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防範網路個人信息的泄露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信息越來越成為戰略性資源,而個人信息的泄露的情況也同步出現,為了保護個人信息,網警給您8個小招,巧妙預防個人信息泄露。
1、不要在陌生網站隨便注冊賬號:因為注冊時需要你的郵箱,這時你的郵箱暴露了,後果就是垃圾郵件滿天飛,刪都刪不完。
2、盡量不要在網站上透露個人信息:否則,你就會經常受到騷擾電話;如,推介房子、基金理財、中獎信息等等;如果非要填寫的話,只在注冊表格帶有「*」處,輸入必填信息即可。
3、別用弱密碼:如果你喜歡在不同網站使用統一的注冊郵箱及密碼,當一家網站被黑客入侵,你所有賬號都會淪陷;專家建議把涉及錢財的注冊的郵箱、密碼和普通社交娛樂賬號的注冊郵箱和密碼分開,降低被盜號風險。
4、重要密碼定期更新:沒有100%無法被攻破的系統,假設賬號密碼一定會被盜,不要嫌麻煩,定期更換密碼是最好的避險措施。
5、通過安全瀏覽器訪問陌生鏈接:在點擊陌生鏈接,訪問高風險網站時,使用安全瀏覽器為你把好上網入口的安全大關!
6、慎連公共場所WIFI:不要貪圖便宜,上一些未經認可的無線路由,這很有可能是個釣魚網站,當你連上之後,就會將你電腦上的個人信息全部取走。
7、不要使用「直接登錄」:無論在任何地方,盡量不要使用「保留賬號密碼,可直接登錄模式」,並且使用後注意清除個人使用記錄。
8、不要在郵件中發送機密信息:如果你要給別人發送機密東西,盡量將這個文件進行壓縮、加密。因為現在的文件很容易被人截取。
『貳』 在網上,該如何防範個人信息泄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推行,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手機,並且開始網上進行一定的活動,聊天、游戲,甚至是購買服裝、知道一個人的近況,什麼都可以通過網路傳遞來輕松達到。但是網路的流行並不是僅僅帶給人方便和益處,有的時候也無形的造成了人們的弊端,類似於信息的泄露,就會造成很多人的困擾。那人們在進行網路活動的時候,該如何提高警惕,防止自己的信息泄露,使自己上當受騙呢?
不要圖一些小便宜人們都是有慾望的,而網路詐騙也是通過也是這種心理,從而取用一些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和意義。因此人們進行網路活動的時候,不要輕易相信一些鏈接,或者是打著使我們能輕松獲利招牌的廣告,從而誘使我們點進去,使自己的電腦和手機中毒,造成重要信息的泄露,甚至是金錢的流失。最近在一些社交軟體上經常會蹦出一些鏈接和郵件,然後打著一些比較信人的題目或者是文字,引誘人點進去,其實只要人的滑鼠一動,就會導致自己的利益受損。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給自己的手機或者是支付設置一些較為復雜的密碼,定時的給手機進行清理或者殺毒,設置所下載軟體的一些許可權。通過這些來保護自身的信息不會泄露,從而維護自身的權益。
『叄』 防止個人信息泄露的措施有哪些
來路不明的軟體不要隨便裝,下載免費軟體時應該去官方網站。這樣以免一些攜帶木馬程序以及設有後門的盜版軟體截獲個人電腦中的信息。其次,使用智能手機時,不要修改手機中的系統文件,因為用戶修改了這些信息,別人也可以通過此路徑對你手機上的信息進行修改,從而截獲個人信息。
最後對於身份證號、手機號這些敏感信息,平時上網時要格外注意,不要在網上隨便參加活動,比如注冊信息取得贈品等。如果想要網購,要選擇比較正規的大型購物網站。
(3)網路安全個人隱私防泄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電腦定期殺毒,定期修改並使用安全強度高的密碼。
妥善保管個人隱私信息、賬號及密碼,謹慎發布個人信息。
到知名正規的網站購物,不輕易向對方付款或提供銀行卡密碼。
文明、綠色、健康上網,瀏覽正規的網站和欄目。
遠離網路上的暴力渲染、色情誘惑、錢財賭博、灰色游戲等內容。
『肆』 如何避免網路個人信息泄露
我國目前的法律並沒有關於個人信息的專門規定,唯一的相關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其中涉及到了關於個人隱私權的保護。而法學界對於個人信息是否屬於隱私仍然爭論不斷,不過有一點卻是肯定的———將個人信息用於商業用途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 在保護個人隱私的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提高保護意識才是杜絕個人信息泄露更為重要的方法。我們在商場、賓館等場所消費時最好不要留下個人信息,如果確有需要留下個人資料,必要時應與對方約定保密責任。在辦理一些必須提供自己個人信息的社會事務時,可以與接受信息方約定保密條款,要求禁止對方將個人信息透露給第三方。在萬一發現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泄露且造成不良後果時,也應注意及時搜集證據,為日後法律維權作好准備.比如,購房人最好在簽約時與開發商約定保密責任:如開發商泄露業主個人信息,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如果消費者能證明商家未採取適當保護措施或故意出售這些信息,給當事人的精神和物質造成損害的,可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有權要求賠償。
『伍』 怎樣防止個人信息泄漏
隨著電信詐騙案的愈演愈烈,國家也加大對其打擊力度。雖然案件得到偵破,但大家也開始思考個人數據信息泄露的問題,也不禁令人擔憂。那麼,大家的個人信息究竟是如何泄露,又該如何防範呢?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經驗吧。
『陸』 如何避免泄露個人信息
1、詳盡細致的操作審計
三重保護體系的基礎,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使得龐大復雜的信息系統變得透明,一切操作、行為都可見可查。審計不僅可以用作事後審計以幫助追查責任,更能夠幫助洞察到可能的危險趨向,還能夠幫助發現未知的安全漏洞。
2、全面嚴格的操作授權
從網路邊界、外設邊界以及桌面應用三方面做以全方位控制,達到信息安全目標中的「可控性」的要求,防止對信息的不當使用和流傳,使得文檔不會輕易「看得到、改得了、發得出、帶得走」。
3、安全可靠的透明加密
為重要信息提供最有力的保護,它能夠保證涉密信息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加密狀態,可信環境內,加密文檔可正常使用,在非授信環境內則無法訪問加密文檔,在不改變用戶操作習慣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信息安全。
(6)網路安全個人隱私防泄漏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兩高」司法解釋對此規定,拒不履行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致使用戶信息泄露,具有「致使泄露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五百條以上的」「致使泄露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用戶信息五千條以上的」等8種情形,應當認定為刑法規定的「造成嚴重後果」。
『柒』 個人如何做好網路安全防範
在生活中,怎樣才能避免泄露隱私,保護個人信息呢?
1、在手機和電腦上不隨意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或搜索到非正規網站,遇到需要輸入身份證號碼、手機號、銀行賬號等個人隱私信息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2、賬戶和密碼盡量不要相同,定期修改密碼,增加密碼的復雜度;不要直接用生日、電話號碼、證件號碼等有關個人信息的數字作為密碼,適當增加密碼的長度,並經常更換;
3、在網路平台中注冊賬號的時候,要注意平台的可信度,要設置好密碼,對個人隱私信息要加密處理,以免被盜取;
4、要對個人使用的手機和電腦進行安全設置,要安裝殺毒軟體,平時要進行殺毒管理,不訪問釣魚網站,維修時要注意找可靠站點修理,並做好私密保護;
5、在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時,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區域註明「本復印件僅供XX用於XX用途,他用無效」和日期,復印完成後要及時清除復印機緩存;
6、在使用微博、QQ空間、貼吧、論壇等社交軟體時,要盡可能避免透露或標注真實身份信息,以防不法分子盜取個人信息;
7、在朋友圈曬照片時,不曬包含個人信息的照片,如要曬姓名、身份證號、二維碼等個人信息有關的照片時,發前先進行模糊處理;
8、在公共網路環境中不處理個人敏感信息,不隨意接入開放WIFI;
9、不隨意在不明網站或APP上進行實名認證注冊,在注冊使用網站或APP時需查看是否含隱私政策或用戶協議等,查看對應內容,確保自身權益得到相應保障,防止霸王條款;
10、不要隨便掃二維碼,不要隨便接收來歷不明的文件。
『捌』 如何保護網路個人信息安全
對於個人的自我保護是網路隱私權保護第一重要環節。網民進行保護網路隱私權的方式有很多。
一是將個人信息與互聯網隔離。當某計算機中有重要資料時,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將該計算機與其他上網的計算機切斷連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被入侵的 個人數據隱私權侵害和資料庫的刪除、修改等帶來的經濟損失。換句話說,網民用來上網的計算機里最好不要存放重要個人信息。這也是目前很多單位通行的做法。 二是傳輸涉及個人信息的文件時,使用加密技術。在計算機通訊中,採用密碼技術將信息隱蔽起來,再將隱蔽後的信息傳輸出去,使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即 使被竊取或截獲,竊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內容,發送方使用加密密鑰,通過加密設備或演算法,將信息加密後發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後,使用解密密鑰將密文 解密,恢復為明文。如果傳輸中有人竊取,他也只能得到無法理解的密文,從而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
三是不要輕易在網路上留下個人信息。網民應該非常小心保護自己的資料,不要隨便在網路上泄露包括電子郵箱等個人資料。現在,一些網站要求網民通過登 記來獲得某些「會員」服務,還有一些網站通過贈品等方式鼓勵網民留下個人資料。網民對此應該十分注意,要養成保密的習慣,僅僅因為表單或應用程序要求填寫 私人信息並不意味著你應該自動泄漏這些信息。如果喜歡的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用一些虛假信息來應付對個人信息的過分要求。當被要求中輸入數據時,可以簡 單地改動姓名、郵政編號、社會保險號的幾個字母,這就會使輸入的信息跟虛假的身份相聯系,從而抵制了數據挖掘和特徵測驗技術。對唯一標識身份類的個人信息 應該更加小心翼翼,不要輕易泄漏。這些信息應該只限於在在線銀行業務、護照重新申請或者跟可信的公司和機構打交道的事務中使用。即使一定要留下個人資料, 在填寫時也應先確定網站上是否具有保護網民隱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
四是在計算機系統中安裝防火牆。防火牆是一種確保網路安全的方法。防火牆可以被安裝在一個單獨的路由器中,用來過濾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裝在路由器和主機中。在保護網路隱私權方面,防火牆主要起著保護個人數據安全和個人網路空間不受到非法侵入和攻擊等作用。
五是利用軟體,反制Cookie和徹底刪除檔案文件。如前所述,建立Cookie信息的網站,可以憑借瀏覽器來讀取網民的個人信息,跟蹤並收集 網民的上網習慣,對個人隱私權造成威脅和侵害。網民可以採取一些軟體技術,來反制Cookie軟體。另外,由於一些網站會傳送一些不必要的信息給網路使用者的計算機中,因此,網民也可以通過每次上網後清除暫存在內存里的資料,從而保護自己的網路 隱私權。
六是針對未成年人的網路隱私保護,除了對未成年人進行隱私知識和媒介素養教育外,應在家長或監護人的幫助下,藉助相關的軟體技術進行。
『玖』 如何預防個人信息泄露
1、不要隨便填寫各種各樣的調查問卷。現在在街上、校園、網上都會遇到各種問卷調查,那麼此時一定要注意防範,不要輕易填寫個人信息。
2、不要貪小便宜。對於一些留下聯系方式或者注冊某個APP就能得到一些精美的小禮品的活動,千萬要注意,因為你的個人信息大部分就是這樣泄露的。
3、不要隨便扔快遞單據。快遞單那裡會寫上你的收貨地址、姓名和聯系方式,如果隨便丟棄,就相當於自己主動泄露個人信息。
4、不要隨意丟棄車票和機票。現在的飛機票和火車票都實行了實名制,上面有自己的身份證等信息,隨意丟棄會導致信息泄露。
5、及時刪除在列印店列印的資料。在列印店列印,很多人喜歡將U盤的文件拷到電腦上,列印之後又忘記刪除,特別是一些簡歷等含有個人信息的資料。
6、網路上的個人信息也需要進行保護。
個人信息泄露八大途徑及防範措施:
1、淘汰的舊手機
要謹慎處理自己更換下來的手機。現在手機升級換代速度快,有的人喜歡趕時尚,頻繁更換手機,而對載有大量個人信息的舊手機大都採用一刪了之的辦法處理後,即拿到二手市場變賣,也有的隨意送人。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每年都有上億部手機被淘汰,二手手機成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
有些收購二手手機的商販,利用這一漏洞「倒賣」個人信息,他們只要利用簡單的工具,就能輕而易舉地恢復手機里的數據,然後再以幾毛錢一條的價格打包出售機主的手機號、通訊錄、支付寶賬號等信息。這些信息一旦流向市場,個人的財產和人身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警方提醒
在處理舊手機時,首先要將手機存儲卡的數據拷貝備份後直接物理銷毀。然後是處理手機本機存儲的信息,這個可通過反復裝滿並刪除內存、用第三方刷機工具進行一鍵刷機等方法徹底清除個人信息,從根源上避免個人隱私泄露。總之,舊手機不能隨意扔棄,也不能未經處理個人信息就出售或者送人。
2、社交媒體軟體
許多人在使用社交媒體軟體時不注意保護隱私,隨意添加不熟悉的好友,有的在聊天時不自覺地說出自己的姓名、職務、工作單位等信息。也有的將上述內容在QQ、微信中進行標注。
還有一些人經常在朋友圈曬自己的火車票、登機牌、出遊地、美食,無意中泄露了個人信息。
另外,有的家長在網上發布孩子的圖片或文字記錄,泄露了孩子的相貌和姓名,而不法分子會利用這些信息進行詐騙、綁架等。
警方提醒
首先要將加好友的方式設置成驗證模式,在QQ、微信等社交軟體中採用昵稱加自己為好友的,一定要詢問對方的真實姓名,拒絕添加不明身份的好友。
其次是盡量不在QQ、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軟體中,通過視頻、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家庭住址、單位地址、子女情況等信息。
第三,不拉自己的好友進入陌生群,朋友拉自己進入陌生群時也不要參加。在與陌生人聊天時,要特別注意不要輕易說出個人的信息。
3、快遞單和包裹皮
網購的繁榮催生了快遞業的飛速發展,但很多人在發快遞時,忽視對單據妥善保管,而這張小小的快遞單上,至少包含了收件人的姓名、地址、聯系電話三項重要的個人信息。在網上購物時,小件物品商家大都採用塑料袋包裝後,由快遞公司列印粘貼收件人信息的膠貼,當購買人收到快遞拆開包裹後,將包裹封皮也隨意扔掉,而封皮的粘貼上就存有大量的個人信息,比如姓名、家庭地址、電話,有的快遞包裹還標注了購買物品的種類、購買時間,以及購買於哪個網物網站等內容。
『拾』 網路信息泄露事件頻發,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有很多人會在生活中面臨一個很苦惱的問題:每隔幾天就會收到騷擾簡訊或者是騷擾電話。有的人不止會接到騷擾電話,還會發現有人在用自己的身份信息,這種類似事件都是因為網路信息泄露導致的。事實上,關於這方面,我們可以做的預防措施還是蠻多的。
現在網路越來越發達,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謹慎,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