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全教育平台登錄賬號登錄入口網址
安全教育平台登錄賬號登錄入口網址: https://www.xueanquan.com/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
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近年來,由於中小學生課內外負擔加重,手機、電腦等帶電子屏幕產品(以下簡稱電子產品)的普及,用眼過度、用眼不衛生、缺乏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等因素,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不斷攀升,近視低齡化、重度化日益嚴重,已成為一個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需要政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家庭、學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為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
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
到2030年,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整體水平顯著提升,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階段學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達標優秀率達25%以上。
二、各相關方面的行動
(一)家庭
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家長應當了解科學用眼護眼知識,以身作則,帶動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盡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視覺環境。0—6歲是孩子視覺發育的關鍵期,家長應當尤其重視孩子早期視力保護與健康,及時預防和控制近視的發生與發展。
增加戶外活動和鍛煉。讓孩子到戶外陽光下度過更多時間,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近視。要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運動氛圍,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使其在家時每天接觸戶外自然光的時間達60分鍾以上。已患近視的孩子應進一步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延緩近視發展。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寒暑假體育作業,使其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引導孩子養成終身鍛煉習慣。
控制電子產品使用。家長陪伴孩子時應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鍾,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鍾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鍾,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
減輕課外學習負擔。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負擔,不要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應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
避免不良用眼行為。引導孩子不在走路時、吃飯時、卧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監督並隨時糾正孩子不良讀寫姿勢,應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與書本距離應約為一尺、胸前與課桌距離應約為一拳、握筆的手指與筆尖距離應約為一寸,讀寫連續用眼時間不宜超過40分鍾。
保障睡眠和營養。保障孩子睡眠時間,確保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階段學生8個小時。讓孩子多吃魚類、水果、綠色蔬菜等有益於視力健康的營養膳食。
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改變「重治輕防」觀念,經常關注家庭室內照明狀況,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用眼衛生習慣。掌握孩子的眼睛發育和視力健康狀況,隨時關注孩子視力異常跡象,了解到孩子出現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電視時湊近屏幕、抱怨頭痛或眼睛疲勞、經常揉眼睛等跡象時,及時帶其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遵從醫囑進行科學的干預和近視矯治,盡量在眼科醫療機構驗光,避免不正確的矯治方法導致近視程度加重。
(二)學校
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嚴格依據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組織安排教學活動,嚴格按照「零起點」正常教學,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強化年級組和學科組對作業數量、時間和內容的統籌管理。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鍾,初中不得超過90分鍾,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寄宿制學校要縮短學生晚上學習時間。科學布置作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促進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減少機械、重復訓練,不得使學生作業演變為家長作業。
加強考試管理。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堅決控制義務教育階段校內統一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不得超過1次,其他年級每學期不得超過2次。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和排名;嚴禁以各類競賽獲獎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入學依據;嚴禁以各種名義組織考試選拔學生。
改善視覺環境。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鼓勵采購符合標準的可調節課桌椅和坐姿矯正器,為學生提供符合用眼衛生要求的學習環境,嚴格按照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標准,落實教室、宿舍、圖書館(閱覽室)等採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於視力健康的照明設備。加快消除「大班額」現象。學校教室照明衛生標准達標率100%。根據學生座位視角、教室採光照明狀況和學生視力變化情況,每月調整學生座位,每學期對學生課桌椅高度進行個性化調整,使其適應學生生長發育變化。
堅持眼保健操等護眼措施。中小學校要嚴格組織全體學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認真執行眼保健操流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學生注意保持手部清潔衛生。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掌握執筆姿勢,督促學生讀寫時坐姿端正,監督並隨時糾正學生不良讀寫姿勢,提醒學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教師發現學生出現看不清黑板、經常揉眼睛等跡象時,要了解其視力情況。
強化戶外體育鍛煉。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確保中小學生在校時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確保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課時,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階段每周2課時。中小學校每天安排30分鍾大課間體育活動。按照動靜結合、視近與視遠交替的原則,有序組織和督促學生在課間時到室外活動或遠眺,防止學生持續疲勞用眼。全面實施寒暑假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制度,督促檢查學生完成情況。
加強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依託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向學生講授保護視力的意義和方法,提高其主動保護視力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利用學校閉路電視、廣播、宣傳欄、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對學生和家長開展科學用眼護眼健康教育,通過學校和學生輻射教育家長。培訓培養健康教育教師,開發和拓展健康教育課程資源。支持鼓勵學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團,開展視力健康同伴教育。
科學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指導學生科學規范使用電子產品,養成信息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定期開展視力監測。小學要接收醫療衛生機構轉來的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確保一人一檔,並隨學籍變化實時轉移。在衛生健康部門指導下,嚴格落實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和每學期2次視力監測制度,對視力異常的學生進行提醒教育,為其開具個人運動處方和保健處方,及時告知家長帶學生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做好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新發率等的報告和統計分析,配合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視力篩查。學校和醫療衛生機構要及時把視力監測和篩查結果記入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
加強視力健康管理。建立校領導、班主任、校醫(保健教師)、家長代表、學生視力保護委員和志願者等學生代表為一體的視力健康管理隊伍,明確和細化職責。將近視防控知識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強醫務室(衛生室、校醫院、保健室等)力量,按標准配備校醫和必要的葯械設備及相關監測檢查設備。
倡導科學保育保教。嚴格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重視生活和游戲對3—6歲兒童成長的價值,嚴禁「小學化」教學。要保證兒童每天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於3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結合地區、季節、學齡階段特點合理調整。為兒童提供營養均衡、有益於視力健康的膳食,促進視力保護。幼兒園教師開展保教工作時要主動控制使用電視、投影等設備的時間。
(三)醫療衛生機構
建立視力檔案。嚴格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關於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監測、早發現、早預警、早干預,起,0—6歲兒童每年眼保健和視力檢查覆蓋率達90%以上。在檢查的基礎上,依託現有資源建立、及時更新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並隨兒童青少年入學實時轉移。在學校配合下,認真開展中小學生視力篩查,將眼部健康數據(包括屈光度、眼軸長度、屈光介質參數等)及時更新到視力健康電子檔案中,篩查出視力異常或可疑眼病的,要提供個性化、針對性強的防控方案。
規范診斷治療。縣級及以上綜合醫院普遍開展眼科醫療服務,認真落實《近視防治指南》等診療規范,不斷提高眼健康服務能力。根據兒童青少年視覺症狀,進行科學驗光及相關檢查,明確診斷,按照診療規范進行矯治。叮囑兒童青少年近視患者應遵從醫囑進行隨診,以便及時調整採用適宜的干預和治療措施。對於兒童青少年高度近視或病理性近視患者,應充分告知疾病的危害,提醒其採取預防措施避免並發症的發生或降低危害。制定跟蹤干預措施,檢查和矯治情況及時記入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積極開展近視防治相關研究,加強防治近視科研成果與技術的應用。充分發揮中醫葯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中的作用,制定實施中西醫一體化綜合治療方案,推廣應用中醫葯特色技術和方法。
加強健康教育。兒童青少年近視是公共衛生問題,必須從健康教育入手,以公共衛生服務為抓手,發動兒童青少年和家長自主健康行動。針對人們缺乏近視防治知識、對近視危害健康嚴重性認識不足的問題,發揮健康管理、公共衛生、眼科、視光學、疾病防控、中醫葯相關領域專家的指導作用,主動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積極宣傳推廣預防兒童青少年近視的視力健康科普知識。加強營養健康宣傳教育,因地制宜開展營養健康指導和服務。
(四)學生
強化健康意識。每個學生都要強化「每個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意識,主動學習掌握科學用眼護眼等健康知識,並向家長宣傳。積極關注自身視力狀況,自我感覺視力發生明顯變化時,及時告知家長和教師,盡早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和治療。
養成健康習慣。遵守近視防控的各項要求,認真規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確讀寫姿勢,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每周參加中等強度體育活動3次以上,養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自覺減少電子產品使用。
(五)有關部門
教育部:加快修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等。成立全國中小學和高校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科學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和視力健康管理等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試點工作,強化示範引領。進一步健全學校體育衛生發展制度和體系,不斷完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加快體育與健康師資隊伍建設,聚焦「教」(教會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練」(經常性課余訓練和常規性體育作業)「賽」(廣泛開展班級、年級和跨校體育競賽活動)「養」(養成健康行為和健康生活方式),深化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校園體育項目建設。推動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現有中小學衛生保健機構建設,按照標准和要求強化人員和設備配備。鼓勵高校特別是醫學院校、高等師范院校開設眼視光、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相關專業,培養近視防治、視力健康管理專門人才和健康教育教師,積極開展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管理相關研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國學校校醫等專職衛生技術人員配備情況專項督導檢查,著力解決專職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及相關設備配備不足問題。會同有關部門堅決治理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每年對校外培訓機構教室採光照明、課桌椅配備、電子產品等達標情況開展全覆蓋專項檢查。
國家衛生健康委:培養優秀視力健康專業人才,在有條件的社區設立防控站點。加強基層眼科醫師、眼保健醫生、兒童保健醫生培訓,提高視力篩查、常見眼病診治和急診處置能力。加強視光師培養,確保每個縣(市、區)均有合格的視光專業人員提供規范服務,並根據兒童青少年近視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矯正方法。全面加強全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監測網路、數據收集與信息化建設。會同教育部組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和視力健康專家隊伍,充分發揮衛生健康、教育、體育等部門和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科學指導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和視力健康管理工作。加快修訂《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等文件。年底前,會同有關部門出台相關強制性標准,嚴格規范兒童青少年的教材、教輔、考試試卷、作業本、報刊及其他印刷品、出版物等的字體、紙張,以及學慣用燈具等,使之有利於保護視力。會同相關部門按照採光和照明國家有關標准要求,對學校、托幼機構和校外培訓機構教室(教學場所)以「雙隨機」(隨機抽取衛生監督人員,隨機抽取學校、托幼機構和校外培訓機構)方式進行抽檢、記錄並公布。
體育總局:增加適合兒童青少年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的場地設施,持續推動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向兒童青少年開放。積極引導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各類兒童青少年體育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冬夏令營、訓練營和體育賽事等,吸引兒童青少年廣泛參加體育運動,動員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廣大兒童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提供指導。
財政部:合理安排投入,積極支持相關部門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完善中小學和高校校醫、保健教師和健康教育教師職稱評審政策。
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嚴格監管驗光配鏡行業,不斷加強眼視光產品監管和計量監管,整頓配鏡行業秩序,加大對眼鏡和眼鏡片的生產、流通和銷售等執法檢查力度,規范眼鏡片市場,杜絕不合格眼鏡片流入市場。加強廣告監管,依法查處虛假違法近視防控產品廣告。
國家新聞出版署:實施網路游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路游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採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
廣播電視總局等部門: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路、新媒體等作用,利用公益廣告等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宣傳推廣近視防治知識。
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相關部門都要關心、支持、參與兒童青少年視力保護,在全社會營造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專家指導、學校教育、家庭關注的良好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來。
三、加強考核
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負責本地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措施的落實,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國務院授權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各省級人民政府簽訂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責任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逐級簽訂責任書。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嚴禁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片面以學生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將視力健康納入素質教育,將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課業負擔等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學校依法依規予以問責。
建立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評議考核制度,評議考核辦法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體育總局制訂,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核實各地2018年兒童青少年近視率的基礎上,從起,每年開展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評議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 ;
⑵ 安全教育平台登錄賬號登錄入口:https://www.xueanquan.com/
安全教育平台登錄賬號登錄入口: https://www.xueanquan.com/
平安是最基本的公共產品,「安全第一」是最廣泛的社會共識。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強化紅線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以,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學校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與公安、綜治等部門密切合作,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有關問題和影響教育系統安全穩定的突出問題,一手抓問題排查整治,一手抓體制機制建設,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從根本上治理,努力減少影響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問題的發生,一些學校安全工作難點、熱點問題得到有效破解,學校安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在基礎教育階段,2017年溺水死亡人數與上年同比下降約7%,火災死亡人數下降約4.8%,刑事案件死亡人數下降約16.9%,自然災害死亡人數下降約33.8%,傳染病死亡人數下降約13.8%,高校連續29年保持安全穩定。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不斷完善,廣大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給中小學、幼兒園、職業院校、高等學校做好安全穩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戰新要求。當前,學校安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地區安全發展理念有待進一步落實,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還比較淡薄,制度措施落實還不到位。二是部分地區對安全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認識不足,把握不清,應對不及時,處置不果斷。三是個別地區管理制度不完善、不配套,風險預防、管控和化解機制不健全,不協調。四是一些地區監管力度不足,安全基礎能力比較薄弱,治理能力和事故處置能力有待提升,重檢查,輕整改,結果運用有待加強。五是一些工作人員只當「二傳手」,缺乏深入思考和調研,工作思路不夠開闊,工作方式缺乏創新。這些情況反映出學校安全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迫切需要不斷改進和創新,以有效地應對新的矛盾風險挑戰。
剛才,陝西省公安廳、 廈門大學 的負責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發言,各地各校要結合實際學習借鑒;公安部部長助理王儉同志就加強警校聯動,構建校園安全防控體系作了部署,各地各校要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就做好2018年學校安全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堅持生命至上,強化紅線意識
「安全不保,何談教育?」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確處理安全工作和事業發展的關系,時刻把廣大師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一要深刻認識******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安全是教育事業發展、學生成長成才的最底線要求,關繫到億萬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穩定,必須認真學習*關於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論述,把安全工作擺在教育強國建設更突出位置,並落實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環節和全過程。二要健全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堅持高標准、嚴要求,採取有力措施,加強督促檢查,嚴格考核獎懲,切實將安全責任記在心上、抗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時刻綳緊安全工作這根弦。三要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要認真梳理總結歷次學校安全事故教訓,進一步細化部門監管責任,突出學校主體責任,對容易發生重特大事故的環節採取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監管關口前移,完善防控體系,突出安全教育,加強日常防範,加強源頭治理,加強應急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最大限度維護校園秩序。
二、聚焦關鍵問題,妥善應對處置
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堅持問題導向,認真分析學校安全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分類應對,突出重點,集中解決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學校安全問題。一要關注新興安全領域。認清暴力恐怖主義、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西方意識形態對我國家主權和政治安全的嚴重威脅,加強大中小學課程教材建設和管理,嚴把政治關、思想關和質量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強化高校反恐防滲透工作,加強涉穩輿情處置,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措施,及時做好風險預防、管控和化解。要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原則,堅決制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二要重視原生事故處置。充分認識虐童、性騷擾、性侵害、涉校涉生重特大傷亡等事件對社會公序良俗的沖擊,要在第一時間用事實說話,用細節發聲。同時,關注民眾正當訴求,及時回應民眾呼聲,用真相消除疑慮,打消顧慮,堅決避免因個別偶發事故處置不當,發酵演變,引發更大的次生事件。三要掌握教育輿情主動權。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提高領導幹部媒介素養,做好與媒體的有效互動,增強事故發生後的輿情應對能力,並充分運用微博、微信等網路新媒體,積極回應熱點難點,積極倡導正能量,引導輿論理性表達,營造良好輿論生態。
三、立足長效治理,創新工作思路
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認真研究學校安全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立足長效治理,創新工作思路,做好全面防控。一要強化依法治理。建立健全學校法律顧問制度,進一步強化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指導高校做好安全穩定綜合防控體系建設,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研究解決影響校園安全突出問題的能力,通過法治途徑和方式解決涉校涉生安全事件,推動安全工作法治化、規范化。二要強化綜合治理。結合「掃黑除惡」、「 掃黃打非」、「 護校安園」等專項治理工作,將學校安全工作納入公共安全體系,加大對中小學校園周邊交通秩序、食品衛生、黑網吧的清理整頓力度,加強對高校周邊城中村、鍾點房、出租屋等治安亂點和非法、違禁出版物的排查整治,實現專項治理和系統治理有機融合,並探索建立學生安全責任區,凈化學校周邊環境。三要強化社會化治理。充分發揮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作用,運用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等載體,推進家校合作共育,推進校地、校警、校群聯動聯防聯治,努力形成學校安全工作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面。四要強化信息化治理。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信息化手段,整合分析各類安全信息,深入研究安全工作規律特點,提高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科學化水平。加強高校網路輿情監測,做好綜合研判,實現網路和信息安全可管可控。
四、完善校園防控,優化安全環境
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建立健全校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優化學校安全環境。一要加強安全風險預防。將安全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專題教育,深化「平安校園」創建活動,定期組織應急疏散演練。深入推進全國安全教育實驗區和國家級安全教育示範區建設,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區域性學校安全風險清單,及時為學校提供安全風險提示,做好安全防範和隱患化解前置工作。二要加強安全風險管控。按照標准為中小學配備必要的安全保衛人員,健全門衛、巡查、隱患排查等管理制度,強化校內日常安全管理。強化高校內部保衛力量規范化建設,加強高校重點人教育穩控工作和講座論壇、開學典禮、迎新會等規范管理,推動安全監管常態化、長效化。三要加強安全事故處置和風險化解。加強與公安、綜治、司法等部門合作,建立安全事故處置預案,健全安全事故報告、處置和部門協調機制。加強與保險部門合作,按規定購買校方責任險,積極探索設立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責任保險,在加大國家財政專項資金投入的同時,引導家長根據自願原則參加,充分發揮保險在化解學校安全風險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加大監管力度,築牢安全防線
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會同有關部門在前期工作基礎上,認真落實各項制度措施,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精準施策,打造陽光、安全校園。一要強化安全防護設施建設。根據校園及周邊治安、交通環境實際,在學校門口設置隔離欄、升降柱等硬質防沖撞設施,推動農村學校完善物防設施。完善視頻監控、快速報警聯網等安防系統及管理平台建設,進一步推進高校校園安全管理與應急指揮系統建設。二要強化常規安全管理。做好防溺水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加強重點水域管理,廣泛宣傳防溺水知識和技能。加強校車安全監管,開展專項整治,堅決取締非法校車接送學生和幼兒,堅決避免發生將幼兒遺忘在校車內的事故。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控與食品安全工作,認真落實中小學每日晨檢、因病缺課登記和病因追蹤制度,定期開展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和水質監測。深化高校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開展校園高層建築、電氣火災等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要強化熱點難點問題治理。加強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機排查,加強日常管理和依法懲戒,有效遏制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發生。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網路游戲市場規范工作,教育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路,自覺抵制網路不良信息和不法行為,避免沉迷網路游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健全學生權利保護制度,對體罰、性騷擾、性侵害等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從嚴問責。配合金融監管部門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引導學生遠離不良校園貸。指導高校以反恐怖主義宣傳教育為重點,以防範抵禦極端宗教滲透為底線,以強化校園綜合防控體系為保障,加強反恐防範能力,從源頭上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四要強化督導檢查。各地教育督導部門要將學校安全工作列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地方政府及各有關部門、學校落實安全工作職責的督導檢查,並將督導結果作為評價政府教育工作和學校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對學校安全事故頻發的地區,要採取約談、通報、掛牌督辦等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
同志們,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我國進入******的藍圖,吹響了踏上新征程的號角。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堅決貫徹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扎實做好學校安全工作,堅決防範各類事故發生,為寫好教育「奮進之筆」,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為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提供最安全、最陽光的校園環境。
⑶ 德陽安全教育平台登陸入口
一、德陽安全教育平台學生登錄入口 德陽安全教育平台學生登錄入口地址為: https://deyang.xueanquan.com/ ,學生和家長可以輸入學籍帳號登錄。
二、德陽安全教育平台簡介
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落實《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推動全國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標准化、信息化建設,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託,中國教育學會組織專家,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參考國外經驗,緊密結合我國中小學、幼兒園實際,研製完成切實可行的我國中小學、幼兒園的安全管理及評價標准。2013年,受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託,中國教育學會在全國建立安全教育實驗區,開展基於信息化平台的學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模式研究,探索和創新安全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為各地開展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提供依據。
1、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管理機制。
實現安全教育過程和效果的實時管理和量化考核,強化和落實學校和教師的安全教育主體責任,全面提升實驗區的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和能力,努力將實驗區打造成「全國安全教育示範區」。
2、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體系。
在確保安全教育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和規范性的基礎上,藉助信息化平台資源建立有地方特色的安全教育校本課程體系。
3、協助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開展有效的安全教育。
通過信息化平台,教師可以方便地運用視頻資源組織課堂教學、帶領學生開展技能訓練、進行家校安全教育互動、及時了解和評價安全教育效果等。
4、協助中小學生(幼兒)自主開展安全教育活動。
通過信息化平台,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安全知識學習、安全技能 訓練、參與安全專項活動、進行學習效果測試等活動,切實提高中小學 生(幼兒)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水平。
5、協助中小學提升應急疏散演練效果。
各地和學校要按照《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操作規范》要求,做到中小學校每月一次、幼兒園每季度一次應急疏散演練,並確保演練安全和效果。中國教育學會協助各地重點解決學校師生開展演練過程中的實操性問題,提高應急疏散演練的效果。
6、加強家校互動,提高家長的安全監管意識和能力。
三、德陽中小學安全教育新聞
10月19日上午,第八屆優秀體育課和健康教育課教學觀摩展示交流活動在四川省德陽市體育館召開。
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張東燕,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理事長楊貴仁,四川省教育學會副會長周雪峰,德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何蘋,德陽市政協副主席張清良,德陽市政協副主席尹艷等領導,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德陽市教育局有關負責同志、評課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教育部門、教育科研部門和中小學校長、保健所長和骨幹教師近四千人參加了開幕式。
德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何蘋致歡迎詞。
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張東燕講話中指出:從2004年開始,通過連續八屆的體育課教學觀摩展示交流活動,涌現出一大批認真學習、理性實踐、堅持改革、不斷創新的優秀教師,呈現出一大批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改革實驗的優秀成果。實踐證明,舉辦觀摩展示交流活動有力地推動了課程標準的實施和體育教學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對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我們要繼續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深化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完善學校體育「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教學模式。希望大家以此為契機,不斷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在立德樹人、提高身體素養和健康素養的重要性的認識,上好核心素養導向的體育課,適應時代發展和學生需要,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希望廣大體育教師把上好體育與健康課作為健身育人的重要職責,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全身心地投入課程改革,在教學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使學生樂學、會練、會賽,不斷豐富體育教學內涵,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品格不斷發展。
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理事長楊貴仁宣布活動開幕。
開幕式上,德陽市進行了「陽光體育 築夢未來」主題的學校體育教學成果展示。
開幕式後,德陽市中江縣實驗小學蔣璞任和德陽馬會五中張曉麗兩位教師分別展示了《少年拳第一套及體能練習》和《體操——橫箱分腿騰越及體能練習》兩節課。課後專家進行了精彩的點評。
在接下來的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中,將有64節體育課、14節健康教育課進行現場展示,德陽市將組織3120名中小學生參與借班上課。本次展示課內容既有指定教材內容,也有自選教材內容,涵蓋三大球、田徑、武術、體操、棒壘球等項目。來自中國教科院、各高校、各省市教研部門的50餘名體育教學專家將進行現場評課。
中小學優秀體育課和健康教育課教學觀摩展示交流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本屆展示交流活動在教育部體衛藝司、中國教育學會和德陽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和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德陽市教育局承辦,德陽外國語學校協辦,得到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教研室、教科院(所)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得到了廣大體育教研員和一線體育教師、健康教育教師的積極響應。
據悉,共有28個省(市、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四城市和十城市體育學組共31個單位報送了462節體育課和103節健康教育課。為了讓全國的體育教師和體育教科研人員能夠更多地學習和參與交流,本屆展示交流活動將採用了新媒體在線交流的多點並行方式,對現場展示的64節體育課和14節健康教育課中的35節課進行了網路直播,對近300節參評課例進行了在線視頻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