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欺凌是什麼

網路欺凌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11 22:02:49

A. cyberbullying是什麼意思

cyberbullying
網路欺凌
雙語對照

詞典結果:
網路釋義
1. 網路欺凌
例句:

1.
– What every student needs to know about online reputationmanagement, digital citizenship and cyberbullying.
OMG!–What Every Student Needs to Know About Online ReputationManagement,Digital Citizenship and Cyberbullying)。

B. 請問什麼叫cyber bullying麻煩具體點,我知道是網路欺凌,麻煩舉幾個例子吧,謝謝啦

cyber-bullying即網路惡霸

網路惡霸乃網路世代的新興產物。由於網路的匿名特性,使得使用者往往不用表明身分,僅靠一個暱稱,即通行整個網路。也因此,這類型的網路使用者藉由網路的此一特性,會展現出與日常生活不同的型態。
在自殺前一個多月,阿曼達曾上傳長達9分鍾的YouTube視頻,勇敢敘述自己被欺凌的故事,希望得到幫助。法新社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 陶短房 趙思佳 發自多倫多、北京10月18日,加拿大青少年一年一度的勵志集會「WeDay」在溫哥華羅傑斯體育館舉行,來自加拿大全國的兩萬多名青少年參加,NBA明星魔術師約翰遜和卑詩省省長簡蕙芝都親臨會場。
這次盛會的主話題是「網路欺凌」,因為就在8天前,一個一直渴望有朝一日能參加「WeDay」的15歲少女阿曼達·托德因不堪網路欺凌而自殺身亡。
「我感覺我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個笑話,沒人應該這么慘。」這是阿曼達留給世間的遺言。
「可怕的眼睛」
7年級(相當於中國初一)時,阿曼達被網友引誘,在網路攝像頭前裸露上身,一年後她的半裸照被上傳到網路,並發送給同學,而她則被陌生網友以「不就範就公布給更多熟人」相要挾,被迫繼續在線做更多裸露「表演」,而這些新「表演」很快又成為新的要挾籌碼。
為擺脫這雙「可怕的眼睛」,阿曼達從原居住的楓樹嶺市搬家、轉學至幾十公里外的高貴林市,但那名可怕的陌生網友卻仍能不斷獲得她的個人、家庭和交際圈信息,並繼續發出威脅。甚至阿曼達因不堪壓力喝漂白劑自殺未遂,網上也能立即發出漂白劑空瓶照片,並被譏諷「下次換瓶有效的喝」。
在網路欺凌下,阿曼達沒有朋友、沒有被尊重感,在現實生活中受到冷漠和欺侮,最終在10月10日,離自己16歲生日僅差一個月,這位花季少女在家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向全球蔓延
阿曼達的遭遇並非個案,網路欺凌早已是世界性話題。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以及社交網站的風靡,網路欺凌迅速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因其施暴者具有隱匿性以及不受時空局限的特性,造成的傷害絲毫不亞於肉體暴力:網路欺凌的受害者極易患上抑鬱症,甚至有不少生命就此逝去。
2007年至2008年是網路欺凌現象被社會廣泛重視的開始。
2007年11月,美國13歲女孩梅根因一名自稱16歲、網名「喬希」的「男孩」不間斷侮辱、欺凌而上吊自殺,在自殺前的最後時刻,她的「我的空間」(MySpace)主頁上不斷閃出「喬希」發出的「世界沒你會更美好」信息。更可怕的是,「喬希」其實是49歲家庭主婦勞莉——她是梅根的鄰居,為替與梅根鬧翻的女兒出氣而冒充少男接近梅根,先引誘後者墜入情網,得手後再肆意欺凌,最終釀成慘劇。
2008年6月5日,英國13歲少年山姆·里森在自家卧室自縊,死因源於網路:他是EMO音樂迷,喜歡按照其偶像的造型裝扮自己,結果在青少年社交網站BEBO上遭到大量侮辱、嘲諷和隱私曝光,最終精神崩潰而自殺。主持葬禮的當地牧師卡儂·約翰·埃文斯怒斥「網路恐怖分子」謀殺了山姆,「這和當面向他開槍唯一的區別,是網路暴徒連面對自己受害者的勇氣都沒有」。
而如今,網路欺凌現象愈加嚴重。加拿大日前所做調查顯示,其初中生遭遇網路欺凌的比例高達35%左右;美國的調查顯示,青少年網路欺凌率已從2007年的近4成增加到5成,且仍在繼續增加中;去年2月,新加坡理工學院學生針對800名18至35歲本地青年所做調查顯示,曾受到網路欺凌影響的受訪者比例竟高達68.4%;甚至在向來被認為社會安定的芬蘭,網路欺凌現象也不罕見,2010年一項針對13至16歲青少年的問卷調查顯示,4.8%受訪者系網路欺凌受害者,7.4%是肇事者。
因虛擬而無節制
和傳統的校園欺凌、街頭欺凌和幫派欺凌相比,網路欺凌更可怕。因為傳統欺凌受害者還有諸如家庭、朋友圈等避風港和「喘息時間」,而網路欺凌可以每天24小時、每周7天不間斷,且隨處發生,受害者在欺凌者面前幾乎是透明的,且信息隨時會被傳遞給任何人,而欺凌者卻看不見、摸不著。
英國一名社會學家曾指出,由於是在虛擬世界施暴,施暴者看不見對方反應,又自感無需負責,因此經常會無節制、不擇手段地進行欺凌,直至造成嚴重後果。
一些論者指出,如今青少年越來越注重保護個人隱私,不願和家長交流,而家長和學校也把「不幹涉青少年私人空間」當作理所當然的事,這導致許多網路欺凌事件直到後果很嚴重時才被發現。
除了青少年,現實中也不乏有成年人遭遇網路欺凌的例子。
「臉譜」上曾有一個名為「討厭圖書館那個矮胖子」的群組,是專門為了侮辱英國坎特伯雷市肯特大學的圖書館助理、37歲的格雷厄姆·馬拉格漢而建立的。馬拉格漢經常受到騷擾與恐嚇:他和他妻子的自行車閘都被切斷過,還有人特地跑到他面前用手機拍照——目的是為了參加這個群組的「看誰能拍到最佳特寫」的競賽。
懲治難度大
事實上,並非人們不重視網路欺凌現象。各國政府、法律界人士和教育工作者等早就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並提出了種種應對之策。
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相繼開通了專門的網路熱線,鼓勵舉報與網路欺凌有關的信息,一些國家政府專門成立了「兒童網路保護特別小組」,向受欺凌的青少年和家長提供建議和幫助。
然而這些「經驗之談」在阿曼達事件上遭到嚴重挫折:
她早就尋求過學校、社會和家長幫助。她的父母知道她被欺凌,並積極幫助她應對;她的學校和教區也知道此事,她的轉學就是學校干預的結果;警方知道她的裸照被散布,還專門登門通知了阿曼達一家;她的媽媽卡羅爾·托德是高貴林學區的技術輔導專家,熟悉學校、電腦和網路,也熟知網路各種潛在風險,卻救不了自己的女兒;阿曼達本人曾在自殺前一個多月上傳長達9分鍾的YouTube視頻,勇敢敘述自己被欺凌的故事,希望得到幫助……
但這一切仍然未能挽救阿曼達成為網路欺凌的犧牲品。
加拿大華裔心理學家歐澤光痛心地說,這件事給了整個社會、教育和警政系統一記響亮耳光,因為這等於說,以前的種種說法,如「遇到網路欺凌要大聲說出來,老師、家長和專業人士會保護你們」是欺人之談。
就在阿曼達自殺前不久,一名化名AB的加拿大17歲女生「遭網路欺凌案」的法庭裁決,剛剛引發全國性關注。在這起案件中,法庭最終裁決,受害者家庭可在不提供個人信息情況下,向網路公司索取施暴者資料以便指控,這一裁決乃世界首例。阿曼達自殺後,加拿大皇家騎警10月13日宣布,已動員20到25名全職人員調查此案。盡管警方發言人彼得·泰森宣布,收到來自世界各地400個以上線索,但迄今並無實質性突破。很顯然,如此低下的應對效率,令網路欺凌成為低成本、低風險的施暴行為,而保護受害者、追究施暴者責任則變得既困難,又代價高昂。

C. 人民日報談網路欺凌的現象,面對網路欺凌我們該持什麼樣的態度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我們非常震驚的現象,尤其是這段時間,相信大家都在網路上看到了這樣一則非常讓人震驚的新聞,那就是人民日報談網路欺凌的現象,其實對於網路欺凌我們應該有否定的態度,對於這種網路欺凌,我們一定要嚴厲的打擊。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勇敢地拒絕,一定要告訴對方,我們是拒絕網路欺凌等,同時面對於網路欺凌的欺凌者,我們還要去有應有的法律,進行嚴格的懲罰,任何人做出這樣錯誤的行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都要讓自己遭受到巨大的懲罰。

D. 為什麼會有有網路欺凌

數字技術多年來呈指數級發展 - 雖然這些進步為現代世界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知識,但它們也導致了網路欺凌的增加。「網路欺凌的定義因來源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最基本的定義是利用技術傷害或傷害他人,」 PACER全國欺凌預防中心協調員Bailey Huston說。網路欺凌可能發生在網上任何地方,涉及社交網路配置文件,視頻和圖像共享網站,博客,電子郵件,即時消息,視頻游戲或簡訊。

根據Huston的說法,雖然網路欺凌並不一定比親自欺凌更具破壞性,但它具有一些獨特的特徵:

網路欺凌通常是目標所知的人,但它也可能是一個陌生人。網路欺凌可以匿名行動。
網路欺凌可能會有更大的受眾 - 「因為帖子可以被看到,分享並且可能會傳播病毒,」Huston解釋道
校鈴響起時,網路欺凌不會停止。它並不局限於餐廳或走廊,因為數字技術無處不在。「網路欺凌的目標可能常常讓人覺得他們無法逃避正在發生的事情,」休斯頓說。
網路欺凌的類型

根據紐約州刑事司法服務司的說法,一些常見的網路欺凌類型包括:

詆毀:在線傳播有害,不真實或有害的謠言和言論,這將損害個人的聲譽。

排除:從在線組中故意排除某人。這被認為是網路欺凌的間接形式。

火焰:戰斗涉及在私人或公共在線環境中向一個人或幾個人發送憤怒,殘忍,粗魯和粗俗的信息。

快樂拍:將個人身體視為「惡作劇」或「笑話」,而其他人拍攝攻擊或拍照以在線發布/發布。

騷擾:發送一系列針對個人的有害,侮辱性的在線消息。

假冒:假裝並偽裝成其他人,然後在線發送或發布材料,意圖損害個人聲譽。

郊遊:在線發送或發布有關包含敏感,私密或尷尬信息的人的材料(如信息和圖像)。

文字大戰/攻擊:通過大量平均簡訊和電子郵件追捕目標個體。

詭計:從事欺騙手段以獲取令人尷尬的材料,然後在網上公開。

為什麼孩子們會網路欺凌?

「當涉及到欺凌行為時,並不是」孩子和青少年可能參與的'一刀切'的理由,「休斯頓說。「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欺負孩子 - 無論是親自還是在線 - 經常尋求表現力量並希望控制自己。」例如,學生可能喜歡網路欺凌帶來的信心和力量,或者他們可能會是試圖以配合他們的同齡人。

使網路欺凌特別有吸引力的一個因素是與受害者的物理距離。經常欺凌涉及面對面的對抗和口頭/身體暴力。另一方面,網路欺凌是以電子方式進行的,肇事者可以在閉門造車。「由於物理距離很遠而且沒有看到網路欺凌行為目標立即做出反應,因此使用技術更加殘酷,」Huston說。「因此,網路欺凌的學生可能不會認識到他們行為的嚴重危害。」
網路欺凌有多常見?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被引入手機和社交網站 - 這與網路欺凌的增加有關。以下是一些統計數據:

從數據中心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於2018年發現,高中學生的大約15%的人報告在過去一年內,網路欺凌
根據網路欺凌研究中心的統計,在2019年3月接受調查的人中,有36.5%的人在他們生命的某個階段經歷過網路欺凌。這是數字技術剛剛開始受到牽引的2007年(18.8%)經歷過這一數字的人數的兩倍
休斯頓參考了一項2015年的研究,該研究表明,網路欺凌的人可能會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欺凌。
雖然男孩和女孩都參與網路欺凌,但女孩更容易網路欺凌,成為網路欺凌的目標。
網路欺凌的後果

網路欺凌對受害者有許多負面影響。它可能導致情緒困擾,抑鬱,學校暴力和學校避免。許多參與欺凌行為的年輕人 - 無論是從事侵略行為還是受害者 - 往往都有情感和社會困難。孩子自殺的決定很少見,是許多因素的結果; 然而,有時網路欺凌可能是一個觸發因素。

E. 什麼是網路欺凌未成年人如果避免遭遇網路欺凌

人賤無敵!管他說什麼,都比他說的更狠更惡心……比如有人說類似「你真失敗。」這類話……直接回一句「我確實很失敗,後悔當年沒把你射牆上了……」

實際上網路這玩意還是看你對待它的態度……不那麼當回事,只當是個消遣,就什麼都不用在乎,畢竟都是虛擬的,被罵被黑也都影響不到現實,所以不用太放在心上。

F. 常見校園欺凌及解決方法是什麼

1、語言欺凌:即用粗魯的語言欺凌對方的行為,包括辱罵、威脅、無禮地評論別人的某些特徵(包括外觀、宗教、種族、殘疾、性取向等)。

怎麼做:首先教給你的孩子學會尊重。通過你自己的行為來說明每一個人都應該得到他人的善待和尊重。強調自尊,幫助你的孩子欣賞自己的長處。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在他們遇到別人的言語欺凌時,可以採取哪些方式加以回應。例如用一種堅定而又非敵對的語氣簡短地回擊對方說「你這樣可不好」、「跟你沒關系」或者「別來這套了」。

4、網路欺凌,即利用電子郵件、網路和社交媒體的貼子等,通過下流話、謊言和謠言等攻擊某人。或者通過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或者同性戀信息製造一個敵對的氣氛,即使沒有直接針對你的孩子。

怎麼做:首先應當建立家庭網路安全規則。根據孩子年齡設定上網時間限制,並與孩子達成一致。了解那些常見的問題網站、apps和數字設備,讓你的孩子知道你會監控他們的網上活動。告訴他們,如果遭受了網路欺凌,不應該參與、回應或者推送。相反,他們應該告訴你,這樣你就可以列印出這些不良信息,包括收到它們的日期和時間。向學校和網路服務提供商報告網路欺凌行為。如果網路欺凌行為升級,涉及威脅和色情信息,可以聯系當地執法部門。

G. 網路欺凌行為不僅嚴重侵害了他人的什麼危害我們的什麼也破壞了什麼的校園生活

網路欺凌行為不僅嚴重侵害了他人的這種安全和這種,就是人身的安全,也破壞了我們的這個社會的這種就是法治秩序。

H. 網路欺凌行為有哪些

1、對其他網民使用語言暴力。

2、對特定

網民或網路群體進行杯葛。

3、把受害人之個人資料(如真實姓名,容貌等)公開,俗稱「起底」。

4、把受害人容貌移花接木至他人相片中,或在這些相片旁加上誹謗性文字,俗稱「改相(改圖)」。

5、在論壇中以言語用發帖甚至以洗版等方式公開侮辱受害人。

6、受害人當看見其他網友違反網規時管理員便置諸不理,但看見受害人違反網規時卻即時向警方舉報,使受害人感到欺凌者有雙重標准之嫌。

I. 網路暴力游戲是網路欺凌的一種嗎

不是,網路欺凌包含是人與人之間,游戲本身對人的影響僅僅是內容

J. 中國法律網路欺凌是第幾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注意,這里表明—網路方式公開侮辱誹謗同樣可能構成犯罪)
以上只是刑法方面涉及的對網路暴力的規定。

閱讀全文

與網路欺凌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常熟電子網路服務哪個好 瀏覽:42
為什麼蘋果ipad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756
四川省網路詐騙多少可以立案 瀏覽:745
全高清網路機頂盒多少錢 瀏覽:44
廣東廣電網路機頂盒信號弱 瀏覽:807
手機承載網路怎麼設置網速快 瀏覽:84
ipad蜂窩怎麼設置不顯示網路 瀏覽:325
電視有線網路密碼忘記 瀏覽:574
edu網路連接怎麼共享列印機 瀏覽:24
網路版單獨業務管理軟體 瀏覽:702
手機網路偏好怎麼調 瀏覽:983
滄州移動網路故障 瀏覽:311
恆邦網路網吧初始密碼 瀏覽:142
訪問移動網路了 瀏覽:14
網路設置怎麼放在桌面 瀏覽:417
謠言網路安全論文 瀏覽:722
得到網路app上的證書有什麼用 瀏覽:511
愛采購網路是什麼 瀏覽:674
網路應用軟體小霸王 瀏覽:703
九安攝像頭網路連接失敗 瀏覽:99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