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茶道究竟指的是什麼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茶文化」是新形成的專有名詞,泛指人們在社會歷史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精神財富的總結。它包括茶史,茶詩,茶詞,茶道,茶藝,茶樹的栽培學,茶葉製作學和與其相關的宗教傳統文化等等。而狹義的茶文化,則特指人類創造的茶的精神財富部分。它表現為兩個方面:茶道和茶藝。
茶道是茶藝的靈魂。靜心地去感受人與自然、社會的共處和諧,體會茶的美妙,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以達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㈡ 網路語[喝茶]是什麼意思
近幾年網上很多術語都和「茶」有關,那麼網上泡茶是什麼意思呢?這是碼字嗎?其實「泡茶」這個碼字的意思是想和對方有親密關系,只是沒有廣泛使用。
「給你買茶」和「給你買咖啡」這兩句話,經常出現在TVB電視劇中,意思是請你「說話」,這樣你在行為和言語上就可以小心了。不過網上的術語「泡茶」其實和這兩行字沒什麼關系,只是略顯瑣碎,是很多男人的暗語,所以也有冒犯之意。
㈢ 茶藝的學問
茶藝"一詞是台灣茶人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提出的,現已被海峽兩岸茶文化界所認同、接受,然而對茶藝概念的理解卻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亂,可謂眾說紛壇,莫衷一是。近日拜讀陳文華先生的大作《論當前茶藝表演中的一些問題》,深以為是。下面也談一談自己的一孔之見,並求正於廣大茶文化界人士。
一 "茶藝"一詞溯源
中華茶藝古已有之,但在很長的時期都是有實無名。中國古代的一些茶書,如唐代的陸羽《茶經》,宋代的蔡襄《茶錄》、趙佶《大觀茶論》,明代的朱權《茶譜》、張源《茶錄》、許次紓《茶疏》等,對中華茶藝記載較詳。古代雖無"茶藝"一詞,但零星可見一些與茶藝相近的詞或表述。
陸羽的忘年交、詩僧、茶人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有:"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茶道",是"飲茶修道"與"飲茶之道"的統一,使修行落實於飲茶藝術之中,藝不離道,道不離藝,由藝進道。皎然的"茶道"兼有"飲茶之道"即"飲茶之藝"之意。
中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條載:"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王公朝士無不飲茶者"的"茶道",當屬"飲茶之道",亦即"飲茶之藝"。陸羽《茶經》"四之器"、"五之煮"記煎茶二十四器並煎茶之法,對唐代流行的煎茶茶藝有詳細的描述。陸羽是中國茶藝、茶道的奠基人,皎然、常伯熊輔助之功尤大。
五代宋初人陶谷《荈茗錄》"乳妖"條記,"吳僧文了善烹茶。游荊南,高保勉白於季興,延置紫雲庵,日試其藝。保勉父子呼為湯神。"文了善烹茶,人稱湯神,嫻於注湯點茶,其"藝"當為"烹茶之藝"。其"生成盞"條又記:"饌茶而幻出物象於湯面者,茶匠通神之藝也。沙門福全生於金鄉,長於茶海,能注湯幻茶,成一詩句。共點四甌,並一絕句,泛乎湯表。"注湯幻茶成物象,成詩句,這種"通神之藝"當屬"點茶之藝"。
北宋陳師道為陸羽《茶經》所作序說:"經曰:'茶之否臧,存之口訣。'則書之所載,尤其粗也。夫茶之為藝下矣,至其精微,書有不盡,況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紙墨之間,其有得乎?……夫藝者,君子有之,德成而後及,所以同於民也;不務本而趨末,故業成而下也。""茶之否臧,存之口訣"原文是在《茶經》"三之造"章的末尾,則"茶之為藝"之"藝",應包括煎茶、制茶甚至種茶之藝。陳師道還認為"茶之藝"乃下,為末,而德為本。盡管陳師道有批評陸羽"不務本而趨末,故業成而下"的傾向,但也不否認"茶之為藝"的客觀存在。
明代張源《茶錄》"茶道"條記:"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張源的"茶道"義即"茶之藝",乃造茶、藏茶、泡茶之藝。
中國古代有"茶道"一詞,並承認"茶之為藝"。其"茶道"、"茶之藝"有時僅指煎茶之藝、點茶之藝、泡茶之藝,有時還包括制茶之藝、種茶之藝。中國古人雖沒有直接提出"茶藝"概念,但從"茶道"、"茶之藝"到"茶藝"只有一步之遙。
二 眾說紛紜的"茶藝"
台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理事長、中華茶藝協會秘書長范增平先生認為:"什麼叫'茶藝'呢?它的界說分成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界定。""廣義的茶藝是,研究茶葉的生產、製造、經營、飲用的方法和探討茶業原理、原則,以達到物質和精神全面滿足的學問。""狹義的界說,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從這里,我們知道:茶藝的范圍包含很廣,凡是有關茶葉的產、制、銷、用等一系列的過程,都是茶藝的范圍。舉凡:茶山之旅、參觀制茶過程、認識茶葉、如何選購茶葉、如何泡好一壺茶、茶與壺的關系、如何享用一杯茶、如何喝出茶的品位來、茶文化史、茶業經營、茶藝美學等,都是屬於茶藝活動的范圍。""所謂茶藝學,簡單的定義:就是研究茶的科學。""茶藝內容的綜合表現就是茶文化。"[1]范增平先生的茶藝概念范圍很廣,幾乎成了茶文化、茶學的同義詞。
廣東潮州韓山師范學院的陳香白先生等亦認為:"茶藝,就是人類種茶、制茶、用茶的方法與程式。""隨著時代之遷移,茶藝'濟用'宗旨不斷強化,其內涵也以'茶'為中心,向外延展而成'茶藝文化'系列:(一)茶詩,茶詞,茶曲,茶賦,茶銘,茶聯;(二)茶小說,茶散文,茶隨筆;(三)茶書畫,茶道具,茶雕塑,茶包裝,茶廣告;(四)茶樂,茶歌,茶舞;(五)茶音像,茶文化網路;(六)茶戲劇,茶影視;(七)茶食,茶座;(八)茶館與茶館學;(九)茶藝演示。茶藝演示包括種茶演示、制茶演示、品飲演示三大主要門類。"[2]陳香白先生等將茶藝擴大到茶葉科技領域,其茶藝文化幾近茶文化。
北京社科院的王玲女士認為:"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3]陝西作家丁文先生則說:"茶藝指制茶、烹茶、飲茶的技術,技術達到爐火純青便成一門藝術。"[4]福建的林治先生亦說:"'茶藝'是有形的,……包括了種茶、制茶、泡茶、敬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動中的技巧和技藝。"[5]王玲、丁文、林治三位關於茶藝的觀點基本一致,泛指種茶、制茶、烹茶、品茶的技藝。
台灣的茶藝專家蔡榮章先生認為:"'茶藝'是指飲茶的藝術而言。"[6]安徽農業大學丁以壽認為:"所謂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侯湯、習茶的一套技藝。"[7]江西省中國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文華先生則認為:"依我之見,所謂廣義茶藝中'研究茶葉生產、製造、經營'等方面,早已形成相當成熟的'茶葉科學'和'茶葉貿易學'等學科,有著一整套的嚴格科學概念,遠非'茶藝'一詞所能概括,也無須用'茶藝'一詞去涵蓋,正如日本的'茶道'一詞並不涵蓋種茶、制茶和售茶等內容一樣。因此茶藝應該就是專指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 而言。"[8]蔡榮章、陳文華、丁以壽均主張從狹義上來理解茶藝,將茶藝限制在泡茶和飲茶的范圍里。
北京大學的滕軍女士在為范增平先生所著《中華茶藝學》"序言一"中說:"關於茶藝的界定,一直是個大難題,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專指泡茶時的技法及藝術氛圍,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應包括從採茶、制茶、泡茶、賞具乃至茶詩、茶畫等 有關茶的所有茶事活動。到底是狹義一些好呢?還是廣義一些好呢?若選前者,會讓人覺得其內容有些單調,不如日本茶道那麼內容豐富;然而,如果從後者,又會讓人覺得中國茶文化仍停留在日常生活的范疇,藝術性不高,沒有日本茶道那麼高雅。"滕軍女士似乎對廣義、狹義的理解均不滿意,但茶藝該如何界定,滕軍女士沒有下結論,而是將難題留下。
三 中華茶藝概念
"茶藝"一詞由台灣茶人發明,"1977年,以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婁子匡教授為主的一批茶的愛好者,倡議弘揚茶文化,為了恢復弘揚品飲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茶道'這個詞;但是,有人提出'茶道'雖然建立於中國,但已被日本專美於前,如果現在援用'茶道'恐怕引起誤會,以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台灣來;另一個顧慮,是怕'茶道'這個名詞過於嚴肅,中國人對於'道'字是特別敬重的,感覺高高在上的,要人民很快就普遍接受可能不容易。於是提出'茶藝'這個詞,經過一番討論,大家同意 才定案。'茶藝'就這么產生了。"[9]台灣茶人當初提出"茶藝"是作為"茶道"的同義詞、代名詞。
目前海峽兩岸茶文化界對茶藝理解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理解緣於將"茶藝"理解為"茶之藝",古代如陳師道、張源,當代如范增平、王玲、丁文、陳香白、林治等持廣義的理解,主張茶藝包括茶的種植、製造、品飲之藝,有的擴大成與茶文化同義,甚至擴大到整個茶學領域;狹義的理解緣於將"茶藝"理解為"飲茶之藝",古代如皎然、封演、陶谷,當代如蔡榮章、陳文華、丁以壽等持狹義的理解,將茶藝限制在品飲及品飲前的准備--備器、擇水、取火、侯湯、習茶的范圍內。
對於"茶藝"為何要取狹義的理解,筆者贊同陳文華先生的意見,"應該讓茶藝的內涵明確起來,不再和茶道、制茶、售茶等概念混同在一起。它不必去承擔'茶道'的哲學重負,更不必擴大到茶學的范圍中,去負擔種茶、制茶和售茶的重任,而是專心一意地將泡茶技藝發展為一門藝術。"事實上,中國的茶學教育和學科建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全國有十多所高等院校設有茶學本科專業,在茶學方面能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形成了茶樹栽培學、茶樹育種學、茶樹生態學、制茶學、茶葉生物化學、茶葉商品學、茶葉市場學、茶葉貿易學、茶葉經營管理學、茶葉審評與檢驗、茶葯學、茶業歷史等比較成熟、完善的茶學分支學科。上述各茶學分支學科,有完善的體系和科學的概念,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遠非"茶藝"所能涵蓋。筆者認為,茶藝以及茶道、茶文化應在已有的茶學分支學科之外去另闢新境,開拓新領域,不應與已有的茶學分支學科重復、交叉,更不必去涵蓋茶學已有的領域。
茶藝即飲茶藝術,是藝術性的飲茶,是飲茶生活藝術化。中國是茶藝的發源地,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藝。中華茶藝是指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飲茶藝術,主要包括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的技藝以及品茗環境、儀容儀態、奉茶禮節、品飲情趣等。中華茶藝不局限於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已經遠播海外,有在日本的中華茶藝,有在韓國的中華茶藝,有在美國的中華茶藝等;在中國的茶藝也不都是中華茶藝,還可以有日本茶藝、韓國茶藝、英國茶藝等,不能將在中國的外國茶藝視為中華茶藝。
明代張源《茶錄》雲:"茶茲於水,水籍乎器,湯成於火。"茶、水、器、火是構成茶藝的四項基本要素,如果加上茶藝的主體--人和茶藝活動的場所--境,則構成茶藝的六要素。茶藝是人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所進行的習茶--選茶、備器、擇水、取火、烹治、品飲藝術活動。
茶藝之藝是指藝術,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藝,但不同於茶學中的茶葉審評。茶藝是人文的,茶葉審評是科學的;茶藝是藝術,茶葉審評是技術;藝術是主觀的、生動的,技術卻是客觀的、刻板的。在茶藝中,所用茶為成品干茶,因而種茶、採茶、制茶不在茶藝之中。
茶藝是綜合性的藝術,它與文學、繪畫、書法、音樂、陶藝、瓷藝、服裝、插花、建築等相結合構成茶藝文化,茶藝及茶藝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㈣ 網路上茶藝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說: 是一種文化!!! 一種生活的態度!!! 就是這些!! 希望可以幫到你!!! 祝你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