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網路安全一般來說不會需要特別的基礎知識。你可以完整性地將網路安全由基礎到高階進行學習。這里整理了一份網路安全所需學習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你可以參考進行學習。
希望能夠幫到你!!!
2. 我國網路安全等保制度創造的世界第一有哪些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定級指南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網路安全等級保護的定級方法和定級流程。
本標准適用於指導網路運營者開展等級保護對象的定級工作。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
GB 17859-1999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准則
GB/T 25069-2010 信息安全技術 術語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 31167 信息安全技術 雲計算服務安全指南
3術語和定義
GB17859-1999、GB/T 25069-2010、GB/T 22239和GB/T 31167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3.1
等級保護對象target of classified protection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作用對象,主要包括基礎信息網路、工業控制系統、雲計算平台、物聯網、使用移動互聯技術的網路、其他網路以及大數據等。
3.2
基礎信息網路 basic information network
為信息流通、網路運行等起基礎支撐作用的網路設備設施,包括電信網、廣播電視傳輸網、互聯網、業務專網等。
3.3
網路 network
由計算機或者其他信息終端及相關設備組成的按照一定的規則和程序對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傳輸、交換、處理的系統。
3.4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cr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金融、交通、水利、公共服務和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和公共利益的網路。
3.5
大數據平台 big data platform
採用分布式存儲和計算技術,提供大數據的訪問、處理和存儲,支撐大數據應用安全高效運行的軟硬體集合。
3.6
客體object
受法律保護的、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時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3.7
客觀方面 objective
對客體造成侵害的客觀外在表現,包括侵害方式和侵害結果等。
4定級原理及流程
4.1安全保護等級
根據等級保護相關管理文件,等級保護對象的安全保護等級分為以下五級:
a) 第一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b) 第二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c) 第三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d) 第四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e) 第五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3. 誰有比較詳細的網路安全管理程序文件
玖玖泰豐,十年驗廠老品牌,助您一次性通過驗廠!以下資料由深圳玖玖泰豐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一、 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公司內的網路安全的管理。
二、 范圍
本程序主要適用於公司內的網路使用人員。
三、 工作程序
1. 公司通過使用防火牆、員工密碼以及防病毒軟體,保護其 IT 系統免被非法使用和進入。
• 公司必須使用防病毒軟體和防火牆保護其 IT 系統
• 公司必須要求使用者輸入登錄名/密碼後,方可進入 IT 系統。
• 其它安全措施:
o 鎖上存放主伺服器的房間:伺服器和設備的實際保護。應將其存放在上鎖的房間內。
o 128 位加密:針對Internet 通信和交易的最高保護級別。加密時會以電子方式將信息打亂,這樣在信息傳送過程中,外部人員查看或修改信息的風險就會降低。
o 公鑰基礎架構 (PKI):保護通過 Internet 發送的機密/秘密電子信息的方式。信息發送人持有私鑰,並可向信息接收人分發公鑰。接收人使用公鑰將信息解密。
o 虛擬專用網路:此方法將所有網路通信加密或打亂,提供網路安全或保護隱私。
2. 公司定期將數據備份。
• 公司必須備份數據,確保即使主要 IT 系統癱瘓(出於病毒攻擊、工廠失火等原因),記錄也不會丟失。
• 數據可以不同方式備份,較為簡單的方式有軟盤或光碟,較復雜的方式有異地備份伺服器。
• 計算機系統每日創建或更新的關鍵數據應每日備份。
• 所有軟體(不管是購買的還是自行開發的)都應至少進行一次完整備份以作出保護。
• 系統數據應至少每月備份一次。
• 所有應用程序數據應根據「三代備份原則」每周完整備份一次。
• 所有協議資料應根據「三代備份原則」每周完整備份一次。
• 應制定數據備份政策,確定數據備份歸檔的方式。要有條理並高效地備份資料,歸檔是必要的。每次備份數據,應將以下幾項內容歸檔:
a. 數據備份日期
b. 數據備份類型(增量備份、完整備份)
c. 資料的代數
d. 數據備份責任
e. 數據備份范圍(文件/目錄)
f. 儲存操作數據的數據媒體
g. 儲存備份數據的數據媒體
h. 數據備份硬體和軟體(帶版本號)
i. 數據備份參數(數據備份類型等)
j. 備份副本的儲存位置
• 每日備份應在辦公時間過後、計算機使用率較低的情況下進行。備份數據應儲存在磁帶備份驅動器中,因為其容量大、可以移動;也可將備份數據儲存在硬碟中。對於大型企業,強烈建議使用備份伺服器和異地存儲。備份數據應存放在安全的異地位置。所有備份媒體應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點。所有每周備份媒體應存放在防火保險箱內。所有軟體完整備份和每月備份媒體應存放在異地備份文件室。
3. 公司制定相應的程序,確保員工定期更改密碼。
• 所有可以使用計算機系統的員工必須至少每年更改密碼兩次。
• 程序示例:員工必須至少每半年更改密碼一次。
• 網路管理員應負責通知計算機用戶更改密碼。網路管理員應指定更改密碼的頻率和日期,伺服器運行軟體將提醒員工進行更改。
• 對於未能在指定日期內更改密碼的員工,應鎖閉其對計算機網路的使用,直至系統管理員解除鎖閉為止。
• 密碼應為字母和數字的組合,長度至少為六個字母和符號。不應採用「明顯」密碼,例如出生日期、城市名等。
• 為防止密碼有可能會被泄漏或破譯,員工應經常更改密碼。如果員工懷疑密碼已被泄漏,應立即使用新密碼。
4. 公司制定政策,決定哪些員工有權進入其 IT 系統。
• 公司必須制定書面程序,確定哪些員工有權進入其 IT 系統。
• 程序示例:僅允許以下部門員工進入 IT 系統:行政、薪酬、倉儲、訂單以及銷售部門。
• 公司根據員工的職責賦予其相應的許可權。例如,只負責發薪的員工不能使用發票或訂單表格。
• 僱用新員工後,其直接主管必須確定該員工是否需要進入 IT 系統。如果確實需要,主管應為此員工申請使用權。主管應向 IT 經理遞交一份書面申請表格,註明員工的姓名及其需要使用的應用程序。
5.其他措施
• 公司制定書面的災後重建計劃,以恢復計算機網路及其數據。
• IT 團隊應每年至少預演一次災後重建計劃。
• 災後重建計劃可以定義為計劃、制定並執行災後重建管理程序的持續過程,目的是在系統發生意外中斷的情況下確保重要的公司運作可以迅速有效地恢復。所有災後重建計劃必須包含以下元素:
o 關鍵應用程序評估
o 備份程序
o 重建程序
o 執行程序
o 測試程序
o 計劃維護
IT 災後重建計劃應為公司企業災後重建計劃的一部分。
o 公司委派一位高級管理人員領導 IT 災後重建小組。
o IT 災後重建小組應識別公司網路架構的組件,以便制定並更新應急程序。
o IT 災後重建小組應對公司的 IT 系統進行風險評估分析並將其歸檔。
o IT 災後重建小組應評估並區分需要支持的關鍵和次要業務功能的優先次序。
o IT 災後重建小組應為所有關鍵和次要業務職能制定、維護並記錄書面策略性重建程序。
o IT 災後重建小組應確定、維護並分發可協助工廠災後重建的關鍵和次要業務功能人員名單。
o IT 災後重建小組應制定、維護並向所有 IT 員工和每個關鍵及次要業務功能的負責人分發書面的 IT 應急計劃培訓綱要。
o IT 災後重建小組應從各方面測試 IT 應急計劃 - 至少每年一次。這對應急計劃的成功至關重要。
o IT 災後重建小組應制定、維護並記錄有效的IT 應急計劃年度評估。
4. 中國夢下的網路安全word文檔 doc
把word文檔的DOC格式轉換成電子書的TXT格式的方法: 1、單位窗口左上角的office按鈕,在彈出的下拉選項中選擇另存為命令; 2、彈出另存為對話框,在保存類型處選擇純文本(*.txt)即可,如圖所示。
5. 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管理指南 內容是什麼
<信息安全管理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從信息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行政、技術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精闢地闡述了信息安全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程實踐,包括從信息安全形度識別信息系統及資源的方法和分類原則,識別並針對信息系統資源的脆弱性、威脅、影響等因素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識別與對抗風險的理論與方法,以及從資源分析、風險分析與評估、安全需求分析到安全保護策略和措施選擇的工程實踐和實務操作等。
本書是「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工程教材」之一,適於用作與信息技術和信息安全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是相關專業從業人員值得優選的參考書。
目錄: 1 信息安全概述
1.1 信息安全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
1.1.1 總體要求
1.1.2 基本原則
1.2 信息安全管理的范圍
1.2.1 信息基礎設施
1.2.2 信息安全基礎設施
1.2.3 基礎通信網路
1.2.4 廣播電視傳輸網
1.2.5 信息系統
1.3 安全管理在信息安全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信息安全管理和組織機構
2.1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問題
2.1.1 信息系統生命期安全管理問題
2.1.2 信息安全中的分級保護問題
2.1.3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內容
2.2 信息安全管理的指導原則
2.2.1 策略原則
2.2.2 工程原則
2.3 安全過程管理與0SI安全管理的關系
2.3.1 安全管理過程
2.3.20SI管理
2.3.3OSl安全管理
2.4 信息安全管理的組織機構
2.4.1 行政管理機構
2.4.2 信息安全服務與技術管理機構
3 信息安全管理要素與管理模型
3.1 概述
3.1.1 信息安全管理活動
3.1.2 安全目標、方針和策略
3.2 與安全管理相關的要素
3.2.1 資產
3.2.2 脆弱性
3.2.3 威脅
3.2.4 影響
3.2.5 風險
3.2.6 殘留風險
3.2.7 安全措施
3.2.8 約束
3.3 管理模型
3.3.1 安全要素關系模型
3.3.2 風險管理關系模型
3.3.3 基於過程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型
3.3.4PDCA模型
4 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4.1 安排和規劃
4.1.1 組織的信息安全策略
4.1.2 信息安全的組織
4.1.3 風險分析方法
4.2 管理的技術方法
4.2.1 信息安全的目標、方針和策略
4.2.2 組合風險分析法
4.3 安全措施的選擇與實施
4.3.1 基礎性評估
4.3.2 安全措施
4.3.3 根據信息系統類型選擇基線安全措施
4.3.4 根據安全重點和威脅選擇安全措施
4.3.5 根據詳細風險評估選擇安全措施
4.3.6 安全措施的實施
4.3.7 安全意識
4.4 後續活動
4.4.1 維護安全措施
4.4.2 安全遵從性
4.4.3 監控
4.4.4 事件處理
5 管理要求與人員安全
5.1 概述
5.2 信息安全策略
5.2.1 信息安全策略文檔
5.2.2 評審與評估
5.3 組織對安全的管理
5.3.1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礎結構
5.3.2 第三方訪問的安全問題
5.3.3 委外管理
5.4 人員安全
5.4.1 崗位定義和資源分配的安全
5.4.2 用戶培訓
5.4.3 對安全事件和故障的響應
5.5 符合性要求
5.5.1 符合法律要求
5.5.2 符合安全策略和技術標准
5.5.3 系統審計方面的考慮
6 資產分類與物理安全管理
6.1 資產分類與管理
6.1.1 資產分類與責任落實
6.1.2 信息分類與標記
6.2 物理和環境安全
6.2.1 安全區域
6.2.2 設備安全
6.2.3 日常性控制措施
7 運行安全管理
7.1 網路安全管理
7.1.1 概述
7.1.2 任務
7.1.3 識別和分析
7.2 通信和操作管理
7.2.1 操作程序和責任
7.2.2 系統規劃和驗收
7.2.3 脆弱性和補丁
7.2.4 防範惡意軟體
7.2.5 內務處理
7.2.6 網路管理
7.2.7 介質處理和安全
7.2.8 信息和軟體的交換
7.3 訪問控制
7.3.1 訪問控制的策略
7.3.2 用戶訪問管理
7.3.3 用戶職責
7.3.4 網路訪問控制
7.3.5 操作系統訪問控制
7.3.6 應用系統訪問控制
7.3.7 監控系統訪問與使用
7.3.8 移動計算和遠程工作
7.4 系統開發和維護
7.4.1 系統的安全需求
7.4.2 應用系統中的安全
7.4.3 加密控制
7.4.4 與工程有關的系統文件安全
7.4.5 開發和支持進程的安全
7.5 業務持續性管理
7.5.1 業務持續性管理
7.5.2 業務持續性和影響的分析
7.5.3 制訂和實施持續性計劃
7.5.4 業務持續性計劃框架
7.5.5 測試、維護和再評估業務持續性計劃
6. 什麼是網路安全,常用的安全措施有那些
網路安全(Network Security)指利用網路技術、管理和控制等措施,保證網路系統和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審查性受到保護。即保證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系統中的數據資源得到完整、准確、連續運行與服務不受干擾破壞和非授權使用。ISO/IEC27032的網路安全定義則是指對網路的設計、實施和運營等過程中的信息及其相關系統的安全保護。
網路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網路站點安全、病毒與防護、訪問控制、加密與鑒別等方面,具體內容將在以後章節中分別進行詳細介紹。從層次結構上,也可將網路安全相關的措施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網路安全措施及體系見圖書。
1)實體安全。也稱物理安全,指保護網路設備、設施及其他媒介免遭地震、水災、火災、有害氣體和其他環境事故破壞的措施及過程。&具體參見1.5介紹。
2)系統安全。系統安全包括網路系統安全、操作系統安全和資料庫系統安全。主要以網路系統的特點、條件和管理要求為依據,通過有針對性地為系統提供安全策略機制、保障措施、應急修復方法、安全要求和管理規范等,確保整個網路系統安全。
3)運行安全。包括網路系統的運行安全和訪問控制安全,如用防火牆進行內外網隔離、訪問控制、系統恢復。運行安全包括:內外網隔離機制、應急處置機制和配套服務、網路系統安全性監測、網路安全產品運行監測、定期檢查和評估、系統升級和補丁處理、跟蹤最新安全漏洞、災難恢復機制與預防、安全審計、系統改造、網路安全咨詢等。
4)應用安全。由應用軟體平台安全和應用數據安全兩部分組成。應用安全包括:業務應用軟體的程序安全性測試分析、業務數據的安全檢測與審計、數據資源訪問控制驗證測試、實體身份鑒別檢測、業務數據備份與恢復機制檢查、數據唯一性或一致性、防沖突檢測、數據保密性測試、系統可靠性測試和系統可用性測試等。
5)管理安全。也稱安全管理,主要指對人員、網路系統和應用與服務等要素的安全管理,涉及的各種法律、法規、政策、策略、機制、規范、標准、技術手段和措施等內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規管理、政策策略管理、規范標准管理、人員管理、應用系統管理、軟體管理、設備管理、文檔管理、數據管理、操作管理、運營管理、機房管理、安全培訓管理等。
7. 網路安全學習什麼內容
一些典型的網路安全問題,可以來梳理一下:
IP安全:主要的攻擊方式有被動攻擊的網路竊聽,主動攻擊的IP欺騙(報文偽造、篡改)和路由攻擊(中間人攻擊);
2. DNS安全:這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修改DNS的映射表,誤導用戶的訪問流量;
3. DoS攻擊:單一攻擊源發起的拒絕服務攻擊,主要是佔用網路資源,強迫目標崩潰,現在更為流行的其實是DDoS,多個攻擊源發起的分布式拒絕攻擊;
《計算機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路》 是三本關於計算機基礎的書籍,強烈推薦給你,看完之後可以對計算機的東西有個初步的了解。
拓展資料:
1、上網前可以做那些事情來確保上網安全?
首先,你需要安裝個人防火牆,利用隱私控制特性,你可以選擇哪些信息需要保密,而不會不慎把這些信息發送到不安全的網站。這樣,還可以防止網站伺服器在你不察覺的情況下跟蹤你的電子郵件地址和其他個人信息。其次,請及時安裝系統和其它軟體的補丁和更新。基本上越早更新,風險越小。防火牆的數據也要記得及時更新。
2、如何防止黑客攻擊?
首先,使用個人防火牆防病毒程序以防黑客攻擊和檢查黑客程序(一個連接外部伺服器並將你的信息傳遞出去的軟體)。個人防火牆能夠保護你的計算機和個人數據免受黑客入侵,防止應用程序自動連接到網站並向網站發送信息。
其次,在不需要文件和列印共享時,關閉這些功能。文件和列印共享有時是非常有用的功能,但是這個特性也會將你的計算機暴露給尋找安全漏洞的黑客。一旦進入你的計算機,黑客就能夠竊取你的個人信息。
3、如何防止電腦中毒?
首先,不要打開來自陌生人的電子郵件附件或打開及時通訊軟體傳來的文件。這些文件可能包含一個特洛伊木馬程序,該程序使得黑客能夠訪問你的文檔,甚至控制你的外設,你還應當安裝一個防病毒程序保護你免受病毒、特洛伊木馬程序和蠕蟲侵害。
4、瀏覽網頁時時如何確保信息安全?
採用匿名方式瀏覽,你在登錄網站時會產生一種叫cookie(即臨時文件,可以保存你瀏覽網頁的痕跡)的信息存儲器,許多網站會利用cookie跟蹤你在互聯網上的活動。
你可以在使用瀏覽器的時候在參數選項中選擇關閉計算機接收cookie的選項。(打開 IE瀏覽器,點擊 「工具」—「Internet選項」, 在打開的選項中,選擇「隱私」,保持「Cookies」該復選框為未選中狀態,點擊按鈕"確定")
5、網上購物時如何確保你的信息安全?
網上購物時,確定你採用的是安全的連接方式。你可以通過查看瀏覽器窗口角上的閉鎖圖標是否關閉來確定一個連接是否安全。在進行任何的交易或發送信息之前閱讀網站的隱私保護政策。因為有些網站會將你的個人信息出售給第三方。在線時不要向任何人透露個人信息和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