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根據作業順序進行排列,利用所形成的網路對整個工作或項目進行統籌規劃和控制,以便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消專耗去完成既定的目標或任務。
前推法:作業順序進行排列進行推算。
後推法:消耗去完成既定的目標或任務進行推算。
前推法與後推法的應用:
單代號網路圖中的箭線表示緊鄰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既不佔用時間也不消耗資源。箭線應畫成水平直線、折線或者斜線,箭線水平投影的方向應自左向右,表示工作的行進方向。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包括工藝關系的組織關系,在網路圖中均表現為工作之間的先後順序。
(1)計劃評審法如何畫出網路圖擴展閱讀:
網路計劃圖的含義:
1、箭線:在雙代號網路中,工作一般使用箭線表示,每一條箭線都表示一項工作,任意一條箭線都需要佔用時間,消耗資源,工作名稱寫在箭線的上方,而消耗的時間則寫在箭線的下方。
2、虛箭線:是實際工作中不存在的一項虛設工作,因此一般不佔用資源,不消耗時間,虛箭線一般用於正確表達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
3、節點:反映的是前後工作的交接點,接點中的編號可以任意編寫,但應保證後續工作的結點比前面結點的編號大,即圖中的i<j。且不得有重復
起始節點:即第一個節點,它只有外向箭線(即箭頭離向接點)。
終點節點:即最後一個節點,它只有內向箭線(即箭頭指向接點)。
間節點:即,既有內向箭線又有外向箭線的節點
4、線路:即網路圖中從起始節點開始,沿箭頭方向通過一系列箭線與節點,最後達到終點節點的通路,稱為線路。一個網路圖中一般有多條線路,線路可以用節點的代號來表示,比如①-②-③-⑤-⑥線路的長度就是線路上各工作的持續時間之和。
B. 用WORD怎麼畫進度計劃網路圖
1、打開「繪圖」工具條。
2、點選工具條里的「自選圖形」,在上選項里有各種圖形供選擇,選出需要的圖形,用滑鼠左鍵可直接畫出所需要的圖形,也可以用word自帶的插入剪貼畫、特殊符號、插入藝術字等等工具來協助畫圖。
3、word的畫圖功能還是比較強的,幾乎可以畫出任何所需要的圖,也可以把經常要用到的圖形畫好,自己建立一個圖庫保存起來(用文檔模板保存),要用的時候用復制粘貼的辦法即可。
word繪圖工具欄繪圖方法:
Word中畫線
畫直線的同時按著Shift鍵,將可以畫出15°、30°、45°、60°、75°等具有特殊角度的直線。按住Ctrl鍵可畫出自中間向兩側延伸的直線,同時按住這兩個鍵則可畫出自中間向兩側延伸的具有特殊角度的直線。
Word中畫弧線
按住Shift鍵的同時可畫出45度圓弧(畫圓弧方法:打開繪圖工具欄,單擊「自選圖形-->基本形狀-->弧形」),按住Ctrl鍵可畫出自中間向兩側延伸的圓弧,同時按住這兩個鍵則可畫出自中間向兩側延伸的45°圓弧,按住Alt鍵可畫出一端固定的圓弧,同時按住Ctrl和Alt鍵則可畫出一端固定的45°圓弧。滑鼠拖動的距離決定弧線的長短,拖動的方向決定弧線開口的方向。
Word中畫半圓
半圓是畫不出來的,可以用其它方法代替:
先畫一個正圓,再畫一條線,線的長度等於圓的直徑,再畫一個矩形,將矩形位於圓形上方,遮住半個,不要矩形的邊框色,取和圓一樣的填充色。
Word畫圖如何在兩點之間畫弧線
在畫圖工具欄選擇"自選圖形"->"線條"->選中那個曲線,然後先點一下其中一個點,再點一下想要畫弧線的頂端,最後雙擊另外一個點就可以了。
Word中畫矩形
按住Shift鍵可繪制出一個特殊的矩形——正方形,按住Ctrl鍵可繪出自中間向四周延伸的矩形,同時按住這兩個鍵則可畫出自中間向四周延伸的正方形。畫圓時與此類似。
word中畫點
單擊「橢圓工具」同時按Shift鍵用滑鼠拖出一個小正圓,雙擊(或右擊)該圓,在「設置自選圖形格式」對話框中,填充黑色。
Word中畫正圓及橢圓
單擊「橢圓工具」,按住Shift鍵可畫出一個正圓形,按住Ctrl鍵可畫一個從起點向四周擴張的橢圓形,同時按住Shift鍵和Ctrl鍵可畫出從起點向四周擴張的正圓形。
word中畫陰影
①選定要添加陰影的對象;
②右擊該對象,右鍵快捷菜單——設置自選圖形格式——顏色與線條對話框——填充顏色下拉箭頭——填充效果(也可以用繪圖欄的快捷填充工具)——圖案,在圖案中選用斜線樣式。仿照這個方法可以畫出容器裝有水的圖形等。
點擊菜單欄中的「繪圖」(是個圖標),然後最底下就出現了「繪圖工具欄」,點擊「繪圖」——「繪圖網格」——「網格設置」調到最小值就好了……
可以通過繪圖工具條中的對齊與分布,對同一行,或者同一列的圖形進行選擇然後進行水平或者垂直對齊,達到統一的位置,最後一起組合即可。
C. 運用計劃評審技術包括哪幾個基本步驟
計劃評審技術,是指用網路圖來表達項目中各項活動的進度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網路分析和時間估計。該方法認為項目持續時間以及整個項目完成時間長短是隨機的,服從某種概率分布,可以利用活動邏輯關系和項目持續時間的加權合計,即項目持續時間的數學期望計算項目時間。[1]
以時間為中心,找出從開工到完工所需要時間的最長路線,並圍繞關鍵路線對系統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以及對各項工作的完成進度進行嚴密的控制,以達到用最少的時間和資源消耗來完成系統預定目標的一種計劃與控制方法。
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即[2]計劃評審技術,最早是由美國海軍在計劃和控制北極星導彈的研製時發展起來的。PERT技術使原先估計的、
研製北極星潛艇的時間縮短了兩年。
簡單地說,PERT是利用網路分析制定計劃以及對計劃予以評價的技術。它能協調整個計劃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時間、資金,加速計劃的完成。在現代計劃的編制和分析手段上,PERT被廣泛的使用,是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PERT網路是一種類似流程圖的箭線圖。它描繪出項目包含的各種活動的先後次序,標明每項活動的時間或相關的成本。對於PERT網路,項目管理者必須考慮要做哪些工作,確定時間之間的依賴關系,辨認出潛在的可能出問題的環節,藉助PERT還可以方便地比較不同行動方案在進度和成本方面的效果。
D. 舉例說明關鍵路徑法(cpm)與計劃評審技術(pert)的主要區別
一、確定工作時間的方法不同
1、關鍵路徑法(Critical Path Method,簡稱CPM)是以經驗數據為基礎來確定各項工作的時間。
2、計劃評審技術(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簡稱PERT)把各項工作的時間作為隨機變數來處理。
二、目的不同
1、關鍵路徑法(CPM)以縮短時間、提高投資效益為目的。
2、計劃評審技術(PERT)能指出縮短時間、節約費用的關鍵所在。
(4)計劃評審法如何畫出網路圖擴展閱讀:
信息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不可預見的因素較多,如新技術、需求變化、到貨延遲,以及政策指令性影響等。因此,整體工程進度計劃與控制大多採用非肯定型網路計劃,即PERT網路模型。有時需要將兩者有機結合,可以獲得更顯著的效果。
信息工程項目應用網路計劃技術的步驟如下:①繪制網路圖;②網路計劃計算;③求關鍵路徑;④計算完工期及其概率;⑤網路計劃優化。
E. 如何使用網路圖構造進度管理模型麻煩告訴我
本文著重從技術角度出發,從基本條件入手,結合PERT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如何使用網路圖來構造進度管理模型,最後給出了網路優化的方法。下面,我們進行詳細地講解。一、編制進度計劃所需的基本條件用網路分析的方法編制的計劃稱為網路計劃。它是五十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一種編制大型工程進度計劃的有效方法。編制進度計劃前,需具備以下條件:1.將計劃的工程項目劃分為若干工作為了研究項目內部的內在聯系和依附關系,要把項目劃分為一些工作。隨項目大小不同和使用對象不同,工作的粗細程度也不同。原則上供上層領導用的劃粗些,供基層單位用的劃細些;大項目劃粗些,小項目劃細些;一般項目劃粗些,特殊項目劃細些。2.編制工作表工作表除工作外,更主要的是確定並指明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即確定其先行工作,最好是其緊前工作。3.確定工作延續時間等基本數據①確定工作延續時間。②確定單位時間內資源需要量。二、PERT(計劃評審技術,Program Evaluation an Review Technique)圖基本概念我們首先介紹幾個概念:工作(Activity),即至少要消耗時間,在多數情況下還要消耗資源的一種活動;事件(Event),即工作的開始或結束,僅發生於瞬時,既不消耗時間也不消耗資源;計劃項目(Project),由工作集合A和事件集合B構成的集合P,即 P = [ A , E ];網路,因工作需時間,工作是沿某一方向前進的,故計劃項目和有向圖D=[V , A]有一個對應關系,又因對每一工作均需賦時間和各種資源的權,故此有向圖是有向網路,簡稱網路。在網路圖中,用一條弧和兩個結點表示一個確定的工序。工序開始的結點常以i表示,稱為箭尾結點,也稱箭尾事項。工序結束的結點常以j表示,稱為箭頭結點,也稱箭頭事項。工序的箭尾事項與箭頭事項稱為該工序的相關事項。在一張網路圖上,只能有始點和終點兩個結點,分別表示工程的開始和結束,其它結點既表示上一個(或若干個)工序的結束,又表示下一個(或若干個)工序的開始。在繪制網路圖時,遵循以下規則:1.方向,時序與結點編號網路圖是有向圖,按照流程順序,規定工序從左向右排列。網路圖中的各個結點都有一個時間(某一個或若干個工序開始或結束的時間),一般按各個結點的時間順序編號。2.虛工序為了表達相鄰工序之間的銜接關系,是實際上並不存在而虛設的工序,用虛箭線表示,虛工序不需要人力,物力等資源和時間。3.相鄰的兩個結點之間只能有一條弧即一個工序用確定的兩個相關事項表示,某兩個相鄰結點只能是一個工序的相關事項。在計算機上計算各個結點和各個工序的時間參數時,相關事項的兩個結點只能表示一道工序,否則將造成邏輯上的混亂。4.網路圖中不能有缺口和迴路在網路圖中,除始點與終點外,其它各個結點的前後都應有弧連接,即弧中不能有缺口,使網路圖從始點經任何路線都可以到達終點。否則,將使某些工序失去與其緊後(或緊前)工序應有的聯系。網路圖中不能有迴路,即不可有循環現象。否則,將使組成迴路的工序永遠不能結束,工程永遠不能完工。5.平行作業為縮短工程的完工時間,在工藝流程和生產組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某些工序可以同時進行,即可採用平行作業的方式。在有幾個工序平行作業結束後轉入下一個工序的情況下,考慮到便於計算網路時間和確定關鍵路線,選擇在平行作業的幾個工序中所需時間最長的一個工序,直接與其緊後工序銜接,而其它工序則通過虛工序與其緊後工序銜接。6.交叉作業對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一些工序,在工藝流程與生產組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不必等待工序全部結束後再轉入其緊後工序,而是分期分批的轉入。這種方式稱為交叉作業,交叉作業可以縮短工程工期。7.始點和終點為表示工程的開始和結束,在網路圖中只能有一個始點和一個終點。當工程開始時有幾個工序平行作業,或在幾個工程結束後完工,用一個始點,一個終點表示。若這些工序不能用一個始點或一個終點表示時,可用虛工序把它們與始點或終點連接起來。8.網路圖的分解與綜合根據網路圖的不同需要,一個工序所包括的內容可以多一些,即工序綜合程度較高,也可以在一個工序中所包括的工作內容少一些,即工序的綜合程度較低。一般情況下,工程總指揮部制定的網路計劃是工序綜合程度較高的網路圖(母網路)。而下一級部門,根據綜合程度較高網路圖的要求,制定本部門的工序程度較低的網路圖(子網路)。將母網路分解為若乾子網路,稱為網路圖的分解。而將若乾子網路綜合為一個母網路,則稱為網路圖的綜合。三、網路時間與關鍵路線1.路線與關鍵路線路線:在網路圖中,從始點開始,按照各個工序的順序,連續不斷地到達終點的一條通路稱為路線。關鍵路線:在各條路線上,完成各個工序的時間之和是不完全相等的。其中,完成各個工序需要時間最長的路線稱為關鍵路線。關鍵工序:組成關鍵路線的工序稱為關鍵工序。如果能夠縮短關鍵工序所需的時間,就可以縮短工程的完工時間。而縮短非關鍵路線上的各個工序所需要的時間,卻不能使工程完工時間提前。即使是在一定范圍內適當地延長非關鍵路線上各個工序所需要的時間,也不至於影響工程的完工時間。編制網路計劃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一個龐大的網路圖中找出關鍵路線。對各關鍵工序,優先安排資源,挖掘潛力,採取相應措施,盡量壓縮需要的時間,而對非關鍵路線上的各個工序,只要在不影響工程完工時間的條件下,抽出適當的人力,物力等資源,用在關鍵工序上,以達到縮短工程工期,合理利用資源等目的。在執行計劃過程中,可以明確工作重點,對各個關鍵工序加以有效控制和調度。1.1網路時間的計算為了編制網路計劃和找出關鍵路線,要計算網路圖中各個事項及各個工序的有關時間,稱這些有關時間為網路時間。1)作業時間(Tij)作業時間:為完成某一工序所需要的時間稱為該工序的作業時間,用Tij表示。確定作業時間有兩種方法。一點時間估計法:在確定作業時間時,只給出一個時間值。三點時間估計法:在未知的和難以估計的因素較多的條件下,對完成工序可估計三種時間,之後計算它們的平均時間作為該工序的作業時間。估計的三種時間是:樂觀時間--在順利情況下,完成工序所需要的最少時間,常用符號a表示;最可能時間--在正常情況下,完成工序所需要的時間,常用符號m表示;悲觀時間:在不順利情況下,完成工序所需要的最多時間,常用符號b表示。一般情況下,可按下列公式計算作業時間:T = (a 4m b ) / 6方差為:σ2 = (( b – a )/ 6 )2工程完工時間等於各關工序的平均時間之和。假設所有工序的作業時間相互獨立,且具有相同分布。若在關鍵路線上有s道工序,則工程完工時間可以認為是一個以為均值,以為方差的正態分布。2)事項時間①事項最早時間TE(j),若事項為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的箭尾事項時,事項最早時間為各工序的最早可能開始時間。若事項為某一或若干工序的箭頭事項時,事項最早時間為各工序的最早可能結束時間。通常是按箭頭事項計算事項最早時間,用TE(j)表示,它等於從始點事項起到本事項最長路線的時間長度。計算事項最早時間是從始點事項開始,自左向右逐個事件向前計算。假定始點事項的最早時間等於零,即TE(1) = 0 。箭頭事項的最早時間等於箭尾事項最早時間加上作業時間。當同時有兩個或若干個箭線指向箭頭事項時,選擇各工序的箭尾事項最早時間與各自工序作業時間的最大值。即TE(1) = 0TE(j) = Max{ TE(i) T( i ,j ) } ( j = 2 , … , n )式中:TE(j)為箭頭事項的最早時間;TE(i)為箭尾事項的最早時間。②事項最遲時間TL(i),即箭頭事項各工序的最遲必須結束時間,或箭尾事項各工序的最遲必須開始時間。為了盡量縮短工程的完工時間,把終點事項的最早時間,即工程的最早結束時間作為終點事項的最遲時間。事項最遲時間通常按箭尾事項的最遲時間計算,從右向左反順序進行。箭尾事項i的最遲時間等於箭頭事項j的最遲時間減去工序i→j的作業時間。當箭尾事項同時引出兩個以上箭線時,該箭尾事項的最遲時間必須同時滿足這些工序的最遲必須開始時間。所以在這些工序的最遲必須開始時間中選一個最早(時間值最小)的時間,即TL(i) = Min{ TL(j) – T(i,j) } ( i = n-1 , … , 2 , 1 )式中,TL(i)為箭尾事項的最遲時間;TL(j)為箭頭事項的最遲時間。3)工序的最早開始時間,最早結束時間,最遲結束時間與最遲開始時間。①工序最早開始時間TES(i,j),任何一個工序都必須在其緊前工序結束後才能開始。緊前工序最早結束時間即為工序最早可能開始時間,簡稱為工序最早開始時間,用TES(i,j)表示。它等於該工序箭尾事項的最早時間,即TES(i,j) = TE(i)②工序最早結束時間TEF(i,j),是工序最早可能結束時間的簡稱,它等於工序最早開始時間加上該工序的作業時間,即TEF(i,j) = TES(i,j) T(i,j)③工序最遲結束時間TLF(i,j),在不影響工程最早結束時間的條件下,工程最遲必須結束的時間,簡稱為工序最遲結束時間,用TLF(i,j)表示。它等於工序的箭頭事項的最遲時間,即TLF(i,j) = TL(j)④工序最遲開始時間TLS(i,j),在不影響工程最早結束時間條件下,工序最遲必須開始的時間,簡稱為工序最遲開始時間,它等於工序最遲結束時間減去工序的作業時間,即TLS(i,j) = TLF(i,j) – T(i,j)⑤工序總時差TF(i,j),在不影響工程最早結束時間的條件下,工序最早開始(或結束)時間可以推遲的時間,稱為該工序的總時差,即TE(i,j) = TEF(i,j) – TES(i,j)或者= TLF(i,j) – TLS(i,j)工序總時差越大,表明該工序在整個網路中的機動時間越大,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將該工序的人力,物力資源利用到關鍵工序上去,以達到縮短工程結束時間的目的。⑥工序單時差FF(i,j),在不影響緊後工序最早開始時間的條件下,工序最早結束時間可以推遲的時間,稱為該工序的單時差。FF(i,j) = TES(j,k) – TEF(i,j)式中,TES(j,k)為工序i→j的緊後工序的最早開始時間。總時差為零的工序,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沒有一點機動的餘地。由這些工序所組成的路線就是網路中的關鍵路線。這些工序就是關鍵工序,用計算工序總時差的方法確定網路中的關鍵工序和關鍵路線是確定關鍵路線最常用的方法。四、網路優化繪制網路圖,計算網路時間和確定關鍵路線,得到一個初始的計劃方案。但通常還要對初始計劃方案進行調整和完善。根據計劃的要求,綜合地考慮進度,資源利用和降低費用等目標,即進行網路優化,確定最優的計劃方案。1.時間優化根據對計劃進度的要求,縮短工程完工時間。①採取技術措施,縮短關鍵工序的作業時間;②採取組織措施,充分利用非關鍵工序的總時差,合理調配技術力量及人、財、物力等資源,縮短關鍵工序的作業時間。2.時間--資源優化在編制網路計劃安排工程進度的同時,就要考慮盡量合理地利用現有資源,並縮短工程周期。但是,由於一項工程所包括的工序繁多,涉及到的資源利用情況比較復雜,往往不可能在編制網路計劃時,一次把進度和資源利用都能夠做出統籌合理的安排,常常是需要進行幾次綜合平衡之後,才能得到在時間進度及資源利用等方面都比較合理的計劃方案。具體的要求和作法是:①優先安排關鍵工序所需要的資源。②利用非關鍵工序的總時差,錯開各工序的開始時間,拉開資源需要量的高峰。③在確實受到資源限制,或者在考慮綜合經濟效益的條件下,也可以適當地推遲工程完工時間。3.時間—費用優化在編制網路計劃過程中,研究如何使得工程完工時間短,費用少;或者在保證既定的工程完工時間的條件下,所需的費用最少;或者在限制費用的條件下,工程完工時間最短;就是時間—費用優化所要解決的問題。為完成一項工程,所需要的費用可分為兩大類:①直接費用包括直接生產工人的工資及附加費,設備,能源,工具及材料消耗等與完成工序有關的費用。為縮短工序的作業時間,需要採取一定的技術組織措施,相應地要增加一部分直接費用。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工序地作業時間越短,直接費用越多。②間接費用包括管理人員的工資,辦公費等。間接費用,通常按照施工時間的長短分攤,在一定的生產規模內,工序的作業時間越短,分攤的間接費用越少。在進行時間—費用優化時,需要計算在採取各種技術組織措施之後,工程項目的不同的完工時間所對應的工序總費用和工程項目所需要的總費用。使得工程費用最低的完工時間稱為最低成本日程。編制網路計劃,無論是以降低費用為主要目標,還是以盡量縮短工程完工時間為主要目標,都要計算最低成本日程,從而提出時間—費用的優化方案。網路優化的思路與方法應貫穿網路計劃的編制,調整與執行的全過程。
F. 施工進度計劃網路圖怎麼畫
1)在保證網路邏輯關系正確的前提下,圖面布局要合理、層次要清晰、重點要突出。
2)密切相關的工作盡可能相鄰布置,以減少箭線交叉;如無法避免箭線交叉時,可採用暗橋法表示。
3)盡量採用水平箭線或折線箭線;關鍵工作及關鍵線路,要以粗箭線或雙箭線表示。
4)正確使用網路圖斷路方法,將沒有邏輯關系的有關工作用虛工作加以隔斷。如圖所示。
1
7)當網路圖的工作數目很多時,可將其分解為幾塊來繪制;各塊之間的分界點要設在箭線和事件最少的部位,分界點事件的編號要相同,並且畫成雙層圓圈。單位工程施工網路圖的分界點,通常設在分部工程分界處。詳見本章30-2-2-4普通工程網路圖實例。
G. 網路計劃圖中虛線和實線分別表示什麼
實線:不管是哪一項計劃,都會包含著許多待完成的工作。而在我們的網路計劃圖中,工作是用箭線來表示。箭尾表示工作的開始,箭頭表示工作的完成。
箭頭的方向表示工作的前進方向(從左向右)。任意一條箭線都需要佔用時間,消耗資源,工作的名稱或內容寫在箭線的上面,持續時間寫在箭線的下面。
虛線:是實際工作中不存在的一項虛設工作,因此通常不佔用資源,不消耗時間。它表示出來的工時為零,是沒有消耗任何資源的虛構工作。它的作用只是為了正確表示出工作間的邏輯關系。
網路圖中從起始節點開始,沿箭頭方向通過一系列箭線與節點,最後達到終點節點的通路,稱為線路。在各條線路中,有一條或幾條線路的總時間最長,稱為關鍵線路,一般用雙線或者粗線表示,其他線路長度均少於關鍵線路,稱為非關鍵線路。
(7)計劃評審法如何畫出網路圖擴展閱讀:
一、網路計劃方法起源於美國,是項目計劃管理的重要方法。網路計劃的類型:
1、單代號網路計劃 ;
2、雙代號網路計劃;
3、雙代號時標網路計劃;
4、單代號搭接網路計劃。
二、單代號網路圖
1、節點:單代號網路圖中每個節點表示一項工作,節點宜用圓圈或矩形表示。節點所表示的工作名稱、持續時間按和工作代號等應註明在節點內。單代號網路圖中的節點必須編號。
編號註明在節點內,號碼可間斷,但嚴禁重復,箭線的箭尾節點編號應小於箭頭節點的編號。一項工作必須有唯一的一個節點以及相應的一個編號。
2、箭線:單代號網路圖中的箭線表示緊鄰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既不佔用時間也不消耗資源。箭線應畫成水平直線、折線或者斜線,箭線水平投影的方向應自左向右,表示工作的行進方向。
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包括工藝關系的組織關系,在網路圖中均表現為工作之間的先後順序。
3、線路:單代號網路圖中,各條線路應用該線路上的節點的編號從小到大以此表述。
H. 項目管理中計劃評審技術是什麼
計劃評審技術,是指用網路圖來表達項目中各項活動的進度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網路分析和時間估計。
該方法認為項目持續時間以及整個項目完成時間長短是隨機的,服從某種概率分布,可以利用活動邏輯關系和項目持續時間的加權合計,即項目持續時間的數學期望計算項目時間。
(8)計劃評審法如何畫出網路圖擴展閱讀:
一、構造圖
需要明確三個概念:事件、活動和關鍵路線。
1、事件(Events)表示主要活動結束的那一點。
2、活動(Activities)表示從一個事件到另一個事件之間的過程。
3、關鍵路線(Critical Path)是PERT網路中花費時間最長的事件和活動的序列。
二、考慮因素
①項目的規模大小。很顯然,小項目應採用簡單的進度計劃方法,大項目為了保證按期按質達到項目目標,就需考慮用較復雜的進度計劃方法。
②項目的復雜程度。這里應該注意到,項目的規模並不一定總是與項目的復雜程度成正比。例如修一條公路,規模雖然不小,但並不太復雜,可以用較簡單的進度計 劃方法。而研製一個小型的電子儀器,要很復雜的步驟和很多專業知識,可能就需要較復雜的進度計劃方法。
③項目的緊急性。在項目急需進行,特別是在開始階段,需要對各項工作發布指示,以便盡早開始工作,此時,如果用很長時間去編制進度計劃,就會延誤時間。
④對項目細節掌握的程度。如果在開始階段項目的細節無法解明,CPM和PERT法就無法應用。
⑤總進度是否由一、兩項關鍵事項所決定。如果項目進行過程中有一、兩項活動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而這期間可把其他准備工作都安排好,那麼對其他工作就不必編 制詳細復雜的進度計劃了。
⑥有無相應的技術力量和設備。例如,沒有計算機,CPM和PERT進度計劃方法有時就難以應用。而如果沒有受過良好訓練的合格的技術人員,也無法勝任用復雜的方法編制進度計劃。
此外,根據情況不同,還需考慮客戶的要求,能夠用在進度計劃上的預算等因素。到底採用哪一種方法來編制進度計劃,要全面考慮以上各個因素。
I. 舉例說明在網路計劃技術中如何繪制網路圖和確定關鍵路徑
相關步驟為:
1、按照相關規范和要求劃分工程的單元工程或者檢驗批;
2、根據工程量確認各單元工程的持續時間;
3、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確定各單元工程的施工邏輯順序,如採用流水施工,要注意虛工作的應用,使網路施工順序與實際的施工組織設計邏輯順序一致;
4、根據各施工的持續時間及邏輯順序確認工程的ES和EF,即最早開工時間和最早完工時間;
5、根據最早開工時間排出的工程竣工時間(計算工期)判斷是不是滿足計劃工期的要求,慢如滿足,一般按照計劃工期=計算工期,從最後一個單元工程倒推各單元工程的LF和LS。即最晚完成時間和最晚開始時間,相關的計算方法可以參考《工程網路計劃技術規程》;
6、根據計算出的ES/EF LS/LF 計算單元工程的TF和FF,即單元工程的總時差和自由時差,總時差為0的線路即為關鍵線路!
J. 計劃評審法的組成要素
工程項目是由許多作業組成的。當工程有了初步的計劃方案時,可將具體作業名稱以及與作業有關的全部活動編製成作業表,並按表中標明的各項作業的先後順序,用圖解模型表示出這些作業的相互關系,這種圖解模型稱為網路圖(見圖)。計劃評審法通過網路圖的形式對計劃進行檢查、控制和調節。網路圖由作業、事件和路徑三要素組成。 表明前後兩項作業的銜接點,用符號「○」表示。一項計劃只有一個總開始事件(始點)和一個總結束事件(終點),其他各事件既是開始事件,又是結束事件。為了便於計算和管理,對每一事件均應規定一個順序編號。網路圖由左向右,規定箭尾事件編號要小於箭頭事件編號。對任一事件都要計算出它的最早開始時間和最遲結束時間。
事件的最早開始時間 從始點開始,按網路圖順向計算,某個箭頭事件的最早開始時間是由它的箭尾事件的最早開始時間加上作業時間決定的。如果同時有幾條箭線與箭頭事件相連(如圖例中事件⑤),則選其中箭尾事件的最早開始時間與作業時間相加和數的最大值。
事件的最遲結束時間 從終點開始,按網路圖逆向計算,某個箭尾事件的最遲結束時間是由它的箭頭事件的最遲結束時間減去作業時間決定的。如果從同一箭尾事件(如圖例中事件④)引出幾條箭線時,則選其中箭頭事件的最遲結束時間與作業時間相減差數的最小值。 從始點開始到終點的一條通路。網路圖中有多條路徑,其中所需時間最長的一條稱為關鍵路徑。關鍵路徑決定一項計劃的總完工期,是計劃評審法的重要內容。如果採取措施縮短這條路徑的完工期,總任務可以提前完成。關鍵路徑可通過事件的最遲結束時間和最早開始時間的差值來確定。兩者之差稱為事件的時差,它表明可以利用的機動時間。時差越大,可利用的時間潛力也越大。關鍵路徑上的各事件時差為零,將時差為零的事件串聯起來,就是所要確定的關鍵路徑,如圖例中雙線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