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興義市休閑吧only you在哪
在向陽路巷子,可以走向陽路興義市圖書館對面巷子進去,一直走就可以看到指引牌。
還有就是老三中路口巷子進去,一直走可以看到指引牌
希望能幫助你
❷ 教育學作業
2007年12月19日 淮陰區王營鎮一中 金桃紅 一、積極開發語文教材資源 語文教材是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除了教師手中的教科書、指導用書、學習輔助讀物外,各種圖書資源、報刊雜志、錄像錄音、光碟、計算機軟體以及網路信息化資源都可以理解為教材。教師應該為不同年級的學生精心設計並挑選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習的圖書教材、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網路教材等,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享這些資源,開拓視野,強化情感體驗,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益。 二、充分利用校內語文條件性資源 校內課程資源如教室、圖書館、閱覽室、校園環境、電教設備以及師生經驗等都是最直接最顯現的語文課程資源。這些自有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於提高語文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豐富性都具有極大的幫助,所以應充分開發挖掘,讓可以利用的校內資源「活」起來,讓學生通過觀察,豐富自己的語文信息。 三、廣泛搜集校外語文課程資源 學生的生活是全方位的,語文要素性資源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從學生家庭、社會環境中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新的語文課程資源觀念,強化語文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校外課程資源,以全新的姿態走進新課程,實施新課程。 四、學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 學生學習語文具有接受能力強、記憶力好等特點和優越條件,教師應充分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結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他們,遵循他們的認知發展規律,通過看、聽、說、讀、練、玩等一系列活動,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機,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語文學習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格品質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五、教師本身也是待開發的教育資源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己就是很好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就要特別注重自身的技能構成。學生喜歡博學的老師,喜歡涵蓋大量信息的課堂。因此,教師要常常用新知識為自己充電,還要通過各種渠道,從各學科中汲取各個方面的知識,做知識的富有者;學生善於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所以,教師要有高尚的師德,要講求語言文明,舉止文雅,要注意自己的美學修養,注意啟迪學生愛美的天性。 淮安日報
2 淺談語文實踐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貴州省安龍縣興隆中學 胡學政
【摘要】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綜合實踐課。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資源可以從自然、社會、人文等方面去開發,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實踐活動資源,培養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語文 語文綜合實踐課 資源 開發 利用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課,語文教學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其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傳統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課文的教學,輕視甚至忽視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了學生語文積累貧乏,綜合素質低下,創新能力薄弱。當前進行的語文教學改革中,語文綜合實踐能力逐漸得到重視,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又因其靈活性、多樣性等特點,容易產生教學的盲目性與隨意性。
一、對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資源的認識。
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資源是活動的因素來源和實施條件,其中,教師決定了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程度和利用水平,是最重要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資源。
由於不同的教育情境,語文綜合實踐課資源的分布,極不平衡。中西部地區資源狀況比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落後,農村比城市落後。造成落後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缺乏識別、開發和利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意識與能力,從而造成了許多資源的閑置與浪費。
二、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資源的開發。
從目前我國課程改革的趨勢來看,凡是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與和諧發展的資源都應該加以開發和利用。語文教師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廣闊天地中,蘊藏著豐富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綜合實踐資源,語文教師應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地開發。
(一)自然性資源開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宇宙萬象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取之不盡的源泉。自然性資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態,如日月星辰,風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態,如農田水利,園林花卉,城市景觀,等等。
筆者的家鄉——貴州安龍,歷史文明悠久、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都很豐富:有明十八先生墓、招堤、卧龍洞、篤山溶洞群、有仙鶴坪自然風景區、香車河、青龍山一線天、打凼民族風光……帶著學生去親臨、去體會。在青山、藍天、白雲間,在萬畝杜鵑、千畝茶園中,在百鳥爭鳴的音韻里,學生細心觀察、試著感悟,他們發現並欣賞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想把這一切都表達出來,於是他們嘗試著說、嘗試著寫,這些純真、優美的話語就像課本中的美文。在接觸自然中他們甚至還產生了許多疑惑,好奇心驅動他們去詢問師長、去查尋資料,去了解和認識自然世界。而這時初中學生最愛的童話、神話、民間故事及科普科幻讀物又與自然達成了默契,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各地的自然景觀多種多樣,適合開發的自然資源也多種多樣,這就需要教師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開發具有自己地域特點的自然性資源。
(二)社會性資源開發。每個人都離不開社會,社會性資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產勞動和人際關系,如果學生僅僅被關在家裡校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什麼「榮辱興亡、科技興國、國際風雲」等等一概與他無關,那麼他們又從何而來「愛憎觀」、「是非觀」、「榮辱觀」,又從何而來民主、合作、競爭、進取等現代意識?語文學科以認識社會為主線,沿著「家庭(學校)——社會——祖國——世界」的思路,語文實踐課堂正可以以此作為資源,讓學生到工廠、城市、部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的人,體驗不同的生活。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人文資源開發。所謂人文,指的是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人文資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黑板報、牆報、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都可以成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人文資源。
三、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堂教學資源的利用。
語文教育實踐性的特點,是對傳統語文教育的一個重大突破。教師是語文實踐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充分考慮初中學生形象思維活動活躍、表現欲旺盛、好勝心強等特點,遵循學生親歷親為、自主發展、探索發現、交流合作等原則,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實踐活動資源,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有目的的、循序漸進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學校資源的利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程資源包括語文教師、課代表、文學社、圖書館(藏書、畫冊、音像資料、報刊雜志、網路資源)、校園文化環境,等等。這些資源的利用可以多種形式,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堂外,只要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就行——動口、動手、動腦,在實踐中全面發展聽說讀寫能力。講故事、演講,辯證、答辯等,可以訓練學生說話的生動性、鼓動性和敏捷性;口頭作文、課文故事串講等,可以訓練學生說話的組織能力和分析能力;寫字比賽,可以在書寫與比較中得到寫字的秘訣,了解寫錯別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種檢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編排的規律;詞語、成語接力賽,可以訓練學生的聯想力;警句收集、報刊剪集、摘錄、注評等,可以訓練學生概括能力及辯證思維能力;辦手抄報,可以發揮學生個人專長,發展個性……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圖書館、閱覽室、電腦室、網路空間等都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
當然,隨著網路這個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的出現,校內、校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的界線正在逐漸被打破,校內、校外資源相互轉化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二)自然、社會資源的利用。自然、社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括:語文教育人才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社會文化等等。其中社會文化可以有文化藝術場館(如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文化藝術設施(如布告欄、黑板報、讀報窗、宣傳廊等),文化藝術環境(如建築雕塑、園林花卉、標牌廣告、書畫走廊等)。
1、在生活中學語文。教師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自然、社會資源,增加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機會。對於初中學生來說,一切未知的、可望不可及的領域都是他們興趣的觸覺所在,他們渴望自己獨立,渴望體會預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學領域和社會生活領域有他們無限的遐想。這時不妨鼓勵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養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想,一分為二地評價人物和事件,發現問題學寫建議書;指導學生進行調查訪問,學會整理調查報告,進行調查匯報、答記者問,開新聞發布會等。如指導學生對本地區水資源利用進行調查,分組分工查找有關文獻資料,采訪有關人士,通過電腦咨詢、下載有關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利用化學實驗和分析進一步了解本地水源的特點和問題,邀請有關專家親臨指導,師生共同研討寫出調查報告,進行宣傳展覽,通訊報道,倡議保護水資源、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等系列活動。這樣的活動,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她的帶領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活動中他們還學會團結合作、勇於挑戰,學會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2、用語文服務社會。學的目的是為了用,學而不用等於沒學,教師要幫助學生運用語文為社會服務。比如「調查用字的混亂現象」,一改以往局限於教室「黑板上糾正錯別字」的單調、沉寂,把學生整個推入「社會用字」的實踐活動中,去翻閱書報雜志,考辨大街小巷的用字,家居對聯等,區分正誤。這樣,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與能力。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形式,如當讀報員為小朋友和老人讀報;當小記者報道新人新事;當采風員收集介紹家鄉民俗;當發言人宣傳科普知識等等。
(三)家庭資源的利用。家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括:家長和親友、家庭藏書、報刊雜志、音像資料、電腦材料,及家庭文化環境等等。
家庭是愛的搖籃,對家庭資源的利用首先在於「關愛」,家庭教育是親情教育,即被人關愛、關愛別人的教育,在被關愛中,學生學會去關愛別人,有了這種「情感的操練」,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生審美、鑒賞作品的能力,從而成為審美的人。筆者現在所帶學生都來自農村,全是第一次離開父母,也就有了很多不曾有過的體會。在教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我就充分挖掘他們這一方面的家庭資源,學生有著說不完的體驗,對文章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們回憶著父母關愛自己的點點滴滴,訴諸於文,真摯動人;他們嘗試著為父母分憂解難,動力所在,加倍努力。
家庭環境較之學校環境更為輕松,初中學生好游戲、好模仿,而又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群。在節假日,與家人一起去勞動、出遊。或者到親朋好友家去做客,他們看著、學著、模仿著。活的語言總是存在於認識和交往之中:學會聽,聽准別人的講話中心;學會說,說清自己想表達的觀點。在交往中他們了解了風俗民情,學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互助,更有了平時在學校里所沒有的經歷,不知不覺中他們學著語文、用著語文。
各個家庭不同,學生的經歷不同,家庭資源也不同。我的一位學生(同時也是我的親戚),她叫黎國梅,很小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姐弟三人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極其艱苦,靠著社會及好心人的資助才得以讀書。但正是她靠著這份特殊的家庭資源努力學習和我在教學中的鼓勵,他的作文比別的同學多了一份踏實,多了一份特殊的親情。
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資源,他們在不斷積累這份家庭資源,不斷開采,不斷利用。
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得其生活之源,是鮮活的、動態的、多元的。我們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授學生以漁,交給學生以方法,以開其源,活其流,這樣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前景將會廣闊無邊。
註:此文榮獲2004年11月貴州省黔西南州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三等獎
❸ 《十六年前的回憶》的資料
大釗烈士(1889-1927)
李大釗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七歲起在鄉塾讀書,一九○五年入永平府中學,一九○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青年時代,目睹在帝國主義侵略下的國家危亡局勢和社會黑暗狀況,激發了愛國熱忱,立志要為苦難的中國尋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奪後,開始發表文章,揭露軍閥官僚的統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含憤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在日本向中國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亡國條件後,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斗爭,向國內寄發《警告全國父老書》。這時,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一九一六年回國後,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他在《青春》一文中號召青年「沖決歷史之桎梏,滌盪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積極抨擊以孔子為偶像的舊禮教、舊道德,向當時抬出孔子來維護自己統治的反動勢力展開猛烈的斗爭。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大釗同志受到極大的鼓舞和啟發。他逐步明確地站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來,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發表了許多熱情地宣傳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並與資產階級改良派胡適展開了「問題與主義」的論戰,在思想界引起了廣泛強烈的反響。他在一九一八年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後兼任經濟學教授,參加《新青年》雜志編輯部。這年年底與陳獨秀等創辦《每周評論》,並於次年主編《晨報副刊》。同時,他還協助北京大學學生創刊《國民》和《新潮》。隨著大釗同志等領導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一九二○年三月,大釗同志在北京先後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共產主義小組。許多青年在他的影響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其中有些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著名活動家,如鄧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澤東同志和周恩來同志也都受到過他的影響。大釗同志為建立中國共產黨努力奮斗,是我黨主要創始人之一。
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大釗同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在黨的二大、三大、四大,都當選為中央委員。一九二四年底,任黨的北方區執行委員會書記。在他領導下,北方黨組織派出許多同志在冀、魯、豫、晉、陝、內蒙和東北的廣大地區開展了黨、團工作,先後發動了開灤大罷工、二七大罷工等著名斗爭。一九二二年,他受黨的委託在上海與孫中山先生談判國共合作,並在一九二四年在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領導工作,為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一九二五年在孫中山先生北上時和逝世時,在五卅運動中,他領導北方黨組織發動群眾,在北洋軍閥統治的北方地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斗爭。他積極地進行廣泛的統一戰線工作,領導改組後的國民黨在北京的組織。堅決反對國民黨右派。他努力為南方的革命運動培養、輸送了大批幹部。他堅決支持當時主要在南方一些農村蓬勃興起、同時也開始波及北方的農民運動,並著文論述開展農民運動和解決土地問題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軍隊中擴大革命運動的影響,對馮玉祥將軍五原誓師參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大釗同志作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學者和革命家,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尊崇,名重當世,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開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門舉行反對日本等國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會,並到皖系軍閥段祺瑞執政府門前請願,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殺。大釗同志在慘案發生後,繼續領導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北方組織堅持斗爭。不久,奉系軍閥張作霖的軍隊進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嚴重。次年四月六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支持下逮捕了大釗同志等八十餘人。大釗同志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英勇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兇殘卑怯的敵人不顧廣大輿論的反對,將大釗同志和譚祖堯、鄧文輝、謝伯俞、莫同榮、姚彥、張伯華、李銀連、楊景山、范鴻劼、謝承常、路友於、英華、張挹蘭、閻振三、李昆、吳平地、陶永立、鄭培明、方伯務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數是共產黨人,也有國民黨人)一齊絞殺。大釗同志臨刑時毫無懼色,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尚不足三十八周歲。
李大釗同志的靈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門外的一個廟宇內。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的家屬和許多社會知名人士,發起為大釗同志舉行葬禮,將靈柩安葬於香山萬安公墓。大批學生、工人、市民群眾冒著白色恐怖參加葬禮,形成一次壯烈的示威運動,許多參加者為此而被捕,甚至被殺害。
在全國解放前,李大釗同志的一部分著作雖曾由他的親屬編集,由魯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動統治下一直沒有能發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編輯的《李大釗選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經過增訂的《李大釗詩文選集》。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萬字的《李大釗文集》。
李大釗同志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無限忠誠。他為在我國開創和發展共產主義運動的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範。大釗同志和其他無數先烈光榮地倒下去了,但是他們的犧牲沒有使中國革命停止,相反,中國革命在犧牲者的血泊中繼續前進,直至獲得偉大的勝利。作為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大釗同志的業績將永遠受到中國人民的追懷和崇敬。
為紀念李大釗同志,發揚他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精神,中共中央於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將他和他的夫人趙紉蘭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靈柩移葬於新建的李大釗烈士陵園。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同志永垂不朽!
尊敬的用戶,您好。
希望下面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你可以使用遙控器進入到設置界面,找到WLAN選項,進入後找到wifi密碼選項,刪除原密碼,輸入新密碼即可。
中國電信提供最優質的網路通訊服務,如需相關業務,可以直接通過電信網上營業廳或者實體營業廳查詢。
安徽電信竭誠為您服務。
❺ 請問興義市馬別村移民搬遷附近有圖書館嗎
想要了解某個地區是否要拆遷,可以查詢一下當地該地區的規劃文件,本年度的
一般來說如果要拆遷的話,規劃文件上會有相應的內容,可以查一查,當地圖書館,一般有一個專門的信息公開室
❻ 黔西南州廣播電視大學怎麼樣
簡介:黔西南州廣播電視大學前身是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興義工作站,1979年,經省編制委員及省電大批復同意建立工作站,1980年開始招生。後由州人民政府申報,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於1986年3月17日建立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黔西南州分校。2008年8月27日,經州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學校更名為黔西南州廣播電視大學。 學校現有教職工82人,其中,副教授6人,高級政工師2人,講師22人,助教14人,其他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9人,政工師5人,還擁有一支相對穩定的校外兼職教師隊伍。校園佔地面積13.75畝,建有教學用房和生活用房10925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價值2000餘萬元,現代遠程網路設備及教學儀器等400餘萬元,圖書資料5萬余冊,校內實驗室7個,校外教學實踐基地7個。是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主要從事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綜合性地方高等學校,業務上受貴州廣播電視大學支持和指導。
注冊資本:506萬人民幣
❼ 兩法知識競賽內容
兩法知識競賽的全稱為「兩法一條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和《貴州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
大賽題庫及比賽題型由特邀專家根據「兩法一條例」的內容專門設定,為確保復賽和決賽的公平、公正,將對賽事進行全程監督。初賽由各市(州)文化和旅遊局自行組織,並推選出代表組隊參加復賽。省直代表隊直接進入復賽和決賽。
(7)貴州省黔西南州圖書館無線網路密碼擴展閱讀:
「兩法一條例」知識競賽旨在為了進一步加強「兩法一條例」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工作,並通過活動加強全省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系統專業幹部的理論素養,提高文化和旅遊工作者的法治意識,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最後,省文化館、省圖書館和9個市(州)文化和旅遊局共11支隊伍33人參加復賽與決賽。通過激烈比拼,貴州省文化館代表隊、畢節市代表隊獲得一等獎,貴州省圖書館代表隊、六盤水市代表隊、遵義市代表隊、黔東南州代表隊獲得二等獎;
貴陽市代表隊、安順市代表隊、銅仁市代表隊、黔西南州代表隊、黔南州代表隊獲得三等獎。對貴陽市文化和旅遊局等十一個單位授予優秀組織獎。
❽ 求貴州省各大學的簡介
貴州大學 地址: 貴陽市花溪區 郵政編碼: 550025 電話: (0851)3621956 3851956 傳真: (0851)3621885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是一所涵蓋文、史、哲、理、工、農、法、經、管 等九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實行校、院、系三級管理體制。現設有人文、理工、農 學、生物技術、藝術、職業技術等6個學院,34個系,80個本專科專業,7個省級重點學科和 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3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圖書館藏書172萬余冊。有正、副教授600餘 名。 貴州工業大學 地址: 貴陽市蔡家關 郵政編碼: 550003 電話: (0851)4732433 4842790 4842486 傳真: (0851)4842751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以工科為主,兼有管理、應用文科和職業師范的多學科綜合 性大學。擁有藏書50萬冊。有正、副教授300餘名。設有14個系,36個專業。其中11個學科 、專業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8個博士點。 貴州財經學院 地址: 貴陽市瑞金南路121號 郵政編碼: 550003 電話: (0851)5946535 5964997 5952203 傳真: (0851)5970521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面向貴州省各地、州、市招生。擁有藏書50餘萬冊。有正、 副教授約150名。設有工業經濟、投資經濟管理、會計等9個系,貿易經濟、財政學、企業管 理等14個專業。 貴陽醫學院 地址: 貴陽市北京路4號 郵政編碼: 550004 電話: (0851)6908234 6741953 6825879 傳真: (0851)6786734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設有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葯學、醫學專科、口腔專科等專業,有31個學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獨立的計算機管理中心,省醫葯圖書資料中心和醫學情報檢索中心。擁有藏書40萬冊。有正、副教授400餘名。 貴陽中醫學院 地址: 貴陽市市東路1號 郵政編碼: 550002 電話: (0851)5928633 6825871 傳真: (0851)5926551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是貴州省唯一的一所高等中醫院校。設附屬醫院3所,教學醫 院2所。擁有藏書40餘萬冊。有正、副教授、正副主任醫師100多名。設有中醫、中葯、針灸 、骨傷4個本科專業和針灸、骨傷、中葯泡製等3個專科專業。 貴州師范大學 地址: 貴陽市外環東路270號 郵政編碼: 550001 電話: (0851)6701238 6823090 6825857 傳真: (0851)6766891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是貴州省唯一的多學科、綜合性重點高等師范院校。擁有藏 書100多萬冊。有正、副教授200餘名。設有15個系,40個本科專業,並設有15個碩士點。 遵義師范學院 地址: 遵義市上海路120號 郵政編碼: 563002 電話: (0852)8922406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是「全國先進師范專科學校」之一。2001年5月升格 為遵義師范學院擁有藏書15萬冊。設有政史、藝術、數學、物理、生物、化學、中文、英語、體育共 9系13個專業。 貴州民族學院 地址: 貴陽花溪區董家堰 郵政編碼: 550025 電話: (0851)3610073 3851498 傳真: (0851)3612501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是貴州省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基地。擁有藏書30萬冊 。設有行政管理、漢語、歷史、法律、經營、民族 學、社會學、數學、物理、藝術、外語等11個系,15個專業。 遵義醫學院 地址: 遵義市外環路 郵政編碼: 563003 電話: (0852)8204884 8639867 8623190 傳真: (0852)8623729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是由原大連醫學院南遷改名,面向省內招生。擁有藏書40餘 萬冊,並由微機管理,檢索方便,與全國600多個兄弟院校和醫院、醫療科研部門有資料交 流。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教師醫師400餘名。 設有醫療系、口腔系、衛生事業管理系,38個教研室,22個學科專業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地址: 都勻市平橋南路13號 郵政編碼: 558000 電話: (0854)8322245 8225849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學制三年(體育專業二年)。擁有藏書20多萬冊。有正、副教 授約50名。設有體育等8個專業。 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地址: 六盤水市鍾山區明湖路朝陽新村 郵政編碼: 553004 電話: (0858)8221170 8222486 傳真: (0858)8222486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是為國家重點開發的「攀西—六盤水」區域內六盤水市培養 初中教師,面向農村,兼顧廠礦。擁有藏書8萬多冊。正、副教授約50名。設有8個專業。 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地址: 安順市西航路13號 郵政編碼: 561000 電話: (0853)3413094 3413582 3223582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前身是安順師范學校。現設有中文、政教、英語、數學、 物理、化學、藝術7個專業。 畢節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地址: 畢節縣城東郊楊家塘 郵政編碼: 551700 電話: (0857)8302266 8221266 傳真: (0857)8223423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學制三年,主要培養農村初中教師。擁有藏書20萬冊 。有 正、副教授約50名。設有9個系,10個專業。 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地址: 貴陽市馬王廟 郵政編碼: 550008 電話: (0851)4762821 4842886 傳真: (0851)4842262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主要承擔培養和培訓初中師資的雙重任務。學校擁有 藏書25 萬余冊。正、副教授約50名。設9個專業。 貴陽金築大學 地址: 龍洞堡見龍洞路103號 郵政編碼: 550005 電話: (0851)5849597 5400300 傳真: (0851)5402889 主管部門: 貴陽市 概況: 為貴陽市經濟建設服務,面向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廣大 農村。設有6個系,40個專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教師約50名。學生4500人。 銅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地址: 銅仁市清水路6號 郵政編碼: 554300 電話: (0856)5230948 5222556 傳真: (0856)5222556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學制除體育專業二年外均為三年,主要為地方服務。設有政 教、中文、英語、數學、物理、歷史、體育等7個專業。 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地址: 貴陽市雲岩區鹽務街35號 郵政編碼: 550004 電話: (0851)6825069 6823658 傳真: (0851)8128088 6823658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是貴州省唯一的商業高等學校,學制三年。設有商業財務會 計、商業計劃統計、商業企業經營管理、商品學等10個系和財務會計、計劃統計、商業企業 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家電商品與經營等24個專業。有正、副教授100餘人。在校生5千餘人 。 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地址: 凱里市文化北路 郵政編碼: 556000 電話: (0855)8222739 8222572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為全州農村初級中學培養民族師資,主要面向黔東南苗族侗 族自治州內邊遠落後的民族貧困縣招生,美術、音樂兩系跨地區招生,學制三年。擁有藏書 25萬余冊;正、副教授約50名。設有中文、數學、音樂、美術、物理、化學、歷史、地理、 政治等9系。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地址: 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黔醫路 郵政編碼: 558003 電話: (0854)8280496 8282507 傳真: (0854)8280496 主管部門: 黔南州 概況: 前身是黔南第二人民醫院,1985年改建,學制三年。設附屬 醫院1所,教學醫院9所。設有醫學、外科、婦產科7個專業。館藏圖書20萬余冊。有正、副 教授約50名。在校生3千人。 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地址: 黔西南州興義市湖南路60號 郵政編碼: 562400 電話: (0859)3223309 主管部門: 貴州省 概況: 為民族地區培養師資。擁有藏書約20萬冊。有正、副 教授約50名。設有政史、生化、中文、英語
❾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有中職嗎
有的。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肇基於1813年重建的筆山書院,歷經高等小學堂、興義縣立中學、貴州省興義中學等歷史時期。建國後,於1952年改為貴州省興義師范學校,開始了現代師范教育的歷史。1975年名為興義地區「五·七」師范大學,1978年改稱興義師范專科學校,1982年改名黔西南民族師專,1993年又更名為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開始與貴州師范大學聯合辦學培養本科學生。2005年,興義師范學校、安龍民族師范學校並入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擴大了辦學規模。2009年3月,學校經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為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系「省州共建、以州為主」的一所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2016年12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並經貴州省學位委員會批准,新增為「十三五」碩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2017年,列為貴州省第二批應用型發展轉型試點高校,2019年,與寧波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並招生。兩百年來,學校持續辦學、未斷文緒,而今,更是秉承「勤學、尚美、求實、創新」的校訓,將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為國家培養各級各類人才近4萬人,為黔西南州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地理位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黔滇桂三省(區)結合部,南鄰廣西,西接雲南,地處珠江上游和南昆鐵路中段,屬「左右江革命老區」。學校位於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興義市。
辦學條件學校佔地1211畝,校舍建築總面積34.02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35.02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及輔助用房1.42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10.74萬平方米,學生宿舍7.89萬平方米;圖書館2.72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72萬冊,電子圖書80.1萬冊,數字資源11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577.65萬元。
學科專業學校現有14個二級學院,41個本科專業;涵蓋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和農學九大學科門類,學校獲碩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現有8個省級一流大學建設項目,10個省級重點支持學科和專業、1個省級一流培育教學團隊、3個省級一流課程(群)、5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省級掛名學科;有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中國民族師范教育研究中心、國際山地旅遊發展研究院等19個校內科研機構(中心)。
教職工隊伍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721人,其中正高職稱69人,副高職稱248人,引進和培養博士111人、碩士39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管專家和享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各1人,貴州省「千」層次人才4人、貴州省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9人。
人才培養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445人,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2013年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目前有31個本科專業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20年本專科畢業去向落實率達82.65%,其中本科畢業去向落實率達81.82%。
科研成果升本以來,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1項;獲省部級項目99項、地廳級科研項目500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2獎、三等獎6項,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黔西南州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教師共發表論文近4000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共552篇,SCI、EI、ISSHP等收錄論文59篇;出版教材和著作148部;建有貴州省黔西南特色產業扶貧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1個、山地旅遊教育與推廣省級人文社科示範基地1個,廳級重點實驗室4個。
合作交流學校先後與首都師范大學、寧波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台灣地區的20餘所高校和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師生交流、科研合作、資源共享和校園文化等方面展開了合作與交流,先後組團赴美國、加拿大、英國、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及澳門、台灣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教育交流活動,進一步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內涵,積極推動學校的高質量發展。與貞豐縣、晴隆縣人民政府等5個地方政府簽訂校地合作框架協議,與中國移動黔西南州分公司等5家企業簽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旅遊、基地建設等方面展開了交流與合作。積極鼓勵中青年教師出國(境)學習交流,通過貴州省「千人海外留學計劃」等平台,向美國、英國、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及台灣等國(境)外高水平大學派出師生300餘人,進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成功舉辦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和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系列活動——「中國-東盟旅遊教育論壇」「國際山地旅遊與戶外體育學術研討會」「國際山地旅遊與戶外運動發展論壇」「中國-東盟多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研討會」及「『疫情時代下的雲上教育』學術研討會舉辦新時代筆山論壇」,承辦「精準扶貧:理論、政策與黔西南州鄉村的實踐」學術研討會、紀念張之洞誕辰180周年學術研討會,對外合作交流層次進一步提升,辦學影響力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