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網路熱詞
網路語言對現代漢語的發展利弊共存。
它給漢語言的發展注入了的新的活力,首先,網路語言簡潔生動,傳遞迅速。網路快餐時代講究「快捷,方便,經濟」的原則。被簡化和縮略的網路用語成了最有效的工具。數字、符號、拼音、漢字、英文字母雜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沒有任何規律,但其實無論是諧音詞、簡縮略語、借用還是疊加等等各種方式,都比原來傳統的表達方式更加簡單易用。其次,網路語言張揚個性,崇尚創新。網路語言是基於年輕人需要有一套專屬的區別於傳統的表達方式而產生的語言系統,它通過廣泛的的群體創作產生、流傳,這其中所折射出的正是年輕人對於創新創造的渴求,對於張揚個性的期待。在現實生活中被壓抑了的創新激情,可以在網路中得到充分的體現。為了要脫穎而出,就必須與眾不同。網路語言成了網友展示其個性的最好的工具,風趣幽默、新奇的網語自然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現代的年輕人追求一種特立獨行的自我表現方式,這使得以年輕人為主體的網友不僅主動地使用網路語言,而且積極地創作網語,使得幾乎每天都有新生的網語出現,這也是網路語言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的主要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網路語言有著極其頑強的生命力。
但是,網路語言也給漢語帶來了某些負面影響。 比如,有些網語內容淺薄、粗俗,產生很多不文明現象,頻繁出現的網路臟話還有「WBD」(王八蛋)、「NQS」(你去死)、「NMD」(你媽的)等等。這些網語趣味低俗,許多就是現實生活中粗話臟話的翻版。它們主要來自游戲、聊天、網上論戰等網路活動,而上網的人群多以自控能力較差,模仿能力較強的青少年為主。一旦長久接觸使用的話,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後果。再比如,網語的使用會給書面語言的交流帶來一定的混亂。不規范的網語和規范的現代漢語日益頻繁的交叉,可能會污染書面語言的使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人們的溝通交流。 更重要的是,網路語言會對漢字系統產生損害。學生因為上網人數眾多,對於新奇簡便和身份認同情有獨鍾,而且小學生對於復雜的漢字還不太會寫,於是,受網路語言影響的孩子們用數字、字母、諧音借代的辦法使用語言文字。比如用:)代替「笑」,用T_T代替「哭」,這種由好奇、方便而採用的書寫形式,很可能成為他們今後難以改變的書寫習慣,進而影響漢字的純潔和規范。
所以,90後必須從網路語言中吸其精華,祛除糟粕。對於一些下流低俗的網路用語,90後要從自身做起,堅決予以抵制,消除網路上的不文明現象,努力創造一個綠色、文明的網路環境。同時,要確定用語環境。許多網路用語只限於網路交際,不能用於中小學生作文中,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提倡認認真真地講普通話、寫規範字。
② 你如何看待網路熱詞現象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對當今的社會文化現狀及其發展趨向作出概括的話,那就是「多元」。網路熱詞的走熱,正是這種社會的多元性、文化的包容性的結果。而網路熱詞本身也是多元的:從內容來說,既有針砭時弊的,也有弘揚正氣的,既可直指國計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細枝末節的小事;從形式來看,既有符合語言規范和發展規律的創新,也有隨心所欲的「編造」;而在品位方面,則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種「品類」。網路熱詞正是當今社會文化的一面鏡子。
③ 2021年如何看待網路熱詞和新語體
摘要 網路語言產生於網路文化,它的出現,往往經過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代表著新的潮流。比如今年網路熱詞中的「元宇宙」,就是代表科技行業的熱詞。「YYDS」本來是文娛飯圈用語,後來因為東京奧運會上全紅嬋和蘇炳添不斷超越自我的表現,被用來表達更廣泛的稱贊。「雙減」是全國的教育熱詞,「覺醒年代」是今年現象級的電視劇。它們來自不同圈層,所以對圈層外的人來說,有些詞顯得陌生,但不代表它們是沒有價值的。它們代表著某個細分領域最值得關注的現象,也不失為外界了解該領域的切口。網路熱詞的主要使用者為青年群體,他們的語言也代表了時代群體對時代現象的態度,從長遠來看,有些詞彙經過時間的考驗,也會成為時代現象的記錄。
④ 怎樣看待網路新詞
網路新詞你怎麼看待? 【參考答案】 網路新詞:指的是網路上流行的非正式語言,具有生動貼切,簡單明了的特點。舉例:神馬,給力,富二代,官二代等。 出現背景:信息時代,網路作為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因其虛擬性,傳播性,已經越來越重要的左右社會人的生活。 辯證的看: 有利的一面: 1、帶有政治色彩的網路新詞本身是民意的迸發,對社會上的不平不公,網民通過網路傳遞了強烈的批判意識。這種迸發本身能形成一股社會監督的力量,監督政府行為,指導政府作為。 2、很多網路新詞都帶有趣味性,調侃性,代表了一種開放的思想狀態,成為了現代人自由宣洩情緒的重要渠道,也為「讓人們說真話」創造了有力條件。 不利的一面: 1、對一些新詞的盲目炒作和烘托,會一定程度上刺激國民神經,引發社會效應,從而影響政府形象。 2、部分新詞本身就是三俗文化的代表,這類詞彙的傳播很大程度上會給青少年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 總結:網路新詞可能有些不利的影響,從其對社會絕對的依附性,折射出的是社會心理及社會發展,代表的是現代人思想意識的自由形態,站在政府的角度,更多的應該是跳出詞彙看社會,成為社會管理的一個信息來源。同時對一些負面影響的不良信息傳播要用制度來加以約束。
⑤ 如何看待網路上的新興詞語總是層出不窮
非常感謝您的邀請。個人覺得這個問題跟網路這個載體有關系,眾所周知,網路在網路交往中沒人知道你面對的是誰,是什麼人,從事的是什麼職業。
在網路里最直觀的,最引人注目,就是像名人啊,明星啊,網路大V 啊什麼的,他們的關注度比普通人高,流傳度自然就廣。他們隨便說點什麼,或做點什麼都比較容易引起廣泛的關注。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各抒己見。
⑥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網路用語
網路語言是伴隨著網路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於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它既是網路文化賴以傳播的基本載體,又是網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語言從上世紀90年代一誕生就得到了全球廣大網民的偏愛,發展神速。尤其是最近幾年在中國,網路語言熱有增無減,如每年網上熱熱鬧鬧的網路熱詞的評選,讓它們「跳」出了網路,開始頻頻在電視、廣播、報刊上亮相,並在學生作文、文學作品中現身。網路語言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最近,北京、香港等地的不少商家也開始看重網路語言的巨大傳播效果,利用它作為一種新的強大的營銷手段。
如今,不少網路用語已由一種「社會方言」變成一種「社會共同語」,甚至登入主流語言的大雅之堂。新版的《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就與時俱進,增收了很多網路用語,如「房奴」、「考試門」、「曬隱私」、「山寨」、「給力」、「雷人」、「團購」、「宅男」、「劈腿」等。
然而對於網路語言,有人持否定態度,認為它不規范,不倫不類,不能登大雅之堂,會造成漢語應用危機;應該限制它對漢語規范的進一步「入侵」,甚至全面禁止它的使用。殊不知,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4.20億,占網民總數的74.5%,而且這些數字還在不斷地增大。同時,在這個大眾傳播高速發展的今天,網路語言正愈演愈烈、勢頭不減,已成為一種不可抵擋的時尚潮流。那麼對網路語言是該限制還是該寬容?對此的爭議一直不停。
⑦ 如何客觀評價網路熱詞的社會文化影響
網路熱詞走紅,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它集中表現了國人的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也反映了「雷人」、調侃、「山寨」等社會心理和文化徵候。
其實,網路熱詞不只是「詞」:小到一個詞或詞的構成單位,大到一個完整的句子,都在它的所指范圍內。並且,無論從來源渠道還是使用范圍來說,網路熱詞也不僅僅限於網路世界,在現實世界中也經常見到它們的身影。
網路熱詞為什麼會「熱」起來?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是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基本的滿足並有了一定的保障,這才開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滿足;二是人們的思想空前解放、社會氛圍寬松自由;三是互聯網時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網路熱詞是當今人們社會意識和心理的直接反映,從個體的角度來說,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現了國人的關心意識、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角色定位日趨理性、合理,由此而對各種社會現象和某些事件的關心意識、參與意識都空前地增強;而人們的關心和參與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損於社會正義與公平的方面,並有非常明顯的褒貶傾向,由此就體現了很強的批判意識。
從最初的網路流行語到現在的網路熱詞,其實已經實現了一次「華麗轉身」:由網友們別出心裁、主要只是自娛自樂的新奇樣式轉而成為一種全社會的新銳話語形式。從這個角度來說,網路熱詞也可以稱之為社會熱詞,它們往往直接反映某一個或一些成為一時焦點的社會現象與事件,並且這種反映還是即時性的。比如「漲價系列」的「蒜(算)你狠」,與之同類的還有「油(由)不得你、棉(勉)為其難」等。隨著漲價風的持續不斷,類似的熱詞也在不斷地產生,如食糖也開始漲價,於是就有了「糖(唐)高宗」,而這幾天價格又開始下跌,使人們有些看不懂,所以又有了「糖(唐)玄宗」一詞。
通過數量眾多、范圍廣泛、面目各異的網路熱詞,可以基本把握社會生活的脈搏。在教育部、國家語委剛剛發布的2009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列出了五大年度熱詞「躲貓貓、七十碼、蝸居、釣魚執法、樓脆脆」,無疑都是非常深刻的年度記憶。
⑧ 你對社會上醒出現的大量的網路詞語有什麼看法
網路上出現了大量的網路詞語,說明現在更多的人都沉浸在網路當中,網路才是最強大的社交媒體。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為他們可以通過網路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可以跟其他人進行交流。
⑨ 如何正確看待網路新詞彙
當前,互聯網的發展正在深刻改變著語言使用生態,在「兩微一端」、網路論壇等媒介中,新潮網路詞彙隨處可見。一些網路語言與時代發展相契合,犀利傳神、精確達意,其流行對豐富語言表達是有積極意義的。但也應看到,網路語言存在泥沙俱下問題,低俗浮誇語言屢見不鮮。
網路語言傳播力強,不規范甚至低俗的網路語言絕非無傷大雅,實際上會對語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帶來負面影響,不規范網路語言的流行會使語言所承擔的正常溝通功能受到影響,一些不良網路語言的傳播,甚至會降低青少年對漢語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自信。
所以應該開展網路用語辨析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抵制違反漢語規則的行為,清楚語言文字使用的「對錯美醜」,引導學生熱愛漢語、正確規范使用漢語。
(9)如何評價網路強詞擴展閱讀
近期出現的一些高頻網路新詞彙
1、鋼鐵直男
原意指異性戀男生,但在很多異性戀女孩的指責下,已經演化為具備貶義色彩的詞語,指在女孩前面總是一根筋,粗線條,不明白如何花式討好女孩的男生。
註:直男癌指的是內心深處岐視女孩的男生,具備大男子主義趨向,也許和如今一般含義上的鋼鐵直男人群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只是差了一個字,可是兩個徹底不同的定義,一些鋼鐵直男盡管不太善於討好女孩,面對女孩時不夠圓滑,但他們內心還是敬重女孩的。
2、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顧名思義就是沉沒下去,不能考慮的成本,即已經發生的成本,且對以後的決定不產生作用。例如買了一場比賽的門票(不能轉讓),突然下大雨了,出現了需要做出決定,是去看比賽還是不看比賽。
但是門票的錢已經花了,不論去還是不去,門票的成本已經產生。決定去與不去並不是由門票成本決定的,而且對比賽的喜歡程度大還是在家舒服躺著,通過電視看比賽哪個更讓自己更愉悅!
⑩ 如何看待 網路熱詞
一些熱門網路用語反映出人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豐碩發展成果惠及千家萬戶,百姓日子越過越滋潤。跳廣場舞、跑馬拉松、去健身房……這類「燃燒我的卡路里」的健康生活方式成為時尚。人們通過「確認過眼神」「土味情話」「皮一下」這些風趣的語言,歡樂了自己,也感染了別人。
正能量
一些熱門網路用語傳遞正能量,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對那些不關注客觀事實,以抬杠為目的,為反對而反對的人,廣大網民稱之為「杠精」,對認可的做法和事情,大家也毫不吝惜「skr」一下,點贊稱道;而「C位」永遠留給最受矚目的那個人,同時身處「C位」也意味著肩負更多的責任。
更有一些網路熱詞飽含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拜「錦鯉」表達的是對詩和遠方的憧憬和嚮往;而「佛系」心態這類熱詞,則折射出部分群體尤其是年輕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些許無奈和自我調整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