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軍事理論考試里網路戰,解釋概念
在發展至目前的網路戰中,這些基本的判斷還仍然存在嗎?
審視網路攻擊特點,樹立「網路積極防禦」作戰思想
由於網路作戰的瞬時性、交互性、脆弱性和復雜性等,網路攻擊也具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
一是作戰行動的無時空限制性。網路戰幾乎不受自然時間和天候的影響,具有全天候、全時域等特性,使得網路攻擊更加主動、突然,只要能進入對方網路並發出指令,哪怕萬里之遙,也能一擊中的。此外,網路及其空間的大小隨計算機網路的延伸而拓展,只要計算機網路可及的地方,就是網路作戰空間的延伸之處。
二是作戰手段的多樣性。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復雜性,使得網路攻擊的作戰手段還具有超越網路的多樣性。既可以利用電磁壓制、病毒攻擊、木馬植入、網路滲透、拒絕服務等進行「軟癱瘓」,也可以利用電子武器攻擊、特種兵力破壞、火力打擊等實施「硬摧毀」。
三是作戰的效費比畸高。網路攻擊的范圍廣、速度快、破壞力強,攻擊本身的成本卻相對較低:研製一種新型病毒進行網路攻擊,費用遠比研製其它高技術武器裝備低得多。
當前網路戰中普遍存在的「重攻輕防」思想,可能也主要是基於網路攻擊的這些特點而產生的。這樣的考慮也許有一定道理,但其偏頗之處也在於過分誇大了主動網路攻擊的可操作性。
第一,無法確保己方能夠首先對對方實施網路攻擊作戰。通常,主動的網路攻擊應基於「敵對雙方明確開戰」這一條件,但歷史上不宣而戰的戰例比比皆是,誰能保證對方也不會不宣而戰呢?即便是敵對雙方同時宣戰,由於網路戰的瞬時性等特點,誰又能保證己方的網路攻擊一定會比對方早那麼「一個瞬間」呢?
第二,即便佔有先機,也難以確保對方不會進行有效的反擊。如果對方的網路防禦能力稍強,己方的首次網路攻擊便未必能全部摧毀對方的網路反擊能力,因而也就無法確保對方不會進行有效的反擊並被一擊「致命」。
所以,「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這一經典論斷,在網路戰中的合理表述就應修改為:當對方還沒有發動網路進攻時,己方的網路進攻可能是最好的防禦。之所以只是「可能」,是因為當己方第一波次網路攻擊完畢或在己方發起第一波次網路攻擊的同時,對方就可以憑借稍強的防禦能力啟動應急方案施以精確反擊;此時,如果己方自身的網路防禦能力跟不上,則必會遭受對方的網路反擊而損失較大。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網路防禦太難就忽視防禦,更不能因為網路防禦的建設成本較高就將網路作戰主要寄望於進攻,只有積極防禦下的進攻才可能真正握有主動。
所以,越是在網路防禦很難的情況下,越要加大對網路防禦的研究,建設和保持一支符合足夠原則的網路戰反擊力量,保證在遭受對方首次網路攻擊時仍能實時進行網路反擊,這正是積極防禦的網路戰作戰思想,即必須強調在網路總體防禦的態勢下,寓攻於防,攻防結合,以積極的攻勢作戰達成防禦目的,使網路戰在開局上是防禦,但在作戰過程中卻又不局限於防禦。
創新理論研究,加強系統建設,追求新的攻防平衡
除少數強國的軍隊之外,當前的網路防禦作戰研究,還大多徘徊在重技術、輕管理,重平時建設、輕實戰運用的初始階段;對網路防禦作戰的指揮控制、戰法謀略、訓練保障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還沒有一套科學實用的理論指導。隨著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信息化戰爭對網路依存度的飛速提高,必須適時地提出「網路防禦作戰」概念,深刻認識並把握計算機網路防禦作戰的發展規律。
網路防禦作戰是以積極防禦的作戰思想為指導,為保護和增強己方實時、准確、可靠的收集、處理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而採取的一系列連續性軍事行動。網路防禦作戰應可分為評估偵查、擬制計劃、應急處置和精確反制等必須的階段。作為從實戰視角提出的網路防禦作戰,其研究內容除了應科學地界定網路防禦作戰的概念、系統地分析網路防禦作戰的特點、合理地提出網路防禦作戰的指導思想和作戰原則、實用地區分網路防禦作戰的作戰階段,更應系統地研究網路防禦作戰的指揮活動,有效牽引網路防禦作戰的技術開發,不斷創新網路防禦作戰的戰法和謀略,積極探索網路防禦作戰的訓練模式和保障思路。
盡管目前網路防禦作戰方面的研究還很不成熟,但隨著網路戰能力和社會對網路依存度的不斷提高,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網路戰威懾。消除信息網路霸權國家的網路戰威懾,不僅要注意提高網路戰攻擊作戰能力,更要注重提高網路戰的防禦作戰能力。因為按照一般的理論推斷,只有網路防禦作戰能力的提高,網路攻防作戰能力大致相對平衡,才有可能帶來網路攻防雙方的相互遏制。因此,在「無網不在」的信息社會,只有扎實地搞好積極防禦,才能確保在網路戰中贏得主動。而從網路技術和系統建設及相應的網路防禦作戰研究和應用上不懈地追求先機,才有可能盡快實現網路戰攻防的新的平衡態勢,創造信息社會的新的相對和平。
㈡ 為什麼新世紀各國都爭相發展網路戰部隊世界各國的最新進展如何可不可以詳細給我解答一下,謝了
專職網路攻擊和防護任務,如美國防部「紅色小組」等。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國網路戰部隊參戰的影子。目前,美軍共有3000至5000名信息戰專家,5萬至7萬名士兵涉足網路戰。如果加上原有的電子戰人員,美國網路戰部隊人數應該在9萬人左右。奧巴馬政府在大幅削減導彈防禦系統、F-22戰機采購費用的同時,卻加大投入,加速推進網路戰部隊建設。韓國網路戰部隊據報道,韓國國防部已組建了網路戰特殊部隊——反黑客部隊,吸納了數萬名信息戰專業人員。韓國國防部還計劃大幅擴充網路戰司令部兵力,使人數從現有的500餘人翻一番,並在未來3年之內將兵力再翻一到兩番,打造成一個□ 魏岳江薛玉忠 孫立華由大將指揮、實力更強的網路戰部隊。日本網路戰部隊日本防衛廳決定在今年年底前組建一支由5000餘名軍中計算機專家組成的網路戰部隊,主要任務是負責研製開發可破壞其他國家網路系統的跨國性「網路武器」,並承擔自衛隊計算機網路系統防護、清除病毒、修復程序等以及開發進攻性「網路武器」、研究網路戰的有關戰術等,同時支援反黑客、反病毒入侵等任務。印度網路戰部隊印度建立了專門負責網路中心戰的網路安全部門,將在所有軍區和重要軍事部門的總部建立網路安全分部。由於印度具有較高的軟體和計算機水平,可以較為輕松地開發和引進先進伺服器、防火牆以及超級計算機,徵召大批高水平黑客入伍。印度網路戰部隊的網路進攻作戰能力不容小視。朝鮮網路戰部隊據報道,朝鮮軍方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十分重視電腦和網路人才的培養,今年首次成立了網路戰部隊,主要實施破壞對方軍隊指揮通信網、伺服器等網路系統的戰爭。據韓國專家通過對朝鮮情報戰的模擬試驗結果顯示,朝鮮的「黑客」能力達到美國中央情報局水平,就連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指揮控制所和美國本土戰斗網也可能會隨時受到入侵。 俄羅斯網路戰部隊 網路信息戰被俄軍賦予了極高的地位——「第六代戰爭」,「實際上已成為一種變相的突擊樣式,起到了與火力突擊效果相同的作用」,為確保信息對抗中的主動地位,俄軍建立了網路戰部隊——俄羅斯稱為特種信息部隊,專門負責信息戰的防護與實施。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網路戰部隊也在世界上具有極高的「聲譽」,掌握的「遠距離病毒武器」和「微波武器」威力巨大。英國網路戰部隊英國軍情六處早在2001年就秘密組建了一支由數百名計算機精英組成的黑客部隊,以應對外國勢力和恐怖分子的網路襲擊。與此同時,英國積極與美國、加拿大合作,建立網路作戰單位,加強如計算機病毒、「黑客」進攻等方面的研究。以色列網路戰部隊以色列不斷從民間招募黑客和科技奇才,組建了自己的網路戰部隊。在持續不斷的中東沖突中,以色列的網路戰部隊表現出色,比如2006年的黎以沖突中,以色列黑客成功地對真主黨電視台的直播節目進行了攻擊——實況轉播中斷了,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的漫畫像出現在屏幕上,下面打著一串字幕:「納斯魯拉,你滅亡的時間提前了
㈢ 現代戰爭中具有多少網路戰能力可以對抗美國
摘要 您好!目前美國依舊是世界上的唯一的超級大國,現代戰爭中即使世界上的許多國家網路戰能力加起來也未必可以勝過美國。
㈣ 信息化戰爭有什麼特點其發展趨勢是什麼
信息化戰爭的特點如下:
1、信息化戰爭是一種完全依託於網路化的信息系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而展開的一種戰爭形態。
2、信息化戰爭形態下交戰雙方都以信息化軍隊為戰斗主力,運用高科技手段開發新型武裝系統和力量用以作戰。
3、信息化戰爭是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以海陸空、電子戰等多元化的戰斗方式進行多場非直接接觸作戰。
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如下:
1、信息化戰爭的戰斗場所更加多元化,會從二維、三維逐漸發展為全維空間作戰。
2、信息化戰爭持續時間較傳統戰爭更短,但攻擊力和殺傷力以及毀滅性卻大幅度提升。
3、信息化武裝系統設備加大使用頻次,人工智慧化手段越來越多。
4、戰爭耗費成本高昂,信息資源和優勢成為主導信息化戰爭的主要角色。
(4)網路戰國家能做到什麼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的意義
信息化戰爭的意義在於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人類社會技術形態和戰爭形態的重大變化,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立足中國的國情和軍情,實行質量建軍、政治固軍、科技強軍、依法治軍、科學管軍。
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逐步把我軍建設成為信息化軍隊,逐步具備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更好地為保衛國家安全和維護祖國統一服務,更好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㈤ 未接入全球互聯網的朝鮮 "網路戰士"能力幾何
最近引發全球恐慌的勒索病毒(WannaCry),讓更多人關注朝鮮的網路技術水平。賽門鐵克(Symantec)的安全專家、俄羅斯網路安全公司卡巴斯基(Kaspersky)以及谷歌安全研究員梅塔(Neel Mehta)等網路安全行業的多家公司分析認為,感染了100多個國家電腦的WannaCry可能與這個國家有關。不過,朝鮮常駐聯合國副代表金利龍(Kim In Ryong)用「非常可笑」來形容這個結論。雖然真相未明,但還是令朝鮮這個神秘國家的網路戰能力受到關注。
培養1名網路專業人才前後需要10多年。因為朝鮮與國際世界保有距離,外界不可能知曉這個部隊到底有多壯大。有一說是,參加該計劃的「網路戰士」人數已從500人增至6000人。而且,韓國宣稱,121部隊是現今世界上第三大網路部隊(緊跟在美國和俄羅斯後面)。
朝鮮有自己的內部網路,名為Kwangmyong,它的意思是「光明」。 這種覆蓋全國各道、市、郡的國內區域網,2000年就已經建設完成。但是它並未連接到全球互聯網上,外部互聯網的任何內容均需要經過朝鮮政府官員的審核才能進入內部網路。
㈥ 網路世界大戰的網路世界大戰-角力
網路世界大戰
日本、法國、德國、印度等國家,甚至台灣地區,都已經把網路戰的部隊建制化、編制化。網路戰的備戰還是一場「隱蔽的斗爭」。俄羅斯在網路安全意識方面的理念不亞於美國,非常超前。早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建立聯邦國家安全會議時,就設立了信息安全委員會,已將其與經濟安全等置於同等重要的位置。此外,俄羅斯優秀的數學基礎教育和克格勃強大的情報工作班底,使得俄羅斯黑客早已蜚聲全球。
中國國內的信息安全專家和互聯網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全球范圍內,還沒有國家能單獨與美國在網路戰領域抗衡,包括被美國當作對手的中國和俄羅斯。「俄羅斯強大的黑客力量也只能是散兵游勇,可以組織小規模的網路攻防戰,但也無力與美國的網路力量大規模對抗;而中國的網路戰優勢更多的在於人多、電腦多,在更高技術含量的網路對抗中不佔優勢。」一位要求匿名的高校教師說。
㈦ 美國對伊朗發動網路戰,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美國對伊朗發動網路戰,目的就是,美國想先癱瘓伊朗的導彈指揮體系,然後想癱瘓伊朗的軍事指揮體系,美國就是想搞垮伊朗,美國想達到自己的目的,網路戰只是一個手段罷了。在網路戰這個方面美國人的優勢是最大的,因為互聯網就是美國人發明的,那麼多的網路、那麼多伺服器掌握在美國人手裡,美國早就對全世界進行監控了。
根據目前兩個國家的關系看,基本是勢同水火了。美國的一切行為,當然包括你說的網路戰爭,目的都是先要孤立伊朗,製造介面,制裁伊朗,進一步削弱對手在政治,經濟方面的實力,使對手日漸式微,最終要搞垮政權
㈧ 第一個提出網路戰概念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其用於實戰的國家是
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網路戰概念的國家,不僅率先成立網路作戰部隊,組建網路司令部,擴展網路武器庫,編撰網路戰手冊,全面打造網路空間戰略威懾能力,而且也是第一個將網路戰應用於實戰的國家。
美國不僅利用其獨有的網路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採取網路竊密、網路監聽、網路攻擊等手段,監聽監控各國公民及國家領導人的電子郵件、社交網路和手機定位信息,而且採取強劃勢力范圍和敵對國的辦法,長期監控收集有關國家的軍事、經濟、科技等情報信息。
(8)網路戰國家能做到什麼擴展閱讀
現在的國際互聯網,實際上是美國互聯網。由於美國獨霸網路核心資源的控制權和分配權,壟斷著全球信息技術產品硬體和軟體核心部分的研發和生產,特別是其在許多關鍵設備和基礎設施中留有後手等,都造成了國際社會對建設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心存忌憚。
這就需要各國著眼擺脫現有網際網路技術體系的束縛,採用新的技術體制和架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一網、互聯互通」的新平台。比如,可以採用全新的網路互聯協議模型、全新的命名與定址、全新的路由和交換等要素構成的新型網路體系結構,為構建安全可信的網路空間提供基礎平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