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病毒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病毒是一種計算機指令代碼。用戶運行了這些代碼後,或是出現一個小小的惡作劇,或是產生一些惡意的結果,如破壞系統文件造成系統無法運行、數據文件統統刪除、硬體被破壞、非法侵入內部資料庫偷竊或篡改數據等等。
病毒的製造者往往出於炫耀自己的編程能力與控制力、或是因自己計算機使用中不慎染毒而產生的報復心理制毒傳毒。也有一些是因為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而製作的一個可控「定時炸彈」。如果用戶正常使用將不會發作;如果用戶不及時繳納費用或者私下傳播該應用軟體,那麼
「定時炸彈」就會被引爆。
最早由馮.諾伊曼提出了這種可能性,20世紀70年代中期有幾位美國科普作家在他們的科幻小說中描寫了計算機病毒。1983年11月3日Fred.Cohen博士研製出一種在運行過程中不斷復制自身的破壞性程序,Len.Adleman將其命名為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es)。
計算機和網路給我們生活提供的便利,遠非計算機病毒帶來的不便所能比擬的。只要我們了解病毒的傳播方式,依靠專業人員的支持,就可以抵禦病毒帶來的各種危害,從而更為有效地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改進我們的生活。
常見病毒簡介:
引導型-引導型病毒是感染磁碟引導區或主引導區的一類病毒,是感染率僅次於「宏病毒」的常見病毒。由於這類病毒感染引導區,當磁碟或硬碟在運行時,引發感染其他*.exe、*.com、*.386等計算機運行必備的命令程序,造成各種損害。常見的品種有tpvo/3783,Windows系統感染後會嚴重影響運行速度、某些功能無法執行,經過殺毒以後,必須重裝Windows操作系統,才能正常運行。
文件型-文件型病毒是感染文件的一類病毒,是目前種類最多的一類病毒。黑客病毒Trojan.BO就屬於這一類型。BO黑客病毒則利用通訊軟體,通過網路非法進入他人的計算機系統,獲取或篡改數據或者後台控制計算機。從而造成各種泄密、竊取事故。
混合型-這類病毒既感染命令文件、又感染磁碟引導區與主引導區。能破壞計算機主板晶元(BIOS)的CIH毀滅者病毒屬於該類病毒。CIH是一個台灣大學生編寫的一個病毒,當時他把它放置在大學的BBS站上,1998年傳入大陸,發作的日期是每個月的26日。該病毒是第一個直接攻擊計算機硬體的病毒,破壞性極強,發作時破壞計算機Flash
BIOS晶元中的系統程序,導致主板與硬碟數據的損壞。1999年4月26日,CIH病毒在中國、俄羅斯、韓國等地大規模發作,僅大陸就造成數十萬計算機癱瘓,大量硬碟數據被破壞。
宏病毒-是一類主要感染WORD文檔和文檔模板等數據文件的病毒。宏病毒是使用某個應用程序自帶的宏編程語言編寫的病毒,目前國際上已發現三類宏病毒:感染WORD系統的WORD宏病毒、感染EXCEL系統的EXCEL宏病毒和感染Lotus
Ami
Pro的宏病毒。目前,人們所說的宏病毒主要指Word和Excel宏病毒。從96年下半年開始在我國廣泛流行。如Tw
No-A、美麗殺、PaPa等。
與以往的病毒不同,宏病毒有以下特點:
①感染數據文件:宏病毒專門感染數據文件,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數據文件不會傳播病毒」的錯誤認識。
②多平台交叉感染:宏病毒沖破了以往病毒在單一平台上傳播的局限,當WORD、EXCEL這類軟體在不同平台(如WINDOWS、WINDOWS
NT、OS/2和MACINTOSH等)上運行時,會被宏病毒交叉感染。
③容易編寫:以往病毒是以二進制的計算機機器碼形式出現,而宏病毒則是以人們容易閱讀的源代碼形式出現,所以編寫和修改宏病毒比以往病毒更容易。從96年底至今短短半年宏病毒種類已從三十多種急劇增加到1000多種。
④容易傳播:別人送一篇文章或發一個E-mail(電子郵件)給你,如果它們帶有病毒,只要你打開這些文件,你的計算機就會被宏病毒感染了。此後,你打開或新建文件都可能帶上宏病毒,這導致了宏病毒的感染率非常高。
2. 網路病毒是怎麼自造的
您好:
網路上的病毒一般是通過自我復制的方式進行傳播的,如果您的電腦中了病毒的話,建議您使用最新版的騰訊電腦管家的殺毒功能為您的電腦殺毒吧,殺完毒以後重啟下您的電腦就可以恢復正常了,您可以點擊這里下載最新版的騰訊電腦管家:騰訊電腦管家下載
騰訊電腦管家企業平台:http://..com/c/guanjia/
3. 網路病毒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是編程高手,寫出來的程序。能製作病毒的人都是電腦高人中的高人
4. 電腦病毒製作方法
電腦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碼。就像生物病毒一樣,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復制能力。計算機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難以根除。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類型的文件上。當文件被復制或從一個用戶傳送到另一個用戶時,它們就隨同文件一起蔓延開來。
除復制能力外,某些計算機病毒還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個被污染的程序能夠傳送病毒載體。當你看到病毒載體似乎僅僅表現在文字和圖象上時,它們可能也已毀壞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碟驅動或引發了其它類型的災害。若是病毒並不寄生於一個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過占據存貯空間給你帶來麻煩,並降低你的計算機的全部性能。
可以從不同角度給出計算機病毒的定義。一種定義是通過磁碟、磁帶和網路等作為媒介傳播擴散,能「傳染」 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種是能夠實現自身復制且藉助一定的載體存在的具有潛伏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的程序。還有的定義是一種人為製造的程序,它通過不同的途徑潛伏或寄生在存儲媒體(如磁碟、內存)或程序里。當某種條件或時機成熟時,它會自生復制並傳播,使計算機的資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壞等等。這些說法在某種意義上借用了生物學病毒的概念,計算機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處是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和網路,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體」。它能夠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各種破壞,同時能夠自我復制, 具有傳染性。
所以, 計算機病毒就是能夠通過某種途徑潛伏在計算機存儲介質(或程序)里, 當達到某種條件時即被激活的具有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作用的一組程序或指令集合。
1、最初"計算機病毒"這一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七十年代美國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書,書中構思了一種能夠自我復制,利用通信進行傳播的計算機程序,並稱之為計算機病毒。
2、貝爾實驗室的三位年輕程序員也受到馮?諾依曼理論的啟發,發明了「磁芯大戰」游戲。
3、1983 年 11月,在一次國際計算機安全學術會議上,美國學者科恩第一次明確提出計算機病毒的概念,並進行了演示。
4、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個在個人電腦上廣泛流行的病毒是1986年初誕生的大腦(C-Brain)病毒,編寫該病毒的是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兩兄弟經營著一家電腦公司,以出售自己編制的電腦軟體為生。當時,由於當地盜版軟體猖獗,為了防止軟體被任意非法拷貝,也為了追蹤到底有多少人在非法使用他們的軟體,於是在1986年年初,他們編寫了「大腦(Brain)」病毒,又被稱為「巴基斯坦」病毒。該病毒運行在DOS操作系統下,通過軟盤傳播,只在盜拷軟體時才發作,發作時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吃掉。
5、1988年11月美國國防部的軍用計算機網路遭受莫里斯病毒襲擊,致使美國Internet網路上6000多計算機感染,直接經濟損失9600萬美元。莫里斯病毒是由康乃爾大學23歲的羅特?莫里斯製作。後來出現的各類蠕蟲,都是仿造了莫里斯蠕蟲,以至於人們將該病毒的編制者莫里斯稱為「蠕蟲之父」。
6、1999年 Happy99、美麗殺手(Melissa)等完全通過Internet傳播的病毒的出現標志著Internet病毒將成為病毒新的增長點。其特點就是利用Internet的優勢,快速進行大規模的傳播,從而使病毒在極短的時間內遍布全球。
7、CIH病毒是繼DOS病毒的第四類新型病毒,CIH這三個字母曾經代表著災難。1998年8月從台灣傳入大陸,共有三個主要版本:1.2版/1.3版/1.4版,發作時間分別是4月26日、6月26日、每月26日。該病毒是第一個直接攻擊、破壞硬體的計算機病毒,是迄今為止破壞最為嚴重的病毒。
CIH病毒製造者 陳盈豪 曾有兩次精神科門診記錄,被人們認為是「電腦鬼才」。
8、2000年的5月,通過電子郵件傳播的"愛蟲"病毒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更大規模的發作,造成全世界空前的計算機系統破壞。 I LOVE YOU愛蟲病毒是使用VB Script程序語言編寫的病毒,它主要是通過一封信件標題為「I LOVE YOU"的電子郵件傳播的。一旦執行附加文件,病毒會獲取Outlook通訊錄的名單,並自動發出「I LOVE YOU」電子郵件,從而導致網路阻塞。破壞性:愛蟲病毒的傳播會導致網路癱瘓,病毒發作時,還會把*.mp3、*.jpg等10種文件改為*.vbs,並傳染覆蓋這些文件。
與愛蟲病毒相似的網路病毒還有Melissa(美麗殺手病毒)等。
5. 那個網路病毒是怎麼搞出來的呀
找尋WINDOS的漏洞然後根據這個漏洞製作1種程序破壞WINDOS~
6. 請問這些網路病毒是怎麼生成的用殺毒軟體就可以避免嗎
我個人認為,有三種來源:
1、是那些搞編程的一些菜鳥們,一不小心把程序整壞了,卻成了病母!(笨蛋)
2、是一些黑客們的傑作,只是玩玩,證明一下自己,或者是一些黑公司為了把另一個公司搞垮,就讓黑客編出了病毒,去破壞人家的電腦!(不要臉)
3、是搞殺毒軟體的公司搞的鬼!白天制軟毒軟體,晚上制病毒,這樣他的軟體才賣得快嘛!(高明)
當然可以避免,用防火牆!但要經常的換哦!
7. 電腦病毒是怎麼生成的可以自己製作嗎
簡單地說電腦病毒也是電腦的程序,只是這種程序是具有某些非法目的的功能,如刪除重要文件,耗盡網路或系統的資源,泄漏文件,竊取機密或私隱等。而且具有潛伏性、傳染性等病毒特性。。。
所以是可以自己製作,當然前提是你不怕坐牢,而且有足夠的電腦編程知識加上創意再加上強烈的破壞慾望!!!
8. 網路上的病毒是哪來的呢
追蹤網路病毒的斑斑劣跡 2001年作為新世紀的第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個人計算機迎來它的20歲生日的同時,惡毒的「CAM先生」病毒和「紅色代碼」病毒通過網路襲擊了全球的計算機系統,給人類帶來巨大損失。計算機病毒的存在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在個人計算機誕生之初,計算機病毒就一直與之形影不離,它們搗毀計算機系統,破壞數據,干擾計算機的運行,以致於計算機用戶們惶惶而不可終日。最讓人類感到不幸的是,計算機病毒竟源自一場游戲…… 病毒:源自一場游戲 早在第一台商用計算機出現之前,電子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就在他的論文《復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識的進行》中勾畫出病毒程序的藍圖。1977年的夏天,托馬斯.捷.瑞安在其創作的科幻小說《P-1的春天》中,更加形象地描寫了一種可以在計算機中互相傳染的病毒,病毒最後控制了7000台計算機,造成了巨大災難。這本小說很快成為美國的暢銷書,不過誰也沒有預料到科幻小說世界中的病毒竟在幾年後成為計算機用戶的噩夢。 當時,三個在美國著名的AT&T貝爾實驗室中工作的年輕人在工作之餘,玩起一種叫做「磁芯大戰」的游戲:他們彼此編寫出能夠吃掉對方程序的程序進行互相攻擊。這個很無聊的游戲將計算機病毒「感染性」的概念進一步體現出來。 1983年11月3日,南加州大學的學生弗雷德.科恩在UNIX系統下編寫了一個會引起系統死機的程序,並成功地進行了試驗。1984年9月,在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計算機安全技術委員會上,弗雷德.科恩首次公開發表了論文《計算機病毒:原理和實驗》,提出了計算機病毒的概念——計算機病毒是一段程序,它通過修改其它程序再把自身拷貝嵌入而實現對其它程序的傳染。從此,人間又多了一個有名有姓的惡魔。 到了1987年,第一個計算機病毒C-BRAIN誕生了,它是業界公認的真正具備完整特徵的計算機病毒始祖。這個病毒程序是由巴基斯坦的巴斯特和阿姆捷特兄弟編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一家販賣個人計算機的商店,由於當地盜拷軟體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他們編寫這個病毒程序用來防止軟體被任意盜拷。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發作,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給吃掉。這個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破壞力,但後來一些喜歡冒險的人以C-BRAIN為基礎製作出一些新的病毒,產生出巨大的破壞力。 網路:病毒的天堂 在互聯網被全球廣泛應用之前,計算機病毒通常被囚禁在獨立的計算機中,主要依靠軟盤進行傳播,要進行廣泛傳播是比較困難的。然而在互聯網普及之後,這些零散的計算機病毒彷彿突然插上了翅膀,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隨意穿梭,它們神出鬼沒,在人們不經意之時向計算機系統發起攻擊。 「蠕蟲」病毒是80年代極富恐怖色彩的計算機病毒,之所以將其稱作「蠕蟲」,就是因為它的寄生性而得名。「蠕蟲」病毒在獨立的計算機系統中無法完全施展本領,一旦計算機聯網,「蠕蟲」病毒就如魚得水一般,肆無忌憚地穿行在各台計算機之間,凡是經它光顧的計算機無不留下其卑劣的痕跡。最可惡的是,它還在計算機屏幕上向人們炫耀它曾到此一游,並大量繁殖後代。難怪當時人們談「蟲」色變。 另一個讓人們感到恐慌的計算機病毒就是CIH,它誕生於1998年。CIH病毒的發作時間是每月26日,與其它僅破壞軟體系統的病毒不同,它能破壞個人計算機主板上的BIOS晶元,受害的計算機不計其數。只要一到每月26日,人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躲避這個像幽靈一樣的計算機病毒。CIH病毒的締造者台灣工學院的學生陳盈豪曾在網上發表過公開信,向受到CIH病毒侵害的計算機用戶表示道歉,他在信中還說到,由他編寫的CIH病毒是1998年5月底突然由其宿舍迅速擴散到各大網站的。因為網路四通八達,同時病毒的感染力甚強,於是造成了始料不及的災難。 1999年3月26日,對於全世界的計算機用戶來說是一個災難的開始。美國西部時間星期五上午8:00,一種被稱為「梅利莎」的計算機病毒像瘟疫般開始在全球蔓延。「梅利莎」病毒來自於電子郵件,即使是你最信任的朋友寄來的電子郵件也可能攜帶它,讓計算機用戶防不勝防。「梅利莎」病毒其實只是一個宏病毒,隱藏在微軟Word97格式的文件里,它會自動安放在電子郵件的附件中四處傳播。 具有開放性的互聯網成為計算機病毒廣泛傳播的有利環境,而互聯網本身的安全漏洞為培育新一代病毒提供了絕佳的條件。人們為了讓網頁更加精彩漂亮、功能更加強大而開發出Active X技術和Java技術,然而病毒程序的製造者也利用同樣的渠道,把病毒程序由網路滲透到個人計算機中。這就是近兩年崛起的第二代病毒,即所謂的「網路病毒」。 2000年出現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是一個典型的網路病毒,它改寫了病毒的歷史。在當時,人們還以為病毒技術的發展速度不會太快,然而「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徹底擊碎了人們的僥幸心理。「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具有郵件病毒的所有特性,但它不再藏身於電子郵件的附件中,而是直接存在於郵件正文中,一旦計算機用戶用Outlook打開郵件進行閱讀,病毒就會立即發作,並將復制出的新病毒通過郵件發送給其他人,計算機用戶幾乎無法躲避。 網路病毒的出現似乎拓展了病毒製造者們的思路,在隨後的時間里,千奇百怪的網路病毒孕育而生。這些病毒具有更強的繁殖能力和破壞能力,它們不再局限於電子郵件之中,而是直接鑽入Web伺服器的網頁代碼中,當計算機用戶瀏覽了帶有病毒的網頁之後,系統就會被感染,隨即崩潰。當然,這些病毒也不會放過自己寄生的伺服器,在適當的時候病毒會與伺服器系統同歸於盡,例如近期網上流行的「紅色代碼」病毒。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據國際上統計分析表明,每天會產生十多種計算機病毒,目前全世界發現的病毒約有5萬種。2000年5月份爆發的「愛蟲」病毒就給全球用戶帶來了100多億美元的損失,而2001年8月爆發的「紅色代碼」病毒在短短數天的時間里已經讓美國損失了近20億美元。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有目共睹,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反病毒的呼聲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製造病毒與反病毒本來就是一場技術上的較量,而這場較量似乎很難分出勝負。一個自稱為達克.埃文格的保加利亞人在1992年發明了一種「變換器」,利用這個工具可以製造出更難查殺的「變形」病毒,這明顯是一個教唆人進行計算機犯罪的工具。雖然在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殺除了這一病毒程序,但人們不得不擔心這樣的事會繼續出現。達克.埃文格在其卑劣行徑暴露之後,竟堂而皇之地接受了英國《國際病毒新聞》雜志的采訪。在采訪中達克.埃文格公然表示,他製造病毒程序的目的就是要摧毀人們的工作成果。如此坦率的言語讓世人感到震驚。我們相信計算機專家有能力防治任何一種病毒程序,但永遠也阻止不了像達克.埃文格這種人的罪惡企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是人與「毒」之戰,倒不如說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 在經歷了達克.埃文格這樣的事情之後,人們開始明白,一味躲避計算機病毒程序是不可能的,惟一的辦法就是面對計算機病毒勇敢地戰斗下去。人們逐漸懂得利用現有的網路環境建立更加完善的反病毒系統,個人計算機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升級反病毒軟體,反病毒組織通過互聯網能在全球范圍內追查病毒製造者的蹤跡,即使是最惡毒的病毒程序在互聯網上也能很快受到阻擊。 只要個別人邪惡的念頭沒有被打消,人與計算機病毒的戰斗就仍將持續下去。不過,善良的人們會永遠堅信一個信念:邪不勝正。我們期望著計算機病毒被徹底清除的那一天的到來!
9. 網路病毒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啊
病毒分很多種類的哦, 像樓上說的那些,不叫病毒,完全是誘導, 鴿 子類的遠控軟體,是反彈式木馬, 病毒,就是單純以破壞為目的的一種惡意程序,他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破壞 例如:硬碟炸 彈和最近流行的「偽E客變種a」痞客」變種等. 一般是破壞操 作系統,格式 化文件夾,甚至利用硬碟的存儲程序,直接載入代碼造成永久性的破壞 眾所周之,電腦最基礎的程序只是二進制 也就是0 和1 真正的高手的話,就是用0 1 把病毒製造出來並傳播的... by 光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