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互聯網醫療
概念會,但是還是會以線下為主體。
當前互聯網醫療方面有很多因素制約,簡單說幾個點,你可以在深入的查一下:
以葯養醫是當前醫院應對國家要求醫療價格下跌的主要手段,咱們國家的看診費用相對於老外來說低的不行,是國家要求的。你互聯網搞醫療肯定手伸不到醫療的核心,如果單純的做輕問診,你的價格用戶能接受,醫生接受不了,因為看診本來大夫就不賺錢。
分級診療機制在國內推行的並不好,我們做個簡單的身體檢查都要去搶佔三甲醫院的資源,這塊倒就算現在能,用戶也不買賬,而且現在各個醫院的HIS系統數據都不統一,檢查的標准也不統一,數據沒法做到共享,也是當前的一個大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你在某個醫院看過病之後換醫院看病還讓你檢查一遍的原因
這也會導致一個問題,如果我做中小型醫院,給你推薦他們的醫生,你用戶不買賬,三甲醫院的醫生每天忙的腳打後腦勺,根本沒空推進互聯網項目,而且你給的診費也不多。還是控費的問題,費用上你降不下來,用戶憑什麼用你的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上是禁止賣處方葯的,也就是說,大多時候醫生開的葯你是不能通過互聯網平台直接購買的,只能是通過平台鏈接葯店的方式,單純說價格沒有優勢,送貨上門你也有等待期,如果不是當天到,其實跟線下直接購買差不多。
診費還有個問題,各個地方規定不同,我們這邊是互聯網醫療不可以用醫保支付,這個涉及的問題就很大了,我因為服務提供方的收益問題沒法給到用戶優惠,醫保還不能降低用戶自己支付的數額,那就很難找到突破口。
互聯網醫療其實現在看來,只能作為線下醫院的補充,為線下醫院提供1-N的服務,線下醫院掛號難,OK我幫你弄,線下醫院診後患者太多搞不完,OK我幫你弄,他只能順著線下醫院做鏈生,畢竟我們的發展水平達不到,不是技術水平是認知水平。
好多互聯網醫療都想做診前,但是診前有個很尷尬的問題就是你沒病會不會去醫院?正常來說健康意識如果達標,定期要做體檢,但是這個事可能你有計劃,但是真正實行的沒幾個人吧,診中完全是線下醫院的,做診後,很簡單的邏輯,所有醫療手段都是反人類的,最常見的大夫會告訴你,你需要按時吃葯,你需要戒煙戒酒,你需要睡眠充足,你互聯網醫療怎麼做?你提示有用嗎?甚至用戶煩了就會卸載你,你只能說嘗試協助醫院進行診後的復查,數據這塊電子病歷是個好東西,HIS系統數據的問題,上面說過了。
總的來說,互聯網醫療現在剛起步,有機會,但是坑非常多,坑非常多,坑非常多,很多公司都在嘗試做,但是你會發現他們最終都是開始鏈接線下,純互聯網思維,比如流量思維,對於醫療來說沒用,用戶在這部分需求其實跟工具類基本一致,用完即走,你給我效率就行了,用戶忠誠度你怎麼培養,你所有的治療手段都是在反人類,沒人會愛用的,只是為了健康勉強妥協一下,好了之後就跟你再見了。
互聯網醫療可能會整體依託於線下業務,去做線下業務的拓展,而非創新互聯網模式,互聯網醫療現在有機會,但是坑非常多。
2. 如何科學的看待網路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普及,網路已經占據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時間,網路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遠大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更有消極的一面,我們應該如何科學的看待網路對我們的影響,更應該如何讓網路向我們生活積極的一面發展
3. 如何看待當下的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主要是以一個載體的形式,搭載醫生與患者,幫助建立溝通的橋梁,但是互聯網醫療又有別於傳統互聯網行業,需要醫生用戶群的資質、數量、認可,也需要國家政策的允許,方方面面都在局限互聯網醫療的發展,總體來說是一個好的東西,主要看企業怎麼去做
4. 醫生一般最想和網路媒體進行怎麼樣的合作
以網站的名義,聘請他們為顧問
5. 如何看待網路
有利也有弊,是把雙刃劍。
6. 醫生數據是怎麼在網路發現的目標呀
軟素科技有一項功能,就是根據關鍵詞用網路發現客戶目標,醫院中潛在的目標醫生。
7. 政治如何看待網路是把雙刃劍
網路,是新世紀的科技產物,網路已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徑,其重要性越來越顯得其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商人可以利用它讀經論股,醫生可以利用它會診定方,教師可以利用它遠程教育,我們學生可以利用它開拓視野、查找資料,擴大知識面等。但是,辨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就像一把雙刃劍,具有兩面性,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端的一面,那麼如何看待網路這把雙刃劍?
大多數的家長不同意孩子上網,他們知道上網的危害。上網至少有這三大害處: 一是影響了學習,廢除了學業。青春期是學習文化知識的黃金時期,應集中全部精力搞好學習。由於很多中小學生自製力不強,一旦上網成癮,則一發不可收拾。逃課、晚歸,泡在網吧中,消磨光陰,逃避緊張的學習,虛度自己的花樣年華。迷戀於浪漫的網戀中而無法自拔,似乎感染了「QQ病毒」,打開書看不下去,讀書不願意張口,拿出筆來不願寫字,由於晚上熬夜,整天就像吸大煙似的,昏昏沉沉,怎麼不使成績一滑千里呢?哎,真是浪費了青春,荒廢了學業,揮霍了錢財,影響了前途,到頭來後悔終生。 二是上網嚴重損害了我們的身體健康。由於長時間上網,視力、記憶力明顯下降,加上缺乏戶外鍛煉,缺少睡眠,作息沒有規律,身體免疫力降低,各種疾病隨時可能侵襲你。睜眼看看從網吧出來的年輕人,一個個眼珠凸起,臉色蒼白,一副黃皮柳葉,營養不良的樣子,真可憐!
三是網上生活使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逐漸缺乏。在網上缺少與他人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往往沉迷於神秘和虛幻的情境中不能自拔,容易養成孤僻的個性,沒有了活潑開朗的性格和正確的人生觀。
面對上面一個個的不可否認的上網危害,難道與網路絕緣才是最好的方法嗎?當然不是。我們總不能因為刀子太鋒利容易割傷手就說它不好,如果你抓住的是刀柄,那麼不很有益嗎?看,網路的好處足可以掩埋它的危害——
首先,上網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通過網路,我們能隨時了解到國內外的新聞,欣賞大千世界的美麗風光,傾聽海內外歌手的美妙歌曲,知道世界上的最新動態,真正讓「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得以實現。其次,通過網路我們能學到豐富的知識。我通過實踐發現,在網上的學習能使被動變為主動,能使書本上枯燥無味的內容變的生動形象,易學易懂又易記,真是我們學習文化知識的好幫手。再次,網路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無窮的樂趣,如,在心情不好、閑著沒事的時候,上網聽聽音樂,可以消除疲勞,調理心情。
8. 如何看待網上看病咨詢呢
回答::網路是一個新興的醫學診療手段,咨詢者一定要持有大體相信,部分疑問的態度.不要抱有堅信不移,每句話都是真理的觀念.診療一個很復雜的學科,醫生診斷疾病不像網上許多人所想像的那麼簡單,我大概估算了一下網路醫療咨詢中一些現象,咨詢文字太多照片太多者佔10%.咨詢文字內容描述及照片質量比較理想者20%,文字描述欠缺者佔40%.廖廖幾句話,和/或圖片模糊無法看者佔30%.簡單地說,能給醫生提供滿意的資料不及一半(這個數字可能是因為我的行醫時間長要求比較嚴謹).在這種情況下,醫生要做出一個准確無誤的診斷處理就難了.所以我經常建議病人到門診直接找醫生看病,這樣的准確性比網路強很多.網上咨詢幾小時,不如當面看一分鍾. 我建議咨詢文字不要過200字,文字多了醫生看了就頭痛 再有,有些人在家裡隨便用數碼相機照些片子傳到網上.這都是不負責的,對醫生也不尊重.因為醫生給你會診要佔有他的時間,模模糊糊的片子既無法診斷,又耽誤了時間.大家盡可能避免. 效果最好的方式是在醫院看片燈上拍照.拍照時使用質量好的數碼照相機,普通照相機照的片子也無法做診斷.照片要有重點,太多了醫生也難以一一看清楚. 另外,網路缺少醫患互動.在常規的診療中,病人敘述自己的病史後,醫生要詢問一些問題,兩者一答一問能形成一個迅速的立體地場面,最後醫生會清晰地構思出病人的診斷.而網路無法直接溝通,醫生缺少聯貫思維,這樣診斷就難下,即使做出准確率比直接看病低的多.所以我們網路上特別提示: 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面對面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