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華為開源備份軟體open ebackup安裝
華為開源備份軟體(假設為eBackup,因未直接提及「open ebackup」)的安裝通常涉及以下步驟:
導入eBackup模板:
首先,登錄華為FusionCompute平台。
在FusionCompute中導入eBackup的模板,這是安裝前的必要准備步驟。
安裝eBackup伺服器:
根據所選的部署方式(模板方式或軟體包方式),在物理伺服器或虛擬機上部署eBackup備份軟體。
模板方式:適用於FusionSphereV100R005C10或更高版本,直接按照模板部署即可。
軟體包方式:需要確保操作系統(如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1 SP3 64位)滿足要求,並可能需要手動安裝額外的工具(如CIFS工具)。
配置網路和存儲:
安裝完成後,進行網路和存儲的配置。
配置管理平面、內部通信平面和存儲平面,確保各平面之間的通信暢通無阻。
選擇適當的備份存儲,如SAN存儲、網路共享存儲設備(NAS)等,用於存放備份數據。
初始化配置:
完成安裝和配置後,進行eBackup系統的初始化配置。
這包括設置系統參數、用戶許可權、備份策略等,以確保eBackup系統能夠正常運行並滿足備份需求。
注意:由於技術和產品的不斷更新,建議查閱最新的官方文檔或聯系華為技術支持以獲取最准確和最新的安裝指南。同時,如果「open ebackup」是特定於某個環境或版本的開源備份軟體,可能需要參考其他來源或官方文檔以獲取准確的安裝步驟和指南。
㈡ 華為歐拉系統怎麼連接無線網
華為歐拉系統打開wifi開關連接無線網
歐拉最早在2006年戰略定位是華為內部使用。後來發展鯤鵬ARM晶元,華為為了適配ARM晶元伺服器,發布並開源歐拉操作系統。今年華為擴大歐拉的定位,支持X86伺服器、邊緣計算 、雲、嵌入式等設備,面向服務端操作系統,定義為基礎設施數字化底座。同時歐拉與鴻蒙互通,包括架構上可相互借鑒以及硬體跨領域協作。鴻蒙定位為智能終端,智能手機、工業終端、互聯網終端等客戶端操作系統。歐拉定位為伺服器、邊緣計算、雲、嵌入式服務端操作系統。服務端和客戶端協同,戰略定位擴大。
歐拉和鴻蒙分別為服務端和客戶端操作系統,兩者互通,基本覆蓋所有操作系統的底座,能面向智能終端、物聯網終端、工業終端、服務端、邊緣端、雲端、嵌入式等。未來在邊緣計算、工業終端能與鴻蒙端進行操作互動。歐拉和鴻蒙跨終端協作擴大,開始只是手機、手機周邊智能硬體協作,目前涉及到邊緣計算和雲端的協作,范圍擴大了形成萬物互聯。兩項技術共享,生態協同發展,相互借鑒。
㈢ 5G軟體救國美國又對華為放大招了
(文/觀察者網 陳辰)繼在全球范圍內打壓華為5G設備之後,美國政府再出「新大招」—— 召集本國一流運營商和 科技 公司研發開源5G軟體,以替代華為的產品。對此,華為方面稱,如果沒有該公司的專利授權,這些軟硬體將比其同類產品落後1-2年。
實際上,開源RAN軟體的發展由來已久,生態正在逐步擴大。而在美國政府的推動作用下,有觀點稱,具備通用、兼容特性的Open RAN或將「顛覆、打破或威脅」傳統基站設備市場的 游戲 規則。但這同樣被質疑為誇大其詞,不切實際。
目前,全球各地運營商已經組成多個開源RAN聯盟,多數電信設備製造商也已加入其中,但華為相對「別具一格」。對於尚無計劃加入的原因,華為曾表示正在「猶豫」,業界也有不同的說法。但在當前國際形式下,「備戰備荒」不容華為忽視。
召集「兵馬」出擊
當地時間2月5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為削弱華為公司在5G領域的主導地位,美國正在召集該國頂尖的運營商和 科技 公司AT&T、微軟、戴爾等共同合作,將打造5G通信網路的先進軟體。
報道稱,該計劃將建立在一些美國公司就通用技術標准達成一致的基礎上,這些標准將允許開發商的5G軟體在幾乎所有硬體製造商生產的設備上運營。此舉即便不消除也能降低對華為設備的依賴。
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表示,其最終的目標是確保「美國5G架構和基礎設施」來自國內公司。不過他也指出,鑒於愛立信和諾基亞在美國擁有大量業務,它們可能會作為創建軟體標準的參與方。
「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稱,白宮、戴爾和微軟是打算「軟體救國」,而並非通過開發5G基礎架構硬體來追趕華為。而庫德洛強調,5G軟體變得日益重要,正在取代硬體,比如戴爾和微軟正在迅速開發能取代許多硬體設備的軟體和雲功能。
對於美國政府的最新舉措,華為美國分公司的首席安全官安迪·珀迪(Andy Purdy)回應表示,這將對5G在美國能實現的收益產生負面影響。「如果美國想讓美國或歐洲公司開發5G硬體和軟體,就應鼓勵企業開始與華為談判5G技術授權。」
2019年9月26日,任正非在一場對話會上重申:「為給競爭對手創造公平競爭的機會,我們認為應該將5G技術獨家授權給一家美國公司。」圖源:第一 財經
珀迪補充稱,美國不應將華為拒之門外,如果沒有華為的知識產權,上述「組合產品」在功能和可靠性方面將比同類華為產品落後1-2年。此外,他還重申了該公司此前向一家美國競爭對手提供5G技術許可的提議。
然而,鑒於5G技術對整體經濟的潛在價值,美國政府正在考慮通過提供資金、減稅等措施來推進對開放式5G軟體標準的相關研發。據美國通信媒體Lightreading1月15日報道稱,一個由兩黨參議員組成的小組曾於當月提議,美國政府應投資超過10億美元用於這類研究。
庫德洛表示,「我們正試圖創建一套完整的美國5G基礎設施。」政府正在考察這項計劃,尚未最終決定,但特朗普總統已明確表示支持。而對於該計劃的實施,庫德洛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不過其他政府官員預計系統將在18個月內上線。
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決心阻止中國5G的步伐。圖源:Lightreading
「契機」蓄謀已久
實際上,美國為提升在5G設備上的話語權而採取的舉措早有跡可循。據《金融時報》去年12月24日的報道,五角大樓正在敦促美國電信設備製造商在5G技術上攜手合作,以提供替代華為公司的本土產品。
負責美國國防部研發工作的主管麗莎·波特(Lisa Porter)已要求美國企業開發5G軟體,並對潛在的競爭對手開放。波特同時警告稱,如果不這么做,他們將在5G競爭中有被淘汰的風險,就像 歷史 潮流中的柯達一樣。
報道指出,這項技術就是Open RAN,即開放無線接入網。其屬於TIP(Telecom Infra Project)聯盟的其中一個計劃,而TIP是2016年由Facebook發起,旨在基於開源軟/硬體部署電信網路。自2017年以來,沃達豐一直是OpenRAN計劃的主要推動者。
該計劃通過軟硬體解耦和介面開放化,打破傳統電信設備軟硬體一體化、介面高度集成化的「黑盒子」式架構,使運營商可採用不同供應商的軟體、通用硬體來實現模塊化混合組網,從而避免被「一站式」供應商鎖定,降低成本、提升議價能力。
據了解,TIP聯盟目前已有超過500家成員,包括運營商、設備商、晶元商、IT商和系統集成商,其中沃達豐、西班牙電信、德國電信、英國電信、SK電信、諾基亞、英特爾、三星等都是主要成員。TIP已發布的接入、回傳和核心&管理三大項目組幾乎涵蓋整個通信網路領域。
值得注意,當前TIP聯盟中已脫穎而出的三大Open RAN供應商——Altiostar、Mavenir和Parallel Wireless均來自美國。這些公司主要為運營商提供端到端的雲原生網路軟體,並且產品已經落地,實現在美國、日本等地的部分商用。
Mavenir高級副總裁約翰·貝克(John Baker) 圖源:Lightreading
美國官員並不是唯一將Open RAN視作取代華為契機的角色。Mavenir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告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這種方法「可以刺激美國供應商進入5G供應鏈」,並推動國內「技術和軟體的製造,而不是外包到中國」。
顛覆5G設備行業?
去年10月,Mavenir委託咨詢機構Senza Fili對運營商做的一次調查顯示,其中100%的運營商考慮在一些場景中採用OpenRAN,43%願意更換現有設備供應,25%表示節省成本是選擇多家設備供應商的原因,84%的運營商希望RRU和BBU來自不同的設備供應商。
兩個月後,《第一 財經 》援引業內人士觀點稱,Open RAN或將顛覆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等傳統基站設備市場的 游戲 規則。其一旦形成規模,RAN軟體供應商有美國公司,通用晶元由英特爾提供等,這不僅從整個生態都有利於美國,也可能讓5G無線設備市場重新洗牌。
然而,從美國國內挑戰來看,由於需要向競爭對手開放自己的技術以及運營商的選擇范圍會更廣泛,這或將威脅到一些網路設備供應商的利益。美國政府曾要求甲骨文和思科公司考慮進入無線電傳輸市場,不過都遭到了企業拒絕。
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在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表示,Open RAN屬於一種信息分發的形式,是5G網路中的組成部分,離不開5G核心網、基站、通信系統等支持,而這些系統最終還是要由華為、中興等設備商去做。Open RAN不過是一個軟體,說顛覆是誇大其詞,也不切實際。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美國開源5G軟體的計劃尚處於初步階段,仍面臨諸多障礙,包括讓具有不同優先要務的公司攜手合作,以及微軟、戴爾在蜂窩網路使用的高度專業化技術面前還是「小白」。另外,這一計劃的起步時間也相對比較晚。
專利也是開源計劃的「攔路虎」。根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最新報告,截至2019年9月,全球5G SEP必要專利中,華為憑借高達3325件申請量占據絕對制高點。美國想要顛覆傳統通信設備廠商的市場,將要面臨巨大的專利牆。
據Lightreading1月30日報道稱,最大的問題是,Open RAN並不是美國的創新或者獨有專利。盡管Altiostar、Mavenir和Parallel Wireless的總部都設在美國,但它們都把自己主要定位為一家軟體公司。在硬體方面,最好的選擇是中國大陸、台灣以及韓國。
報道表示,對於急於牽制中國的美國官員而言,試圖規范Open RAN市場將是一場噩夢。Open RAN涉及世界各地的眾多供應商,將帶來極大的檢測和驗證復雜性。另外,利益如何分配,一旦出現故障,運營商找哪家廠商來及時處理問題,都是圍繞在開源5G項目上的難題。
「備戰備荒」不容忽視
全球第二大電信運營商沃達豐走在了 探索 Open RAN技術的前沿。2019年10月,沃達豐啟動OpenRAN規模試驗,其供應商是美國的Mavenir和Parallel Wireless。不到一個月後,沃達豐就宣布了全新的Open RAN招標計劃,目標是覆蓋歐洲14個國家的超過10萬個站點和4億人口。
「就目前而言,這是世界上這個行業最大的一次招標。」沃達豐網路戰略和架構部門負責人雅戈·特諾里奧(Yago Tenorio)當時表示,「這對OpenRAN來說是一個形成規模的巨大機會。如果有必要,我們已經做好了替換站點的准備。我們的目標是在每個網站上都擁有現代化的、最新的、低成本的設備。」
據了解,沃達豐推出Open RAN招標是為了多方刺激競爭,從而降低成本、刺激創新。這將有利於新興設備商而對傳統巨頭構成沖擊。實際上,基於類似目標,自2016年起,美國、德國、芬蘭、韓國、日本、中國等國運營商及 科技 公司聯合成立的xRAN、Open vRAN、O-RAN等項目組織便不斷涌現。
那麼,傳統設備商是如何應對這一挑戰的呢?據美國半導體雜志《EE Times》去年底的報道,諾基亞是最樂於接受Open RAN潮流的供應商,該公司認為與其盡力抵制,不如投身其中。在三大巨頭當中,其是唯一一家加入TIP的公司。另外,目前愛立信、諾基亞、中興、三星都已經加入了O-RAN聯盟。
由於對「白盒」基站帶來的好處存有疑慮,華為暫無計劃加入O-RAN聯盟。華為無線產品線首席營銷官周躍峰曾表示,華為公司自身的研究表明,「白盒」與傳統的無線設備之間存在巨大的性能差異。「我們猶豫是否加入,以免可能給行業傳達錯誤的信息。」
美國知名研究咨詢機構Heavy Reading的加布里埃爾·布朗(Gabriel Brown)持有類似觀點,稱「華為肯定對正在發生的事 情感 興趣,但到目前為止,其立場是,開放RAN的市場很小,而這些系統的性能將不及其自身的集成產品。」
不過,Mavenir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約翰·貝克(John Baker)表示,華為拒絕支持這項技術,主要是因為它不想成為國內新的基礎設施競爭對手的催化劑。去年他對Light Reading表示:「如果華為在中國開放RAN,它將面對數十家中國的新無線電製造商蠶食其市場。」
但在目前的國際形式下,華為本身應該比任何人清楚「備胎」的重要性。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陳平表示,今年仍要牢記毛主席總結的「備戰、備荒、為人民」這一口號,從最壞處著眼,往最好處努力。這對「猶豫」中的華為或有所啟示。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