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加快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的舉措
1、立足國情軍情,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路子。將軍民融合發展理念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全領域全過程。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堅持國家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統一,綜合運用規劃引導、體制創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以及市場化等手段,最大程度凝聚軍民融合發展合力,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綜合效益最大化。
2、以擴大開放、打破封閉為突破口,不斷優化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體系,推動融合體系重塑和重點領域統籌。將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培育先行先試的創新示範載體,拓展軍民融合發展新空間,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子。
3、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相關法律法規立改廢釋工作。優化軍民融合發展的制度環境,堅決拆壁壘、破堅冰、去門檻,加快調整完善市場准入制度,從政策導向上鼓勵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人才、技術、資本、服務等在軍民融合發展上有更大作為。
4、向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采購、人才培養、軍隊保障社會化、國防動員等領域軍民融合潛力巨大,要強化資源整合力度,盤活用好存量資源,優化配置增量資源,發揮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最大效益。海洋、太空、網路空間、生物、新能源等領域軍民共用性強,要在籌劃設計、組織實施、成果使用全過程貫徹軍民融合理念和要求,抓緊解決好突出問題,加快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格局。
5、強化貫徹落實,增強緊迫感,只爭朝夕,緊抓快乾。按照職責分工,以釘釘子精神一件一件抓,加快推進重點任務、重大工程落地見效。著眼於提高軍民融合發展整體質量效益,強化督導評估,形成軍民融合發展的鮮明導向和評價標准規范。
軍民融合的意義
1、通過軍民深度融合,盤活存量資產,吸引各種渠道資源進入安全領域,促進創新,加快武器裝備升級換代。
2、解決原有中國軍工資產的效率問題,構建中國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軍民深度融合的運行體系,由原來的「輸血」轉為「造血」,促進軍工產業升級。
3、把中國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相結合,共同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實現軍民兩部門合作共贏的目標。
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要加強戰略引領,加強改革創新,加強軍地協同,加強任務落實,努力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
❷ 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現狀如何
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龍紅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呈現整體推進、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重點領域融合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特別是在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積極吸納全社會優勢資源。目前,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中,民口企業佔到總數的2/3以上,其中優勢民營企業佔比接近一半;『民參軍』企業承擔任務的領域和層次也不斷拓展,部分民營企業已經開始承擔總體和分系統任務,一些民營企業在微小型、無人系統和微納米等前沿關鍵技術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在軍民科技協同創新上,成效已逐步顯現。「這突出體現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方面,像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專項、核高基等項目,都是集聚了軍工集團、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軍地優勢科研力量取得的重大成果。」龍紅山表示,軍地各類主體協同創新的模式更加多樣,在海洋、網路、空天等事關國防安全的戰略新興領域,初步實現了軍民融合重點任務聯合攻關;在基礎科技領域,軍地各方聯合開展協同創新,在太赫茲、量子、激光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❸ 軍民融合8個重點領域是什麼
1、基礎設施軍地合建共用
在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信息、戰略物資儲備、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充分考慮和貫徹落實國防需求,增強基礎設施的軍事功能。此外,要挖掘軍事基礎設施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進一步發揮區國防教育訓練基地社會服務功能。
2、深化國防教育改革
健全國防教育機構,大力開展國防教育「五進」活動;依託城市公園或旅遊景區,打造一批國防教育主題公園;發揮駐區部隊軍事資源優勢,打造一批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繼續抓好「雙擁模範城」爭創活動,大力培育和宣傳國防教育先進典型。
3、推進國防動員與應急管理機制融合
依託區國防動員委員會和區應急委員會,組建黨政軍警合成、分工合作、權威高效的聯合指揮部,統籌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和戰爭災害;搭建應急應戰一體化指揮平台,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構建適應應急應戰需求的動員預案體系。
4、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與國防動員隊伍融合建設
按照「統一編、融合建、聯合用」的思路,加強寶安民兵、預備役部隊與國防動員隊伍一體化建設;整合軍地人才、技術、場地等資源優勢,促進民兵、預備役部隊與國防動員隊伍在教育、訓練、管理與保障等方面深度融合;
健全軍地聯訓聯演制度,規范用兵程序,注重在反恐維穩、搶險救災、專業救援等任務行動中用兵練兵強兵。
5、深化兵役工作調整改革
依託戶籍管理系統和新一代兵役登記、預備役登記統計系統,落實兵役登記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整合並依託區人武部和區民政局相應常設徵兵工作辦公室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辦公室,負責平時兵員徵集、戰時兵員徵召、優待撫恤、退役安置等工作;
加強高校武裝機構建設,探索大學生兵員徵集實施辦法;逐步提高現役士兵及其家庭優待金標准,抓好退役士兵免費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
6、加強戰時防空與平時防災一體化建設
按照戰時防空與平時防災一體建設的要求,加強區民防指揮中心和通信警報設施升級改造;加強人口疏散基地建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掩蔽防護、物資供應等功能;
依託學校、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社區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防空防災教育訓練,普及防空防災知識;按照實戰化要求,修訂完善重要經濟目標防護預案,明確防護責任。
7、推進軍地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與成果轉化
鼓勵民用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國防科研、生產,對落戶本地的軍工企業或從事軍品科研、生產的企業,提供政策、資金支持;依託地方高新技術產業,加強科技人才、技術、設備、成果等儲備;加強軍地先進文化建設合作,廣泛開展「社會文化進軍營」、「軍營文化進社會」活動。
8、推進駐區部隊保障社會化改革
積極探索駐區部隊醫療、物資、交通、生活、營房等社會化保障;依法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做好隨軍家屬就業、子女入學、退役軍人安置和優撫工作;健全完善軍人維權、生活服務、軍轉幹部和退役士兵就業、重點優撫對象生活保障等體系。
以上內容參考:南方網-寶安率先發布文件從8大領域深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