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如何運用網路傳播學的語言

如何運用網路傳播學的語言

發布時間:2022-07-04 01:11:30

『壹』 如何運用人際傳播和網路群體傳播

傳播學: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簡言之,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學科。傳播學又稱傳學、傳意學等。新聞傳播學下屬的二級學科。

自我傳播:自我傳播又稱「內向傳播」,是人際傳播現象的一種。指一個人的內在傳播。即個人自己向自己發出信息,並由自己接收和處理信息的過程。 自我傳播的傳播者和受傳者都是同一個人,二者集於一身,這種傳播通常不使用傳播媒介。

人際傳播:人際傳播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交流。人際傳播的形式可以是兩個人面對面的直接傳播,也可以是以媒體為中介的間接傳播。前者主要以語言表達信息,或用表情、姿勢來強化、補充、修正語言的不足,它可以使傳者與受者直接溝通,及時反饋信息,並共聚一堂,促膝交流,產生親切感,從而增強傳播的效果。後者使用的媒體主要有電話、交互電視、計算機網路、書信等,它可以使傳者與受者克服空間上的距離限制,從而提高了傳播的效率。

群體傳播:群體傳播主要是指群體內部或外部的信息傳播活動。群體傳播在形成群體意識和群體結構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意識和結構一旦形成,又反過來成為群體活動的框架,對個人的態度和行為產生制約,以保障群體的共同性。因此,群體傳播是群生存和發展的一條基本的生命線。

議程設置: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想什麼

沉默的螺旋: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理論是基於這樣一個假設:大多數個人會力圖避免由於單獨持有某些態度和信念而產生的孤立。

集合行為:又稱"集體行為"或"大眾行為"或"集群行為",指不受現有社會規范控制的人數眾多的自發的無組織行為。集合行為不同於群體行為。群體行為是指在有多人參與的社會互動中,人們的行為由個人行為轉變為群體行為。群體行為產生的事件往往是反復出現的常規事件,各種社會管理機構和制度主要是針對這類常規事件而設立的。

融合新聞:"融合新聞"又稱"多樣化新聞",主要指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新聞傳播活動。不同的媒體例如報紙、電台、電視台和網站及手機等,集中在一個信息操作平台上,統一策劃、相互協調,取長補短,根據各自媒體和受眾特點對信息進行分類加工,發揮各自的傳播優勢,有針對性地傳播給特定受眾。

科學互涉:網路版本解釋暫無出現,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互影響走向復雜性科學的道路。

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發出的信息,由於信源可信性的影響,其內容本身的說明力不能馬上得以發揮,處於一種"睡眠"狀態,經過一段時間,可信性的負面影響減弱或消失,其說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現出來。

意見領袖:意見領袖是指在人際傳播網路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同時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他們在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或過濾的作用,由他們將信息擴散給受眾,形成信息傳遞的兩級傳播。

『貳』 怎樣正確利用網路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網路帶來了信息傳播革命性的變化,讓地球成為一個村莊一樣距離拉進,我們充當享受網路帶來便捷的同時,一些人卻沉迷於網路游戲的深淵,深受毒害。網路就像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吸取它的優點,避開它的害處,今天,我就要為大家講講怎樣正確利用網路。有調查顯示,11.4%的學生有長時間玩電子游戲行為,天天玩電子游戲時間在4小時以上,隨著學習階段的上升,長時間玩電子游戲的比例呈上升趨勢。網路既能造就人才,也能毒害人類,有的同學因沉迷網路,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更有同學因長時間玩游戲,視力嚴重下降;還有同學受不良信息的影響,走上犯罪的道路。
同學們,網路需要你自身的自製力,正確利用網路,也就是讓你的人生走向正確的方向。我提倡:1、利用自動關機軟體或者鬧鍾來提示和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2、詳細記錄下自己每次上網所做的事,看看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在浪費時間,從中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形成不看無用信息,抵制網路游戲的習慣。3、在學校或在家裡上網時,自覺遵守網路文明,上網時不使用侮辱、謾罵性的語言聊天。不輕易和網友約會,自覺遵守互聯網規范,自覺抵制不良網路信息的侵害。4、利用網路內容豐富、覆蓋面廣的優勢,多學學與課本相關的拓展知識,聽聽網路專家的視頻課堂,增長自己的視野。
如果你能正確使用網路,你可以學到比課本更多的知識;如果正確使用網路,你會學得到更多的經典引路。同學們,請讓我們告別網路不良行為,學會辨明是非,提高自身控制力,朝著網路良好導向發展,讓人類的科技發明助力我們成長,讓大家都能用好網路,更上一層樓!
謝謝大家!

『叄』 信息如何在互聯網上傳播

一、信息技術的發展與信息傳播
回顧人類傳播史,我們不難發現,信息技術的發展起著歷史性杠桿作用。信息技術的每次創新,都帶來了信息傳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給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推動著人類的文明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信息技術強而有力地改變著人類生產與生活的面貌,信息技術集中反映的標志就是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人類的信息傳播迄今可分為5個階段(口頭傳播階段、文字傳播階段、印刷傳播階段、電子傳播階段、網路傳播階段),前一個階段向後一階段的躍升無不以信息技術的革命性進步為前提。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路傳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網路傳播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傳播方式,有著與傳播媒體截然不同的新特徵。網路傳播給我們的時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傳播方式,使人們如虎添翼。網路傳播是人類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傳播手段。網路傳播在中國的出現和對中國文明的意義,不亞於中國人發明紙張的意義。
網路傳播對於社會的影響是全面的,不僅影響著政治和經濟方面,而且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網路傳播正在以不可抵擋的勢頭,迅速滲透到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思想以及文化等諸多領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世界的面貌。
然而,網路傳播的特性決定了它與傳統大眾傳播方式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系列負面作用,如意識形態和文化滲透、假新聞假信息傳播、色情泛濫、個人隱私遭到侵犯、知識產權遭到侵犯等等。所有這些,都期待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因此,建立網路傳播學的理論體系,並加快培養網路傳播方面的人才,以加快中國網路傳播業的發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二、傳統的傳播學理論難以合理解釋網路傳播現象,使得網路傳播學的建立成為必要
網路傳播的出現和發展,拓寬了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類多種信息傳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實現面對面傳播,又可以實現點對點傳播。當信息面對多個上網用戶傳播時,網路傳播可謂大眾傳播工具,而個別獨立的上網用戶之間的交流可謂點對點的人際傳播。網路傳播將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融為一體。這種全新的、特殊的傳播方式使傳統的大眾傳播理論面臨挑戰。
網路傳播融合了大眾傳播(單向)和人際傳播(雙向)的信息傳播特徵,在總體上形成一種散布型網狀傳播結構,在這種傳播結構中,任何一個網結都能夠生產、發布信息,所有網結生產、發布的信息都能夠以非線性方式流入網路之中。網路傳播將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融為一體。網路傳播兼有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優勢,又突破了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局限。
網路傳播具有人際傳播的交互性,受眾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饋信息,發表意見。同時,網路傳播中,受眾接受信息時有很大的自由選擇度,可以主動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同時,網路傳播突破了人際傳播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局限,在總體上,是一種多對多的網狀傳播模式。
在傳播學研究中,考察和分析各種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眾傳播活動中的作用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這種研究稱為「控制研究」。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對傳媒機構及其活動的控制和影響,二是考察傳媒機構的內部制度對信息的生產、加工和傳播活動的制約。
對於傳統的大眾傳播媒體來說,社會控制不難實施。國家和政府通過規定大眾傳播體制,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來保障媒介活動為國家制度、意識形態以及各種國家目標的實現服務。包括對媒體的活動進行法制和行政的管理,對媒體的創辦進行審批登記;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內容的傳播;分配傳播資源等等。
對於無邊無際的網路世界而言,這種實實在在的社會控制幾乎無法做到。由於網路傳播容量的無限性,物質載體的無形性,僅從技術上來看,要想控制網路傳播都是不可能的。每天,互聯網上都會有成百成千的新網站出現,要想控制住每一個網站對信息的傳播完全是空想。國家無法對其進行審批登記,也無法用經濟力量對其進行控制(建立一個網站的資金非常之少),甚至想要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的傳播,都不可能完全做到。社會控制,對於網路來說,顯得十分蒼白無力。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沙漏式」傳播模式下,記者和編輯站在「把關人」的崗位上,控制著新聞信息的生產與傳播,決定著從四面八方涌來的新聞的命運:讓哪些新聞通過這個狹窄的「漏口」傳播出去;哪些新聞不能傳播,就地「封藏」。不僅如引,他們還擔負著「議程設置」的職責,即將某信息放在何版面(節目)位置刊播、設計多大版面(節目時間)刊播、以什麼方式組織報道,等等。
在網路時代,受眾擁有前所未有的權力:不僅可以自由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網上自由地發布信息;信息的重要與否,不再完全由傳播者決定,而是可以由受眾自己決定。盡管在許多場合下,例如知名的新聞類網站,對網路新聞仍然有編輯權,仍然有網路記者和網路編輯在充當「把關人」角色,但是,由於受眾享有極大的選擇權和主動權,新聞傳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權力在向受眾傾斜。所有這一切都將使社會控制趨向弱化。
在網路傳播中,受眾可以對信息進行自由選擇,包括選擇信息內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時間和順序。網上媒體採用多媒體技術向網上發布信息,不僅發布關於該信息的文本,還能顯示圖像、聲音,供受眾自由選用。在信息的編排上,網上媒體除少數重大新聞事件採取同步傳播外,對大多數信息採取非同步傳播,將各種信息散布在網上,並隨時更新,讓受者去「點播」,使受者可以隨時在網上按自己喜愛的順序瀏覽或下載新聞信息。
在網路傳播中,有條件的受眾可以直接參與到信息的生產和傳播過程中去,成為名副其實的傳者。在網路傳播中,受眾與新聞傳播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直接的雙向交流。由於網路新聞傳播較之傳統新聞媒體的傳播屬性上所具有的種種差異,因而在互聯網的新聞傳播領域,以往一些傳統的新聞理論與新聞實踐的界線正在變得模糊以至消失:
一是新聞傳播的區域界線。新聞信息一經上網,在空間上立即可以覆蓋全球,成為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的信息。
二是發布信息的時間界線。一個網路新聞媒體可以按照不同的時間梯度發布信息,即時更新、日更新、周更新、月更新會並存於一個新聞網站中。以往新聞傳媒特別是報刊媒體的刊期界線,在網際信息傳播中已經開始消失。
三是各類傳媒信息傳播方式的界線。網路新聞傳播可以同時調動文字、圖片、聲音和影像手段,增強傳播效應,同時,還可以在網上運行各種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料庫。以往報刊、廣播和電視各種新聞傳播媒體獨有的優勢,在網際新聞傳播中已經開始融為一體,加之傳統媒體未曾擁有過的信息傳播優勢,網路新聞媒體已經將這一切化合成一種人類歷史上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
總之,網路傳播對傳統的傳播理論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使傳統的傳播理論面臨挑戰,造成社會控制的弱化,傳播效果研究面臨新課題,從而使得網路傳播學的建立成為必要。
三、什麼是網路傳播
什麼是網路傳播,這是關繫到網路傳播學的任務和研究對象的首要問題。
在回答什麼是網路傳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討什麼是傳播。許多學者對於傳播作過種種描述和解釋,有的把它說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說成是「勸服影響」,也有的把它說成是「刺激反應」,還有人認為,傳播是人類傳遞或交流信息的社會性行為;等等。郭慶光教授在其新著《傳播學教程》中認為:「所謂傳播,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
那麼何謂網路傳播?
中國現代媒體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詩蘭認為,網路傳播有三個基本的特點: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鏈接方式。因此,其給網路傳播下的定義是: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參與者同時又是信息接收與發布者並隨時可以對信息作出反饋,它的文本形成與閱讀是在各種文本之間隨意鏈接、並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種意義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第49頁)。
還有人認為,「網路傳播」是近年來廣泛出現於傳播學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相對三大傳播媒體即報紙、廣播、電視而言的。網路傳播是指以多媒體、網路化、數字化技術為核心的國際互聯網路,也被稱作網路傳播,是現代信息革命的產物(《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第49頁)。
我們認為,所謂網路傳播其實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路的人類信息(包括新聞、知識等信息)傳播活動。在網路傳播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貯在光、磁等存貯介質上,通過計算機網路高速傳播,並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網路傳播以計算機通信網路為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目的。網路傳播的讀者人數巨大,可以通過互聯網高速傳播。
四、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我們剛才界定了網路傳播學中的網路傳播定義,它明白無誤地確立了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人類網路傳播活動。
網路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傳播學亦稱「傳學」,研究人類一切信息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規律及其同人和社會關系的一門新興學科。傳播學研究傳播的概念和本質,信息與對象交互作用的規律,信息的產生與獲得、加工與傳遞、效能與反映,各種符號系統的形成及其在傳播中的作用,各種傳播媒介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傳播與社會各領域、各系統的關系等。傳播學將傳播分為四個層次:(1)人的內向傳播。如自言自語,觸景生情,自我進行信息交流。(2)人際傳播。即個人與個人之間符號交流的行為。(3)組織傳播。即團體成員之間或團體之間的符號交流行為。(4)大眾傳播。即以印刷或電子為媒介,有目的的面向許多人的符號交流行為。20世紀30年代發韌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傳到西歐和日本,並逐漸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設立了國際傳播問題研究委員會,定期交流各國學者對傳播學的研究成果。
網路傳播是一種基於網路的信息雙向交流。信息其實就是一種不確定性的減少或消除。網路傳播學是以人類的網路傳播活動為研究對象的。作為人類網路傳播內容的信息,能夠使人類減少或消除不確定性。
網路傳播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影響著人類知識的組織、傳遞和獲取,對人類的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帶來深刻的影響。傳播作為聯系信息生產、積累和獲取的中心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網路傳播作為信息交流、傳播的一種重要渠道,使信息得以廣泛散發、吸收和利用。網路傳播在人類的信息流通過程中將佔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術與手段的變革將對人類信息流通活動的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
五、網路傳播學的學科屬性
我們認為,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理由主要有以下兩條。
1.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我們可以認定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因為,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網路傳播活動,而人類網路傳播活動無疑是一種社會現象。雖然,網路傳播學的研究中要涉及到大量的技術問題,但是,這改變不了網路傳播學的社會科學性質。
2.絡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而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我們由此也可以斷定網路傳播學屬於社會科學。
六、網路傳播學的相關學科
網路傳播學的相關學科主要有:傳播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新聞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
網路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而在網路傳播活動中涉及到大量的政治問題,例如國際政治斗爭往往會在網路傳播中充分得以體現,如一些西方國家利用互聯網進行政治顛覆活動。網路傳播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網路傳播活動,而人類網路傳播活動是一種社會現象,在研究中要運用到社會學的原理和方法。網路傳播活動是人的活動,研究中要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與理論研究網路傳播者和受眾的心理活動。網路傳播過程中要涉及到經濟投入、產出問題,要運用經濟學原理研究低成本高收益。網路傳播學是計算機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在研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技術問題。
七、網路傳播學的研究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中期,互聯網的規模快速擴張,成為全球最大的、最流行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它打破了傳統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地緣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虛擬的以信息為主的跨國界、垮文化、跨語言的全新空間。在這一背景下,國內外學術界立刻形成了對互聯網的評介、研究的熱潮,新聞傳播學者亦對互聯網在信息傳播領域產生的變革性影響給予了充分關注。
按照美國傳播學者的定義,一種媒體使用的人數達到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稱為大眾傳媒。在美國,達到5000萬人使用的界限標準的大眾傳媒,廣播用了38年,電視用了13年,有線電視用了10年,而互聯網只用了5年。到1998年底,美國的網路用戶已達6200萬。因此,互聯網作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大傳播媒體的概念被提出。從1995年起,國內的報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紛紛在網上建立網站。在這一背景下,新聞傳播學者開始將互聯網研究的重點放在了其網路作用方面。
1997年10月16日—17日,中國報刊月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央視調查咨詢公司在北京聯合主辦了「全國電子報刊經營現狀與發展趨勢研討會」。30餘家中國新聞機構出席了這次會議。這是中國網路新聞媒體進行的第一次網路信息傳播領域的理論研討會議。由於當時中國新聞媒體上網者很少,只有人民日報網路版、華聲報電子版等少數中國新聞機構在會上作了介紹性發言,會議邀請了華爾街日報網路版主管給中國新聞界介紹他們的經驗和體會。
1999年7月1—2日,中國記協在杭州主持召開了』99全國網路新聞媒體理論研討會。50餘家中國新聞機構網路版的負責人出席了這次會議。30多家新聞機構向大會提交了論文。10多家新聞機構的代表在會議上發言,與會代表從近年來各自的網路新聞傳播實踐出發,廣泛交流了對網路信息傳播各個領域的看法。
1.國外的研究
國外不少代表性的相關著作在國內外形成很大影響,而且這些著作大多被翻譯成中文。其中包括尼葛洛龐蒂的《數字化生存》(胡泳等譯,海南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比爾·蓋茨的《未來之路》(辜正坤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未來時速:數字神經系統與商務新思維》(蔣顯NFDA1、姜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埃瑟·戴森的《2.0版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設計》(胡泳、范海燕譯,海南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尼爾·巴雷特的《數字化犯罪》(郝海洋譯,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唐·泰普斯科特的《數字化成長——網路世代的崛起》(陳曉開、袁世佩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查克·馬丁的《數字化經濟》(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等。
這些譯著雖然並不能被看作是網路傳播學的著作,只能說是相關著作,但是它們打開了國內各界人士的眼界,促使中國人關注正在來臨的信息時代、網路時代、數字時代。其中《數字化生存》一書1998年被《新周刊》第53期評為《20年來最有影響的20本書》之一。
2.國內著作
國內學者近年來,撰寫了多種評介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聯網的專著。如胡泳、范海燕合著的《網路為王》(海南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是國內第一部全面介紹互聯網的誕生、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的著作。緊隨其後出版的是羅伊撰寫的《無網不勝》(兵器工業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郭良主編的《網路文化叢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97年12月出版)由8位年輕學者執筆,共7本著作組成,力圖用中國人的視角,從文化的角度考察網路。作為中國學者為網路時代立言的原創著作,繼續推出的有蕭琛撰寫的《全球網路經濟》(華夏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陳炎撰寫的《Internet改變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嚴耕主編的《透視網路時代叢書》(北京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姜奇平主編的《數字論壇叢書》(海洋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劉吉和金吾倫的《千年警醒:信息化與知識經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明安香的《信息高速公路與大眾傳播》(華夏出版社1999年2月)等。
3.網路傳播研究狀況
網路傳播的研究,已成為國內外新聞傳播學者的一個新領域。近年來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得到拓展,甚至連研究本身都與網路緊密結合,包括從網上獲取資料、網上采訪、網上調查等等。
新聞傳播學者和直接從事網路傳播的新聞傳播者撰寫的大量文章和論文,可分為以下方面:探討網路傳播對大眾傳播理論的影響,探討網路傳播與傳統新聞傳媒的關系,探討新聞媒體網站的建設與經營,對國外網路傳播法規的評介,對新聞從業人員使用網路狀況的調查,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總起來看,對網路傳播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因此,現階段描述性的,對策性的,解釋性的成果為多。
4.網路傳播學研究前瞻
進入2000年以後,隨著網路傳播業的蓬勃發展,為網路傳播學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同時,國外相關研究成果也通過各種形式,尤其是互聯網,傳入中國,擴展了網路傳播學研究者的視野。網路傳播業的發展,促使新聞傳播學的高等教育機構籌劃如何培養網路新聞學或網路傳播學的高級專門人才,激勵新聞傳播學的高等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對網路傳播學的原理方法作深入的研究。可以預計網路傳播學在21世紀必然會掀起一個新的研究熱潮。

『肆』 傳播學原理在生活中是怎樣運用的

傳播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人走在路上,遇見了熟人打招呼;一個人給他的朋友寫信、打電話;一個人上網發信息;一個人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等等.

日常交流的傳播媒介是口頭語言,在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長河中,口頭語言較早就順應著人們之間的交流願望應運而生,它在整個人類傳播體系中處於特別基礎、重要的地位。

閱讀的傳播媒介是書面語言,書面語言作為一種信息符號,相比口語符號更加精確、深刻和系統化,無需閱讀者有一種形式上的互動,而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閱讀者的思想。



傳播學研究重點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

傳播學研究傳播過程,即傳者、媒介、受者、傳播內容、傳播效果。傳播學研究的重點是人與人之間信息傳播過程、手段、媒介;傳遞速度與效度,目的與控制,也包括如何憑借傳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關系。

『伍』 如何讓一條消息在網上迅速傳播

我在網上買1380元葯結果無效被騸

『陸』 網路傳播學對傳統媒體交流的影響

一、網路媒體的興起與特點
網路傳媒是一種依賴高新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傳媒,它藉助互聯網這個平台,發布信息和進行信息服務。經過30多年的發展,互聯網已成為連通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網際網。據新華社博鰲2009年4月18日電,工藝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奚國華18日說,2009年一季度,中國互聯網民新增1620萬人,互聯網網民總數已達到3.16億人。其次,網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是網路傳媒發展的支持。互聯網本身的特點使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它集交流功能、傳播功能、商務功能等多種功能為一體。人們可以通過它進行網路聊天交友、收發電子郵件等交流活動,也可以進行網上交易、拍賣、股票交易等商務功能,網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些活動對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由於使用人群眾多,網路本身傳播信息的作用就更易發揮。第三,中國網路傳媒發展的必然與趨勢。在世界網路傳媒迅速發展的同時,中國傳媒也必須緊跟世界的步伐。中國新聞傳播媒體的網路化進程,雖然可以追溯到1993年12月6目的《杭州日報》電子版,但真正拉開序幕的是1995年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的開通。1995年1月12日《神州學人》雜志開中國出版刊物上網之先河。1996年是中國互聯網商業化快速發展的一年,也是中國網路媒體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的一年。到2000年,已是各種網路傳媒形態充分發展:報紙電子網路版、網路新聞媒體、門戶網站都在蓬勃發展。網路媒體在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的傳播媒介。因此加快中國網路傳播業的發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1998年5月聯合國新聞委員會上,網路媒體被稱為「第四媒體」,成為正式提出了的新媒體概念。網路媒體作為新型媒體自然有其獨特的方面:從傳播角度分析,網路媒體的出現拓寬了傳播的廣度與深度。打破了傳統媒體對時間空間的許多限制,通過國際互聯網路,網路媒體可以將信息24小時不間斷地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是信息時效性的重大進步。從受眾與傳播者的身份來看,網路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傳播者與受眾的統一。在利用網路媒體的時候,受眾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與人進行溝通,甚至也可以發布「新聞」,受眾就可以是網路信息的傳播者。而對於任何網路信息受眾都可以對其進行自由選擇,包括選擇信息內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時間和順序。受眾,在網路時代,受眾擁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利用網路受眾也擁有了較大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受眾熱衷網路傳媒的原因之一。我們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訴求,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是誰都可以暢所欲言的。而網路傳媒就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表達自己的平台。盡管在許多場合下,例如知名的新聞類網站,對網路新聞仍然有編輯權,仍然有網路記者和網路編輯在充當「把關人」角色,但是,由於受眾享有極大的選擇權和主動權,新聞傳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權力在向受眾傾斜。所有這一切都將使社會控制趨向弱化。在這層意義上,網路傳媒的確給受眾帶來了很多權利。
但是網路媒體中受眾權利的放大也帶來了許多弊端。由於網路可以以匿名、假名發布信息,並擁有網路的多渠道發布,許多動機不純的組織發布虛假信息,使大眾受到蒙蔽;網路的搜索功能使人們的隱私權受到了侵害,而錯誤的信息給許多當事人造成的巨大的傷害,卻因網路的虛擬性無法給予補償。例如,「人肉搜索」的不當使用致使當事人身心都受到傷害。還有一些網站片面的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刊載虛假錯誤新聞、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刊登違法廣告等,嚴重危害了社會,也使網路媒體的公信度降低。據2003年9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調查結果顯示,網路新聞的網民信任度排名墊底。而網路用戶的也呈現低齡化,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現狀。據第十二次CNNIC(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調查結果顯示,網民中18-24歲的年輕人所佔比例最高,達到39.1%,其次是25-30歲(比例為17.2%)和18歲以下(比例為17.1%),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網民達到了71.9%。網路媒體作為中國媒體的發展最強勁的一股力量,應利用其優勢,宣傳優秀健康的信息文化,服務人民與社會。二、網路媒體7三大傳統媒體
19世紀的報刊、20世紀的廣播、電視、21世紀的網路……當今社會各種媒體都有自己獨特的傳播載體、主體與方式。網路媒體的出現不僅集合了傳統的媒體的傳播功能和優點,還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大有「一統天下」之勢。於是有人驚呼:傳統媒體要被取代。可是就在耳邊還一片喧囂之時,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博弈之中尋求平衡、和諧。通過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探究整合的玄機。
首先,從傳播的載體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報紙媒體傳播主要以文字通過紙張為載體,廣播媒體傳播主要以聲音通過電波為載體,電視媒體傳播主要以聲音、圖像通過電視信號為載體,而網路媒體傳播則將無聲和有聲的語言、圖像、文字、聲音、傳真、通信進行集約化處理,以其多媒體的傳播載體打破了傳統媒體的較為單一的格局。其次,從傳播方式分析,傳統媒體有其不可避免的限制,例如。報紙以空間為載體,便會苦於版面有限,不得不將許多內容舍棄;廣播電視以時間為容器,要受到時段的限制,也要放棄許多精彩信息。於是,網路在時間與空間的優勢就顯示出來,網路的超大容量可以用「海量」來形容,其時間上的無限時,也是時間理想意義上的無終點延伸。網路用超鏈接的方式將精彩豐富的材料進行了傳播。第三,在傳播的主體與受眾關系來看,傳統媒體的傳播主體是從事信息傳播的專業人士,他們有著自己的新聞視角和信息靈敏度,為大眾傳播了許多精彩的訊息。傳播者占據主導性地位,受傳者相對被動,只是單項的接收者。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處於一種不平衡的狀態。而在網路媒體中,傳播主體不再僅僅是專業人士,更是受眾本身;網路媒體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這種不平衡關系。網路傳播實現了主體與受眾的巧妙結合,也實現了單向的大眾傳播方式和雙向的人際傳播相融合的散布型網狀傳播結構。在這種傳播結構中,任何一個網結都能夠生產、發布信息,所有網結生產、發布的信息都能夠以非線性方式流入網路之中。從傳播模式方面看,傳統媒體的傳播主要是一對多、點對面的傳播,是播放型傳播,是一種樹立中心意識的傳播;而網路媒體的傳播,除了一對多的傳播模式外,還有一對一、多對一、多對多的傳播模式,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傳播。
通過比較我們發現網路媒體具有許多優勢,這種優勢的存在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可是這並不代表它可以取代其他傳統媒體。就像電視的誕生並沒有讓報紙銷聲匿跡一樣,「第四媒體」網路的出現也不會取代傳統媒體。這是由他們各自的特點和受眾的接受水平和條件所決定的。報紙的版面限制是它的劣勢,但也正因如此,報紙上的訊息有極高的可閱讀性和公信力;廣播的純粹聲音的傳播也給聽眾獨特的接收方式;電視作為最常見的傳播信息的形式,其公信度也是居第一位的。傳統媒體幾十年發展中的品牌形象以及精良新聞采編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不是隨便可以超越的。網路雖然集合了傳統媒體的優勢,但由於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和一定虛擬狀態,造成虛假信息肆虐,淫穢色情無節制等不好的現象,是網路媒體的很大弊端,也使其公信度墊底。在此網路傳播信息的浩瀚無垠與有限高質之間的矛盾便凸顯出來。從受眾接受程度和條件來看,傳統媒體的發展已經頗為成熟,受眾群體也相當穩定,而且對於技術水平及接受條件要求也不高。可是對於網路媒體而言,受眾是呈現低齡化的,也並不穩定。因此,網路媒體仍然處於發展階段,有待良好的管理機制和法律規范,同時也需要大眾的健康使用。
網路媒體的出現給報紙、廣播、電視媒體等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帶來了沖擊。但沖擊的同時也引發了傳統媒體的自我調節來適應迅速變化的傳播業。網路媒體並沒有取代傳統媒體,它的出現只是增加了一個傳媒家族中的新成員而已。可以預想到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更多的新媒體會陸續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會出現「第五媒體」、「第六媒體」……畢竟像網路媒體這樣的新型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補性遠遠地大於它們之間的取代性。例如:在電視選秀大浪潮的風行中,就利用了網路媒體、手機通訊等新型媒體的超強宣傳攻勢。網上投票、電台網站等利用網站進行宣傳的方式著實讓電視節目得到了空前的傳播效果,而網路媒體也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在我國,除了少數商業網站之外,一些主流媒體,電台、電視台也紛紛設立了自己的網站,傳統媒體也開始出版網路版:例如《人民日報》網路版,不僅在新聞提供方面盡可能地滿足用戶「知的權利」,而且開設了BBS論壇——「強國論壇」,讓用戶對國際國內重大事件有「表達的權利」。這實際上是為中國平民新聞話語體系的建立拉開了序幕。對於網路媒體本身,藉助傳統媒體的成熟運行機制加以健全和改進自身的不足和提高自身的公信度;對於傳統媒體則藉助網路的力量提升了自己影響力以及提高了受眾的注意力。
三、網路媒體發展趨勢與前景
目前,中國網路媒體的發展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其中不僅包括運營機制與規范的問題,也包括網路媒體的技術支持問題;不僅包括某些運營商的個體困難,也包括整個中國網路媒體發展過程中的整體困難。新技術基礎下衍生的網路媒體,傳統媒體優勢集合下衍生的網路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希望與困難共存。
中國網路媒體的發展還需要解決許多矛盾,例如:1,傳媒市場環境與傳媒運營體制、運營理念的矛盾;2,新聞傳播最大化快捷與確保新聞真實可靠的矛盾;3,網路傳播泡沫與非泡沫的矛盾;4,個性化互動性傳播與控制性議題設置傳播的矛盾;5,精英新聞話語傳播與平民新聞話語傳播的矛盾;6,網路新聞信息的浩瀚無垠與有限高質的矛盾。0這是一個長遠的過程。套用哲學的觀點: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而在與傳統媒體博弈與整合的過程中,中國媒體要有長足的發展則應該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柒』 用網路傳播學知識說說在當前地球村的情況下,中國傳統文化應如何走出去

網路將原本遠距離的人的關系拉的更近,於是地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我們可以舉個例子,《功夫熊貓》用的全部都是中國的元素,但是確實夢工廠製造,拋開技術不說,可見不是我們的中國元素過時,而是中國人根本就不了解中國元素,不了解國人喜歡怎樣的中國元素。中國的文化要走出去,就是一種跨文化傳播,有可能不被外國接受,所以在充分發揚中國元素的同時,要結合當地的特色,用當地的手法去闡釋中國的文化。網路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在這里可以暢所欲言,更加拉近人們之間的關系,淡化文化的隔閡。

『捌』 如何規范使用網路語言

要規范的使用網路用語,主要就是不要進行一些語言性的攻擊,並且要健康的語言環境,還需要進行自我進這種規范性的語言調整,然後完成每一個人的自我修養提升。

『玖』 如何利用網路傳遞正能量

網路一方面為傳播信息、學習知識、宣傳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也使輿論生態變得復雜多樣,網上一些不實消息、不健康內容、不負責任的言論等時有出現。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網路環境,利用網路集聚和傳遞「正能量」,形成文明上網、科學用網、依法管網的良好局面。 網路傳遞正能量需要廣大網民共努力如何利用網路傳遞正能量 .當今世界網路日益暢行,各種通訊社交軟體逐漸流行和推廣,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隨著發生改變。人們越來越多地從網路了解信息、獲取知識。無法避免,負面消極的信息會和正面積極的信息一同在網路上傳播。如今人們生活生存壓力漸增,若沒有適當的宣洩方式,網路的自由言論就會讓很多媒體和信息交流平台成為泄憤、「吐槽」的場所,充滿負向、陰暗的情緒。更有一些投機取巧的人,利用網路製造謠言、煽動人心,或是進行不法的商業活動。網路的這些負向影響讓我們不得不謹慎以對,讓本該廣泛傳遞的積極陽光和正能量被我們處於謹慎和抗拒。身處互聯網的世界裡,每一個人都可能會以網民的身份參與其中。網民作為網路傳播的主要參與者,提高網民們的道德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網民們一方面要善用網路的傳播效果,支持和推動各種社會事件的解決,發揮網路傳播的社會正能量作用,推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另一方面要有明辯意識,對於虛假信息、不良信息和有害言論,要堅決抵制,盡顯公民責任。

『拾』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應對網路流行語

隨著電腦網路「飛入尋常百姓家」,一種新型的用語形式――網路流行用語開始活躍在人們的視線里,在網上網下都影響到青少年的語言行為習慣。語文教師應該如何看待網路流行語對語文教學的影響?是嚴加禁止,還是聽之任之?正確的做法是剔除糟粕、吸取精華,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流行用語,使之更好地服務於語文的學習。
一、認識網路流行語
網路流行語就是在網路上交際時網民們普遍使用的特定的廣為傳播的語句,這些語句有別於人們傳統意義上日常交流的語句,是網民們在網上聊天時為了快捷方便,為了求異創新等目的而創造的新語句。有的是利用漢字或數字、外文的諧音、詞彙或拼音首字母的縮寫等方法造出的網路新詞彙,有的是網民們為了更形象地表達自己感情而使用的一些抽象符號,有的是一些新聞事件或一些新聞人物說的話被網民們頻繁轉播,表達他們對某些事的態度。
在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逐漸普及的網路則為個性張揚提供了平台。青少年少了外在的束縛,任由自己在網上天馬行空地發揮想像,求新求異,新詞新意層出不窮。同時幽默風趣的網路流行語也為生活在日益繁重的學習或工作壓力下的人們帶來了快樂,舒緩著他們緊綳的神經,放鬆著他們焦慮的心情。
二、引導使用網路流行語
針對學生的好奇心理和網路流行語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向魯迅先生學習,對網路流行語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正確使用網路流行語。網路時代是當今時代的重要特徵,網路語文則是網路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網路語文不可避免的「外溢」到現實生活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人們說話及行文方式,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對語文教學產生著重大影響。
1、肯定網路流行語個性創新、簡便形象的特點,贊揚那些喜歡寫網路日誌的同學並鼓勵其他同學多去寫寫網路日誌,由此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對教師的「說教」逐漸放下戒備心理。而後向學生說明,在注重張揚個性的同時,還要顧及共性即你所寫的東西能夠被所有看到的人看得懂。因為有很多的拼音首字母的縮寫或漢語詞彙的縮略可以表達多種意思,寫的人與看的人會因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理解,而網路流行語都有其產生的固定背景。從而讓學生明白在寫作文的時候應小心使用網路流行語,並且讓他們明白,使用一兩個恰當的網路流行語也許可以使作文增色,若使用多了便濫了、不成文了。
2、肯定學生能夠與時俱進,緊跟潮流,用網路流行語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如進場說的灰溜溜體――灰溜溜地去默寫了,默得一塌糊塗又灰溜溜地回來了。但也要引導學生注意到傳統漢語的魅力,介紹許多優秀作家的作品給學生,不是泛泛而說怎麼怎麼好,而是直接選取其中的語句交給學生來體會其中的「味道」,可以選取錢鍾書的《圍城》里那些絕妙的比喻,還可將魯迅文章里那些幽默、犀利又不乏道理的用詞揀取出來,也可將受學生歡迎的青少年作家如韓寒、郭敬明等人的優秀作品裡的優美的語句拿來,讓學生自己品味、體會。繼而引導學生,無論是傳統漢語言還是新時期青春偶像作家的語言還是網路流行語,都離不開語言學中最根本的語法點――字、詞、句,以及將這些字詞句絕妙組合的諸如比喻、擬人、通感、飛白等修辭手法,從而引導學生學著在作文中使用這些修辭手法,鼓勵他們向網路流行語學習,創新語言,形成風格。
現如今,網路的四通八達使得網路流行語在人群中廣泛傳播,青少年的獵奇心理使得他們跟風追風,一時之風後便丟棄了,因而教師對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路流行語要採取正確的態度,不能一味地打壓。要看到不少學生網路日誌里妙語連珠,下筆如神助,而作文里卻是干豆腐一塊,空話套話一堆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在作文里敢於「我手寫我心」;也要看到那些粗鄙的、低俗的網路流行語在學生中間的影響力,引導學生認識到它們不能登大雅之堂,進而杜絕在作文里使用。
3、肯定網路流行語傳播語言文字和運用知識的功能,在社會轉型因素和互聯網的推波助瀾下,眼下我國正進入漢語創造力空前爆發、全民參與『造詞造句』的語言狂歡階段,但是許多潮詞潮語可能都是曇花一現、過眼浮雲。中學生心智處於成長時期,過分的「暴露」在網路流行語氛圍下,將會影響其日常的遣詞造句,導致中學生喪失對規范語文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影響到他們對規范語文的使用能力。例如與「神馬都是浮雲」等網路流行語相對應的還有「淘寶體」(以「親」開頭以「哦」結尾,起源於購物平台淘寶網)和「咆哮體」(帶許多感嘆號的字、詞或者句子,多以「有木有」結尾)以及各種網路文體的流行。如果中學生過分接受這些語句,將會極大影響其實用規范語文的能力。
三、避免網路流行語的消極影響
資源豐富的網路,為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眾多消極影響。中學語文教學不僅承擔著傳授語言文字及其運用知識的重要功能,還是情感教育、審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將在很大程度上奠定這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當下,人們對網路的依賴程度加大,有疑問就「網路」,是許多人的首選。網路網路便是其中的重要的查詢方式,而從網路網路的編纂過程來看,嚴謹程度遠遠低於傳統語文媒介的編輯出版過程。如網路,如果要發詞條,只要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不長的時間內便可以在網上出現,如果其中的語文行文有誤,便可廣泛流傳。
駁雜的網路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的同時,也是藏污納垢之地。這一方面與網路文化中的市場運作有極大關系,在市場化條件下,凡是有利可圖,凡是能滿足吸引眼球,都是網路傳播的重點內容,而不以美醜論之,網路世界中的各種「嘔像」現象及網路中的各種「門」事件的熱炒正是重要體現。「惡搞」流行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如對一些古詩的改編等等。另外,一些不文明的用語披上網路流行語的外衣加以橫行,(如「尼瑪」)這些不僅對規范中學生語文產生了負面影響,還在很大程度上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產生了負面影響。
從以上看來,網路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值得引起足夠重視的,科學合理使用網路資源,教師和家長在自身使用及引導學生使用語文網路資源時,應注意選擇權威網站並保證其規范,日常學習生活中注意規范學生行文用語,真正發揮網路流行語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如何運用網路傳播學的語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站網路直播平台有哪些 瀏覽:784
雲音響連接網路失敗 瀏覽:313
湖南網路優化多少錢 瀏覽:848
win7使用無線網路就卡死 瀏覽:169
電腦無線網路連接就不能本地連接 瀏覽:414
虛擬網路平台怎麼用手機 瀏覽:277
windows10筆記本電腦搜索不到網路 瀏覽:857
無線監控器上的網路模塊 瀏覽:774
網路貸款哪個最容易求帶什麼意思 瀏覽:972
boss直聘網路安全審查工作 瀏覽:145
網路招聘一年需要多少錢 瀏覽:685
遂平城南哪個網路好 瀏覽:922
家裡忽然沒網路無線網正常 瀏覽:260
十年網路流行語哪個讓你印象深刻 瀏覽:226
計算機網路謝希仁韓司 瀏覽:364
手機網路診斷錯誤代碼324 瀏覽:385
華為開wifi為什麼不能分享網路 瀏覽:349
老家監控網路下線了怎麼再連上 瀏覽:120
網路延遲40秒相當於多少秒 瀏覽:368
開一家網路直播公司需要多少啟動 瀏覽:90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