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規劃有哪些書

網路規劃有哪些書

發布時間:2022-04-19 03:47:29

㈠ 想考軟考的網路規劃師,請問我該看什麼哪些輔導書比較好呢

建議使用全國計算機技術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指定用書:《跨越網路規劃師必備訓練》和《網路規劃師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的

㈡ 誰給我推薦下網路規劃師的書籍

希賽有出網路規劃設計師的視頻教程,你可以去看看的。

㈢ 網路規劃設計師大家有沒有好的教材推薦

《網路規劃設計師考試輔導教程》——希賽教育軟考學院組編,施游、桂陽、胡釗源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全書內容涵蓋了考試大綱規定的所有知識點,對考試大綱規定的內容有重點地進行了細化和深化。現在里考試還有3個多月。花2個月時間看書是沒問題的。這本書最好是能看個3篇,第一篇通讀,第二篇精讀,第3篇略讀。你可以同時參加希賽的網路規劃設計師培訓,在看書的過程中,遇到什麼疑點或難題都可以去問老師。再每天看一篇論文範文,自己也可以拿出紙筆簡要的總結出這篇範文的大綱。最後一個月就需要集中做題了。每天做一套完整的試題,當作測試。

㈣ 網路規劃設計師教程的圖書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原理
1.1 計算機網路概論
1.1.1 計算機網路概念
1.1.2 計算機網路組成
1.1.3 計算機網路分類
1.1.4 網路體系結構
1.2 數據通信基礎
1.2.1 數據通信概念
1.2.2 數據通信系統
1.2.3 數據調制與編碼
1.2.4 多路復用技術
1.2.5 數據交換方式
1.2.6 傳輸介質
1.2.7 檢錯與糾錯
1.3 網路體系結構
1.3.1 應用層
1.3.2 傳輸層
1.3.3 網路層
1.3.4 數據鏈路層
1.3.5 物理層
1.3.6 覆蓋網與對等網
1.4 網路設備與網路軟體
1.4.1 網卡
1.4.2 交換機
1.4.3 路由器
1.4.4 網關
1.4.5 無線接入點
1.4.6 數據機
1.4.7 網路軟體
1.5 區域網
1.5.1 區域網概述
1.5.2 訪問控制方式
1.5.3 區域網協議
1.5.4 高速區域網
1.5.5 無線區域網
1.5.6 虛擬區域網
1.6 廣域網與接入網
1.6.1 廣域網的概念
1.6.2 虛電路與數據報實現方法
1.6.3 擁塞控制
1.6.4 公用網
1.6.5 接入網
1.6.6 廣域網組網
1.7 網路互連
1.7.1 網路互連概念
1.7.2 網路互連方法
1.7.3 路由選擇演算法
1.8 Internet協議
1.8.1 網路層協議
1.8.2 傳輸層協議TCP與UDP
1.8.3 應用層協議
1.8.4 代理與NAT
1.8.5 搜索引擎
1.9 網路管理
1.9.1 網路管理基本概念
1.9.2 管理信息的組織與表示
1.9.3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
1.9.4 網路管理工具
1.10 服務質量技術
1.10.1 基本概念與相關技術
1.10.2 IP網路QoS技術
1.10.3 MPLS QoS技術
1.10.4 移動網路QoS技術
第2章 計算機網路規劃與設計
2.1 設計基礎
2.1.1 網路基本元素
2.1.2 網路互聯設備
2.1.3 網路性能
2.1.4 網路設計文檔
2.2 網路分析與設計過程
2.2.1 網路規范
2.2.2 網路生命周期
2.2.3 網路開發過程
2.2.4 網路設計的約束因素
2.3 網路需求分析
2.3.1 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2.3.2 收集需求分析的過程
2.3.3 編制需求說明書
2.4 通信規范
2.4.1 通信規范分析
2.4.2 通信模式
2.4.3 通信邊界
2.4.4 通信流量分布的簡單規則
2.4.5 通信流量分析的步驟
2.4.6 網路基準
2.4.7 編寫通信規范說明書
2.5 邏輯網路設計
2.5.1 邏輯設計過程概述
2.5.2 網路結構設計
2.5.3 物理層技術選擇
2.5.4 區域網技術選擇與應用
2.5.5 廣域網技術選擇與應用
2.5.6 地址設計和命名模型
2.5.7 路由選擇協議
2.5.8 網路管理
2.5.9 網路安全
2.5.10 編寫邏輯設計文檔
2.6 物理網路設計
2.6.1 結構化布線設計
2.6.2 機房設計
2.6.3 設備選型
2.6.4 物理網路設計文檔
2.7 網路測試運行和維護
2.7.1 網路測試概述
2.7.2 線路與設備測試
2.7.3 網路系統測試
2.7.4 網路應用測試
2.7.5 測試報告
2.8 網路故障分析與處理
2.8.1 網路故障排除思路
2.8.2 網路故障排除工具
2.8.3 網路故障分層診斷
2.8.4 網路故障排除案例分析
第3章 網路資源設備
3.1 網路伺服器
3.1.1 RISC架構伺服器
3.1.2 IA架構伺服器
3.1.3 性能要求及配置要點
3.1.4 伺服器相關技術
3.2 網路存儲系統
3.2.1 SCSI介面卡與控制卡
3.2.2 獨立磁碟冗餘陣列
3.2.3 磁帶庫
3.2.4 光碟塔
3.2.5 DAS技術
3.2.6 NAS技術
3.2.7 SAN技術
3.2.8 備份系統及備份軟體
3.3 其他資源設備
3.3.1 網路傳真機
3.3.2 網路列印機
3.3.3 網路視頻會議系統
3.3.4 網路電話系統
第4章 網路安全
4.1 惡意代碼
4.1.1 惡意代碼的定義與分類
4.1.2 常見的惡意代碼命名規則
4.1.3 典型的惡意代碼
4.1.4 典型反病毒技術和常用反病毒軟體
4.2 黑客攻擊及其預防
4.2.1 黑客和黑客攻擊
4.2.2 拒絕服務攻擊與防禦
4.2.3 緩沖區溢出攻擊與防禦
4.2.4 程序漏洞攻擊與防禦
4.2.5 欺騙攻擊與防禦
4.2.6 埠掃描
4.2.7 強化TCP/IP堆棧以抵禦拒絕服務攻擊
4.2.8 系統漏洞掃描
4.3 防火牆應用配置
4.3.1 防火牆技術概述
4.3.2 防火牆體系結構
4.3.3 分布式防火牆技術
4.3.4 防火牆應用規則
4.3.5 內部防火牆系統應用設計
4.3.6 外圍防火牆系統應用設計
4.3.7 防火牆與DoS/DDoS攻擊
4.3.8 防火牆應用實例
4.4 ISA Server應用配置
4.4.1 ISA Server的安裝
4.4.2 配置允許所有內部用戶訪問Internet的所有服務的訪問規則
4.4.3 使用邊緣防火牆模板建立訪問策略
4.4.4 配置啟用HTTP緩存
4.5 IDS與IPS
4.5.1 入侵檢測系統概述
4.5.2 入侵檢測系統實例
4.5.3 入侵防禦系統
4.6 訪問控制技術
4.6.1 訪問控制技術概述
4.6.2 傳統訪問控制技術
4.6.3 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技術
4.6.4 基於任務的訪問控制模型
4.6.5 基於對象的訪問控制模型
4.7 VPN技術
4.7.1 IPsec
4.7.2 GRE
4.7.3 MPLS VPN
4.7.4 VPDN
4.8 企業網路安全隔離
4.8.1 網路隔離技術概述
4.8.2 劃分子網隔離
4.8.3 VLAN隔離
4.8.4 邏輯隔離
4.8.5 物理隔離
4.9 公鑰基礎結構
4.9.1 公鑰密碼
4.9.2 PKI組成
4.9.3 證書認證機構
4.9.4 PKI和數字證書的應用
4.9.5 PKI標准
4.10 文件加密和電子簽章
4.10.1 文件加密技術
4.10.2 EFS文件加密技術
4.10.3 電子印章的概念
4.10.4 數字簽名
4.10.5 電子印章的關鍵技術
4.10.6 數字水印技術
4.10.7 密鑰管理
4.11 網路安全應用協議
4.11.1 SSL協議
4.11.2 SET協議
4.11.3 HTTPS
4.12 桌面安全解決方案
4.12.1 終端智能登錄
4.12.2 虛擬加密磁碟
4.12.3 終端硬體埠控制
4.13 系統安全
4.13.1 DMZ
4.13.2 物理安全
4.13.3 主機系統安全
4.14 安全審計
4.14.1 安全審計的內容
4.14.2 審計工具
4.15 安全管理制度
4.15.1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內容
4.15.2 安全風險管理
4.15.3 信息安全策略
4.15.4 信息安全教育
第5章 標准化和知識產權
5.1 標准化
5.1.1 標准化的基本概念
5.1.2 標准化的基本過程
5.1.3 標準的分類
5.1.4 標準的編號
5.1.5 國際標准及國外先進標准
5.1.6 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
5.1.7 標准化組織
5.1.8 信息技術標准化
5.1.9 ISO 9000:2000標准
5.1.10 能力成熟度模型
5.1.11 相關標准
5.2 知識產權
5.2.1 知識產權的概念與特點
5.2.2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主體與客體
5.2.3 計算機軟體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條件
5.2.4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權利
5.2.5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行使
5.2.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
5.2.7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歸屬
5.2.8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權的鑒別
5.2.9 不構成計算機軟體侵權的合理使用行為
5.2.10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權的法律責任
5.2.11 計算機軟體的商業秘密權
第6章 網路系統分析與設計案例
6.1 網路規劃案例
6.1.1 案例1
6.1.2 案例2
6.2 網路優化案例
6.3 網路配置案例
6.3.1 案例1
6.3.2 案例2
6.4 網路故障分析與處理案例
第7章 網路規劃設計論文
7.1 大綱中的要求
7.2 論文考試難的原因及其對策
7.3 論文的格式與寫作技巧
7.3.1 格式要求
7.3.2 寫作進度把握
7.3.3 論文選題
7.3.4 論文提綱
7.3.5 正文寫作
7.3.6 復查論文
7.4 論文範文
縮寫詞
參考文獻

㈤ 推薦幾本內部網路規劃與設計的參考書籍

《網路規劃設計師教程》作者: 黃傳河 出版單位:清華大學出版社
《網路規劃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作者:希賽教育軟考學院 出版單位:希賽網
《網路規劃設計師考試試題分類精解》作者:希賽教育軟考學院 出版單位:希賽網
《網路規劃設計師輔導教程》作者:希賽教育軟考學院 出版單位:希賽網
這幾本是考生常選的教材,差不多就是指定教材,你可以參考參考

㈥ 網路規劃設計師考試要看什麼書

推薦三本輔導書吧。

《軟體設計師考試習題集》
根據最新的軟體設計師考試大綱,對2005-2013年考試真題進行了歸類總結,並給出了解答,使考生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和應考,實踐性較強。考生可通 過做本書的習題,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點、考試重點和難點,熟悉考試方法、試題形式、試題的深度和廣度、考試內容的分布,以及解答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軟體設計師考試下午考點精講與考前必練》
內容緊扣考試大綱,通過對歷年試題進行科學分析、研究、總結、提煉而成。每章按照同樣的體例進行內容的組織,分為5個部分。第1部分為考情分析;第2部分是考點精講;第3部分是典型真題解析;第4部分是考前必練;第5部分為總結。
《軟體設計師考試考前串講》
根據最新的軟體設計師考試大綱,對歷年考試中所有知識點進行了歸類分析和總結,挖掘出了其中的考試重點和難點,指出了考試的命題方向,以及每個知識點在實際考試中所佔的分數比例。根據作者進行考試輔導和閱卷的經驗,對其中的難點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㈦ 考計算機軟考的網路規劃設計師(高級)看哪幾本書或者資料

《網路規劃設計師考試全程指》

網路規劃設計師考試試題分類精解


網路規劃設計師輔導教程


網路規劃設計師教程

這幾本是考生常選的教材,差不多就是指定教材,你可以參考參考

㈧ 看網路工程師需看哪些書籍

《網路工程師教程》這個本書就夠了,這是目錄:
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1.2 計算機工作原理
1.3 計算機體系結構
第二章 計算機網路概論
2.1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和發展
2.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和應用
2.3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
2.4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2.5 幾種商用網路的體系結構
2.6 OSI協議集
第三章 數據通信基礎
3.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3.2 信道特性
3.3 傳輸介質
3.4 數據編碼
3.5 數字調制技術
3.6 脈沖編碼調制
3.7 通信方式和交換方式
3.8 多路復用技術
3.9 差錯控制
第四章 廣域通信網
4.1 公共交換電話網
4.2 X.25公用數據網
4.3 幀中繼網
4.4 ISDN和ATM
第五章 區域網和城域網
5.1 LAN技術概論
5.2 邏輯鏈路控制(LLC)子層
5.3 介質訪問控制(MAC)技術
5.4 CSMA/CD協議和IEEE802.3標准
5.5 令牌匯流排和IEEE802.4標准
5.6 令牌環和IEEE802.5標准
5.7 分布隊列雙絞線和IEEE802.6標准
5.8 光纖環網和FDDI
5.9 ATM區域網
5.10 無線區域網
第六章 網路互連和互聯網
6.1 網路互連設備
6.2 區域網的互連
6.3 廣域網互連
6.4 Internet協議和組網技術
6.5 Internet應用
第七章 網路安全
7.1 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
7.2 信息加密技術
7.3 認證
7.4 數字簽名
7.5 數字證書
7.6 密鑰管理
7.7 SSL和IPSec
7.8 虛擬專用網
7.9 SHTTP和SET
7.10 可信任系統
7.11 Kerberos
7.12 防火牆
7.13 病毒防護
7.14 入侵檢測
7.15 網路安全的發展趨勢
第8章 網路操作系統
8.1 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
8.2 Windows NT/2000/XP
8.3 UNIX操作系統
8.4 Linux操作系統
8.5 對等式區域網
第九章 網站設計和配置技術
9.1 Windows 2000 IIS 伺服器的配置
9.2 Windows 2000 DHCP 伺服器的配置
9.3 Windows 2000 DNS 伺服器的配置
9.4 在Windows 2000 Server上配置 IMAIL 伺服器
9.5 LINUX BIND DNS伺服器的配置
9.6 LINUX APACHE伺服器的配置
第十章 接入網技術
10.1 接入網的基本概念
10.2 網路介面層協議
10.3 xDSL及ADSL接入
10.4 HFC接入
10.5 高速乙太網接入
10.6 寬頻無線接入
10.7 公共數據網路的接入
10.8 端用戶的網際網路接入方式
第十一章 組網技術
11.1 結構化布線
11.2 訪問路由器和交換機
11.3 交換機的配置
11.4 路由器的配置
11.5 配置路由協議
11.6 配置廣域網接入
11.7 L2TP配置與測試
11.8 IPSec配置與測試
第十二章 網路管理
12.1 CMIP/CMIS
12.2 管理信息庫MIB-2
12.3 SNMP
12.4 RMON
12.5網路管理工具及其相關技術
12.7 網路存儲SAN
第十三章 網路需求分析和網路規劃
13.1 網路工程組建方案設計
13.2 校園網網路方案設計
13.3 企業網網路方案設計
13.4 網路測試
13.5 網路性能評價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㈨ 網路規劃與設計教程的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數據網的發展及演化
1.1.1 數據網的發展歷程
1.1.2 數據網發展的驅動力
1.1.3 IP網路傳輸結構的演化
1.1.4 數據網的發展趨勢
1.2 網路規劃與設計概述
1.2.1 相關概念及本書范疇
1.2.2 影響網路設計的因素
1.2.3 網路設計過程
習題

㈩ 學習網路管理可看那方面書籍

推薦書籍:《網路工程與網路管理》

網路工程與網路管理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譯作者:曾明 李建軍等著
出版日期:2003年1月

定價:¥106

國標編號:
ISBN 7-5053-8305-1/TP.4831
條形碼:9787505383050
字數:1500千字 印張:62.25
印數:5000 頁數:968
開本:787*1092 1/16
版別版次:2003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備註:1CD

推薦指數:

【簡介】本書全面講述了計算機網路建設與網路管理的基礎知識、應用技術和管理規范。全書內容涉及網路建設與網路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區域網規劃設計、網路布線、機房建設、網路主幹系統構建、區域網與Internet的連接、網路操作系統安裝與配置技術、各種網路服務的構建技術和實現方法、網路系統管理、網路安全管理、網路故障管理等技術,以及各種網路管理規范與制度的制定。

為了方便網路設計者和網路管理員在工作中查找相關資料,本書所附光碟收集了大量與網路規劃、建設和管理相關的協議、標准和規范,以及部分常用網路設備產品資料。

本書是一本網路工程師和網路管理員的應用網路全書,能夠從全方位解決網路建設與網路管理的各種問題並對實際工作中的常見網路故障問題進行了解答。 本書全面講述了計算機網路建設與網路管理的基礎知識、應用技術和管理規范。全書內容涉及網路建設與網路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區域網規劃設計、網路布線、機房建設、網路主幹系統構建、區域網與Internet的連接、網路操作系統安裝與配置技術、各種網路服務的構建技術和實現方法、網路系統管理、網路安全管理、網路故障管理等技術,以及各種網路管理規范與制度的制定。
為了方便網路設計者和網路管理員在工作中查找相關資料,本書所附光碟收集了大量與網路規劃、建設和管理相關的協議、標准和規范,以及部分常用網路設備產品資料。

【目錄】

--------------------------------------------------------------------------------

第一部分 計算機網路基礎

第1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

1.1 概述
1.1.1 發展歷史
1.1.2 功能
1.1.3 組成
1.1.4 分類
1.1.5 Internet
1.1.6 發展趨勢
1.2 數據通信原理
1.2.1 基本概念
1.2.2 特點
1.2.3 系統構成
1.2.4 數據傳輸與傳輸介質
1.2.5 數據信號與通信編碼
1.2.6 數據通信的工作模式
1.2.7 數據鏈路
1.2.8 數據通信網的交換方式
1.2.9 多路復用技術
1.2.10 幀中繼技術
1.2.11 差錯檢測及控制
1.3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協議
1.3.1 體系結構
1.3.2 計算機網路協議
1.3.3 開放系統互連模型
1.3.4 TCP/IP協議體系結構

第2章 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基礎

2.1 Windows NT系統
2.1.1 特點
2.1.2 組網基礎
2.2 Windows 2000系統
2.2.1 系統管理功能
2.2.2 桌面管理功能
2.2.3 系統安全功能
2.2.4 信息發布與資源共享功能
2.2.5 應用程序服務功能
2.2.6 存儲管理功能
2.2.7 網路與通信功能
2.2.8 可擴展性和可用性
2.3 UNIX系統
2.3.1 歷史和現狀
2.3.2 系統功能簡介
2.4 Linux系統
2.4.1 產生和發展
2.4.2 特點
2.4.3 與其他操作系統的區別
2.4.4 系統組成
2.5 Netware系統

第3章 計算機網路系統建設與管理基礎

3.1 規劃與設計
3.2 基礎設施建設
3.3 系統配置
3.4 應用配置
3.5 運營與管理

第二部分 計算機組網建設

第4章 計算機區域網技術基礎與規劃設計

4.1 特點
4.2 關鍵技術和應用范圍
4.3 拓撲結構
4.3.1 匯流排結構和樹型結構
4.3.2 環型結構
4.3.3 星型結構
4.4 媒體接入控制
4.5 類型
4.5.1 乙太網
4.5.2 令牌環網
4.5.3 FDDI光纖網
4.5.4 快速乙太網
4.5.5 ATM網
4.5.6 千兆乙太網
4.5.7 無線區域網
4.5.8 萬兆乙太網
4.6 IEEE 802標准
4.6.1 已經推出的IEEE 802 標准
4.6.2 IEEE 802 標準定義的區域網
4.7 交換技術和虛擬區域網
4.7.1 交換式區域網的特點和工作原理
4.7.2 第3層交換
4.7.3 虛擬區域網技術
4.8 組成
4.8.1 通信傳輸介質
4.8.2 網路適配器
4.8.3 網路主幹通信設備
4.8.4 網路伺服器
4.8.5 連網計算機
4.8.6 網路操作系統
4.9 規劃與設計
4.9.1 規劃原則
4.9.2 設計步驟

第5章 計算機區域網布線

5.1 智能大廈與結構化布線系統
5.1.1 智能大廈
5.1.2 綜合布線系統與結構化布線系統
5.2 結構化布線系統的組成和標准
5.2.1 組成
5.2.2 標准
5.3 布線通信介質的選擇
5.3.1 常見的通信傳輸介質及其特性
5.3.2 通信傳輸介質的選擇
5.3.3 網路通信介質的發展趨勢
5.4 網路布線策略選擇與方案選擇
5.4.1 決定布線策略和方案的基本因素
5.4.2 網路布線策略選擇
5.4.3 網路布線方案的選擇
5.5 網路布線的實施
5.5.1 設計注意事項
5.5.2 實施注意事項
5.6 網路布線的測試與驗收
5.6.1 一般流程
5.6.2 測試模式和內容
5.6.3 測試參數
5.6.4 測試驗收注意事項
5.7 布線系統的發展趨勢
5.8 計算機網路的防雷電系統和接地保護系統
5.8.1 防雷電系統
5.8.2 接地保護系統

第6章 計算機區域網機房建設

6.1 功能規劃
6.1.1 工作區
6.1.2 信息技術人員辦公區
6.2 環境要求
6.3 布線系統
6.3.1 布線方式
6.3.2 布線實施
6.4 裝修
6.4.1 地板布設
6.4.2 牆體及吊頂裝修
6.4.3 照明系統
6.4.4 電磁屏蔽
6.4.5 防靜電
6.5 供配電系統
6.5.1 設計與實現
6.5.2 不間斷電源系統
6.6 空調新風系統
6.6.1 環境要求
6.6.2 專用空調系統
6.6.3 新風系統
6.7 消防系統
6.7.1 防火設計
6.7.2 火災報警系統
6.7.3 滅火設備配備
6.8 門禁系統
6.8.1 系統功能
6.8.2 系統構成
6.8.3 軟體系統

第7章 構建計算機區域網

7.1 區域網主幹設備分類
7.1.1 按照網路通信介質和數據傳輸速率分類
7.1.2 按照應用規模分類
7.1.3 按照設備結構分類
7.1.4 按照網路體系結構層次分類
7.2 區域網主幹設備技術基礎
7.2.1 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7.2.2 主幹設備的支持能力
7.2.3 主幹設備的系統結構
7.2.4 主幹設備的關鍵技術
7.2.5 網路設備管理系統與設備管理協議
7.3 區域網主幹設備選擇
7.3.1 交換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7.3.2 選擇交換機的一般原則
7.3.3 區段主幹交換機的選擇原則
7.4 構建千兆區域網
7.4.1 千兆乙太網協議的體系結構
7.4.2 千兆交換機的類型
7.4.3 千兆交換機的性能考核
7.4.4 網路主幹升級到千兆
7.5 區域網主幹設備配置
7.5.1 配置原則
7.5.2 按層次需求配置區域網主幹設備
7.6 區域網主幹設備安裝調試
7.7 區域網主幹設備參數配置
7.7.1 交換機參數配置概述
7.7.2 構建多層交換區域網
7.7.3 核心層交換機配置
7.7.4 接入層交換機配置
7.7.5 配置參數管理
7.8 無線區域網
7.8.1 概述
7.8.2 類型
7.8.3 技術標准
7.8.4 組成
7.8.5 構建
7.8.6 局限性
7.9 區域網IP電話系統
7.9.1 概述
7.9.2 IP電話技術的發展過程
7.9.3 IP電話系統的組成
7.9.4 IP電話技術基礎
7.9.5 區域網IP電話系統構建
7.10 區域網伺服器選擇
7.10.1 伺服器的特點和類型
7.10.2 伺服器的重要技術
7.10.3 伺服器的選擇原則

第8章 TCP/IP組網及廣域網連接

8.1 TCP/IP協議工作原理
8.1.1 網際互聯體系概述
8.1.2 面向連接的操作和無連接的操作
8.1.3 TCP/IP協議的組成
8.1.4 IP地址
8.1.5 Internet的域名系統
8.1.6 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8.1.7 網際互聯協議(IP)
8.1.8 TCP/IP網路傳輸差錯控制
8.1.9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8.1.10 傳輸控制協議(TCP)
8.1.11 應用程序與TCP/IP協議的介面
8.1.12 路由技術與路由器
8.1.13 路由信息協議(RIP)
8.1.14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
8.1.15 內部網關路由協議(IGRP)和(EIGRP)
8.1.16 邊界網關協議(BGP)
8.1.17 組播技術和組播協議
8.1.18 虛擬專用網路(VPN)
8.1.19 移動IP
8.2 TCP/IP組網與IP地址配置管理
8.2.1 IP地址的配置類型
8.2.2 IP地址的管理方式
8.2.3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8.2.4 區域網IP地址配置實例
8.3 區域網與廣域網的連接
8.3.1 接入方式選擇
8.3.2 IP地址及Internet域名申請
8.3.3 接入設備選擇
8.3.4 路由器配置
8.4 域名服務配置
8.4.1 DNS的結構
8.4.2 域名解析類型
8.4.3 域名及IP地址注冊
8.4.4 域名伺服器類型
8.4.5 域名資料庫資源記錄

第9章 Windows NT網路操作系統安裝及基本配置

9.1 概述
9.2 基本概念
9.3 網路系統安裝
9.3.1 安裝規劃
9.3.2 網路創建與配置
9.4 使用Windows NT網路
9.4.1 啟動
9.4.2 基本使用
9.5 網路用戶管理
9.5.1 用戶及用戶組
9.5.2 網路用戶管理規劃
9.5.3 域用戶管理器
9.5.4 用戶、用戶組賬號設置及許可權分配
9.6 網路資源與使用
9.6.1 文件系統選擇及其網路安全性特點
9.6.2 共享資源及網路映射
9.6.3 網路資源的安全保護
9.7 安裝和配置DNS伺服器
9.7.1 安裝DNS伺服器
9.7.2 配置DNS伺服器

第10章 Windows 2000安裝及基本配置

10.1 安裝准備
10.1.1 硬體要求
10.1.2 設備驅動程序
10.2 確定安裝方式
10.2.1 升級安裝
10.2.2 全新安裝
10.2.3 雙重啟動安裝
10.3 安裝步驟
10.3.1 從DOS下安裝
10.3.2 從Windows下安裝
10.3.3 系統設置
10.3.4 啟動和退出Windows 2000
10.4 設置主域控制器
10.5 網路配置
10.6 用戶及用戶組管理
10.6.1 用戶賬號管理
10.6.2 用戶組管理
10.7 文件系統配置與管理
10.7.1 分布式文件系統的基本概念
10.7.2 分布式文件系統的特性
10.7.3 創建分布式文件系統的根目錄
10.8 列印系統的配置與管理
10.8.1 Windows 2000列印系統的特點
10.8.2 配置網路列印機
10.8.3 設置列印伺服器屬性
10.9 DNS伺服器安裝與配置
10.9.1 安裝DNS伺服器
10.9.2 配置DNS伺服器

第11章 Linux網路操作系統安裝及基本配置

11.1 安裝准備
11.1.1 確認配置
11.1.2 確認安裝方式
11.1.3 確認所需硬碟空間
11.1.4 確認與規劃硬碟分區
11.2 Red Hat Linux的安裝
11.2.1 選擇安裝程序
11.2.2 安裝配置
11.2.3 安裝LILO
11.2.4 配置網路參數
11.2.5 配置防火牆
11.2.6 設置系統時區
11.2.7 設置系統語言
11.2.8 設置系統賬戶
11.2.9 軟體包選擇
11.2.10 X圖形設備配置
11.2.11 軟體包安裝
11.2.12 創建啟動盤
11.3 圖形桌面環境KDE的使用
11.3.1 桌面環境KDE的組成
11.3.2 滑鼠的使用
11.3.3 拖放對象
11.4 用戶管理
11.4.1 系統管理員
11.4.2 使用命令行方式用戶管理
11.4.3 使用命令行方式管理用戶組
11.4.4 使用LinuxConf圖形工具管理用戶
11.4.5 使用LinuxConf圖形工具管理用戶組
11.5 文件及目錄管理
11.5.1 文件和目錄基礎
11.5.2 文件類型
11.5.3 文件及目錄許可權
11.5.4 基本文件系統
11.6 配置DNS伺服器
11.6.1 相關配置文件
11.6.2 設置主域名伺服器
11.6.3 測試DNS伺服器

第12章 Novell網路操作系統安裝及基本配置

12.1 Novell網路特徵
12.1.1 Novell網路基本組成
12.1.2 Novell網路支持的協議
12.2 系統安裝
12.2.1 安裝環境要求
12.2.2 網路伺服器安裝
12.2.3 網路工作站安裝
12.3 文件系統管理
12.3.1 網路目錄服務及目錄樹結構
12.3.2 文件伺服器硬碟目錄結構
12.3.3 系統建立的目錄
12.3.4 目錄和文件屬性
12.4 許可權及安全保密
12.4.1 注冊保密
12.4.2 受託管許可權保密
12.5 用戶管理
12.5.1 網路中的用戶和組
12.5.2 建立用戶
12.5.3 建立用戶組

第13章 UNIX網路操作系統使用基礎

13.1 Shell環境與UNIX文件系統管理
13.1.1 Shell環境
13.1.2 UNIX文件系統和目錄
13.1.3 vi文件編輯器
13.2 UNIX系統用戶管理
13.2.1 使用圖形工具管理用戶及用戶組
13.2.2 使用命令方式管理用戶及用戶組
13.3 系統進程管理
13.3.1 進程系列
13.3.2 前台進程與後台進程
13.3.3 進程監視
13.3.4 進程管理
13.4 使用電子郵件
13.5 文件歸檔
13.6 TCP/IP網路系統配置

第三部分 計算機網路服務

第14章 Web信息發布服務

14.1 IIS 5的特點
14.2 IIS 5的安裝
14.2.1 安裝准備
14.2.2 安裝步驟
14.2.3 Internet服務管理器的使用
14.3 配置WWW伺服器
14.4 創建新的Web網站

第15章 FTP服務

15.1 管理FTP伺服器
15.2 配置FTP伺服器
15.2.1 「FTP站點」選項卡
15.2.2 「安全賬號」選項卡
15.2.3 「消息」選項卡
15.2.4 「主目錄」選項卡
15.2.5 「目錄安全性」選項卡
15.3 創建新的FTP網站

第16章 電子郵件服務

16.1 概述
16.1.1 郵件服務系統的組成
16.1.2 郵件結構
16.1.3 郵件傳輸過程
16.1.4 郵件服務的工作機制
16.2 郵件伺服器產品選擇要素
16.2.1 系統支持能力
16.2.2 協議支持能力
16.2.3 多郵件伺服器支持能力
16.2.4 附加服務支持能力
16.2.5 用戶管理能力
16.2.6 郵箱管理能力
16.2.7 客戶端軟體支持能力
16.2.8 通信能力
16.2.9 安全防護能力
16.2.10 系統管理能力
16.2.11 版本、升級與售後服務能力
16.2.12 價格
16.3 iPlanet郵件伺服器的安裝及基本配置
16.3.1 系統環境
16.3.2 安裝步驟
16.3.3 配置與管理
16.4 Linux系統郵件伺服器的安裝和配置
16.4.1 Linux系統郵件服務軟體
16.4.2 Sendmail和qpopper郵件伺服器的安裝和配置
16.4.3 qmail郵件伺服器的安裝和配置
16.4.4 Web郵件伺服器的安裝和配置

第17章 Internet訪問代理服務

17.1 代理服務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17.2 代理伺服器WinGate 安裝、配置和使用
17.2.1 概述
17.2.2 主要功能
17.2.3 安裝
17.2.4 管理界面
17.2.5 配置
17.2.6 使用WinGate管理Internet訪問
17.3 代理伺服器Netscape Proxy的安裝、配置和使用
17.3.1 概述
17.3.2 安裝
17.3.3 配置和管理
17.3.4 使用
17.4 安全與加速訪問伺服器ISA Server 2000的安裝、配置和使用
17.4.1 ISA Server 2000概述
17.4.2 ISA Server 2000的安裝
17.4.3 ISA 2000客戶端
17.4.4 ISA Server 2000訪問策略配置
17.4.5 ISA Server 2000 緩存配置

第18章 視頻點播服務

18.1 概述
18.1.1 系統組成
18.1.2 內容的組織和播放方式
18.1.3 視頻伺服器
18.2 視頻點播方案選擇
18.3 Cisco IP/TV系統的安裝、配置與管理
18.3.1 IP/TV系統簡介
18.3.2 IP/TV系統安裝
18.3.3 IP/TVContent Manager的配置與使用
18.3.4 IP/TV視頻伺服器的配置、管理與使用
18.3.5 Cisco IP/TV 客戶端播放器的安裝和使用

第19章 Intranet應用系統

19.1 Intranet
19.1.1 概述
19.1.2 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模式的Intranet應用系統
19.1.3 Intranet的構建
19.1.4 Intranet開發技術
19.2 辦公自動化系統
19.2.1 發展歷程
19.2.2 總體設計目標
19.2.3 辦公自動化系統的主要功能
19.2.4 辦文系統設計
19.2.5 辦會系統設計
19.3 辦公網站系統
19.3.1 辦公網站系統總體目標設計
19.3.2 辦公網站服務環境設計
19.3.3 辦公網站信息發布頁面設計
19.3.4 辦公網站上網信息管理設計
19.3.5 辦公網站的業務輔助服務功能設計
19.4 管理信息系統
19.4.1 概述
19.4.2 構建
19.5 網路視頻會議系統
19.5.1 網路視頻會議系統的組成和特點
19.5.2 網路視頻會議系統的重要技術
19.5.3 Intranet視頻會議系統構建
19.6 光碟信息服務系統
19.6.1 光碟服務設備的發展
19.6.2 光碟鏡像伺服器技術
19.6.3 光碟信息服務系統構建

第四部分 計算機網路管理與維護

第20章 網路管理

20.1 網路管理概述
20.1.1 網路管理協議的歷史
20.1.2 網路管理協議介紹
20.1.3 基於Web的網路管理技術
20.2 網路管理中心與網路管理功能
20.2.1 網路管理中心
20.2.2 網路管理功能
20.3 網路管理軟體平台
20.3.1 網路管理軟體概述
20.3.2 網路管理軟體選購原則
20.4 網路配置管理
20.5 網路性能管理
20.6 CiscoWorks 2000區域網管理解決方案
20.6.1 完整的解決方案
20.6.2 網路管理解決方案應用
20.6.3 主要功能及應用
20.6.4 系統要求

第21章 網路安全管理

21.1 計算機網路面臨的安全威脅
21.1.1 威脅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
21.1.2 攻擊網路的手段分析
21.2 計算機網路安全需求分析
21.3 計算機網路安全策略
21.3.1 物理安全策略
21.3.2 訪問控制策略
21.3.3 攻擊防範策略
21.3.4 加密認證策略
21.3.5 網路安全管理策略
21.4 網路防火牆
21.4.1 防火牆的工作機制與類型
21.4.2 防火牆的選擇及配置
21.4.3 網路地址翻譯NAT
21.4.4 Check Point FireWall-1防火牆的配置和使用
21.5 網路攻擊防範
21.5.1 入侵檢測技術概述
21.5.2 入侵檢測系統的類型
21.5.3 入侵檢測系統產品選擇
21.5.4 入侵檢測技術發展方向
21.6 網路安全漏洞掃描
21.6.1 安全漏洞掃描技術概述
21.6.2 安全漏洞掃描系統的發展趨勢
21.6.3 安全漏洞掃描產品選擇
21.6.4 安全漏洞掃描器使用
21.7 網路防病毒管理
21.7.1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21.7.2 網路防病毒技術概述
21.7.3 網路防病毒產品選擇
21.7.4 網路防病毒方案
21.8 加密與認證
21.8.1 加密與通信安全
21.8.2 認證與網路安全
21.9 計算機網路物理隔離管理
21.9.1 物理隔離的應用范圍
21.9.2 物理隔離技術方案概述
21.9.3 物理隔離技術的發展趨勢

第22章 網路用戶管理

22.1 統一用戶管理
22.1.1 輕量目錄服務協議
22.1.2 LDAP目錄伺服器規劃
22.1.3 LDAP目錄服務的安全策略
22.1.4 Netscape目錄伺服器(Directory Server)
22.2 用戶訪問管理
22.2.1 網路資源使用存在的問題
22.2.2 企業上網行為管理需求的發展
22.2.3 用戶訪問管理系統的作用和性能
22.2.4 用戶訪問管理系統的功能

第23章 網路數據管理

23.1 存儲備份技術概述
23.1.1 傳統數據備份系統的局限性
23.1.2 現代數據管理系統應具備的特徵
23.1.3 存儲備份系統的技術發展
23.1.4 網路存儲備份系統的設計目標
23.1.5 網路備份管理策略
23.2 磁帶存儲技術
23.3 網路掛接存儲(NAS)技術
23.3.1 概述
23.3.2 NAS構建概覽
23.4 存儲區域網系統(SAN)技術
23.4.1 概述
23.4.2 設計概覽
23.5 網路存儲備份系統方案選擇
23.5.1 存儲系統結構選擇
23.5.2 存儲設備選擇
23.6 VERITAS存儲管理軟體的使用
23.6.1 VERITAS Backup Exec存儲備份解決方案
23.6.2 VERITAS Backup Exec的使用

第24章 網路機房管理

24.1 網路機房管理制度的類型
24.1.1 日常管理制度
24.1.2 定期管理制度
24.2 網路機房管理主要制度及內容
24.2.1 管理員值班制度
24.2.2 伺服器及網路設備管理制度
24.2.3 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24.2.4 安全消防制度
24.2.5 輔助設備系統管理制度
24.2.6 上機人員守則
24.2.7 環境衛生管理制度
24.2.8 設備定期維護制度
24.2.9 安全、防盜、防水、防蟑螂鼠害措施
24.2.10 保密制度
24.2.11 管理獎懲制度
24.2.12 定期大、中維護制度
24.3 系統管理員職責實例
24.3.1 日常值班管理
24.3.2 網路管理
24.3.3 網路用戶管理
24.3.4 網路機房公共資產管理
24.3.5 系統運行檔案和設備資料管理
24.3.6 廣域網連接管理與維護
24.3.7 網路系統升級管理
24.3.8 網路系統安全管理
24.4 管理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第25章 網路管理制度

25.1 網路運行管理制度
25.2 信息上網與網站管理制度
25.3 電子郵件使用管理制度
25.4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第26章 網路升級管理

26.1 需求分析
26.2 原則及要求
26.2.1 原則
26.2.2 要求
26.3 升級內容
26.3.1 布線系統升級
26.3.2 硬體系統升級
26.3.3 網路軟體系統升級
26.3.4 網路伺服器及客戶機升級
26.3.5 網路機房設備升級
26.3.6 ATM網路升級
26.4 IPv6協議與Internet技術升級

第27章 網路故障管理與排除

27.1 故障管理
27.1.1 網路故障管理內容
27.1.2 網路故障管理原則
27.1.3 網路故障管理流程
27.1.4 排除網路故障的方法步驟
27.2 網路常見故障
27.2.1 網路故障分類
27.2.2 區域網常見故障解答

第28章 一個完整的網路構建實例

28.1 規劃與設計
28.1.1 用戶需求
28.1.2 系統規劃和設計
28.2 網路構建
28.2.1 網路綜合布線
28.2.2 網路機房建設
28.2.3 區域網構建與Internet連接
28.3 網路服務與網路管理
28.3.1 網路伺服器配置
28.3.2 靜態IP地址轉換配置和安全訪問規則配置
28.3.3 IP地址管理
28.3.4 內部網用戶Internet訪問配置
28.3.5 網路防病毒管理

附錄A 計算機網路常用術語
附錄B TCP/IP協議埠分配表
附錄C 附贈光碟資料目錄

C1 關於計算機與網路使用的管理辦法和規定
C2 計算機與網路技術標准與規范
C3 常用Internet的技術文件RFC
C4 互聯網IP地址分配一覽表
C5 網路設備產品資料

《網管故障排除實戰1500例》
無線網路安全》
《中小企業網路管理員實用教程》
《計算機網路管理員——基礎知識》
《網路系統集成工程測試與鑒定驗收》
《網路管理與維護技術》
《誰動了我的電腦》
《計算機網路的服務質量(QoS)》
《協議分析(第7版) Protocol Analysis,WB77.0 》
《IEEE 802.11無線區域網》
《安全計劃與災難恢復 Security Planning&Disaster Recovery》
《現代光纖通信技術》
《網路設計(第7版) Network Design,WB87.0》
《區域網故障排除一點通》
《網路維護和常見故障分析》
《綜合布線》
《區域網組建與管理專家培訓教程》

閱讀全文

與網路規劃有哪些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連接好就是不可上網為什麼 瀏覽:50
咋直接看網路密碼 瀏覽:599
網路信號放大器怎麼使 瀏覽:683
智能無線網路寬頻路由器 瀏覽:474
網路版記帳軟體 瀏覽:966
網路主播用哪個象棋 瀏覽:945
最好的手機網路測速 瀏覽:252
四川廣電網路有多少m 瀏覽:286
逢良網路是什麼 瀏覽:164
網路電視不通過wifi可以用嗎 瀏覽:996
軟體本地驗證和網路驗證哪個好 瀏覽:922
極佳是什麼等級網路信號 瀏覽:456
如何投訴網路不良現象 瀏覽:952
網路安全視頻正能量 瀏覽:70
手機網路不好怎麼設置寬頻密碼 瀏覽:335
蘋果手機連接網路為什麼沒辦法用 瀏覽:232
網路安全動圖講解 瀏覽:589
小米手機如何添加自己的網路 瀏覽:659
上海網路研發軟體 瀏覽:585
蘋果6網路信號跟wf天線有關么 瀏覽:98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