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號 系統 數字處理 通信網路 這些概念之間有什麼聯系阿
1.信號是要有發出體發出,接受體接受並採取相應的反應的。比如說:計算機使用人員向處理器發出調用某地址數據的信號,處理器返回相應的數據。
2.系統就是將某一領域各功能部分綜合、整合為統一的有機整體。
3.數字處理是一種通過使用數學技巧執行轉換或提取信息,來處理現實信號的方法,這些信號由數字序列表示。
4通信網路
傳統的通信網路(即電話交換的網路)是由傳輸、交換和終端三大部分組成。傳輸是傳送信息的媒體,交換(主要是指交換機)是各種終端交換信息的中介體,終端是指用戶使用的話機、手機、傳真機和計算機等。
近年來,涌現了新型的網際網路(Internet),網際網路由多個計算機網路,傳輸、交換(這里主要是指路由器,集線器)和終端等幾部分組成,是遍及全球的互聯網
他們之間的聯系則呢說呢,如果沒有信號技術我們就無法看到精彩的電視節目,無法打電話等等。數字技術提高了信號的處理。通過這些技術構建了現在這個社會的通信網路。進而構成了當今現代化的信息系統。
我知道的也就這樣了。呵呵
❷ 計算機網路中信號的傳輸方式可分為什麼
按照通信方式:1、廣播式傳輸網路、
2、點對點傳輸網路。
⑴按地理范圍分類
①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
區域網地理范圍一般幾百米到10km之內,屬於小范圍內的連網。如一個建築物內、一個學校內、一個工廠的廠區內等。區域網的組建簡單、靈活,使用方便。
②城域網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網地理范圍可從幾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可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是一種中等形式的網路。
③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
廣域網地理范圍一般在幾千公里左右,屬於大范圍連網。如幾個城市,一個或幾個國家,是網路系統中的最大型的網路,能實現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如國際性的Internet網路。
⑵按傳輸速率分類
網路的傳輸速率有快有慢,傳輸速率快的稱高速網,傳輸速率慢的稱低速網。傳輸速率的單位是b/s(每秒比特數,英文縮寫為bps)。一般將傳輸速率在Kb/s—Mb/s范圍的網路稱低速網,在Mb/s—Gb/s范圍的網稱高速網。也可以將Kb/s網稱低速網,將Mb/s網稱中速網,將Gb/s網稱高速網。
網路的傳輸速率與網路的帶寬有直接關系。帶寬是指傳輸信道的寬度,帶寬的單位是Hz(赫茲)。按照傳輸信道的寬度可分為窄帶網和寬頻網。一般將KHz—MHz帶寬的網稱為窄帶網,將MHz—GHz的網稱為寬頻網,也可以將kHz帶寬的網稱窄帶網,將MHz帶寬的網稱中帶網,將GHz帶寬的網稱寬頻網。通常情況下,高速網就是寬頻網,低速網就是窄帶網。
⑶按傳輸介質分類
傳輸介質是指數據傳輸系統中發送裝置和接受裝置間的物理媒體,按其物理形態可以劃分為有線和無線兩大類。
①有線網
傳輸介質採用有線介質連接的網路稱為有線網,常用的有線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導纖維。
●雙絞線是由兩根絕緣金屬線互相纏繞而成,這樣的一對線作為一條通信線路,由四對雙絞線構成雙絞線電纜。雙絞線點到點的通信距離一般不能超過100m。目前,計算機網路上使用的雙絞線按其傳輸速率分為三類線、五類線、六類線、七類線,傳輸速率在10Mbps到600Mbps之間,雙絞線電纜的連接器一般為RJ-45。
●同軸電纜由內、外兩個導體組成,內導體可以由單股或多股線組成,外導體一般由金屬編織網組成。內、外導體之間有絕緣材料,其阻抗為50Ω。同軸電纜分為粗纜和細纜,粗纜用DB-15連接器,細纜用BNC和T連接器。
●光纜由兩層折射率不同的材料組成。內層是具有高折射率的玻璃單根纖維體組成,外層包一層折射率較低的材料。光纜的傳輸形式分為單模傳輸和多模傳輸,單模傳輸性能優於多模傳輸。所以,光纜分為單模光纜和多模光纜,單模光纜傳送距離為幾十公里,多模光纜為幾公里。光纜的傳輸速率可達到每秒幾百兆位。光纜用ST或SC連接器。光纜的優點是不會受到電磁的干擾,傳輸的距離也比電纜遠,傳輸速率高。光纜的安裝和維護比較困難,需要專用的設備。
②無線網
採用無線介質連接的網路稱為無線網。目前無線網主要採用三種技術:微波通信,紅外線通信和激光通信。這三種技術都是以大氣為介質的。其中微波通信用途最廣,目前的衛星網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微波通信,它利用地球同步衛星作中繼站來轉發微波信號,一個同步衛星可以覆蓋地球的三分之一以上表面,三個同步衛星就可以覆蓋地球上全部通信區域。
⑷按拓撲結構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物理連接形式叫做網路的物理拓撲結構。連接在網路上的計算機、大容量的外存、高速列印機等設備均可看作是網路上的一個節點,也稱為工作站。計算機網路中常用的拓撲結構有匯流排型、星型、環型等。
①匯流排拓撲結構
匯流排拓撲結構是一種共享通路的物理結構。這種結構中匯流排具有信息的雙向傳輸功能,普遍用於區域網的連接,匯流排一般採用同軸電纜或雙絞線。
匯流排拓撲結構的優點是:安裝容易,擴充或刪除一個節點很容易,不需停止網路的正常工作,節點的故障不會殃及系統。由於各個節點共用一個匯流排作為數據通路,信道的利用率高。但匯流排結構也有其缺點:由於信道共享,連接的節點不宜過多,並且匯流排自身的故障可以導致系統的崩潰。
②星型拓撲結構
星型拓撲結構是一種以中央節點為中心,把若干外圍節點連接起來的輻射式互聯結構。這種結構適用於區域網,特別是近年來連接的區域網大都採用這種連接方式。這種連接方式以雙絞線或同軸電纜作連接線路。
星型拓撲結構的特點是:安裝容易,結構簡單,費用低,通常以集線器(Hub)作為中央節點,便於維護和管理。中央節點的正常運行對網路系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③環型拓撲結構
環型拓撲結構是將網路節點連接成閉合結構。信號順著一個方向從一台設備傳到另一台設備,每一台設備都配有一個收發器,信息在每台設備上的延時時間是固定的。
這種結構特別適用於實時控制的區域網系統。
環型拓撲結構的特點是:安裝容易,費用較低,電纜故障容易查找和排除。有些網路系統為了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採用了雙環結構,即在原有的單環上再套一個環,使每個節點都具有兩個接收通道。環型網路的弱點是,當節點發生故障時,整個網路就不能正常工作。
④樹型拓撲結構
樹型拓撲結構就像一棵「根」朝上的樹,與匯流排拓撲結構相比,主要區別在於匯流排拓撲結構中沒有「根」。這種拓撲結構的網路一般採用同軸電纜,用於軍事單位、政府部門等上、下界限相當嚴格和層次分明的部門。
樹型拓撲結構的特點:優點是容易擴展、故障也容易分離處理,缺點是整個網路對根的依賴性很大,一旦網路的根發生故障,整個系統就不能正常工作
❸ 數字通信網路的主要特徵、數字化
計算機網路的本質是計算機之間的互相通信,因此計算機網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計算機通信,由於計算機本身是處理數字的,因此計算機網路實際上是一種數字通信。正是由於計算機網路的出現,才使得數字通信變為一種廣泛應用的通信手段。
數字通信有什麼好處?為什麼數字通信必須依靠計算機網路才能完全實現?為此,需要從模擬通信開始談起。
通信和模擬通信
所謂通信,實際上就是將信息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動物就通過「聲音語言」、「行為語言」和「氣味語言」等來互相傳遞信息。大家可能見過可愛的小蜜蜂在空中觀快地跳舞,實際上它們是在互相通信,可能很多人小時候就聽過蜜蜂跳「8」字舞,就是告訴它的夥伴:「離這里不遠,有很多很多花蜜。」
人類出現以後,通信的手段就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在古代,中國人就學會使用烽火來傳遞信息,就是所謂的「烽火傳戰事,鴻雁送家書」。而在中國古代戰場上則是以鑼鼓為號,是擊鼓則進,鳴金則退。
當電氣通信出現後,人類沖出了封閉和遲緩,走向開放、高效和文明。1831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法則。1837年,莫爾斯利用這一法則發明了莫爾斯電報機,並於1844年在華盛頓與巴爾的摩之間最早開通了電報通信。1876年美國的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發明了電話。1894年,義大利的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報機。
電話機從發明開始發展至今,種類盡管五花八門,形形色色。但是無論如何發展,都離不開話筒和聽筒。當人們對著話筒講話時,由於聲音的振動使膜片發生振動,在膜片中央的一個電極也跟著發生振動,通過話筒的電流隨說話聲音的變化而變化,成為話音電流,這就是話筒把聲音變化轉變成電流的變化。聽筒在送來的話音電流作用下,磁場忽弱忽強,使膜片隨著話音電流變化而變化,發出聲音被耳朵接收,即是聽筒把電的變化轉變為聲的變化。於是,人們在電話的一邊說話,聲音就變成電流,經過電話線路的傳輸,送到了對方的電話機中,再還原成聲音信號,對方就能聽到這邊人的說話了。
電話是一種模擬式的通信方式,即用電流的變化來模擬聲音的變化,表達原始的信息。目前一般所看的電視,也是一種模擬式的通信,由電視攝像機輸出的電視信號,它的變化模擬著由被攝景物反射光的強弱和色彩。
模擬信號的形成比較簡單、直觀,但在傳輸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擾發生畸變,從而降低通信質量;數字通信是與模擬通信不同的另一種通信方式。數字信號的傳輸、記錄、處理都採用數字(「0」和「1」)信號。由於數字信號抗干擾強、生產的畸變小,也容易消除,因而可以大大提高通信質量,是當前通訊技術的潮流。
數字通信的特點
現代數字通信的原理是利用「0」和「1」兩種符號來傳送數據、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同樣道理,原本是傳輸模擬信號的電話變為「數字化」以後傳送的話音也可以用「0」和「1」兩種符號,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組合成的「代碼」來傳送,這叫做數字電話,也稱為脈碼通信。它是先將電話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變成和電報信號相似的一串電碼,然後把電碼傳送到對方。對方收到電碼後,再把它還原為原來的電話信號,實現了傳送信息的目的。
利用數字信號進行傳輸有哪些特點呢?
從20世紀中葉起,數字通信日益發展,開始出現了數字通信代替模擬通信的趨勢。目前,無論是模擬通信,還是數字通信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從通信的發展歷史來看,盡管低級的數字通信(電報通信)很早就出現了,但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中,數字通信卻比模擬通信的發展緩慢得多,實際使用的通信設備也比模擬通信少。今天,模擬通信技術已達到相當完善的程度,通過現有的通信設備,已經能使遠在萬里之遙的親人會面相敘如同近在咫尺。此外,發展數字通信的原因就是除了數字信號本身具有的特點外,數字通信比模擬通信還有很多突出的優點。
1.數字通信比模擬通信抗干擾能力強
我們在打電話的時候,有時撥了對方的號碼後,電話打不通,只聽到表示占線的「嘟、嘟……」的聲音。這可能是對方正和別人講話,也可能是連接兩個電話機之間的線路被佔用了。因為兩個電話局之間的中繼線是有限的,如果同一時間有許多人打電話,把這些中繼線都佔用了,那麼,後來的用戶就打不通了。電話機的數目越多,各用戶使用電話的次數越頻繁,就需要有更多的電話中繼線。如果要在兩個電話局之間增設電纜,則又會受到土建工程的限制,困難較多,投資比較大。早期曾設法在一對中繼線上同時接通多路模擬電話,但因線路高頻特性不好,抗干擾能力差,串話的情況嚴重,故通話效果不好。從20世紀60年代初,數字通信開始在電話中試用,由於前面所說的數字信號波形簡單,「0」、「1」區別鮮明的特點,使數字通信抗干擾能力極強,能實現在一對中繼線上同時接通幾十對電話。
隨著科學的發展,通信接力日趨完善。在有線和無線電中,常常用在沿途適當地加裝「中間放大器」來把信號放大,使信號始終保持一定的強度。信號經過一段距離傳輸後就會減弱,並可能發生「走樣」。對於模擬信號的傳輸來講,雖然可以經過放大把信號加強,但這種「走樣」卻很難完全消除,從而導致接收端接收信號失真。但對數字信號來講,信號一般只有兩種狀態,雖然經過一段距離傳輸,在接收端波形形狀變壞,但我們不必關心波形的精確程度,只要能夠識別數字信號的兩種狀態,就可以利用電子設備將已經變壞的脈沖波形重新再生,恢復到原有形狀的脈沖。利用再生作用,傳輸質量幾乎與距離無關。
2.數字信號比模擬信號易於調制
隨著生產發展和軍事需要,對傳輸數字信息的要求也迅速增長。目前,在長距離數字傳輸中,還不可能完全採用直接電纜傳輸。這里,有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就是數字信號能否利用已經建立起來的四通八達的模擬電路進行傳輸?為了要在模擬電路上傳輸數字信號,必須在數字終端設備和模擬電路之間加裝以調制、解調為主體的介面設備,通常稱為數據傳輸機。由於數字信號只有「0」和「1」兩種狀態,所以數字調制完全可以理解為像報務員用開關電鍵控制載波的過程,因此數字信號調制十分簡單。這種調制方式共有3種:
數字調幅:是指利用數字信號去控制一個連續的載波,使載波時斷時續,有載波振盪時表示發送「1」數碼,無載波振盪時表示發送「0」數碼。經數字調幅後,載波不再是單純的正弦波,而是隨數字信號的狀態而變動,變成比較復雜的信號。
數字調頻:它的主要思想是,發「1」碼時,數字信號載波頻率為f1;發「0」碼時,載波頻率為f2,通過頻率的變化來實現信號的識別。
數字調相:也就是按照數字信號去控制載波的相位。什麼是相位呢?比如有甲、乙兩人賽跑,假如兩人的步伐快慢一樣,一聲令下兩人同時起步,那麼我們在任何時候拍下照片來,在照片中兩人的腳步總是一致的。甲抬腿時,乙也抬腿,甲落腳時乙也落腳,動作的節奏始終一樣。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說兩人處於「同相」狀態;如果一聲令下甲立即起步,而乙遲疑了一下才起步,那麼就有可能不「同相」了,可能甲抬腿時,乙已經落腳,甲落腳時,乙才抬腿,雖然他們照原樣一步步地在跑著,但乙的動作總比甲晚了一點。信號也是這樣,如果兩個頻率相同的載波同時開始振盪,這兩個頻率同時達到正最大值,同時達到零值,同時達到負最大值,它們應處於「同相」狀態;如果其中一個開始得遲了一點,就可能不相同了。如果一個達到正最大值時,另一個達到負最大值,則稱為「反相」。一般把信號振盪一次(一周)作為360度。如果一個波比另一個波相差半個周期,我們說兩個波的相位差180度,也就是反相。當傳輸數字信號時,「1」碼控制發0度相位,「0」碼控制發180度相位。載波的初始相位就有了移動,也就帶上了信息。
實現數字調制一般由數字電路來完成。因而,它具有波形變換速度快、調整測試方便、體積小、設備可靠性高等特點。這種方法在數字通信中獲得廣泛的應用。
3.數字信號比模擬信號保密性強
在穿雲破霧的飛機上,在快速推進的坦克里,在乘風破波的軍艦上,保持與指揮部不斷的聯系以及相互間的密切協調,無線電通信可以說是唯一的方法了。可是,在無線電通信中,電波是向各處發散的,不僅通話對方能收到,其他人也能接收到,就像電台廣播時,誰都可以用收音機收到一樣。而通信中的保密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戰爭期間,泄密往往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實現數字通信以後,施行加密措施要比模擬通信容易,不需要很多的復雜設備,只要採用簡單的邏輯運算就可以起到保密作用,而且效果要比模擬通信好得多。所謂加密就是將包含著語音信息的電碼根據密碼按照一定規律進行「加」、「減」等邏輯運算,也就是將密碼「加」到語音電碼中去,使它成為變幻莫測的電碼。保密數字電話在發送端將語音信號數字化後經過加密處理發射出去,在接收端進行解密,經反變換還原成語音信號。敵人即使在空中截獲加密後的語音電碼,一時也無法知悉信號內容,而在自己一方接收端可以經解密還原成本來的語音信號。
4.自動發現和控制差錯
通常人們的普遍心理是,通信中數據傳輸最好不要有差錯,越精確越好。但過去由於模擬線路特性不良,以及外來的干擾等原因,在傳輸數據時,極有可能出現差錯。數字通信中可以採用差錯控制技術,它能自動發現差錯且立即校正,並改善傳輸質量。
5.便於和電子計算機結合
顯而易見,數字通信適於與數字電子計算機結合,由計算機來處理信號,這樣就使通信系統變得更通用、靈活,具有很好的適用性和兼容性。
另外,數字通信由於使用的信號簡單,對通信設備中所用電路的要求比較簡單,因此成本低。目前數字通信中用到的電路絕大部分都是集成電路,它具有簡便、輕巧、耗電低、不易發生故障等優點。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設備成本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數字通信設備會越來越普遍,其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
數字通信與計算機網路
隨著數字通信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應用於通信以後,就產生了計算機通信網。現代的數字通信網都是由計算機控制的,因此從通信的角度來看,它是計算機數字通信網;而從計算機的角度來看,這就是計算機網路。
在簡單的電話網路交換中,兩個用戶要進行通話,只要把兩個用戶的電話機連接起來就行了。但是3個或3個以上的用戶中任意兩個用戶需要通話時就不能簡單把所有的用戶相互連接起來,必須通過電話交換機(也叫總機),由交換機把指定的兩個用戶連接起來通話才行。一個城市的交換機的容量可以大到幾萬甚至幾十萬用戶,可以有成百上千對用戶同時通話,這樣一來,人工交換就不能勝任日益繁忙的電話通信的要求,必須採用先進的自動交換技術。
數字信號交換可以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像電話那樣,數字信息需要及時地雙向互送信息,這時須採用電路交換方式,就是利用計算機的控制把輸入線路和輸出線路互相接通,讓有關雙方直接進行數字通信;另一種方式叫做信息交換方式,可用於像電報信號那樣只需單向傳輸的情況。終端送來的信息都在計算機的記憶設備里先存貯下來,然後只要相應電路一空閑,計算機就將信息轉發出去。
通常,計算機是這樣來控制打電話的。普通生活中打通一個電話最基本操作是先拿起話機,再撥被叫用戶號碼,被叫用戶拿起話機開始講話,講完後放下話機。對應這一連串的操作,交換機要完成下面6個交換順序:送出撥號音,接收撥號音,分析撥號數字,「叫出」被叫用戶,接通電話,通話完畢切斷電路。
如果把上述交換順序編製成相應的程序和一連串的指令,存入計算機中,打電話時計算機便會根據編好的程序控制電話接續。這時計算機完全代替了話務員的操作,而且能非常迅速、准確地完成話務員不能做的工作,實現了計算機控制打電話。
把計算機引入到數字交換技術中,使交換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方便。例如,當人們正在通話時,另外又有人打電話來,過去的通訊方式只能是按順序接待。現在可以在兩個通話中進行選擇,也可以交替通話。在過去只有通話完畢才能另撥電話找人,現在用戶可以在兩個被叫用戶之間交替通話,也可以構成3人會議電話。現在電話機還可以與電視機相配合,提供電視數據,用戶只需在電話機上撥一個號碼,就可從電視數據中心提取資料並呈現在電視機屏幕上,供用戶選擇和查閱。
在更廣闊的領域內,計算機網路技術和數字通信技術相結合,就形成了計算機通信網。計算機通信網可以使一個城市內的計算中心的計算機供本市的許許多多用戶使用,也可以供一個地區甚至全國共同使用。這時,用戶數據終端、計算機產生的數據信號需要在通信網內有效地進行交換,形成數據交換。隨著數字通信的進一步發展,計算機技術應用到通信領域的各個方面。數字電話、數字傳真和數字電視等各種數字終端設備大量增加。現有的傳輸媒介電纜、微波中繼和衛星通信等將更多地採用數字傳輸。信息的交換也將引起巨大的變化,迫切需要計算機來進行處理和控制。
計算機通信可以利用計算機接通電路,也可以利用計算機的存貯器把信息保存下來,然後再轉發出去。設置在遠處的數據終端設備有由計算機主機控制的輸入電路,以及紙帶、卡片、列印和顯示等輸出電路。數據信息經過線路傳輸到通信控制器,通信控制器是把線路與中央處理機聯結起來的介面設備,它不斷地掃描各個輸入端,若有要求處理的數據,就把它送入中央處理機,存貯在內部存貯器中。當存貯的數據到達規定的大小字組時,中央處理機就對數據進行必要的處理,把結果轉送到大容量的外部存貯器。存在存貯器的數據等輸出線路一有空,再經中央處理機和通信控制器送往對方終端。這種信息交換方式不僅用於軍事上,如防空系統等,而且廣泛應用於銀行、鐵道、商業管理、倉庫管理、氣象、醫療、飛機訂票、報紙編輯和情報資料檢索等民用系統。
❹ 電視機頂盒的數字信號和手機的網路信號有什麼區別
網路電視機頂盒與數字電視機項盒還是有區別的:
有線數字電視 運營許可2006年開始,在國家和省市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下運營至今。暫節目數量142套標清節目,20套高清節目1套3D高清頻道,高清制式支持,配置高清機頂盒即可 。
iTV網路電視 70套網路節目,本地部分省市及本地電視台節目未入網;採用壓縮編碼,不支持高清播放,可支持點播、電視回看,但有緩沖延時。圖像清晰度差,音效層次感較差(無法實現5.1聲道環繞)。
有線數字電視能支持3D播放,需配置高清機頂盒,支持雙向互動點播、電視回看,不緩沖不延時;採用無壓縮編碼,動態、靜態、清晰度均較高,圖像達到國標四級以上。
有線數字電視音頻支持雙聲道立體聲和5.1聲道環繞,在觀看杜比5.1聲道編碼格式的電視時,有出色的環繞聲音效果表現(需配置5.1聲道音響系統)。
iTV網路電視節目有3-5秒的延時,由於採用IP網路傳輸,畫面穩定與網路質量、網路負載、上網環境相關,容易造成畫面馬賽克和卡頓現象;
有線數字電視信號由同軸電纜輸送,帶寬夠足,支持一家安裝多台電視機,不會影響相互的信號。
iTV網路電視如家庭有兩台或以上電視機時,同時開機會出現帶寬不足情況,造成畫面馬賽克、卡、停頓等現象。由於電視和寬頻上網使用相同通道,上網、特別是高速下載時將造成電視畫面馬賽克、卡和停頓等現象,同樣,收看電視也會影響上網速度 。
❺ 計算機網路系統由什麼組成
早期的計算機網路是由計算機——通信路線——終端組成系統。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5)數字信號與網路系統擴展閱讀:
三個階段的演進:
1、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所有想連接在它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它規模增長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們認識到僅使用一個單獨的網路無法滿足所有的通信問題。
於是ARPA開始研究很多網路互聯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的互聯網的出現。1983年TCP/IP協議稱為ARPAnet的標准協議。同年,ARPAnet分解成兩個網路,一個進行試驗研究用的科研網ARPAnet,另一個是軍用的計算機網路MILnet。1990,ARPAnet因試驗任務完成正式宣布關閉。
2、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1985年起,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就認識到計算機網路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圍繞六個大型計算機中心建設計算機網路NSFnet,它是個三級網路,分主幹網、地區網、校園網。它代替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要部分。
1991年,NSF和美國政府認識到網際網路不會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於是支持地方網路接入,許多公司的紛紛加入,使網路的信息量急劇增加,美國政府就決定將網際網路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經營,並開始對接入網際網路的單位收費。
3、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1993年開始,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就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網際網路主幹網替代。
這種主幹網也叫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考慮到網際網路商用化後可能出現很多的ISP,為了使不同ISP經營的網路能夠互通,在1994創建了4個網路接入點NAP分別由4個電信公司經營,本世紀初,美國的NAP達到了十幾個。
NAP是最高級的接入點,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換設備,使它們相互通信。網際網路已經很難對其網路結構給出很精細的描述,但大致可分為五個接入級:網路接入點NAP,多個公司經營的國家主幹網,地區ISP,本地ISP,校園網、企業或家庭PC機上網用戶。
❻ 信號與系統,現代通信原理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不同
1、信號與系統:是電氣信息類本科生的專業課,學生應熟練地掌握本課程所講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並利用這些經典理論分析、解釋和計算信號、系統及其相互之間約束關系的問題。
2、現代通信原理:是一門工程學科,主要是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工程方法對通信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處理。
二、研究方向不同
1、信號與系統:信號與系統的基本知識;連續信號與系統的時域分析;信號與系統的變換域分析;離散信號與系統時域分析;系統函數;信號與系統的狀態變數分析。
2、現代通信原理:可以掌握電話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各種通信系統的原理,研究提高信息傳送速度的技術,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新的通信系統,開發可迅速准確地傳送各種信息的通信工具等。
三、就業方向不同
1、信號與系統:從事軟體程序的編制、調試,硬體系統的設計、調測,通信網路的設計、維護,主持規劃通信系統的設計、實現以及為客戶提供各種技術服務。
2、現代通信原理:通信運營與管理、通信設備製造、國防、外交、安全、公安、廣播、交通、民航、廠礦等行業。
❼ 數字信號處理、信號系統、網路系統之間的關系
數字信號處理是將信號以數字方式表示並處理的理論和技術。數字信號處理與模擬信號處理是信號處理的子集。
數字信號處理的目的是對真實世界的連續模擬信號進行測量或濾波。因此在進行數字信號處理之前需要將信號從模擬域轉換到數字域,這通常通過模數轉換器實現。而數字信號處理的輸出經常也要變換到模擬域,這是通過數模轉換器實現的。
系統就是將某一領域各功能部分綜合、整合為統一的有機整體。
數字處理是一種通過使用數學技巧執行轉換或提取信息,來處理現實信號的方法,這些信號由數字序列表示。
通信網路
傳統的通信網路(即電話交換的網路)是由傳輸、交換和終端三大部分組成。傳輸是傳送信息的媒體,交換(主要是指交換機)是各種終端交換信息的中介體,終端是指用戶使用的話機、手機、傳真機和計算機等。
近年來,涌現了新型的網際網路(Internet),網際網路由多個計算機網路,傳輸、交換(這里主要是指路由器,集線器)和終端等幾部分組成,是遍及全球的互聯網 他們之間的聯系則呢說呢,如果沒有信號技術我們就無法看到精彩的電視節目,無法打電話等等。數字技術提高了信號的處理。通過這些技術構建了現在這個社會的通信網路。進而構成了當今現代化的信息系統。
❽ 計算機網路既可以採用數字通信方式也可以採用什麼通信方式
計算機網路中可以採用數字通信方式,也可以採用模擬通信方式。
模擬通信(anolog telecommunications)是一種以模擬信號傳輸信息的通信方式。利用正弦波的幅度、頻率或相位的變化,或者利用脈沖的幅度、寬度或位置變化來模擬原始信號,以達到通信的目的,故稱為模擬通信。
模擬信號的幅度的取值是連續的。時間上連續的模擬信號連續變化的圖像(電視、傳真)信號等,時間上離散的模擬信號是一種抽樣信號,而數字信號指幅度的取值是離散的,幅值表示被限制在有限個數值之內。
模擬通信系統主要由用戶設備、終端設備和傳輸設備等部分組成。其工作過程是:在發送端,先由用戶設備將用戶送出的非電信號轉換成模擬電信號,再經終端設備將它調製成適合信道傳輸的模擬電信號,然後送往信道傳輸。
(8)數字信號與網路系統擴展閱讀
模擬通信與數字通信相比,模擬通信系統設備簡單,佔用頻帶窄,但通信質量、抗干擾能力和保密性能等不及數字通信。從長遠觀點看,模擬通信將逐步被數字通信所替代。
模擬通信的優點是直觀且容易實現,但存在以下幾個缺點:
1、保密性差。模擬通信,尤其是微波通信和有線明線通信,很容易被竊聽。只要收到模擬信號,就容易得到通信內容。
2、抗干擾能力弱。電信號在沿線路的傳輸過程中會受到外界的和通信系統內部的各種雜訊干擾,雜訊和信號混合後難以分開,從而使得通信質量下降。線路越長,雜訊的積累也就越多。
3、設備不易大規模集成化。
4、不適於飛速發展的計算機通信要求。
❾ 數字信號處理和信號與系統兩門課有區別嗎
1、學科不同
信號與系統是電氣信息類本科生的專業課。數字信號處理是數字信息類本科生的專業課。
2、教學目的不同
數字信號處理將事物的運動變化轉變為一串數字,並用計算的方法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
學習信號與系統應熟練地掌握本課程所講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並利用這些經典理論分析、解釋和計算信號、系統及其相互之間約束關系的問題。
3、學習內容不同
信號與系統:
信號與系統的基本知識、連續信號與系統的時域分析、信號與系統的變換域分析。
數字信號處理:
離散信號與數字時域分析、系統函數、信號與系數字的狀態變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