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濕地監測如何設置網路

濕地監測如何設置網路

發布時間:2022-04-16 13:44:18

1. 如何加強濕地科研監測工作

可以從水質檢測、底泥監測以及濕地水生動植物,還有周邊野生動物觀測這樣幾個方面考慮。

2. 如何保護濕地

一是要掌握正確的宣傳思路。過去幾年的宣傳工作在改變廣大公眾對濕地保護的思想認識、觀念理念和行為方式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是要分工協作,突出重點。國辦通知和全國濕地會議精神,各地要繼續認真學習和領會。同時,要根據宣傳提綱的要求,結合當地濕地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抓住濕地保護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三是要採取多種形式。濕地保護管理部門和林家的宣傳部門要主動與各地各級新聞宣傳單位聯系,把濕地保護的重點工作通報給他們。

濕地恢復的最佳方法就是在盡可能的情況選用最簡單的恢復方法,因為越復雜的恢復方法,越容易在某個環節出現偏差採用破壞性最小、最為生態的方法最容易實現恢復目標在實施更多的人為干預之前應考慮採用自然恢復方法如果一些自然過程不能採用自然恢復方法,應更多地考慮採用生物工程,而不是傳統的工程措施。

(2)濕地監測如何設置網路擴展閱讀

濕地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水生植物。

濕地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濕地有強大的生態凈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

為保護濕地,保護濕地中的豐富物種,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間保護濕地公約。到2014年1月為止已有168個締約國,2170塊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3. 水鳥如何保護

濕地國際1996年3月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召開了第6屆締約方大會。大會通過了1997~2002年戰略計劃。1996年10月常委會通過決議,宣布每年的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

亞洲水鳥調查活動由濕地國際統一組織協調,該活動與濕地國際在歐洲、非洲和美洲的水鳥調查合稱「國際水鳥調查」。亞洲水鳥調查於1987年從印度發起,目前已迅速發展到東亞、南亞、東南亞、大洋洲以及俄羅斯遠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亞洲水鳥調查的目標是獲取每年水鳥越冬種群的資料,作為評價濕地狀況及監測水鳥種群的基礎;每年定期監測濕地的狀況;激發人們對水鳥和濕地保護的興趣,促進地區的濕地和水鳥保護活動。

亞洲水鳥調查於每年1月的第2和第3周進行。水鳥調查的種類范圍包括幾乎《濕地公約》定義的所有種類。包括鸊、鸕鶿、鵜鶘、鷺類、鸛類、䴉類、琵鷺、火烈鳥、天鵝、雁類、鴨類、鶴類、秧雞類、鴴鷸類、鷗類和主要依賴濕地的猛禽類。水鳥調查的濕地類型通常包括所有類型的水鳥棲息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庫、池塘、沼澤、海岸灘塗、紅樹林等。

亞洲水鳥調查開展的活動主要有:亞洲水鳥調查項目各地區協調員收集本地區水鳥調查數據;各地區數據統一匯總到濕地國際;濕地國際在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後出版調查報告;將調查報告贈送有關的政府、非政府、國際組織,以及參與調查的所有人員。

2009年1月,由日本環境省自然保護局生物多樣性中心出資,濕地國際—日本辦事處和日本鳥類研究協會聯合組織舉辦的「亞洲遷徙水鳥監測國際合作研討會」在日本福岡市成功召開。會議就各自國家的濕地與水鳥資源現狀、水鳥監測保護工作的進展和取得的成績等方面向大會進行了匯報和交流,與會代表們還就水鳥監測與保護的國際合作、日本國內水鳥保護的技術、公眾意識宣傳和培訓的推動工作等議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探討。

2009年,一個新的為期三年的項目「加強北非水鳥和濕地保護能力」將從本月開始執行。根據項目框架,能力建設活動將在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和茅利塔尼亞開展。「加強北非水鳥和濕地保護能力」項目與目前正在執行的「UNDP—全球環境基金非洲—歐亞遷飛路線」項目即「飛越濕地(簡稱WOW)」項目是相聯系的。這個項目將在《UNEP非洲—歐亞遷徙水鳥保護協議》的框架下執行。其合作夥伴包括:國際鳥盟、濕地國際和濕地公約等。

濕地國際是第一個通過國家林業局(原林業部)與中國政府達成諒解備忘錄而成功在中國建立辦事處的國際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根據備忘錄精神,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於1996年9月26在北京正式成立。濕地國際在中國建立辦事處是為了幫助中國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通過引進技術和資金、提供人員培訓和技術支持、開展信息交流來促進中國和東北亞的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主要任務是促進國家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的編制與實施;支持開展濕地資源調查與編目;支持建立濕地監測網路,促進國際重要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評估和確認國際意義的濕地生境;協助和支持建立標准化的濕地資料庫;開展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示範研究,鼓勵對退化濕地進行恢復重建;通過引進資金和技術,支持和促進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優先項目的研究;建立濕地專家網路,組織和協助濕地專家參與國際濕地項目;組織召開各種與濕地有關的研討會、論壇、培訓班等活動,促進東北亞地區濕地保護;通過濕地出版物提高公眾意識。

4. 濕地監測監控設備的作用是什麼

監控系統是通過攝像頭、錄像機、監視器、交換機、網線等一整套監控設備組成的視頻系統,監控系統幾乎可以應用在所有行業,為人們生活、工作、生產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5. 如何做好濕地保護工作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去年,國務院批准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明確了濕地保護的指導思想、任務目標、建設重點和主要措施。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出《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指出濕地保護是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明確保護濕地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要求林業部門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並對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做出了部署。我國濕地保護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按照《濕地公約》的定義,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靜止或流動、淡水或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淺於6米的海水區。濕地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蓄洪水、調節氣候、維系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我國是世界濕地大國,目前有自然濕地3620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3.77%,《濕地公約》所列的各類濕地在我國均有分布。1992年我國加入《濕地公約》以後,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取得了較大成績。全國共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353個,近40%的自然濕地納入了保護范圍,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制定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完成了首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為加強濕地保護奠定了基礎。探索性地開展了濕地保護和恢復試點,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廣泛開展了濕地保護的國際合作和宣傳教育及培訓活動,促進了濕地保護事業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國家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社會對濕地的認識正在經歷著把濕地看成是荒灘荒地到將濕地作為國家重要生態資源的轉變。相應的,在思想觀念上正在經歷由注重開發利用到保護與利用並重,並逐步做到保護優先的轉變。這些轉變雖然是初步的,但對濕地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濕地保護仍然是生態建設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薄弱環節,面臨的形勢還相當嚴峻。首先,面臨著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過去的壓力主要來自解決吃飯問題,為了增加耕地而大量開墾圍墾濕地。當前的壓力則更多的來自於對經濟發展的追求,為了經濟建設而過度開發濕地資源。其次,影響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一些基本問題未得到解決,特別是思想認識缺位,政策機制缺乏,資金投入缺少,管理體系薄弱。這些問題,導致了一些地方盲目開發利用、亂占濫用濕地的現象不斷發生,使濕地面積不斷減少,濕地功能不斷下降,並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
針對當前我國濕地保護管理的嚴峻形勢,為適應國家全面加強生態建設的新要求,今後一個時期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改善生態功能為中心,按照積極保護、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緊緊依靠地方各級政府和全社會力量,認真落實好《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要求,全面實施好《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努力實現濕地保護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到2010年,使我國60%的自然濕地納入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濕地面積萎縮和功能退化的趨勢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轉;到2020年,使70%以上自然濕地納入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濕地保護與利用開始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形成完善的自然濕地保護網路和管理體系。
實現上述目標,在濕地保護工作中應正確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保護發展與開發利用的關系。樹立保護為基礎的思想,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以嚴格保護規范利用行為,以科學利用鞏固保護成果,把濕地保護管理引入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系。按照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要求,把濕地保護發展與增加群眾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結合起來,與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實現這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三是重點工程實施與面上工作的關系。以大工程帶動大發展,是林業建設的成功經驗,也是濕地事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施好濕地保護工程的同時,做好濕地保護面上的工作,做到重點突破,全面推進。四是部門主導與依靠各方力量的關系。按照由部門辦林業向全社會辦林業轉變的要求,在認真履行林業部門自身職責的同時,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密切合作,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濕地保護事業的有利局面。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抓好濕地保護、濕地恢復、可持續利用示範、保護區與當地社區共管、提高保護能力建設五大優先工程。濕地保護優先工程,就是加強濕地保護區建設,發揮保護區在保護自然濕地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採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控制濕地的污染。濕地恢復優先工程,就是在重要濕地保護區開展水資源調配與管理,對退化的自然濕地進行綜合整治,努力恢復濕地的生態功能。可持續利用示範優先工程,就是選擇具有開發潛力、有示範意義的區域和項目,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示範,為濕地區域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經驗。保護區與當地社區建設優先工程,就是以社區為濕地保護的基層單位,以保護為中心設計和規劃項目,大力實施有利於濕地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社區發展項目。提高保護能力建設優先工程,就是建立國家和地方濕地資源調查監測體系、科技支撐體系、宣傳教育培訓體系,提高濕地保護和管理水平。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根據當前濕地保護工作還處於搶救性保護階段的實際,緊緊圍繞擴大濕地保護和恢復濕地面積這一核心,做好各項重點工作。認真落實《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按照工程規劃的要求編制好濕地保護工程近期實施規劃,明確分階段建設的目標和重點項目並認真組織實施;加強自然濕地的搶救性保護,將建立濕地保護區作為搶救性保護的關鍵措施,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抓緊建立保護區,使更多的自然濕地盡快納入保護范圍,在條件所限暫時難以建立保護區的地方,因地制宜積極建立保護小區或設立保護站點;加快推進《濕地保護條例》的制定工作,把濕地保護管理引向法制化軌道;採取堅決有效措施,制止肆意侵佔和非法破壞濕地的行為;加強濕地保護科學研究和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加強濕地培訓、資源監測和履約工作;深入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把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作dong為濕地保護的基礎性、前瞻性工作來抓,使濕地保護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6. 網路監控如何設置

1.首先右鍵點擊我的電腦,找到屬性並打開。

7. 如何設置網路環境設置

1、首先右擊計算機桌面的網路圖標,彈出右擊的下拉子菜單,在子菜單中找到「屬性」。

8. 什麼是濕地

濕地(wetland)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的特徵植物。濕地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濕地強大的的生態凈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下,20世紀中後期大量濕地被改造成農田,加上過度的資源開發和污染,濕地面積大幅度縮小,濕地物種受到嚴重破壞。

濕地是地球上有著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

濕地的類型多種多樣,通常分為自然和人工兩大類。自然濕地包括沼澤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灘和鹽沼等,人工濕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庫、池塘等。據資料統計,全世界共有自然濕地855.8萬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的6.4%。

【濕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樣性】

僅我國有記載的濕地植物就有2760餘種,其中濕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屬、1380多種。濕地植物從生長環境看,可分為水生、沼生、濕生三類;從植物生活類型看,有挺水型、浮葉型、沉水型和飄浮型等;從植物種類看,有的是細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喬木。濕地動物的種類也異常豐富,我國已記錄到的濕地動物有1500種左右(不含昆蟲、無脊椎動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約250種,魚類約1040種。魚類中淡水魚有500種左右,佔世界上淡水魚類總數的80%以上。因此,無論從經濟學還是生態學的觀點看,濕地都是最具有價值和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

【濕地基本分五大類】

海域

潮下海域:低潮時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無植物生長的淺水水域,包括海灣和海峽;潮下水生植被層,包括各種海草和熱帶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間海域:多岩石的海灘,包括礁崖和岩灘;碎石海灘;潮間無植被的泥沙和鹽鹼灘;潮間有植被的沉積灘,包括大陸架上的紅樹林。

河口

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統。

潮間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間泥、沙或鹽鹼灘;潮間沼澤包括鹽鹼草甸、潮汐半鹽水沼澤和淡水沼澤;潮間有林濕地包括紅樹林、聶帕櫚和潮汐淡水沼澤林。

瀉湖濕地:半咸至鹹水湖,有一個或多個狹窄水道與海相同。

鹽湖(內陸排水區):永久性和季節性的鹽水或鹼水湖泥灘和沼澤。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內陸三角洲。

暫時性的河流:季節性和間歇性流動的河流和溪流;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灘,洪泛河谷和季節性泛洪草地。

湖泊

永久性的湖泊:永久性的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遭季節性或間歇性淹沒的湖濱;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km2以上)。

季節性的湖泊:季節性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洪泛平原湖。

人工水面

如水庫、池塘、水稻田等屬於廣義濕地,得到濕地公約的認可。

【濕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補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從而改善環境污染;它能以有機質的形式儲存碳元素,減少溫室效應,保護海岸不受風浪侵蝕,提供清潔方便的運輸方式……它因有如此眾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濕地還是眾多植物、動物特別是水禽生長的樂園,同時又向人類提供食物(水產品、禽畜產品、穀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蘆葦、木材、葯用植物)和旅遊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物質生產功能

濕地具有強大的物質生產功能,它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七裏海沼澤濕地是天津沿海地區的重要餌料基地和初級生產力來源。據初步調查,七裏海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水生、濕生植物群落100多種,其中具有生態價值的約40種。哺乳動物約10種,魚蟹類30餘種。蘆葦作為七裏海濕地最典型的植物,葦地面積達7186公頃,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不僅是重要的造紙工業原料,又是農業、鹽業、漁業、養殖業、編織業的重要生產資料,還能起到防風抗洪、改善環境、改良土壤、凈化水質、防治污染、調節生態平衡的作用。另外,七裏海可利用水面達10000畝,年產河蟹2000噸,是著名的七裏海河蟹的產地。

大氣組分調節功能

濕地內豐富的植物群落,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並放出氧氣,濕地中的一些植物還具有吸收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功能,能有效調節大氣組分。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濕地生境也會排放出甲烷、氨氣等溫室氣體。 沼澤有很大的生物生產效能,植物在有機質形成過程中,不斷吸收CO2和其他氣體,特別是一些有害的氣體。沼澤地上的氧氣則很少消耗於死亡植物殘體的分解。沼澤還能吸收空氣中粉塵及攜帶的各種菌,從而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另外,沼澤堆積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通過沼澤能吸附金屬離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調節功能

濕地在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在時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過濕地的吞吐調節,避免水旱災害。七裏海濕地是天津濱海平原重要的蓄滯洪區,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澤濕地具有濕潤氣候、凈化環境的功能,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大部分發育在負地貌類型中,長期積水,生長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莖交織,殘體堆積。潛育沼澤一般也有幾十厘米的草根層。草根層疏鬆多孔,具有很強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於本身絕對乾重3~15 倍的水量。不僅能儲蓄大量水分,還能通過植物蒸騰和水分蒸發,把水分源源不斷地送回大氣中,從而增加了空氣濕度,調節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環中起著良好的作用。據實驗研究,一公頃的沼澤在生長季節可蒸發掉7415噸水分,可見其調節氣候的巨大功能。

凈化功能

沼澤濕地象天然的過濾器,它有助於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葯、生活污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於毒物和雜質的沉澱和排除。一些濕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質,凈化水質。

沼澤濕地能夠分解、凈化環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們喻為「地球之腎」。假如沒有了濕地,好比一個人被割去了腎臟。

如氮、磷、鉀及其他一些有機物質,通過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被生物體貯存起來,或者通過生物的轉移(如收割植物、捕魚等)等途徑,永久的脫離濕地,參與更大范圍的循環。

沼澤濕地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強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剋星。據測定,在濕地植物組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中的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利用濕地植物的這一生態功能來凈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例如,水葫蓮、香蒲和蘆葦等被廣泛地用來處理污水,用來吸收污水中濃度很高的重金屬 鎘、銅、鋅等。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有人作了如下試驗,將廢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讓它流經 一片柏樹沼澤地(濕地中的一種),經過測定發現,大約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凈化排除了, 濕地驚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在印度的卡爾庫塔市,城內設有一座污水處理場,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東郊的人工濕地,其污水處理費用相當低,成為世界性的典範。

提供動物棲息地功能

濕地復雜多樣的植物群落,為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瀕危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鳥類、兩棲類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徙、越冬的場所。

沼澤濕地特殊的自然環境雖有利於一些植物的生長,卻不是哺乳動物種群的理想家園,只是鳥類能在這里獲得特殊的享受。因為水草叢生的沼澤環境,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巢、避敵的良好條件。

在濕地內常年棲息和出沒的鳥類有天鵝、白鸛、鵜鶘、大雁、白鷺、蒼鷹、浮鷗、銀鷗、 燕鷗、葦鶯、掠鳥等約200種。而且該濕地是西伯利亞和東北地區鳥類南遷越冬的中途站。

調節局部小氣候

濕地水分通過蒸發成為水蒸汽,然後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圍地區,保持當地的濕度和降雨量,使寧河縣成為天津市氣候較為濕潤的地區之一。

【不同的定義】

由於濕地和水域、陸地之間沒有明顯邊界,加上不同學科對濕地的研究重點不同,造成濕地的定義一直存在分歧。

國際濕地公約採用廣義的濕地定義,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這一定義包含狹義濕地的區域,有利於將狹義濕地及附近的水體、陸地形成一個整體,便於保護和管理。

濕地的研究活動則往往採用狹義定義。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保護機構於1979年在「美國的濕地深水棲息地的分類」一文中,重新給濕地作定義為:「陸地和水域的交匯處,水位接近或處於地表面,或有淺層積水,至少有一至幾個以下特徵: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為植物優勢種;

(2)底層土主要是濕土;

(3)在每年的生長季節,底層有時被水淹沒。」定義還指湖泊與濕地以低水位時水深2米處為界,按照這個濕地定義,世界濕地可以分成二十多個類型,這個定義目前被許多國家的濕地研究者接受。

濕地的水文條件是濕地屬性的決定性因素。水的來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續期和頻率決定了濕地的多樣性。水對濕地土壤的發育有深刻的影響。濕地土壤通常稱為濕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其他】

世界上最大的濕地是巴西中部馬托格羅索州的潘塔納爾沼澤地(Pantanal),面積達2500萬公頃。

濕地科學與刊物

濕地生態學(Wetland Ecology) 水體生態學 《濕地學報》(Wetlands) 《濕地科學》(Wetland Science,雜志,中國)

國際條約與組織

國際濕地公約(拉姆薩爾公約) 世界濕地日(World Wetland Day,每年6月5日)
濕地國際(Wetlands International) 濕地科學家學會(The 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 國際鳥類保護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ird Preservation,ICBP)
國際水禽濕地調查局(Inter-national waterfowl and wetland re-search bureau)
人與生物圈 東北亞地區鶴類保護區網路 東亞-澳大利亞涉禽保護網路
雁鴨類遷飛網路

科學研究機構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濕地中心 新南威爾士大學濕地生態研究中心

美國:

美國國家濕地研究中心(NWRC)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濕地研究中心

9. 現在的人是怎麼保護濕地的

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特徵。誰能夠實現經濟發展、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誰就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和競爭優勢。保護好濕地是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為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於基本國情、省情和濕地保護現狀,以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為目標,按照積極保護、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全面加強濕地保護工作。
一是拓展宣傳渠道,提高公眾濕地保護意識。利用各種媒體,採取多種渠道,開展形式多樣和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如科普講座、製作專題片、環保志願者等活動,廣泛宣傳保護濕地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提高全民的濕地保護意識。從科學的角度、用科學的方法,讓人們了解和認識濕地與人類的關系,特別要加大警示宣傳的力度,使濕地保護成為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形成全社會支持濕地保護事業的良好氛圍。
二是建立健全保護制度,依法進行濕地管理。目前,全國已有不少省出台了有關濕地保護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對濕地保護工作進行管理。因此,要盡快出台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明確職責許可權、管理程序和行為准則,將濕地保護、水資源的綜合管理、國土及環境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與濕地保護立法協調一致。建立省級主管部門組織協調與多部門分工合作的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省、市、縣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和濕地資源監測網路體系,使濕地保護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三是強化組織領導,逐步理順濕地保護工作機制。濕地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做好濕地保護工作是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要職責。各地要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工作,理順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解決好濕地保護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濕地保護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作為承擔著濕地保護和管理的保護區,應當納入公益型事業單位管理,解決其人員編制,從而吸引一批素質高、能幹事、留得住的人員從事保護區管理工作。
四是政府投入為主,多方爭取資金。濕地保護是公益性事業,各級政府在濕地建設中應起著主導作用。要明確國家、各級政府對應級別濕地保護區責任,並納入各級政府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在經費上給予保障。同時,還要多方籌措濕地建設資金,拓寬融資渠道,爭取國際合作項目,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濕地保護建設。要按照「誰保護、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和個人積極投資濕地保護。
五是加快保護區建設,強化保護管理力度。實踐證明,建設濕地保護區是保護濕地最積極、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要依照《全國濕地保護總體規劃》的總體布局,統盤考慮、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對典型獨特的濕地類型區和生態敏感區、脆弱區,要搶救性建立一批自然保護區或保護小區,擴大濕地保護面積。制定好重點濕地保護工程項目計劃,爭取早日列入國濕地保護計劃。堅決依法制止、打擊各種破壞濕地的違法行為,確保濕地保護工作科學、健康、順利開展。

10. 網路監控如何設置

1.首先右鍵點擊我的電腦,找到屬性並打開。

閱讀全文

與濕地監測如何設置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網路主播培訓哪裡有 瀏覽:978
網路更改設置為按流量計費劃算嗎 瀏覽:63
有哪些網路劇值得追 瀏覽:625
華為手機怎麼把默認網路卡改了 瀏覽:638
網路中ds和dm是什麼 瀏覽:418
雙通道網路加速設置 瀏覽:598
電腦網路正常為什麼卡 瀏覽:827
牡丹江網路和電信哪個網速快 瀏覽:775
小米手機設置點擊忘記網路 瀏覽:259
無線網路錯誤440是什麼意思 瀏覽:135
網路抗干擾能力哪個好 瀏覽:600
網路應用怎麼設置 瀏覽:354
關於路由器網路異常 瀏覽:332
代謝網路包括哪些內容 瀏覽:143
網路庫網路異常 瀏覽:667
蘋果手機老是網路差是什麼原因 瀏覽:776
手機百度提示無網路信號 瀏覽:233
網路車主如何攬客 瀏覽:298
一插金稅盤無線網路就自動斷開 瀏覽:751
買什麼手機網路最好導航不卡 瀏覽:67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