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中通信雙方如何標識的

網路中通信雙方如何標識的

發布時間:2022-04-22 22:23:52

㈠ 在計算機網路中,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或約定,稱為

協議

協議,網路協議的簡稱,網路協議是通信計算機雙方必須共同遵從的一組約定。如怎麼樣建立連接、怎麼樣互相識別等。只有遵守這個約定,計算機之間才能相互通信交流。它的三要素是:語法、語義、時序。

為了使數據在網路上從源到達目的,網路通信的參與方必須遵循相同的規則,這套規則稱為協議(protocol),它最終體現為在網路上傳輸的數據包的格式。

協議往往分成幾個層次進行定義,分層定義是為了使某一層協議的改變不影響其他層次的協議。

來自網路網頁鏈接

㈡ Internet中,國家與國家之間是怎麼通訊的比如中國與美國,中國與法國中國與冰島

某些國家之間直接有網路連接,比如中國與美國之間是有直接的海底光纜連接的;有的國家之間則是通過路由選擇間接連結,中國和法國、冰島等都是間接連結,也就是中國先連入其他國家,其他國家繼續向法國路由鏈接。但都需要符合Internet協議。

假設路由表如下:中國—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其中中國與俄羅斯直接相連,俄羅斯與波蘭相連,波蘭與德國相連,德國連入法國,形成一條法國到中國的網路連接。當中國要和法國通訊時,通訊的內容則依次經過上述幾個國家。當然,機密通訊時通過衛星或其他安全的直接方式。

(2)網路中通信雙方如何標識的擴展閱讀:

只有通過Internet協議規定數據才能被傳輸和接收。所以Internet的一切是建立在Internet協議基礎上的,國家間通過硬體如伺服器、光纜、衛星以Internet協議中規定的傳輸方法進行傳輸,以達到 將多個包交換網路連接起來,它在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前傳送一種稱之為數據報的東西,它還提供對數據大小的重新組裝功能以適應不同網路對包大小的要求。

盡量選用一種協議,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只選用一種通信協議,因為每一仲協議都要佔用系統的內存資源的,會影響系統的工作效率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種協議是完全可以滿足連網需求的。保持協議的一致性,當網路要與其它網路進行通信時,要注意的是兩個網路在協議的選擇方面盡量一致,因為如果不一致,會導致在通信時互不相認。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通訊協議

網路通信協議(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通常簡稱為「網路協議」(Network Protocol))就是對計算機之間通信的信息格式、能被收/發雙方接受的傳送信息內容的一組定義。為了實現OSI七層參考模型功能,各層都有許多負責各個不同方面,解決不同問題的通信協議,如有物理層中的物理介面通信協議(如RS-232、RS-449和V.35等),數據鏈路層的數據鏈接協議(如CSMA/CD、SDLC和HDLC等),網路層則有許多路由層協議(如IP、RIP、OSPF和IGRP等),傳輸層則有許多傳輸控制協議(如TCP、FTP和TFFP等),同樣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都有許多相應的的網路協議(如應用層的POP3、SMTP、SNMP和DNS等)。就是在這些許許多多的通信協議的共同作用下,網路的七層模型才能全部正常工作,確保網路通信的正常。

㈣ 區域網乙太網通信時,標識通信雙方的地址是MAC地址,採用的協議是TC/IP協議。

Mac的說法沒錯。通信協議是TCP/IP就不對了。乙太網與TCP同層的還有UDP協議呢,不一定都用TCP/IP協議啊,到底哪個軟體工作時使用這兩者哪個協議,是軟體開發人員決定的。

㈤ 通信網路是如何識別手機用戶的身份的

通信人來答題!

首先,我們要先解決,通信網路是如何區分不同手機的?

畢竟,在同一個區域裡面,使用手機的人那麼多,通信系統是怎麼區分你的手機以及你周圍小夥伴的手機呢?

在固話時代,非常容易,看清接線箱上插口是哪個就好了,直接把對應的電話線送到電話交接箱就行,但是現在已經進入無線時代了,我們需要找到這個無形的空中介面!

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屋子裡面有很多人想要發言,我們該如何區分究竟是誰在說話呢?有一種策略就是每個人輪流說,分時段安排的明明白白,這種策略我們叫做時分多址TDMA;要不,我們就男女老少不同的組合一起說,因為大家的音色不同,也就是頻率不同,這樣也很容易就找到特定的人,這種策略我們叫頻分多址FDMA;要不我們就用不同的語言說話,這種策略叫做碼分多址CDMA

在移動通信網路中,在每次服務之前,都要確認用戶的身份,通信的身份證就是用戶識別號,每個用戶的識別號是惟一的,在GSM系統中稱為IMSI,CDMA系統中稱為ESN,號碼存儲在手機的SIM卡和核心網路中,一旦你想用手機獲取到運營商進行服務,運營商就可以用過這個唯一的號碼得到你的信息。

但總有些人想,那我偽造一個號碼不就相當於戴上了一個面具嘛?你還有什麼招盡管使出來吧!

招來了,鑒別體制!

系統會採用用戶識別號+密碼的組合來識別用戶是不是合法的,光有身份證(用戶識別號)說明不了什麼,你得和指紋(密碼)一起來確認才行!

另外,由於國家規定現在手機號碼需要與身份證進行綁定,所以運營商就可以知道你的真實身份啦,想要識別手機用戶的身份,不要太簡單~

㈥ 在網路通信中識別聯網的每一台主機需要由ip地址和每台主機網卡什麼來唯一標識

網卡的唯一標識,就是MAC地址,網卡的種類很多,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塊網卡都擁有唯一的ID號,也就MAC地址(48位二進制),MAC地址被燒錄在網卡上的ROM中,就像每個人的遺傳基因DNA一樣,即使在全世界也絕對不會重復。

IP地址是IP協議提供的一種統一的地址格式,為互聯網上的每一個網路和每一台主機分配一個邏輯地址,以此來屏蔽物理地址的差異。網路互連設備,如乙太網、分組交換網等,它們相互之間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所傳送數據的基本單元的格式不同。

(6)網路中通信雙方如何標識的擴展閱讀:

IP地址被用來給Internet上的電腦一個編號。大家日常見到的情況是每台聯網的PC上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信。我們可以把「個人電腦」比作「一台電話」,那麼「IP地址」就相當於「電話號碼」,而Internet中的路由器,就相當於電信局的「程式控制式交換機」。

IP地址是一個32位的二進制數,通常被分割為4個「8位二進制數」(也就是4個位元組)。IP地址通常用「點分十進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間的十進制整數。

例:點分十進IP地址(100.4.5.6)

實際上是32位二進制數(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

㈦ TCP/IP常用什麼來標識通信點請解釋這幾種標識是如何轉換的分別解釋相關協議的的通信過程

標識有MAC地址,域名,IP地址

㈧ 網路之間的協議是什麼呀

傳輸控制協議/網間網協議)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協議,它的流行與Internet的迅猛發展密切相關—TCP/IP最初是為互聯網的原型ARPANET所設計的,目的是提供一整套方便實用、能應用於多種網路上的協議,事實證明TCP/IP做到了這一點,它使網路互聯變得容易起來,並且使越來越多的網路加入其中,成為Internet的事實標准。

* 應用層—應用層是所有用戶所面向的應用程序的統稱。ICP/IP協議族在這一層面有著很多協議來支持不同的應用,許多大家所熟悉的基於Internet的應用的實現就離不開這些協議。如我們進行萬維網(WWW)訪問用到了HTTP協議、文件傳輸用FTP協議、電子郵件發送用SMTP、域名的解析用DNS協議、 遠程登錄用Telnet協議等等,都是屬於TCP/IP應用層的;就用戶而言,看到的是由一個個軟體所構築的大多為圖形化的操作界面,而實際後台運行的便是上述協議。

* 傳輸層—這一層的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應用程序間的通信,TCP/IP協議族在這一層的協議有TCP和UDP。

* 網路層—是TCP/IP協議族中非常關鍵的一層,主要定義了IP地址格式,從而能夠使得不同應用類型的數據在Internet上通暢地傳輸,IP協議就是一個網路層協議。

* 網路介面層—這是TCP/IP軟體的最低層,負責接收IP數據包並通過網路發送之,或者從網路上接收物理幀,抽出IP數據報,交給IP層。

1.TCP/UDP協議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協議屬於傳輸層協議。其中TCP提供IP環境下的數據可靠傳輸,它提供的服務包括數據流傳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雙工操作和多路復用。通過面向連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數據包發送。通俗說,它是事先為所發送的數據開辟出連接好的通道,然後再進行數據發送;而UDP則不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錯恢復功能。一般來說,TCP對應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應用,而UDP對應的則是可靠性要求低、傳輸經濟的應用。TCP支持的應用協議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應用層協議主要有:NFS(網路文件系統)、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DNS(主域名稱系統)、TFTP(通用文件傳輸協議)等。

IP協議的定義、IP地址的分類及特點

什麼是IP協議,IP地址如何表示,分為幾類,各有什麼特點?
為了便於定址和層次化地構造網路,IP地址被分為A、B、C、D、E五類,商業應用中只用到A、B、C三類。

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又稱互聯網協議,是支持網間互連的數據報協議,它與TCP協議(傳輸控制協議)一起構成了TCP/IP協議族的核心。它提供網間連接的完善功能, 包括IP數據報規定互連網路范圍內的IP地址格式。

Internet 上,為了實現連接到互聯網上的結點之間的通信,必須為每個結點(入網的計算機)分配一個地址,並且應當保證這個地址是全網唯一的,這便是IP地址。

目前的IP地址(IPv4:IP第4版本)由32個二進制位表示,每8位二進制數為一個整數,中間由小數點間隔,如159.226.41.98,整個IP地址空間有4組8位二進制數,由表示主機所在的網路的地址(類似部隊的編號)以及主機在該網路中的標識(如同士兵在該部隊的編號)共同組成。

為了便於定址和層次化的構造網路,IP地址被分為A、B、C、D、E五類,商業應用中只用到A、B、C三類。

* A類地址:A類地址的網路標識由第一組8位二進制數表示,網路中的主機標識佔3組8位二進制數,A類地址的特點是網路標識的第一位二進制數取值必須為「0」。不難算出,A類地址允許有126個網段,每個網路大約允許有1670萬台主機,通常分配給擁有大量主機的網路(如主幹網)。

* B類地址:B類地址的網路標識由前兩組8位二進制數表示,網路中的主機標識占兩組8位二進制數,B類地址的特點是網路標識的前兩位二進制數取值必須為「10」。B類地址允許有16384個網段,每個網路允許有65533台主機,適用於結點比較多的網路(如區域網)。

* C類地址:C類地址的網路標識由前3組8位二進制數表示,網路中主機標識佔1組8位二進制數,C類地址的特點是網路標識的前3位二進制數取值必須為「110」。具有C類地址的網路允許有254台主機,適用於結點比較少的網路(如校園網)。

為了便於記憶,通常習慣採用4個十進制數來表示一個IP地址,十進制數之間採用句點「.」予以分隔。這種IP地址的表示方法也被稱為點分十進製法。如以這種方式表示,A類網路的IP地址范圍為1.0.0.1-127.255.255.254;B類網路的IP地址范圍為:128.1.0.1-191.255.255.254;C類網路的IP地址范圍為:192.0.1.1-223.255.255.254。

由於網路地址緊張、主機地址相對過剩,採取子網掩碼的方式來指定網段號。

TCP/IP協議與低層的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無關,這也是TCP/IP的重要特點。正因為如此 ,它能廣泛地支持由低兩層協議構成的物理網路結構。目前已使用TCP/IP連接成洲際網、全國網與跨地區網。

閱讀全文

與網路中通信雙方如何標識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安全什麼人民 瀏覽:593
為什麼網路一直停 瀏覽:941
支付寶充值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976
手機為什麼無線網路連接上卻不能上網 瀏覽:141
網路安全海報六年級 瀏覽:491
電腦網路介面怎麼拆掉 瀏覽:649
如何查看電腦自身有沒有網路 瀏覽:572
路特仕e2怎樣連手機網路 瀏覽:483
電腦怎樣正確安裝網路適配器 瀏覽:685
晉江網路封面尺寸是多少 瀏覽:481
網路學習哪個方向好 瀏覽:958
如何布置家裡網路線路 瀏覽:540
w7系統沒有無線網路怎麼辦 瀏覽:931
高鐵上華為手機網路差如何解決 瀏覽:509
kc網路電話手機版下載 瀏覽:699
進口市場網路信號差 瀏覽:664
電腦呢一個軟體斷網但網路能用 瀏覽:554
計算機網路按照什麼劃分了七層 瀏覽:183
家人對電信網路詐騙知多少 瀏覽:415
如何做好房地產網路 瀏覽:49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