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影響互聯網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震驚網路的熊貓燒香病毒。
十四年前,中國駭客whboy(李俊)發布熊貓燒香病毒,因中毒電腦桌面上出現「熊貓燒香」圖案名噪一時,這也成為了當時一度讓人談網色變的病毒。
熊貓燒香病毒可通過感染系統的*.exe、*.com、*.pif、*.src、*.html、*.asp文件,導致打開網頁文件時IE自動跳轉到指定病毒網址中下載病毒,同時出現藍屏、頻繁重啟以及系統硬碟中數據文件被破壞等現象。
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熊貓燒香感染門戶網站、擊潰數據系統、導致網路癱瘓,在全國范圍內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熊貓燒香」已經永遠停留在十幾年前。
總結如下:
如今看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變革,熊貓燒香跟今天的勒索病毒、木馬、黑客攻擊等帶來的危害完全不能相比,但該病毒卻是國內民眾第一次對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有了真實的感受,因此成為病毒史上的經典案例,對國內未來的網路安全發展起到了推動和警示作用。
『貳』 網路安全的背景.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國家機密。所以難免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為攻擊(例如信息泄露、信息竊取、數據篡改、數據刪添、計算機病毒等)。同時,網路實體還要經受諸如水災、火災、地震、電磁輻射等方面的考驗。
1、Internet是一個開放的、無控制機構的網路,黑客(Hacker)經常會侵入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竊取機密數據和盜用特權,或破壞重要數據,或使系統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直至癱瘓。
2、Internet的數據傳輸是基於TCP/IP通信協議進行的,這些協議缺乏使傳輸過程中的信息不被竊取的安全措施。
3、Internet上的通信業務多數使用Unix操作系統來支持,Unix操作系統中明顯存在的安全脆弱性問題會直接影響安全服務。
4、在計算機上存儲、傳輸和處理的電子信息,還沒有像傳統的郵件通信那樣進行信封保護和簽字蓋章。信息的來源和去向是否真實,內容是否被改動,以及是否泄露等,在應用層支持的服務協議中是憑著君子協定來維系的。
5、電子郵件存在著被拆看、誤投和偽造的可能性。使用電子郵件來傳輸重要機密信息會存在著很大的危險。
6、計算機病毒通過Internet的傳播給上網用戶帶來極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系統癱瘓、數據和文件丟失。在網路上傳播病毒可以通過公共匿名FTP文件傳送、也可以通過郵件和郵件的附加文件傳播。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信息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網路安全;網路-網路信息安全
『叄』 信息安全的發展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通信保密階段、信息安全階段、信息保障階段這三個階段.。
信息安全,亦可稱網路安全或者信息網路安全。不同的說法只不過是認知角度不同而已,並無實質性區別。
首先,信息安全是信息化進程的必然產物,沒有信息化就沒有信息安全問題。信息化發展涉及的領域愈廣泛、愈深入,信息安全問題就愈多樣、愈復雜。信息網路安全問題是一個關繫到國家與社會的基礎性、全局性、現實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
其次,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脅來自於應用環節。如非法操作、黑客入侵、病毒攻擊、網路竊密、網路戰等,都體現在應用環節和過程之中。應用規則的嚴寬、監控力的強弱以及應急響應速度的快慢,決定了信息網路空間的風險防範和安全保障能力、程度與水平的高低。
(3)網路安全歷史擴展閱讀:
信息時代的安全與工業時代的安全明顯不同。國家信息安全問題,僅靠提高自主研發、實行進口替代,以及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來解決是不夠的。
國家信息安全離不開全球信息安全這個大環境,無一國家可獨善其身,自搞一套、自我封閉更是行不通的,迫切需要通過各國間合作,制定有約束力的國際規則來進行保障。
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世界上最多網民、正在邁入信息化社會的國家來說,提高對國家信息安全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加快推進國家信息網路安全保障建設,是頭等大事之一,十分緊迫。
『肆』 計算機病毒歷史事件有哪些
計算機病毒歷史事件1、 機器狗系列病毒
關鍵詞:底層穿磁碟 感染系統文件
機器狗病毒因最初的版本採用電子狗的照片做圖標而被網民命名為"機器狗",該病毒變種繁多,多表現為殺毒軟體無法正常運行。該病毒的主要危害是充當病毒木馬下載器,通過修改注冊表,讓大多數流行的安全軟體失效,然後瘋狂下載各種盜號工具或黑客工具,給廣大網民的網路虛擬財產造成巨大威脅。
機器狗病毒直接操作磁碟以繞過系統文件完整性的檢驗,通過感染系統文件(比如explorer.exe,userinit.exe,winhlp32.exe等)達到隱蔽啟動;通過底層技術穿透冰點、影子等還原系統軟體導致大量網吧用戶感染病毒,無法通過還原來保證系統的安全;通過修復SSDT、映像挾持、進程操作等方法使得大量的安全軟體失去作用;聯網下載大量的盜號木馬。部分機器狗變種還會下載ARP惡意攻擊程序對所在區域網(或者伺服器)進行ARP欺騙影響網路安全。
計算機病毒歷史事件2、AV終結者病毒系列
關鍵詞:殺毒軟體無法打開 反復感染
AV終結者最大特點是禁用所有殺毒軟體以及大量的安全輔助工具,讓用戶電腦失去安全保障;破壞安全模式,致使用戶根本無法進入安全模式清除病毒;強行關閉帶有病毒字樣的網頁,只要在網頁中輸入"病毒"相關字樣,網頁遂被強行關閉,即使是一些安全論壇也無法登陸,用戶無法通過網路尋求解決辦法;在磁碟根目錄下釋放autorun.Inf,利用系統自播放功能,如果不加以清理,重裝系統以後也可能反復感染。
2008年年末出現的"超級AV終結者"結合了AV終結者、機器狗、掃盪波、autorun病毒的特點,是金山毒霸"雲安全"中心捕獲的新型計算機病毒。它對用戶具有非常大的威脅。它通過微軟特大漏洞MS08067在區域網傳播,並帶有機器狗的穿還原功能,下載大量的木馬,對網吧和區域網用戶影響極大。
計算機病毒歷史事件3、onlinegames系列
關鍵詞:網游 盜號
這是一類盜號木馬系列的統稱,這類木馬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ShellExecuteHooks啟動,盜取流行的各大網路游戲(魔獸,夢幻西遊等)的帳號從而通過買賣裝備獲得利益。這類病毒本身一般不會對抗殺毒軟體,但經常伴隨著超級Av終結者、機器狗等病毒出現。
計算機病毒歷史事件4 、HB蝗蟲系列木馬
關鍵詞:網游盜號
HB蝗蟲病毒新型變種是金山毒霸"雲安全"中心截獲的年末最"牛"的盜號木馬病毒。該系列盜號木馬技術成熟,傳播途徑廣泛,目標游戲非常的多(存在專門的生成器),基本囊括了市面上大多數的游戲,例如魔獸世界、大話西遊onlineII、劍俠世界、封神榜II、完美系列游戲、夢幻西遊、魔域等等。
該類木馬主要通過網頁掛馬、流行病毒下載器傳播。而傳播此盜號木馬的的下載器一般會對抗殺毒軟體,造成殺毒軟體不能打開、電腦反映速度變慢。
計算機病毒歷史事件5 、掃盪波病毒
關鍵詞:新型蠕蟲 漏洞
這是一個新型蠕蟲病毒。是微軟"黑屏"事件後,出現的最具攻擊性的病毒之一。"掃盪波"運行後遍歷區域網的計算機並發起攻擊,攻擊成功後,被攻擊的計算機會下載並執行一個下載者病毒,而下載者病毒還會下載"掃盪波",同時再下載一批游戲盜號木馬。被攻擊的計算機中"掃盪波"而後再向其他計算機發起攻擊,如此向互聯網中蔓延開來。據了解,之前發現的蠕蟲病毒一般通過自身傳播,而掃盪波則通過下載器病毒進行下載傳播,由於其已經具備了自傳播特性,因此,被金山毒霸反病毒工程師確認為新型蠕蟲。
微軟宣布"黑屏"後的第3天,緊急發布了MS08-067安全公告,提示用戶注意一個非常危險的漏洞,而後利用該漏洞發動攻擊的惡意程序不斷涌現;10月24日晚,金山發布紅色安全預警,通過對微軟MS08-067漏洞進行詳細的攻擊原型模擬演示,證實了黑客完全有機會利用微軟MS08-067漏洞發起遠程攻擊,微軟操作系統面臨大面積崩潰威脅;11月7日,金山再次發布預警,"掃盪波"病毒正在利用該漏洞進行大面積攻擊;11月7日晚,金山已證實"掃盪波"實為一個新型蠕蟲病毒,並發布周末紅色病毒預警。
計算機病毒歷史事件6、QQ盜聖
關鍵詞:QQ盜號
這是QQ盜號木馬系列病毒,病毒通常釋放病毒體(類似於UnixsMe.Jmp,Sys6NtMe.Zys,)到IE安裝目錄(C:Program FilesInternet Explore),通過注冊表Browser Helper Objects實現開機自啟動。當它成功運行後,就把之前生成的文件注入進程,查找QQ登陸窗口,監視用戶輸入盜取的帳號和密碼,並發送到木馬種植者指定的網址。
計算機病毒歷史事件7、RPC盜號者
關鍵詞:不能復制粘貼
該系列木馬採用替換系統文件,達到開機啟動的目的,由於替換的是RPC服務文件rpcss.dll ,修復不當,會影響系統的剪切板、上網等功能。部分版本加入了反調試功能,導致開機的時候系統載入緩慢。
計算機病毒歷史事件8、偽QQ系統消息
關鍵詞:QQ系統消息,殺毒軟體不能使用
經金山毒霸"雲安全"檢測為釣魚程序,病毒最大的特點是偽裝QQ系統消息,用戶一旦點擊,錢財及電腦安全將面臨巨大威脅。
該病毒的綜合破壞能力比較強,它利用AUTO技術自動傳播,當進入電腦後就運行自帶的對抗模塊,嘗試映像劫持或直接關閉用戶系統中的安全軟體。病毒還帶有下載器的功能,可下載其它木馬到電腦中運行。
計算機病毒歷史事件9、QQ幽靈
關鍵詞:QQ 木馬下載器
此病毒查找QQ安裝目錄,並在其目錄釋放一個精心修改psapi.dll,當QQ啟動的時候將會將這個dll文件載入(程序載入dll文件的順序1:應用程序的安裝目錄2:當前的工作目錄3:系統目錄4:路徑變數),從而執行惡意代碼下載大量病毒到用戶電腦。
計算機病毒歷史事件10、磁碟機
關鍵詞:無法徹底清除 隱蔽
磁碟機與AV終結者、機器狗極為相似。最大特點是導致大量用戶殺毒軟體和安全工具無法運行,進入安全模式後出現藍屏現象;而且更為嚴重的是,由於Exe文件被感染,重裝系統仍無法徹底清除。
磁碟機病毒主要通過網站掛馬、U盤、區域網內的ARP傳播等方式進行傳播,而且非常隱蔽,病毒在傳播過程中,所利用的技術手段都是用戶甚至殺毒軟體無法截獲的。病毒一旦在用戶電腦內成功運行後,會自動下載自己的最新版本以及大量的其他一些木馬到本地運行,盜取用戶虛擬資產和其他機密信息;同時該病毒會感染用戶機器上的exe文件,包括壓縮包內的exe文件,並會通過UPX加殼,導致用戶很難徹底清除。
『伍』 無線區域網安全發展歷程
LANBased.0f802.11and.ItsDeVel0Pment802·11無線區域網及其發展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軟體與理論專業鄧達Abs【ractIhetecllnlaueOtWL—AN(WireIessLocalAreaNet』work)lsde—veIOpingrapIdIytheseyears,andltsap—pIlcationlssprea(})asecIOf80211Dr0tocolln3aspec:ts:developmenI.princIple,andItsse(:urltv近年來,無線區域網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與長足的發展。當今國內,教育科研、醫療衛生等領域及製造業、倉儲業等各行各業都在廣泛應用無線網路。越來越多的公司、企業為提高競爭力,都在爭相採用無線網路,以方便移動性的網路接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長期的投資成本。一、無線區域網的概念無線網路是利用電磁波在空氣中發送和接受數據,而無需線纜介質連接形式的網路。它是對有線連網方式的一種補充和擴展,使網上的計算機具有可移動性.能快速、方便地解決使用有線方式不易實現的網路連通問題。隨著個人無線移動設備的普及,傳統的有線網路在一些場合下難以滿足人們移動辦公的要求。而無線網路具有傳統有線網路無可比擬的優勢(1)靈活性。在有線網路中,網路設備的安放位置受網路位置以及地理位置的限制.而無線區域網只要在無線信號覆蓋區域內,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接入網路。無線區域網另一個優點在其移動性.連接到無線區域網的用戶可以在信號覆蓋范圍內任意移動且能同時與網路保持連接。(2)安裝簡易。無線區域網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減少網路布線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裝一個或幾個接入點設備,就可以建立覆蓋整個區域的區域網絡。(3)容易維護。有線網路如果出現了由於線路連接不良而造成的網路故障.往往很難檢查,而且檢修線路需要付出很大的費用。無線網路則容易定位故障.只需要更換設備即可恢復網路連接。(4)易於擴展。無線區域網有多種配置方式.可以很快從只有幾個用戶的小型區域網擴展到上千用戶的大型網路.並且能夠提供節點之間諸如」漫遊「等有限網路無法實現的特性。目前廣泛應用的無線網路.主要包括以藍牙、lEE即0211以及H0meRF等為代表的一些無線連接技術。本文主要對基於lEEE80211系列協議的無線區域網(WireIessLOcaIAreaNetworkWLAN)進行介紹。二、無線區域網的歷史及發展無線區域網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用作資料傳輸.他們研發出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了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美軍和盟軍都廣泛使用這項技術。1971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從美軍在二戰時期應用的這項技術中得到靈感,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個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包括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網路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它可以稱作無線區域網的鼻祖。198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授權普通用戶可以使用「工業、科技、醫學」(IsM)頻段.從而無線區域網向商業化發展。IsM的工作頻率在902MHz一585GHz之間。該工作頻段正好位於蜂窩電話頻段的上面。JsM頻段為無線網路設備供應商提供了產品頻段,而且終端用戶無需向Fcc申請就能直接使用設備。lsM頻段對無線產業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保證了無線區域網元件的順利開發。隨著無線區域網的發展.各項相關規范建立的迫切性越來越突出.20世紀90年代.作為全球公認的區域網權威,IEEE802工作組陸續建立起了一組以協議形式表述的無線區域網規范標准.並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應用。這些協議包括8023乙太網協議、8025令牌環協議和80232100BAsE—T快速乙太網協議等。I旺E於1997年發布了無線區域網領域第一個在國際上被認可的協議一一80211協議。1999年9月,lEEE提出80211b協議.用於對80211協議進行補充,之後又推出了80211a、80211g等一系列協議,從而進一步完善了無線區域網的規范。lEEE80211工作組制訂的具體協議如下:(1)802.11a:80211a採用正交頻分(0FDM)技術調制數據.使用5GHz的頻帶。0FDM技術將無線信道分成以低數據速率並行傳輸的分頻率.然後再將這些頻率一起放回接收端.可提供25Mbit/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it/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以及TDD/T[)MA的空中介面。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傳輸速度,改進信號質量.克服干擾。物理層速率可達54Mblt/s,傳輸層可達25Mblt/s.能滿足室內及室外的應用。(2)802.11b:80211b也被稱為wi—FJ技術
『陸』 什麼是網路安全,為何要注重網路安全
第一,國家安全方面的原因
當前,網路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層出不窮的病毒,防不勝防的黑客,盜取數據,破壞網路,對國家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委內瑞拉、烏克蘭電廠遭受攻擊,導致全國區域性大停電;勒索軟體全球肆虐,劫持重要信息資源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生活;國家之間網路暗戰較量時有發生。一個個看似獨立的網路安全事件,已經產生蝴蝶效應,形成巨大的網路連鎖隱患。網路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不是一句空話。
第二,個人生活方面的原因
先舉個小例子,小明喜歡發朋友圈,並且每條朋友圈下面都附上自己的位置定位,尤其是一些高大上的地方,都要特別標注。在一次長途旅行回家後,他發現自己家被盜,隨即報警。警方之後抓住了小偷,經審訊得出結論,小偷是通過小明朋友圈信息了解到他的行蹤和位置,實施了犯罪。
這就是簡單的因為數據泄露而造成的犯罪案件。這樣的事件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公共的WIFI、付款的二維碼和鏈接、智能門鎖、甚至連拍照時的「剪刀手」姿勢,都有可能出賣你的秘密。由此看來,互聯網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生活的同時,也在悄悄的將我們變成了「透明人」。
網路威脅,該如何應對?
盡管互聯網面臨著很多不安全因素,但是,我們依然要享受互聯網的便利。外賣的美食還是要品嘗、移動支付還是要使用、網購「剁手」還是要繼續。因為,歷史的車輪已經駛入互聯網時代,我們要做的就是享受其中,同時也要提高安全防範意識,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那麼,面對網路威脅,我們要如何應對? 小編在此簡單總結幾招:
就國家層面而言,有關部門應不斷完善和落實相關的網路安全法律法規,加強網路安全的宣傳教育,使網路安全防護意識深入人心;就網路運營者而言,應重視信息數據、商業數據保護,提高安全意識,向專業的網路安全公司尋求幫助;就個人層面而言,要提高網路安全的防護意識和防護技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柒』 詳細網路發展史(中國的)
中國網路新聞的發展史可以追溯到1993年12月6日的《杭州日報》電子版。年底,我國成立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統一領導中國的信息化建設,但真正拉開序幕的是1995年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的開通。
1995年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國際節點,完成了與Internet的互聯和與國內公用數據網(ChinaDDN)的互聯。自1995年1月12日《神州學人》雜志開中國出版刊物上網之先河後,5月17日郵電部宣布將ChinaNet向國內社會開放,提供所有Internet服務,這標志著中國的網際網路進入商業化階段。同年12月20日,《中國貿易報》首先開通網路版,成為新聞上網的先行者。到1995年底,中國第一批網路新聞媒體的總數達到七八家,其中包括《中國計算機報》。
1996年是中國互聯網商業化快速發展的一年,也是中國網路媒體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的一年。1月2日,《廣州日報·電子版》和《中國證券報·電子版》在網上正式發行。1月13日,《人民日報》綜合資料庫國際平台經過3個月的調試,開始正常運行,讀者可以在互聯網上閱讀當日出版的《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和《市場報》的全文和部分圖片。到1996年底,有30多家報紙在互聯網上發行了電子版,另外,有20多家雜志也上了網。在廣播、電視以及通訊社方面,1996年10月廣東人民廣播電台建立自己的網站,1996年12月中央電視台建立自己的網站,同時中國新聞社香港分社也上了網。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報》正式開通了在互聯網上的網站,定名為《人民日報·網路版》。中國新聞社的《華聲月報》社於1997年4月申請了自己的獨立域名,隨即製作了五個專欄共10多萬字的網路版,正式定名為「《華聲報》電子版」,於5月25日亮相互聯網。新華社於1997年11月7日正式開通自己的網站。
1998年,報紙上網掀起了新的熱潮。據中國記協報紙電子網路版調研會統計,到1998年底,全國電子報刊總數為127家。到1999年底,全國上網報紙近1000多家,上網的廣播電視機構近200家。到2000年底,在全國總共一萬多家傳播媒體中,共有2000多家媒體上了網。
此外,還有一些非傳統媒體興辦的網路媒體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門戶網站「網易」與「搜狐」在1998年開通了新聞頻道,與國內的多家著名媒體建立了合作。新浪網於1998年12月成立後,在1999年4月改版成功,推出了大型的新聞中心。這些網站在國家政策許可的范圍內,每天發布並隨時更新國際、國內、社會、體育、娛樂、財經等各種新聞信息,頁面瀏覽量迅速增長。此類網路媒體還有FM365、263首都在線等。
2000年5月,還誕生了兩家由某一地方的各傳統媒體聯合而成並試圖進入資本市場運作的網路新聞媒體:北京的千龍新聞網和上海東方網。它們至今雖僅運作了7個多月,但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業績,新聞頁面的瀏覽量直線上升。據悉,還有不少類似的網路新聞媒體正在組建之中(如北方網等)。
自1995年以後,互聯網信息傳播業的技術水平迅速提高,運作規模也迅速擴大,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力日益加深。自1997年下半年起,網路新聞傳播業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到1999年的兩年時間內,中國新聞媒體的上網數量急劇增長、報刊、廣播、電視、通訊社等各種新聞媒體已經在互聯網上全面「開花」。這時,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程度日漸提高,1998年底,網路用戶為210萬。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最近公布的《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到2000年6月,我國網路用戶數已達到1690萬。
我國網路新聞媒體由此進入到一個穩定發展的歷史階段。統計數字顯示,截至1999年6月,網上中國報紙的數量為273種,佔1998年全國報紙種數的13.2%。而到1999年底,中國上網報紙已經接近1000家,上網的廣播電台和電視台超過100家。與此同時,網上新聞傳播在讀者中的影響也大大提高。《人民日報》網路版(www.peopledaily.com.cn)在網站開通初期,其訪問人數為每天5000人次,到1998年年底已經達到50萬人次。1995年5月北約轟炸我駐南使館的事件發生後,最高日訪問量達到124萬人次。這意味著《人民日報》網路版創辦兩年半,訪問量增長了200倍。其他網路媒體如新華社網站(www.xinhua.org)等也顯示出幾何型發展和增長態勢。
在傳統媒體上網之外,一些非傳統媒體興辦的網路媒體格外引人注目,如國內著名門戶網站「新浪」。目前,新浪已經成為網民們最喜歡的新聞網站之一。還有「網易新聞頻道」,另外搜狐新聞頻道也吸引了大量網民。2000年,千龍、東方、中青在線、YNET等新聞網站預示著中國媒體業內合縱連橫進入全面整合期間,比如千龍網的集團作戰方式,就調動了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合作與競爭成為如今網路新聞媒體發展的主旋律。其中,千龍新聞網與東方網的出現,意味著網路新聞網站進一步確立了獨立地位。由於傳統媒體具有的巨大優勢,而且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網路新聞由傳統媒體來經營,所以千龍新聞網創立了一種可供借鑒的模式,即由傳統媒體整合以後,以一個獨立的公司的身份進行運作。面對機遇與挑戰,不管是傳統媒體上網還是商業網站,都將遇到不少問題,不過網路新聞也將在進一步磨合與滲透中發展前進,創造更新的網路新聞歷史。
從以上描述中可以見出,中國網路新聞媒體經過短短6年的發展,已初成規模,雖然不能說有什麼重大的歷史,但是它在整個中國媒體形態格局中,占據了重要一席。中國政府對網路媒體管理,也在短短的6年中,從無序逐漸走向有序。為了很好地對我國的網路媒體進行管理,國務院新聞辦專門成立了網路新聞管理局,負責對網路新聞傳播相關事宜的管理。2000年10以來,國家相繼出台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等法規,從而初步實現了對我國網路媒體的規范化管理。2000年12月底,一些商業性門戶網站如新浪網、搜狐網、263首都在線等取得了登載新聞業務的許可證。這標志著我國政府對網路新聞及網路媒體的管理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現狀和趨勢 據CNNIC的統計表明,有57.97%的用戶上網首要目的是為了獲得各方面的信息,而排在首位的信息需求就是各類新聞。
關於網路新聞的界定,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的是互聯網上綜合性門戶網站和各類專業性網站所發布的各種有傳播價值的新信息,狹義則專指互聯網上新聞類的信息,包括傳統媒體所設網站、其他網站和個人主頁、站點所發布的新聞信息。據2006年CNNIC報道,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國網民人數達到了12300萬人,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9.4%,其中寬頻上網網民人數為7700萬人,在所有網民中的比例接近2/3,只要具備上網條件都可以發表真知灼見。隨著有「第四媒體」之稱的互聯網的成熟和迅速擴展,網上新聞信息也以漲潮般的速度發展,僅以WWW方式提供的信息平均每過53天就翻一番。
網路新聞之所以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贏得如此多的受眾,主要具有以下這些優勢:首先,網路新聞有很強的時效性和綜合性。時效性是新聞價值評判的重要標准之一。網路新聞克服傳統媒體需要經過排版、印刷等諸多繁瑣環節,新聞記者直接在電腦上製作,運用最新的網路信息傳送和接收設備,突破時空限制,能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對隨時隨地發生的各類重大事件做出同步的現場報道,極大地縮短了新聞製作、發布的周期,大大提高了各類綜合新聞的時效性。互聯網提供新聞的數量之大、速度之快,已使眾多傳統媒體及其網站望塵莫及,尤其是當國內外發生突發事件時,這些商業網站搶新聞的意識就令傳統媒體相形見絀。
其次,網路新聞有很強的直觀性和形象性。網路新聞融合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有聲有色、圖文並茂的表現手段,集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的優點於一身,以超文本、超媒體方式組織、表現新聞信息,用戶閱讀新聞內容時可方便地進行跳轉,更加符合人們的閱讀和思維規律;尤其在靜態視覺信息中增加了動畫和視頻圖像、文字等大量的動態信息,從而更具視覺效果。因此網路新聞使新聞的報道手段更具綜合性、直觀性、生動性、形象性,增強了新聞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再次,網路新聞具有很強的!擇性和交互性。網路新聞有很強的!擇性,人們只要輸入新聞標題,就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新聞內容,這種方便性和及時性,是其他新聞媒介所不能比擬的。而且還可以通過E-mail、BBS和討論組等方式,讀者和網站之間可以進行實時溝通和交流。受眾可以在接受信息傳播的同時,在媒體提供的交互性信息平台上直接表達自身的見解、情感和需求,甚至可以直接參與新聞信息的傳播。重大新聞事件發生的時候,受眾往往也從各自的渠道得到相關信息,他們也會把這些來自不同媒體的信息在一個媒體的交互平台(諸如聊天室、論壇)上進行發布。由於有了群眾的全面參與,網路新聞傳播就能有效地與受眾溝通,從而有效地調整傳播策略。
但迅猛發展的網路新聞給信息傳播製造了新的難題。最突出的問題是,網路新聞質量良莠不齊,真實度難以判斷。網際網路上既有品位很高、內容豐富的資源,又有黃色的東西。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製造假新聞照片易如反掌。麻省理工學院新媒體實驗室負責人安德魯·里普曼說:「人們分辨是非的出發點不能再是『眼見為實』了。在現實社會中,人們不能按照過去的一般法律觀點來輕易相信一張照片。」假新聞、假照片通過網際網路,傳播范圍更廣,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就更大。多媒體技術和網路的發展,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說是更大的考驗。新聞工作者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遵守新聞真實性原則。對於把關人——編輯來說,更應提高警惕,防止假新聞、假照片在網際網路上的傳播。
網路新聞中缺乏深度報道信息。中國網路新聞媒體目前上網的信息大多為動態新聞。根據對中國五大專業新聞媒體網上信息的調查分析,一般動態新聞佔到90%以上,相比之下,背景性報道、分析性報道、預測性報道的數量十分有限。這無疑制約著中國網路新聞媒體對於全球受眾的深層影響力。特別是在諸多ISP/ICP全方位經營動態新聞信息的情況下,中國新聞媒體在網路信息傳播領域受到了強勁的挑戰。
最後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網路傳播中的安全問題。網際網路上每時每刻都存在潛在的威脅,這威脅不僅存在於機器設備等的不可靠性,而且還有許多人為的因素。比如「黑客」行為,一旦攻擊成功,將會給用戶造成很大的損失,小至文件受損,大至國家機密泄露。更為嚴重的是,它危害著國家安全。另一棘手的問題是計算機病毒問題。只要上網,用戶都可能受到侵害。所以上網的報刊與用戶在瀏覽網路新聞時都要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以免慘遭毒手。
分析近幾年網路新聞的發展,我們大膽預測其今後的走向。可以肯定的是,雖然網路新聞勢頭強勁,但在長時間內必將與傳統媒體並存,以期優勢互補。網路新聞的發展是離不開傳統媒體的,但是今後網路新聞將不是對傳統媒體的翻版,也不是對傳統媒體內容的簡單堆積,而是對從傳統媒體獲取的新聞進行深加工,對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進一步深度挖掘。互聯網的優勢不僅僅能夠獲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資料,重要的是對信息資源的深度發掘。如果誰能提供深層的、專業化的服務,誰就能夠贏得網民青睞,網站應當根據網民日益專業化和多樣化的需求建立相應的資料庫,對新聞信息進行整理、分類等,為讀者度身定做新聞。由於網路是沒有任何限制的新興媒體,每個人只要有上網條件都可以發表意見,往往一些真知灼見,由於BBS或者聊天室影響有限,傳播范圍有限,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這時如果能夠把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的優勢結合起來,比如把一些網路新聞在傳統媒體上發表,共同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傳播環境,一定會擴大影響,發揮其應有作用。
網路新聞在借鑒傳統媒體優點的同時,必將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網路新聞的專業化與網民需求的多樣化是今後網路媒體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以前網路新聞媒體處於綜合門戶時代,伴隨Internet市場的無限細分,網路新聞由無差異、大規模向個性化、多樣化轉變成為必然趨勢,網路新聞的個性化與網民需求的多樣化是今後網路媒體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在崇尚個性的信息時代,只有為那些愛好興趣各不相同的網民提供以其個人需求為出發點的個性化信息,才能最終贏得注意力,這對於網站經營者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一批專業新聞網站由此走上網路舞台。它能夠集中精力從從業人員素質、新聞來源渠道的拓展等各方面加大投入,以求不斷提高網路新聞的數量和質量,為愛好興趣各不相同的網民提供各個領域比較全面、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擇閱讀所需的網路新聞。
網路新聞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網路信息傳播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假新聞和假信息傳播、色情泛濫、侵犯知識產權等等,使網路新聞的復雜性日趨加深。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信息產業部聯合發布《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信息產業部發布《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這樣既有利於保持網路新聞業的良好發展勢頭,又有利於加強網路新聞的管理,從而結束了國內互聯網站新聞傳播和內容管理無章可循的狀態,使之開始從無序向有序過渡,這對於促進網路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網路新聞是一個新生事物,有其長期漸進的發展過程,如何用好、管好是今後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網路新聞的發展必然帶來新聞體制的變革。網路新聞是新時代的產物,網路新聞的獲取、處理與儲存、發布、成本核算、反饋、技術的提高與更新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傳統新聞的運作、管理等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要求,目前網路新聞的體制面臨嚴重挑戰。為了使網路新聞在知識經濟時代充任更合適的角色,發揮更好的功能,就要在尊重網路新聞發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加快網路新聞的運作、管理等體制改革,特別是網路新聞的經營許可權、經營模式、成本核算,使我國的網路新聞與國際接軌,逐步走商業化的國際軌道,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不斷激發我國網路新聞經營的自主性、靈活性、積極性、創造性,增強競爭力,實現網路新聞的現代化,只有這樣,我國的網路新聞才能經受住考驗,在國際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網路新聞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有許多問題擺在新聞工作者的面前,各個方面需要大量研究,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因為在中美簽訂的雙邊協議里中國承諾開放ICP領域,網路新聞將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國的網路新聞媒體應當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加強管理,營造良好的傳播氛圍,強化自身的新聞傳播能力,不斷拓展自己的信息服務內容和各類網路服務項目,開掘有特色的信息服務,從而能在將來的網路新聞大戰中處於不敗之地。目前,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是一個競爭與合作的局面,雙方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同時又相互競爭,這種合作與競爭將不斷升級與演變,在融合與碰撞中到達另一個發展層次,那時,網路讀者將能夠讀到更高品質的網路新聞。
『捌』 歷史上最著名的網路黑客,極其重大網路安全事件
沒有。一個產品開發出來之後都經過嚴格的質量測試。黑客的目的是竊取信息。
『玖』 信息安全技術歷史
「安全」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生活要安全,食品要安全,網路要安全……,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信息化當然也需要安全。從最初的企業買殺毒軟體殺毒到現在的構建安全網路系統,很明顯地再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企業已經意識到了信息安全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信息安全產業將在2005年迎來自己的需求「井噴」時代。
「信息安全」依然是2005年全球IT界的熱點話題,這一方面是因為商業計算所面臨的「安全形勢更嚴峻」,另一方面是由於客戶對「高信度計算」的需求在不斷升級。
中國信息安全產業的三個發展階段
信息安全業在中國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可算是一個新興產業,大體上,產業的發展軌跡包括了三個階段。
萌芽階段(2005年之前):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國內各行業、各部門開始萌生信息安全的意識——從最初的「重視信息化建設」卻「輕視安全體系的構建」,發展至「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並且「希望在企業內部實現安全」,但又認為信息安全很神秘,不知從何入手。在此階段,各行業的客戶都在有意識地學習和積淀信息安全知識,與這一領域的權威企業廣泛交流,了解其技術、理念、產品、服務。與此同時,一些企業、部門也出現了一些規模較小的、零星的信息安全建設,但並未實現規模化和系統化;而且這個時期政府對於信息安全在宏觀政策上的體現是呼籲較多,而具體的推進事務則比較少,雖然顯得很熱鬧,但實際信息安全建設很少。
爆發階段(2005-2009年):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國內各行業、部門對於信息安全建設的需求由「自發」走向「自覺」。企業客戶已基本了解了信息安全的建設內容與重要意義——很多行業部門開始對內部信息安全建設展開規劃與部署,企業領導高度重視,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由此,信息安全成為了這一階段企業IT建設的重中之重。某種意義上,信息安全市場的需求爆發可說是多年來企業在安全方面的「欠債」所造成的。
普惠階段(2010年以後):當信息安全建設與企業整體信息化建設融而為一,信息安全作為一個話題可能會喪失其「熱點效應」,但作為企業IT建設的關鍵環節之一,它是普惠的——就像空氣一樣無比重要、無所不在,卻又不易為人察覺。
2004年是信息安全發展由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的過渡期,而從2005年起則將進入到第二階段,信息安全產業將在2005年迎來需求的「井噴」。
從現在起的3~5年內,信息安全市場將保持高速、超規模的發展勢頭,電信、政府、金融將會是2005年信息安全需求最大的行業。因為電信業和金融業是投資大、發展快、信息化程度高而需求復雜、安全形勢相對嚴峻的行業,而政府部門則因站位較高、安全需求迫切,對外(包括國內商界和全球政經界)又在時刻發揮著示範作用,所以也會對信息安全加大投入。
2005:客戶需求多樣化、技術發展兩極化
2005年客戶對信息安全產品的需求將表現在四個層面。首先,大的行業客戶對安全的需求會「從單一信息安全產品發展到綜合防禦體系」,「從某一點的安全建設過渡到整個安全體系的建設」。其次,信息安全部署的重點開始由「網路安全」向「應用安全」嬗變。「咨詢+建設+外包」的模式會逐漸普及。再次,自2005年起,國內信息安全企業將在市場上逐漸占據主流:一方面,在服務和建設方面,國內的安全企業一直擁有優勢。眾所周知,對於信息安全建設來說,服務比產品更重要,國外安全企業由於人力成本太高,很難做到本地化、定製化地滿足客戶需求,而在這方面,國內企業有明顯的優勢;另一方面,國內安全企業的產品也開始會在市場上占據主流——目前國內企業已在中低端市場鞏固住了優勢,而自2004年始,以聯想的超5系列防火牆為代表的產品和方案,已在高端市場與國外產品展開了正面競爭。最後,從客戶業務的層面看,應用安全和安全管理會逐漸熱起來。安全外包目前還處於試探性階段,但可能會成為將來安全建設的熱點。
2005年,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將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專一之路和融合之路都會有廠商去「趟」。諸如防火牆、IDS、內容管理等產品方案會越做越專,這是因為一些安全需求較高的行業(如電信、金融行業)須應對復雜多變的安全威脅。同時,融合也是一種趨勢。在安全要求不太高的行業,對一些綜合性的產品需求會越來越多,例如學校的網路。
國內信息安全企業的機遇
2005年,三大因素將推動國內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
其一是企業的信息化乃至整個社會的信息化。客戶端對於安全保障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對信息安全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其二是政府的引領和推進作用。去年27號文件的出台,必然會直接推動一些國家關鍵信息化點和行業的安全建設進程。
其三是安全技術和產品的日益成熟。2003年以前,國外的安全產品技術相對先進,但由於人力成本高,難以做到貼身為客戶服務,且往往需要固化在企業IT信息系統內,很難升級。相比之下,國內產品與之存在一定的技術差距,但服務優勢卻很明顯;而在2004年以後,國內信息安全產品的技術改進明顯,穩定性、可靠性有了極大的提升,再加上國內產品往往能提供貼身定製化的服務,這無疑會誘發客戶的采購熱情.
『拾』 網路安全在以後的時代是怎麼樣
滴滴事件後,我國或將更加註重網路安全的發展
——加緊完善大數據安全問題
此次滴滴事件主要在「滴滴出行」APP上利用大數據抓取客戶隱私數據,在赴美IPO後導致數據泄露。未來,我國或將更加重視大數據安全問題,積極構建大數據安全綜合防禦體系、強化大數據平台安全保護、完善數據安全技術體系、加強隱私保護核心技術產業化投入,避免類似於此次滴滴事件再次發生。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