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的區別
1、集線器:共享帶寬的設備,可以實現多台電腦同時使用一個進線介面來上網或組成區域網 .集線器工作在區域網(LAN)環境,像網卡一樣,應用於OSI參考模型第一層,因此又被稱為物理層設備。集線器內部採用了電器互聯,當維護LAN的環境是邏輯匯流排或環型結構時,完全可以用集線器建立一個物理上的星型或樹型網路結構。在這方面,集線器所起的作用相當於多埠的中繼器。其實,集線器實際上就是中繼器的一種,其區別僅在於集線器能夠提供更多的埠服務,所以集線器又叫多口中繼器
2、交換機:獨享帶寬的設備,可以實現多台電腦同時使用一個進線介面來上網或組成區域網
交換機的基本功能:
1. 像集線器一樣,交換機提供了大量可供線纜連接的埠,這樣可以採用星型拓撲布線。
2. 像中繼器、集線器和網橋那樣,當它轉發幀時,交換機會重新產生一個不失真的方形電信號。
3. 像網橋那樣,交換機在每個埠上都使用相同的轉發或過濾邏輯。
4. 像網橋那樣,交換機將區域網分為多個沖突域,每個沖突域都是有獨立的寬頻,因此大大提高了區域網的帶寬。
5. 除了具有網橋、集線器和中繼器的功能以外,交換機還提供了更先進的功能,如虛擬區域網(VLAN)和更高的性能。[3]
3、路由器:不做任何設置時,就是一個交換機,進行設置的話,可以有很多功能,比如路由,撥號,防火牆,DHCP伺服器等
交換機與集線器的區別1.從OSI體系結構來看,集線器屬於第一層物理層設備,而交換機屬於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設備。也就是說集線器只是對數據的傳輸起到同步、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對於數據傳輸中的短幀=碎片等無法進行有效的處理,不能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而交換機不但可以對數據的傳輸做到同步、放大和整形,而且可以過濾短幀、碎片等。
2.從工作方式看,集線器是一種廣播模式,也就是說集線器的某個埠工作的時候,其它所有埠都能夠收聽到信息,容易產生廣播風暴,當網路較大時網路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而交換機就能夠避免這種現象,當交換機工作的時候,只有發出請求的埠與目的埠之間相互響應而不影響其它埠,因此交換機就能夠隔離沖突域並有效地抑制廣播風暴的產生。
3.從帶寬來看,集線器不管有多少個埠,所有埠都共享一條帶寬,在同一時刻只能有兩個埠傳送數據,其它埠只能等待,同時集線器只能工作 在半雙工模式下;而對於交換機而言,每個埠都有一條獨占的帶寬,當兩個埠工作時不影響其它埠的工作,同時交換機不但可以工作 在半雙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全雙工模式下。
交換機與路由器的區別傳統交換機從網橋發展而來,屬於OSI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設備。它根據MAC地址定址,通過站表選擇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維護由交換機自動進行。路由器屬於OSI第三層即網路層設備,它根據IP地址進行定址,通過路由表路由協議產生。交換機最大的好處是快速,由於交換機只須識別幀中MAC地址,直接根據MAC地址產生選擇轉發埠演算法簡單,便於ASIC實現,因此轉發速度極高。
B. 集成器,交換機和路由器功能有何差別
集線器是共享帶寬,所有介面在一個沖突域中。
交換機,背板帶寬較大,每個埠是一個獨立的沖突域,埠與埠間的傳輸是獨立的,也就是說理論上任何埠間的數據傳輸可達到線速。他的主要性能取決於背板帶寬和地址緩存。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網段間的連接,是不同網路間的節點,它的效率取決於cpu的計算能力。
目前在實際應用中,區域網的網段間連接主要使用三層交換機,它相當於交換機中集成了一個路由模塊,他在比較簡單的網路中效率較高,但在大型網路中由於路由的復雜性,網路間介質、協議等的復雜性,需要借用路由器的計算能力,更專業的路由器性價比更好。通常的內網與公網的連接也需要路由器的nat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