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迷網路有哪些危害?
1、嚴重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
2、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3、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業;
4、引發學生誤入犯罪歧途。
凈網2018 青少年上網安全9個注意事項
網警提示:青少年日常上網應注意以下9點:
1、平時應該在家長的指導和監督下上網。
2、合理控制上網時間,適度有節制的上網娛樂,避免沉迷於網路。
3、要注意區分網路與現實區別,不要模仿網路虛擬世界中的不良活動。網路是虛擬的,隨意模仿虛擬世界裡的暴力、兇殺、恐怖等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構成違法犯罪。
4、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網吧上網,特別是黑網吧。有些正規網吧設置了專門給未成年人上網的綠色專區,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上網。但未成年人切記不得進入黑網吧上網。黑網吧大多環境惡劣,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給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極大傷害。
5、要注意保護隱私。不在交談或個人資料中輕易泄露真實姓名、個人照片、身份證號碼、家庭電話和學校名稱等任何能夠識別身份的信息;對包含上述資料的個人網站(如微博、QQ)應設置訪問密碼。不隨意在不知底細的網站注冊會員或向其提供個人資料。
6、應避免與陌生網友會面或參與網友聯誼活動。如果確定需要會面,應由成年人陪伴,選擇白天在公開場合會面,以避免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危機自身安全。
7、盡量訪問正規的大型網站。不訪問包含黃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網站。對於網站意外彈出的下載文件或安裝插件等請求應拒絕或詢問專業人士。不輕信網站中發布的諸如「幸運中獎」等信息,更不要輕易向陌生賬戶匯款。收到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在確認來源可靠前,不要打開附件或內容中的網站地址。
8、應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網路購物或交易,事先對商品信息或交易情況進行核實,不輕易向對方付款或提供銀行卡密碼,警惕網路詐騙。
9、警惕校園網路貸款的陷阱。發生在高校的網路貸款多與中小學時期缺乏網路安全意識有關。
B. 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
對如今未成年人來說,網路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他們從小就會使用手機和平板電腦,會在上面使用各種各樣的軟體,發現不一樣的世界。尤其游戲世界中的精美畫面、情節設計以及豐富的技能,可以讓人獲得在現實世界無法得到的各種體驗,對於未成年人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如果不進行相應的管理和控制,未成年人自製力相對缺乏,可能更容易陷入自由、功能豐富、情節精彩的游戲體驗而無法自拔,佔用孩子過多時間而影響學習,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對於防止未成年人過度使用游戲,游戲企業應盡到應盡的社會責任,同時,相信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指引作用的父母應該為孩子把好第一道關,擔負起責任,對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和設備進行管理和控制,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其過度使用游戲的原因並對症下葯。
(一)家長應學會為孩子選擇適合的游戲產品
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引導至關重要,如何為孩子選擇適當的游戲,家長應該學會相應的技能。這份指引提供了兩種方式讓家長更好地了解游戲產品,以判斷其是否是適合自己小孩:1。檢查評級:在ESRB官網或者在評級搜索軟體中查詢游戲評級說明,許多網上和手機店面,比如GooglePlay等,都會展示ESRB評級,在這些店面內尋找相關年齡分級和內容描述的內容,以此作為選擇的依據,判斷是否適合自己孩子使用或者是否是自己想要選擇的游戲類型;2。在購買或下載之前,查看關於特定游戲的其他評論信息,包括截圖、視頻和用戶評論,以便對游戲內容有更全面的了解後再做出判斷。
(二)設置家長控制,有效管理孩子的游戲使用
為游戲機、移動設備、手持游戲設備、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設置家長控制。家長控制設置可以幫助父母管理孩子的視頻、游戲使用,即使他們不在孩子身邊。所有現有的游戲機、掌上電腦、智能手機和電腦都可以通過年齡等級來控制游戲,某些設備設置甚至允許父母限制小孩上網、禁止游戲內購買,限制孩子玩的時間等等,指引中還提供了如何激活7款游戲設備游戲系統家長控制的指南,對如何設置家長控制操作提供了步驟指引,可謂詳細又實用。通過此種技術設置將為家長對未成年人游戲使用提供有效的管理方式。
(三)與孩子多溝通,參與孩子的游戲過程
與孩子們建立基本規則,了解哪些游戲是可以的,是否有任何時間限制,以及孩子可以花多少錢在應用程序或者游戲內容上,誰將為此付費;討論是否可以玩在線多人游戲,如果可以的話,和誰一起玩。家長的任務不是禁止,而是疏導;不是懲罰,而是和孩子們講清楚玩游戲的規則和條件,讓孩子明白游戲對身心健康和行為的影響,以此來引導孩子。指引同時還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玩游戲,這不僅會加深家長對孩子喜歡的游戲的理解,而且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度過一些有質量的家庭時光,家長放平心態和孩子一起參與游戲中的冒險,就好像和孩子一起去旅行一樣。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游戲,不是為了體現自己任何方面的優越性,而是為了以平等的身份理解孩子的游戲動機,進而通過孩子的游戲行為理解孩子,同時也能促進親子關系的良性發展。永遠記住,保持參與是最好的方式。
(四)教導孩子學會抵制網路中的不當行為
在虛擬世界中,匿名性和隱蔽性使人們感覺不受約束,在具有社交功能的游戲中,可能會遭遇到一些無禮的謾罵,這對於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是非常不利的,面對這樣的情形時,家長應當教導孩子如何抵制網路中的不當行為以及網路暴力。比如,當其他在線玩家行為不當時,讓孩子要說出來,並且可以通知游戲的出版商或在線服務商關於玩家的不當行為,同時確保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和證據。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小孩的行為注意到孩子是否可能遭受到網路欺凌,比如電腦使用的變化,焦慮或抑鬱,不願去上學或社交,若是出現類似警示信號時,應及時與小孩溝通並進行開導,促進問題的解決。
從上面的指南我們可以看出,其對父母如何預防未成年人游戲過度使用提出了比較詳細的建議,父母可以從中借鑒一定的經驗。
首先,家長應當意識到網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學習網路安全相關知識。對於實踐中出現的未成年人動輒花父母上萬人民幣進行網路游戲充值的事例,父母是否應該反思孩子如何輕易拿到網上支付的賬號和密碼的?如何在網路環境中保護個人財產安全,父母應當提高安全意識,學會如何保護個人賬戶安全。
其次,家長應對孩子上網的內容和時間進行控制和管理。從內容的管理上來看,雖然國內目前還未建立游戲分級制度,家長無法從分級標准來判斷游戲是否適合未成年人,但是可以通過網路途徑了解到相關游戲畫面和用戶評論來進行判斷,對於採取游戲分級管理國家的游戲便可以通過查詢分級標示來准確了解游戲年齡分級和內容描述特徵。同時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溝通,向其說明過度使用游戲會產生的不良影響,並與孩子協調設立規則,規定每天花在網路游戲上的時間,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游戲中的道具作為獎勵鼓勵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優秀表現。
再次,與孩子一起玩游戲當然是非常好的了解孩子的方式,加深對孩子喜歡游戲的理解的同時還能創造有趣的家庭時光。家長和孩子一起玩,絕不應該在玩的過程中全程以教育者的身份喋喋不休,也不要急著去指導孩子,世界上的玩家,在玩的那一刻都是平等的,這也是游戲的魅力所在。孩子玩游戲,部分來說,為的正是這種現實中常常難以取得的平等感。在游戲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看到孩子在游戲中表現出的現實中可能見不到的部分,也能看到孩子內心中最大的渴望,會對自己和孩子的關系產生新的認識。
最後,發展孩子豐富的生活議題,引領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一個人的接觸范圍,就是他的世界。父母的生活環境,是孩子最初的世界;父母帶孩子出趟遠門,拓寬孩子的視野,他會知道這個小小的地球之外,還有廣闊無垠的天地;父母給孩子一本書,孩子便能從書本文字之中結識無數的朋友,他會知道荊軻並非女兒身,其實是易水河畔頂天立地的男兒,也會知道李白一生最好的朋友是詩和酒,根本做不了刀尖上舔血的刺客。在孩子的網路成長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和引導是不可缺失的,引導孩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發現更多好玩的事情,孩子還會迷戀游戲的快樂嗎?而且如果通過多帶孩子去體驗有趣、健康的戶外活動,以此替代虛擬世界的游戲,不僅能滿足孩子們尋求挑戰和取得成就的心理,還能提升孩子們與他人、與社會的交往能力。
C. 網路安全教育內容是什麼
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
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
一、充分認識開展網路安全與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交流思想、開發潛能和休閑娛樂的重要平台。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大量不良信息內容也在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危害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特別是網路犯罪、網路欺詐、網路成隱等,已成為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
在廣大中小學生中開展網路安全和道德教育十分必要,舉辦讀書徵文大賽是開展教育的一種形式,旨在通過讀書學習活動,促進中小學生自覺樹立網路安全與道德意識、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利用網路學習文化知識和加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創建文明健康的網路風氣。
2、進一步深入開展《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學習宣傳活動。教育學生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3、加強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等學生上網場所的管理,防止反動、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危害學生,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路,文明上網。4、加強網路文明、網路安全建設和管理。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網路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識,以及在網路環境下防範傷害、自我保護的能力。
注重在校園網路建設過程中,建立網路安全措施,提供多層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安全管理體系。
5、加強校園網路文明宣傳教育。要求各處室部門和學校各教學系部注意研究防止網路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積極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了解網路知識,遵守網路道德,學習網路法規,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校外活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網路道德與網路安全教育。
6、加大與國家網路安全相關部門交流與合作,加強對校園周邊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治理力度。積極主動聯合市公安、消防、文化、工商、城管等部門,開展學校內部及學校周邊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監控和管理,杜絕學生沉迷於網吧。
【法律依據】《中國公用計算機互連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第九條接入單位和用戶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強信息安全教育,嚴格執行國家保密制度,並對所提供的信息內容負責。
D.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凈化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路環境我們應該怎麼做
網路對於青少年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擁有了網路之後,青少年的視野更加開闊,他們所接觸到的世界,已經不局限於自己年齡固有的范圍。由此,青少年的知識結構也因為網路的存在而變得更加豐富起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說,網路是一個魚龍混雜的虛擬世界,青少年涉足其間難免會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而那些諸如色情、暴力的不良信息往往能夠使青少年沉迷於其中,不能自拔。據一項權威調查顯示在我國48.28%的青少年接觸過黃色網站;43.39%的青少年收到過含有暴力、色情、恐嚇、教唆、引誘等內容的電子郵件或電子賀卡;14.49%的青少年因為相信了網上的虛假信息造成了財物或身心的傷害。由此看來,網路對青少年的傷害可謂觸目驚心。
有鑒於此,筆者認為,在當今時代讓青少年遠離網路已經不可能,重要的是如何凈化網路空間,正確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路。國家網信辦在六一兒童節期間開展的「護苗2015•網上行動」就是一項旨在保護青少年健康上網的重要活動。筆者相信,經過隨著這場治理活動的展開,我們的網路一定能夠得到凈化,青少年的上網環境一定能得到有效改善。
凈化網路需要全民動員。網路雖然是一個看不見的虛擬世界,但是這個虛擬世界的構成主體還是最廣大的群眾,如果我們能夠把廣大群眾動員起來,打造一支網路版的「朝陽群眾」,那麼這些侵害青少年的網站必然會無處藏身。在筆者生活的石家莊市就有一支由群眾自發組織建立的反色情網站,這家網站成立幾年來,已經舉報了4000多家黃色網站,她們的行為受到了廣大市民的贊揚。對於凈化網路環境,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群眾。
E. 在維護網路安全方面,你有什麼好的意見或者建議
1、完善網路安全機制
制定《網路安全管理制度》,設立公司網路與信息化管理機構,負責網路設施和信息系統的運維管理。堅持做好網路與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定期巡查,制定網路安全應急預案,健全網路安全事件聯動機制,提高公司網路安全應急處理能力。
2021年10月8日,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文化和旅遊部印發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進一步加強網路游戲市場執法監管。據悉,文化和旅遊部要求各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會同行業管理部門。
重點針對時段時長限制、實名注冊和登錄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管理措施落實情況,加大轄區內網路游戲企業的執法檢查頻次和力度;加強網路巡查,嚴查擅自上網出版的網路游戲;加強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游藝娛樂場所等相關文化市場領域執法監管,防止未成年人違規進入營業場所。
F. 如何避免 青少年沉迷網路
怎樣預防青少年沉迷游戲 專業心理咨詢師這樣說
診斷「游戲成癮」的條件非常嚴格
本次活動邀請了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詢與援助中心副主任馮清梅為家長支招。馮清梅是廣州大學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咨詢工作及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講座上,她向現場家長和小讀者展示了青少年游戲成癮(沉迷游戲)的各種表現形式與危害。
到底痴迷到何種程度才會被界定為游戲成癮?據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對診斷「游戲成癮」的條件非常嚴格,包括:當事人的相關行為必須足夠嚴重,而且已經造成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損害,至少需要12個月才能確診。
馮清梅說,具體要看當事人的社會功能是否受損,其學習、社交、身體狀況如何;人際關系是否受影響,當事人與家長、同學、老師之間關系如何;是否發展了不良癖好,當事人是否熬夜、大量購買游戲裝備;是否作息或性情突變,當事人是否早上起不來、不吃飯、講話煩躁等。
戒除游戲並不能治癒游戲成癮
「游戲成癮,即使作為疾病類型,也不是游戲直接作為病因導致成癮。」馮清梅認為,游戲成癮另有別的原因導致。比如學習壓力大、厭學等,而厭學等又會有更深層的原因。所以,無論如何,千萬別簡單地認為:戒除游戲就能治癒游戲成癮。
「孩子沉迷游戲是因為家庭關系出了問題。」在馮清梅看來,成癮者背後往往有一個控制者(依賴者)。孩子的所有活動都在父母的控制之下,交什麼樣的朋友,該去發展什麼興趣愛好,要考多少分,要上什麼樣的學校和專業,甚至小到今天吃什麼菜、穿什麼衣服都由父母來決定。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毫無自由,他可能無法反抗父母,那隻能在游戲的世界裡去找掌控感和自由感。父母是過度負責,過度控制,過度滿足,過度溺愛;成癮者則是去責任化,放任行為,用放任,傷害,對抗父母來刷存在感。
治療成癮的辦法是放棄對成癮者的控制,歸還屬於成癮者的責任,讓成癮者成為他自己,對自己所有的部分負責。gd.yd119.cn
孩子喜歡游戲是因能體驗回應感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游戲?「孩子喜歡游戲是因為游戲永遠都是會回應他。」馮清梅指出,孩子要從游戲當中去體驗這種回應感,而家庭無法給予他。很多父母沉浸在自己的手機里,當一些孩子試圖跟父母溝通,但得不到回應。而游戲這種虛擬世界,不管他做什麼都是能得到一個回應的感覺,會讓他感覺很好。這一點非常吸引孩子。馮清梅支招,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到孩子,回應他。
「對待沉迷網路游戲的孩子,我們要關注的往往不是他對網路游戲的沉迷,而是這種沉迷背後的原因。」馮清梅分析,許多沉迷網路的青少年都存在自卑和人際不良的問題。沉迷網路、自卑、人際不良這三個問題往往產生交互作用:因為自卑所以在社交中缺乏主動甚至迴避,迴避又加劇了自卑感,並缺少社交技巧的鍛煉,加劇了社交不良,而網路游戲中可以隱藏真實身份,所以通過網路游戲來滿足社交需要。沉迷網路本身就是對現實社交的迴避。
良好的溝通有助於解決沉迷游戲
防止孩子沉迷游戲,我們父母可以做些什麼?「只要親子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孩子就不會沉迷網路,沉迷游戲。」馮清梅說,對於孩子使用手機這件事情上,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需要把制定規則的權利去交給孩子,然後把監督執行的功能去留給父母。也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麼用手機、玩游戲。」
「關於游戲,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游戲背後的東西。」馮清梅支招,父母要改變敵視孩子打游戲的態度。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去探索這個游戲背後的一些東西,比如設計游戲的時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用一個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對於游戲更加健康的態度。
此外,孩子興趣太少也會導致沉迷網路游戲。而避免這一現象的好辦法就是,父母從小充分滿足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陪伴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如果一個人對探索多姿多彩的現實世界充滿了興趣,則是不太可能沉迷網路。
G. 90後是大受害群體,年輕人如何避免被網路詐騙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談網路安全、電信詐騙,在大家的認知當中被詐騙的往往都是老年人,但是事實告訴我們,網路詐騙對象早已轉向年輕人,面對網路上紛雜的信息,年輕人亟需謹慎。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心都應該注意對孩子展開安全教育,網路的使用已是不可避免,那麼在教育上我們至少可以做到提前預防,增強青少年的網路防範意識,多普及一些網路安全知識,在辨識真偽中能夠有一定的能力。
H. 如何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
在當今信息時代,青少年已成為網路使用的主要群體。然而,過分沉迷網路,已經嚴重影響了一些青少年的正常生活,甚至導致人格扭曲、學業失敗、身心受傷,從而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許多問題。因此,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已刻不容緩。要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路,變堵為疏,發揮網路對青少年成長單的積極作用。例如家長和教師可以引導孩子把網路變成工具,幫助孩子制定網路學習計劃,教孩子通過網路查資料、學習知識、進行小製作等。還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網站,搞一些小競賽,小設計來激勵學生學好用好網路。
建立和完善學校心理輔導非常重要。心理輔導老師要多關注那些交往困難,內心敏感,容易受挫的學生,及時與他們溝通,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學生心理普查可以增加成癮人格的測量,以便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通過講座、展覽等形式說明網路成癮的危害,提高學生的免疫力。通過團體訓練等形式加強學生人際關系的建立與溝通維系技巧的訓練,以防止他們過度依賴網路。
I. 如何讓中學生注重網路安全,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中學生未成年,社會經驗為零,容易上當受騙。網路中欺詐行為很普遍,專門欺騙未成年人,因此,作為中學生要聽父母老師的話,不要迷戀網路,設計錢財的鏈接不要點擊,以免上當。賭博網站不要進入,黃色網站不要點擊。要好好學習知識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