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直播是如何發揮其影響力的
網路直播的傳播特點是參與式、沉浸式和反饋式。也就是因為三大傳播特點極大地擴大了用戶的體驗范圍。換句話來說現在的網路直播成為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最重要的連接方式之一。因為現在網路技術發展也是越來越快、越來越好。比如說VR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為網路直播增添了一種新穎的全景模式,這種模式會讓用戶體驗到不一樣的網路直播。比如說,在看自己喜歡的愛豆直播時,就好像真的在自己愛豆的面前,還可以360度全景看自己的愛豆。
Ⅱ 哪位大佬可以解釋一下網路直播帶貨邏輯
一、站在廠商角度
1、選擇直播帶貨,更側重銷售轉化還是廣告展示?
雖然兩者都會讓廠商選擇頭部流量,但側重點不同會直接影響廠商的定價邏輯,如果側重前者,那就是走量,需要絕對低價;如果側重後者,那就是展示,不會犧牲利潤砸出成交量
2、如果側重銷售轉化,那是為了拓展市場還是消化庫存?
3、如果是為了拓展市場,那如何實現導流(將消費者從網紅主播導向自身品牌)和復購?
尤其重要的一點是,如何引導消費者從消費單品/爆品向其他商品的銷售轉化?其實就是如何建立並強化品牌認知。
4、直播銷售勢必會常態化,如何搭建自營?
直播銷售是肉眼可見的趨勢,每次找主播肯定不現實,所以搭建自己的直播頻道很重要。現在的廠商基本都是讓自己的員工來做,員工完全在獎金提成的激勵下靠自己的蠻荒之力。未來(其實是眼下)這勢必會誕生一個巨大的培訓市場,成為網紅經濟的重要一環。個人認為這塊培訓領域倒是可以提前布局。
二、站在消費者角度
1、當消費者在圍觀直播時,真正圍觀的是什麼,主播?商品?
如果圍觀的是主播,那就是主播賣什麼我就買什麼,則平台和廠商就很被動,流量會被主播帶走;如果圍觀的是商品(即全網最低價),那平台和主播就很被動,這樣的消費者毫無忠誠度,哪裡價低去哪裡,怎麼實現消費者黏性?平台的核心優勢在於流量,所以新興平台很難出現。
2、消費的邏輯是什麼?
目前的邏輯是主播決定賣什麼,消費者圍觀商品,然後圍觀過程中選擇她需要的。這其實是賣方市場。
有的主播會有商品預告,在自己的微信群里提前公布,粉絲到時去圍觀購買即可。但對於非粉絲而言,很有可能我圍觀了2個小時,發現沒有我需要的東西,那這樣的銷售邏輯就有點奇怪了。除非直播的邏輯是,回到上一條,主播賣什麼我就買什麼,主播依靠個人魅力強行創造出消費者的購買欲。
但理性來講,當今的生產關系生產力決定了我們應該是一個買方市場,那麼未來的直播銷售邏輯,有沒有可能是消費者需要什麼,將需求提交給主播,主播依靠自己的流量優勢去和廠商談一個最優惠的價格,然後再進行直播銷售。這其實就是基於下游供應鏈形成的強勢話語權了,也就是一個大型團購,那麼這件事是否會對美團形成巨大威脅?阿里在不斷的提升推動本地生活頻道(在支付寶的展示位不斷上升),如果阿里本地生活藉助直播做大了,美團怎麼辦?
而且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那「直播」與否,還重要嗎?全網最低價的時候,消費者閉著眼買買買就好,何必非要看著主播的臉呢?這也回到了上一條,所以圍觀的是主播?
三、站在主播角度
1、主播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眼下肯定是粉絲量,有了粉絲量就有了話語權,就有了想像力。那麼未來呢,薇婭已經在做自己的供應鏈,這是很復雜但很有前瞻性、眼光格局想像力的事情,涉及從上游選品到下游銷售,幾乎就是一個供應鏈管理服務業了。如果真的做大做強了,那麼接下來就到了第二個問題,
2、主播有可能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平台嗎?
也就是說,薇婭可能離開淘寶,成立自己的垂直電商平台嗎?道理上來說沒問題,畢竟張大奕的如涵都已經上市了,但看看如涵的股價表現,就說明如涵的商業模式市場並不看好。那麼薇婭的平台會怎麼做呢?
Ⅲ 電商直播如何提高產品可信度
摘要 親自試用
Ⅳ 網紅直播購物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產生的影響
網紅直播購物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變得更具沖動性和從眾性:
1、沖動性
沖動性消費行為指的是一種即興的、自發的、無意識的非計劃購物行為,在此過程中,消費者受到外界刺激,自身某種情緒的反應,被商品從情感上所吸引而渴望立刻得到滿足。例如在穿搭直播類型中,網紅會在直播中試穿所要銷售的服裝或飾品等,以搭配的效果來刺激消費者眼球,不斷展現及在專業領域進行講解,同時會教給消費者如何穿衣打扮、搭配發型妝容等。網紅和消費者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不斷地互動,使消費者滿意度提升,引起消費慾望。
2、從眾性
從眾性消費行為是指由於受多數人群或是周圍情景因素的影響而進行的消費行為。營銷學領域中,LASCU和ZINKHAN認為從眾消費行為是指消費者因為他人的商品評價而改變自己對商品評價進而改變其購買意願的一種消費行為。
即消費者不是真正需要這類商品,也並不了解所購買的商品的信息,消費者購買該商品僅僅是因為群體中大多數成員的購買行為,在「網紅+直播+電商」模式下,網紅擁有巨大粉絲量和視頻播放量,利用自身本事在直播中不經意間植入廣告,與粉絲們邊聊邊看邊購買,粉絲們也會被他們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銷量、評價、流量也隨之上漲。
網紅被粉絲群追捧,現在不管在銷售任何產品都會看見網紅同款的字樣,就算不了解商品本質,消費者都會因為這四個字會考慮是否購買商品,因為消費者會覺得網紅同款會是銷量高,質量好、人氣旺的商品。會使消費者在他人影響下改變自己的觀念進而產生消費行為。
(4)網路直播如何影響品牌忠誠度擴展閱讀:
對網紅直播購物的建議
1、解自身需求。一些消費者在收到自己購買的產品時,發現所購物品。自己完全用不上,最終只能荒廢在一邊。所以消費者在進行購買行為決策時,應該思考產品是否是自身需要的,產品是否適合自己,不要肓目跟從其他消費者,更不要因為攀比心理與其他消費者競爭性的購買,這只會增加不必耍的支出。
2、注重產品質量。「網紅」推薦的產品,或者使用的產品,質量不一定有保障,可能只是與商家的合作,或者為商家打廣告。所以消費者不要一味地信任自己所關注的「網紅」,在確定產品是白身所需的情況下,也要對產品的質量進行關注,看看其他消費者購買後的評價,在進行購買決策。
3、進行決策評價。消費者需要對產品進行貨比三家,在等質量的情況下選擇成本最低的,或者等價的情況下選擇質量最優的,選擇出最優的購買決策,這才能購買到令白身滿意的產品。
Ⅳ 直播帶貨值不值得做
直播帶貨到底值不值得做呢?
不妨我們首先來看看直播帶貨有何優勢?
01.帶動銷量
隨著商品品類的逐漸增多,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樣。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
直播帶貨的出現幫助消費者縮短了選擇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決定購買主播提前選擇好的價廉物美的產品。
與以往的電視購物不同,直播的形式加強了主播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性,有助於消費者更好地了解產品的特徵與用途。
另一方面,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是基於對主播的信任,正是由於這樣的情感連接拉近了兩者之間的距離,在彼此的溝通中,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買欲。
對於企業而言,直播帶貨的形式也大大縮短了「營銷鏈路」。
作為企業的市場部,「銷售額」始終是考核的硬指標。然而,廣告費用、營銷費用的大量投入,有時並不能帶來與之相匹配的利潤。直播帶貨的出現,讓品牌從推介,到產品介紹,再到下單購買,整個鏈路被壓縮到僅僅十幾分鍾甚至幾分鍾之內。
相比以往的傳統營銷,這樣的方式無疑幫助企業帶動了自身的產品銷量。
02.品牌推廣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品牌每年投入大量費用做廣告、搞營銷,但效果似乎並不理想。從流量變現來看,不同行業的ROI也是越來越低。
對於部分品牌來說,直播帶貨成為一種新的契機。在這里,除了銷售帶貨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品牌露出率。
面對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直播流量,部分品牌即便無法收獲大量的銷售額,也能因為一定的品牌露出以及主播的口頭宣傳,從而收獲不錯的品牌傳播聲量。
正如此前羅永浩的直播首秀吸引了大批流量,幾千萬量級的圍觀人數讓品牌收獲不錯的曝光度。其中,小米10作為第七款產品亮相。直播中,羅永浩對產品的各項功能進行了介紹,為品牌贏得了一波關注。
但即便是這樣,並非所有品牌都適合直播帶貨,並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1.難以形成品牌忠誠度
一個品牌如果擁有足夠的知名度,即便不參與直播帶貨,消費者依然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購買。
相反,正是因為產品的不知名,消費者沖著「全網最低價」的口號,以及抱著對主播的信任,對產品進行購買。
試想一下,一旦該品牌失去價格優勢,消費者是否還將繼續選擇購買?答案恐怕是很難。
想要消費者形成對某個品牌的忠誠度依靠的絕不僅僅是一兩次的直播曝光。缺乏對品牌的持續性打造,換來的結果只是一時的銷售紅利。
對於一場直播而言,主播介紹的品牌產品絕非一種,在短暫的時間內形成對品牌的粘性並不容易。事實上,大部分人觀看直播,沖著的還是主播,而非品牌。
02.降低品牌價值
相信每一位看直播的網友都是沖著產品的低價格、高折扣而來。因此,並不是任何品牌都適合進行直播帶貨,處理不當,甚至會降低品牌價值。
例如部分平時價格就很昂貴,甚至鮮少打折的產品,一旦進入直播間,以低於實體店的售價進行「叫賣」,無疑給消費者傳遞一種觀念,認為這產品也就值這么多錢。
這樣的做法會打破消費者內心對品牌的價值建構。要知道,品牌價值是一個品牌的核心精神,是給予用戶的一種價值觀。消費者買單的大部分,正是這些附加值。
同樣的,類似奢侈品等高端產品,作為一個具有強品牌價值的產品,在直播間進行促銷必然降低品牌影響力,損害品牌定位。
03.產品體驗感差
不久前,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談到,直播帶貨這是一種新模式,大家都往這個方向走的時候,我依然還是堅持我的線下,隨著疫情轉好,線下還是要把它做起來。
而談到為什麼堅持線下銷售,董明珠指出了一點,要把格力線下店變成一個體驗店,變成和用戶面對面的交流場所,讓用戶來感受產品。同時,把線下店作為延伸服務的一個橋頭堡,更好地為客戶服務。
大多數人會被主播的舌燦蓮花所吸引,不知不覺選擇了消費購買。但即便主播說得再怎麼天花亂墜,對產品沒有真正地直觀體驗,消費者必然難以得到最滿意的消費服務。
尤其在針對大額消費品時,消費者更加需要一對一的精準服務以及實際的場景體驗,從而進行放心地購買。
而顯然,現階段,直播帶貨並不能解決這樣的體驗問題。這也就導致了李佳琦為凱迪拉克賺足了吆喝,卻換來零交易額。
總結
可以預見,直播帶貨將成為未來互聯網的營銷趨勢,它具備了互動性與及時性,為這個時代創造了新的消費市場。
然而,這樣一種新興事物還需要接受時間的檢驗。盲目的跟風結果可能導致與理想背道而馳。
品牌的發展需要依靠口碑的累積,強行直播帶貨也會自傷其身。
因此,直播帶貨值不值得做,還需品牌根據自身情況,作出准確的判斷。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來米八八找我
Ⅵ 網路視頻直播給企業帶來什麼好處
1、解決用戶疑慮
企業可以通過視頻直播解決用戶對產品的疑惑。企業可以通過直播展現產品的具體結構、性能、優勢,也可以展現企業品牌的實力和認證信息等等。
利用網路視頻直播,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用戶不用到現場就能直觀地看到並了解商品。
2、消費過程清晰化
在過去,我們為「結果」消費,只吃雞蛋而不會去關心下蛋的母雞。現在我們不但關心結果,還要關注「過程」。吃雞蛋之前,我們想去了解雞的生活環境與健康問題。在餐廳吃飯,也會越來越關心食物的烹飪過程,關心廚房的衛生狀況。而以上這些過程,都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來呈現。
3、提升用戶體驗
拿化妝品來說,僅通過文字介紹產品的好處,用戶不一定能了解,也不能直觀地看到所謂的好處到底在哪裡,這樣的轉化率也不會高。這時候,直播的作用就格外凸顯了,通過主播一步步展示,漸漸從素顏到化妝完畢,強烈地對比展示效果,讓觀眾既看到了你說的好處,又給觀眾帶來購買欲。
4、聚集人氣打造爆款
網路視頻直播能促成一種新形態的團購。它將人氣聚集在一起後,再像這群人售賣某個或某些產品。因此,過去在團購尤其是限時團購中表現較好的產品和服務,非常適合利用直播推廣。正如團購容易打造爆款一樣,網路視頻直播同樣是企業產品的爆款生產機。
Ⅶ 直播行業收入過高,會給其他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咱們先把問題理一下:直播行業收入過高,會給其他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一下今天爆出來的這個大X聞: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有關部門查明,薇婭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偷逃稅S6.43億元,其他少繳S款0.6億元,依法對黃薇作出稅務行政處理處罰決定,追繳S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K共計13.41億元。
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這幾個Z播特別能能帶H的人,薇婭是這裡面應該是最能掙Q的。據說一年掙了將近賣貨過百Y,薇婭的個人身份也達90Y,公司辦工地就是一棟大廈由此可見直播行業這種頭部的主播掙錢有多能掙Q。
2.其次是線上的傳統電商行業。
傳統的電商平台,雖然這些跟直播行業都是屬於線上的經濟,但是因為直播行業它相對而言沖擊力會更大,供用戶的購買力會更強,舉個例子,原本我的需求就是要買一個電視這個電視吧,在這買也行,在哪買也行,線下實體也行.
但是我現在喜歡看直播了,我喜歡這個Z播,她說的這個電視特別好,那我就在這個直播的時候買了就直接下單了。因為客戶就這么多,你很多人在直播上買了,那別的地方就少,這就是商業競爭的問題。而且像這種直播帶貨它的渲染性和轉化率也很高,基本大部分人看著看著那就買了。客戶在我這買不在你那買,顯然你那邊就受到影響,所以說像這種傳統的電商平台都會受到直播行業的沖擊。
但這裡面沖擊最大的是這種傳統電商的少商家,大商家他可以有自己的團隊,也專門做直播行業,小的商家他可能就沒有這么多資源去做這些事,只能備受打擊。
Ⅷ 淺談什麼是新媒體營銷,新媒體營銷怎麼做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形式(如報紙報刊、廣播、電視等)的新的媒體形式,比如我們每天都在用的微信、微博、貼吧論壇、頭條,我們瀏覽的視頻網站、嗶哩嗶哩、優酷,以及讓大家沉迷其中的抖音,還有豆瓣、知乎等等。這些都屬於新媒體的范疇。那麼新媒體營銷,也就是利用以上這些新媒體平台和手段,開展營銷和推廣,進而獲取企業所需要的銷售線索,或者提升品牌曝光度、知名度。
新媒體營銷
首先需要理清思路:我們的活動圍繞一個什麼直接目的?——舉例,獲取目標客戶的聯系方式/采購意向!
接下來,分析何種方式最適合?
分析目標用戶的畫像,由此獲知他們的喜好、行為方式、相關需求等等;
2. 製作符合目標用戶愛好的內容;
3. 選擇合適的渠道,投放你的內容;
4. 推廣,付費免費方式結合自己情況而定;
5. 過程檢測及調整優化,這既屬於運營層面,也屬於營銷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