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北京經濟信息共享網路

北京經濟信息共享網路

發布時間:2022-12-11 17:46:30

① 共享經濟是什麼意思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共享經濟這個術語最早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Spaeth)於1978年發表的論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其主要特點是,包括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台。這個第三方可以是商業機構、組織或者政府。個體藉助這些平台,交換閑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或者向企業、某個創新項目籌集資金。經濟牽扯到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台。共享經濟平台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紐帶,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演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台進行交易。

② 北京農業信息化現狀

1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在 2 1世紀人類將進入信息時代。在此背景下 ,我國農業開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 ,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在農業的各個領域。農業信息化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和必要條件。在對北京市農口各單位和京郊各區縣進行詳細調查的基礎上 ,特對目前北京市在農業信息技術的主要領域的現狀做一簡要概述和分析。1 計算機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現狀及分析計算機在農業上的應用除了用於科學計算之外 ,現在主要指各種農業智能專家系統、模擬系統、決策支持系統 (DSS)、診斷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 (MIS)以及… 2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在 21世紀人類將進入信息時代。在此背景下,我國農業開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在農業的各個領域。農業信息化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和必要條件。在對北京市農口各單位和京郊各區縣進行詳細調查的基礎上,特對目前北京市在農業信息技術的主要領域的現狀做一簡要概述和分析。

1 計算機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現狀及分析

計算機在農業上的應用除了用於科學計算之外,現在主要指各種農業智能專家系統、模擬系統、決策支持系統( DSS )、診斷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 MIS )以及以 3S技術(遙感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為基礎的精準農業。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了「小麥、玉米、蔬菜、果樹生產綜合管理專家系統」、 「小麥栽培管理計算機專家系統」、「豬遺傳評定及規模化豬場管理專家系統」等 15 個領域的農業專家決策系統,並已在北京地區建立精準農業示範區,同時還建立了北京農業智能信息網。
農民只需在網上將自家種的作物、周邊環境情況輸入網路,就能得到因地制宜、因苗管理的「種地配方」。截止 2000 年底,京郊已有150 個鄉鎮與北京市農科院專家決策系統實現聯網,先後已有 53 萬戶農民受益,受益農田面積達 27 萬 hm2,增加產量 8700 萬kg ,增加產值 1 億多元。
此外,小麥和玉米計算機專家系統已經在京郊11 個主要產糧區實現聯網,直接覆蓋面積達 2.7 萬余 hm2,被確定為國家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示範區,在 1999 年科技部組織的全國綜合評比中,北京示範區居全國領先水平。其中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研製的「小麥管理計算機專家決策系統」可使小麥增產6%-25% ,降低成本4%-8% ,增加效益15%-30%。
北京市水利局的「懷柔水庫大壩安全診斷系統研究及工程應用項目」可對懷柔水庫大壩浸潤線實施自動監測。應用GIS技術對官廳水庫進行防洪減災的研究也已取得了預期效果。
北京市農業局的GPS導航飛機防治麥蚜技術、基本農田地理信息系統( GIS )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RS(遙感)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研究也在順利進行。
北京市林業局目前正在以 GIS 技術為基礎開發建設「北京森林資源動態監測和管理的地理系統」。
北京市水產總公司於 2000 年完成了「智能水產養殖業信息技術應用系統」項目的研究,並且在「十五」規劃中已經將「漁業信息處理的標准化技術研究」、 「漁業基礎資料庫的建設」、 「智能水產養殖信息系統的應用」等農業信息技術作為發展的重點。
分析與建議:
雖然已經建立了一些專家系統,但大部分軟體還是單機版,不能在網路上使用,而且其內容主要集中在農業科學研究方面,在技術集成、作物生長機制與環境相互關系的研究還有待於深化,系統決策的准確性與實用性還有距離,建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適合北京地區生態環境及品種特點的農業智能專家系統(包括診斷系統和作物模擬系統),范圍應擴大至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各過程,且應以網路應用為主。

2 農業信息網路的建設現狀及分析

2.1 北京市農業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北京市是我國農業信息建設發展最快的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到 2000 年 6 月,北京市農民百戶家庭計算機擁有量已經達到 3.37 台,網上流通也已經悄然興起。據對郊區 14個區(縣)和市屬 7個農口局、總公司不完全統計,目前擁有小型機 1 台,網路伺服器 116台, 各種品牌型號計算機 3200 多台,其中 586以上機型 2000 余台。
此外,北京市對郊區電信網進行了建設,截止至 2000 年 6 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電信網(包括電話、有線電視、光纜等)的普及率已經達到 94% 。郊區已經建成光纜 6000 多km , 由市郊延伸到縣城、小區、鄉鎮及較大的行政村,基本覆蓋了整個郊區。
到 2000 年底,北京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屬農業科研院所和農口局總公司為主體、以郊區縣鄉鎮及各個公司企業為補充的農業綜合信息現代化網路服務體系的雛形。經過「八五」、 「九五」的重點發展,北京市郊區 14個 (區)縣 、部分鄉鎮、 7個市屬農口局、總公司已全部上網,並有 35 個單位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區域網系統。北京市已建立並形成了全國一流的信息通道,為進一步實現農業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硬體基礎。
2.2 主要農業信息網路概況
( 1 )北京農業信息網( http://www.agri.ac.cn/ )
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承擔製作,於 2000 年 8 月 1 日正式開通,是以發布國內外最新農業信息和實用技術以及其它綜合信息的大型農業專業網站,包括21 個一級欄目和 32 個二級欄目,主要內容有:北京農業縱覽、決策參考、數據發布台、種植參謀、養殖顧問、市場動態、實用多媒體、供求天地、遠程教育、咨詢熱線等,此外還提供國內外主要農業站點的相關鏈接。
( 2 )北京城鄉經濟信息網( http://210.73.64.16 )
由北京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主辦,包括12個主欄目, 50 余個分欄目,既包括農業新聞、 政策法規、分析預測、結構調整等宏觀信息, 也包括農產品市場價格、供求信息、招商引資、科技智囊(本欄目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等微觀服務信息。
( 3 )嘉 蔬 苑(http://farmknow.cau.e.cn/ )
由北京市農業局和中國農業大學 1.7@0實驗室共同開發。主要針對北京郊區蔬菜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資料庫分類、整理,同時還提供不同專業技術領域的專家咨詢,該項目獲得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IDRC) 及Pan Asia Network, Singapore. 國家科技攻關 019 項目組大力支持及資助。
( 4 )北京農業遠程教育網( http://210.76.112.67或http://210.76.112.66/)
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承擔建設,於 2000 年 5 月 12 日正式開通運行,並對懷柔縣開始直播教學,其課件內容主要是農業生產實用技術。系統採用課程直播和網上點播兩種教學方式,這標志著國內第一家直接對農民開展遠程教學的現代化的農業遠程教育網路的誕生。
設在市農科院信息所的農業遠程教育直播教室,安裝了計算機、實物展示台、投影機、
音響等教師使用的設備和專業攝像系統以及基於 ISDN 的視頻會議系統,可與遠程接收教
室實現互動式授課。各接收教室可根據授課內容和上課時間組織基層有關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聽課,學員在課堂上可隨時提問並與專家進行交流。
( 5 )北京農業精品市場(http://www.bjagmarket.com.cn/ )
從 1999 年下半年開始,北京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在首都電子商城注冊了名為」農業精品市場」的電子商務網站,這是目前全市唯一的以為農產品產銷服務為主的網站。農業精品市場推出的熱賣商品,從蔬菜、水果、水產補品、鮮花,一直到飲料、保健品,商品包羅萬象。為了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農業精品市場還推出電話購物、Email 、傳真及在線支付四種運作模式來方便廣大消費者。農業精品市場在一般介紹企業和產品產銷信息(電子商情)的基礎上,對那些質量和包裝沒有異議、 附加值較高的產品,還可開展網上交易、網下配送,是面向 21 世紀的與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相適應的新型交易方式。
( 6 )北京鄉鎮企業信息網( http://www.teic.com.cn/ )
主要包括政務信息、聯合供求、招商引資、特色專業村、合作項目、政策法規、合作區、鄉鎮網上招商等。
2.3 北京郊區信息網路建設情況
至 1998 年年底,北京市各郊區(縣)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農業信息中心,並聯入網際網路。在為郊區農民提供及時完整的農業信息的同時,各區縣又發揮自身的優勢在不同方面實現了突破。例如:密雲縣實施信息門市化工程,即在設立縣農業信息服務中心的同時,為17 個鄉鎮購置電腦等設備,幫助他們建立起農業技術咨詢的門市部,可為農戶提供及時的市場技術等多種信息;平谷縣利用北京市科委的信息平台建立了平谷縣大桃信息網路項目,該項目包括遠程教育培訓體系和戶外大型顯示屏,使果農和客商直觀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懷柔縣率先與市農科院信息所合作開通了農業遠程教育系統,為廣大農技人員提供實時直播教學,內容為該縣急需的各種農業實用技術及當前農業熱點問題。
總之,經過最近幾年的建設,各郊區縣均已具備了上網條件,信息快速路的基本模型已經架好,更迫切需要的是大量的適用、實用信息以及對農民的信息化普及教育。
分析與建議:
網路建設初具規模,但不足之處是各個網站(主要是各個單位)之間,缺乏一個統一、
規范的服務標准和信息共享協議,尚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況,因而造成了各網之間缺少溝通、 信息資源無法共享、項目重復建設、各網站的數據量(信息量)小、投資主要用於購置硬體而造成硬體資源浪費(硬體量多,但受經費制約,性能只好棄最好而求其次)設計不夠精細和規范、缺乏個性和專業特色、信息的時效性差的現狀,建議由政府牽頭,統一制定農業信息網路規范或原則,將現有的農業信息網路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資源共建,形成北京市農口上下貫通、資源共享、統一對外的農業信息服務網路,以促進首都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3 農業資料庫的建設現狀與分析

建立資料庫是發展信息事業的一項基本工程。目前北京市建成的農業資料庫主要有:
( 1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所建立了《北京市農業科技資源資料庫》、《北京科技成果資料庫》、《農業實用技術多媒體資料庫》等20 余個資料庫。目前處在建設中的還有《果樹、 蔬菜植物保護資料庫》、《設施栽培資料庫》等。
( 2 )北京市林業局現正在建立由林業基礎資料資料庫等 7 個公用資料庫、幹部檔案庫等 4 個專用資料庫、森林資源資料庫群等9 個專業資料庫組成的北京林業信息系統資料庫。
( 3 )北京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建立的《北京市農口高級人才庫》、《北京郊區招商項目庫》等 39 個資料庫。
( 4 )北京市物價信息中心建成的《「菜籃子」資料庫》,包含全市 30 多個集貿市場、6大批發市場、 18 個副食品商場的糧油、肉、蛋、菜主要品種的每日或每周零售、批發價格,以及上千種煙、酒、糧菜、海鮮、調味品價格。
分析與建議:
雖然建庫技術取得了明顯進步,資料庫的性能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但縱觀北京市農口,相對農業網路來講,資料庫的數量還是很少,且數據量也遠遠不夠,資料庫的製作技術也不夠先進。未來 10 年,資料庫技術的改進將是農業信息技術的一個優先領域。北京市應在農業網路資料庫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開發出一批具有北京市特色的能為北京農業的發展提供切實依據的資料庫。

4 農業多媒體製作現狀與分析

中國的聲像媒體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起始於 1980 年。進入 90 年代以來,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它將圖形、圖像、聲音、影視等多種媒體技術綜合集成,形成具有多種功能的新型多媒體技術。目前,北京市農業多媒體製作成果主要有: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所建成的「農業實用技術多媒體資料庫」,它是以數字化和數據壓縮為基礎的多媒體技術與資料庫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新型資料庫,採用 MPEG--4標准對視音頻進行壓縮編碼,用 SQL 語言建庫,網上傳輸採用流式媒體傳輸(視頻流)技術,檢索網頁用 ASP 語言和HTML 語言編寫。除資料庫外,該所還製作了大量的多媒體農業實用技術光碟。另外,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也開發了一批農業多媒體信息系統( VCD )。這些都為多媒體技術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分析與建議:
目前,我市的農業多媒體資料庫建設及其產品開發都是剛剛起步,但由於它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形象逼真、易於操作、決策得當等特點,一經面世就成為農業推廣工作及科普工作的一個先進手段,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但目前來講,我市農口在多媒體製作技術方面力量還很薄弱,產品還處於較低級的階段,製作尚欠精良,應加強這方面的科研力度和投資力度。

5 農業圖書館自動化建設和數字圖書館建設現狀與分析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圖書館自動化的建設,為圖書館各項服務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數字圖書館以新型的信息存貯技術、高效的信息管理手段、以用戶為主的服務模式和強大的信息檢索功能以及高度的信息資源共享等特點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成為信息化社會的一個必然領域。目前,北京市的農業圖書館自動化建設只有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圖書館在做這項工作。針對北京農業的特點,該圖書館以現有的館藏資源和資料庫資源為基礎,以農科院院域網為運行條件,實現了圖書館編目、典藏、檢索、流通、統計等業務的自動化和網路化;建立起標准化館藏資源資料庫,現已完成農業、生物兩大類中文圖書共 8 萬條數據的錄入工作;在此基礎上,該館積極開展數字圖書館的研究與建設工作,現已建成了農業電子閱覽室,備有10 多台性能先進的計算機(PⅢ667),且全部接通網際網路,採用 Windows NT 操作系統管理光碟塔和硬碟鏡像,將光碟庫、硬碟庫和伺服器等設備有機結合一體,建立了一套簡捷快速、可擴充、高可靠性、支持區域網和 Ineternet的綜合性服務網路,現已存儲信息 100 多G(相當於收藏 10萬字一冊的圖書 50萬冊)。
分析與建議:
農口圖書館的自動化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各種配套設施及軟體設施都還不齊備,與先進的圖書館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數字化圖書館也僅僅是一個開始,尚缺乏海量信息來支撐,資料庫的內容還很不完全。建議積極投入資金,針對服務於北京農業生產的這一地域特點,建立立足於北京、立足於農業科學研究、立足於為京郊農業發展服務的擁有大批特色館藏資料庫和專業資料庫的先進的數字化首都農業圖書館。

6 北京市農業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的建設現狀與分析

信息是決策的基礎和依據,農業信息資源是農業生產、科研、教育、管理及推廣人員創造的一種智力資源,是科學知識的載體,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農業資源。它是農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和條件。它對農業發展所起的作用及作用的大小取決於它所包含的信息容量和質量。我國早已提出,要依靠科學技術來發展農業,特別是從開發和活化農業信息資源中的科學技術來提高生產力。在當前網路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的內容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過去單一的紙質印刷型文獻改為「紙質印刷型文獻+ 電子(數字化)文獻 + 網路信息資源」三種文獻信息並存、相互補充、相互依託的新型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農口各單位共有圖書近 40 萬冊,期刊近 20萬冊,其中外文期刊 2 萬冊,科技成果檔案千餘卷,工具書 2000 余種,各類電子出版物 20餘種, 網上信息資源更是數不勝數。這些資源目前散布在各個單位。
分析與建議:
信息量雖然大,但是分布不均且雜亂無緒, 信息重復冗餘度大、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生產加工沒有統一規劃、缺乏必要的標准,不適應現代決策體制的要求。為充分利用北京市信息資源優勢,充分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為京郊農業生產服務,滿足農業各級各類人員對信息的需求,建議由政府牽頭,選擇適當的農業圖書館或是信息中心,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採用傳統與現代化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收集、 分析、加工提煉、貯藏、開發利用等手段,對農業信息資源進行建設和優化,並實現數字化存貯,網路化發布,以便提高用戶對農業信息的保障率。爭取在兩年內初步建成北京地區內容豐富、覆蓋面廣、載體形式多樣、權威性的農業數字信息資源中心,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戶檢索。

7 北京市農業信息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與分析

目前北京市已形成了一支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所、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為牽頭單位的集農業信息採集、加工、製作、發布為一體的專業信息服務隊伍。但其人員中既懂信息技術又懂農業的高學歷精兵強將卻不多。
分析與建議:
在積極吸納人才的同時,有的放矢地組織各種計算機及網路知識培訓、信息技術發展形勢、信息服務手段及情報調研培訓,建立一支業務水平強、專業素質高的農業現代化信息服務復合型人才隊伍,從而加強農業信息服務的力度及質量。
總之,北京市雖然在農業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其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急需制定統一的規范、避免低水平的項目重復建設,加強農業重點領域的信息化建設,以保證北京率先在全國實現農業現代化。

摘自《北京農業科學》2001年第1期

--------------------------------------------------------------------------------

③ 未來經濟發展模式-共享經濟

一、定義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閑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將資源使用權有償讓渡給他人,讓渡者獲取回報,分享者通過分享他人的閑置資源創造價值。

在共享經濟中,閑置資源是第一要素,也是最關鍵的要素。它是資源擁有方和資源使用方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共享經濟概念下的閑置資源可以理解為:該資源原本為個人或組織自身使用,在沒有處於使用狀態或被佔用的狀態時,即為閑置資源。

二、背景

共享概念早已有之。傳統 社會 ,朋友之間借書或共享一條信息、包括鄰里之間互借東西,都是一種形式的共享。

共享經濟這個術語最早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 社會 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 社會 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Spaeth)於1978年發表的論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其主要特點是,包括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台。這個第三方可以是商業機構、組織或者政府。個體藉助這些平台,交換閑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或者向企業、某個創新項目籌集資金。經濟牽扯到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台。共享經濟平台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紐帶,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演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台進行交易。

但這種共享受制於空間、關系兩大要素, 一方面 ,信息或實物的共享要受制於空間的限制,只能僅限於個人所能觸達的空間之內; 另一方面 ,共享需要有雙方的信任關系才能達成。

2000年之後,隨著互聯網web2.0時代的到來,各種網路虛擬社區、BBS、論壇開始出現,用戶在網路空間上開始向陌生人表達觀點、分享信息。但網路社區以匿名為主,社區上的分享形式主要局限在信息分享或者用戶提供內容(UGC),而並不涉及任何實物的交割,大多數時候也並不帶來任何金錢的報酬。

2010年前後,隨著Uber、Airbnb等一系列實物共享平台的出現,共享開始從純粹的無償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共享經濟」。

「2016年世界分享經濟高峰論壇」是將於2016年11月8-10日在澳門召開的世界自由貿易大會暨博覽會的主要論壇之一, 本屆高峰論壇的主題是:萬億美元的分享經濟投資機會。是全球分享經濟投資領域高級別論壇,是國際分享經濟投資、運營、合作、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從狹義來講,共享經濟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商業模式。

共享經濟的五個要素分別是:閑置資源、使用權、連接、信息、流動性。共享經濟關鍵在於如何實現最優匹配,實現零邊際成本,要解決技術和制度問題。

共享經濟的本質——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或服務者,讓他們以較低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對於供給方來說,通過在特定時間內讓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務,來獲得一定的金錢回報;對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擁有物品的所有權,而是通過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除了閑置資源外,較低價格,特定時間,所有權,使用權,讓渡等也是共享經濟的關鍵詞。

較低價格是共享模式能夠「擠占」其他經濟模式的核心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資源使用方付出的價格低於市場上其他渠道所需要付出的價格;另一方面,資源擁有方得到的價格低於閑置資源為自身服務時所能創造的價值。

特定時間指的是資源處於閑置狀態的時間,這是資源用於共享時的一個限制條件。

對於擁有資源所有權的一方而言,閑置資源在共享經濟模式下,讓渡使用權,可以實現更大的經濟價值。

共享經濟從兩個方面創造價值:一方面,資源擁有方利用閑置資源獲得收益;另一方面,資源使用方以較低成本獲得資源,滿足自己的需求。

三、發展

共享經濟的發展——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過程。去中介化:共享經濟的出現,打破了勞動者對商業組織的依附,他們可以直接向最終用戶提供服務或產品;再中介化:個體服務者雖然脫離商業組織,但為了更廣泛的接觸需求方,他們接入互聯網的共享經濟平台。

共享經濟平台的出現,在前端幫助個體勞動解決辦公場地(WeWork模式)、資金(P2P貸款)的問題,在後端幫助他們解決集客的問題。同時,平台的集客效應促使單個的商戶可以更好的專注於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

比起在歐洲市場Uber和Airbnb的如火如荼,中國市場的共享經濟熱潮卻又顯得不那麼真實。從O2O到共享經濟,在險象叢生的中國市場似乎一切新興模式都離不開燒錢二字。對「有形資產」的執念成為制約中國共享經濟的一道無形之鎖,在中國市場,共享經濟的熱潮從「無形商品」開始。

在北京、廣州、杭州等多個城市,繼共享單車、共享 汽車 之後,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共享經濟新形態不斷涌現,並成為新一輪資本蜂擁的「風口」。僅以共享充電寶為例,短短40天時間就獲得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介入,融資金額約12億元人民幣。

四、影響

共享經濟將激活金融業。「錢」的共享可以促進 社會 財富流動,提高 社會 財富的循環效率,擴大人們消費需求,滿足更多人的利益。在這樣的前提下,提供金融服務的專業的持牌機構,需要轉型為基於互聯網的信息提供平台。就是消除資金提供方與資金需求方之間冗長的中介環節,讓雙方最直接地交易。

五、共享經濟五大代表性領域

(一)交通出行共享

交通出行共享包括租車、拼車、自行車、輪船,甚至飛機共享。交通出行是共享經濟最典型的的應用領域,在國內外獲得迅速發展,最有名的莫過於國內的滴滴和國外的優步、還有共享自行車,如摩拜等。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二)閑置物品共享

閑置物品共享包括家庭生活用品,奢侈品,閑置物品方面的共享。價格越高的物品被共享的次數就越多,價格低的反倒是被有償使用的次數更低。服裝,辦公設備,攝影設備是比較吸引人的幾類閑置物品,此類平台做的比較好的有閑魚。

(三)服務共享

服務共享就比較多而雜了,包括零散的提煉勞動、知識或技能方面的共享,10多年前國內就相繼興起一批這類平台,對勞動力和時間精心共享,比如,豬八戒就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該類平台。後來,更深入的專業級共享應用出現,比如在行App上,已經覆蓋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學制,高管可以提供知識、技能服務、河狸家裡面有非常多的美甲師共享資源。

(四)房屋住宿共享

房屋住宿共享包括房屋的住宿、辦公室或者會議室共享。在國內外開展的都很不錯,空中食宿(Airbnb)是當前做的非常不錯的一個平台,對普通民眾閑置房間進行共享,為商旅人群提供便利。國內,還是由於安全因素及風俗的不同,房間共享住宿還處於 探索 階段。但是,國內一線城市,共享辦公這些年發展是非常快的。

(五)母嬰產品共享

據行業相關數據顯示,國內2018年的母嬰市場超萬億,國內外各大母嬰巨頭紛紛加註中國母嬰市場,希望能夠分得一杯羮。拿搖搖車來說,國內搖搖車目前保有量超300萬台,但是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但是迫於運營體系的落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並不容易。而童樂派共享搖搖車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落後體系,實現多台設備互聯共享,提升運營效率,打破傳統阻斷。

六、十四五發展模式

近日,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其中第二條 推動共享經濟、平台經濟 健康 發展。 鼓勵企業開放平台資源,推動公有雲資源共享,打造共享生產新動力。 探索 生產資料共享新模式 ,鼓勵各類經濟主體按照市場化配臵方式推進生產資料共享。 健全適應共享平台靈活就業的政策體系,支持企業開展「共享用工」 。進一步降低個體經營者線上經營創業就業成本,引導互聯網平台企業降低個體經營者相關服務費用。

④ 關於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

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成立於1990年,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加強全市經濟信息系統的建設而決定成立的從事經濟信息工作的專門機構,隸屬於市發改委,副局級事業單位。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具備豐富的信息資源、良好的軟硬體環境、素質較高的各類專業人士,十幾年來,「中心」參與完成了市發改委、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多項重大課題研究、網路建設、媒體製作等重大任務,已成為首都信息化進程中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

「中心」目前已擁有電信級的網路平台、技術先進的硬體設備;強大的軟硬體開發隊伍;並且擁有實力強勁的經濟分析和市場調查隊伍;擁有在地區和業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網站和期刊雜志;並擁有多項自主版權的軟硬體產品以及多項業界知名的網路安全產品的代理。

「中心」將以推動電子政務為主要任務的辦公事務管理系統與政府網站的有機結合;以專業信息網站和信息產品開發為核心內容的信息資源建設;以市場調查、軟體開發、系統集成和網路增值服務為一體的全面信息服務解決方案的提供;以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為目的的公共信息資源服務與國內外信息交流。「中心」職能:為首都信息化建設,為政府、社會和企業提供宏觀決策支持、微觀信息導向和技術業務服務。

「中心」宗旨:以高素質的人才創造高質量的產品,從而樹立高信譽的「中心」形象。

「中心」理念:誠信、求實、開拓、創新。

業務簡介

從事宏觀經濟領域及行業市場方面的經濟預測分析;提供宏觀經濟信息服務,根據客戶需求設計預測分析方案及進行相關的市場調研,承接經濟分析研究各類課題。

開發網路信息資源,提供網上信息服務;為客戶建立精品站點,提供主頁的創意與製作;開展網路用戶熱線咨詢、專題信息檢索、多媒體廣告製作與發布;提供域名申請、注冊代理及Internet接入等各類網路服務。

承接計算機網路和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和集成,提供網路接入,網路互連和虛擬專網的方案設計、技術支持以及軟體系統的開發。承接客戶計算機系統和網路平台的管理、運行維護工作,並提供技術咨詢服務。

負責電子政務市級平台的總體運行和日常管理編輯、出版發行《首都信息化》《經濟決策信息》《經濟決策要聞》《結構調整信息》,編纂《信息化年鑒》各類計算機等級資格培訓、考試、頒發國家認可的證書;承接客戶要求的計算機特殊培訓,承接國家公務員電子政務、信息技術培訓考試任務,各種報紙、雜志版式製作,各種文檔畫冊、彩色封面及印刷業務,電腦製作,平面設計及全電腦製版。採用先進的非線性編輯系統,提供影視製作的前期拍攝及後期視頻製作。

副理事長劉駿

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主任

地址:北京市復興門南大街甲2號
郵編:100031
電話:(010-)63559318、63559316
email:[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beinet.net.cn/

⑤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內設機構

根據市經濟信息化委的主要職責,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防科工辦)設24個內設機構。
(一) 辦公室(財務處)
負責機關政務工作;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信訪、議案、政府信息公開、新聞宣傳、安全保衛、保密、財務和後勤保障等工作;承擔重要事項的組織和督查工作。
主任:李巍
(二)研究室(政策法規處)
承擔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方面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承擔綜合性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負責機關推進依法行政綜合工作;起草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負責行政執法工作的監督、指導和協調;承擔行政復議、應訴的有關工作;承擔機關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和備案工作。
處長:唐建國
(三)規劃處
組織擬訂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並組織實施;提出工業和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的建議;按照規定許可權,核准、備案和上報規劃內和年度計劃規模內工業和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核電子政務和公共服務領域信息化升級改造及運行維護項目;組織重大信息化項目的技術論證、評估驗收等工作。
處長:任世強
(四)科技標准處
負責推進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創新體系建設,研究擬訂推進企業技術創新、產業技術進步的政策措施;組織實施行業技術標准和規范;指導行業質量管理工作;組織協調工業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學研相結合;參與推進相關領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工作。
處長:林紹福
(五)布局處
研究擬訂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布局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和協調工業開發區的建設與發展,參與擬訂促進開發區發展的相關政策;指導工業開發區發展規劃和產業定位,推進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和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工業開發區的資源節約和生態建設;組織實施污染擾民工業企業搬遷工作,指導工業資源的開發利用。
處長:任世強(兼)
(六)經濟運行處(央企服務處)
監測分析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運行態勢,統計並發布相關信息,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協調解決運行發展中的有關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參與研究擬訂物流業促進政策和措施;研究擬訂和推進落實服務中央在京企業的有關政策;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服務中央在京企業、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等工作;開展相關產業國內經濟協作和對外交流合作。
副處長:徐艷陽(主持工作)
(七)中小企業處
指導和促進本市中小企業發展;指導城鎮集體企業改革,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推動建立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北京市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使用的決策、監督和管理;指導中小企業開展國內外合作與交流;負責組織減輕企業負擔工作。
處長:荊甫智
(八)節能與環保產業處
擬訂並組織實施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領域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政策;參與擬訂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規劃和污染控制政策;組織擬定工業節能節水標准;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範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推進環保領域相關製造業的發展。
處長:於福
(九)基礎與新材料產業處(北京市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事務辦公室)
研究擬訂本市基礎與新材料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重點產業調整、發展方案及政策措施;負責農葯生產企業核准、農葯產品生產審批和農葯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承擔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組織協調工作。
副處長:張晶(主持工作)
(十)裝備產業處
研究擬訂本市裝備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重點產業調整、發展方案及政策措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指導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創新。
處長:艾濱
(十一)汽車與交通設備產業處
研究擬訂本市汽車與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的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重點產業調整、發展方案及政策措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指導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創新;組織產業的地區配套和產業鏈構建,推進汽車及零部件物流等相關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處長:楊軍
(十二)都市產業處(食品產業處)
研究擬訂本市都市產業、食品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重點產業調整、發展方案及政策措施;指導食品產業布局及結構調整,統籌協調食品加工基地建設;指導協調食品產業的技術開發、裝備更新、標准化建設等工作。
處長:彭其貴
(十三)生物與醫葯產業處
研究擬訂本市生物與醫葯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重點產業調整、發展方案及政策措施;監測、分析產業經濟運行態勢;參與推動醫葯物流發展;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中葯產業促進政策。
副處長:孫學軍
(十四)軍工綜合處
負責北京地區國防科技工業的綜合協調;負責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和軍工特殊產品的市場准入和監督管理;指導軍品科研生產單位的國防科技基礎工作;負責民用爆炸物品生產、流通的監督管理;負責國防科技工業相關信息統計工作。
副處長:李建波
(十五)軍工運行處(核應急處)
負責北京地區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運行的協調、保障;負責軍工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負責北京地區地方單位軍工科研項目和國防科技成果管理;負責軍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負責核應急管理。
(十六)航空航天產業處(軍民結合推進處)
研究擬訂本市航空航天及配套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參與制定相關的促進政策;協調推進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和重大項目建設;負責航空航天產業分析匯總工作;參與航空航天產業、企業的調整和重組;負責指導軍民兩用技術開發與產業化工作。
處長:杜濤
(十七)電子信息產業處
研究擬訂本市電子信息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重點產業調整、發展方案及政策措施;監測、分析產業經濟運行態勢;組織推進專業化招商引資工作,引導和組織相關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開展國際化經營和國內外交流合作;組織協調和推進行業重大項目的實施,推進相關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處長:陳小男
(十八)軟體與信息服務業處
指導本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研究擬訂並組織實施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組織實施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技術規范和標准;組織推進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基地、園區建設;負責軟體企業認定和軟體產品登記;推進軟體服務外包。
處長:姜廣智
(十九)電子政務與信息資源處
統籌推進本市電子政務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推動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的互聯互通和共享;組織擬訂電子政務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相關政策,協調推進有關試點示範工作;負責信息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負責國家機關在互聯網上注冊域名的審核;負責國家機關網站管理和電子政務績效考核工作。
副處長:劉旭、水海峰
(二十)社會信息化處(信用管理處)
統籌協調本市社會信息化和信息化公共服務工作,推動城鄉一體化中的信息化建設;組織擬訂信息化公共服務和社區、農村信息化的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相關政策,協調推進有關試點示範工作;統籌協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副處長:彭雪海
(二十一)經濟信息化處
統籌協調本市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等經濟領域信息化推進和智能卡推廣應用工作;組織擬訂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和智能卡應用的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相關政策,協調推進有關試點示範工作;組織擬訂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政策並組織相關試點示範工作。
處長:張宇航
(二十二)網路安全處(信息化基礎設施處)
負責本市網路和信息安全建設與管理工作;參與統籌規劃公用通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和部門專用通信網;促進電信網路、廣播電視網路和計算機網路融合;協調本市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指導協調信息安全技術開發;承擔北京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工作。
處長:賈力
(二十三)鎮村企業運行指導處
負責本市鎮村產業的監測、統計和經濟運行綜合分析,協調解決運行中的有關問題;指導鎮村企業發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指導鎮村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負責鎮村產業生產集中地(農民就業產業基地)發展和「一村一品」建設;組織開展鎮村企業人才培訓。
處長:王佐
(二十四)對外交流合作處
負責具體組織協調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方面的國內外交流合作、招商引資和對口支援工作;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的外事工作。
(二十五)人事教育處
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的人事、機構編制、隊伍建設和外事工作;負責相關領域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處長:劉京輝
離退休幹部處
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離退休人員的管理與服務工作。處長:王志學
紀檢、監察機構
按有關規定派駐。監察處長:時彩芬

⑥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是干什麼的裡面的事業編的網路運維崗待遇好嗎

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關於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起草本市相關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並組織實施。

(二)研究擬訂並組織實施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推進產業布局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監測分析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的運行態勢,統計並發布相關信息;協調解決產業運行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

(四)按照規定許可權,核准、備案和上報本市規劃內和年度計劃內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方面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重點領域和促進政策。

(五)指導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組織實施國家及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科技重大專項,推進相關科研成果產業化;指導相關行業質量管理工作。

(六)擬訂本市高技術製造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和新興產業中重點領域的發展規劃、實施方案、配套政策及行業標准,並組織實施;指導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領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七)承擔振興本市裝備製造業組織協調的責任,組織擬訂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規劃、政策;依託國家及本市重點工程建設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指導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創新。

(八)擬訂並組織實施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領域的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政策;參與擬訂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規劃;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範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

(九)指導和促進本市中小企業發展;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非國有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十)指導和協調本市工業開發區的建設與發展,促進工業產業基地建設;負責鎮村產業生產集中地(農民就業產業基地)建設;指導鎮村產業發展。

(十一)統籌推進本市信息化工作;組織制定相關政策並協調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統籌協調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信息化和經濟領域信息化的發展;推動跨行業、跨部門的互聯互通和重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統籌協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十二)統籌協調本市信息化基礎設施的規劃和管理;促進電信網路、廣播電視網路和計算機網路融合;參與統籌規劃公用通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和部門專用通信網;負責與國家通信主幹網、軍工部門及其他部門專用通信網方面的協調工作。

(十三)承擔本市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責任;負責協調維護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指導監督政府部門、重點行業的重要信息系統與基礎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工作;協調處理網路與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承擔北京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應急指揮部的具體工作。

(十四)負責本市無線電管理工作;負責對無線電頻率資源和無線電台(網)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負責研製、生產、進口無線電發射設備的審核工作;協調處理電磁干擾事宜,維護空中電波秩序。

(十五)組織協調北京地區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的重大事項,保障軍工核心能力建設,推進軍民結合;協調推進本市航空航天產業發展。

(十六)開展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領域對外合作與交流。

(十七)負責本市工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信息化領域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有關政策措施,組織相關人才培訓。

(十八)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待遇 還真不知道 希望對樓主有用 不過按照北京市的消費水平 我估計像你做網路運維的 怎麼也的 4K以上

⑦ 為什麼說信息共享是"智慧城市"關鍵所在

智慧城市是在數字城市、平安城市等基礎框架之上建立的全新實體,通過物聯網將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進行有效融合,自動和實時地感知現實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種狀態和變化,由雲計算中心處理其中海量和復雜的計算與控制,為城市管理和公眾提供各種智能化的服務。

從國家政策來看,中國「863計劃」智慧城市項目總體技術體系架構在科技部863計劃「智慧城市(一期)」項目的支持下,863計劃智慧城市項目(一期)總體組提出了「六橫兩縱」的智慧城市技術框架。「六橫」層層遞進,最下層的是城市的感知層,再是傳輸層,再上面依次分別是處理層、支撐服務層、應用服務層,最上面是智慧應用層,貫穿全局的是安全保障體系以及標准與評測。

而要真正實現智慧城市,必須引入大數據技術,主要包含三大方面的需求,通過以下三個方面才能實現海量數據的搜集、處理、加工、分析,並真正作用於具體細分行業:

一、大數據融合技術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是城市系統之間由於標准問題無法有效集成,形成信息孤島。因此,在大數據融合技術領域,一方面要加強大數據標准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海量異構數據建模與融合、海量異構數據列存儲與索引等關鍵技術研發,為給予底層數據集成的信息共享提供標准和技術保障。

二、大數據處理技術

大規模數據在智慧城市系統流動過程中,出於傳輸效率、數據質量與安全等因素的考慮,需要對大規模數據進行預處理。大數據處理技術往往需要與基於雲計算的並行分布式技術相結合,這也是目前國際產業界普遍採用的技術方案。

三、大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

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為智慧城市治理提供了強大的決策支持能力。相比於大數據融合和處理技術,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更為復雜,是國際學術界和產業界面臨的極具挑戰性的技術難題。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行業用戶對大數據技術的需求日漸明顯,大數據行業應用遍地開花。小編通過金鵬信息在智慧城市大數據應用的探索,分享一些國內外的實際案例供借鑒。

1.國內的智慧城市

2013年3月,北京市的「智慧朝陽服務網」正式上線。通過大數據技術的處理、分析手段,從支撐庫提煉出數據後發送到服務管理系統,然後通過服務門戶,包括微信、微博、移動應用、服務網站、機頂盒等多元化的方式與不同的用戶群體進行溝通。

2.國外的智慧城市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府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設置了18個路邊控制站,通過使用RFID技術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機和先進的自由車流路邊系統,自動識別進入市中心的車輛,自動向在周一至周五(節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間進出市中心的注冊車輛收稅。通過收取「道路堵塞稅」減少了車流,交通擁堵降低了25%,交通排隊所需的時間下降50%,道路交通廢氣排放量減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了40%。

3.智慧醫療

金鵬信息醫療制定了基於英特爾大數據解決方案的區域衛生數據中心建設目標,在鄭州區域衛生數據中心形成了完整的大數據解決方案。經過反復測試和調優,這一區域衛生大數據計算架構可以滿足海量數據(一億條以上記錄數)的高並發檢索和實時數據分析的性能要求,滿足了「智慧」的大數據需求。

4.智慧警務

通過充分利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視頻智慧分析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移動通信網路、移動警務智能系統、數字集成等前沿科技,實現警務工作現代化、智能化、流程化、可視化。

5.智慧交通

鄭州建立智能公交系統,使公交車信息就在地圖上顯示出來:如最近的一輛公交車還有5分鍾到站,滿員;下一輛公交車還有10分鍾到站,有空座,可以選擇乘坐;下樓2分鍾,走到站台1分鍾,餘下7分鍾,還有時間坐下喝杯熱茶。

6.智慧消防

鄭州建立智能消防系統,報警人只需撥打119,系統將立刻定位報警人當前位置,並調用位置所在區域監控攝像頭,確定災情地點和火勢情況。

7.智慧城市規劃

在城市規劃方面,通過對城市地理、氣象等自然信息和經濟、社會、文化、人口等人文社會信息進行挖掘,可以為城市規劃提供強大的決策支持,強化城市管理服務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金鵬信息新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⑧ 中國建設互聯網的早期,建立的四大網路分別是哪些

除了CHINANET外,中國還有CERNET,CSTNET,CHINAGBN網網路,合起來稱為中國四大骨幹網。

⑨ 我國目前已經接入Internet的四大網路是什麼啊,它們相對應的英文名字又是什麼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最早在1987年就開始通過國際網路線路接入Internet。1994年隨著「巴黎統籌委員會」的解散,美國政府取消了對中國政府進入Internet的限制,我國互聯望建設前面展開,到1997年底,已建成中國公用計算機網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中國科學技術網(CSTNET)和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等,並與Internet建立了各種連接。

下面我們分別看一下我國現有四大網路的基本情況。

(1)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ChinaNET是原郵電部組織建設和管理的。原郵電部與美國Sprint Link公司在1994年簽署Internet互連協議,開始在北京、上海兩個電信局進行Internet網路互聯工程。目前,ChinaNET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有兩條專線,作為國際出口。

ChinaNET由骨幹網和接入網組成。骨幹網是ChinaNET的主要信息通路,連接各直轄市和省會網路接點,骨幹網已覆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包括8個地區網路中心和31個省市網路分中心。接入網是又各省內建設的網路節點形成的網路。

(2)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是1994年由國家計委、遠國家教委批准立項、遠國家教委主持建設和管理的全國性教育和科研計算機互聯網路。該項目的目標是建設一個全國性的教育科研基礎設施,把全國大部分高校連接起來,實現資源公享。它是全國最大的公益性互聯網路。

CERNET已建成由全國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在內的三級層次結構網路。CERNET分四級管理,分別是全國網路中心;地區網路中心和地區主結點;省教育科研網;校園網。CERNET全國網路中心設在清華大學,負責全國主幹網的運行管理。地區網路中心和地區主結點分別設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東北大學等10所高校,負責地區網的運行管理和規劃建設。

到2001年,CERNET主幹網的傳輸速率已達到2.5Gbps。CERNET已經有28條國際和地區性信道,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和香港特區聯網,總帶寬在100Mbps以上。CERNET地區網的傳輸速率達到155Mbps,已經通達中國大陸的160個城市,聯網的大學、中小學等教育和科研單位達895個(其中高等學校800所以上),聯網主機100萬台,網路用戶達到749萬人。

CERNET還是中國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研究的試驗網路,它以現有的網路設施和技術力量為依託,建立了全國規模的IPV6試驗床。1998年CERNET正式參加下一代IP協議(IPv6)試驗網6BONE,同年11月成為其骨幹網成員。CERNET在全國第一個實現了與國際下一代高速網INTERNET 2的互聯,目前國內僅有CERNET的用戶可以順利地直接訪問INTERNET2。

CERNET還支持和保障了一批國家重要的網路應用項目。例如,全國網上招生錄取系統在200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和錄取工作中發揮了相當好的作用。

CERNET的建設,加強了我國信息基礎建設,縮小了與國外先進國家在信息領域的差距,也為我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建設,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3)中國科學技術網:(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CSTNet)

中國科技信息網(簡稱China STINET)是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全國各省、市的科技信息機構,採用先進信息技術建立起來的信息服務網路,旨在促進全社會廣泛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中國科技信息網路的建成對於加快中國國內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以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服務方式為國內外科技界和高技術產業界的廣大用戶提供服務。

中國科技信息網是利用公用數據通信網為基礎的信息增值服務網,在地理上覆蓋全國各省市,邏輯上聯接各部、委和各省、市科技信息機構,是國家科技信息系統骨幹網,同時也是國際Internet的接入網。中國科技信息網從服務功能上是INTRANET和INTERNET的結合。其INTRANET功能為國家科委系統內部提供了辦公自動化的平台以及國家科委、地方省市科委和其它部委科技司局之間的信息傳輸渠道;其INTERNET功能則為主要服務於專業科技信息服務機構,包括國家、地方省市和各部委科技信息服務機構。

中國科技信息網自1994年與INTERNET接通之後取得了迅速發展,目前已經在全國20餘個省市建立網路節點。

(4)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路(金橋網)(CHINAGBN)

金橋網是建立在金橋工程的業務網,支持金關、金稅、金卡等「金」字頭工程的應用。它是覆蓋全國,實行國際聯網,為用戶提供專用信道、網路服務和信息服務的基幹網,金橋網由吉通公司牽頭建設並接入Internet。

⑩ 共享經濟是如何在中國發展起來的

一、在中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等帶來的拉力以及技術創新、供給側改革和「雙創」活動產生的推力,再加上龐大的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優勢,「共享經濟」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二、共享經濟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資源的重新分配,網路用戶數量的增加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是共享經濟這一概念得以爆發的重要因素。

三、城鎮化水平的提升也促進了共享經濟的發展,當城鎮化發展到一定水平時,人群形成聚集效應,供需雙方都有集中的趨勢,這使得解決個性化需求這樣的商業模式變的可行,於是共享經濟趁勢發展。

四、關於我國共享經濟的發展可參考艾媒咨詢發布的《2018-2019中國共享經濟行業全景研究報告》。

閱讀全文

與北京經濟信息共享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手機怎麼忽略網路 瀏覽:310
找人拉網路多少錢 瀏覽:200
如何找到雲南的網路 瀏覽:503
網路信號強度數據 瀏覽:91
蘭州網路服務價格多少 瀏覽:632
如何在網路平台任職 瀏覽:712
移動網路盒子如何連接電信無線網 瀏覽:997
手機wifi顯示無法連接此網路 瀏覽:89
蘋果接收不到網路 瀏覽:51
usb網路共享和便攜熱點 瀏覽:248
網路經營備案憑證哪裡查詢 瀏覽:754
自考英語和網路四級哪個好 瀏覽:327
網路5g升級後對手機影響 瀏覽:907
別克君越自帶無線網路 瀏覽:573
網路安全設計論文結論 瀏覽:307
iphone蜂窩移動網路變灰色 瀏覽:436
處理網路安全事故的程序 瀏覽:359
成都品牌網路營銷在哪裡做 瀏覽:637
網路安全和遙感科學哪個好 瀏覽:219
wifi和網路電話的區別 瀏覽:31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