核心平台——中小學教師網路研修社區,創新了教師網路研修模式,為全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專業支持和優質服務。

教師發展網秉承「竭誠、優質」的服務宗旨,不斷創新培訓模式,不斷優化網路平台,發展目標是創建國內學習資源最豐富、網路功能最強大、研修方式最先進、最能滿足中小學教師需求、最具活力的、全國一流的教師培訓專業網站。

⑤ 想的網路研修社區平台應該具備哪些功能

「教師網路研修社區」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師繼續教育的新模式,以區縣或地市為基本單位,以網路學習平台為技術支撐,組織教師開展常態的網路研修。通過建立區域教師培訓的新機制,實現區域教師培訓模式、內容、方法和手段創新,進一步提高試點地區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益。[1]總結一年來的「教師網路研修社區建設試點項目」(以下簡稱「試點項目」),組織方(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和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及項目承辦機構(中國教師研修網)在專項調研中發現,觀念、管理、平台和經費等存在一些問題。[2]筆者也參與了本地的調研活動,親身體驗到這兩個問題確實存在。除此之外,還有下述四個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並有效解決;否則,難以完成項目的目標任務:到2014年,建設一批網路研修社區,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師培訓深度融合,推進教師研修常態化,促進教師專業自主發展。

⑥ 教師中小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有哪些建議

一、提升工程的總體目標和任務 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完善頂層設計;整合相關項目和資源,採取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國1000多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新一輪提升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以評促學,激發教師持續學習動力;建立教師主動應用機制,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 圍繞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方式的現實需求,吸收借鑒國內外信息技術應用經驗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培訓課程標准和能力測評指南等,建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有效引領廣大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規范指導各地建設資源、實施培訓、開展測評、推動應用等環節的工作。 三、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 各地要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和校長培訓必修學時(學分),原則上每五年不少於50學時。試行教師培訓學分管理,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學分認定,推動學分應用,激發教師參訓動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相關培訓項目,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英特爾未來教育」、「微軟攜手助學」、「樂高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中國移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等項目與各地教師培訓的融合,通過提供課程資源、培訓骨幹培訓者和共建培訓平台等方式,擴大優質資源輻射范圍。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本地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新一輪全員提升培訓。利用信息管理系統,整合本地區項目和資源,建設教師選學服務平台,推動各地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完善專項培訓體系,做好與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相關培訓的有機銜接,重點加強中小學校長、專兼職培訓者和教研員等骨幹隊伍以及農村教師的培訓。地市及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專項培訓和專題教研,組織開展區域性教師全員培訓。健全中小學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確保研修質量。中小學校要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將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重點通過現場診斷和觀課磨課等方式,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用結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培訓新模式 各地要根據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學習特點,有效利用網路研修社區,推行網路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強化情境體驗環節,確保實踐成效,使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應用、邊提升;建立學習效果即時監測機制,確保培訓質量。堅持底部攻堅,積極推動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建立以校為本的常態化培訓機制。推行移動學習,為教師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進行便捷有效學習提供有力支持。加強薄弱環節,採取「送教下鄉」和「送培上門」等方式,為不具備網路條件的農村教師提供針對性培訓。 五、遴選一線教師滿意的培訓資源 教育部依託現有資源,建設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平台,匯聚各地培訓課程資源和培訓服務信息,建立優質資源遴選機制,推動資源交易與交換。對通用性強的優質資源進行加工升級,啟動教師培訓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建設工作,利用合作項目引進和開發優質資源,建立優質課程資源庫。各地要重點建設典型案例資源,支持中小學與高校及教師培訓機構合作,加工生成性資源,開發微課程資源,滿足教師個性化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匯聚本地資源,與國家平台實現互聯互通。 六、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本地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測評,主要採取教師網上自測方式,通過案例開展情境測評,以評促學、以評促用。根據能力測評指南,開發適合本地實際的測評工具,建立網路測評系統,為教師提供便捷有效的測評服務。各地要根據測評數據及時調整提升工程實施計劃,確保全體教師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訓機構要根據測評數據制定完善培訓方案,確保按需施訓。中小學校要分析測評數據,找准短板,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研修。教師要根據測評結果,明確自身不足,查漏補缺,合理選學。 七、推動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 各地要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資格認定、資格定期注冊、職務(職稱)評聘和考核獎勵等的必備條件,列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中小學校要將信息技術應用成效納入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各地要通過示範課評選、教學技能比賽和優秀課例徵集等活動,發掘推廣應用成果,形成良好應用氛圍。通過建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實驗區、示範性網路研修社區和示範校等舉措,推動信息技術應用綜合創新。 八、加強組織保障確保提升工程取得實效 統籌安排各項工作。各省要開展專項調研,分析現狀和問題,摸清教師需求,明確工作重點和思路,做好整體設計,制訂提升工程主要實施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形成規劃方案,2013年底前報送教育部。2014年起,分年度組織教師全員培訓工作,原則上每年培訓人數不少於本地區中小學教師總數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開發測評工具,盡快建立教師主動應用的機制。 加強組織領導。教育部負責提升工程實施的統籌管理和監督評估等工作。成立執行辦公室(設在華東師范大學),負責組織管理的具體工作。成立專家委員會,負責研究、指導和評審等工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省提升工程實施的組織管理。成立領導小組,整合相關部門力量,確定專門機構負責組織管理具體工作。採取招投標機制,遴選具備資質的院校(機構)承擔培訓任務。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實施精細化管理。地市及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提升工程的組織管理。制定管理辦法,落實相關政策。整合教師培訓、教研、電教和科研等部門的力量,加強對中小學校的指導,做好全員培訓。中小學校長是本校提升工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資源,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落實保障經費。各省要安排專項經費,支持管理平台建設、專項培訓、資源開發和能力測評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國培計劃」專項經費中切塊用於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地市及區縣要安排專項經費,支持本地教師全員培訓。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資金,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 做好監管評估。教育部審核各省規劃方案,通過信息管理平台對各地工作進行動態監測,定期通報監測結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採取專家評估、網路評估和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做好提升工程實施的監管評估工作。地市及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重點加強中小學校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工作的監管評估。

⑦ 教師發展網賬號是什麼

是你的身份證號碼,初始密碼一般是六個8

教師發展網是在同中央教科所、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等多家機構合作中開發研製的。

以服務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服務基礎教育為宗旨的,以滿足教師個性化需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的,以教師研修互聯網+雲服務為支撐的「培訓、教研、教學一體化」的區域教師網路研修平台。

中國教師發展網的核心平台——中小學教師網路研修社區,創新了教師網路研修模式,為全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專業支持和優質服務。

教師發展網秉承「竭誠、優質」的服務宗旨,不斷創新培訓模式,不斷優化網路平台,發展目標是創建國內學習資源最豐富、網路功能最強大、研修方式最先進、最能滿足中小學教師需求、最具活力的、全國一流的教師培訓專業網站。

⑧ 國培計劃-網路研修社區如何建設

網路研修平台建設,平台硬體軟體和功能等
查看原帖>>

⑨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具備哪些方面

1、理解信息技術對改進課堂教學的作用,具有主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意識。

2、了解多媒體教學環境的類型與功能,熟練操作常用設備。

3、了解與教學相關的通用軟體及學科軟體的功能及特點,並能熟練應用。

4、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數字教育資源,掌握加工、製作和管理數字教育資源的工具與方法。

5、具備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能夠以身示範。


(9)網路研修社區的功能有哪些擴展閱讀


1、預見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訂應對方案。

2、利用技術支持,改進教學方式,有效實施課堂教學。

3、讓每個學生平等地接觸技術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學生學習注意力。

4、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觀察和收集學生的課堂反饋,對教學行為進行有效調整。

5、靈活處置課堂教學中因技術故障引發的意外狀況。

閱讀全文

與網路研修社區的功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門網路營銷專家 瀏覽:98
網路連接好就是不可上網為什麼 瀏覽:52
咋直接看網路密碼 瀏覽:600
網路信號放大器怎麼使 瀏覽:684
智能無線網路寬頻路由器 瀏覽:475
網路版記帳軟體 瀏覽:968
網路主播用哪個象棋 瀏覽:947
最好的手機網路測速 瀏覽:255
四川廣電網路有多少m 瀏覽:287
逢良網路是什麼 瀏覽:166
網路電視不通過wifi可以用嗎 瀏覽:997
軟體本地驗證和網路驗證哪個好 瀏覽:925
極佳是什麼等級網路信號 瀏覽:457
如何投訴網路不良現象 瀏覽:953
網路安全視頻正能量 瀏覽:71
手機網路不好怎麼設置寬頻密碼 瀏覽:336
蘋果手機連接網路為什麼沒辦法用 瀏覽:233
網路安全動圖講解 瀏覽:590
小米手機如何添加自己的網路 瀏覽:659
上海網路研發軟體 瀏覽:58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