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利用網路實現民主化
就「網路民主」而言,最早就是由美國學者馬克·斯勞卡在1995年提出的,可以理解為「以網路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民主中滲入網路的成分」。本文認為,網路民主並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民主,而是在傳統的民主基礎之上,藉助於互聯網路這種形式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民主。它主要是指在網路空間中,藉助於網路技術而實現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項事務的參與和管理,並進而實現公民自身權利和利益的一種民主形式。
網路時代的民主有以下特點:(1)網路民主的主體具有平等性;(2)參與方式具有直接性、快捷性以及廣泛性,公民的切實全面的參與是網路民主有別於以往民主形式的最明顯特徵;(3)網路民主的「虛擬化」是網路民主的形式特徵,虛擬的網路社區成為新的政治場所,身份特徵也去除基本的權威,走向虛擬;(4)網路民主的組織是非正式的,傳統民主形式一般要要有正式的組織和群體,而網路聚集則沒有正式組織形式,靠一定的利益訴求目的聚集在一起,事件解決後就自動解散,所以主體分散且不穩定;(5)主體身份現實和虛擬的差異性,網路民主的主體一方面是存在於社會之中的現實的個人,以其本來的真實身份和社會地位參與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活動,表達政治意志,而另一方面,他們又以「虛擬人」的形式存在於各種網路環境中,更加自由真實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主張。
網路民主是一種新式的民主運作方式,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讓公民更真實、自由的參與政治活動,網路民主就保持了民主的最本質理念,並且更好地發揮應有效果,更徹底地體現這種理念,這正是是網路民主區別於其他類型的民主的核心所在。
二、路徑分析:網路民主如何影響我國的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網路民主與傳統民主在本質上是沒有分別的,分別主要在技術信息層面和實現民主的途徑上。發展網路民主一定會促進我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但是筆者認為需要構建一定的路徑才能將網路民主與中國民主化進程之間聯系起來,才能更好的研究網路民主到底通過何種方式影響我國的民主化進程。
(一)網路民主與利益表達
1.利益表達完全實現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邏輯起點
在現代民主社會,所有的公民都是已實現自身利益和追求表達為社會存在的基本條件的。對於正處於民主化進程發展中的中國來說,公民可以實現利益完全公平的表達是實現民主的第一步。然而,在現實中利益表達權還遠遠沒有達到法律上的要求,利益表達完全實現依然任重而道遠。在中國的民主化進程過程中必須把公民的利益表達權利在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作為前提條件,使得公民利益表達權不僅表現在法律條文上,更表現在制度的安排上。
另外,改革開放後,各種現實的差距不斷呈現出來,而且越發明顯。貧富差距使得一些人淪為弱勢群體。格局的變化讓生活在這兩條道路上的人逐漸走上了利益的對立面,沖突也隨之伴隨而來。而在這其中,這種機會上的差距在利益表達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優勢群體更加有機會將自己的利益訴求表達出來,並且以自身的優勢更政府施加壓力,使得政府的政策向優勢群體傾斜。而那些弱勢群體盡管有利益要求,但他們的意見很少能進入政府的決策系統,最後利益隨著各項政策的出台而加倍受到損害,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說利益表達機制在全社會公平的實現和完善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邏輯起點,特別是必須給公民表達利益渠道的功能公平機會,所有聲音和訴求都能進入政府的決策系統,制定政策時可以充分考慮到全社會的意見,拿出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政策,這樣民主才具備建立的基本因素。而網路民主就為利益的完全表達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越平台。
2.網路民主的發展對利益表達的重大影響
一般認為,網路政治參與具有正向的民主價值,打破了信息集權,增加了信息平等的機會。網路的發展加強了公民政治溝通的能力,增進了政治表達的自由的實現,達到了「促進言論自由、社會平等和政治公開的發展」。
另外在民意表達中,網路民主是一種比范圍廣泛的民意表達,是基層民主的實踐形式。網路民主打破了由上到下得多層級信息溝通模式,建立了扁平結構,層級少且方便快捷的信息輸入方法,民眾可以更加方便的直接將民意表達給需要了解的部門機構,減少了中間環節,防止了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遺漏和丟失。由於網路民意表達成本較低,更多的民眾願意通過網路陳述自己的利益訴求。
在政治參與過程中,網路民主可以充分實現人民參與政治過程的直接性、平等性,進一步推動公民政治參與的發展。民眾通過網上採取各種方式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具有更高的真實性和自由度;對行政決策或行政過程造成影響、壓力和對行政制度體制產生沖擊。特別是各級決策者與社會公眾有可能建立許多新的多向度的聯系渠道,減少信息衰減,大大增強行政過程的透明性、互動性,從而增加行政過程的民主化、科學化程度,擴大了社會公眾參與體制內民主的范圍和形式。所以,網路民主在實質上從多方面促進了公民利益完全表達的通暢,加快了中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二)網路民主與公權力制約
1.制約公權力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實質要求。
近三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商品化、市場化、自由化、利益的多元化發展,公民的個人利益意識覺醒,社會角色沖突日益強烈,意識形態淡化,政府權力面臨著合法性的危機。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徵就在於公民社會的繁榮、政府權力得到制約。沒有形成符合自己國情的公權力制約機制就不可能是民主的國家,其政治穩定性也就面臨著挑戰。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已經證明,在那種過分集中權力,沒有憲政層次的公權力制約機制的情況下,整個社會的政治穩定性根本無從談起。
在今天面臨社會轉型的歷史契機時,構建符合中國民主化進程要求的公權力制約機制就顯得相當的重要和迫切。一切因公權力濫用所引發的社會問題都嚴重的威脅著國家的穩定和我國的民主建設。構建合理的憲政層次的公權力制約機制對於組織和引導現有的公權力制約技術來化解社會各方面矛盾,推進我國的民主化進程有著現實實質要求。
2.網路民主與公權力制約
網路民主對公權力的制約主要體現在民主的監督上。從民主監督來看,利用網路可以強化社會監督效力。公權力如何行使,如何做到不越權不違法,公民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都可以通過新聞、圖片等起到監督和評價的的作用。而現在網路的輿論效力已經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所以會自然而然的再行使公權力過程中注重維護自己的形象,合法形式。另外,網上監督也將會擴展社會監督的對象和范圍,加大了社會監督的廣度和深度,充分體現出社會監督的大眾化、日常化和多元化特徵。藉助網路,政府部門可以准確了解大多數人的意願和主張,可以准確判斷社會監督的共同指向,順應民意,合理行政,從而達到對公權力的制約,促進我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三)網路民主與深度民主
1.深度民主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目標
美國著名學者科恩在《論民主》中提出了人類社會民主發展的兩個尺度,認為「如果一個社會不僅准許普遍參與而且鼓勵持續、有力、有效並了解情況的參與,而且實際上實現了這種參與並把決定權留給參與者,這種社會的民主就是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民主。」當前許多國家准許並且鼓勵深度民主的發展,即使在一些現有民主尚存不足或缺陷但仍然保持遠大民主理想的國家,也把增加民主的深度作為政治改革和發展的目標。
民主的深度體現在人們參與政治的力度,首先是通過言論自由批評政府,影響政府的政策,即政治領域的言論自由是民主政治的第一步。第二步體現在公民的結社權上,也就是公民可以通過結社形成精英團體,代表本階層利益的結社自由,須知政治學也是一門學問,在社會分工不斷變細的今天,只有通過專業人士來處理政治事務,才能實現本階層利益更好的實現。第三步體現在選舉權上,選民支持他們想選舉的人選,以期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實現,從而獲得治理國家的權力的過程。
2.網路民主對深度民主的影響
深度民主是建立在一定信息基礎上的,現代網路傳播技術使得人們更加接近信息,知曉無法達到的地方發生的事情,讓更多人們了解更多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並希冀得到政府的回應,是社會管理者逃避監督和困難變得十分困難。網路民主的出現,降低了公民政治參與活動的成本,使得獲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可以不用固定某一現實場所的探討問題,網路的匿名性使得公民可以沒有顧忌的發表自己真實的觀點,並更加容易的找到與自己有著相同訴求的其他人,形成某一利益團體,選拔代表,表達意願。在網上,投票選舉可以做到真實、公開、匿名,並以其快捷先進的特性,降低選角成本,增加選舉廣度。網路民主促進了深度民主的發展,從而影響我國的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四)網路民主與民主精神
1.民主精神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根本推動力
民主精神作為一種觀念形態,應含有兩個基本因素,即人道和理性。民主精神要求人們不能採用暴力手段去爭取自身的利益,也不能採取暴力方法去解決人在觀念或看法上的分歧。承認分歧、公開矛盾,是為了通過協商等和平方式去解決矛盾,但分歧暫時不能解決時,人們應該服從多數人的選擇和決定。另一方面,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民主精神,主要看他是否遵守既定的規則和程序。因為遵守規則本身是為了防止政治過程中決策的任意性和獨斷性,而任意性和獨斷性恰恰是專制制度的特點。
一種有效的社會制度,必須要有適應的社會心理的支持。民主政治的建設及其有效的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對民主的自覺程度,以及以什麼樣的心理、觀念和態度參與政治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民主化不僅要有政治體制的民主化,還要有主體精神的民主化,即人的民主精神的提高。而後者才是推進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根本推動力。
2.網路民主對民主精神的影響。
建國六十年來,民眾的民主精神在挫折中不斷向前發展著。進入信息化社會以後,任何信息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民眾所知曉,民眾對所有涉及自身和他人利益的事發表自己的觀點,爭取自己的利益。當網上的觀念發生分歧時,通過對事實真相的調查,持不同意見的網路民眾比在網路下的民眾,更容易接受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結果和選擇。另外,當一個規則和程序在網路上被大家所熟知後,大家會更容易的接受和遵守它,另外,當有人或單位試圖破壞規則時,網路上的民眾更加方便監督和揭露,使得政治決策過程中的任意性和獨斷性大量減少。網路民主從民主精神的人道和理性兩方面,都促進了民主精神的傳播和發展,從而影響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Ⅱ 黨和政府重視網路民意發揮網路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何意義
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網路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中,重視網路民意有利於拓寬人民參與政治的渠道,有利於使政府的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有利於廣泛集中民智,體現決策的科學性。有利於人民了解決策,推動決策的實施。有利於公民更好的監督政府權力的行使,提高效率
Ⅲ 結合 政治生活 政府還可以如何利用網路行使權力,為人民服務。
①政府必須科學民主決策,可以通過網路廣泛傾聽社情民意,問計於民,順應民意,集中民智,服務民生。
②政府必須依法行政,可以利用網路技術提高行政效率,實現高效便民。
③政府必須自覺接受監督,可以利用網路及時、主動、正確地發布權威信息,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方便群眾監督,更好地維護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等政治權利。
④政府要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為公民求助和投訴提供途徑。可以利用網路接受公民的求助與投訴,維護公民的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