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G時代 運營商如何迎接挑戰
最近幾年,5G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運營商們該如何應對?尤其是5G時代下的雲計算市場。伴隨著互聯網和傳統IT企業在雲計算領域的持續投入,國內雲計算市場競爭正在進一步白熱化。面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以及近萬億元的雲計算市場,如何定位雲計算成為了國內電信運營商當前關注的焦點。
電信運營商面臨新挑戰
伴隨著雲計算業務的快速成長,以及數據中心市場的發展,我國雲計算產業在過去的幾年間經歷蓬勃生長,生態體系快速繁榮。從市場規模來看,2017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接近700億元,年增速達到了28%,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6800億元。作為較早進入到雲計算領域的參與者,國內三大運營商目前均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服務挑戰。
電信運營商在國內公有雲市場的佔比不斷減少
以目前國內雲計算市場佔比最大的IaaS收入來看,在IDC公布的2017年中國公有雲IaaS增速中,AWS、騰訊雲的增速較快,達到了152.33%和136.76%,阿里雲由於基數較大,雖然增速低於100%,但份額佔有量依然很可觀。而電信運營商卻正在由2015年的公有雲IaaS市場份額20.7%,降到目前的不足15%。伴隨著IaaS市場的逐步飽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PaaS和SaaS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考慮到運營商在上層雲服務領域的劣勢,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將會面臨更為嚴酷的挑戰。
電信運營商在國內私有雲市場仍具有競爭優勢
國內電信運營商藉助在雲網基礎設施、政府行業資源等方面的天然優勢,得益於近兩年政務雲、醫療雲、金融雲等行業雲市場的活躍,在私有雲項目方面收獲頗豐。在2018私有雲企業排行榜TOP50中,國內三大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均在榜單前10。與此同時,也應該看到,以華為、新華三、浪潮等為代表的傳統軟硬體設備提供商還處在領跑的位置,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公有雲服務商也開始進入私有雲領域,未來國內私有雲市場競爭加劇。
5G驅動雲計算產業升級
2018年6月,隨著3GPP全會通過了5G NR獨立組網功能標准,5G標準的首個子集R15正式誕生,一系列5G第二階段新項目得到批准,3GPP Release 16也在加快推進。同時,國內運營商也亮出了5G的時間表:計劃到2020年,實現5G網路正式商用,5G時代即將到來。3GPP定義了5G的三大應用場景,即eMBB(增強移動寬頻)、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eMBB對應的是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頻業務;mMTC對應的是大規模物聯網業務;uRLLC對應的是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實際上5G和5G所帶來的機會,已經大大超越了現有的通信行業生態系統,可以預見的是,新的網路和創新業務的出現必然推動當前雲計算產業進一步升級。
新的業務必然帶動雲服務的全面升級
5G將為用戶提供超高清視頻、下一代社交網路、VR和AR等更加身臨其境的業務體驗。同時,5G將與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智能家居等物聯網場景深度融合。為了適應這些新的業務,雲服務必然要進行服務升級以滿足下一代業務的需求,例如AWS Greengrass就是為了滿足物聯網場景的應用需求,雲服務商提供的雲服務物聯網解決方案。
高的網路要求必然帶動雲服務質量的全面升級
5G在超大帶寬、低時延、靈活連接和網路切片方面的新特性,將通過網路架構和基礎設施平台兩個方面進行技術創新和協同發展來滿足。在網路架構方面,通過接入雲、控制雲和轉發雲實現控制轉發分離和控制功能重構,簡化結構,提高接入性能;在基礎設施平台方面,構建電信級雲平台來實現對上層虛擬網路服務的承載,同時通過網路服務編排,解決現有基礎設施成本高、資源配置不靈活、業務上線周期長的問題。
高投入的網路建設必然帶動雲化部署的全面升級
網路演進需要保持現網業務的連續性,最大可能保護已有投資,同時為未來業務的發展預留空間。5G時代巨大的容量和敏捷性需求推動了基站的緻密化,5G建設所需基站數量多,投資量大。無論是從節省投資的角度,還是在業務的靈活性和創新性支撐方面,5G時代的雲化部署已是必然。
運營商雲化之路需四面出擊
面向5G時代,電信運營商的雲化之路需要從網路架構、基礎設施、業務服務和運營模式等四個方面全面提升,在滿足未來融合應用場景的網路需求的同時,以網路能力開放為基礎,在能力平台和雲服務領域必須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推出面向垂直行業領域的雲服務,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數字經濟時代。
在網路架構方面,加快推進全面雲化網路重構
電信運營商需要加快構建「以數據中心為中心」的網路架構,所有的網路功能和業務應用都運行在雲數據中心上,構建包括基礎設施層、網路功能管理層和網路服務編排層的三層電信雲平台,由雲化形態的新型數據中心、智能化網路調度的新型網路以及全局化網路編排管理的新型大腦共同組成新型的網路架構,從而實現網路雲化、業務雲化和運營雲化。
在基礎設施方面,依託多接入邊緣計算(MEC),加快推動應用落地
電信運營商網路需要利用雲化部署,將核心雲下沉到用戶端,業務數據不用來回傳送到數百公里之外的核心數據中心,只需傳送到離用戶更近的邊緣數據中心機房或基站處理即可,從而降低網路時延,以滿足未來5G實時業務交付。同時,藉助MEC,加快整合產業生態鏈,挖掘新業務場景,探討商業模式,推動面向垂直行業領域的服務落地應用。
在業務服務方面,打造雲網融合支撐體系,推出雲+網一體化服務
電信運營商應以網路為基礎,圍繞雲組網、雲聯網、雲專線、雲寬頻等雲網融合產品和服務,構建面向行業的新型運營服務體系,實現雲網融合產品的一點受理,敏捷開通。同時,以網路連接為中心,對上遊客戶提供面向行業應用的網路連接服務,對下游廠商實現合作夥伴雲服務能力和運營商自身網路服務的集成,構建屬於運營商特徵的雲網生態。
在運營模式方面,逐步向垂直行業雲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
與雲計算產業鏈中其他企業項目相比,電信運營商的優勢在於擁有大型數據中心和網路寬頻的基礎,更加善於打造一條從終端到網路再到計算的完整鏈條。通過提供一整套面向行業的雲服務解決方案,電信運營商所構建的雲計算價值鏈將成為自身差異化優勢的明顯體現。因此,在5G時代,電信運營商應圍繞自身優勢定製技術與商業戰略,構建面向產業互聯網的垂直領域雲解決方案的運營支撐體系。
5G時代即將來臨,雲計算又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要想在國內雲計算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同時,還要准確把握市場需求,尋求多元化合作,打造良性的生態體系,從而實現業務收入的持續增長。
② 聯通運營商推廣5G以後,感覺4G網速好像變了,越來越慢
作為全球網路模式的發展方向,5G網路將會在實現網速升級的同時,帶動新一輪產業革命的發展,畢竟只有5G的網速才能滿足萬物互聯的宏觀概念。所以在在意識到5G時代的重要性後,我國也在去年向三大運營商和廣電頒布5G牌照,這也意味著5G商用時代正式開啟。
另外,當前5G的覆蓋率較為局限,據悉全國5G基站僅為20萬個,用戶數量僅為5000萬,對於運營商而言,動輒超過400萬個5G基站以及13億的4G用戶規模對於運營商而言更應該權衡利弊,畢竟以當前5G網路的服務能力來看,即便運營商有能力將用戶進行遷移,但根本沒有能力將服務做好。所以對於運營商而言,當前4G才是賺錢的主力軍,自然也不會進行限速。因此,4G網速下降也並非是三大運營商的陰謀。
③ 怎樣將4g網路提升5g網路
聯通4G用戶打開LTE功能,不換卡不換號不換套餐,拿了5G手機在有5G網路覆蓋的地區,就可以登錄使用5G網路(下行速率最高峰值300Mbps),如果辦理5G套餐可以享受到更高的速率。聯通4G套餐用戶可通過營業廳辦理5G套餐。
④ 5g手機怎麼設置網速快
打開5G開關。5G手機讓網速更快可以通過打開5G開關,並且將5G網路模式設置為NSA+SA模式。這樣在有5G網路覆蓋信號情況下佔用5G網路進行上網業務,最高可以享受下行1Gbps網路速率。
自己花了大幾千買個個5G手機,媒體上整天吹噓5G網路怎麼延時小怎麼快,但是我用起來怎麼沒有任何感覺,和4G沒有區別,一樣慢!
5G相比4G網路的幾個優勢,大家都明白。中國5G網路的部署架構分為NSA (非獨立組網)和SA (獨立組網)兩大類。
5G-NSA即承載在原有的4G網路基站上加個裝置,可以提供與5G差不多的網路速度,5G建設初期,運營商為了加快建網,增加用戶的使用和體驗,採用的是這種方式,這種網路僅能實現高帶寬,其實說不上真正意義上的5G網路。
5G-SA採用的是5G獨立基站,就完全替代原來的4G基站的功能,能輕松實現高速帶寬、單個基站高達百萬設備的連接數量、能最低低至1毫秒的網路延時(這個功能玩王者的朋友就很好理解,延時超過406就會卡畫面了,有時候死了自己都看不清)。
另外還可以基於網路切片、邊緣計算等SA特色能力,在5G定製網領域可以做很多產業化的應用,這些和普通人關系不大,主要提為工業和產業化的行業提供服務的。
⑤ 客戶體驗與感知:運營商如何在5G時代取得競爭優勢
由於5G採用新的技術和頻率,因此4G手機不支持5G網路。如果想體驗5G技術,需要更換5G手機;也可以購買支持5G網路的CPE等數據設備,將5G信號轉換為WLAN信號後連接使用。
⑥ 5G時代即將來臨,三大運營商是如何布局
你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移動處獲悉,將在五個城市開展外場測試,2018年在這個五個城市將建設超過100個5G基站,進行5G規模實驗。至此,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都公布了自己的5G試點城市,合計有13座城市。
2月26日晚間,從中國移動處獲悉,其將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五個城市開展外場測試,2018年在這個五個城市將建設超過100個5G基站。 此前,從中國聯通處獨家獲悉,聯通計劃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杭州、南京、雄安7城市進行5G試驗,已經向工信部遞交了申請。未來,還會根據工信部、發改委的要求,增加試驗城市的數量。 中國電信也表示,中國電信在成都、雄安、深圳、上海、蘇州、蘭州等六座城市開通了5G試點。綜合三大運營商的試點城市,合計有13座城市,其中,上海成為唯一三大運營商均試點的城市。
對於試點城市的選擇並不是隨意的。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表示,在規模試驗上,中國移動選擇在5大經濟發達(往往是GDP排名全國前十)、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展開。需要涉及26個應用場景,覆蓋城區、密集城區、郊區、湖面、城中村等場景,並建設20平方公里的車聯網區域。 除了五個試點城市以外,還將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個城市進行5G業務和應用示範,主要涵蓋4K高清、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無人機等。 根據發改委通知,相關企業在應用5G通信示範工程建設上,6GHz以下頻段在不少於5個城市開展5G網路建設,每個城市5G基站數量不少50個,形成密集城區連續覆蓋,全網5G終端數量不少於500個;向用戶提供不低於100Mbps、毫秒級時延5G寬頻數據業務。 2月23日,國家發改委官網公布了《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八個項目中,三大運營商5G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示範工程位列其中。今年年初,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規范正式發布,通過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的測試,預計在2018年底,我國5G產業鏈主要環節基本達到預商用水平。
⑦ 幾大運營商已開始部署5G網路,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用得上
5G也就是第五代移動網路通信,我國大約在七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其中華為作為核心設備商是最早一批開始研發的企業,現在也是我國甚至全球的5G通信設備的龍頭。
按照規劃,2020年我國將開始大面積5G商用,到時候與5G配套的終端設備,尤其是我們的手機將大規模出現在市面上,大家也能像享受現在的4G網路一樣暢玩5G。很多人在問我們現在買的4G手機到時候能支持5G嗎,在這里明確告訴大家:不可以,但是5G手機是可以支持4G通訊的。
⑧ 5G時代的來臨,給運營商帶來什麼影響
5G時代的到來對於很多傳統互聯網模式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尤其是對於電商領域來說,更是如此。
毫無疑問,現在的幾家運營商都在積極謀劃5G,而且絕不敢絲毫怠慢。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從2G時代電信行業形成競爭格局以來,不管是兩家,還是三家,或者是五家,然後是三家,或者未來的四家,運營商們的廝殺從來沒有停止過。即便被人罵為行業壟斷,也是不改初心的拚死爭斗。
⑨ 運營商提供的5G上網速率都有哪些分別是如何提供服務的
聯通暢爽冰激凌5G套餐129元、159元套餐提供下行速率最高為500Mbps的5G優享服務;199元(極速版)、239元、299元、399元、599元套餐提供下行速率最高為1Gbps的5G極速服務;799、999元套餐提供下行速率最高為2Gbps的5G尊享服務。下行速率標稱值僅為最高值,用戶實際體驗速率受網路環境、用戶位置、手機性能、用戶套餐、同一時間上網用戶數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低於最高值。
⑩ 三大運營商如何建5G網路 2G3G4G如何同時管理
建設與維護的內容比較多,一般是指基站的選址,施工,線路敷設,天線調測等,維護主要就是基站維護,例如塔站或塔房內設備、電源的維修與保養。
至於234G將按照現有規模進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