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主要涉及系統安全、網路的安全、信息傳播安全、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的安全是指通過採用各種技術和管理措施,使網路系統正常運行,從而確保網路數據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
而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內部信息上的安全加密以及保護。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網路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信息內容的安全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資料庫的安全性是指保護資料庫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數據泄露、更改或破壞。
安全性問題不是資料庫系統所獨有的,所有計算機系統都有這個問題。只是在資料庫系統中大量數據集中存放,而且為許多最終用戶直接共享,從而使安全性問題更為突出。 系統安全保護措施是否有效是資料庫系統的主要指標之一。 資料庫的安全性和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統、網路系統的安全性是緊密聯系、相互支持的。
實現資料庫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術有:
(1)用戶標識和鑒別:該方法由系統提供一定的方式讓用戶標識自己咱勺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戶要求進入系統時,由系統進行核對,通過鑒定後才提供系統的使用權。
(2)存取控制:通過用戶許可權定義和合法權檢查確保只有合法許可權的用戶訪問資料庫,所有未被授權的人員無法存取數據。例如C2級中的自主存取控制(I)AC),Bl級中的強制存取控制(M.AC)。
(3)視圖機制:為不同的用戶定義視圖,通過視圖機制把要保密的數據對無權存取的用戶隱藏起來,從而自動地對數據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護。
(4)審計:建立審計日誌,把用戶對資料庫的所有操作自動記錄下來放人審計日誌中,DBA可以利用審計跟蹤的信息,重現導致資料庫現有狀況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數據的人、時間和內容等。
(5)數據加密:對存儲和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從而使得不知道解密演算法的人無法獲知數據的內容。
C. 網路安全技術主要有哪些
1、防火牆
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特殊的網路互聯設備,用於加強網路間的訪問控制,防止外網用戶通過外網非法進入內網,訪問內網資源,保護內網運行環境。它根據一定的安全策略,檢查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路模式,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允許,並監控網路運行狀態。
目前防火牆產品主要有堡壘主機、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網關(代理伺服器)、電路層網關、屏蔽主機防火牆、雙宿主機等。
2、殺毒軟體技術
殺毒軟體絕對是使用最廣泛的安全技術解決方案,因為這種技術最容易實現,但是我們都知道殺毒軟體的主要功能是殺毒,功能非常有限,不能完全滿足網路安全的需求,這種方式可能還是能滿足個人用戶或者小企業的需求,但是如果個人或者企業有電子商務的需求,就不能完全滿足。
幸運的是,隨著反病毒軟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主流的反病毒軟體可以防止木馬等黑客程序的入侵。其他殺毒軟體開發商也提供軟體防火牆,具有一定的防火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硬體防火牆的作用,比如KV300、金山防火牆、諾頓防火牆等等。
3、文件加密和數字簽名技術
與防火牆結合使用的安全技術包括文件加密和數字簽名技術,其目的是提高信息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數據被外界竊取、截獲或破壞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網路安全和信息保密。
目前,各國除了在法律和管理上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外,還分別在軟體和硬體技術上採取了措施。它促進了數據加密技術和物理防範技術的不斷發展。根據功能的不同,文件加密和數字簽名技術主要分為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完整性判別等。
(3)網路安全數據控制擴展閱讀:
首屆全VR線上網路安全大會舉辦
日前,DEF CON CHINA組委會正式官宣,歷經20餘月的漫長等待,DEF CON CHINA Party將於3月20日在線上舉辦。
根據DEF CON CHINA官方提供的信息,本次DEF CON CHINA Party將全程使用VR的方式在線上進行,這也是DEF CON歷史上的首次「全VR」大會。為此,主辦方構建了名為The DEF CONstruct的虛擬空間和賽博世界。在計算機語言中,Construct通常被譯為結構體。
D. 什麼是網路安全,常用的安全措施有那些
網路安全(Network Security)指利用網路技術、管理和控制等措施,保證網路系統和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審查性受到保護。即保證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系統中的數據資源得到完整、准確、連續運行與服務不受干擾破壞和非授權使用。ISO/IEC27032的網路安全定義則是指對網路的設計、實施和運營等過程中的信息及其相關系統的安全保護。
網路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網路站點安全、病毒與防護、訪問控制、加密與鑒別等方面,具體內容將在以後章節中分別進行詳細介紹。從層次結構上,也可將網路安全相關的措施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網路安全措施及體系見圖書。
1)實體安全。也稱物理安全,指保護網路設備、設施及其他媒介免遭地震、水災、火災、有害氣體和其他環境事故破壞的措施及過程。&具體參見1.5介紹。
2)系統安全。系統安全包括網路系統安全、操作系統安全和資料庫系統安全。主要以網路系統的特點、條件和管理要求為依據,通過有針對性地為系統提供安全策略機制、保障措施、應急修復方法、安全要求和管理規范等,確保整個網路系統安全。
3)運行安全。包括網路系統的運行安全和訪問控制安全,如用防火牆進行內外網隔離、訪問控制、系統恢復。運行安全包括:內外網隔離機制、應急處置機制和配套服務、網路系統安全性監測、網路安全產品運行監測、定期檢查和評估、系統升級和補丁處理、跟蹤最新安全漏洞、災難恢復機制與預防、安全審計、系統改造、網路安全咨詢等。
4)應用安全。由應用軟體平台安全和應用數據安全兩部分組成。應用安全包括:業務應用軟體的程序安全性測試分析、業務數據的安全檢測與審計、數據資源訪問控制驗證測試、實體身份鑒別檢測、業務數據備份與恢復機制檢查、數據唯一性或一致性、防沖突檢測、數據保密性測試、系統可靠性測試和系統可用性測試等。
5)管理安全。也稱安全管理,主要指對人員、網路系統和應用與服務等要素的安全管理,涉及的各種法律、法規、政策、策略、機制、規范、標准、技術手段和措施等內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規管理、政策策略管理、規范標准管理、人員管理、應用系統管理、軟體管理、設備管理、文檔管理、數據管理、操作管理、運營管理、機房管理、安全培訓管理等。
E. 網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安全應包括:企業安全制度、數據安全、傳輸安全、伺服器安全、防火牆安全(硬體或軟體實現、背靠背、DMZ等)、防病毒安全。
F. 網路安全機制包括些什麼
網路安全機制包括接入管理、安全監視和安全恢復三個方面。
接入管理主要處理好身份管理和接入控制,以控制信息資源的使用;安全監視主要功能有安全報警設置以及檢查跟蹤;安全恢復主要是及時恢復因網路故障而丟失的信息。
接入或訪問控制是保證網路安全的重要手段,它通過一組機制控制不同級別的主體對目標資源的不同授權訪問,在對主體認證之後實施網路資源的安全管理使用。
網路安全的類型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信息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G. 網路安全涉及哪幾個方面.
網路安全主要有系統安全、網路的安全、信息傳播安全、信息內容安全。具體如下: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7)網路安全數據控制擴展閱讀:
維護網路安全的工具有VIEID、數字證書、數字簽名和基於本地或雲端的殺毒軟體等構成。
1、Internet防火牆
它能增強機構內部網路的安全性。Internet防火牆負責管理Internet和機構內部網路之間的訪問。在沒有防火牆時,內部網路上的每個節點都暴露給Internet上的其它主機,極易受到攻擊。這就意味著內部網路的安全性要由每一個主機的堅固程度來決定,並且安全性等同於其中最弱的系統。
2、VIEID
在這個網路生態系統內,每個網路用戶都可以相互信任彼此的身份,網路用戶也可以自主選擇是否擁有電子標識。除了能夠增加網路安全,電子標識還可以讓網路用戶通過創建和應用更多可信的虛擬身份,讓網路用戶少記甚至完全不用去記那些煩人的密碼。
3、數字證書
CA中心採用的是以數字加密技術為核心的數字證書認證技術,通過數字證書,CA中心可以對互聯網上所傳輸的各種信息進行加密、解密、數字簽名與簽名認證等各種處理,同時也能保障在數字傳輸的過程中不被不法分子所侵入,或者即使受到侵入也無法查看其中的內容。
H. 網路安全控制技術有哪些
網路安全控制技術種類繁多而且還相互交叉,雖然沒有完整統一的理論基礎,但是為了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場合下許多網路安全控制技術確實能夠發揮出色的功效。下面簡要介紹一些常用的網路安全控制技術。⑴ 身份驗證技術:身份認證的目的是確定系統和網路的訪問者是否是合法用戶。主要採用密碼、代表用戶身份的物品(如磁卡、IC卡等)或反映用戶生理特徵的標識(如指紋、手掌圖案、語音、視網膜掃描等)鑒別訪問者的身份。⑵ 訪問控制:訪問控制的目的是防止合法用戶越權訪問系統和網路資源。因此,系統要確定用戶對哪些資源(比如CPU、內存、I/O設備程序、文件等)享有使用權以及可進行何種類型的訪問操作(比如讀、寫、運行等)。為此,系統要賦予用戶不同的許可權,比如普通用戶或有特殊授權的計算機終端或工作站用戶、超級用戶、系統管理員等,用戶的許可權等級是在注冊時賦予的。⑶ 防火牆技術:防火牆是採用綜合的網路技術設置在被保護網路和外部網路之間的一道屏障,用以分隔被保護網路與外部網路系統防止發生不可預測的、潛在破壞性的侵入。它是不同網路或網路安全域之間信息的唯一出入口,像在兩個網路之間設置了一道關卡,能根據企業的安全政策控制出入網路的信息流,防止非法信息流入被保護的網路內,並且本身具有較強的抗攻擊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務,實現網路和信息安全的基礎設施。⑷ 數據加密:數據加密就是按照確定的密碼演算法將敏感的明文數據變換成難以識別的密文數據,通過使用不同的密鑰,可用同一加密演算法將同一明文加密成不同的密文。當需要時,可使用密鑰將密文數據還原成明文數據,稱為解密。這樣就可以實現數據的保密性。數據加密被公認為是保護數據傳輸安全惟一實用的方法和保護存儲數據安全的有效方法,它是數據保護在技術上的最後防線。⑸ 一次性口令:為了解決固定口令的諸多問題,安全專家提出了一次性口令(OTP:One Time Password)的密碼體制,以保護關鍵的計算資源。OTP的主要思路是:在登錄過程中加入不確定因素,使每次登錄過程中傳送的信息都不相同,以提高登錄過程安全性。例如:登錄密碼=MD5(用戶名+密碼+時間),系統接收到登錄口令後做一個驗算即可驗證用戶的合法性。⑹ 主機認證:主機認證是用IP地址來標志允許或禁止一個客戶端。一旦有一個用戶登錄到X伺服器上,一個叫做X主機的程序用來控制來自那個IP的客戶允許連接。但是大多數主機支持多個一台客戶機上用戶,所以不可能控制在某一台客戶機,允許他上而別人不行。⑺ 網際協議安全:IPSec 作為安全網路的長期方向,是基於密碼學的保護服務和安全協議的套件。因為它不需要更改應用程序或協議,您可以很容易地給現有網路部署 IPSec。IPSec 對使用 L2TP 協議的 VPN 連接提供機器級身份驗證和數據加密。在保護密碼和數據的 L2TP 連接建立之前,IPSec 在計算機及其遠程隧道伺服器之間進行協商。⑻ 安全伺服器網路:為適應越來越多的用戶向Internet上提供服務時對伺服器保護的需要,第四代防火牆採用分別保護的策略保護對外伺服器。它利用一張網卡將對外伺服器作為一個獨立網路處理,對外伺服器既是內部網的一部分,又與內部網關完全隔離 。這就是安全服務網路(SSN)技術,對SSN上的主機既可單獨管理,也可設置成通過FTP、Telnet等方式從內部網上管理。SSN的方法提供的安全性要比傳統的」隔離區(DMZ)」方法好得多,因為SSN與外部網之間有防火牆保護,SSN與內部網之 間也有防火牆保護,一旦SSN受破壞,內部網路仍會處於防火牆的保護之下。⑼ 網路安全漏洞掃描技術:漏洞檢測和安全風險評估技術,因其可預知主體受攻擊的可能性和具體地指證將要發生的行為和產生的後果,而受到網路安全業界的重視。這一技術的應用可幫助識別檢測對名氣的系統資源,分析這一資源被攻擊的可能指數,了解支撐系統本身的脆弱性,評估所有存在的安全風險。網路漏洞掃描技術,主要包括網路摸擬攻擊、漏洞檢測、報告服務進程、提取對象信息以及評測風險,提供安全建議和改進措施等功能,幫助用戶控制可能發生的安全事件,最大可能地消除安全隱患。⑽ 網路反病毒技術:計算機病毒從1981年首次被發現以來,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在數目和危害性上都有著飛速的發展。因此,計算機病毒問題越來越受到計算機用戶和計算機反病毒專家的重視,並且開發了許多防病毒的產品。在計算機病毒檢測防護消除方面,我國也形成了一支有特色有能力的產業群體,為社會提供了國產的KILL98、瑞星、KV300、VRV、行天98等一批病毒防護產品。⑾ 安全審計:安全審計(Security Auditing)技術使用某種或幾種安全檢測工具(通常稱為掃描器(Scanner),採取預先掃描漏洞的方法,檢查系統的安全漏洞,得到系統薄弱環節的檢查報告,並採用相應的增強系統安全性的措施。安全審計是業界流行的系統安全漏洞檢測方法,目前基本上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准。
I. 網路安全有五大要素,分別是什麼
網路安全有五大要素:
1、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
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3、可用性
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4、可控性
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5、可審查性
出現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計算機上處理的業務也由基於單機的數學運算、文件處理,基於簡單連接的內部網路的內部業務處理、辦公自動化等發展到基於復雜的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全球互聯網(Internet)的企業級計算機處理系統和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
在系統處理能力提高的同時,系統的連接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在連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時,基於網路連接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整體的網路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的物理安全;
2、網路拓撲結構安全;
3、網路系統安全;
4、應用系統安全;
5、網路管理的安全等。
(9)網路安全數據控制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四種: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