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二什麼意思
中二指青春期特有的思想、行動、價値觀,是對青少年叛逆時期自我意識過剩的一些行為的總稱。
1、中二是在日本搞笑藝人伊集院光主持的廣播節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馬鹿力》於1999年1月11日首度提出。
2、中二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可以說是青少年必經的階段之一。真正將中二變成一種文化而發揚光大的,還是動漫和網路。無論是起點網路爽文還是瑪麗蘇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中二的一種體現。
(1)網路中二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中二病」現在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識過盛、狂妄,又覺得不被理解、自覺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形的價值觀與尚未脫離的幼稚想法互相混雜」的成年人。
2、「中二病」指一種自我認知心態。「中二」是日語對「初中二年級」的稱呼,中二病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初二年級青少年的某些病態自我意識。
3、"中二病患者"樂於通過表現自己來獲得他人認同,尤其喜歡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與別人比較,獲得優越感和自信。
4、在人際交往中,中二病患者往往無比強調自己的優勢,如高學歷、家境優渥、學識淵博等,同時漠視自己的弱勢,如能力平庸、依賴性強、業績平淡等。
Ⅱ 有人說我很中二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你有點自以為是,甚至不知天高地厚。
中二病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初二年級青少年的某些病態自我意識,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妄想症,是一種對自己想像出來的形象,一種渴望的體現,就是在人剛剛進入青春期時同時具備了成人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體系構建,和孩童天馬行空無限可能的相信。而且出現這種情況對於當事者來說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中二病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妄想症,是一種對自己想像出來的形象一種渴望的體現,他們時常在腦海里有豐富的想像畫面從而做出一些在外人看來比較滑稽的舉動,褒貶意義都有。
中二病大多是指那些自我意識過盛、狂妄,又覺得不被理解、自覺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形的價值觀與尚未脫離的幼稚想法互相混雜"的成年人。
年輕人在青春期成長過程中,因為想快點長大,會無意識地全盤否定幼年喜歡的東西。這時他們的心理狀態是雖然知道大人們的所作所為是骯臟的,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正確,因此常常會作出"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但是由於過於缺乏經驗及周詳思考,他們所謂"正確的"行為舉止大都顯得幼稚而且自私,因此在旁人眼裡產生相當負面的印象。
Ⅲ 網路用語什麼是中二
指一種自我認知心態。「中二」是日語對「初中二年級」的稱呼,中二病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初二年級青少[1]年的某些病態自我意識。其實它不限於初二年級,也未必算正規意義上的病,這只是一種謔稱。
因為「中二病」並不是個嚴格的定義詞,通過不同途徑接觸它的人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並且褒貶皆有,爭論不休。這類意識都暗暗地強化自己希望的狀態(如成熟、理智、與眾不同)、並且暗暗排斥不希望的狀態(如平凡、內疚、無力感)。比如:
——「我與別人是不同的。」
——「錯的不是我,是世界。」
——「這才是成熟。」
——「如果有反例,就參看上面三條。」
基本上這是很多人都經歷過(或正經歷)的一種情況。甚至發展出「人不中二枉少年」的誇張說法。
Ⅳ 中二病是什麼
就是人在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為是的思想、行動和價值觀。簡單來說,就是會模仿一些影視作品或者游戲中的動作,喊出台詞,在公眾場合做一些影視作品裡面的動作,給自己添加設定,例如自己是什麼神的轉世之類的,而這個歲數通常都在讀初中二年級,所以在日本,將有這類行為的人稱為中二病。
我初中的時候也試過,放學的時候拿練習冊捲起來當刀劍和同學打鬧。而我同學還在街上放技能(喊技能名字)。
Ⅳ 什麼叫中二
中二就是青春期自我感覺良好的言行,具有中二特質的年輕人總覺得世界是不存在的,或者在沒人的時候偷偷做一些奇怪的動作,或者索性在人很多的時候說句奇怪的話等,這些中二舉動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減少,但也可能隨著性格的固定、保留,初中時間基本處於爆發期。
中二的情緒基本不受年齡和興趣的限制,想在獲得別人認可的時候不能順利,又的確感覺到了自己在某些地方的才能,如果這種感情積攢,但又無法正確釋放,就可能以中二的方式釋放,只要找不到別的發泄方式,就有可能走上中二的道路。
(5)網路中二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中二發作的主要因素是心理處於未熟階段所導致的,又因為動畫片、游戲、漫畫這些容易給人印象是「孩子玩的」或者「孩子看的」,所以也會讓人容易覺得看動畫玩游戲的人心理上不在成熟階段,也因此ACG愛好者更容易犯中二。
Ⅵ 什麼是中二
中二,網路流行詞,該詞源於日本,「中二」即初中二年級的意思。顧名思義,「中二」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為是的思想、行動和價值觀。隨著這個詞在網路上的廣泛運用,「中二」現在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識過盛,又覺得不被理解的人。
Ⅶ 網路用語「中二病」到底什麼意思
網路用語「中二病」:比喻日本青春期的少年過於自以為是等特別言行的俗語。
概述:
這里的「症狀」大體上說是年輕人在青春萌動期的成長過程中面對的情況,對要成為大人、對大人的比較喜歡的「瀟灑的東西」感興趣;而對孩子比較喜歡的東西、年幼時喜歡過的幼稚東西體現出一種無意識的全盤否定的傾向。
簡介:
1、陷入對生死、宇宙、自己、他人和身邊的事物的存在的片面苦思之中,對政治、社會的骯臟進行想當然的批判,還有裝不良的,或許有過偉大的計劃想改變身邊的事物,結果什麼行動都沒有,最終就這樣收斂了。
2、對外界的看法不一定轉為實際行動,甚至很多人掩藏起來,但內心活動很豐富:幻想以自己為主角的故事、美化的經歷、了不起的表現;樂於獲得贊同,對反對者感到煩躁、厭惡,歸納為不理解;遇到社交上的挫折時從對方缺點上獲得心理平衡,有時會幻想出超越客觀實際的情況來比如外界都是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