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一開始是為了什麼

網路一開始是為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01 05:29:28

Ⅰ 網路最初是用於什麼

Internet 歷史

網際網路的提出

60年代中期,正處於冷戰的高潮,美國國防部(DoD)認為利用電路交換網來支持核戰時的命令和控制信息傳輸,因為,線路或者交換機的故障可能導致整個網路的癱瘓,導致信息傳輸的中斷,因此希望能夠建立一種高冗餘、可迂迴的新網路來滿足要求。1968年10月,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局(DARPA)和麻省坎布里奇(劍橋)的BBN公司(Bolt,Beranet,Newman of Cambridge,MA)簽訂合同,研製適合計算機通信的網路。
1969年6月,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組成了4個結點的試驗性網路,稱為ARPAnet。ARPAnet採用稱之為介面報文處理器(IMP)的小型機作為網路的結點機,為了保證網路的可靠性,每個IMP至少和其它的兩個IMP通過專線連接,主機則通過IMP接入ARPAnet。IMP之間的信息傳輸採用分組交換技術,並向用戶提供電子郵件、文件傳送和遠程登錄等服務。ARPAnet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分組交換技術組建的網路。
1975年夏天,ARPAnet結束試驗階段,網路控制權交給美國國防部通信局(DCA),DCA在ARPAnet基礎上組建了美國國防數據網(DDN);
1976年,ARPAnet發展到60多個結點,連接了100多台主機,跨越整個美國大陸,並通過衛星連至夏威夷,觸角伸至歐洲,形成了覆蓋世界范圍的通信網路;
在DARPA資助開發ARPAnet的同時,許多廠商和用戶也預見到了計算機聯網的重要性,紛紛開展研究,例如:IBM公司推出IBM公司網路產品,DEC公司組建DECNET等;尤其是70年代末期的微型計算機問世,導致了區域網的發展。網路的多樣化促使DARPA開始研究網路互連技術,1980年左右,DARPA開始致力於"The Interneting Project"(互連網技術)的研究,其研究的成果被簡稱為Internet,即我們現在提到的網際網路。促使DARPA開展網路互連技術研究的另一個因素是ARPAnet隨著用戶的增多,覆蓋范圍的增大,原有的專為單個網路設計的管理技術亦不敷使用,必須加以改進。事實上,在ARPAnet仍處於試驗階段時,人們也發現當時ARPAnet選擇的協議並不適合在多個網路上運行,許多人已經開始了各種協議的研究。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文頓*瑟夫和卡懸(Cerf. V和KaHN. R)於1974年提出的TCP/IP協議。該協議的思想得到人們的重新重視,並被作為提出了支持網際網路的首選方案。TCP/IP協議集在ARPAnet上的應用,使得ARPAnet成為初期網際網路的骨幹網。根據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可以知道網際網路並不是指某個特定的網路,而是一種互連技術,或者是網連網。
為了推廣TCP/IP協議集,美國國防部採取了兩個較大的動作:
1) 1983年前後,國防部秘書處取值性地要求連到網路上的所有主機都必須使用TCP/IP協議集;
2) 資助BBN在UNIX上實現TCP/IP協議集,同時資助Berkeley公司將TCP/IP協議集寫進UNIX操作系統。
這些動作有力地促進了TCP/IP協議集的推廣應用。一方面人們使用網路的需求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當時人們可以選擇的網路軟體又實在太少。推動TCP/IP協議集廣泛應用的另一個部門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1985年,NSF籌建了六個擁有超級計算機的中心;1986年,資助形成了NSFNET,速率T1,連接所有的超級計算機中心; 同時還對各地的科研協會進行資助,形成區域網,鼓勵學校和研究部門就近連入區域網,共享超級計算機中心的資源;所有NSF資助的網路都採用TCP/IP協議集,並連接ARPAnet,作為Internet的一部分。
到了90年代,美國政府意識到僅靠政府資助,難以適應應用的發展需求,鼓勵商業部門介入。MCI、IBM和MERIT公司聯合組建ANS(高級網路和服務公司),建立覆蓋全美的、T3(44.746M)的ANSNET,連接ARPANET和NSFNET。隨後,DARPA和NSF拆消對ARPAnet、NSFNET的資助,網際網路開始商用。商業機構的介入,出現大量的ISP和ICP,豐富網際網路的服務和內容。美國政府通過網際網路發布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信息。
TCP/IP技術的推廣、網際網路的商業價值,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熱心接入網際網路,並紛紛採用美國政府的方針:現由政府資助,逐漸轉入自我良性循環。
從80年-86年,七年時間,網際網路覆蓋了數以百計的單個網路,連接了近20000台分布於大學、政府機構和合作實驗室的計算機;90年達到3000個網路和20萬台計算機;95年網路個數達到25000,主計算機數達680萬台,用戶數達4000萬人,遍布世界136個國家和地區;97年7月,歐洲市場協會統計:上網人數1.37億(其中:英語國家7200萬,歐洲國家3360萬,亞洲1400萬),並且每年仍有數萬台網路伺服器誕生,而用戶數以每年20%的比率增長。據我國的國家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統計,1997年10月,我國的上網人數為62萬,計算機29.9萬台;1998年6月,上網人數117.5萬,計算機54.2萬台;1998年12月,上網人數達到210萬,上網計算機數達74.7萬台。
顯然,網際網路要求網際網路標准(TCP/IP協議集)的支持,這些標准與國際標准並不完全一致。在標准化方面,網際網路的原則是:當國際標准適用時,採用國際標准;當國際標准不適用時,研製新的網際網路標准;當新的國際標准出現,並且具有相同的功能時,網際網路標准將向國際標准遷移。

Ⅱ 互聯網時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969年

Ⅲ 目前,最為流行的互聯網internet覆蓋了全世界,它最早起源於什麼

internet最早起源於美國軍方網路ARPANET(阿帕網)主要演化階段有:

1.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開始建立一個命名為ARPANET的網路。當時建立這個網路的目的是出於軍事需要,計劃建立一個計算機網路,當網路中的一部分被破壞時,其餘網路部分會很快建立起新的聯系。人們普遍認為這就是Internet的雛形。

2.校園網階段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在1985開始建立計算機網路NSFNET。NSF規劃建立了1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及國家教育科研網,用於支持科研和教育的全國性規模的NSFNET,並以此作為基礎,實現同其他網路的連接。NSFNET成為Internet上主要用於科研和教育的主幹部分,代替了ARPANET的骨乾地位。1989年MILNET(由ARPANET分離出來)實現和NSFNET連接後,就開始採用Internet這個名稱。自此以後,其他部門的計算機網路相繼並入Internet,ARPANET就宣告解散了。

3.20世紀90年代初,商業機構開始進入Internet,使Internet開始了商業化的新進程,成為Internet大發展的強大推動力。1995年,NSFNET停止運作,Internet已徹底商業化了。

Ⅳ 網路是什麼時候普及的

Internet發展簡史

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後的十多年時間內,由於價格很昂貴,電腦數量極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其形式是將一台計算機經過通信線路與若乾颱終端直接連接,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做為最簡單的區域網雛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後建立。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後替代了ARPANET的骨乾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三、中國的Internet

1.Internet的階段性發展
我國的INTERNET的發展以1987年通過中國學術網CANET向世界發出第一封E-mail為標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四大主流網路體系,即:中科院的科學技術網CSTNET;國家教育部的教育和科研網CERNET;原郵電部的CHINANET和原電子部的金橋網CHINAGBN。

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但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Internet,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Internet絡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Internet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6年底,中國Internet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Internet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國快速最為快速的階段。國內Internet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1000萬。據中國Internet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 6800萬人。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890萬人,與2002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2220萬人。

中國目前有五傢具有獨立國際出入口線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幹單位,還有面向教育、科技、經貿等領域的非營利性Internet骨幹單位。現在有600多家網路接入服務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經營的有140家。

隨著網路基礎的改善、用戶接入方面新技術的採用、接八方式的多樣化和運營商服務能力的提高,接入網速率慢形成的瓶頸問題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上網速度將會更快,從而促進更多的應用在網上實現。

Ⅳ 互聯網是什麼時候創造的

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在ARPA(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學院)、Harvard(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學)、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Carnegie-Mellon(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NASA/Ames(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蘭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之後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無法在此一一列出。

1968年,當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他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互聯網最初設計是為了能提供一個通訊網路,即使一些地點被核武器摧毀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會指引通信信息經由中間路由器在網路中傳播。

最初的網路是給計算機專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用的。當時一點也不友好。那個時候還沒有家庭和辦公計算機,並且任何一個用它的人,無論是計算機專家、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不得不學習非常復雜的系統。乙太網-----大多數區域網的協議,出現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學學生BobMetcalfe(鮑勃.麥特卡夫)在「信息包廣播網」上的論文的副產品。這篇論文最初因為分析的不夠而被學校駁回。後來他又加進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於TCP/IP體系結構的發展,互聯網在七十年代迅速發展起來,這個體系結構最初是有BobKahn(鮑勃.卡恩)在BBN提出來的,然後由史坦福大學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溫特.瑟夫)和整個七十年代的其他人進一步發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國國防部)採用了這個結構,到1983年,整個世界普遍採用了這個體系結構。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部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樣地,BITNET(一種連接世界教育單位的計算機網路)連接到世界教育組織的IBM的大型機上,同時,1981年開始提供郵件服務。Listserv軟體和後來的其他軟體被開發出來用於服務這個網路。網關被開發出來用於BITNET和互聯網的連接,同時提供電子郵件傳遞和郵件討論列表。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郵件討論列表形成了互聯網發展中的又一個重要部分。

當e-mail(電子郵件)、FTP(文件下載)和telnet(遠程登錄)的命令都規定為標准化時,學習和使用網路對於非工程技術人員變的非常容易。雖然無論如何也沒有今天這么容易,但對於在大學和特殊領域里確實極大地推廣了互聯網的應用。其它的部門,包括計算機、物理和工程技術部門,也發現了利用互聯網好處的方法,即與世界各地的大學通訊和共享文件和資源。圖書館,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們的檢索目錄面向全世界。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中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約在同一時期,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of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Jonay』).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連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圖形瀏覽器Mosaic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這個協議的發展,這個瀏覽器是由MarcAndressen和他的小組在NCSA(國際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開發出來的。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腦人物,Netscape公司開發出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圖形瀏覽器和伺服器,這一成就是微軟公司始終難以超越的。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Dephi是最早的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在線網路服務的國際商業公司。1992年7月開始電子郵件服務,1992年11月開展了全方位的網路服務。在1995年5月,當NFS(國際科學基金會)失去了互聯網中樞的地位,所有關於商業站點的局限性的謠傳都不復存在了,並且所有的信息傳播都依賴商業網路。AOL(美國在線)、Prodigy()和CompuServe(美國在線服務機構)也開始了網上服務。在這段時間里由於商業應用的廣泛傳播和教育機構自力更生,這使得NFS成本投資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今天,NSF已經放棄了資助網路中樞和高等教育組織,一方面開始建立K-12和當地公共圖書館建設,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網路大量高速的連接。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Gates(比爾.蓋次)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過去幾年裡微軟的成功招來了關於他們統治地位的官司。您認為這場爭論是在法庭還是會在市場中結束?

關於未來發展的流行趨勢是提高網路的連接速度。56k的Modem(數據機)和支持它的硬體廠商的迅速發展對於緊接著的發展來說只是走出了一小步。然而新的技術迅速發展,比如多芯Modem,DSL(數字專線)和人造衛星廣播網現在已經在小范圍內實現了,在未來的幾年內就能在大范圍內實現。目前的這些技術問題不僅僅是用戶的連接問題,還有保證數據能從信息源高速可靠傳輸到用戶的問題。相信這些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就能解決。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壯大的時期,商業走進互聯網的舞台對於尋找經濟規律是不規則的。

免費服務已經把用戶的直接費用取消了。Dephi公司,現在提供免費的主頁、論壇和信息板。在線銷售也迅速的成長,例如書籍、音樂和計算機等等,並且價格比較來說他們的利潤是非常少的,然而公眾對於在線銷售的安全性仍然不放心。

互聯網影響

互聯網是全球性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目前使用的這個網路,不管是誰發明了它,是屬於全人類的。這種「全球性」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有其技術保證的。正如我們在本書第二章中已經看到的那樣,互聯網的結構是按照「包交換」的方式連接的分布式網路。因此,在技術的層面上,互聯網絕對不存在中央控制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可能存在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個利益集團通過某種技術手段來控制互聯網的問題。反過來,也無法把互聯網封閉在一個國家之內-除非建立的不是互聯網。

然而,與此同時,這樣一個全球性的網路,必須要有某種方式來確定聯入其中的每一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絕對不能出現類似兩個人同名的現象。這樣,就要有一個固定的機構來為每一台主機確定名字,由此確定這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的「地址」。然而,這僅僅是「命名權」,這種確定地址的權力並不意味著控制的權力。負責命名的機構除了命名之外,並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同樣,這個全球性的網路也需要有一個機構來制定所有主機都必須遵守的交往規則(協議),否則就不可能建立起全球所有不同的電腦、不同的操作系統都能夠通用的互聯網。下一代TCP/IP協議將對網路上的信息等級進行分類,以加快傳輸速度(比如,優先傳送瀏覽信息,而不是電子郵件信息),就是這種機構提供的服務的例證。同樣,這種制定共同遵守的「協議」的權力,也不意味著控制的權力。

毫無疑問,互聯網的所有這些技術特徵都說明對於互聯網的管理完完全全與「服務」有關,而與「控制」無關。

事實上,目前的互聯網還遠遠不是我們經常說到的「信息高速公路」。這不僅因為目前互聯網的傳輸速度不夠,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還沒有定型,還一直在發展、變化。因此,任何對互聯網的技術定義也只能是當下的、現時的。

與此同時,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聯網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對互聯網的意義、價值和本質提出新的理解。

網路就是傳媒

正如我們前面看到的那樣,互聯網的出現固然是人類通信技術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僅僅從技術的角度來理解互聯網的意義顯然遠遠不夠。互聯網的發展早已超越了當初ARPANET的軍事和技術目的,幾乎從一開始就是為人類的交流服務的。

即使是在ARPANET的創建初期,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指令與控制研究辦公室(CCR)主任利克里德爾就已經強調電腦和電腦網路的根本作用是為人們的交流服務,而不單純是用來計算。

後來,url]麻省理工學院/url]電腦科學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DavidClark也曾經寫道:「把網路看成是電腦之間的連接是不對的。相反,網路把使用電腦的人連接起來了。互聯網的最大成功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對人的影響。電子郵件對於電腦科學來說也許不是什麼重要的進展,然而對於人們的交流來說則是一種全新的方法。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技術上的挑戰,可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我們來自哪裡,不能忘記我們給更大的電腦群體帶來的巨大變化,也不能忘記我們為將來的變化所擁有的潛力。」(RFC:第1336期)很明顯,從互聯網迄今的發展過程看,網路就是傳媒(Communication)。

英文的「Communication"是個不太容易翻譯的詞。當我們談到消息、新聞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傳播和傳達;當我們說起運輸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交通;而當我們討論人際關系的時候,這個詞又和交往和交流有關。當年利url]克里德爾/url]強調電腦的作用在於「交流」,就是用的就是這個詞。

有趣的是,「電腦」(Computer)和「交流」(Communication),都有一個共同的詞根:「com」(共、全、合、與等等)。古英語的「Communicate」,就有「參與」的意思。

互聯網就是能夠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台。

在美國大學里,一般學習的不是新聞學,而是大眾傳播學(masscommunication)。在這個意義上,「communicate」與宣傳和被宣傳無關,而是和大家共同「參與」的「交流」緊密相關。我在這里強調「網路就是傳媒」,也是為了強調網路在人類交流和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互聯網迄今為止的發展,完全證明了網路的傳媒特性。一方面,作為一種狹義的小范圍的、私人之間的傳媒,互聯網是私人之間通信的極好工具。在互聯網中,電子郵件始終是使用最為廣泛也最受重視的一項功能。由於電子郵件的出現,人與人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普遍了。

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廣義的、寬泛的、公開的、對大多數人有效的傳媒,互聯網通過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幾千人乃至幾十萬人訪問的網站,實現了真正的大眾傳媒的作用。互聯網可以比任何一種方式都更快、更經濟、更直觀、更有效地把一個思想或信息傳播開來。

而互聯網的出現,電子郵件和環球網的使用,正好為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網頁就是出版物

如果理解了「網路就是傳媒」,就很容易理解作為互聯網的功能之一的環球網的網頁實質上就是出版物,它具有印刷出版物所應具有的幾乎所有功能。幾年來環球網發展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有相當數量的環球網用戶直接把環球網當作出版物。根據NetSmart的統計,50%的用戶閱讀在線的雜志,48%的用戶閱讀在線報紙(http://adnet.net/statsl.htm)。

即使不通過環球網閱讀報刊,環球網的網頁本身也起到了出版物的作用。

環球網的發明者伯納斯利在他關於環球網的宣言(http://www.w3.org/WWW/People/Berners-Lee/9602affi.html)中,明確指出:「環球網在本質上是使個人和機構可以通過分享信息來進行通信的一個平台。

當把信息提供到環球網上的時候,也就被認為是出版在環球網上了。在環球網上出版只需要『出版者』有一台電腦和互聯網相連並且運行環球網的伺服器軟體。就象印刷出版物一樣,環球網是一個通用的傳媒,」然而,與印刷出版物相比較,網頁具有印刷出版物所不具有的許多特點。

首先,網頁的成本非常便宜。在紙張非常緊張、非常昂貴的情況下,網頁的優點就格外明顯。因為,與印刷出版物不同,網頁只是一種電子出版物,建立網頁並不需要紙張。而且,當電影工作者、戲劇工作者、甚至也包括作家/們在感嘆自己的工作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同時,網頁的優點也顯示了出來。因為,網頁是可以隨時修改、隨時「再來一次」的。

網頁的另一個優點是讀者面廣。既然不必花錢,誰都喜歡多看一些東西,因此,好的網頁肯定比好的書報傳播面廣得多。一個好的網頁通常每天都有幾萬、甚至幾十萬人次光顧。其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既然是電子出版物,網頁的傳播速度也是印刷出版物所不能比擬的。

不用說書籍,即使是報紙,從編輯、排版、印刷到發行都需要時間,而網頁則非常簡單,只要放在網上就行了。這里,網頁與印刷出版物的區別在於,印刷出版物是要送到讀者手裡的,而網頁則由讀者自己來取。互聯網上影響最大的新聞網頁(比如:美國有線新聞網url]CNN/url])都是每小時更新一次內容。讀者可以常看常新,隨時追蹤事件的發展。

而且,由於網頁使用的是超文本文件格式,可以通過鏈接的方式指向互聯網上所有與該網頁相關的內容。不管是進行理論研究,還是讀新聞,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關的資料。並且,這些材料好像不是別人寫好了強加於你,而是由你「參與」其中,自己「找」出來的。

也許,網頁和印刷出版物的最大區別還是在於反饋。印刷出版物的反饋渠道往往還是印刷,在許多情況下,得到反饋是非常難得的。而對一個網頁提出不同的看法就非常容易。

正是由於作為一種出版物的這些特性,環球網正越來越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

根據PC-Meter1996年的調查,平均每個互聯網用戶每次訪問的環球網的網站有5.6個,每次察看的網頁有20.8個,而平均閱讀每一個網頁所需要的時間大約1.4分鍾,平均每次上網閱讀環球網頁的時間大約28分鍾。(url]http://adnet.net/stats1.htm/url])作為這樣一種具有私人和公共的雙重功用的傳媒,互聯網效用的實現從根本上還是依賴於參與者,也就是用戶的增加。而這一特性又是和網路的本性完全一致的。

互聯網的意義

互聯網也是一個面向公眾的社會性組織。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自願地花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螞蟻般地辛勤工作,構造出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互聯網,並允許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勞動果實。互聯網反映了人類所共賞的無私精神,互聯網也使人們學會如何更好地和平共處。

互聯網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性的圖書館和第一個全球性論壇。任何人,無論來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候,他(她)都可以參加,互聯網永遠不會關閉。而且,無論你是誰,你永遠是受歡迎的。你不會由於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穿戴、不同的宗教信仰而被排擠在外。在當今的世界裡,唯一沒有國界、沒有歧視、沒有政治的生活圈屬於互聯網。通過網路信息的傳播,全世界任何人,不分國籍、種族、性別、年齡、貧富,互相傳送經驗與知識,發表意見和見解。

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正在對人類社會的文明悄悄地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也許會像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一樣,互聯網將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Ⅵ 請問,網路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建立的

Internet的最早起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
從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經費,聯合計算機公司和大學共同研製而發展起來的ARPAnet網路。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於軍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於這樣的指導思想:網路必須經受得住故障的考驗而維持正常的工作,一旦發生戰爭,當網路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擊而失去工作能力時,網路的其他部分應能維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術上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TCP/IP協議簇的開發和利用。作為Internet的早期骨幹網,ARPAnet的試驗並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較好地解決了異種機網路互聯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
1983年,ARPAnet分裂為兩部分,ARPAnet和純軍事用的MILNET。同時,區域網和廣域網的產生和逢勃發展對Internet的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國建立了按地區劃分的計算機廣域網並將這些地區網路和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起來。NFSnet於1990年6月徹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
NSFnet對Internet的最大貢獻是使Internet向全社會開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樣僅供計算機研究人員和政府機構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聯合建立了一個非盈利的組織―先進網路科學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美范圍的T3級主幹網,它能以45Mbps的速率傳送數據。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幹網都與ANS提供的T3級主幹網相聯通。
Internet的第二次飛躍歸功於Internet的商業化,商業機構一踏入Internet這一陌生世界,很快發現了它在通信、資料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於是世界各地的無數企業紛紛湧入Internet,帶來了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飛躍

Ⅶ 網路目的是什麼

網路是由節點和連線構成,表示諸多對象及其相互聯系。在數學上,網路是一種圖,一般認為專指加權圖。網路除了數學定義外,還有具體的物理含義,即網路是從某種相同類型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在計算機領域中,網路是信息傳輸、接收、共享的虛擬平台,通過它把各個點、面、體的信息聯繫到一起,從而實現這些資源的共享。網路是人類發展史來最重要的發明,提高了科技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在1999年之前,人們一般認為網路的結構都是隨機的。但隨著Barabasi和Watts在1999年分別發現了網路的無標度和小世界特性並分別在世界著名的《科學》和《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之後,人們才認識到網路的復雜性。 網路會藉助文字閱讀、圖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載傳輸、游戲、聊天等軟體工具從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方面給人們帶來極其豐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

中文名
網路,區域網、互聯網
外文名
Network
定義
由節點和連線構成
特點
多點性、連結性、交互性.快速性
拉丁語
retiacula
更多
基本簡介

網路
網路傳播面影響面廣大,作為原創作者,應該在報道冷新聞的同時,也增加暖新聞,德行深厚,福報廣大。網路越來越發達,有些人在網路上傳播自己的作品,從而被廣大網民所認識,變得小有名氣,通常把他們稱為網路紅人。

使用建議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希望大家能合理安排上網時間,不要沉迷於游戲、小說之類的。

釋義作用
1、電路或電路中的一部分。

漢語中,「網路」一詞最早用於電學《現代漢語詞典》(1993年版)做出這樣的解釋:「在電的系統中,由若干元件組成的用來使電信號按一定要求傳輸的電路或這種電路的部分,叫網路。」

2、流量網路(Flow Network)也可以簡稱為網路(Network)。

一般用來對管

計算機網路
道系統、交通系統、通訊系統來建模,有時特指計算機網路(Computer Network),或特別指有其中的互聯網(Internet)由有關聯的個體組成的系統,如:人際網路、交通網路、政治網路。

3、由節點和連線構成的圖,表示研究諸對象及其相互聯系。

有時用的帶箭頭的連線表示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存在某種順序關系。在節點或連線旁標出的數值,稱為點權或線權,有時不標任何數。用數學定義

Ⅷ 網路是什麼產生的

網路的誕生使命:通過各種互聯網服務提升全球人類生活品質。
讓人類的生活更便捷和豐富,從而促進全球人類社會的進步。並且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讓人類最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讓人類的生活更快樂。
與很多人的想像相反,Internet並非某一個完美計劃的結果。Internet的創始人也絕不會想到它能發展成如今的規模和影響!在Internet面世之初,沒有人能想到它會進入千家萬戶,也沒有人能想到它的商業用途。
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後的十多年時間內,由於價格很昂貴。電腦數量極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其形式是將一台計算機經過通信線路與若乾颱終端直接連接,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做為最簡單的區域網雛形。
最早的網路,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網路協議TCP/IP協議的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如今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
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
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後建立。
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後替代了ARPANET的骨乾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

Ⅸ 互聯網誕生是什麼時候就開始了

1、互聯網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90年代以後風靡全球。1994年,中國正式接人互聯網。
2、功能:互聯網具有迅速傳播信息的功能,被稱為「第四媒介」。網路媒介可以集文字、圖像、聲音於一體,還能模擬三維動態效果,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3、特點:互聯網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傳者與受者之間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時溝通,人們還可以上網參與討論,隨時發表自己的意見。
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
1、表現:應用領域越來越廣;上網計算機總數和上網用戶總數迅速增加。

2、影響:改變著傳統社會生活;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及認識世界、思考思考問題的觀點和方法。
網路的優勢:
1、集報紙、廣播和電視的優勢於一體;

2、費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
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Ⅹ 互聯網的來歷是什麼

互聯網,即廣域網、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路。互聯網是指將兩台計算機或者是兩台以上的計算機終端、客戶端、服務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手段互相聯系起來的結果,人們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發送郵件、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共同娛樂。\x0d\x0a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x0d\x0a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學院)、Harvard(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學)、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Carnegie-Mellon(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NASA/Ames(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蘭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1983年,美國國防部將阿帕網分為軍網和民網,漸漸擴大為今天的互聯網。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x0d\x0a中國網民規模繼續呈現持續快速發展的趨勢。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53億人,2007年底美國網民數為2.18億人,按照美國近年來的的網民增長速度估算,美國網民人數在2008年6月底不會超過2.3億人,因此中國網民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100萬人,在2008年上半年,中國網民數量凈增量為4300萬人。越來越多的居民認識到互聯網的便捷作用,隨著網民規模與結構特徵上網設備成本的下降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互聯網正逐步走進千家萬戶。目前全球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國家是冰島,已經有85.4%的居民是網民。中國的鄰國韓國、日本的普及率分別為71.2%和68.4%。與中國經濟發展歷程有相似性的俄羅斯互聯網普及率則是20.8%。一方面,中國互聯網與互聯網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的發展差距,中國整體經濟水平、居民文化水平再上一個台階,才能夠更快地促進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另一方面,這種互聯網普及狀況說明,中國的互聯網處在發展的上升階段,發展潛力較大。

閱讀全文

與網路一開始是為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網路開著卻搜索不到網路 瀏覽:322
路由器與你網路好不好有關系嗎 瀏覽:986
滿格信號為什麼網路不穩定 瀏覽:489
怎麼用手機看自己網路是sa還是nsa 瀏覽:449
怎麼看貓上沒有網路連接 瀏覽:968
如何使用手機設置網路連接 瀏覽:494
手機為啥網路連接上了不可上網 瀏覽:671
為什麼網路上行大於下行 瀏覽:814
網路共享官網 瀏覽:320
集美大學連接無線網路 瀏覽:755
農村用電信網路怎麼交費 瀏覽:911
手機如何分享網路wlan熱點 瀏覽:510
路由器突然顯示5G網路 瀏覽:713
手機怎麼改移動網路路由器密碼 瀏覽:625
保定網路託管業務你知道多少 瀏覽:996
連不上自己家的網路應該怎麼辦 瀏覽:258
風電安裝船上有網路信號嗎 瀏覽:371
共享網路怎麼添加 瀏覽:461
高中學習網路平台有哪些 瀏覽:126
群暉網路存儲設置 瀏覽:85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