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如何看待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網路流行詞,指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該詞最早來源於日本,原形容喜歡獨處,關注自己興趣愛好和生活節奏,不想在談戀愛上浪費時間的男性。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路。與「佛系青年」相關的詞還有「佛系」、「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一系列的詞語。
【詞語來源】
「佛系」該詞最早來源於日本,2014年,日本某雜志介紹最近流行的一種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內心往往具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總是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也不想交什麼女朋友,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和女生在一起會感覺很累。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路。
【引申含義】
「佛系青年」講一種追求內心平和、淡然,有目的地放下的活法。
佛系青年常用語句:都行、可以、隨它去、沒關系……遇事淡定,內心無甚波瀾,雲淡風輕。
「佛系」是壓力和焦慮下,年輕人的自我消解。所謂「佛系」,只是他們的一種宣洩而已。年輕人之所以自稱「佛系」,試著看開一切,是因為他們知道,即便自己看不開,事情也依舊解不開。不是他們不想努力,是因為努力帶來的痛苦逐漸壓倒回報帶來的快樂。於是,這一屆年輕人不再像自己的父輩一樣,將奮斗、拼搏視作人生最重要的部分,甚至唯一的意義。
「佛系」與前幾年流行的「屌絲」一樣,是強勢生活下弱者的一種自我保護。
雲淡風輕、渾不著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須守住一條:總得有走心的地方。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那隻能是淹沒於人潮、迷失掉自我。
有所堅持之後的「佛系生活」,本質是斷舍離,是極簡主義,是聚焦。是心系做實驗把懷表擱鍋里煮,是撞上大樹還道歉,不拘小節,不理細務,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點上,好求一針捅破天。
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動物」。比如老鷹和老虎,鷹立如睡,虎行似病,瞧著可隨意了,可是一旦鎖定目標,咔嚓一下,閃電一擊,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斃命。本質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過自然選擇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掛餅不知道轉,只能餓死嘛。
除了堅持與隨意的辯證法,還有一層分寸感的道理。古人也好閑好從容,但講究「偷閑」,不從容,人生太急;太從容,生命浪費,其要在度。終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輕輕鬆鬆、敲鑼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實現不了。
② 對於現在網路熱詞「佛系」你怎麼看
我感覺這是盤古開天以來,佛祖被黑的最慘的一次!油膩中年還沒去除油膩,葛優還躺在沙發,枸杞在保溫杯里醞釀,突如其來的,90後都開始出家了,這也讓熱詞「佛系青年」橫空出世。所謂的佛系青年,講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就是看淡一切,不動怒、不吵架,一切隨緣,以平靜的心態笑看雲起雲落。 簡而言之,現在的90後年輕人,卻淡泊的像一尊佛。
③ 如何正確看待「佛系」這個詞
中國的網民以億計數,詞語流行的速度也像坐在火箭上 這兩天正流行「佛系」這個詞,像什麼「佛系青年」「佛系生活」充斥在微博、微信各個網路平台。網路流行語一般有兩個歸宿,一種是像「吐槽」一樣收錄在字典中,成為中國人語言習慣的一種,另一種就像「666」過一段時間淹沒在信息中。
光是「正確看待」是不夠的,還需要「真正做到」。「佛系」傳達出來的是一種自我修行、心態平和的理念,繁忙的生活和工作,常常使得我們心態浮躁不平根本談不上像佛一樣注重自我修行。在我眼裡,孫儷就是真正「佛系」的代表人物。
但人類自我斗爭的樂趣之一就是控制慾望、操縱方向,這也是「佛系」的精妙之處。「佛系」是百忙之中練練瑜伽,是忙裡偷閑眯個午覺,是辦公桌上一杯枸杞花茶,總之一切讓人感受到自我的救贖,都稱得上「佛系」。
④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的佛系說法
佛系生活就算享受生活,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善於承擔責任,甚至說承擔不起責任,絲毫不在乎家中老人,不想著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對於下一代的影響,如果長期下去,那些佛系少年繼續不思進取,如何去面對自己的丈母娘,如何面對自己未來的媳婦以及自己的孩子?養活自己都成問題了,談何下一代 我可能有點偏激了,如果你是富二代請繼續佛系生活,如果你不是或者是窮二代,請努力奮斗,不為自己,不為媳婦,為了含辛茹苦把你養了這么大的父母,奮斗。
⑤ 怎麼看待「佛系」這個詞
提到佛系,人們想到的是隨緣、淡然、什麼都好。有人會把他理解成一種頹廢的思想,因為佛系青年讓我們看不到青年人該有的蓬勃和朝氣。而且什麼都隨緣,總有一天會失去自己的個性和沖勁。
2017年11月,網路脫口秀節目「暴走大事件」提出「佛系追星」的說法,「佛系追星」的靈魂內核在於「不撕不吵,淡定自若,冷淡處之」。
11月21日,微信公眾號「留通社」發布文章《胃垮了,頭禿了,離婚了,90後又開始追求佛系生活了?》,「佛系」一詞進入大眾視野。
⑥ 佛系青年是什麼意思,如何看待佛系青年800字
這是對佛教的曲解與對學佛之人的外在表現的錯誤理解。
佛系青年,網路流行詞,含義是指芸芸眾生中崇尚一切隨緣、不苛求、崇尚得過且過、不太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的青年人。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志,該雜志介紹了「佛系男子」,把喜歡獨自待著,關注自己興趣愛好和生活節奏,不想在談戀愛上浪費時間的男性稱為「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路。與「佛系青年」相關的詞還有「佛系」、「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一系列的詞語。
⑦ 怎麼看待當代年輕人越來越"佛系"
大環境影響一代人,「佛系」沒有什麼不好。
其實與其說現在很多年輕人變得越來越「佛系」,對待事情的態度是:都行、都可以、沒關系,不如說是現在的年輕人活得比較明白,時代的發展對我們每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佛系就成了自我緩解的一種方式。
既有奮斗的動力又有「佛系」的心態,大概才是當代年輕人最寶貴的特質,我們這一輩人的出生年代和成長的大環境,都決定了我們是一輩既要追求享受生活,又要努力奮斗,實現自我價值的人。
所以每個人在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上拼盡全力,在對自己無關痛癢的事情上表現得很佛系,對於個人來說,既能集中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又保持了大環境的和諧,何樂而不為呢?
⑧ 你怎樣看待佛系呢
佛系,網路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志,該雜志介紹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路.
佛系成為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態狀態和人生態度.該詞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一系列的詞語.
⑨ 你知不知道網路流行詞「佛系」是什麼意思
佛系,網路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志,該雜志介紹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路。佛系成為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態狀態和人生態度。該詞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學生」、「佛系購物」、「佛系戀愛」、「佛系飲食」等一系列的詞語。
「佛系青年」跟宗教沒有任何關系,就是借這個符號,講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約車,司機到門口也行,自己走兩步也行;「雙11」,搶著也行搶不到也行;餓了,有啥吃啥,湊合就行;幹活,說我好也行,說不好也行?
佛系員工
交代下來的任務從不推辭,事不關己笑看一切工作,工作質量永遠保證合格。佛系員工語錄:「心中千萬不爽,臉上笑嘻嘻。」
佛系戀人
得我也不會主動伸手找你要。表面上不愛說肉麻的話,其實對方所做的一切都記在了心裡,默默感激。被傷害了也懶得一哭二鬧三上吊,分手之後一般會說聲拜拜大步的走開,糾纏不休不如獨自飲酒。剪個頭,做個精緻的鑲鑽美甲,買幾身新衣服,就能恢復到無悲無喜的佛系狀態中。佛系戀人狀態:不作不矯情不強求,懶得吵架,可以接受對方偶爾的無理取鬧,只要別太過分就行。對待對方更像是一名長期飯友。佛系戀人語錄:「是本尊了,老夫老妻。」
你還知道有哪些佛系詞彙呢?
⑩ 作文佛繫心態如何看待
今年的網路流行詞喜歡總結人,這不,剛給中年人貼過「油膩」,又給青年人貼上了「佛系」的標簽。有網友表示,「佛系青年」就是自己生活的寫照。也有網友認為,凡事抱著「佛繫心態」,未免有些消極。同一個「佛系」不同的理解,「佛系青年」到底是消極還是調侃?(12月15日中國新聞網)
最近,一篇《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將「佛系」一詞傳播開來,接著,與「佛系」相關的文章也成了網路熱搜。而大眾聚焦的重點則是「90後」,這批出生不久便被打上各種標簽的話題青年,面對外界熱火朝天的評論,我們更需要冷靜下來,認真揣摩和思量「佛系」文化的利與弊。
網上搜索一番下來,關於「佛系」的核心關鍵詞大概就是「泰然淡定」、「無所謂」。譬如網上調侃的「佛系游戲——贏了就贏了,輸了掉段位也不難過,就這樣吧,下次打上來就好了」。從中可以很明顯感受到「佛系」的思想,輸贏看淡,只不過游戲而已,開心就好。然而,這便是很多「佛系」之外的人所欠缺的一種境界,過分看重結果,往往為了勝利弄得「鼻青臉腫」甚至「頭破血流」。再進一步講,將游戲的范疇延伸至現實生活,很多人不正是缺少一種輕松的取捨觀嗎?一味的追求利益,卻忽略了更重要的過程經歷和親情友情,所以有時候,我們對待生活瑣事不妨多一絲「佛系」理念,也許就會化憂郁為釋然,感到更快樂。
當然,「佛系」思想也有其不好的一面,那就是略帶消極的處事風格。與世無爭當然不錯,但是如果是隨遇而安、碌碌無為也就有點蹉跎時光、虛度青春之嫌。有人認為,不是所有事都可以冠以「佛系」的方式,生活瑣事可以無所謂,但談戀愛不走心還怎麼談呢?做工作不上心還怎麼成就一番事業呢?的確,對待重要的事情和在關鍵的人生節點上,「佛系」就顯得格格不入了,這時候還是要回歸到「三思而行」、「盡力而為」上。
生活的意義在於它的看似簡單,實則紛雜,關鍵在於我們選擇怎樣的態度面對和怎樣的方式經營。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標簽,只是周遭的環境不同,我們不能用局限的二維視角去評判三維世界的坐標,那樣不合理也沒有意義。況且每個人都有「佛系」的一面,我們只有放大它的利處,縮小它的弊端,才是智者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