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如何設計教室網路空間主題

如何設計教室網路空間主題

發布時間:2022-04-03 06:27:30

Ⅰ 有什麼能體現幼兒園教室環境設計的創意思路和主題方法嗎

一、選材的多樣性
牆面環境的內容應多種多樣,盡量反映現實生活,反映當代世界的發展。在製作材料的選擇上也應多樣化,給人以新鮮感和真實感,豐富幼兒的感知覺,引發幼兒的想像,並適合各種主題的需要。製作材料可以是自然界的花草、石塊、昆蟲、貝殼等還可以是一些廢舊的物品。但一定要注意內容不能太多,以免使人眼花繚亂並給人雜亂感。
二、畫面的和諧性
牆面的布置要注意形象、色彩、形式、空間等造型要素之間的和諧,給人以美感。一般以柔和的色調為宜。牆面不宜布置過滿,應留出空白,不致使人產生擁擠、雜亂的感覺。而且幼兒進行集體活動時經常朝向的牆面,不應作過多的布置以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三、布置的參與性
用來布置牆面的東西,不能全是教師的作品,或買來的貼畫,應有幼兒的參與。只有幼兒自己參與設計的環境,幼兒才會真正地去關心、去注意,所以讓幼兒發揮想像,參與創設是必要的。
四、效果的整體性
幼兒園的牆面環境的設計應與自然環境和室內其他的裝飾相協調,要注重整體設計,色調要基本統一,風格要整體協調,努力創造一個明朗、活潑、富有童趣的環境氣氛。
五、內容的發展性
牆面環境的發展性是根據當前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現有水平分期變換創設的。幼兒園牆面環境的設計必須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設計的內容應隨著教育活動的進展而變化隨著幼兒年齡、季節、身邊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還應根據觀察到的幼兒活動現象靈活調整內容傳遞給幼兒相應的信息。

怎麼布置教室我們的主題是:溫馨教室

我提個建議供你參考:
溫馨的感覺我認為要找一些能引起聯想和共鳴的素材,比如花卉(春天也很溫暖)、紅葉(秋色里的紅給人溫暖的感覺)。
我覺得可以用紅葉為主題,這樣單一的元素,製作簡單,效果突出,整體性非常出色。而且馬上就是秋天了,也很應景。
紅葉可以用紅色的、橘紅的、黃色的紙剪出來,然後加上水彩(暖色調的)暈開,色彩可以豐富一些,大小多多變化,這樣層次感強。在牆上貼上紅葉、燈上掛一些類似小燈籠的。
不要嫌俗哦,貼出來好不好看,就看你們的美術功底了。如果貼得好,絕對雅俗共賞的

Ⅲ 多媒體網路教室設計方案

所謂IP地址就是給每個連接在Internet上的主機分配的一個32bit地址.一般可以表示為10.0.0.1」的形式. 特點就多了,比如它的唯一性等. 學校多媒體網路教室,接入的計算機數量應該少於255台,可採用主機+交換機的形式來組建區域網. 方案:主機雙網卡,一網卡接互聯網,一網卡接交換機,其它計算機通過交換機連接主機. 要想進行多媒體教學,還要在主機和客戶機上安裝軟體,使客戶機同步主機操作. ..

Ⅳ 教室空間設計

展示一些孝敬父母。或者尊敬老師的漫畫把。網路搜一下應該也有的。

Ⅳ 求教計算機教室的設計方案

我以前在我們單位的機房作技術!
我就把我們機房的情況說一下吧!

僅供參考!
我們用的是網吧的那種電腦桌!寬90cm,桌子之間沒有間距!一個挨一個!
150平米的教室,只放了50台,還空了很大空間!
50台機器全都是組裝機,金長城顯示器,845主板,賽揚2.66cpu,256內存,40硬碟, (具體機器要什麼配置,要看你們的資金,還有具體要干什麼!)

50台機器分了四組,用了4台24口的浪潮2403交換機(這個交換機還真不錯,可以實現路由功能!)

教師最前面一個展台,上面一個投影!展台里一台主機,一台DVD,一台錄音機,一台功放器,一個話筒,

有很多免費的教學控制軟體,主機可以監控分機的屏幕,看他們在干什麼!
分級也可以看主機的操作,用於教學!

不一樣的單位 用途不一樣,設備也不一樣,也不清楚你們用在哪一方面的教學, 所以也不知道我說的對你有沒有用處!還有不明白的,你可以補充問題,我再補充回答!

------------------------
關於一字的問題,我有補充!
要麼就買好的,像辦公使用的那種,坐著比較舒服,而且結實!
要麼就買最便宜的,塑料的沒有靠背那種方凳!
普通的中等靠椅,(尤其是藍色 一根鋼管貫穿設計的椅子),修起來,特別糟心!!!
所以乾脆就買方凳就可以!
一是便宜,二是耐用,三十即使壞了也不心疼(便宜阿!還可以賣給回收塑料的)!

Ⅵ 要想主題空間設計的好有哪些方法

主題空間設計講究的就是「主題」兩字,所以被賦予了獨特理念的空間設計作品,通常都會顯的高逼格一些,但往往有很多的設計師對如何賦予空間主題以及闡述設計理念出現了偏差,一味的堆砌主題元素,而不考慮空間的整體視覺效果,造成了辣眼睛的結果。其實要想做好主題空間設計有以下方法,在確定設計主題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總結歸納其相關色彩。如自然對應綠色和原木色

Ⅶ 芬蘭如何設計教室,以滿足21世紀核心素養的需要

芬蘭小學內的衣帽區

作者介紹:錢文丹,芬蘭於韋斯屈萊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及芬蘭坦佩雷大學中芬教育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本文原刊於《上海教育-環球教育時訊》雜志2017年12月刊。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都在思考滿足21世紀社會發展的教育究竟是什麼樣。中國對這一問題的探討也從未懈怠,2016年9月13日,中國教育部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出,「21世紀核心素養」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這跟聯合國在2005年發布的《全球教育監測報告》劍指一處:「教育的質量,既要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進步,又要促進學生社會情緒化發展,及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價值觀和創造力。」

而教室作為學生活動的物理場所,什麼樣的空間設計能夠滿足這一需求?如何確保學生在這個空間內能夠鍛煉21世紀需要的核心技能?已然成為各國教育改革者急需解決的問題。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在2006年就召開過主題為「未來學校——學習環境、教學法和建築」的研討會,與來自21個國家的100多名教育者分享他們的經驗。因此,我結合自己去芬蘭中小學校參觀學習、課堂觀摩的感悟,以及訪談當地教師,來分析芬蘭教室是如何設計和布置,以滿足21世紀核心素養的需要。

芬蘭教室——

讓學習場所成為「白天的家」

芬蘭教育者認為,教室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和能力養成的場所,還是師生聚集,共同生活的「白天的家」。因此芬蘭教室的設計和布置處處體現對師生的人性化關懷,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芬蘭每所學校的每間教室,都有衣帽間或衣帽架。不管是幼兒園2、3歲的小孩,還是中小學生,甚至是就讀於高等院校的大學生,每天一到校,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脫衣服、脫鞋,穿著單薄的衣服和襪子,身體輕松地進入教室開展一天的學習活動。他們不怕冷嗎?這是因為:第一,芬蘭每間教室都安置了很好的通風系統和溫度調控系統,四季保持20多度的恆溫,一旦孩子進入教室,通風系統就會自動排氣,更換進新鮮的空氣。第二,教室內鋪有柔軟的地毯,這樣穿著襪子在教室走動也不會冷,學生們還可以坐在地上、或趴在地上討論,讓身體得以放鬆、休息。芬蘭小學教師Susane告訴我,他們相信「人在身體舒服、放鬆、自由舒展的情況下,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的自由馳騁。而把自己的外套、鞋子、書包放在衣帽間,也能讓教室內部更整潔、有更多的活動空間、互動空間。」

其次,芬蘭中小學教室特別注重對傢具、色調、生活用品的精心選擇和使用。教室內部多以暖色調為主,讓人走入其中就有一種很自在、方便、生活化的感覺。中小學教室一般都有很大的窗戶,基本占據著一面牆,同時配有窗簾,方便師生根據天氣和季節變化,或者所需要的氣氛,自由調節所需要的光度,營造出一種居家品位。每間教室又配有水池、洗手液、手紙、鏡子、甚至沙發等生活用品,供孩子們使用。如果學生在上課時渴了,他們便可直接走到教室後面的水池取水喝,無需跟老師打招呼。這樣自由、舒服、生活化的學習環境,就是為了讓學生愛上在校時間,把學校當成自己「白天的家」。

最後,芬蘭教師用學生的作品裝扮教室,營造師生對班級的歸屬感。芬蘭基礎教育的一大特點是,小學階段實行的是全科教師,即一名教師幾乎要教授全部的課程(包括芬蘭語、英語、數學、宗教、環境、音樂、手工等,體育除外),並要從一年級一直帶到六年級畢業,這樣教師享有高度的自主權裝扮自己的班級。他們對教室的布置主要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按照個人風格和教育理念裝扮教室,比如桌椅如何擺放,是三五人一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還是傳統的一排排座位;地毯、窗簾選什麼顏色;教室門口如何裝扮、班級全家福貼在哪裡。教師在設計這些的時候,教室已經不單單是他工作的場合,慢慢變為他在裝扮自己的「家」。另外,為了強化教師對班級的歸屬感,小學教師的辦公室就設置在班級內,它是一個隔間,教師透過玻璃,就可以觀察到學生的一舉一動。二是教師用學生的作品裝扮教室,與中國不同的是,芬蘭教師不會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篩選,即使是不成熟的作品,芬蘭教師也會大方地把它擺放在教室內,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認同,更讓他在走進教室時,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踐行大於言說,在這種無形中,師生構建對班級的歸屬感。

芬蘭教室——

讓學習環境支持教學理念和方法

芬蘭著名校園設計師Ilkka Salminen說過:「教室的設計,首先應當服務並支持學校的教學理念。很多學生並不喜歡傳統的教室,而在芬蘭的一些學校里,教室內外都是潛在的學習空間,所有的教室設計都旨在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一個有教育創意的設計師應當能夠使教室給孩子帶來學習的動力,並讓他們在這里開展學習活動的每個瞬間成為一種有趣的生命體驗。」

在《芬蘭中小學國家課程設置及特點》一文中,作者指出芬蘭基礎教育的理念是,既讓學生的個性化得到最大發展,又要提升學生的合作、互動能力;既要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又要兼具社交技能、生活技能的培養。這與我國提出的「21世紀核心素養」不謀而合。那麼,芬蘭教室到底是如何利用空間,以支持學校的教學理念的?

一是打造自由空間,支持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於韋斯屈萊大學附屬小學Norssi為例,學校的每一寸空間,都是個人學習的場所。在教室角落裡有沙發、在教室外有圓桌活動區、在走道內有舒服的長凳、在圖書館有安靜的個人空間,小學低段學生一周兩節的自由閱讀課,學生就可以不限場合、不限姿勢,在任何他們想呆的地方閱讀。這樣的自由空間,不僅僅是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它也為學生進行同伴分享提供隨時隨地的可能性,因為它也可以是三五小組自由聚合的場所。

芬蘭小學教室內

二是運用桌椅的靈活性,構建合作式學習空間。在芬蘭中小學教室里,低年級還是採用傳統的排排坐的桌椅布置,到了三年級,更多是大家圍成一個圓擺放桌椅而坐,或是三五張桌椅拼在一起,便於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也便於教師開展分組指導。有些桌椅還帶有輪子,方便師生根據需要靈活移動和組合。有些教室內用健身球取代傳統的椅子,既然讓學生身體多活動,以避免久坐所帶來的身體傷害,又方便學生隨時移動,參與到小組討論。芬蘭學校利用桌椅的連通性的方法,也為學生之間互動、社交能力的養成提供了重要保證。

三是把固定教室和「主題教室」高度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文化知識和生活技能的同步學習。對生活技能的培養是芬蘭基礎教育的一大特色,學校不僅開設手工、木工、家庭經濟課、縫紉等生活教育課程,學校還配有手工室、木工室、家庭經濟課、縫紉、縫紉機室等「主題教室」,讓學生真正在「做中學」。比如木工教室就是一個各種機械齊全的車間,材料配備齊全,孩子們在這里做出各種創意作品。在家庭經濟課教室,冰箱、微波爐、面板、刀具等各類製作食品的廚具一應具有,件件不差,孩子們拿起鍋碗瓢盆,在實踐中學習必備的生活技能。縫紉教室里,布匹房、織布機、縫紉機都有,掛滿了孩子們自己設計、自己加工的成品,有的乾脆自己身在穿上。

芬蘭教室——

大自然和社區是最好的教室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這在芬蘭已成為共識,這就讓芬蘭教室具有開放性特點。小至幼兒園的孩子,每周都會去森林裡活動,甚至在特色化的芬蘭森林幼兒園里,他們每天都會去森林裡展開教學,即便下著雨,幼教老師依然帶著孩子在細雨中玩耍、滲透生命教育。在於韋斯屈萊的一所幼兒園,我詢問園長Anna:「在森林裡活動,孩子們學到的最重要能力是什麼?」Anna告訴我:「是團隊合作能力。在森林裡爬上爬下,孩子們更容易學會相互支持和合作,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下,你負責東邊,我負責西邊,一起解決問題,讓他們成為很好的team player。」

大到初、高中學生,在森林裡的開展田野調查。我在芬蘭親身體驗了多節以大自然為教室的課堂。比如七年級的「地理與生物」這門課,教師把課堂搬到了學校附近的樹林中開展,學生的任務是搜集森林中不同類型的樹葉,並做好記錄每種樹葉是在什麼土壤下生長出來的。教師就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分頭行動。最後,學生匯報自己小組內的調查結果,如果這一小組比其他小組少收集了兩種,要分析為什麼;也讓學生自由發表此行的收獲和感悟。由此獲得的對植物種類和生長環境的認識,想必比教師口頭傳授更有效吧。

與此同時,芬蘭教室開放性的另一個體現是,與當地社區、公園、體育場、博物館等社會資源的連通。我在Norssi小學聽課期間,就跟隨老師帶著小學生去手工博物館上課,老師會設計這節手工課的主題,而博物館提供給孩子手工材料和場所,以及展示的平台,並且館員會協助教師指導孩子們動手操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的發展得到社會各界的最大支持。

總而言之,教室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和能力養成的場所,更是學生們分享見聞、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及發展社會性和情感性的場地——在這里,孩子們逐漸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人」。芬蘭教室的設計,就從學生生活場所、學習環境、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養成這三個維度進行布置,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人性化關懷,更多個性化發展支持,更有效的合作學習空間,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興趣,以滿足21世紀核心素養的需要。

Ⅷ 教師網路學習空間設計說明怎麼寫

摘要 5、課後教學反思

Ⅸ 為了美化教室我班將開展以怎樣布置我們的教室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根據合同

廢了美化我們班將開展布置我們班教室主題的活動,這個活動主要是根據各個情緒來達到自己適應的木底的。

Ⅹ 教師網路學習空間設計說明怎麼寫

寫作點撥:首先可以寫自己對於網路學習空間的設計的看法,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哪些幫助,改變了什麼,有什麼好處和不好處,網路學習空間設計的意義有什麼即可,例文如下:

1、搭建「面對面」互動交流的空間

網路學習空間從具體的功效來講,筆者以為目前主要是一種用於資源共建共享的空間,教師只是上傳各種各樣的多媒體資源到自己的空
,比如自己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好的教學課件、教學反思,甚至個人的才藝等,通過空間讓其他教師分享。

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講,共建共享
是屬於交流互動,但這里要講的「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是更深層次的,更能體現空間互動精髓的,所以,我們要建設的空間必須具備視
、語音等強大交流的功能。

在這種空間里,教師―教師、教師―專家、教師―學生等,都可以一對一、一對多,通過視頻或語音或文字等相互交
。比如現場直播一些專家講座、一些常規課例,在「視頻/語音/文字」交流的空間里,人人都置身於其中,參與教研、釋疑解惑等活動,其
果就可想而知。

再比如某些英語教師,想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在這個空間里就可以約定某個外教,或志同道合的教師,用英語進行面對面
交流,鍛煉自己的口語與聽力,這樣教師真正 「同住一個空間」。

當然,要實現這種功效的空間,不是某一個學校或兩三個學校自己能建設的,需要政府主導,由企業搭建空間,而學校只是購買服務,這
才會達到「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間」的目標,這樣才會實現「面對面」的交流互動。

2、提供「有時代特徵」的服務

教師擁有自己的空間後,作為搭建空間的企業或行政主管單位或學校還必須要進行強有力的跟進,也就是必須有強有力的服務,否則,教
空間勢必會成為一個起不到什麼作用的「空」空間。

服務在網路環境下,在互動空間的條件下,應該要賦予新的含義,也就是服務要具有時
的特徵,至少服務的范圍要大得多,服務的形式也要豐富得多。

比如經常現場直播一些專家講座;針對某些主題,組織教師、專家一起參與
討;開展線上的專項評比活動等。

這樣,教師的空間不再是死氣沉沉,而是經常處於非常活躍的狀態,從而使教師有驚艷的感覺,使教師有
鮮的感覺,使教師有親近的感覺,使教師有不一樣的感覺。

(10)如何設計教室網路空間主題擴展閱讀:

教師網路學習空間設計的內容摘抄:

在教與學的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職教新
線,把課程改革與空間教學相結合,運用3G實景課堂來組織教學,將作業現場的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實時切入到課堂,實現課堂講授與
場演示實時同步。

但是,要進一步發揮網路學習空間的功效,真正起到它應有的作用,筆者以為應重點在空間交流互動的功能設計上,以及提供具有時代特
的服務上下足功夫,只有這樣,才會帶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信息化革命。

閱讀全文

與如何設計教室網路空間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劉珺計算機網路 瀏覽:63
如何解決網路散熱 瀏覽:916
怎麼用唯品會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385
上海網路電視需多少兆 瀏覽:29
WIN7系統安裝哪個網路適配器 瀏覽:554
道路養護與管理計算機網路技術 瀏覽:421
手機抖音網路歌曲 瀏覽:710
蘋果網路允許設置 瀏覽:274
為什麼有網路嗶哩嗶哩視頻 瀏覽:95
廣東廣電網路u點家庭服務ip是多少 瀏覽:942
校園無線網路工程 瀏覽:821
投訴河北廣電網路打哪個電話投訴 瀏覽:828
移動網路最差嗎 瀏覽:31
黑鯊4如何提高游戲網路 瀏覽:307
挑戰無線網路加速 瀏覽:457
電腦插網線網路熱點打不開 瀏覽:896
網路共享是不是要比一般的多 瀏覽:98
搭建一個網路工作室需要多少錢 瀏覽:536
計算機網路英語閱讀 瀏覽:114
康佳電視網路設置在哪 瀏覽:70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