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上怎麼開庭審案
法律分析:點擊該平台首頁上的「智慧庭審」,即可進入「雲法院-智慧庭審」界面。輸入庭審碼後即可直接在線使用。智慧庭審用於將案件轉至線上進行審理,通過遠程庭審和語音設備,方便當事人參與庭審,提升庭審效率。若無庭審碼,可點擊「馬上申請適用」圖標,填入申請試用的法院的名稱、地址、聯系人及電話或手機號,即可提交申請。申請法院的選擇范圍包括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各級法院。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條 互聯網法院應當建設互聯網訴訟平台(以下簡稱訴訟平台),作為法院辦理案件和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實施訴訟行為的專用平台。通過訴訟平台作出的訴訟行為,具有法律效力。
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所需涉案數據,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網路服務提供商、相關國家機關應當提供,並有序接入訴訟平台,由互聯網法院在線核實、實時固定、安全管理。訴訟平台對涉案數據的存儲和使用,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⑵ 法院旁聽網上預約流程六步
您好,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審理前的准備,開庭審理,作出判決。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會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等。然後進入法庭調查階段。調查完結之後是法庭辯論。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征詢各方最後意見。最後審判長宣布閉庭,各方等待法院判決。1、公民要求旁聽的案件應為依法應公開審理的案件。
2、公民要求旁聽公開審理案件,應向法院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法院根據法庭場所和要求旁聽的人員情況決定發放旁聽證的數量;公民持有旁聽證方能進入法院旁聽案件的審判。公開審理的案件,外國公民要求旁聽的,依照有關外事管理規定辦理。
3、下列公民不得要求旁聽公開審判: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經法院批準的除外)、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其他不宜旁聽的人。
4、公民旁聽公開審判應遵守法庭規則,在案件審判過程中應關閉尋呼機、手持電話機;不得錄音、錄像和攝影;不得隨意走動和進入審判區;不得發言、提問;不得鼓掌、喧嘩、哄鬧和實施其他妨害審判活動的行為;要愛護法庭設施,保持法庭衛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第一百三十八條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
第一百四十一條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九條,公開的庭審活動,公民可以旁聽。旁聽席位不能滿足需要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的先後順序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方式發放旁聽證,但應當優先安排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旁聽。
⑶ 疫情期間開庭可以進去幾個人
疫情期間開庭可以進去幾個人能去多少人取決於法庭的大小、想去的人的狀況。一般情況下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未經許可的未成年人是不能去的。旁聽要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沒有的也不能進
公民旁聽公開審判案件的規定
(一)依法公開審理案件,公民可以旁聽,但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未經人民法院批準的未成年人除外。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持有效證件要求旁聽的,參照中國公民旁聽的規定辦理。
(二)根據法庭場所和參加旁聽人數等情況,旁聽人需要持旁聽證進入法庭的,旁聽證由人民法院制發。 疫情期間當事人可以申請延期開庭嗎 在刑事審判時,一般不會限制被告人家屬人數,對於影響大、涉及廣的案件,可能會有多人旁聽的,法院就會使用旁聽證控制旁聽人員入內。
相關規定:【拓展資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的若干規定》十、依法公開審理案件,公民可以旁聽,但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未經人民法院批準的未成年人除外。
根據法庭場所和參加旁聽人數等情況,旁聽人需要持旁聽證進入法庭的,旁聽證由人民法院制發。
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持有效證件要求旁聽的,參照中國公民旁聽的規定辦理。
旁聽人員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規定,並應當接受安全檢查。
為了解案件事實經許可可以發言。一般不能發言。,如果家屬不是辯護人則不能發言。一般家屬只能在庭審時聽一下。
我國允許家屬旁聽案件,但對於開庭時家屬能去多少人,就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一般是不會限制家屬人數的。不過對於一些不能公開審理的案件,那就會不允許進行旁聽了。對於旁聽的人員來講,也是要遵守法庭紀律,否則也是有可能被趕出法庭的。
可以,疫情防控期間,因受疫情影響,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延期開庭;法院也可依法決定延期開庭,但需提前告知當事人。承辦法官對受疫情影響的案件,可視情辦理審限中止、延長手續。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庭的公告案件,如具備條件的,可採取在線庭審或線下方式按期開庭;如不具備條件的,可視情延期審理。在疫情防控期間,當事人如何到人民法院立案、開庭?
【專家解讀】
君博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掛職)
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減少人員出行和聚集,切實維護訴訟參與人、法院幹警的安全和健康,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范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暫停了其線下訴訟服務和信訪接待工作,那麼在疫情防控期間,當事人如何到人民法院立案、開庭?對此需要結合現有法律和政策進行解讀。
對於當事人如何立案,在疫情防控期間,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等各地法院陸續發布通知,建議當事人利用網上訴訟服務平台進行網上立案,對於不便於網上立案的,當事人可以直接郵寄訴訟材料至相關法院。同時,《關於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中也強調推行網上立案,為當事人行使訴權提供便利。
對於當事人如何開庭,存在以下三種情況:其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范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在疫情防控期間,當事人不同意案件在線辦理的,不得強制適用在線訴訟,可依據法律規定向法院申請延期審理。當事人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法按期參加庭審的,可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6條的規定,向法院申請延期開庭審理。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因受疫情影響無法按期到庭的,也可以參照上述規定申請延期。其二,在疫情防控期間,法院原則上推遲開庭活動。此時,當事人需要等待法院通知,在變更後的時間點進行庭審。其三,各級各地法院陸續發布依託移動微法院、智慧法院等網上平台,進行網上開庭等訴訟活動的通知。當事人同意網上開庭的可以通過移動微法院等網路平台進行網上開庭、視頻庭審等訴訟活動。另外,對於一些因特殊原因需要線下開庭的,當事人、法院必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線下開庭審理。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范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第4條;《民事訴訟法》第146條
⑷ 北京互聯網法院開庭通知官網上查不到
可能是網路延遲的原因,可以切換網路後再次嘗試查看。
北京互聯網法院是為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增設北京互聯網法院的方案》,全面發揮司法在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路安全、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方面的職能作用而增設的互聯網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北京市轄區內應當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審特定類型互聯網案件,在審理方式上以「全程在線」為基本原則,實現案件受理、送達、調解、證據交換、庭前准備、庭審、宣判等訴訟環節全程網路化。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聯網法院掛牌成立。
⑸ 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台查詢屬實嗎
法院的訴訟服務網上的立案信息絕對准確,但其他信息需要參考《人民法院在線運行規則》。
各級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要求,確定智慧法院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等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責任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建立健全人民法院在線運行相關數據生產、匯聚、存儲、治理、加工、傳輸、使用、提供、公開等過程管理機制,明確數據管理責任,全面提升數據質量,提高數據應用能力。
⑹ 中國人民法院庭審直播網為什麼打不開
中國庭審進入的人多、網路繁忙,二、你的電腦或者手機網速卡,大部人都會遇到這樣情況。
中國庭審公開網正式開通,將進一步以庭審公開提升庭審質量、效率和效果。已經有520家地方各級法院實現了與這個平台的聯通。
下一步,所有法院公開的庭審視頻都將在第一時間自動匯聚到這個平台,並推送到各大主流可視媒體。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表示,通過這一方式,既有助於確保庭審公開工作規范有序、安全穩定,也能夠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權威、便捷、可靠的庭審視頻觀看平台。
⑺ 互聯網法院全流程互聯網訴訟是怎樣的
訴訟流程:
1、起訴→十天調解→調解成功→撤訴→結案。
2、起訴→十天調解→調解不成功→立案審核→支付訴訟費→未繳費處理→結案。
打官司不用麻煩的跑到法院去,只需在家裡打開電腦,就可以在線參加庭審,真正實現了從立案、送達、證據交換、庭審、調解到判決、執行每一個環節全流程在線解決。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揭牌。
第一案:杭州互聯
網法院揭牌後,第一案開審。原告為《後宮甄嬛傳》作者,被告為網易公司,起訴案由是,網易未經授權,在其經營的網站「網易雲閱讀」上通過收費方式非法向公眾提供《後宮甄嬛傳》的在線閱讀服務。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網路傳播權糾紛。審理完第一案,只花了不到半個小時。
(7)網路安全法院開庭公開網擴展閱讀:
1、打開電腦,輕點滑鼠,起訴、調解、立案、舉證、質證、庭審、宣判、送達、執行等訴訟環節全部在網上完成,足不出戶,便打了官司。
法官通過網路與天南海北的當事人連線,審理案件。全球首創的「非同步審理模式」打破了時間限制,使當事人不再囿於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參與庭審。
智能化審判系統將法官從繁重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涉網案件開庭平均用時僅需28分鍾,一起案件從起訴到結案平均僅需20天,這其中還包括了15天的舉證期限。
2、杭州互聯網法院主要職責
按照依法有序、積極穩妥、遵循司法規律、滿足群眾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網案件訴訟規則,完善審理機制,提升審判效能,為維護網路安全、化解涉網糾紛、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3、杭州互聯網法院主要意義
杭州互聯網法院將按照「依法有序、積極穩妥、遵循司法規律、滿足群眾需求」要求,積極探索涉網案件訴訟規則,完善審理機制,提升審判效能,為維護網路安全、化解涉網糾紛、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杭州互聯網法院
⑻ 我國頒布了幾部關於網路的法律法規
我國頒布了關於網路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以下四部。
國家和網路安全職能部門下發的有關網路安全的政策及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介紹:2017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正式實施,作為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介紹:《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最初由2005年9月25日實施,由於個別組織和個人在通過新媒體方式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時,存在肆意篡改、嫁接、虛構新聞信息等情況,2017年5月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外公布新版本,正式實施時間是2017年6月1日。
《公安機關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規定》
介紹:2018年11月1日,公安部發布《公安機關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規定》。根據規定,公安機關應當根據網路安全防範需要和網路安全風險隱患的具體情況,對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和聯網使用單位開展監督檢查。
《互聯網網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介紹:2017年11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要求部應急辦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應當及時匯總分析突發事件隱患和預警信息。
(8)網路安全法院開庭公開網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為規范互聯網法院訴訟活動,保護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合法權益,確保公正高效審理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結合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就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相關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 互聯網法院採取在線方式審理案件,案件的受理、送達、調解、證據交換、庭前准備、庭審、宣判等訴訟環節一般應當在線上完成。
根據當事人申請或者案件審理需要,互聯網法院可以決定在線下完成部分訴訟環節。第五條 互聯網法院應當建設互聯網訴訟平台(以下簡稱訴訟平台),作為法院辦理案件和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實施訴訟行為的專用平台。通過訴訟平台作出的訴訟行為,具有法律效力。
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所需涉案數據,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網路服務提供商、相關國家機關應當提供,並有序接入訴訟平台,由互聯網法院在線核實、實時固定、安全管理。訴訟平台對涉案數據的存儲和使用,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六條 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使用訴訟平台實施訴訟行為的,應當通過證件證照比對、生物特徵識別或者國家統一身份認證平台認證等在線方式完成身份認證,並取得登錄訴訟平台的專用賬號。
使用專用賬號登錄訴訟平台所作出的行為,視為被認證人本人行為,但因訴訟平台技術原因導致系統錯誤,或者被認證人能夠證明訴訟平台賬號被盜用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