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防止沉迷於網路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要正確的認識網路。
網路自發明以來就是一個工具一個平台,它是幫助人們實現各種夢想途徑而不是終點。以這種心態對待網路,你自然分得清網路和現實比孰輕孰重。
很多人沉迷於網路是為了打發時間,網路上有瀏覽不完的新奇事物可以讓他們得到滿足。
對於這部分人,應該在現實生活中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將那些空餘的時間用在實踐自己喜歡的事物上,這樣得到的滿足感絕對比僅僅看著那些別人製造出來的東西多得多。
一部分人沉迷於網路社交,他們為了接交虛擬朋友。
這些人多半在生活中沒有傾訴的途徑。那就應該走出家門勇敢的和身邊的人交談,面對面的交談才會用真正的感情交換,才能真正的讓人釋放自我。
年輕人們沉迷於網路游戲,因為在游戲中似乎很容易取得成就。
但是,沉迷游戲的人也會在游戲結束後感到最大的空虛。所以去讀書去看電影,同樣花費時間後你就會發現自己並不是一無所獲。
還有一部分特殊人群,他們沉迷於網路信息,他們渴求學會網路中所有的知識。
這部分人應該學會放空自己感受生活,因為網路上的一切知識都是用來豐富生活,而不是給生活以負擔的。
規劃好自己運用網路的時間長短,越是有計劃的利用網路這個工具,越不會為其所困。
最後為自己的健康著想,讓網路助力你的生活,而不是摧殘你的身體。
B. 如何預防沉迷網路
近日,教育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中小學校迅速開展一次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學生使用網路基本情況,重點排查學生沉迷游戲等問題。教育部表示,預防中小學生網路沉迷需要各方面盡心盡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約為1.96億;10-19歲佔比為19.6%,約為1.51億。
各校還要通過開展家訪、召開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多種方式,提醒家長承擔起對孩子的監管職責,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網路素養,掌握沉迷網路早期識別和干預的知識。教育部同時下發《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各地傳達到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家長。該信另附「防迷網」三字文,朗朗上口,便於記憶。
C.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於網路游戲有什麼好的辦法
網路游戲是很多家長們都深惡痛絕的一個東西,因為小孩子們一般沒有什麼自製力,如果對網路游戲沉迷的話,他們就會變得上癮,對學習失去興趣、導致成績下降。那麼對於家長們來說,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於網路游戲,有什麼好的辦法呢?
對於有些孩子來說,自己的家長因為忙於工作,不能很好的關注自己。所以他們平時在做完作業之後太無聊,他們就會想著打游戲來打發自己的時間,從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陷入了游戲當中。因此此時家長們應該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如果一個孩子他對很多事情都感到好奇、想去探索,那麼他會在生活中發現很多比游戲好的還要好玩的東西。比如說學習一門樂器、出去旅遊、或者發明創造等等,這樣才能杜絕對游戲的上癮。
D. 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請你提出建議。
未成年人沉迷網路屬於無法抵制不良誘惑.其需要充分認識不良誘惑的危害,培養堅強的意志,提高自控力,積極抵制不良誘惑.
故答案為:
未成年人抵制沉迷網路這一不良誘惑,要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堅強的意志;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堅持自我反省;轉移興趣,堅持做有意義的事情.
E. 我們應該如何防止沉迷網路游戲
怎樣預防青少年沉迷游戲 專業心理咨詢師這樣說
診斷「游戲成癮」的條件非常嚴格
本次活動邀請了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詢與援助中心副主任馮清梅為家長支招。馮清梅是廣州大學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咨詢工作及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講座上,她向現場家長和小讀者展示了青少年游戲成癮(沉迷游戲)的各種表現形式與危害。
到底痴迷到何種程度才會被界定為游戲成癮?據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對診斷「游戲成癮」的條件非常嚴格,包括:當事人的相關行為必須足夠嚴重,而且已經造成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損害,至少需要12個月才能確診。
馮清梅說,具體要看當事人的社會功能是否受損,其學習、社交、身體狀況如何;人際關系是否受影響,當事人與家長、同學、老師之間關系如何;是否發展了不良癖好,當事人是否熬夜、大量購買游戲裝備;是否作息或性情突變,當事人是否早上起不來、不吃飯、講話煩躁等。
戒除游戲並不能治癒游戲成癮
「游戲成癮,即使作為疾病類型,也不是游戲直接作為病因導致成癮。」馮清梅認為,游戲成癮另有別的原因導致。比如學習壓力大、厭學等,而厭學等又會有更深層的原因。所以,無論如何,千萬別簡單地認為:戒除游戲就能治癒游戲成癮。
「孩子沉迷游戲是因為家庭關系出了問題。」在馮清梅看來,成癮者背後往往有一個控制者(依賴者)。孩子的所有活動都在父母的控制之下,交什麼樣的朋友,該去發展什麼興趣愛好,要考多少分,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和專業,甚至小到今天吃什麼菜、穿什麼衣服都由父母來決定。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毫無自由,他可能無法反抗父母,那隻能在游戲的世界裡去找掌控感和自由感。父母是過度負責,過度控制,過度滿足,過度溺愛;成癮者則是去責任化,放任行為,用放任,傷害,對抗父母來刷存在感。
治療成癮的辦法是放棄對成癮者的控制,歸還屬於成癮者的責任,讓成癮者成為他自己,對自己所有的部分負責。gd.yd119.cn
孩子喜歡游戲是因能體驗回應感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游戲?「孩子喜歡游戲是因為游戲永遠都是會回應他。」馮清梅指出,孩子要從游戲當中去體驗這種回應感,而家庭無法給予他。很多父母沉浸在自己的手機里,當一些孩子試圖跟父母溝通,但得不到回應。而游戲這種虛擬世界,不管他做什麼都是能得到一個回應的感覺,會讓他感覺很好。這一點非常吸引孩子。馮清梅支招,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到孩子,回應他。
「對待沉迷網路游戲的孩子,我們要關注的往往不是他對網路游戲的沉迷,而是這種沉迷背後的原因。」馮清梅分析,許多沉迷網路的青少年都存在自卑和人際不良的問題。沉迷網路、自卑、人際不良這三個問題往往產生交互作用:因為自卑所以在社交中缺乏主動甚至迴避,迴避又加劇了自卑感,並缺少社交技巧的鍛煉,加劇了社交不良,而網路游戲中可以隱藏真實身份,所以通過網路游戲來滿足社交需要。沉迷網路本身就是對現實社交的迴避。
良好的溝通有助於解決沉迷游戲
防止孩子沉迷游戲,我們父母可以做些什麼?「只要親子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孩子就不會沉迷網路,沉迷游戲。」馮清梅說,對於孩子使用手機這件事情上,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需要把制定規則的權利去交給孩子,然後把監督執行的功能去留給父母。也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麼用手機、玩游戲。」
「關於游戲,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游戲背後的東西。」馮清梅支招,父母要改變敵視孩子打游戲的態度。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去探索這個游戲背後的一些東西,比如設計游戲的時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用一個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對於游戲更加健康的態度。
此外,孩子興趣太少也會導致沉迷網路游戲。而避免這一現象的好辦法就是,父母從小充分滿足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陪伴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如果一個人對探索多姿多彩的現實世界充滿了興趣,則是不太可能沉迷網路。
F. 關於網癮的幾點建議
1、對青少年網民的建議:成長為「網路新公民」
合理有效地控制上網時間;上網目的和網上活動豐富多樣;選擇在家裡上網,避免在網吧上網;避免對網路產生過度的情感依賴;重視和加強現實生活中的溝通交流。青少年充分運用現代網路優勢,吸取知識,開闊視野,增長本領,把自己培育成德才兼備的「網路新公民」。
2、對家長的建議: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網癮只是外在的表現,背後可能會有更復雜的性格和心理障礙。調查報告提醒家長要從七個方面關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培育: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學會與孩子有效溝通;家庭管教方式要恰當;不要給孩子過大壓力;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家長要學會科學上網;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3、對學校的建議:發揮學校的優勢和作用
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學校無疑應該也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對此專家的三點主張是:關注學生的學習壓力,留意青少年通過網路逃避現實;通過老師的鼓勵與認可,避免青少年尋求網路認同;開展豐富的網上活動,引導教育青少年健康使用網路。
4、對網癮治療機構的建議:加強研究和師資力量
1、網癮治療機構應該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愛心,網癮治療機構要樹立對社會及青少年的責任心和愛心,不應只看到網癮治療所蘊含的巨大商機而忽略了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2、網癮治療機構需要花大力氣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從深層次徹底解決青少年的網癮問題;
3、網癮治療機構要加強與心理、教育、醫療等科研院所機構相互合作;
4、加強網癮治療行業管理和行業內的經驗分享交流。
5、對相關部門的建議:大家共同努力
對於網路成癮問題仍然存在較大爭議,不宜過早下定論;應對青少年網癮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制定相關法律,設立國家級預防救助中心;政府應該在網癮治療工作中起主導作用;大力開發健康網游,加強防沉迷系統的建設。
G.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自己沉迷網路
操作方法
01
利用一些小程序,限制上網時間。在電腦(手機中)安裝上這種程序,設置的時間一到,就不能在上網。只有確實需要用網路工作、學習時再上網。
02
多些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行為。比如親子間互動,父母帶孩子出去玩。和朋友去逛街,和異性朋友去約會等等。
03
多讀一些書。多讀一些紙質書,紙質書的質量也比較有保證。出版社在出版之前一定做了很多考慮。喜歡讀電子書提前下載下來,在斷網的狀態下閱讀。
04
制定一個明確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如果你是上班族就制定工作目標,如果你是學生黨就制定學習目標。當生活有明確的目標時,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玩樂了。
05
業余時間多做運動。女生做做瑜伽,跳跳健身操。男生約上好基友打打球。有孩子的和自己寶貝到公園一起鍛煉。空閑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06
參加一些社團(樂隊、合唱等團體)、學門才藝。如果你是大學生可以參加到校內的各種社團。如果是孩子沉迷網路,可以帶他去參加各種培訓班,學學鋼琴、跳跳街舞。
07
親人、朋友多些監督。改變一種生活習慣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親屬要多些耐心,常常在他身邊多些愛的叮嚀,多些溫馨地陪伴,相信他會不再沉迷與網路。
08
找到他沉迷網路的原因。他為什麼寧可玩手機也不願和你說話?是不是你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是不是他最近的壓力太大。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