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VSAT衛星通信系統是如何連接互聯網的
什麼叫VSAT通信業務許可證
由甚小口徑天線和衛星發射、接收設備組成的地球站稱VSAT地球站。由衛星轉發器、中心站和VSAT地球站組成VSAT系統。國內甚小口徑終端地球站通信業務經營者應組建VSAT系統,在國內提供中心站與VSAT終端用戶(地球站)之間、VSAT終端用戶之間的話音、數據、多媒體通信等傳送業務。
如何申請國內甚小口徑終端地球站(VSAT)通信業務
審批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周期:受理後60個工作日;
申請條件:
1、 依法成立的公司,省內業務注冊資金不低於100萬,跨地區業務注冊資金不低於1000萬;
2、 具備從事業務得相應人員辦公設施;
3、 最近三年沒有違反電信業務的記錄;
申請材料:
(一) 企業基礎材料: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2、法人身份證;
3、公司章程;
4、股東證明(自然人提供身份證,企業法人提供執照和章程);
5、主要管理和技術人員的身份證以及社保證明和勞動合同;
(二) 技術方案材料:
1、業務發展和實施計劃;
2、技術方案;
3、依法經營承諾書;
4、業務申請表;
5、公司概況;
6、網路與信息安全保證措施;
7、電信管理局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其他未盡事項,可以繼續在網路發起提問。
『貳』 部署全球衛星互聯網系統有何意義
3月2日獲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在部署一個低軌道通信衛星星座。一期工程將建設54顆衛星,然後建設二期工程實現系統能力平滑過渡,衛星數量最終超過300顆。
——航空航海監視,實現全球飛機、船舶的全周期跟蹤,提供統計數據增值服務,提升全球交通運輸能力的安全可靠性。
『叄』 太空互聯網會成為現實嗎
日前,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提出太空互聯網項目,並提出未來甚至可以覆蓋至火星。然而,有專家提出,目前看來還不太靠譜。
太空互聯網靠譜嗎?
太空互聯網為何物
據了解,太空互聯網由48顆衛星組成,每顆衛星重200—250公斤,所有的衛星都將在高度為1500公里的低軌道運行。
目前,俄羅斯正計劃構建太空互聯網,這一項目已經得到俄政府有關部門的批准。將來進一步成形後,太空互聯網有望成為第一個應用於太空中的通信網路。
「通俗地說,太空互聯網是通過衛星等實現全球互聯乃至星際互聯的通信技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孫偉說,太空互聯網一旦實現,互聯網將無死角覆蓋地球,地球人甚至可以與「火星人」視頻聊天。
早在1997年,美國正在實施兩個火星探險車登陸火星的計劃,互聯網之父文森特·塞爾夫就曾提出過太空互聯網的概念。在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網路技術中心副教授魏更宇看來,當時太空互聯網的目標就是從地球到火星的太空,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空間通信。「所謂太空互聯網主要還是圍繞從地球到衛星(衛星通信)、從地球到太空飛船的通信。聽起來很大,實際上是相對小眾的研究領域。」
此外,OneWeb的CEO懷勒也在探索太空互聯網,這家新的創業公司希望到2018年發送數千顆衛星進入軌道,從而為世界最偏遠地區提供高速光纖互聯網。
「這些聽起來非常誘人,現實可行性還需要具體論證。」魏更宇認為,這些技術一般稱作空中通信,受氣象條件影響較大。
實施起來困難較多
前不久,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SpaceX衛星互聯網項目包括兩個目標:第一,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廉價的衛星互聯網服務;第二,通過衛星通信系統,提升現有互聯網主幹網路速度。
「這一部分內容,我們一般看作是衛星通信的范疇。為了SpaceX項目而建立起來的衛星互聯網,能夠提供廉價的衛星互聯網服務和提升互聯網骨幹網路速度。」魏更宇說。
魏更宇表示,從SpaceX項目的角度看,需要有一個基於衛星的通信網路,稱之為衛星互聯網,它既可以提供衛星互聯網接入和提升骨幹網路速度。但其接入是否廉價是一個問題,從目前的技術現狀和可以預見的未來看,使用衛星通信作為互聯網的接入,一般都不廉價。
同時,使用衛星通信作為一種網路的備份路由,作為最常見的提升互聯網骨幹網速度的手段,如果是針對不發達或發展中國家,也要看具體的應用場所。
對此,孫偉持更謹慎的態度。「由於成本太高,現在看來還不太靠譜,但星際網路是未來互聯網一定會拓展的領域。」
「太空互聯網具體實施起來實屬不易。」孫偉認為,實現太空互聯網需要大量高性能衛星,衛星和發射都比較昂貴,這將耗費大量的投資。而且較長時間的響應延誤、無線傳輸對數據帶寬的限制和多變的天文氣象環境導致的中斷問題等,都是太空互聯網特有的新困難。
「另外,火星與地球之間的信息來回,大致需要20到50分鍾的響應時間,因此需要一個不同於TCP/IP的新網路協議。」孫偉補充說。
未來在電腦前就能看到太空
盡管困難重重,但人們對外太空的探索卻從未止步。
「太空互聯網,可以為地球上互聯網的通信提供強有力的補充和支持。」魏更宇說,有人預計到2020年,互聯網的通信節點數量將由十幾億發展到七十幾億個。互聯網規模急劇膨脹,網路通信量也會急劇增長。網路在短時間內超大的增長規模,對網路自身的穩定性、可靠性都是極大挑戰。
從這個意義上看,衛星通信系統作為互聯網的一種補充和備份技術,對提高網路的通信能力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幫助;從通信系統的實踐看,目前衛星通信對現有通信系統來講,作為應急通信的支持能夠發揮較大作用。
「太空互聯網作為支持太空探索的重要手段,伴隨太空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應用,將發揮重要的運營保障作用。」魏更宇說。
太空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來之後,也受到學術界、傳媒等方面的熱捧。
然而,魏更宇內心卻有諸多憂慮。即使實現,從通信和網路技術發展的規律上看,沒有規模化的商業應用,就屬於小眾的研究領域。「與此類比的是軍工技術,如果沒有轉化為民用技術被大規模應用,其就是小范圍的或者是短命的。」
與魏更宇相比,孫偉表現的較為樂觀。在他看來,讓宇航員以外的普通公民坐在電腦前就可以看到外太空世界,是互聯網的又一次革命。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好奇心足以令全人類對太空互聯網無比熱衷。
太空互聯網一旦實現,那麼星際間通信將成為可能。過去,人們只能通過把宇航員送到太空的方式去探索未知宇宙,今後普通公民也可坐在家裡通過太空互聯網自由地欣賞外太空的圖像和視頻。「萬一存在外星人呢?想像一下,有一天你可以與外星人視頻聊天,是不是很興奮呢?」談起未來,孫偉充滿期待。
『肆』 中國22號衛星業務管理站項目可能的利益相關者有哪些。相應的風險可能有哪些。
太空安全噩夢。
衛星互聯網的發展如火如荼,數千顆廉價衛星發射進入太空,但由於缺乏衛星網路安全標准以及足夠防護能力,令人頭疼的網路安全麻煩可能隨時發生。NASA前CISOJeanetteHanna-Ruiz警告稱,黑客入侵低軌衛星,這只是時間問題。
廉價衛星數量激增,以及小型衛星逐步使用軟體定義功能,以實現在軌重新編程,將會帶來大量安全問題:從竊取隱私到衛星被控制。衛星及與之通信的基站需要更高水平的安全控制技術,以免被黑客入侵。一旦黑客控制了衛星,將會引發嚴重後果:黑客可以很容易地關閉衛星,拒絕提供服務。黑客還可以對衛星信號施加干擾或欺騙,從而可對電網、供水網路和運輸系統等關鍵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影響。
『伍』 衛星通信的我國衛星通信的現狀和展望
從1970年4月,自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起,中國通信衛星事業發展已近50年。據憂思科學家聯盟統計截至2020年8月份,全球在軌通信衛星1378顆,其中美國、英國和俄羅斯是國外通信衛星領域的前三強,中國通信衛星數為52顆,與美國相差甚遠。
2019年中國共發射衛星54顆,其中通信衛星12顆,佔比為22.2%,比例快速提升。伴隨低軌寬頻通信衛星系統應用領域不斷成熟、火箭發射能力提升、成本下降,中國低軌寬頻通信衛星市場空間有望快速發展。
中國通信衛星行業——定義及分類
通信衛星是人造衛星的一種,是衛星通信系統的空間部分。作為無線電通信中繼站,通信衛星通過轉發無線電信號,實現衛星通信地球站之間或地球站與航天器之間的無線電通信。
通信衛星可傳輸電話、電報、傳真、數據和電視等信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約可覆蓋40%的地球表面,使覆蓋區內的任何地面、海上、空中的通信站能同時相互通信。在赤道上空等間隔分布的3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可以實現除兩極部分地區外的全球通信。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衛星應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陸』 衛星上網是怎麼回事怎麼實現的
衛星上網
文章來源:嵐山夜話
http://www.33D9.COM
使用衛星上網的速度比起傳統的數據機,快上了數十到一百多倍,最高可達3Mbps的傳輸速率。 用戶只要通過計算機衛星數據機、衛星天線和衛星配合便可接入Internet。它是一種非對稱的接入方式,其業務功能強大,可以向用戶提供四百kbps的網際網路下載速度,是現時上網最快速率的七倍,也可進行衛星廣播式服務,例如大文件投遞、多媒體廣播、網頁廣播等。服務覆蓋范圍廣泛可覆蓋中國大陸所有地區、中國台灣及港澳地區。極富成本效益,高速交互可以通過公共代理伺服器減少重復頻寬佔用,一對多點數據廣播 下載更可大大減少上網頻寬與時間浪費。 高品質多媒體視音頻、利於推廣多元化增值應用。技術成熟穩定標准,用戶上網方式與原來相同。
全球現共有十一家網路服務商提供衛星接入的服務,用戶總數已達到佰余萬。使用衛星上網的用戶需為計算機裝配一張衛星網路PCI卡,並與一個約七十五厘米口徑的衛星接收天線相連。用戶在瀏覽器軟體上單擊一個網址,網址要求信號由數據機送到用戶的互聯網服務商。衛星網路運行中心接到要求信號後,根據用戶的要求到相應的網站去獲取所需信息,再將信息上傳到衛星,以高速高帶寬送到用戶的接收天線,然後再傳到用戶的計算機上。
衛星上網除了服務區域廣泛外,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速度,從速度上比較,衛星上網的速度比起傳統的數據機,快上了數十到一百多倍,是14.4kModem的28倍,支持所有標準的TCP/IP網路協議及應用, HTTP、 FTP 、SMTP等。所以能以非常快速有效率地下載您想要的大檔案。 衛星直播網路服務所需系統設備為網路營運中心(Network Operation Center, 簡稱NOC),7-11m直徑衛星發射天線,24M衛星頻寬構成的上行主站,同時透過寬頻專線上聯互聯網,可以取得用戶所指定存取的網路資源,利用Ku波段QPSK衛星調制編碼轉成衛星信號上鏈至衛星,廣播下傳至用戶。客戶端只需Pentium/90,16M,20M HD以上計算機,Window95或NT Workstation4.0操作系統,14.4kbps以上Modem基本上網配置,配上0.75-0.9m衛星天線,Ku頻段衛星信號接收器,衛星 Modem卡,驅動及應用軟體套件。使用時,用普通MODEM撥通ISP,通過MODEM上行,衛星用400K速率下行。同時提供3M的廣播帶寬,用以提供網站廣播,證券信息,以及數據投遞,遠程教學等功能 對於一般企業而言,衛星上網的數字封包快遞及多媒體傳送服務可以非常快的由單點對多點廣播數字信息,如傳送軟體,電子檔案或是企業內訓練課程節目等傳送到分公司、經銷商、連鎖店、及會員等。 另外,衛星上網的廣播功能可以如電視節目表般地事前安排,亦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要求來安排。 衛星上網服務,以其高速率、高速率的理想傳輸模式,就花費而言,相對合理,所以作為一種全新的寬頻接入方式正在逐步發展。
『柒』 為什麼要讓互聯網裝上安全網
從今天開始到9月24號,是2017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現在,從工作休閑到日常生活,我們幾乎已經離不開網路。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7.51億,佔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互聯網普及率為54.3%,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6個百分點。可以說,我國已經成為網路大國。網路安全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可能就是覺得網上有病毒,一旦中招,就會造成信息泄露,甚至帶來損失。但是,從更大的范圍來說,網路安全事件造成的影響會超乎你我的想像。
來自於中國互聯網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有63.4%網民的通話記錄,網上購物記錄等信息遭到泄露,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平台泄露,那麼,平台到底該承擔什麼責任?一度處罰無據。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教授王四新認為:互聯網要發展,平台責任要加強。
2017年6月1日,一部用以構建中國網路空間秩序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正式出台。這部法律高度重視個人信息保護,針對個人信息泄露問題,《網路安全法》規定: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並規定了平台的相應法律責任。這些是法律正式實施後的一些執法案例,可以看到,現在,法律之下,平台責任更加明確。
保障網路安全,除了政府要迅速應急、快速聯動,企業要承擔主體責任,提高個人的網路安全意識和技能,同樣重要。
有專家估計70%的網路安全事件都與網民的安全意識和基本安全防護技能直接相關,所以國家舉辦網路安全宣傳周,就是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以相對集中的網路安全教育,讓我們廣大的網民都能懂安全,知安全,會安全,讓更多的網民依法依規安全放心地用網。
在網路安全宣傳周中,不明wifi、不明簡訊、不明二維碼,惡意手機充電站、AI換臉神器等,這些穿著欺騙外衣的網路安全隱患,被安全專家們一一揭開「畫皮」。自2014年開始,由中央網信辦牽頭,聯合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等部門,已經連續四年舉辦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以2016年第三屆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為例,直接參與人數達到了近2億人,發放宣傳材料2180萬份,發送公益簡訊15.4億條。
「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這是今年網路安全宣傳周的主題。網路安全說到底,還是為了我們的生活更加順暢便利高效,想一想,如果交通、電力、金融等等這樣的系統一旦中招,我們會面臨什麼樣的麻煩和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確保網路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沒有意識到風險就是最大的風險」。見之於未萌,識之於未發,才能築牢網路安全防線。
所以,讓互聯網裝上安全網是至關重要甚至是必要的。
『捌』 馬斯克的衛星寬頻,在我國能不能使用
馬斯克的衛星寬頻,在我國不能使用。
6月30日晚間自媒體,矽谷大俠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第11批次58顆互聯網衛星即將於北京時間6月30日晚間發射升空,本次發射後,星鏈計劃將擁有超過600顆衛星,雖然距離馬斯克所稱的800顆衛星的最低組網要求還有一些差距,不過,按照Space X目前的發射速度,再過一個月,800顆衛星的最低組網要求將全部完成,這預示著星鏈計劃將正式投入使用,為那些遠離大城市,交通不便,並且尚未接入互聯網的人們開辟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
當然,這其實也不必遺憾。根據CNNIC於2020年4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目前我國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超過64%,網民規模超9億,是當之無愧的互聯網大國,而且即使是在農村地區,互聯網的普及率也是很高的,因此,如果僅從用戶的角度來說,衛星互聯網在國內的需求沒有那麼迫切,馬斯克夢想中3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規模,顯然並不包括中國市場。
預計,星鏈計劃的首批用戶最快將於2020年8月在美國和加拿大開放申請,按照馬斯克的計劃,2021年將能夠為全球的用戶提供高速低延遲的衛星寬頻服務。不管怎樣說,馬斯克真不是一個只會賺錢的億萬富翁。
『玖』 衛星通信應用在什麼場合
衛星通信應用在電視、電話、傳真、電報和數據等場合。
衛星通信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除金融、證券、郵電、氣象、地震等部門外,遠程教育、遠程醫療、應急救災、應急通信、應急電視廣播、海陸空導航、連接互聯網的網路電話、電視等將會廣泛應用。
衛星通信新技術的發展層出不窮。例如甚小口徑天線地球站(VSAT)系統,中低軌道的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等都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應用。衛星通信也是未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覆蓋廣、通信容量大。
(9)衛星互聯網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從1954年開始,美國先後利用月球、無源氣球衛星、銅針無源偶極子帶作為中繼站,進行了電話、電視傳輸等無源衛星通信試驗,但事實證明並無很大實用價值。直到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才使衛星通信進入有源衛星試驗階段。
1958年12月,美國用阿特拉斯火箭將一顆重150磅的「斯柯爾」低軌道衛星射入橢圓軌道(近地點200km,遠地點1 700km),星上發射機輸出功率8W,頻率為150MHz。衛星利用磁帶錄音,將甲站發出的信息(電話、電報),延遲轉發到乙站。
1960年10月,美國國防部又將「信使」衛星發射到高度1 000km、傾角為28.3°的軌道上,使用2GHz頻率,進行了與上述類似的低軌道遲延通信試驗。
1962年6月,美國航空宇航局用德爾它火箭把「電星」衛星送入1 060~4 500km的橢圓軌道;同年12月又發射了「中繼「衛星,進入1 270~8 300km的橢圓軌道,在美國、歐洲、南美洲之間進行了多次電話、電視、傳真數據的傳輸試驗。
『拾』 近代中國衛星的發展
中國衛星直播廣播電視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展望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無線電台管理局李楠摘要:本文介紹了我國衛星直播廣播電視的發展現狀及優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