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涉密信息網路安全防範措施

涉密信息網路安全防範措施

發布時間:2022-05-01 19:52:56

1. 涉密崗位安全審計員存在哪些保密管理風險點,防護措施有哪些

風險點:不具備上崗資格或者知識技術水平不足 , 審計內容不全面 ,審計不及時 ,審計報告不完整,信息輸入時病毒侵入的風險。 通過中間機進行信息輸入時,可能會有含惡意代碼的病毒隨有用信息進入內部各單台計算機。數據丟失的風險。 各單台涉密計算機中存儲的數據信息可能因各種原因損害,造成數據丟失。
防護措施 針對以上可能存在的風險,制定如下防範措施。
(1) 計算機病毒與惡意代碼防護 :每台涉密計算機中必須安裝正版瑞星殺毒軟體,由使用人員每周進行一次病毒查殺。 綜合辦負責每周更新計算機病毒與惡意代碼樣本庫,以光碟的形式下發給使用人員,由使用人員對所使用的計算機進行病毒庫升級。
(2) 身份驗證 所有單台涉密計算機的密碼分二級共三種密碼。一級密碼為主機BIOS密碼,由計算機安全保密管理員掌握。密碼有效期為一年,滿一年後計算機安全保密管理員進行更換。二級密碼包括主機開機密碼,操作系統密碼和屏幕保護密碼(操作系統密碼和屏幕保護密碼相同)。由計算機安全保密管理員統一設置,並配發給涉密機使用人;密碼有效期為30天, 涉密機使用人不得自行更改涉密機的任何密碼。
⑶密碼要求 主機BIOS密碼和開機密碼長度不能少於8個字元,操作系統密碼和屏幕保護密碼長度不能少於10個字元,字元中需要包括英文字母、數字和字母的大、小寫。
⑷技術防護 除涉密中間計算機外的所有涉密計算機,必須安裝和使用國產正版瑞星殺毒軟體和經國家保密部門認證合格的《XX非授權外聯監管系統》和《XXUSB移動存儲介質使用管理系統》進行技術處理,從技術上防止非法外聯和非法拷貝。

2. 信息安全的防護措施

一、網上注冊內容時不要填寫個人私密信息

互聯網時代用戶數和用戶信息量已然和企業的盈利關聯起來了,企業希望盡可能多地獲取用戶信息。但是很多企業在數據保護上所做的工作存在缺陷,時常會有用戶信息泄露事件發生,對於我們普通用戶而言,無法干預到企業的採取數據安全保護措施,只能從自己著手,盡可能少地暴露自己的用戶信息。

二、盡量遠離社交平台涉及的互動類活動

現在很多社交平台,會有一些填寫個人信息即可生成有趣內容並可以和朋友分享的活動,看似有趣的表面,實質上卻以游戲的手段獲取了大量的用戶信息,遇到那些奔著個人隱私信息去的「趣味」活動,建議不要參與。

三、安裝病毒防護軟體

不管是計算機還是智能手機,都可能成為信息泄露的高發地帶,往往由於不小心間點擊一個鏈接、下載一個文件,就成功被不法分子攻破,安裝防病毒軟體進行病毒防護和病毒查殺成為設備使用時的必要手段。

四、不要連接未知WiFi

現在公共場所常常會有些免費WiFi,有些是為了提供便利而專門設置的,但是不能忽視的是不法分子也會在公共場所設置釣魚WiFi,一旦連接到他們的釣魚WiFi,我們的設備就會被他們反掃描,如果在使用過程中輸入賬號密碼等信息,就會被對方獲得。在公眾場所盡量不要去連接免費WiFi。

五、警惕手機詐騙

科技在進步,騙子的手段也變得層出不窮,常見莫過於利用簡訊騙取手機用戶的信息。更有可能進行財產詐騙,讓受害者遭受重大損失。警惕手機簡訊里的手機賬戶異常、銀行賬戶異常、銀行系統升級等信息,有可能是騙子利用偽基站發送的詐騙信息。遇到這種簡訊不要管它,去聯系官方工作人員,詢問情況。

六、妥善處理好涉及到個人信息的單據

在快遞單上會有我們的手機、地址等信息,一些消費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銀行卡號、消費記錄等信息,對於已經廢棄掉的單據,需要進行妥善處置。

七、關注網路安全相關新聞

關注網路安全相關新聞,看到有網站發生信息泄露,及時修改自己的密碼;看到他人受騙的遭遇,避免自己上同樣的當。

八、向家人分享經驗

把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告訴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你也許不會受電話里的騙子詐騙,但父母可能會,拿著你手機玩耍的小孩子會。

3. 信息安全保障的安全措施包括哪些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即寄生系統的機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經授權的復制和安全性。

信息系統安全包括: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和媒體安全。處理秘密信息的系統中心房間應採取有效的技術預防措施。重要系統還應配備保安人員以進行區域保護。

(2)操作安全。操作安全性主要包括備份和恢復,病毒檢測和消除以及電磁兼容性。應備份機密系統的主要設備,軟體,數據,電源等,並能夠在短時間內恢復系統。應當使用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防病毒和防病毒軟體及時檢測和消毒,包括伺服器和客戶端的病毒和防病毒軟體。

(3)信息安全。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認性是信息安全的核心任務。

(4)安全和保密管理。分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和保密管理包括三個方面:管理組織,管理系統和各級管理技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機構,建立安全保障管理人員,建立嚴格的安全保密管理體系,運用先進的安全保密管理技術,管理整個機密計算機信息系統。

信息安全本身涵蓋范圍廣泛,包括如何防止商業企業機密泄露,防止年輕人瀏覽不良信息以及泄露個人信息。

網路環境中的信息安全系統是確保信息安全的關鍵,包括計算機安全操作系統,各種安全協議,安全機制(數字簽名,消息認證,數據加密等),直到安全系統,如UniNAC, DLP等安全漏洞可能威脅到全球安全。

信息安全意味著信息系統(包括硬體,軟體,數據,人員,物理環境及其基礎設施)受到保護,不會出於意外或惡意原因,被破壞,更改,泄露,並且系統可以連續可靠地運行。信息服務不會中斷,最終實現業務連續性。

信息安全規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狹隘的安全性和一般的安全性。狹窄的安全性基於基於加密的計算機安全領域。早期的中國信息安全專業通常以此為基準,輔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網路技術。與編程有關的內容;廣義信息安全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從傳統的計算機安全到信息安全,不僅名稱變更是安全發展的延伸,安全不是純粹的技術問題,而是將管理,技術和法律問題相結合。

該專業培養高級信息安全專業人員,可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和電子金融。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信息傳輸的安全性,信息存儲的安全性以及網路傳輸的信息內容的審計。身份驗證身份驗證是驗證網路中主題的過程。通常有三種方法來驗證主體的身份。一個是主體知道的秘密,例如密碼和密鑰;第二個是主體攜帶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代幣卡;第三是只有主題的獨特功能或能力,如指紋,聲音,視網膜或簽名。等待。

針對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可採取的防護措施

1、採用防火牆技術是解決網路安全問題的主要手段。計算機網路中採用的防火牆手段,是通過邏輯手段,將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隔離開來。他在保護網路內部信息安全的同時又組織了外部訪客的非法入侵,是一種加強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之間聯系的技術。防火牆通過對經過其網路通信的各種數據加以過濾掃描以及篩選,從物理上保障了計算機網路的信息安全問題。

2、對訪問數據的入侵檢測是繼數據加密、防火牆等傳統的安全措施之後所採取的新一代網路信息安全保障手段。入侵檢測通過從收集計算機網路中關鍵節點處的信息,加以分析解碼,過濾篩選出是否有威脅到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性的因素,一旦檢測出威脅,將會在發現的同時做出相應。根據檢測方式的不同,可將其分為誤入檢測系統、異常檢測系統、混合型入侵檢測系統。

3、對網路信息的加密技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和有效措施,通過對所傳遞信息的加密行為,有效保障在網路中傳輸的信息不被惡意盜取或篡改。這樣,即使攻擊者截獲了信息,也無法知道信息的內容。這種方法能夠使一些保密性數據僅被擁有訪問許可權的人獲取。

4、控制訪問許可權也是對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問題的重要防護手段之一,該手段以身份認證為基礎,在非法訪客企圖進入系統盜取數據時,以訪問許可權將其阻止在外。訪問控制技能保障用戶正常獲取網路上的信息資源,又能阻止非法入侵保證安全。訪問控制的內容包括:用戶身份的識別和認證、對訪問的控制和審計跟蹤。

4. 防止涉密信息泄露保密措施有哪些

從物理隔離方面可以劃分隔離區、加裝防盜門防盜窗等;從設備方面,配置保密櫃、配置防盜監控系統、配置防電磁泄露的自動化辦公用品、保密碎紙機等等;從人員管理方面,簽訂保密協議、進行保密審查和監督、確定保密管理規章制度等等。如果是涉密紙質文檔或者涉密設備,存放涉密信息的載體或設備上要表明保密標識和密級等等;如果是涉密電子文檔,還可以從網路安全設置、防火牆、反木馬、防病毒等等計算機技術方面講。

5. 涉密信息系統的保護措施

——將涉密系統按照涉密程度分為絕密級、機密級、秘密級,實行分級保護。
分級保護針對的是涉密信息系統,根據涉密信息的涉密等級,涉密信息系統的重要性,遭到破壞後對國計民生造成的危害性,以及涉密信息系統必須達到的安全保護水平劃分為秘密級、機密級和絕密級三個等級。
國家保密局專門對涉密信息系統如何進行分級保護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辦法和技術標准,目前,正在執行的兩個分級保護的國家保密標準是
BMB17《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系統分級保護技術要求》
BMB20《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系統分級保護管理規范》。
國家保密科技測評中心是我國唯一的涉密信息系統安全保密測評機構,山東省軟體評測中心是其在山東省設立的唯一分中心。
——對涉密信息系統採取技術保護。修訂草案規定:涉密信息系統應當按照國家保密標准配備保密設施、設備。保密設施、設備應當與涉密信息系統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涉密信息系統投入使用前,應當經設區的市級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檢查合格。
——對涉密信息系統中應當遵守的保密行為做了嚴格規范,修訂草案規定:不得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不得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不得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和處理國家秘密信息;不得擅自卸載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不得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不得在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中傳遞國家秘密。

6. 涉密信息設備應當按照存儲,處理信息的什麼進行管理與防護

涉密計算機和信息系統應當按照存儲和處理信息的相應密級進行管理和防護;涉密計算機和信息系統應當選擇通過國家相關主管部門授權測評機構檢測的安全保密產品,並正確配置和使用;

涉密計算機和信息系統應當採取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和安全審計等技術保護措施,及時升級病毒和惡意代碼樣本庫,進行病毒和惡意代碼查殺,及時安裝操作系統、資料庫和應用系統的補丁程序;

涉密計算機和信息系統中的信息輸出應當相對集中,有效控制;未經單位信息化管理部門審批,涉密計算機和信息系統用戶終端禁止安裝或拆卸硬體設備和軟體。

(6)涉密信息網路安全防範措施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

第二十三條

存儲、處理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以下簡稱涉密信息系統)按照涉密程度實行分級保護。涉密信息系統應當按照國家保密標准配備保密設施、設備。保密設施、設備應當與涉密信息系統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涉密信息系統應當按照規定,經檢查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四條

機關、單位應當加強對涉密信息系統的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

(二)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

(三)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

(四)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

(五)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7. 機關單位應當採取什麼措施加強涉密網路安全保密技術防護。

機關單位應當採取「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安全審計、邊界防護」等措施加強涉密網路安全保密技術防護。

機關單位應當實行保密工作責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護措施,開展保密宣傳教育。

其中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項,泄露後可能損害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等領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

1、國家事務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

3、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秘密事項;

4、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5、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7)涉密信息網路安全防範措施擴展閱讀:

關於機關、單位公開發布信息保密管理的規定

機關、單位公開發布信息應當建立相應的保密審查機制。機關、單位公開發布信息應當遵循「誰公開,誰審查」原則、事前審查原則和依法審查原則,嚴格執行信息提供部門自審、信息公開工作機構專門審查、主管領導審核批準的工作程序。

對不能確定是否涉及國家秘密的事項,應當報上級主管部門或者同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機關、單位應加強公開發布信息保密審查的組織領導,落實承辦機構和責任人員,規范審查程序,加強監督管理。

8. 網路安全保密法有哪些

1、涉密網路保密建設和管理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政務內網是涉密網路,是專門處理國家秘密和內部辦公信息的網路。黨和國家對涉密網路的保密建設和管理非常重視,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根據這些規定,涉密網路保密建設和管理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適度安全的原則。所謂「適度安全」是指與由於信息泄露、濫用、非法訪問或非法修改而造成的危險和損害相適應的安全。沒有絕對安全的信息系統(網路),任何安全措施都是有限度的。關鍵在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去確定安全措施的「度」,即根據信息系統因缺乏安全性造成損害後果的嚴重程度來決定採取什麼樣的安全措施。國家保密技術規定對絕密級信息系統的機密、秘密級信息系統應當採取的安全措施分別提出了具體要求。   (2)按最高密級防護的原則。涉密信息系統處理多種密級的信息時,應當按照最高密級採取防護措施。    (3)最小化授權的原則。一是涉密信息系統的建設規模要最小化,非工作所必需的單位的不足;而放棄管理則再好的技術也不安全。要通過引進和培養計算機技術人員,使其盡快成為既懂「電子」又懂政務(黨務)、還懂「保密」的復合型人才,利用行政和技術手段的綜合優勢,實現對涉密信息在網路環境下的有效監管。同時,實現人員和技術的有機結合——健全制度,並利用技術手段保證制度的落實。    2、涉密網路保密建設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根據國家保密技術規定的要求,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建設必須採取以下基本措施:   (1)存放安全。即保證涉密信息系統的機房設備和終端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做到防火、防水、防震、防爆炸和防止外來人員進行物理上的盜取和破壞等,還要防止外界電磁場對涉密信息系統各個設備的電磁干擾,保證涉密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    涉密信息系統的中心機房建設,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滿足國家《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定規范》、《計算站場地技術條件》、《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和要求。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電磁屏蔽室的建設,必須符合國家保密標准BMB3的要求。處理秘密級、機密級信息的系統中心機房,應當彩有效的電子門控系統。處理絕密級信息和重要信息的系統中心機房的門控系統,還應採取IC卡或生理特徵進行身份鑒別,並安裝電視監視系統,且配備警衛人員進行區域保護。    (2)物理隔離。即涉密信息系統(政務內網)要與政務外網和網際網路實行物理隔離。這是涉密信息系統免遭來自網際網路上的黑客攻擊和病毒侵擾的最有效措施。實現物理隔離,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一個單位的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的機房要分別建設,相互物理隔離。隔離距離要符合國家保密標准BMB5的相關規定。    二是政務內網的布線要採用光纜或屏蔽電纜;如政務內、外網同時建設,可實行雙布線,政務外網的布線可以使用普通電纜或雙絞線;對已建網路要改造成政務內、外網兩個網路、單布線不可改變時,可以採用安裝安全隔離集線器的辦法,使客戶端微機不能同時與內、外網相通。    三是客戶端的物理隔離可以採取以下方法解決:(A)安裝雙主板、雙硬碟的微機(如浪潮金盾安全電腦);(B)對原的微機進行物理隔離改造,即增中一塊硬碟和一塊雙硬碟隔離卡(如中孚隔離卡);(C)對客戶端微機只增加一塊單礓盤隔離卡等。    四是對單位與單位政務內網之間的信息傳輸,可採用以下方法解決:(A)利用各地政務內網平台提供的寬頻保密通道;(B)採用單獨交換設備和單獨鋪設線路,並安裝網路加密機;(C)使用面向連接的電路交換方式(如PSTN、ISDN、ADSL等)時,

9. 涉密網路經過不可控區域時,網路間傳輸必須採取什麼保護措施

涉密網路經過不可控區域時,網路間傳輸措必須採取的保護措施有:

1、接入涉密網的計算機必須採取主機登錄控制、埠許可權綁定、外聯監測封堵嚴格管控措施,嚴防「一機跨兩網」行為。

2、涉密網要安裝內網綜合防護系統,對網路運行和終端操作行為進行實時監控,嚴防非授權計算機接入涉密網。

3、嚴格互聯網使用保密管理,不得在辦公區域通過無線方式聯接互聯網,聯接涉密網和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不得共用任何硬體設備。

在涉密網和互聯網之間交叉聯接,就會建立起一條滲透通道,攻擊橋梁,嚴重危及涉密網路安全。

所有涉密網路和信息系統必須與互聯網實施嚴格的物理隔離,這是確保涉密計算機網路安全必須堅守的一項剛性要求。

(9)涉密信息網路安全防範措施擴展閱讀:

涉密網所面臨的安全問題:

(1)病毒威脅:一些機器沒有安裝或更新殺毒軟體,使用U盤在不同的機器之間拷貝文件,都會引起網上病毒威脅涉密信息網的正常運行。例如公安信息網上曾發生過四次大范圍的病毒侵襲,造成公安信息網中斷和系統癱瘓。

(2)「一機兩用」問題:涉密信息系統作為國家的重要信息系統,勢必成為境內外敵對勢力進行竊密活動和攻擊破壞的重要目標。但由於許多涉密單位的網路都分為內網(涉密)和外網(與互聯網相連),若不能有效解決涉密單位的電腦、網路的專用問題,涉密信息網將面臨泄密和遭受攻擊的威脅。

(3)網上缺乏相關的安全措施,影響了涉密信息系統的發展和信息共享。涉密信息網上要實施加密技術措施,使涉密信息可以在網上交換,同時保護級別高的涉密網要解決上網用戶的身份認證和訪問授權控制等問題。

(4)系統抵禦能力較弱。許多涉密信息網上的業務資料庫沒有建立完善的容災備份機制,一旦發生破壞或丟失將對相應的業務工作造成嚴重影響。

10. 保護網路安全的常用技術手段有哪些

為了保護網路安全,常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用備份技術來提高數據恢復時的完整性。備份工作可以手工完成,也可以自動完成。現有的操作系統一般都帶有比較初級的備份系統,如果對備份要求高,應購買專用的系統備份產品。由於備份本身含有不宜公開的信息,備份介質也是偷竊者的目標,因此,計算機系統允許用戶的某些特別文件不進行系統備份,而做涉密介質備份。

2、防病毒。定期檢查網路系統是否被感染了計算機病毒,對引導軟盤或下載軟體和文檔應加以安全控制,對外來軟盤在使用前應進行病毒診斷。同時要注意不斷更新病毒診斷軟體版本,及時掌握、發現正在流行的計算機病毒動向,並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

3、補丁程序。及時安裝各種安全補丁程序,不要給入侵者以可乘之機。

4、提高物理環境安全。保證計算機機房內計算機設備不被盜、不被破壞,如採用高強度電纜在計算機機箱穿過等技術措施。

5、在區域網中安裝防火牆系統。防火牆系統包括軟體和硬體設施,平時需要加以監察和維護。

6、在區域網中安裝網路安全審計系統。在要求較高的網路系統中,網路安全審計系統是與防火牆系統結合在一起作為對系統安全設置的防範措施。

7、加密。加密的方法很多可視要求而定,如:通訊兩端設置硬體加密機、對數據進行加密預處理等。

閱讀全文

與涉密信息網路安全防範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深圳有哪些網路招工平台 瀏覽:510
北大網路學院有哪些 瀏覽:295
游戲主播寬頻網路要多少 瀏覽:29
中國移動電視如何關閉網路 瀏覽:226
無線網路找不到了 瀏覽:834
國外網路主機多少錢 瀏覽:643
樓房無線網路構建 瀏覽:570
滴滴司機網路營運證多少錢 瀏覽:340
網路課堂免費課程哪個好 瀏覽:657
hp180列印機如何網路連接 瀏覽:661
優化網路用哪個軟體好 瀏覽:778
steam的印度網路上哪個好 瀏覽:45
山東省網路安全協調指揮平台 瀏覽:52
計算機網路工程師工資 瀏覽:201
聯通4g網路上網怎麼設置 瀏覽:851
wifi網路卡號 瀏覽:50
網路安全的看法的作文 瀏覽:693
你知道哪些網路項目掙錢的 瀏覽:858
計算機網路發展前沿心得體會 瀏覽:169
路由器撥號連接沒有網路 瀏覽: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