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孩子面對著誘人的網路游戲的時候,家庭教育應該怎麼來實施呢
理解並尊重孩子。家長們看到孩子沉迷於網路游戲時不應該太驚慌,因為這是每個孩子長大到一定年齡時的正常現象。在這個網路時代,沉迷於網路游戲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父母應該學會理解和尊重孩子,通過與孩子的溝通,制定與孩子玩網路游戲的規則。
逐漸讓孩子意識到沉迷於手機游戲的危害,提高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父母應該和平地溝通,陳述事實和理由,並與孩子達成共識。不要過於情緒化或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造成不良影響。與其他成癮行為相比,手機成癮更容易戒掉,只要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的壞處,那麼就容易引導孩子走出遊戲世界。
② 家庭教育中怎麼樣才能發揮網路功效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家庭教育如何導航,利弊均在其中。時代在更迭,教育待變革。在這個信息化時代,網路在不斷地更新換代,來自網路的誘惑力也越來越大。家長們如今談網路膽怯抗拒的模樣,就好像國人談霧霾色變的神情。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互聯網無疑是一大障礙,手機移動端、電腦、iPad等眾多電子產品日益遍布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來自網路上的各色信息侵蝕著青少年的頭腦。這些信息大多未經篩選,有的誇張失實,有的言語過激,並不適合青少年接觸,形形色色的誘惑使很多本來優秀的孩子墜入游戲、早戀,甚至吸毒、賭博的深淵。
如果父母一味地暴力抵制,只會激起孩子的抵觸心理,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培養孩子的責商,鍛煉孩子的自我行為掌控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應對網路誘惑,學會分辨網路好壞,並與之切磋較量只汲取有用信息。責商(Responsibility Quotient)即是責任商數,簡稱「RQ」,它是個人掌控自我責任行為的能力(指數),責商有兩個外延,一是展示才能,創造價值;二是約束行為,遵守規范。人類責商理論創始人譚焱心在《金牌家長108條教子智慧經典》一書中提出了孩子身邊的一切文化思想元素都是教材,既可以作為積極正向的教材,也可以成為消極負向的教材。若是利用得當,網路可以成為強有力的學習工具,這便要看家長的教育能力了,然而生活中大多父母卻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處在科學教子蒙昧時代的他們只是隨意發揮,導致育兒失敗。
我們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21世紀的教育環境比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教育環境要復雜得多,防不勝防、堵不勝堵的「污染源」和負能量向這些幼小的心靈襲來,當今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並非無良策應對。家長們應該及時學習正確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家長的頭腦要跟上網路換代的腳步,不能還沉浸在數十年前的教子思維模式。歷經40多年的探索研究實踐創立的現代家庭教育的科學教子模式——責商家庭教育是父母的不二選擇,已經造福20多萬家庭,受益受眾達百萬人以上。
③ 網路時代家庭教育如何創新
的表述,以獵奇、新穎等為評價手段,往往危害較大。 變堵為用,發揮網路對孩子成長的積極作用。 迷戀網上游戲、網上不良信息對少年兒童的影響日益顯現。「不準未成年人上網」等簡單的堵和防的方式只會取得一時效果,不會產生長久效應。家長的最佳選擇是要採取「用和導」的辦法。以下介紹32字方針: 1.走近網路。家長要順應時代潮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上網技術,這樣才會使自己對子女的教育更有說服力,引導更有針對性。2.限制環境。現代的孩子需要上網,有條件的家庭應該為孩子購置電腦並聯網,讓孩子在家中上網相對比較安全。3.控制時空。與孩子共同制訂《上網守則》,合理安排學業與網上娛樂的時間。計算機擺放的位置應選擇在開放區域(如客廳),能起到無意監督的作用。4.正確引導。家長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監督孩子網上瀏覽的內容,一旦發現孩子進入不健康的網站或閱讀不利於健康成長的信息,應進行耐心的批評教育;不定時地檢查他們的使用記錄,發現孩子誤進不健康網站,應及時教育引導,發現不良信息則及時清除。5.密切溝通。家長平時要多騰出些時間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關心孩子的情感世界。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使他們消除孤獨感,感受被關懷。同時,家長要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系,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基本情況。6.興趣轉移。家長可俯下身來向孩子「請教」怎樣玩游戲,成為孩子的「知音」。在與孩子「同玩」中可適時將孩子對網路游戲的興趣向健康方面轉移。比如:電腦繪畫、利用英文界面學習英語、參加網頁製作比賽等,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和愛好。7.豐富生活。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向上、寬松的家庭氛圍。家長要帶領孩子多接觸自然、多了解社會;要在日常的生活休閑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網路道德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8.以身作則。家長的行為是孩子無聲的榜樣,處在網路時代的家長,更要通過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養,以應對現實的挑戰。平時要嚴於律己文明上網,身先士卒作表率,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變堵為用,還應研發建立更多的健康、活潑的互聯網站,為孩子們提供綠色健康的網路空間。組織專家、學者和孩子、家長在網上交流,開展網上談心活動。各學校可以運用現有設備,建設公益性網吧,同學們可以在學校自由上網,捕捉促進身心健康的信息。 重在提高家長素質,著力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 在網路時代,由於電腦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家長在孩子面前不可能永遠保持權威者的形象。網路時代家長應從以下方面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和方式:1.認真研究現代媒體,引導孩子從小就學會直面媒體,形成必要的媒體素養。2.加強對孩子網路行為指導,關心孩子精神世界,發揮家長的榜樣示範作用,共同養成良好的網路行為習慣,共同營造良好的家庭網路文化氛圍。3.切實轉變家長觀念,變長為友。長期的「家長制」和不平等的親子關系影響了家長和孩子的溝通,「蹲下來和孩子交流」,變「家長」為「朋友」,變從屬關系為平等關系是廣大家長迫切需要建立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 改善孩子的生存狀態,豐富家庭生活內涵,構建成長大環境。 有專家分析,我國青少年接觸互聯網主要是為了滿足夥伴交往需要、忘記煩惱並擺脫生活壓力的需要、刺激興奮情緒的娛樂需要、消磨時間的需要以及社會學習的需要等。要讓孩子走出追崇「現代傳媒」的迷叢,做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家長就必須著實減輕孩子的學習與精神壓力。其一,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與科學的成才觀,要認識到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增長,還是心智的成長,如果孩子的心智不健康,考分再高又有何用?其二,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更應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不斷滿足他們心理與成長的需求。通過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現代傳播媒介,讓孩子煥發出火熱的學習與生活的激情,找到快樂的,有湧泉才思的生命支點。 然而,面對現代傳播媒介磅礴氣勢的影響與挑戰,僅靠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極其單薄的。必須建立起教育孩子的綜合立體網路,把學校、社會、家庭三個方面的力量有機地整合聚集起來。一方面,社會要加強對現代傳媒的監管,不讓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視、光碟等出現在孩子的視線中;相關執法部門要加大查處打擊力度,堅決端掉諸如黑網吧、黃錄像廳等,還孩子一個純凈的「少污染」的環境;有條件的社區還可以提供青少年「無害上網」的場所。另一方面,學校要發揮良好的育人主陣地作用,大力開展網路安全教育,教育學生遠離現代傳媒中不健康的內容。
④ 網路時代我們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為人父母的我們,在這個時代該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便成了當務之急。實際有關這個問題,報刊雜志上早就在探討了,可我看了許多文章介紹的都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人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美國的父母與自己的孩子在這個時代如何交流等等。承然他們的方法在他們那個國度也許很適用,可是我卻覺得我們中國的為人父母者不一定非要照搬他人的方法,因為畢竟中美文化傳統和社會環境是不同的,對於我們中國的家長來說,那些方法也許不適合於我們用來教育我們的孩子。那麼我們中國的父母在這個網路時代到底該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呢?做為一個曾從事過網路教育工作,同時也做為一個孩子的家長,在此我只想和我們中國的為人父母者談談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於我們中國的家長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在教育孩子以前,先教育我們自己、先改變我們自己的思想。我們大多中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是哄騙,就是打罵,再不行就是將自己小時候的窮苦經歷搬出來,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向孩子灌輸苦盡甘來的道理,以期贏得孩子的「同情」,從而來感化他們。可往往我們為人父母者看到的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結果,孩子不是因了我們的哄騙而被嬌慣的不成體統,就是因了我們腦海里「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思想觀念而喝斥地出了毛病,見了父母就象躲避吃人的老虎一般。當我們想把自己童年苦難的故事搬出來時,他們又百般厭煩、甚至捂著耳朵逃離我們的視線。所以我們中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認為最大的誤區就在於沒有學會要想教育別人就應先教育自己,要想使孩子有所改變,那我們就應該先來改變我們自己的思想觀念。
「沒有相互的溝通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育這是一項以生命來影響生命的事業,沒有溝通就沒有交流,而沒有交流,我們的教育就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所以在孩子需要我們做聽眾的時候,我們所做的工作只是靜靜地做一個聆聽者,認真地傾聽孩子說話,不要隨便去打斷他,並且在傾聽的過程中關注他說話的亮點,感覺他的情緒,時不時拉拉他的手、會心地笑一笑,或者點點頭等,用一些身體語言讓孩子感覺到我們的認真與重視他的程度。然後等孩子說完了,我們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再用平和、積極的態度,合理地答復孩子話語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而且要注意無論如何不要過多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你都要馬上給予肯定,並且用贊賞的眼光、用鼓勵地語氣表揚他,讓他感覺到自己也是有優點的,如果你這樣做了,那離我們的目標也就不遠了。
做孩子的精神後盾、指導老師和心理醫生。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更是孩子「終身的老師」,人們還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其實家庭更是孩子「終身的學校」。我們為人父母者要把引導和教育孩子「學會做人」作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們首先要教育我們自己,在想要改變孩子之前,我們首先要改變我們自己。我們要做孩子的精神後盾,要做孩子的指導老師,還要做孩子的心理醫生。因為在我們的職業生涯里,任何工作都可以隨時辭去,而父母這個「職業」,我們卻是不可以隨便辭去的,因為這是責任,這是義務,這是我們一生最值得驕傲的「職業」。
⑤ 在現在信息發達的時代下,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近年來,家庭教育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確實,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們自我成長、不斷用孩子的純真洗滌自己靈魂的過程。耐心陪伴孩子,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緊緊握住孩子的手,共同面對互聯網的沖擊。
⑥ 孩子不喜歡學習,沉迷於網路游戲中,家長該怎麼做
我相信很多家長內心一定有這樣的感受,讓孩子安安靜靜的學會習,看會書,或者寫會作業,孩子根本坐不住,如果讓孩子玩一會手機,看一會電視,孩子認認真真的做幾個小時都不是問題。這是很多家長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現在是網路時代,讓孩子不接觸網路基本不可能,可是放任孩子接觸網路,又容易導致孩子對網路成癮,到底該怎麼辦才可以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喜歡沉迷網路?
總結:孩子之所以沉迷網路,就是因為可以快速得到快樂,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總是沉迷網路,建議家長們先反思一下教育方式,思考一下是不是對孩子太嚴格,或者是對孩子太溺愛了。如果確實是教育方式有問題,那麼就一定要及時改正。
⑦ 孩子沉迷於網路游戲,家長該如何進行引導
近年來,網路上的游戲種類越來越多,難免會「亂花漸入迷人眼」。很多大人對於網路游戲都沒有抵抗力,更何況是孩子呢,並且大多數孩子的自製力本來就比較差,一旦接觸了網路游戲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當孩子沉迷於網路游戲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選擇合理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引導。
大多數孩子沉迷於網路游戲,都是因為無聊或者被網路游戲吸引了過去,所以家長可以多給孩子培養一些興趣愛好,讓孩子把時間均勻的分配出去,能夠讓孩子學習更多的技能。
⑧ 家庭教育的建議
第一,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誤,我們都不可以打罵,也不宜用冷暴力進行處罰。相反,我們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應該表現出對孩子更加的熱愛。即使孩子犯了必須指出的原則性錯誤,我們也要保持冷靜,可以委婉地告訴他:『』寶貝!你很聰明!很優秀!我愛你!但是,你的行為讓我很不開心,我希望不會有下一次。『』無論孩子是否明白,你不要盯著他的錯誤不停地講道理。特別是10歲以下的小孩子,你不要急於糾正他的錯誤。我們對孩子要有耐心,不要指望一次兩次就可以讓他明白道理,應該從長遠考慮來逐漸幫助他徹底改變。我們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只需要經常贊揚他偶爾表現出來的優點就夠了。我們懂得經常肯定孩子的優點,就能讓孩子逐漸明白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才會被欣賞和喜愛。我們要始終記得,肯定比批評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第二,無論孩子學習成績怎麼差,我們也不要施加任何壓力。有些孩子並不是缺乏悟性,而是不適合學校的教育。學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往往不適合有特殊興趣和特殊愛好的學生,愛迪生就是一個典型事例。愛迪生早早休學,並沒有妨礙他成為大發明家。很多成功人士在學校期間的表現並不怎麼突出,成績與文憑只能當敲門磚,孩子未來走向社會依靠的是實際適應能力。用成績與文憑來要求孩子,很可能會扼殺天才。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特殊興趣和特殊愛好,懂得尊重孩子的自我選擇,努力幫助和引導不適合學校教育的孩子自學成才。現在已經進入網路時代,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都只是為孩子打一個基礎,我們從網路更加方便自學到實用的知識。所以,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都沒有必要急功近利,都不應該將學習成績和畢業文憑看得過重。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讓孩子可以自我提高才是根本。
第三,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家長能夠以身作則。爸爸媽媽有書香氣,都愛看書,家庭就容易形成學習氛圍。爸爸媽媽有慈悲心,都愛公益,孩子就容易形成高尚人格。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能夠首先做到,要讓孩子感覺到我們是言行一致。我們有不良的興趣和愛好,一定要努力摒棄,堅決避免被孩子模仿。
第四,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特別是在生活上,要讓孩子自己學會照顧好自己。家務衛生,洗衣做飯,要盡可能讓孩子分擔。要引導孩子為家務事拿主意,尊重孩子在生活上提出的各種意見,讓孩子從小學會當家做主。
第五,寒暑假期間,應該引導孩子走向社會,學習為人處世的經驗和簡單的生存技能。可以讓孩子嘗試文學藝術創作和科學發明創造,嘗試通過各種途徑賺錢。爸爸媽媽不要刻意規劃孩子應該學什麼,只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給予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