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
一、依賴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過度使用網路使年輕人對互聯網有很強的依賴性,特別是網路游戲的冒險和刺激,網上約會的便利,以及互聯網上一些不健康內容的誘惑,將逐漸導致「網路成癮」的形成,這將對他們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失去興趣,很容易導致缺乏毅力,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和學術上的破產。
二、「虛擬人格」的形成和身體素質的惡化
依附於虛擬世界,真實的人和以計算機為中介的人機交流,很容易將人物與現實社會疏遠,有時為了不可理解的行為,而年輕人則處於成長和發展的時期,術語使用計算機機身的輻射會損害身體的功能,導致身體素質低下。
三、信任不良和人際關系緊張
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每個人都與虛假的虛擬身份進行通信。很多時候,每個人都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者什麼也不說他們想說什麼,但在互聯網的虛假身份下,這種人際關系很少是真實的,總是充斥著不信任和人際關系不清楚。特別是性格內向的青少年,雖然網路為每個人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空間,但也使他們更加內向和鎖定。
四、值取向模糊,道德觀念差
雖然網路為年輕人帶來了豐富的知識,信息和精神挑戰和樂趣,但也帶來了大量的垃圾。網路成癮者主要沉迷於網路游戲,年輕人成長的環境正在惡化。在青春期,它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時期,好奇心強烈,極易受到異化的影響,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宣傳論據和文化思想極易傾向於模糊年輕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中,人們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而不必承擔責任並避免受到懲罰,他們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
五、網路觸發青少年犯罪
互聯網引發了青少年的罪惡安全焦慮,由於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發育不成熟,識別能力差,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在線信息接收和溝通的隱瞞可能會導致年輕人的道德意識減弱,社會責任感下降。網路通信隱藏和不受約束的性質使青少年很容易做出一些非法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貳』 網路對青少年的利與弊是什麼
網路對青少年的利:
網路對於青少年確成長與發展確有一定的幫助首先可以開闊視野,以較快的方式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其次可以對外交流,學生的一個被人經常提及的缺點就是缺乏信心,不敢與外界對話。網路開辟了另一種人際交往方式,對青少年用戶的人際關系有了良好的影響。
網路對青少年的弊:
網路是倫理道德的真空地帶,多數未成年人極容易受到網路偏激言論的誤導和教唆。學校和家庭要有意識地關注網路對未成年人三觀的影響,妥善引導。網路管理部門也要對網路倫理問題引起重視,給廣大青少年營造一個良好的網路環境。
(2)網路如何影響青少年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私,訪問和破壞。
從網路運行和管理者角度說,他們希望對本地網路信息的訪問、讀寫等操作受到保護和控制,避免出現「陷門」、病毒、非法存取、拒絕服務和網路資源非法佔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脅,制止和防禦網路黑客的攻擊。
『叄』 信息時代,如何深刻地影響青少年成長
互聯網對中學生的影響,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信息社會的今天,「上網」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青少年在龐大的網民群體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並且在逐漸增加。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對青少年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然而,互聯網畢竟代表了世界上最高的科技發展水平。我們沒有理由因為噎著而浪費食物。
並通過這種網路聯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思維方式改變了傳統線性思維固有的狹隘僵化的弊端,有利於培養青少年發散思維,拓展思維,幫助他們正確看待身邊的人和事,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同時,利用網路可以培養青少年系統看待問題、積極運用現代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意識,這在信息時代恰恰是必須的。年輕人的創造能力得到了發展。隨著中國幾大互聯網網路的崛起
『肆』 網路對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響
第一,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空間。第二,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第三,互聯網有助於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第四,互聯網有助於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開發青少年的潛能。
它對青少年的影響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逐漸接觸和深入網路空間,負面影響日趨凸現。
第一,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構成潛在威脅。隨著信息全球化高速傳遞,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觀念將大量充斥其間,暴力、金錢、色情、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消極、頹廢的內容也將被大量渲染,這對青少年的危害極大。長此以往,對於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滋暗長的作用,對於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第二,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路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 。首先是網路犯罪的低齡化。調查者從本次調查及相關資料獲悉,在日益嚴重的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件中,犯罪年齡在18 40歲之間青年佔到80%左右,平均年齡為23歲。與此同時,網路的過度使用也給青少年的身心發育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使其對網路產生強烈的心理依賴。
第三,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離現實,虛擬世界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調查的結果顯示,有3.4%的被調查中小學生和16.6%的青年每天上網,並對上網著迷;有3.4%的中小學生和4.9%的青年「每次上網的時間都在5小時以上」;有32.7%的青年網民覺得「幾天不上網就很想去」;16.8%的青年網民覺得「兩天不上網心裡就不舒服」。調查者認為,依賴心理造成的「網路成癮症」,正成為部分青少年日益突出的心理衛生問題。另外,網路的過度使用也使一些經常上網的青少年產生恐懼心理和網路孤獨症。網路在為「性格內向」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的同時,也使他們在「網下」變得更加內向和自我閉鎖。
『伍』 網路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有哪些影響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對青少年成長有積極有利的一面,可以很便捷的獲取咨詢,學習東西更加容易和便捷,也容易讓他們誤入歧途,比如沉迷游戲,影響視力等等。
『陸』 網路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
網路技術的發展給青少年的生活與學習帶來了很多樂趣與益處,但由於網路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處,加上網路管理、網路道德的有待規范,網路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帶來的負面作用日漸凸現。因此,關於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不能片面認識,要一分為二地分。
一、正面影響
在平等、自由中發展自我。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中國青少年在家師長面前總是一個受支配、被管理、受限制的對象,較少受到平等對待。而在網上,社會地位沒有任何作用。你是否受歡迎,主要取決於你是否有個性,有想法或者你的話語是否吸引人。在網上,你可以張揚自己的個性,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一般來說不用擔心會帶來什麼懲罰。在這里,青少年不必壓抑個性,可以讓個性與潛力得到更多的發揮。
藉助宣洩,調整不良情緒。青少年隨著自我意識、獨立性與自尊心的發展,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較為敏感,情緒體驗極具兩極性且不穩定,可是他們已不再像小學生、幼兒那樣事無巨細地將情緒體驗加以表現,他們往往表現得更為「深沉」,將更多的興奮和悲怒隱藏於內心深處。網路為青少年情緒宣洩提供了良好的途徑與空間。你可以在聊天室里將你的不滿、委屈、挫折、悲傷一吐而快,可以在網友中得到同情、理解、安慰,甚至有人為你出謀劃策,而你不用擔心被身邊的人嘲笑、譏諷。傾訴是最好的宣洩法,而網上的傾訴又保證了傾訴的安全感和隱私性。在網路上他們可以盡情分享快樂,毫無顧忌地宣洩悲憤,從而緩解情緒壓力。此外互聯網的匿名性特點為青少年之間的情感互助、情感體驗、「朋輩心理咨詢」、「同輩教育」、「心理支持」提供了新渠道,有益於青少年心理健康。比如你可以在游戲或者聊天室里編造一個假身份,從而嘗試不同的生活,嘗試新的角色,起到「角色扮演」的作用,對體驗他人情感起到促進作用。
從多種途徑獲得成功,培養自信。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獲得成功,不僅需要付出代價,而且也需要有一定的社會環境。一項調查表明,青少年中認為制約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缺乏機遇的佔到了總數的30.49%。網路為這種期望與現實的沖突提供了一種緩沖的方式,虛擬世界獲得成功的機會遠遠高於現實生活,而且這種虛擬世界的成功是虛假的,並沒有佔用實際的資源,特別是在網路的游戲與聊天活動中,青年更能充分體驗這種成功的喜悅。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游戲已經不同於以往的電子游戲,它既沒有確定的程序,也不是個人與計算機的對戰,而是網路中不同個人所支配的替身所進行的比賽。如果游戲獲得了成功,就可以較好地滿足個人渴望成功的需求,如果失敗了,也可以重新開始,甚至重新尋找替身以求獲得成功。在網上,成功的相對性與可能性都有力地吸引著尚未成功的青年人。青少年愛幻想,他們在游戲過程中把自己想像成具有超強本領的非凡人物去完成「偉大」使命,從而獲得心理成就感。一些在學習等方面處於劣勢的學生從網路中發現自己勝過他人的一面,從而走出自卑的陰影,提高了自信心。
獲得學科知識。對一些在課堂上不懂、不會的內容通過網路,找到知識點,作一些有關的練習,鞏固知識。
青少年教育
二、負面影響
責任心降低、逃避現實。網路上活動的最大特點就在於虛擬性,虛擬空間既為網上行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給不正當、不道德的行為披上了虛擬的外衣,從而造成網路社會虛假信息的泛濫及不道德行為的發生。由於網路道德體系尚處於建構和規范之中,網路社會本身很難讓青少年網民「獨善其身、獨慎其行」,加上青少年自我約束能力不足和自律意識的淡薄,就很容易產生網路「自由」、無所限制、為所欲為的感覺和沖動,進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而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去做的事情,如惡意侮辱,人身攻擊,網上「多角戀愛」,「黑客」攻擊等行為。在虛擬的現實中青少年缺乏真實情感的體驗、會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過分自我中心,同時不負責任的態度以及撒謊、欺騙、厭學行為可能使青少年傾向於無端作惡、厭世、自我中心或者反社會。在網上,他覺得能夠控制事情的變化,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他無法控制的東西,比如學習、考試、或者承受的不公正對待等,在現實中不易改變,但在虛擬世界中可以有這樣的控制。
自我認同的失敗。網路是一個交往的平台,也是一個交往的屏障。它為人類展示自我提供了一個自由、開放沒有約束的空間,同時又掩蓋了「網路人」的真實身份。
因此,網民的自我系統中至少存在三種自我,即「主觀自我」(自我評價中的我)、「網上的我」、「網下的我」。這三個「我」相互交織,相互沖突。「網上的我」英俊瀟灑,「網下的我」受人奚落,我到底是什麼樣的?在網上,我是受人敬仰的英雄,在網下,我是每天被教師批評的差學生,我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網路為性格內向的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另一方面,也使他們在「網下」變得更加內向和自我閉鎖。青少年在網路中常會產生這樣的追問和困惑:我是誰?我還是原來的我嗎?
「網上」和「網下」的自我錯位,結果會可能導致自我認同的失敗。網路在整合世界的同時,卻也有可能在分裂和肢解網民的自我性格結構。
『柒』 如何認識網路對中學生的影響
網路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也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但是,網路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對我們青少年健康成長既有好的作用,也有不利的因素,對於一些不良信息,我們要做到不收不看、不信不傳。因為網路是一個虛擬世界,所以,要時刻保持警惕,以免上當。還有,上網得有很強的自我約束能力,要懂得愛護身體,擁有健康的體魄,才可能擁有幸福的未來。
當然網路也有它的缺點:
一、上網容易導致學生脫離現實社會,產生錯誤認識。
二、迷戀網路容易使學生產生雙重人格,讓學生性格畸形發展。要知道:網路的一大特點是匿名性,也帶來了責任感的缺失——每個人都可以不計後果地展示自己內心的隱私和黑暗,追求宣洩與解脫。久而久之,一些人在網路中「塑造」了一個虛擬的自己,這個虛擬的人物「神通廣大」可以輕易地實現他們所謂的「理想」。甚至有人純粹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而騙取他人感情、財物,體現了人性中極不道德的、骯臟的一面,這就使現實中真實的人與網路中虛擬的人無法重合,不能相互印證,從而導致雙重人格。網路雙重人格不利於個體的健康發展,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因為這種人格的裂變將直接導致某種心理偏差,如社交恐懼、否定和逃避現實等。
三、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蝕,還會扭曲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現在網路上有很多是不良信息,有些網站很不負責任,他們會在網站上發布、傳播暴力、兇殺、色情等文化垃圾來吸引學生用更多時間來上網。如果這些學生在網上長期大量接受的都是不健康的文化影響和不良思想的侵害,就會因此而喪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誤入歧途,嚴重的還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當然,網路文化對學生的心理影響並不僅僅是這些,有時也會讓學生從中感到心靈的舒服。
『捌』 網路對青少年成長的利與弊
1 網路對青少年成長的積極影響
「多一點生活方法,生存的天地就會比別人更寬。」網路教育正從後台走向前台,捷足先登者早已藉助於計算機網路的教育力,嘗到現代化教育的甜頭。
1.1 網路教育對優化課堂結構、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作用
互聯網是人們獲得更多信息的主要工具,借「網路」之便利,可拓寬知識視野,豐富閱歷,克服狹隘的地域缺陷。教師擔當著「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課堂上要「舌戰群雄」。教師如演員,演不好會失去觀眾,失去自我;演得好會得到觀眾,贏得觀眾的青睞和有效地實現自我價值。過去教師僅憑自己的勤奮學習和必要的教學實踐,就能提高自我素養,拓展知識空間,那麼要勝任網路時代的教學,還必須學會與網路打交道,通過網路掌握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翱翔於「網路空間」。
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還可以使教師便捷地製作幻燈片,豐富課堂教學,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所學知識。計算機網路系統具備製作幻燈片「軟體」和豐富生動的信息資源功能,它能為教師便捷快速地製作各種幻燈片,從而為優化課堂教學提供現代化的必備條件。
1.2 網路化的生存空間對中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獲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網的第一目的。當前青少年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傳統媒體已無法及時滿足青少年這么多的興趣點,互聯網信息容量大的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為青少年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尤其是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和教師進行直接的交流,解答疑難、獲取知識。目前我國已有不少大中小學進行了域名注冊,建立了完整的學校站點,諸多的網上學校陸續建立,為青少年的求知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和廣闊的空間。
1.3 網路化的生存空間對中學生的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網路能幫助學生掌握一些應對知識經濟挑戰的技能和方法,擴大他們的生存能力和發展空間。美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將計算機技能作為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5項基本技能之一,因為在互聯網上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現今,懂得計算機操作,學會上網,利用好網路工具,是時代作出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抉擇。因此,學生學會上網,掌握好網路技術,為將來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
1.4 能幫助學生廣交朋友,增進友誼
計算機網路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網上交流,如密談、聊天或發送郵件等消除面對面的窘狀,真誠地進行心對心的交流與溝通,以消除隔閡,融洽關系。
互聯網有助於增強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開發青少年內在潛能。由於互聯網的包容性,使上網的青少年處於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在思考的過程中,青少年不僅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網路的互動性使青少年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等方式廣交朋友,參與社會問題討論,發表觀點見解;而網路的無邊無際也會極大地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其潛質和潛能能有效地開發出來。
2 網路對青少年成長的負面影響
2.1 網路的不當利用會嚴重干擾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上網聊天,是眼下時興的一項娛樂。上網使學生處於無限自由的遐想空間,可以擺脫學校的束縛、學習的煩惱和高度緊張的精神壓力,在「網上」盡情地狂放和宣洩,從中體驗到在學校難以尋覓的樂趣。然而,過度持久地放縱使一些自控能力不強的學生往往成為「上網」癮君子,為上網而不吃、不喝、不睡甚至不上學,這嚴重干擾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目前,有不少在校學生整天上課無精打采、萎靡不振,正是由於沉迷於網吧帶來的嚴重後果,應引起教師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2 網路的不當利用會增加學生的經濟負擔
上網需要電腦,一些經濟寬裕的家庭可以輕而易舉地辦到,但對於多數經濟收入一般的家庭來說,還難以實現其需要。上網聊天等不僅成為眼下的時興,而且為一些經營者提供了賺錢的機會,全國各地的網吧如雨後春筍,競相開放,這更是為那些追逐新時尚、敢為天下先的學生提供了場所。上網消費必須支付服務費,這對於長期上網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勢必給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
2.3 網路的不當利用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現行的互聯網系統源頭多,良莠不分,其內容包括暴力、色情、恐怖等許多不健康的東西,如果長期沉溺於其中,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迫使一些學生為滿足好奇心和需求而一時沖動,甚至鋌而走險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將是教育的悲哀,社會的悲劇。
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路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當前,網路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黃色垃圾對青少年的危害。據有關專家調查,網際網路上非學術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網路使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的黃色信息的,但自製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於好奇或沖動而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其中。調查還顯示,在接觸過網路上色情內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2.4 網路的不當利用會加劇學校、教師、學生之間的競爭,給他們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
也就是說,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路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學生的教育、學習和生活,學校、教師和學生將面臨生存與發展挑戰的危機。因此,面對「網路化」的生存空間,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正視計算機網路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並對其加以正確引導,揚長避短,使計算機網路既能保證學校政治教育的功能,又能適應新形勢素質教育的需要。
『玖』 網路對青少年的危害有哪些
1、不利於青少年的視力。長時間對著手機或者是電腦屏幕,是很容易讓孩子視力下降的。當今社會,許多孩子長時間對著手機或者是電腦屏幕,從而導致我國青少年患上近視的人數與日俱增。
2、不利於家庭的和諧。由於青少年長時間對著手機或者是電腦屏幕。從而導致孩子親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進而導致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所以說網路問題,如果沒有合理處理好,是不利於家庭的和諧的。
3、不利於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經研究表明,許多孩子為了玩手機游戲或者是電腦游戲,經常會熬夜。長此以往,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