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6G網路是什麼概念
6G網路是什麼概念
6G網路是什麼概念,一般來說,移動通信技術十年才會更新一代,5G之後的通信技術可能會以工業領域為主要應用場景,面向普通消費者,體驗提升不會那麼明顯。6G網路是什麼概念。
據VentureBeat報道,隨著5G網路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城市不斷擴張,關鍵研究人員已經開始為大約10年後的6G部署奠定基礎。他們表示,這一次的關鍵賣點將不再是更快的手機或無線家庭互聯網服務,而是一系列先進的工業和科學應用,包括無線、實時遠程訪問人腦級別的人工智慧(AI)計算。
紐約大學無線研究先驅泰德·拉帕波特博士(Ted Rappaport)及其同事日前發布最新論文,重點關注100GHz到3THz無線頻譜的應用。由於前幾代蜂窩網路不斷擴大無線電頻譜的使用,從微波頻率到毫米波頻率,「亞毫米波」范圍是表面上安全的、非電離頻率的最後可用頻譜資源,這些頻率可以在光學、X射線、伽馬射線和宇宙射線波長之前用於通信。
拉帕波特博士的團隊說,雖然5G網路最終應該能夠提供100Gbps的速度,但信號加密技術還不存在,無法超過這個速度。即使是在今天的毫米波頻段,其中某個頻段提供的帶寬相當於擁有500個車道的高速公路也不行。因此,開放THz頻率將為無線使用提供巨大的新帶寬,使難以想像的數量和類型的數據能夠在一秒鍾內傳輸完畢。
最具關聯性的一項技術將使無線設備能夠遠程實時傳輸相當於人腦容量的大量計算數據。正如研究人員所解釋的那樣,「THz頻率很可能是第一個能夠提供實時計算所需的無線頻譜,用於無線遙控人類的認知。」換句話說,一架機載計算能力有限的無線無人機在獲得伺服器大小的AI遠程制導後,其能力將堪比頂級的人類飛行員,或者由遠離建築工地的電腦指揮的機器建造新建築。
其中有些東西聽起來可能很熟悉,因為類似的遠程式控制制概念已經出現在5G的研發中,但它需要人工操作。6G的關鍵在於,所有這些計算繁重的工作都將由人類級別的AI來完成,將大量的觀察和響應數據來回推送。研究人員指出,到2036年,摩爾定律(Moore s law)表明,擁有人腦計算能力的電腦最終將能以1000美元的價格購買到,相當於今天高端智能手機的價格,6G將使從任何地方早期訪問這類計算機成為可能。
拉帕波特博士的'團隊還預計,亞毫米波頻譜將增強現有的技術,比如夜視毫米波攝像頭、高清雷達和THz(而不是毫米波)人體安全掃描。令人難以置信的高速帶寬也將帶來新的改變,使人們依賴光纖基礎設施向「無線光纖」網路回程和數據中心連接過度。
當然,在6G從理論走向現實之前,還有許多重大的實際挑戰需要克服,包括核心技術的小型化,以及確認THz頻率是否像目前認為的那樣安全。此外,與毫米波傳輸一樣,亞毫米波頻率也需要高方向性的天線,部分原因是它們非常容易受到大氣的干擾,尤其是在800GHz頻率以上的時候。
但研究人員指出,克服這些挑戰,就像過去10年成功地利用毫米波所實現的那樣,將為用戶帶來巨大的好處。數據傳輸將消耗更少的能量,超高增益天線將能夠被做得「非常小」。這將為更小的設備鋪平道路,包括軍事級別的安全通信鏈路,這些通信鏈路「極其難以」攔截或竊聽。
今年3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一致投票決定,為「6G、7G或任何下一代網路」開啟95GHz至3THz頻段。不過委員們表示,當時對頻率的投機性使用,使投票類似於「為月球制定分區法」。基於過去的歷史,在不久的未來,拉帕波特博士等人將站在將這些概念從科幻小說轉變為科學事實的前沿。
1月5日消息,據中國科技網報道,由東南大學、鵬城實驗室、復旦大學和中國移動等團隊聯合搭建的6G網路實驗室完成了首個360-430GHz太赫茲100/200Gbps實時無線傳輸通信實驗系統,實測單波長凈速率為103.125Gbps。通俗來講,這個數據的含義是網速可以超過25GB/s。
在5G網路還沒有普及的今天,可能會有網友認為現在研究6G為時過早,但古人雲,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現在就進入賽道,可以確保6G時代來臨之時,中國在通信技術領域不會落後。5G網路近三年才開始普及,可華為、高通等企業早已開始布局,手機廠商OPPO也從2015年開始研發5G技術。
至於6G網路能夠帶來哪些體驗提升,暫時還無法得知,我們可以確定的是,6G網路速度更快、延遲更低、帶寬更高,多設備同時收發數據,也不會出現卡頓、高延遲的情況,更不會爭搶帶寬。
許多網友認為5G網路的提升並不明顯,對於6G並不看好,並非沒有道理。對於普通手機用戶而言,5G網路能夠完成的任務,4G網路也能完成。5G網路的主要應用場景是工業領域,通過低延遲、高帶寬的特點,讓遠程操作得以普及。
如無意外,5G之後的通信技術都會以工業領域為主要應用場景,面向普通消費者,體驗提升不會那麼明顯。這點還還要看5G、6G網路會不會有其他相關配套的應用和設備,最近幾年XR技術、元宇宙等概念很火,或許以後會有對網速、延遲、帶寬要求很高的元宇宙、虛擬世界游戲,需要用到5G、6G網路。
一般來說,移動通信技術十年才會更新一代,而且還需要時間普及。隨著生產力的進步,未來移動通信技術普及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尤其是在被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預計2030年左右,一線城市就能用上6G網路。
除了運營商、通信設備廠商,嘗到自研技術的甜頭後,肯定會有不少手機企業研發6G技術。2019年華為、OPPO就曝出消息,開始為6G做准備,隨後vivo、華為、OPPO相繼發布了6G白皮書,確認成立6G通信技術研發團隊。
也許5G、6G網路帶來的體驗提升目前還不明顯,可我們不能本著夠用就好的心態反對技術進步。至於移動通信技術迭代升級帶來的通話消費增加,確實是運營商的無奈之舉,畢竟技術研發、設備采購、基站部署哪一項都離不開錢。
隨著商用5G的迅速部署,研究人員已經開始關注6G。2021年10月16日,MDPI(多學科數字出版機構)在《大數據與認知計算》雜志上發表一篇論文,名為《6G認知資訊理論:信箱原理》。論文中,作者提出6G認知資訊理論。
據悉,移動網路的關鍵技術預計最早於2023年問世,而6G網路將於2030年出現。與5G相比,6G網路的數據傳輸速度將提高100倍以上,達到每秒1tb以上,可以實現邊緣智能設備和計算的融合。為了將大量數據移動到需要的地方和時間,6G網路需要定製服務來滿足需求,傳輸有價值的數據,並與用戶交互。
根據「信箱原理」設想的6G網路,有以下幾個特徵:
分布式智能網路。將使智能應用程序嵌入整個網路,並實現智能、管理和控制網路。這時,網路將能夠傳輸、存儲、分析大規模數據,並在任何時間和地點提供個性化訪問。
主動互動式網路。將是一個個性化的、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網路,使用戶可以按需定義網路功能。此外,網路會根據用戶需求的變化進行實時調整。這樣的設計需要人工智慧對網路進行調整,同時也需要對個人數據進行加護。
認知信息傳輸。與傳統通信相比,6G網路將顯著減少多餘的傳輸,更好地保證語義的挖掘、提取和發送。
Ⅱ 6g網路是什麼概念6g網路離我們還有多遠
隨著5G技術的興起,人工AI、自動駕駛、虛擬現實等領域也得到了發展的機會。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質疑,5G運營成本這么高,且4G網路速度足夠支持普通人的生活之用,5G真的有必要存在么?
實際上5G技術的應用價值不在於為普通人提供網路,而在於網速提升後的應用場景。但本期要說的並不是5G,雖然它的運營成本很高,但已經被研發出來,且已經還是商用了。本期文章要說的是6G網路,讓各位了解6G網路概念。
其實6G網路指的是第六代通信技術,也可以稱之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標准」,6G網路的研發主要是為了促進物聯網的發展,目前全世界很多國家已經開始著手研發6G,其主要技術體現在傳輸能力以及降低網路延遲,6G網路的傳輸能力要比5G快很多,網路延遲有可能突破到「微秒級」。
通俗點兒說,6G網路就是一個移動通信標准,主要是通過地面無線設備與衛星進行數據、信號傳輸,將「網路」覆蓋到全球的任何國家和地區。往小了說,可以讓偏遠山區的人群享受網路覆蓋後的福利(醫療、網路教育);往大了說,一旦6G網路布局完成,地空配合下,可以對自然災害預測、救援搜救、衛星定位、自動駕駛等領域起到「顛覆性」的促進作用。用一句比較誇張、但有可能實現的詞來形容:「萬物互聯」。
但凡是使用4G、5G網路的場景,6G都會為它們來帶跨越式的發展和進步契機。
咱們中國的6G早在2018年3月份就開始了,像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也紛紛布局,開始研究6G技術。如果看過《6G無線智能無處不在的關鍵驅動與研究挑戰》白皮書的朋友,就會知道6G與5G的區別在哪,雖然以現在的研發進度想要實現6G網路還非常難,但如果真的研發成功,6G傳輸速度要比5G快百倍左右,一秒鍾下載一部電視劇,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像芬蘭、歐盟、俄羅斯等國家,也已經展開了6G相關技術的研發工作,就連因為5G技術制裁華為的美國,也在2019年開始著手研究6G,並且通過投票開放了「太赫茲波」頻譜。像韓國巨頭三星電子和LG電子也都設立了自己的6G研究中心。
隨著世界各國開始研發6G,太赫茲(THz)頻段也備受關注,實際上太赫茲頻段指的是「100GHz-10THz」頻段,它的頻率要高處5G很多,而1G網路是0.9GHz,4G網路也才達到1.8GHz以上,藉此就可以看出6G與其他網路的差距。
通信技術的提升必然會導致頻段的頻率變高,偏譜頻率變高,允許分配的帶寬范圍就越大,特定的時間內傳遞的信息、數據量也隨之而增加、增大。這就好比是修高速公路,只要場地不受限制,公路越寬跑的車就越多,公路越平坦, 汽車 跑的就越快。
此外,還有一點,無論是哪一種網路,提供的帶寬都是有限制的,但隨著使用該網路終端設備的增加( 汽車 、輪船、手機、電腦、無人機等),必然會導致網路的堵塞。想要解決此類問題,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研發5G、6G」。
雖然現在5G還沒有普及,但這也只是個時間問題。而提前研發6G,就是為了做技術積累,而各國之所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發6G,主要就是為了在技術上壓制其他國家,好讓自己國家的企業因此而受益,這從美國不遺餘力的打壓華為就能看得出來。
而所謂的「太赫茲」也可以稱之為「亞毫米」,它具有衰減穿透力強、時域頻譜信噪比高、瞬時帶寬大等特點,在醫療領域、勘測成像、通訊領域,都有一定的應用前景。基於它的一些主要特點,尤其是「瞬時帶寬」,完全是可以應用在高速通信領域的。
說到這個「指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很多國家以太赫茲頻段為6G網路的突破口,但並不是說應用了太赫茲頻段的網路就屬於6G網路,還需要在其他方面達到相應的標注才可以。比如傳輸速度最低要達到100Gbps,最高需要要達到1Tbps,最要要比5G快10倍以上。除此之外,定位精度、通信時延、中斷幾率、設備密度等等,都要優於5G。
說的簡單些,6G就是5G的迭代版本,雖然初步確定了「6G網路的通訊標准」,但不代表達到了這些指標的就一定是6G。
不過現在的6G還只是研究階段,連最基本的「標准」都沒有完全確定下來,至於商用問題,能夠在10年後開始商用,都算是快的了。
Ⅲ 6G強於5G網路100倍,預計2030年左右實現商用
6G強於5G網路100倍,預計2030年左右實現商用
6G強於5G網路100倍,預計2030年左右實現商用,以移動通信行業為代表的產學研界舉辦了第二屆「全球6G技術大會」,成為全球6G發展的重要論壇。6G強於5G網路100倍,預計2030年左右實現商用。
踩著「使用一代,建設一代,研發一代」的發展節奏,以移動通信產業為代表的產學研各界,已從初期對6G天馬行空式的暢想、討論和研究中,漸漸梳理出更為清晰、有針對性的推進思路。
3月22日-3月24日召開的第二屆「全球6G技術大會」,將成為全球6G發展重要論道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指出,作為面向2030年之後的智能網聯基礎設施重要支撐技術,傳統的追求覆蓋、帶寬、延遲等單項技術指標躍升的道路已不適合,6G必須探索和開辟技術性能、成本投入、能源消耗、安全可靠、持續高效等多目標可持續協同發展的新範式。
6G將走向人機物靈聯結的智簡網路
在昨日舉行的全球6G技術大會「6G願景與技術需求」圓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發表演講。
張平表示,從1G-4G,主要是人與人間的通信,是通信速率的線性提升;5G是面的提升,實現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間的通信;6G 將拓展通信空間,使地面與衛星通信集成,實現「海陸空」一體化。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6G改變世界。」張平表示,6G的通信指標相比5G將有10-100倍提升,也將實現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
6G將實現數字孿生、智慧泛在,未來的應用場景包括:全息交互、虛擬旅行、沉浸式社交等。
對於6G潛在的關鍵技術上,張平認為,一方面是傳統技術增強,比如太赫茲、可見光等;另一方面是創新技術,比如量子通信、AI賦能等。
「6G將走向人機物靈聯結的智簡網路。」張平最後總結說,人機物靈中的靈是指靈境網,也就是中國版元宇宙。
當衛星網路加入成為普遍期待
6G從需求到標准,正在按照既定的步伐前行。業界普遍預測,6G將在2030年左右商用。
中國電信首席專家畢奇說:「願望是好的,接下來怎麼將真正有商業價值的願景甄別出來,加快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發,使其能在6G期間付諸實際部署,是未來幾年科研的重要任務。」
對於6G,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洪偉的看法是,最革命性的進步將是中低軌衛星網路與地面後5G網路的融合。人類將第一次實現無線通信網路對整個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甚至部分外層空間的全覆蓋,從而真正實現無處不在的信息互聯。
對於6G廣覆蓋的期待,馬斯克的低軌衛星「星鏈」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目前馬斯克的『星鏈』是通過衛星鍋接收和發射信號,目標用戶群與移動通信大不相同。」畢奇指出,6G能否突破鏈路損耗及商業模式難題,把星鏈在6G期間連到手機而不需衛星鍋型天線,以及有多少6G用戶,願意承擔衛星服務的費用,目前挑戰仍然很大。
中興通訊首席科學家向際鷹亦表示:「衛星通訊是地面網路的重要補充,在稀疏場景下具有性價比優勢,提供普遍服務,但它不能替代地面網路,在密集地區,其容量遠遠不能滿足要求。未來,我們希望天基網路在關鍵技術上和地面網路在大的技術體系是融合協同的。」
6G競爭風起雲涌
術研發工作啟動會,正式啟動6G研發工作。今年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動通信(6G)網路技術儲備,加大6G技術研發支持力度,積極參與推動6G 國際標准化工作。
國際上,2020年2月,國際電信聯盟召開第34次國際電信聯盟工作組會議,正式啟動6G的研究工作,明確了2023年底前國際電信聯盟6G 早期研究的時間表。
美國的蘋果、谷歌、微軟等11家公司於2020年宣布成立6G聯盟;歐盟已啟動為期3年的6G 基礎技術研究項目。
日本官民聯盟准備在6月向國際會議提交6G國際標准草案。日本希望能夠在6G網路技術發展爭取更多主導權,並且在技術規范制定方面有更多話語權,以優勢地位推進技術開發,共同為未來的6G無線通信提出技術要求。
此外,英國、芬蘭和韓國也開展了6G技術的研發,期望在未來的全球6G技術標准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曾表示,未來6G業務將呈現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發展趨勢,形成沉浸式雲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全域覆蓋等業務應用,最終將助力人類社會實現「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美好願景。
3月22日至24日,以移動通信行業為代表的產學研界舉辦了第二屆「全球6G技術大會」,成為全球6G發展的重要論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江興指出,作為2030年後智能網路基礎設施的重要支撐技術,追求覆蓋、帶寬、時延等單一技術指標跨越的傳統路徑已不適用。
6G必須探索和開拓多目標可持續協調發展的新範式,如技術性能、成本投資、能源消耗、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續效率。
據報道,6G正在按照既定的步伐從需求向標准邁進。業內普遍預測,6G將在2030年左右上市。
對於6G,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洪偉認為,最具革命性的進展將是LEO衛星網路和地面5g後網路的集成。
人類將首次實現無線通信網路在整個地球表面、近地空間乃至部分外層空間的全覆蓋,真正實現無處不在的信息互聯。
中興首席科學家項繼英也表示,衛星通信是地面網路的重要補充。它在稀疏場景中具有成本效益優勢,並提供通用服務,但不能取代地面網路。
在人口稠密地區,其產能遠遠達不到要求。未來,我們希望天基網路和地面網路的關鍵技術能夠在一個大的技術體系中得到整合和協調。
根據之前的相關預測,6G的網路速度可以達到1000gbps,延遲小於100US(即0.1ms),速度是5g網路的50倍,延遲僅為後者的十分之一。它在峰值速率、延遲、流量密度、連接密度、移動性、頻譜效率和定位能力等方面遠優於5g。
隨著5G網路建設加快推進,相關應用開始遍地開花,深入到千行百業。按照移動通信產業「使用一代,建設一代,研發一代」的發展節奏,全球業界已開啟對下一代移動通信(6G)的探索研究。
「中國有望在2030年左右實現6G商用。」3月22日,第二屆全球6G技術大會正式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在6G願景與技術需求論壇上預測說。
6G在路上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6G改變世界。
「6G將走向人機物靈充分聯結、虛實結合、智慧涌現的泛在至簡網路。」張平指出,其中的「靈」是指靈境網,即中國版元宇宙。6G和至簡無線網路將有力支持數字孿生,數字孿生也將進一步為至簡網路演進提供持續的自主內生優化。
張平解釋說,4G前移動通信追求的是通信速率,而5G對通信和可靠性、時延方面提出了要求,未來6G將拓展通信空間,實現地面與衛星通信集成、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指標相比5G將有10-100倍提升,將實現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走向人機物靈充分聯合、虛擬結合、智慧涌現的泛在智簡網路。
在場景上,張平認為,6G將實現數字孿生、智慧泛在,未來的應用場景包括全息交互、虛擬旅行,沉浸式社交等,而對於6G潛在關鍵技術,一方面是傳統技術增強,如太赫茲、可見光等;另一方面是創新技術,如量子通信、AI賦能等。
張平介紹,目前,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均已啟動6G研究,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布局科研項目等措施,加速6G創新技術研發。
歐盟提出相對清晰的規劃路線圖,在2020年三季度完成了6G產學研框架項目;芬蘭發布了6G白皮書《面向6G泛在無線智能的驅動與主要研究挑戰》,對於6G願景和技術應用進行了系統性展望;韓國政府提出「引領6G商業化」目標,計劃2028年實現全球第一個6G商業用;
日本發布B5G推進戰略目標2025年完成6G基礎技術研究,2030年商用;美國也從2018年開始6G研究,前期研究包括對6G晶元的研究,並在空天海地一體化通信特別是衛星互聯網通信開展研究實踐。
「中國高度重視6G發展,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前瞻布局6G網路技術儲備』,先後成立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IMT2030(6G)推進組,扎實推進6G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張平說。
6G改變世界
面向2030年及未來,6G網路將助力實現真實物理世界與虛擬數字世界的深度融合,構建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全新世界。
「6G『數字孿生、智慧泛在』,是大家的美好願景。」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綠色通信研究中心主任崔春風認為,6G的典型用例包括全息交互、數字孿生人、通感互聯、智能交通、智慧生產以及元宇宙等,這些應用對6G網路提出更高要求:一是極致的能力,二是軟體定義的分布式網路,三是全域覆蓋,四是智慧泛在,五是內生安全。
「對運營商而言,我們希望實現數字孿生運營、零觸碰、自動化運維的'網路,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並且能夠『自生自滅自演進』。」 崔春風說。
中興通訊無線研究院射頻系統高級工程師彭琳同樣認為,6G時代將誕生新的服務模式,比如沉浸式的雲XR的體驗、全息通訊、數字孿生新業態等,將進一步擴展到AI的互聯網,感知互聯網,邁入萬物智聯的6G時代。
「6G的願景和能力需求,驅動著行業進一步開發空口資源。比如,挖掘新的頻譜資源,以及向更高的毫米波以及太赫茲的頻段邁進。」彭琳說。
在華為無線技術實驗室技術專家王俊看來,6G將進一步發展超越通信的能力,在5G三大應用場景基礎上,擴展人工智慧和通信感知兩大應用場景。
6G如何融合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王俊指出,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是典型的下行通道,將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等AI能力,通過AR/VR等沉浸式體驗傳遞給用戶;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是典型的上升通道,主要應用全場景感知和面向機器學習的大數據採集,增強數字世界中大模型的完善程度和能力。
「在此過程中,6G將融合連接、感知和AI能力,成為關鍵的橋梁。」王俊說。
探索技術路徑
目前,IMT-2030(6G)願景研究已經形成的共識,包括:沉浸式雲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數字孿生、普惠智能、全域覆蓋等新型應用。
為滿足未來6G更加豐富的業務應用以及極致的性能需求,需要在探索新型網路架構的基礎上,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突破。當前,全球業界對6G關鍵技術仍在探索中,並提出了一些潛在的關鍵技術方向以及新型網路技術。
東南大學教授許威認為,未來的6G技術發展趨勢,是在更多的頻段、更寬的帶寬以及更深的維度進行更廣泛的覆蓋,最終實現速率更快、傳輸更穩定,以及更雙碳化、更智能化的智能網路的融合體。
「中國電信認為,內生外拓,綠色泛在是6G網路的總體願景,並以此打造和諧發展的新引擎。」中國電信研究院移動通信研究所所長王慶揚表示,將來的IMT2030是內生智能與安全、外拓感知與體驗,構建人、機、物智慧互聯的新型系統,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引擎。
「6G技術的創新發展,也因此應該以綠色節能為基本原則,提升系統的能量效率,實施生態運營;與此同時,還要考慮6G技術如何賦能千行百業,助力各行業深化數字化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王慶揚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毛軍發指出,6G要在3個維度對5G實現質的提升,即更多連接、更廣覆蓋、更大帶寬,前兩者可以通過補充基站數量等方式實現連接與覆蓋不足的缺陷,然而面向6G的大帶寬需求,唯有毫米波太赫茲技術才能實現目標。
與會專家在6G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論壇上也表示,盡管現階段6G毫米波太赫茲技術的發展面臨諸多技術挑戰,但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突破和高頻器件產業的持續發展,毫米波和太赫茲將憑借其豐富的頻率帶寬資源等天然優勢,與其他低頻段網路融合組網,廣泛應用於多維度多尺度通信場景,做為未來6G通信的重要支撐技術。
「6G網路必須成為智能的、分布式的、可伸縮的程序平台,使其能夠滿足不斷增加的應用需求。」英特爾實驗室、IEEE Fellow Rath Vannithamby指出,5G和AI正在改變無線網路,推動著無線的分布式智能發展,6G網路需要將通信、技術、AI實現無縫集成,來實現統一體驗質量(QoE)。「目前,關於智能網路分布式集成技術的研究需要交叉學科的學術研究,進行協同設計。」
Ⅳ 6g流量是多少MB
6GB流量是6144MB。流量單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Ⅳ 中國聯通6g是多少流量多少錢
中國聯通6g的多少流量多少錢來做的話,中不溜起來說的話多兆流量多少錢,這個應該來說的話是不會很多錢的,可能就是十幾塊錢左右的就可以的套餐
Ⅵ 6g網路意味著什麼
6g網路意味著什麼
6g網路意味著什麼,在擴大 5G 商用范圍的同時,全世界電信運營商和電信設備商也加快步伐推進下一代的通信技術,也就是 6G 技術的研發。6g網路意味著什麼。
5G技術雖然說中國領先於全球,掌握了最多的核心技術,但作為一個新型的通信網路,其應用普及率還比較低。就當5G技術還在進一步研究及發展時,全球的6G通信網路技術的研究,已經你追我趕的競賽開始了。
世界各國的6G
中國,華為2017年開始進行6G技術的研發,並且,根據華為官方公布的6G白皮書來看,預計在2030年,6G就會正式投向市場。另外,國家近幾年都十分重視研究構建6G。
芬蘭,2018年開始研究6G相關技術,2019年3月,芬蘭奧盧大學主辦了全球首個6G峰會,同年奧盧大學發布了全球首份6G白皮書。
美國,2018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官員就對6G系統進行了展望,2019年3月15日,FCC一致投票通過開放「太赫茲波」頻譜的決定,以期其有朝一日被用於6G服務 。
韓國,2019年4月通信與信息科學研究院召開了6G論壇,正式宣布開始開展6G研究並組建了6G研究小組,任務是定義6G及其用例/應用以及開發6G核心技術。同年三星電子公司和LG電子公司都在2019年設立6G研究中心,2020年7月14日三星電子發布了《下一代超連接體驗》白皮書。
日本,2020年4月8日總務省發布了2025年在國內確立6G主要技術的戰略目標,計劃投入2200億日元的預算,主要用於啟動6G研發,希望在2030年實現6G實用化。
英國,是全球較早開展6G研究的國家之一,產業界對6G系統進行了初步展望,2019年6月,英國電信集團(BT)首席網路架構師NeilMcRae預計6G將在2025年得到商用。
俄羅斯,2020年9月17日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院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技術,並研製出了用於開發俄羅斯第六代通信系統(6G)組件的設備。
催動6G技術發展的背景是什麼?它究竟有什麼作用?
一、6G催生的背景
1、全球數據流量需求持續增長
自從通信信息技術應用以來,在三十年時間里,全球數據流量一直在無休止增長,甚至看不到停止趨勢。按這樣的趨勢來看,ITU(國際電信聯盟)預測:2030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每年增長速率將會達到55%。
也許,大家對於這樣的數字看不懂,其實按照這個比例,我們可以得出:2025年左右,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可能達到607 EB(1EB=106TB),2030年達到5016 EB (看圖表);這個數值意味著,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會上漲100倍。
數據流量越大,對6G的需求會越緊迫,需要更大的網路容量和傳輸速率。
2、催動通信網路的代際變化的原動力
用戶對通信需求的提升是每一代移動通信系統要滿足的首要目標,而新的通信技術是驅動每代移動通信系統變革的技術動力,兩者相輔相成。
言下之意,用戶的需求是不斷的變化,要求是一步一步的增長的,移動通信的系統也要跟著需求去成長;而滿足更高需求的通信系統,又需要通信技術的不斷變革更新。
3、5G時代背景
在全球5G通訊技術的競爭中,無疑中國走在了前沿,特別是華為在5G領域里,優勢顯得十分顯著,也招惹了一批資本主義的制裁。正因5G的領先,讓我們在通信信息技術領域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讓全球看到了領先的好處眾多,所以,全球開始期待6G時代能夠翻身,拿到這技術領先的「好處」。
二、6G作用
說到5G的好處,那優點就特別多了,包含但不限於:速度快、穩定性高、高頻傳輸等等,還有應用5G,都能帶動其他科技的.快速發展。那6G技術會什麼不一樣的作用呢?
1、地面、衛星通信一體化
6G的傳輸能力最高可達到1Tbps,網路延遲也可能從毫秒降到微秒級,且網路接入方式眾多(如:移動蜂窩、衛星通信、可見光通信),這意味著,更加有利於雷達和通信實現一體化整合,可以實現一個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集成的全連接世界。
將衛星通信整合到6G移動通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構建海陸空一體化網路體系,並且網路信號能夠抵達任何一個偏遠的鄉村,讓深處山區的病人能接受遠程醫療,讓孩子們能接受遠程教育。
2、實現萬物互聯
6G網路具有可靠性、低時延以及連接數密度等優勢,可在發射一個波形同時完成通信和感知功能,這既能滿足未來物聯設備對本體環境感知的要求,也能滿足未來物聯設備通信的基本需求,實現萬物互聯這個「終極目標」。
3、比5G應用場景更廣泛
6G網路傳輸速度能達到5G的50-100倍(峰值100Gbp),通信延時縮短到5G的十分之一,並且網路容量、流量密度、連接數密度、頻譜效率、定位能力等方面都遠超5G。
因此,未來6G比5G有更大的應用空間,例如:用在空間通信、智能交互、觸覺互聯網、情感和觸覺交流、多感官混合現實、機器間協同、全自動交通等前沿科技場景中。
由此可見6G網路技術的領先,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也是極為重要,誰掌握6G網路技術,誰就掌握著數字經濟時代的話語權。因而,全球頭部科技大國都在布局6G,不斷擴展該領域的技術合作,想要掌握6G主動權。
當然,在6G技術方面,中國仍然保持著領先的地位,比如專利申請量世界排名第一,佔全球的40.3%,排名二、三位分別為美日兩國,佔比分別為35.2%和10%不到。同時,相信大夥和筆者一樣,期待著中國6G能更上一層樓。
1 月 5 日消息,科技日報稱,網路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聯合東南大學、鵬城實驗室、復旦大學和中國移動等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6G 專項等項目的支持下,搭建出首個 360-430GHz 太赫茲 100/200Gbps 實時無線傳輸通信實驗系統,首次實現單波長凈速率為 103.125Gbps、雙波長凈速率為 206.25Gbps 的太赫茲實時無線傳輸,通信速率較 5G 提升 10-20 倍,創造出目前世界上公開報道的太赫茲實時無線通信的最高實時傳輸紀錄。
紫金山實驗室副主任、首席科學家尤肖虎教授介紹,紫金山實驗室選擇光子太赫茲無線通信作為 6G 全新突破方向,集聚優勢力量搭建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光子太赫茲實驗環境。
據介紹,這一項成果可與現有光纖網路融合,擴展構成 100-1000Gbps 室外室內超高速無線接入,代替現有移動網路及光纖實現快速部署,替換數據中心的巨量線纜顯著降低成本和功耗,可用於星間通信、空天一體化接入等。
了解到,5G 開始商用已有數年時間,在擴大 5G 商用范圍的同時,全世界電信運營商和電信設備商也加快步伐推進下一代的通信技術,也就是 6G 技術的研發。研究機構、企業都在嘗試研究並定義 6G 相關的無線通信技術和潛在材料。
在 6G 發展中,研發太赫茲通信將成為主要工作之一,包括開發 100GHz 無線收發器、研發通信晶元、通過簡單混合信號 RF 架構進行 140GHz 100Gbps 傳輸試驗等等。例如 LG 電子已成功進行了 6G 太赫茲頻段的無線數據傳輸工作,而三星電子之前也展示了他們得 6G 太赫茲無線通信原型系統,並且三星已實現 6.2Gbps 傳輸速度,目標直指 1000Gbps。
此外,蘋果也開始招募相關人才。在崗位招聘要求中,蘋果表示他們需要對高頻(GHz、THz)領域的無線系統設計、信道探測器設計了解比較多的人,同時還需要對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的低功耗設計、無線系統都比較熟悉的人。另外,招聘中也提到了對AR、VR、汽車無線系統優化方面的人才需求。
科普:太赫茲,又稱 THz 波或太赫輻射,包含了頻率為 0.3 到 3 THz 的電磁波。該術語適用於從電磁輻射的毫米波波段的高頻邊緣和低頻率的遠紅外光譜帶邊緣之間的頻率,對應的波長的輻射在該頻帶范圍從 1mm 到 0.1mm,所以也叫作「亞毫米波段」。
之前有媒體表示,現階段6G 的關鍵參數之一將是頻率躍入太赫茲頻段,也就是目前還未分配的275GHz 至 10THz 頻段。這一頻段能夠產生的信號比較弱,也被稱為「太赫茲間隙(Terahertz Gap)」。
目前早期的 6G 實驗通常集中 100-300GHz 這一相對容易實現的頻段,美國 FCC(聯邦通信委員會)也建議直接將 116GHz 至 246GHz 這一實驗頻段正式化。
6G技術是通信、感知、計算融合的顛覆性創新技術,目前我國6G技術研發走在世界前列,規模試驗及典型應用示範最早或許會在2024年底前進行
6G商用後將帶來更多的智能應用,市場規模也將遠超5G,助力我國新基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等戰略落地
6G不僅可以滿足人類多重感官、情感和意識層面的交流互通需求,還可以廣泛應用於娛樂生活、醫療健康、工業生產等領域
位於江蘇南京的紫金山實驗室日前發布了一項最新原創成果——360-430GHz太赫茲100-200Gbps實時無線傳輸通信實驗系統,創造出目前世界太赫茲無線通信最高實時傳輸紀錄。
據了解,紫金山實驗室採用光子太赫茲技術實現此次突破。太赫茲無線通信被公認為是6G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頻段頻率資源極為豐富,可支持100Gbps—1Tbps超高速率無線通信,從而將現有5G的峰值傳輸速率顯著提升。
紫金山實驗室此次集聚優勢力量搭建了國內領先的光子太赫茲實驗環境,經過3年多的攻堅克難,首創了光子太赫茲光纖一體融合的實時傳輸架構,實現了單波長凈速率為103.125Gbps、雙波長凈速率為206.25Gbps的太赫茲實時無線傳輸,通信速率較5G提升10到20倍。
據了解,該成果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可與現有光纖網路融合,構成100-1000Gbps無線接入實現超高速室內、室外廣覆蓋;代替現有移動網路光纖,實現5G快速部署;替換數據中心的巨量線纜,顯著降低成本和功耗;用於星間通信、空天一體化接入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