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人類的網路怎麼塑造

人類的網路怎麼塑造

發布時間:2023-08-19 15:07:25

❶ 網路產生的背景、原理、應用的范圍、以及對人類社會影響

目前,人類社會已經邁入了網路時代,計算機和互聯網已經與老百姓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社會目前又處於了一個歷史飛躍時期,正由高度的工業化時代邁向初步的計算機網路時代。在計算機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的今天,電腦和網路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入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那麼今後,我們將用怎樣的態度和方式來面對網路科技給我們帶來的物質層面和精神上的變化,我們必須對因為網路而引發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各個層面的深層次變化作一個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認識,我想這必將成為是當今人類所面臨的最大課題,也可能是我們科學工作和研究者們需要面對的新的挑戰。
一、計算機網路下的社會發展
正確認識計算機和網路的力量,是我們討論計算機網路對當代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產生何種影響的基礎,是探討計算機網路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前提。對現代社會而言,計算機網路的普及的發展,將會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十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網路作為一種生產和生活工具被人民廣泛接納和使用之後,計算機網路的作用將會變得更為巨大。下面我們就計算機網路對社會將產生的幾方面影響做一下簡單地介紹。
首先,網路將會推動社會生產力以更快的速度發展。人類社會經歷好幾次技術革命,而計算機網路時代到來,宣告了一場新的科技革命的到來。計算機和網路時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會空前加快,人們了解信息、傳遞信息的渠道將增多、速度將變快,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也將會變的更強。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將會推動與信息相關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如生物技術和電子技術等。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也都將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巨大發展,從而促使科技作為人類社會第一生產力的地位顯得更為突出,甚至可能會讓科學技術逐漸上升為一種獨立的力量進入物質生產過程,並成為決定生產力大小的決定性要素。
在計算機網路時代,信息將會變成一個重要的社會資源,將會成為社會發展所要依賴的綜合性要素,而藉助於網路,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會變的更為簡單。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社會、行業、企業和個人的信息網路和信息資料庫,使社會經濟的各個部門都能夠把企業生產和經營決策建立在及時、准確和科學的信息基礎上,從而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近些年來,許多經濟發達國家都陷入了一個經濟增長率低、甚至經濟衰退的怪圈,出現長時期內在經濟低增長、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上徘徊。導致了這些國家出現了許多經濟動盪和社會秩序混亂情況的出現,社會公眾對經濟復甦的要求也變得十分強烈,在計算機和網路日益普及的今天,這些國家把推動經濟再增長的希望壓到了建設信息高速公路上,他們把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到發展信息技術和開發計算機軟體的行業,希望通過信息產業建設來挽救經濟發展不力的局面,事實是他們的努力獲取了巨大的回報,帶來國家經濟的新一輪發展。目前,無論在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通過網路延伸的產品已經在各行業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從為了一些國家調整社會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他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在今後的經濟競爭中,對信息的了解和利用的能力高低將會對競爭的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只有建立起一個高效的社會信息網路,才能為經濟振興的獲取新起點和一個有效保證。對一個國家如此,對一個企業也是如此。今後,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能力的大小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與企業對行業信息的了解能力,企業只有在及時了解市場信息的基礎上,才能有效的來組織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另一方面,在企業管理、生產銷售和財務會計工作中利用計算機和網路通信技術,也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的生產管理能力和個部門的工作效率。
其次,對於個人來說,通過使用計算機和網路,人類的工作和勞動方式也將會發生許多改變。生產活動有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三個要素,勞動者也就是人是生產活動開展的主體,他們將決定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以及勞動方式的選擇。同時,幾個生產要素也是相互作用,他們的合作程度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生產的效率和結果。在生產工具和生產水平比較落後的時代,人們在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之後,受到的回報卻十分有限,這正是受到了落後的生產環境的制約。
不過,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產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隨著計算機網路時代的到來,這一改變將會變的更為明顯。我們可以預計到在不久的將來,通過計算機網路的連接,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可以讓大家節約出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們在行動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另外,我們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把我們的工作思維和方法輸入到機器裡面,完成本來我們必須親手完成的任務。在企業的生產中,我們不僅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對產品的外形、包裝和性能做一個全新的設計,還可以通過計算機對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發配過程做一個全程的控制,節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而且我們還可以把企業和公司里的計算機組合成為一個網路體系,由一台主機對分機進行控制,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連接網路,保證整生產流程協調進行。通過網路進入生產過程,我們可以把原先大量的人力支配的生產環節節約出來,讓他們去從事更為靈活的生產活動,這也可以說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飛躍。
再次,計算機網路將會開辟電子化管理的時代。通過計算機網路,將會給政府部門的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方式和方法。未來電子化的政府管理模式可能會得以實現。今後,上到高級政府職能部門,下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都可以通過網路,以電子方式來履行管理的職能,可以建立專門的政府管理的電子系統,發布管理通告,頒布新的政策法律和相關政府新聞,各級政府和部門可以從自身的管理方向出發,建立起電子資料庫,為政策的出台和查詢提供有效的幫助。另外,通過這些網路,有關部門可以及時了解相關的信息和基層群眾反映的情況,從而比較及時做出政策的調整。通過這個專門繁榮電腦網路,可以是政府和職能不滿的管理工作更加清晰,對社會普通群眾的透明度也會增加,使政府的行為更能受群眾監督,保證社會的穩定。另外,還可以通過網路投票方式決定相關政策的出台和重大決議的推出,提高公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保證政府與群眾的有效聯系。
最後,計算機網路對老百姓生活的改變也將產生極大的影響。通過計算機和網路,我們在今後可以擁有一個新的公共和私人的生領域,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嶄新的形式。網路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使世界的距離變的越來越小。另外,網路還將會為我們提供任何我們需要的服務,比如收發信息、親友聯系、網上購物、了解及時新聞、收看電視節目以及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等等。總之,高效的網路系統將會為我們解決我們所需要解決的一切問題,
由此可見,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將會對人類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將會引起社會的生產和生活的革命性變化,將會推動人類文明向更高的階段發展。
二、計算機網路對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
但是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計算機網路也是一樣,雖然計算機網路可以為我們社會發展帶來上述這么多有利的方面,但如果我們對網路不加以正確的利用,同樣會給我們社會的發展帶來許多危害。
首先,由於目前網路技術還沒有發展到一個比較完善的階段,網路還存在著很大的虛擬性和不真實性,導致在網路上的思想和政治領域的斗爭有了發展的條件。網路的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相關技術的發展將會對人類社會各方面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然而,由於目前網路的管理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規范性,網路正成為目前許多組織和個人宣傳自身理論和思想的地方,甚至成為政治團體和個人用來抨擊對手的工具。許多西方國家都有利用網路來影響發展中國家社會民眾思想意識的行為。因為網路信息與那些有形的商品不同,它在其形成和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沾染上一些文化政治色彩,一些對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十分標榜的國家就可以通過網路來把這些思想意識向其他國家的民眾加以宣揚,從而達到促使這些國家社會動盪、民心不穩的惡劣目的,進一步實現在政治制度上的影響。我們知道,在網路時代信息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元素,在今後的社會里誰掌握了信息,誰就可以擁有更多的利益。同樣,如果那一個組織和團體擁有了網路信息的發布和傳輸的權力,那麼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也擁有了控制世界的本錢。所以,我們必須在未來十分重視在信息產業上的建設,為今後我們國家參與世界競爭賺足本錢。
現階段,已經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政治團體、甚至是各國政府利用網路的渠道開始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進行在意識和行為領域上的影響性的宣傳,對那些與自己立場和意見不同的政府和團體進行政治上的沖擊,企圖達到能夠動搖和顛覆他們的目的。目前,由於網路技術還不是十分成熟,網路還具有很大虛擬性和不真實性,因而在網路上進行的意識形態領域上的斗爭將不會十分明顯,但又會顯得十分復雜。現在,不同的個人和組織都可以通過各自不同的方式在網路上發表不同的政治和思想觀點,並有可能對一部分網民在思想和觀念上產生催化作用,從而形成不同網路派別,各種思想產生激烈的對抗。在網路上不斷的論戰,形成了很多消極、落後的影響,這都是今後網路建設和完善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其次,網路會導致世界各國的發展更不平衡。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計算機時代,信息的傳遞速度不斷加快,各國各地區的信息的掌握的能力將會對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的深度產生極大的影響。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建立網路信息高速公路,原先的經濟低迷狀況馬上得以好轉,社會經濟開始了的新一輪發展,可見網路信息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多麼巨大。現在信息已經成為各國和各企業實體參與競爭的主要手段,大家都已經認識到只要掌握及時有效的信息才能使自己在兼職中立於不敗之地。但我們知道要建立高效、完整的信息網路,需要有巨大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輕易完成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世界范圍內的各個國家將會因為經濟實力的大小決定他們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在網路時代,那些信息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後期建設比較迅猛發展的國家和地區,他們在信息的開發和利用上就會先走一步,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實力變的越發強大。相反,那些經濟實力比較弱的地區,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開發信息網路,通信設施的建設跟不上網路發展的步伐,對信息的收集和掌握就沒有發達國家來得及時有效,那麼將會使他們在經濟競爭顯得更加被動,導致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緩慢,甚至倒退。所以網路時代帶來的又一個不利影響就是可能導致世界各國的經濟差距越拉越大,強的國家藉助信息網路變的更加強大,弱小的國家受自身經濟實力的制約變的更加弱小。
再次,網路的普及可能會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漸衰落。網路可以是我們足不出戶就對世界范圍內的信息有了了解,但是正是由於網路在世界范圍內的日益普及,將會導致許多地區的語言、文化受到沖擊。因為,在網路在世界范圍內普及之後,世界上必定會出現一個統一的通訊和操作系統,必然要在世界范圍內使用統一的網路語言,按現在語言的普及程度來看,英語將會成為以後世界范圍內的網路語言,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為了在網路上獲取信息,學習和掌握網路語言將會十分重要。而發展到最後,這種語言將會成為所有國家的共同語言,各民族原先的文化和習俗將被沖擊的七零八落,全球化的網路文化和語言會隨著信息網路的延伸而擴大,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的人們原有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素養也將逐漸被網路文化和思想所代替。因而,目前我們必須努力研究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加以保護發揚。
最後,網路可以給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在這越來越便利的背後將會是可怕的人類社會的危機。網路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上距離,可以讓每一個人不出門就與世界各地聯系在一起,這樣導致的後果是會導致人們的集體意識變的越來越淡薄,人的社會意識也會隨之慢慢降低。我們都知道,在人類社會進入群居時期以後,人的本質屬性就是其社會性,只有人與人之間不斷地正面交流,不斷的溝通信息和情感才能使人類的社會屬性得以保持。但是隨著網路的連接,信息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開始到來,各種信息的交流與傳遞變的十分方便,在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之後,人與人之間的直接的交流和溝通就會變的越來越少,沒有了情感的交流,各個群體的聯系將會變的不穩固,最後就是群體的瓦解,各自為戰。
可以預見,在這樣的社會環境里,大家就會覺得人與人之間直接溝通沒有什麼必要,通過網路就可以辦好任何事情。甚至大家的家族親情的觀念也會變的越來越淡薄,鄰里之間的關系形同路人,各自開門各自吃飯,而同事之間的關系也會變的更加簡單,而且有可能大家是同事還不知道,因為只要通過網路聯系就可以了。社會關系變的越來越簡單還可能導致的結果是人類的進化將會變的十分緩慢,甚至出現倒退。只有經過不但社會考驗和環境的影響,人類才會朝更高的層次發展,但是,在網路時代,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小,而且由於有計算機代替了我們很大部分的勞動,人類的身體也可能出現退化。同樣,由於地區之間直接交流的減少,不同的人種、文化和風俗的互補也將變的不可能實現,許多不同的種族優勢得不到學習,人類社會的質量將會大幅度下降。雖然這些事情可能會在很久以後出現,或許這只是我們現在的一種猜測,但是我們現在必須為防止這一天的到來而不斷努力。
由上述方面我們可以發現,網路有其利也有其弊,我們必須對其有正確地利用,才能真正地為社會發展所服務。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不斷地研究網路,從而能夠對它有正確的了解和認識,並能夠對其加以正確的利用。
三、結束語
在計算機網路時代,人們對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利用必將會滲透到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計算機和網路的功能,將會給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的開展以及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在互聯網的聯系和溝通下,各種信息傳播的速度將加快,企業和個人對網路信息的依賴程度也將不斷加深,信息需求程度相對較大的部門將成為未來社會中創造高附加值的行業。並通過他們帶動相關知識產業的進步和發展,甚至帶動全社會的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推動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
計算機網路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是人類文明進入到更高階段的標志,它推動著人類社會向更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推動了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通過計算機網路的連接,打破了原先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阻隔,在無形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我們生存的空間,網路給我們提供了超乎尋常的方便和成功。但是,網路也給社會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它要求我們要以更高的層次去面對新的生活和環境,同時不斷地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我們要抓住網路時代帶給我們機遇,不斷努力推動人類社會向更高階段發展。

❷ 網路是怎麼建成的

另外送上Internet的歷史和發展
Internet最早來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從60年代開始,ARPA就開始向美國國內大學的計算機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經費,以促進基於分組交換技術的計算機網路的研究。1968年,ARPA為ARPAnet網路項目立項,這個項目基於這樣一種主導思想:網路必須能夠經受住故障的考驗而維持正常工作,一旦發生戰爭,當網路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擊而失去工作能力時,網路的其它部分應當能夠維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於軍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點:
⑴支持資源共享;
⑵採用分布式控制技術;
⑶採用分組交換技術;
⑷使用通信控制處理機;
⑸採用分層的網路通信協議。
1972年,ARPAnet在首屆計算機後台通信國際會議上首次與公眾見面,並驗證了分組交換技術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
ARPAnet在技術上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TCP/IP協議簇的開發和使用。1980年,ARPA投資把TCP/IP加進UNIX(BSD4.1版本)的內核中,在BSD4.2版本以後,TCP/IP協議即成為UNIX操作系統的標准通信模塊。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幾個計算機網路合並而成,作為Internet的早期骨幹網,ARPAnet試驗並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較好地解決了異種機網路互聯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
1983年,ARPAnet分裂為兩部分:ARPAnet和純軍事用的MILNET。該年1月,ARPA把TCP/IP協議作為ARPAnet的標准協議,其後,人們稱呼這個以ARPAnet為主幹網的網際互聯網為Internet,TCP/IP協議簇便在Internet中進行研究,試驗,並改進成為使用方便,效率極好的協議簇。
與此同時,區域網和其它廣域網的產生和蓬勃發展對Internet的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網NSFnet,1986年,NSF建立起了六大超級計算機中心,為了使全國的科學家、工程師能夠共享這些超級計算機設施,NSF建立了自己的基於TCP/IP協議簇的計算機網路NSFnet。NSF在全國建立了按地區劃分的計算機廣域網,並將這些地區網路和超級計算中心相聯,最後將各超級計算中心互聯起來。地區網的構成一般是由一批在地理上局限於某一地域,在管理上隸屬於某一機構或在經濟上有共同利益的用戶的計算機互聯而成,連接各地區網上主通信結點計算機的高速數據專線構成了NSFnet的主幹網,這樣,當一個用戶的計算機與某一地區相聯以後,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級計算中心的設施,可以同網上任一用戶通信,還可以獲得網路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數據。這一成功使得NSFnet於1990年6月徹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
NSFnet對Internet的最大貢獻是使Internet向全社會開放,而不象以前那樣僅僅借計算機研究人員、政府職員和政府承包商使用。然而,隨著網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長,NSF不得不採用更新的網路技術來適應發展的需要。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聯合建立了一個非贏利性的組織——先進網路和科學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Science,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美范圍的T3級主幹網,它能以45Mb/s的速率傳送數據,相當於每秒傳送1400頁文本信息。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幹網都已同ANS提供的T3級主幹網相通。
1969年12月,當ARPAnet最初建成時只有四個結點,到1972年3月也僅僅只有23個結點,直到1977年3月總共只有111個結點。但是近十年來,隨著社會科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大發展,隨著人類社會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們對信息的意識,對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重視越來越加強,這些都強烈刺激了ARPAnet和以後發展成的NSFnet的發展,使聯入這兩個網路的主機和用戶數目急劇增加,1988年,由NSFnet連接的計算機數就猛增到56000台,此後每年更以2到3倍的驚人速度向前發展,1994年,Internet上的主機數目達到了320萬台,連接了世界上的35000個計算機網路。現在,Internet上已經擁有5000多萬個用戶,每月仍以10-15%的數目向前增長,專家預測,到1998年,Internet 上的用戶將突破1億,到2000年,全世界將有100多萬個網路,1億台主機和超過10億的用戶。今天的Internet已不再是計算機人員和軍事部門進行科研的領域,而是變成了一個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覆蓋全球的信息海洋。在Internet 上,按從事的業務分類包括了廣告公司,航空公司,農業生產公司,藝術,導航設備,書店,化工,通信,計算機,咨詢,娛樂,財貿,各類商店,旅館等等100多類,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構成了一個信息社會的縮影。
1995年,Internet開始大規模應用在商業領域。當年,美國Internet業務的總營收額為10億美元,預計1996年將會達到18億美元。提供聯機服務的供應商也從原先象America Online和ProdigyService這樣的計算機公司發展到象AT&T、MCI、Pacific Bell等通信運營公司也參加進來。
由於商業應用產生的巨大需求,從數據機到諸如 Web伺服器和瀏覽器的Internet 應用市場都分外紅火。
在Internet蓬勃發展的同時,其本身隨著用戶的需求的轉移也發生著產品結構上的變化。1994年,所有的Internet軟體幾乎全是TCP/IP協議保,那時人們需要的是能兼容TCP/IP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如今Internet重心已轉向具體的應用,象利用WWW來做廣告或進行聯機貿易。Web是Internet上增長最快的應用,其用戶已從1994年的不到400萬激增至1995年的1000萬。Web站的數目1995年到三萬個。
● Internet的規模
Internet已成為目前規模最大的國際性計算機網路。今天,Internet已連接60,000多個網路,正式連接86個國家,電子信箱能通達150多個國家,有480多萬台主機通過它連接在一起,用戶有2500多萬,每天的信息流量達到萬億比特(terrabyte)以上,每月的電子信件突破10億封。
同時,Internet的應用業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從學術研究到股票交易、從學校教育到娛樂游戲、從聯機信息檢索到在線居家購物等,都有長足的進步。據統計,目前在Internet的域名分布中,.com--即商業所佔比例最大,為41%;.e--(科教)已退居二線,佔有30%分額。去年在Internet的成長中,商企界的成長佔了其中的75%。
● Internet的未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Internet市場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其應用將涵蓋從辦公室共享信息到市場營銷、服務等廣泛領域。另外,Internet帶來的電子貿易正改變著現今商業活動的傳統模式,其提供的方便而廣泛的互連必將對未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影響。
然而Internet也有其固有的缺點,入網路無整體規劃和設計,網路拓補結構不清晰以及容錯及可靠性能的缺乏,而這些對於商業領域的不少應用是至關重要的。安全性問題是困擾Internet用戶發展的另一主要因素。雖然現在已有不少的方案和協議來確保Internet網上的聯機商業交易的可靠進行,但真正適用並將主宰市場的技術和產品目前尚不明確。另外,Internet是一個無中心的網路。所有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Internet的發展,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Internet才能更好的發展。

❸ 網路心理學

網路心理學

網路心理學是一個新興的網路名詞。那麼什麼是網路心理學呢?下面就隨我一起去閱讀網路心理學,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一、網路:作為心理與行為存在的“第三空間”

工具的使用對於人類進化的作用從來都是哲學家和進化研究者們在探討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時最重要的主題。互聯網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最復雜前景最廣闊的工具,它因而遠遠超越了作為人類工具的意義和價值。它不僅全面改變了個人的行為方式,而且深刻改變了人際互動和群體行為的組織方式。

互聯網全面超越了人類傳統的工具,表現在其共享性、智能性和滲透性。互聯網的本質作用體現在個人思想和群體智慧的交流與共享;互聯網對人類行為效能影響的根本基礎在於其智能屬性,它能部分替代人類完成甚為復雜的信息加工功能;互聯網對人類行為之所以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在於其發揮作用的方式能夠在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無所不在地滲透。

法國當代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在其名著《技術與時間》中,從技術進化論的角度提出了一個假說:“在物理學的無機物和生物學的有機物之間有第三類存在者,即屬於技術物體一類的有機化的無機物。這些有機化的無機物貫穿著特有的動力,它既和物理動力相關又和生物動力相關,但不能被歸結為二者的‘總和’或‘產物’。”。在我們看來,互聯網正是這樣一種“第三類存在者”。互聯網首先依存於計算機和網路硬體,但是其支撐控制軟體與信息內容的生成和運作又構成自成一體的系統,有其自身的動力演化機制。所謂的“網路空間”, 就是介於物理空間和精神空間之間的“第三空間”。

心理學深入互聯網,正是要探索這個第三空間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的存在方式和演變規律。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迅猛發展,網路心理學正處在迅速的孕育和形成過程中,並且必將成為心理科學發展的一個創意無限的重要領域。技術的發展已經使得網路空間從文本環境轉變為多媒體環境,從人機互動轉變為社會互動,使它成為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虛擬世界。在第三空間這個新的社會環境和心理環境中,一定會衍生出反映人類行為方式和內心經驗的新的規律,包括相關的生理反應、行為表現、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手機、平板電腦等個人終端和網路覆蓋的普及帶來了時間和空間上的便利性,人們在深層的心理層面上很容易將網路空間看做是自己思想與人格的延伸。伴隨著網路互動產生的放大效應,人們甚至會感到自己的思想與他人的思想可以輕易相通,甚至可以混合重構為一體。個人思想之間的界線模糊了,融合智慧正在成為人類思想史上新的存在和表現形式,也正在改寫人類的思想史。從人類眾多生產生活領域中發生的人的行為模式的改變也將會是持續不斷的。從人類行為規律的層面探索這種改變及其效果,這樣的研究問題就像網路本身一樣令人興奮和充滿挑戰。

二、網路空間的心理特性:行為重構的基點

對個體的心理活動來說,網路空間的心理特性體現為基本的空間特性、時間特性、人際特性和自我特性,分別對應的就是網路空間的跨越性、非同步性、匿名性和去抑制性。從人的行為的屬性來說,這四個特性也是網路與人的結合帶來的人的行為的新屬性,是在傳統的環境和空間中所不具備的。這些新的特性是在網路環境下重新審視和分析人的行為結構的基點。

跨越性

網路跨越性體現在空間距離的跨越,空間距離因素對行為的影響力在網路空間被大大減弱。便利的多媒體在網路中的傳遞可以讓人們跨越地理空間上的阻隔、物理的障礙進行互動和連接,包括信息分享和交換、商品交易和情感聯結。這樣的便利性一方面擴展了個體的生活廣度,可以通過網路獲得之前不太可能獲得的商品、信息或者人際關系;另一方面,也改變著個體對自身與世界關系的定位,可以隨時隨地處理工作和生活相關事務讓自我知覺的影響范圍更大。因此,跨越性一方面使得個體不再局限於物理空間的分割,帶來了極大的生活便利,另一方面也無形中擴大了個體的心理空間和行為范圍。

非同步性

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和互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但是網路的一大特性正是提供非同步性的交流溝通,通過郵件、論壇、個人主頁、博客甚至即時通訊工具來實現。非同步性交流雖然部分不夠及時,但是卻為個體提供了更多的可選擇性和控制性。個體可以基於這一特性,隨時終止或者開始溝通;同時,也給了個體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選擇回應的方式,而不必擔心可能因慌亂而出錯,帶來人際損害;非同步性允許個體同一時間內開展多重社交,在溝通中感受到更多的可控性和自主性。更重要的是,非同步性以網路存儲技術作為基礎,能以多種形式的大數據形成巨量的群體智慧。個體在心理上可以隨時面對群體智慧的存在,提取信息或者貢獻自己的創造。非同步性使得個體與人類智慧活動的關系得以改變,對於人類智慧的進化發展和文明活動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匿名性

匿名性是指個體在網路空間里可以隱匿自己的個人特徵,包括性別和身份信息、外貌特徵甚至人格傾向,體現了人際互動的一種新的行為方式特點。個體在網路空間中可以隨意變換自己的個人特徵,也可以控制何時及多大程度上表露自己的人格信息。網路的匿名性對於處於自我認同發展期的青少年尤其具有吸引力,使青少年能夠利用網路來進行自我認同實驗,有助於其自我認同的探索和獲得。同時,這樣的特性對於那些在現實中因外在特徵受到限制的人可以有選擇性地呈現,從而促進關系的建立。

去抑制性

根據Zimbardo的研究,抑制可以被定義為一種受自我意識、對社會影響的察覺和對公眾看法的擔心所約束的行為。根據這個定義,去抑制可以被描述為這些因素的缺乏;或從相反的角度,去抑制可以被視為公共意識的減弱,這將導致降低對他人看法的關注。而網路環境中的匿名技術和行為方式就會帶來“去抑制效應”。這種特性的影響可能表現為兩種方向:一是人們可能會利用它表現令人不快的舉動或情緒,通常是辱罵他人或者實施網路欺負等行為;另一種情況是它可能讓人們誠實而開放地面對某些個人問題,而這些問題在面對面的交流中是無法討論的。由於去抑制性的影響,個體在網路中就可能發表一些較為奇怪和獨特的言論、呈現出比較標新立異的裝扮、分享獨特見解或者經歷,甚至分享自己的生活等。這種網路上的“曬”和“秀”的展示性已經成為網路行為的一個特點。

網路空間的上述四種心理特性,可以用作描述網路行為的基本維度。當一個行為置於這個屬性體系之中,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網路中行為的特點和差異,更深入地理解網路中行為的相互聯系。

三、網路心理與行為研究的類型:行為研究體系的重構

Gosling和 Mason將心理學中的互聯網研究分為三類:(1)轉換性研究,指將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方法應用到互聯網上,如在線調查;(2)現象性研究,指由網路激發的行為或者基於網路的行為,如網路欺負;(3)新興類研究,指使用新的方法來研究已有的主題,如謠言。這種分類可以清晰地看到互聯網對心理學研究的價值,特別是方法價值。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互聯網與心理學研究的關系,可以將網路心理學的研究分為三種類型:基於網路的研究、源於網路的研究和融於網路的研究。這種分類其實是以互聯網為依據對人的行為范疇的一種重構。“基於網路的研究”是指將網路作為研究人心理和行為的工具和方法,作為收集數據和測試模型的平台,如進行網上調查、網路測評等。

“源於網路的研究”是指將網路看做是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因素,是依據傳統心理學的視角考察網路使用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了什麼影響。網路是人類行為演化過程中全新的影響因素,能夠全方位地影響人的行為,從基本的語詞加工機制再到群體智慧的無限可能性,網路正在改變著人類行為進化的進程。源於網路的研究正是要探討這種網路改變行為的機制。

“融於網路的研究”是指將網路看作是一個能夠寄存和展示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獨立空間,來探討網路空間中個人和群體的獨特的心理與行為規律,以及網路內外心理與行為的相互作用,這類研究內容包括社交網站中的人際關系、體現網路自我表露風格的“網路人格”等。

以上這三類研究從不同的出發點和行為層面對網路和行為進行了重構。這樣一個行為重構的研究體系,能有助於更系統深入地探討行為在網路時代中的不同屬性和特徵。

四、發展中的網路心理學:行為重構的領域實踐

網路心理學,是指對互聯網使用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進行研究的心理學領域或心理學分支,從網路心理學誕生之初至如今的蓬勃發展,網路心理學對行為的界定和重構經歷了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

1984年,Sherry Turkle出版了Second Life:Computers and the Human Spirit,可以算是首次系統提出對計算機技術和人類關系進行探討的學術著作。此後,Elwork 和Gutkin提出計算機時代的行為科學研究,一系列研究進一步探討了相關的研究方法,研究領域也有所擴展,從教育心理、信息加工、到情緒管理和心理健康領域,均有涉及。1985年,《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雜志創立,開始發表計算機、網路與人類行為相關的研究論文,這標志著學術界對網路心理學的重視和認可。

時至今日,已經有超過20種學術期刊發表網路心理與行為的.相關論文,年發表量數以千計,其影響力也在不斷攀升。Yan 和Zheng用個體生命發展階段來比喻網路心理學的發展,認為目前的網路心理學正處於“青少年”階段。其原因為:一方面,這一領域在過去的二十多年“兒童期”期間,已經發展出了基本知識和方法論基礎,具備了從兒童期過渡到青少年的基本能力;但另一方面在智力上還沒有完全成熟,還沒有被廣泛認可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分支,在未來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在所有網路心理學的研究主題中,有些研究主題格外受到了研究者和社會大眾的關注,其中包括(1)網路成癮、網路欺負等因為網路的迅速普及而出現的新型問題行為,由於其在年青一代中的發生率較高、可能存在獨特的發生機制而引起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臨床工作者的關注;(2)網路社交、網路游戲、網路交易、網路色情等受歡迎的網路功能使用行為,由於其龐大的使用群體、巨大的市場收益和產業鏈條以及潛在的高危成癮傾向,是目前網路使用行為中最受關注的行為,從其行為特點到對個體的影響,均有涉及;(3)網路情境下的教與學,不但使傳統的教學互動得以擴展,並且發展出多種新型的在線學習方式,那麼網路中的教與學的過程存在哪些獨特的特徵、如何最大化實現網路教與學的效果、哪些因素可能會促進學習等問題均引起了研究者和教學實踐者的興趣;(4)利用網路平台積極拓展現有的心理學服務社會的功能,包括如何將傳統的心理咨詢藉助於網路平台使更多人受惠、如何將網路技術和信息技術結合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預的效果最大化等問題均成為研究熱點。

國內網路心理學的研究起步較晚。2011年,我國首個青少年網路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華中師范大學通過籌建論證。中國心理學會已經正式籌建“網路心理學分會”。目前,網路心理學的研究已經成為了我國心理學研究的新的熱點分支。

五、網路心理學的挑戰與機遇

兩方面的需要使得網路心理學研究充滿了活力。一方面,已有的心理科學知識運用於網路環境時需要經過檢驗和改造,傳統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術可以得到加強和改進;另一方面,人們的網路行為表現出一些不同於現實行為的新的現象,需要提出全新的心理學概念與理論來解釋,形成新的理論和技術體系。

網路心理學的研究內容需要與傳統心理學深度融合

網路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學研究之間的關系問題是網路心理學研究的一大挑戰。一方面,諸多傳統心理學的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和範式都可以移植到網路心理學的研究之中,為網路心理學提供大量的研究課題和方法基礎。另一方面,這些傳統的研究主題在網路中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和意義。相應研究變數的測量以及對個體發展和適應的影響也存在差異。以網路欺負為例,傳統欺負存在明顯的以強凌弱的特點,欺負者與被欺負者都存在於特定物理空間,比較明確。而網路欺負與被欺負者之間的強弱關系變得更加模糊,而且被欺負者可能並不知道欺負者是誰,一個被欺負者甚至可以受到成百上千的人欺負。同時由於網路的匿名性和廣泛傳播性,網路欺負的影響可以在短時間內對被欺負者及其家庭造成重大影響。

因此,不能簡單地把傳統的研究主題和變數移植到網路之中,研究變數的測量、數據的收集、變數的特點和影響後效、網路中相應變數的獨特意義和價值都值得認真探索和思考。根據現有網路心理學的研究主題、文獻和方法,對於網路心理研究與傳統心理學研究的關系問題,以下幾個方面可能需要深入探討。

首先,網路心理變數是否具有獨特的“網路”屬性和特點。其次,網路心理變數與傳統心理相應變數有何關系。再次,網路心理主題和變數的測量是否可靠可信。最後,網路心理變數的獨特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在傳統的心理變數和研究主題之外,是否能夠進一步挖掘和發現網路中獨特的研究主題?

總之,應該在釐清網路心理主題和變數的核心內涵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出網路的獨特魅力和潛在特點及其影響。

網路技術與行為主體的雙重發展帶來的行為復雜性和方法挑戰

網路技術日新月異,而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和群體作為行為主體也在成長中表現出變化和差異。互聯網在全面地改變了當代人的生活的同時,也作為一種環境空間在塑造或改變年青一代的成長。從出生時就在網路環境中並伴隨著個體的成長一直使用網路的群體被稱為“數字土著”,而成長到某一個階段才開始使用網路的群體被稱為“數字移民”。不同群體在這樣的環境中的行為塑造程度和模式也會隨之不同。因此,探討隨著網路的改變,網路中人的心理和行為的改變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網路本身的進化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影響。在網路沒有如此普及之前,個體可能會在網路這種新的“虛擬”平台去建構一個不一樣的自我,而且個體線上和線下的社交圈的重合度不大,這也為個體的網路身份和人格的探索和提升提供了便利。但隨著網路普及率的逐年提升,線上與線下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對大部分個體而言,線上交往可能只是其線下交往的擴展和延伸,個體可能不再尋求在網路中再建立和塑造與線下不同的人格和身份認同。因此,隨著網路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個體的自我呈現和人格表達具有線上線下的統一性。

網路對數字土著和數字移民的影響或許存在差異,對“60”後到“00後”不同年代的網民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社會文化理論認為個體的發展是通過文化提供的工具實現的。不同朋輩受到各自年代的社會文化的影響,對於網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的依賴和使用存在明顯的差異。比如有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網路社交圈子逐漸縮小,老年人社交網站上的朋友數量明顯少於年輕人;同時老年人社交網站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現實中的朋友,而年輕人社交網站中的朋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陌生人或者不那麼熟悉的人。比較不同朋輩的網路使用的差異及其對他們發展和生活適應的影響是網路心理學領域一個亟待深入的主題。

同時,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人們使用網路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在某種程度上,一些早期(如十年前)的研究結論或許並不適合如今的研究狀況,甚至可能與目前的研究結論截然相反。以社交網站的使用為例,早期的使用者可能用社交網站建立了很多新的人際關系,但總的來說,社交網站中的朋友並不算太多,個體並沒有因為在社交網站中的投入而忽視線下的社會交往。因此,社交網站的使用可能降低了個體的孤獨感,提升了其幸福感。但是隨著社交網站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很多人使用社交網站可能變得比較被動,並因為線上的社會交往忽視了線下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從而社交網站的使用可能會降低個體的幸福感。因此,對於早期的研究結論並不能盲目迷信,對於現在的研究結論是否能夠推廣到幾年之後也應保持謹慎。這是網路心理學所面臨的知識生命周期的一大挑戰。而對於網路心理學領域的一些矛盾的結論,或許也可以從網路技術本身發展的角度給予分析和解釋。

網路心理學發展面臨研究倫理的挑戰

心理學研究大多以人為被試,研究的倫理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也有頗多爭議。而網路心理學研究中的倫理問題更是本領域研究的一大挑戰。一方面,網路平台的環境和實驗控制更低、參與者身份更難確認等問題,帶來了一系列的倫理難題。另一方面,網路空間逐漸成為維系國家和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設施,已成為陸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外的第五維國家安全領域,針對網路空間的攻擊、破壞、竊密、感知等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大,網路空間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不影響網路網路文化安全和網路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大規模的網路數據分析和研究也是網路心理學面臨的倫理挑戰。

與此同時,大數據已經成為當下包括心理學在內的信息科學相關領域的熱門詞彙。正因為大數據與個體行為息息相關,這也使大數據發展到了與公民的隱私保護需求相抵觸的階段。在大數據與隱私的博弈中,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問題與經驗而未雨綢繆,在大數據濫用成災之前以權衡大數據發展與隱私保護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有效監督與控制。作為科研工作者,雖然所得的數據僅用於研究,但是僅用於研究顯然不是綠色通行證。網路大數據的龐雜給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挑戰,哪些數據可以開放和共享,哪些數據不能用於研究都需要有明確的規定和管理的辦法。

信息和網路技術帶來的網路心理研究機遇

互聯網應用敏感地反映了新興的技術手段的變化,同時也在不斷地形成心理與行為新的表現形式。大數據和智能手機正在成為影響未來網路心理學研究的兩大工具。大數據的存在,使得心理學對實體樣本數據的依賴得以減輕,並能夠更加客觀地呈現個體的心理與行為規律,甚至可以從一個更高層面對已有結果進行提取和組織。而智能手機的感測功能能夠偵探周圍的環境(噪音,光線,周圍的其他人員),記錄下個體在線以及離線時的行為,提供及時的自動調節。這能夠平衡網路大數據的偏差,並實現評價的流動性的期望。在個體行為的連續性和群體行為的大規模屬性研究方面,大數據和移動互聯技術給心理學和整個社會科學帶來了重大的機遇。

網路心理學的瓶頸與創新

縱觀國內外,尤其是國內的網路心理研究,存在比較明顯的瓶頸,具體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研究主題較為狹窄。在國際網路行為研究領域,Facebook Psychology幾乎占據了網路心理學的“半壁江山”。對於國內來說,網路成癮一直是網路心理領域最活躍、最多產的主題。對於這些領域的廣泛關注部分說明了其本身的重要性和社會的關注程度,廣泛深入的研究無可厚非,而且這兩個領域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去拓展。但網路心理領域研究主題的多樣性體現不夠,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還有待於進一步開拓。

其次,價值取向較為單一。大量研究者主要關注網路媒體對青少年發展的負面影響(如網路成癮、網路欺負等),少有研究去探索網路的積極價值和意義。網路對人類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有利就有弊,有積極的影響就有消極的後效。研究者應該從更加客觀的視角探索網路的兩面性。

最後,網路心理學隨著互聯網和計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技術的發展速度較快,但研究的更新節奏相對較慢,目前網路心理學的研究存在明顯的滯後性。這雖然受到客觀環境和條件的限制,同時也對網路心理學的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路心理學的研究者一方面要關注當下的網路熱點話題和主題,還要留意未來幾年可能會變得更加突出的主題或媒體平台,盡量實現“意識和技術的共同進化”。當然,一個更高的要求是網路心理學的研究者可以盡可能地從互聯網的發展中抽取出一些不變或少變的元素,探討這些元素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互聯網的本質作用體現在個體思想和群體智慧的交流與共享。互聯網對人類行為效能影響的根本基礎在於其智能屬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社會生活的諸多層面都將得到巨大改造,網路將進一步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和領域。這些方面,都是網路心理學創新性研究的基礎,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集體智慧在網路中的形成機制、網路資源共享的心理動因、網路經濟行為的數學模型、網路搜索關鍵詞與人格表達、網路智能與人的智力發展等主題應該得到進一步關注。

;

❹ 運用文化對人影響的知識,說明應該如何發揮網路文化的積極作用,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過程中,網路深刻地塑造青少年,青少年有力地推動網路發展。隨之越來越深刻認識到,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對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青少年是網路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網路已經構成了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環境。當代青少年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是使用網路的主體人群。據統計,目前我國內地網民人數達到1.44億,其中青少年網民佔82.5%;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間近17小時,青少年網民上網時間更多於其他網民。青少年同時也是參與網路建設的主體人群,我國IT從業人員隊伍中,35歲以下的青年佔8成以上;廣大青年還廣泛活躍在論壇、博客、播客等網路文化形態中。作為信息通信新技術的創造者和率先使用者,青少年以充滿創造精神的網路文化實踐,為互聯網的發展注入了重要的力量。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必須重視並發揮好青少年的作用。

第二,網路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網路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開拓了青少年的視野,更新了青少年的知識觀念,為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娛樂和交友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成為廣大青少年的親密夥伴。另一方面,網路無序、虛擬、隱蔽的特性和網上不良信息的傳播,也給一部分青少年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他們中出現了思想混亂、道德感弱化、責任感下降、網路成癮甚至網路犯罪等問題。一些網上出現的問題甚至衍生成現實中的青少年社會問題。加強網路文化建設,要切實做好幫助青少年在網路環境中趨利避害的工作。

第三,為青少年成長創造文明健康的網路環境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在復雜的網路世界中,青少年是需要重點引導和保護的人群。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辨別力、自控力還不強,容易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能不能使青少年成長擁有一個健康文明的網路環境,關繫到一代人的成長,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可以預計,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網路與廣大青少年的成長將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加強青少年網路文化建設工作的任務十分緊迫和艱巨。我們應該讓互聯網真正成為青少年成長的良師益友,而不能聽任互聯網的有害信息危害青少年的成長。切實加強網路文化建設,為青少年創造健康文明的網路環境,應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閱讀全文

與人類的網路怎麼塑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啟動後打開網路管理就死機 瀏覽:248
teamview無法建立網路連接 瀏覽:400
鐵嶺網路安全 瀏覽:725
網路信號模仿 瀏覽:932
台式無線網路顯示飛行模式怎麼辦 瀏覽:687
手機信號不弱但是網路常斷 瀏覽:418
網路營銷方案800字 瀏覽:527
手機調試網路ip靜態 瀏覽:820
寧鄉網路營銷公司有哪些 瀏覽:709
東莞市博星網路營銷 瀏覽:615
wifi為什麼到三四點網路斷開 瀏覽:577
x220網路連接配置異常 瀏覽:374
帶wifi的網路插座好不好 瀏覽:38
京寬網路怎麼樣 瀏覽:261
有效網路安全標語 瀏覽:227
網路式球頂模型和方形的模型哪個抗壓能力強 瀏覽:30
watch3打電話顯示網路未連接 瀏覽:334
網路盒子一天多少流量 瀏覽:416
電腦連接不到無線網路怎麼處理 瀏覽:58
網路支撐需要什麼個人技能呢 瀏覽:44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