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威脅主要包括兩類:滲入威脅和植入威脅。
滲入威脅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權侵犯;
植入威脅主要有:特洛伊木馬、陷門。
2. 網路安全威脅方式
評論 ┆ 舉報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網路知道知識人的觀點
回答:chinamql
新手
11月29日 09:04 多去看一些有關電腦安全知識,我建議你去天天安全網看那些高手是怎樣做的,現在安裝防火牆對高手來說也是小萊一蝶,還要經常升級你的防火牆的版本,去http://www.ttian.net/看看一切就知!!!
揪錯 ┆ 評論 ┆ 舉報
3. 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第一、網路監聽
網路監聽是一種監視網路狀態、數據流程以及網路上信息傳輸的技術。黑客可以通過偵聽,發現有興趣的信息,比如用戶賬戶、密碼等敏感信息。
第二、口令破解
是指黑客在不知道密鑰的情況之下,恢復出密文件中隱藏的明文信息的過程,常見的破解方式包括字典攻擊、強制攻擊、組合攻擊,通過這種破解方式,理論上可以實現任何口令的破解。
第三、拒絕服務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即攻擊者想辦法讓目標設備停止提供服務或者資源訪問,造成系統無法向用戶提供正常服務。
第四、漏洞攻擊
漏洞是在硬體、軟體、協議的具體實現或者系統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從而可以使攻擊者能夠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訪問或破壞系統,比如利用程序的緩沖區溢出漏洞執行非法操作、利用操作系統漏洞攻擊等。
第五、網站安全威脅
網站安全威脅主要指黑客利用網站設計的安全隱患實施網站攻擊,常見的網站安全威脅包括:SQL注入、跨站攻擊、旁註攻擊、失效的身份認證和會話管理等。
第六、社會工程學攻擊
利用社會科學並結合常識,將其有效地利用,最終達到獲取機密信息的目的。
4. 請結合實際分析說明網路安全威脅和風險體現在什麼地方
現在的網路一般都是沒有風險,只要你不輸入AD密碼,不輸入個人的驗證碼就不會出錯
5. 1.簡述網路安全的概念及網路安全威脅的主要來源。
2)來自內部網路的安全威脅
從以上網路圖中可以看到,整個計委的計算機網路有一定的規模,分為多個層次,網路上的節點眾多,網路應用復雜,網路管理困難.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安全威脅的第二與第三個層面上,具體包括:
●
網路的實際結構無法控制;
●
網管人員無法及時了解網路的運行狀況;
●
無法了解網路的漏洞與可能發生的攻擊;
●
對於已經或正在發生的攻擊缺乏有效的追查手段;
內部網路的安全涉及到技術.應用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及時發現問題,確定網路安全威脅的來源,才能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有效的保證網路安全.
a.網路的實際結構無法控制
計算機網路上的用戶眾多,用戶的應用水平差異較大,給管理帶來很多困難.網路的物理連接經常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
辦公地點調整,如遷址.裝修等;
●
網路應用人員的調整,如員工的加入或調離;
●
網路設備的調整,如設備升級更新;
●
人為錯誤,如網路施工中的失誤.
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網路結構發生變化,網路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將其納入網路安全的總體策略,很可能發生網路配置不當,從而造成網路性能的下降,更嚴重的是會造成網路安全的嚴重隱患,導致直接經濟損失.
因此,我們需要一種有效的掃描工具,定期對網路進行掃描,發現網路結構的變化,及時糾正錯誤,調整網路安全策略.
b.網管人員無法及時了解網路的運行狀況
網路是一個多應用的平台,上面運行著多種應用,其中包括網站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郵件系統等.作為網路管理員,應該能夠全面了解這些應用的運行情況.同時,由於網路用戶眾多,很可能發生用戶運行其他應用程序的情況,這樣做的後果一方面可能影響網路的正常工作,降低系統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還可能破壞系統的總體安全策略,對網路安全造成威脅.
因此,網路管理員應擁有有效的工具,及時發現錯誤,關閉非法應用,保證網路的安全.
c.無法了解網路的漏洞與可能發生的攻擊
網路建成後,應該制定完善的網路安全與網路管理策略,但是實際情況是,再有經驗的網路管理者也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建立十分完善的安全系統.具體原因表現為:
●
即使最初制定的安全策略已經十分可靠,但是隨著網路結構與應用的不斷變化,安全策略也應該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
6. 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安全所面臨的威脅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對網路中信息的威脅,二是對網路中設備的威脅。
從人的因素 考慮,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包括:
(1)人為的無意失誤。
(2)人為的惡意攻擊。一種是主動攻擊,另一種是被動攻擊。
(3)網路軟體的漏洞和「後門」。
針對您的問題這個一般都是針對WEB攻擊吧!一般有釣魚攻擊!網站掛馬!跨站攻擊!!DDOS這些吧!至於防禦方案!不同情況不一樣!沒有特定標准!+
內部威脅,包括系統自身的漏洞,計算機硬體的突發故障等外部威脅,包括網路上的病毒,網路上的惡意攻擊等
5.黑客:
7. 如何處理來自企業內部的網路安全威脅
(1)主要網路安全威脅 網路系統的可靠運轉是基於通信子網、計算機硬體和操作系統及各種應用軟體等各方面、各層次的良好運行。因此,它的風險將來自對企業的各個關鍵點可能造成的威脅,這些威脅可能造成總體功能的失效。由於在這種廣域網分布式計算環境中,相對於過去的區域網、主機環境、單機環境,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和突出,所以網路安全風險分析成為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和選擇有作用的安全技術實施措施的基礎。安全保障不能完全基於思想教育或信任,而應基於“最低許可權”和“相互監督”的法則,減少保密信息的介人范圍.盡力消除使用者為使用資源不得不信任他人或被他人信任的問題.建立起完整的安全控制體系和證體系。 通過以上對網路結構的分析不難看出,目前該網路的規模龐大,結構復雜,網路上運行著各種各樣的主機和應用程序,使用了多種網路設備;同時,由於多種業務的需要,又和許多其他網路進行連接。因此,我們認為,該計算機網路安全應該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考慮: 第一層,外部網路連接及數據訪問,其中包括: 出差在外的移動用戶的連接。 託管伺服器網站對外提供的公共服務。 一辦公自動化網使用ADSL與Internet連接。 第二層,內部網路連接,其中包括通過DDN專線連接的託管伺服器網站與辦公自動化網。 第三層,同一網段中不同部門間的連接。這里主要是指同一網段中,即連接在同一個HUB或交換機上的不同部門的主機和工作站的安全問題。 其中外部網路攻擊威脅主要來自第一層,內部網路的安全問題集中在第二、三層上‘以下我們將就外部網路的安全和內部網路的安全問題具體討論。 (2)來自外部網路與內部網路的安全威脅 來自外部網路的安全威脅 由於業務的需要,網路與外部網路進行了連接,這些連接集中在安全威脅的第一層,包括:內部網路和這些外部網路之間的連接為直接連接,外部網路可以直接訪問內部網路的主機,由於內部和外部沒有隔離措施,內部系統較容易遭到攻擊。 與出差在外的移動用戶的連接 由於業務需要,公司員工經常需要出差,並且該移動用戶使用當地ISP撥號上網連接上Internet,進人內部網路,這時非法的Internet用戶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訪問內部網路。這種連接使企業內部網路很容易受到來自Internet的攻擊。攻擊一旦發生,首先遭到破壞的將是辦公自動化網的主機,另外,通過使用連接託管伺服器網站與辦公自動化網的DDN專線,侵人者可以繼續攻擊託管伺服器網站部分。攻擊的手段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多種多樣,如: 修改網站頁面,甚至利用該伺服器攻擊其他單位網站,導致企業聲譽受損。 釋放病毒,佔用系統資源,導致主機不能完成相應的工作,造成系統乃至全網的癱瘓。 釋放“特洛伊木馬”,取得系統的控制權,進而攻擊整個企業內部網路。 竊取企業的信息,謀取非法所得,而且這種攻擊企業很難發現。 對於以上各種攻擊我們可以利用防病毒、防火牆和防黑客技術加以防範。 託管伺服器網站對外提供的公共服務 由於公司宜傳的需要,企業網路提供對外的公共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藉助綜合的防範手段才能有效地抵禦黑客的攻擊。 該破壞的主要方式為:修改網站頁面,甚至利用該伺服器攻擊其他單位網站,導致企業聲譽受損。 辦公自動化網使用ADSL與Internet連接,內部用戶使用ADSL撥號伺服器作為網關連接到Internet。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網路安全體系無法解決網路的安全問題,必須藉助綜合的防範手段才能有效地抵禦黑客的攻擊。 綜上所述,外部網路破壞的主要方式為: 外部網路的非法用戶的惡意攻擊、竊取信息。 通過網路傳送的病毒和電子郵件夾帶的病毒。 內部網路缺乏有效的手段監視系統、評估網路系統和操作系統的安全性。 目前流行的許多操作系統均存在網路安全漏洞、如Unix伺服器、NT伺服器及Win-dows、桌面PC. 來自Internet的Web瀏覽可能存在的惡意Java/ActiveX控制項。 ②來自內部網路的安全威脅 從以上網路圖中可以看到,整個企業的計算機網路有一定的規模,分為多個層次,網路上的節點眾多.網路應用復雜,網路管理困難。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安全威脅的第二和第三個層面上,具體包括: 網路的實際結構無法控制。 網管人員無法及時了解網路的運行狀況。 無法了解網路的漏洞和可能發生的攻擊。 對於已經或正在發生的攻擊缺乏有效的追查手段。 內部網路的安全涉及技術、應用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及時發現問題,確定網路安全威脅的來源,才能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有效地保證網路安全。 作者:古宏濤互聯網和搜索引擎IT科技網站優化在線河南seo營銷博客分享學習,版權學習地址:/
8. 網路安全面臨的威脅主要有哪些有哪些安全措施
DDOS 攻擊, 入侵…… 篡改…… ………………
升級, 加防禦 軟體, 硬體&……
9. 簡述網路的安全威脅主要有哪些
網路系統面臨的典型威脅主要有:竊聽、重傳、偽造、篡改、非授權訪問、拒絕服務攻擊、行為否認、旁路控制、電磁/射頻截獲、人為疏忽。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目標: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認性、可控性。
網路安全的主要技術:物理安全措施、數據傳輸安全技術、內外網隔離技術、入侵檢測技術、訪問控制技術、審計技術、安全性檢測技術、防病毒技術、備份技術、終端安全技術。
網路的主要功能就是資源共享。共享的資源包括軟體資源、硬體資源以及存儲在公共資料庫中的各類數據資源。網上用戶能部分或全部地共享這些資源,使網路中的資源能夠互通有無、分工協作,從而大大提高系統資源的利用率。
分布在不同地區的計算機系統,可以通過網路及時、高速地傳遞各種信息,交換數據,發送電子郵件,使人們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在網路中,由於計算機之間是互相協作、互相備份的關系,以及在網路中採用一些備份的設備和一些負載調度、數據容錯等技術,使得當網路中的某一部分出現故障時,網路中其他部分可以自動接替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