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Web界面,一般左側有功能配置選項欄,用戶可進行必要的配置選擇。而且一般會先看到路由器的「運行狀態」,讓用戶可對無線路由器的狀態有個初步的掌握,隨後就可以看到「設置向導」(紅框內)的功能選項了,該功能可以使用戶進行方便、快速地進行網路連接,而且能使用戶對路由器進行快速必要的基本設定,令其更方便快捷地搭建無線網路。點擊左側的「設置向導」,然後點「下一步」。
隨後會出現對上網方式的選擇,一般分為五種方式,這里由於是在「設置向導」中,因此只出現了三個主要的上網方式,分為PPPoE(ADSL虛擬撥號)、動態IP(乙太網寬頻,自動從網路服務商獲取IP地址)、 靜態IP(乙太網寬頻,網路服務商提供固定IP地址),其餘兩種我們會在後面介紹到。如果你的上網方式是撥號方式,並且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那麼選擇「PPPoE」。如果你的上網方式需要自動獲取IP地址,那麼選擇「動態IP」。如果你的上網方式需要輸入固定IP地址、子網掩碼和網關地址,那麼選擇「靜態IP」。除了這三種常用的上網方式外,有些無線路由器還支持智能自動選擇上網方式,大家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點擊「下一步」,將對「無線設置」進行配置。這個界面主要是對無線網路的基本參數以及無線安全進行基本設定。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修改無線網路的狀態、SSID、加密設置等。修改SSID(網路名稱),可以方便自己的查找和使用。在「模式」(紅框內)中,建議用戶選擇混合模式,可以保證對網路設備的最大兼容性。
如果你的上網方式是撥號方式,並且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那麼選擇「PPPoE」。如果你的上網方式需要自動獲取IP地址,那麼選擇「動態IP」。如果你的上網方式需要輸入固定IP地址、子網掩碼和網關地址,那麼選擇「靜態IP」。除了這三種常用的上網方式外,有些無線路由器還支持智能自動選擇上網方式,大家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點擊「下一步」,將對「無線設置」進行配置。這個界面主要是對無線網路的基本參數以及無線安全進行基本設定。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修改無線網路的狀態、SSID、加密設置等。修改SSID(網路名稱),可以方便自己的查找和使用。在「模式」(紅框內)中,建議用戶選擇混合模式,可以保證對網路設備的最大兼容性。
如果你的上網方式是撥號方式,並且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那麼選擇「PPPoE」。如果你的上網方式需要自動獲取IP地址,那麼選擇「動態IP」。如果你的上網方式需要輸入固定IP地址、子網掩碼和網關地址,那麼選擇「靜態IP」。除了這三種常用的上網方式外,有些無線路由器還支持智能自動選擇上網方式,大家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點擊「下一步」,將對「無線設置」進行配置。這個界面主要是對無線網路的基本參數以及無線安全進行基本設定。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修改無線網路的狀態、SSID、加密設置等。修改SSID(網路名稱),可以方便自己的查找和使用。在「模式」(紅框內)中,建議用戶選擇混合模式,可以保證對網路設備的最大兼容性。無線路由器怎麼設置:廣域網
想要更全面、更快速的感受無線路由器的豐富功能,我們就需要到它的具體界面中進行一些細上節的調整了,一起進階高級用戶吧。
首先是從廣域網的設置開始,在這里就是「網路參數」中的「WAN口設置在「WAN口設置」界面中,用戶可以對廣域網進行更為精準的設置調整。先進行「WAN口連接類型」的選擇,在這里用戶會看到更多的上網方式。同前面的「設置向導」比較,還多出了L2TP、PPTP和DHCP+等模式,選擇廣泛,用戶可以根據運營商提供的網路模式,進行選擇。L2TP和PPTP都是基於VPN(虛擬專用網)的上網方式,是通過一個公用網路(通常指網際網路)建立一個臨時的、安全的連接,是一條穿過混亂的公用網路的安全、穩定的隧道,是對內部網的擴展,可以幫助遠程用戶、公司分支機構、商業夥伴及供應商同公司的內部網建立可信的安全連接,並保證數據的安全傳輸在設置DHCP+上網方式時,也需要正確填入ISP提供的上網帳號和上網口令,填入認證伺服器地址,選擇自動或手動連接方式。然後點擊保存按鈕。通過認證用戶的有關信息,確認是合法用戶之後,就把相關參數,如IP地址、DNS伺服器、子網掩碼、網關的地址等傳送給用戶。用戶得到這些參數之後,就能直接進入Internet網進行通信,而所有的通信流無需經過DHCP伺服器。
B. 物聯網是什麼意思呢
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物聯網通過各種信息感測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等技術和裝置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
物聯網把實物聯入網路,最終實現物品與物品之間、人與物品之間的全面的信息交互。物與物的連接指向了智能化與自動化,計算機採集數據進行計算,並控制各種物品自動解決問題。
(2)基於無線網路的智能隧道擴展閱讀:
物聯網的應用:
1、智能交通。物聯網技術在道路交通方面的應用比較成熟。隨著社會車輛越來越普及,交通擁堵甚至癱瘓已成為城市的一大問題。對道路交通狀況實時監控並將信息及時傳遞給駕駛人,讓駕駛人及時作出出行調整,有效緩解了交通壓力。
2、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就是物聯網在家庭中的基礎應用,隨著寬頻業務的普及,智能家居產品涉及到方方面面。 家中無人,可利用手機等產品客戶端遠程操作智能空調,調節室溫。
3、公共安全。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情況頻發,災害的突發性和危害性進一步加大,網可以實時監測環境的不安全性,情況提前預防、實時預警、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降低災害對人類生命財產的威脅。
C. 無線VPDN業務產品有哪些優勢和特點
(1)可移動、覆蓋廣:用戶可以在移動的環境下進行無線數據傳輸,用戶在高速移動中也能確保持續連接,真正地滿足用戶移動辦公的需求。只要有中國電信CDMA1X/EVDO、LTE/eHRPD、NSA-NR信號覆蓋的地方,用戶就能使用無線VPDN業務。(2)高安全性:無線VPDN業務具有五層安全保障:第一級安全保證:CDMA網路本身的安全性(2G、3G環境下具備);第二級安全保證:無線寬頻接入AAA認證(4G、5G(NSA)下為HSS認證);第三級安全保證:網路和客戶網路之間的L2TP、GRE隧道;第四級安全保證:客戶網路側的安全防火牆;第五級安全保證:LNSAAA鑒權認證。(3)高速率:CDMA1X/EVDO、LTE/eHRPD、NSA-NR無線數據網路能夠為移動用戶提供高速的數據業務,EVDO數據傳輸速率最快可達到3.1Mbit/s,LTE網路數據傳輸速率最快可達到150Mbit/s,NSA-NR網路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到10?Gbit/s。(4)適用范圍廣:終端用戶通過無線VPDN業務接入到客戶網路,對各類應用均可透明傳送。無線VPDN業務適用任何支持CDMA1X/EVDO、LTE/eHRPD、NSA-NR無線上網功能、可手工配置或安裝專用客戶端的終端,包括智能終端、具有CDMA1X/EVDO、LTE/eHRPD、NSA-NR接入功能的網路設備和工控設備等。了解更多服務優惠點擊下方的「官方網址」客服51為你解答。
D. 移動電子商務的實現技術
英特網(Internet)和移動通信技術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工作模式,打破了時間、地域的限制。移動電子商務(M-commerce)是通過移動通信技術與英特網有機結合所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移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電子商務方式,充分利用了移動無線網路的優點,是對傳統電子商務的有益的補充,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近十年來,推動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技術不斷涌現,這些技術主要包括:無線應用協議(WAP)、移動IP(Mobile IP)、藍牙技術(Blue tooth)、無線區域網(WLAN)、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和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等。
一、移動電子商務
1.移動電子商務的定義及特點
目前,業界還沒有對移動電子商務的定義形成權威的、一致的認識,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見解,這些見解各有不同出發點和含義。從技術的角度看,移動電子商務可看做電子商務的一個新的發展分支;但從應用的角度來看,移動電子商務是對有線電子商務的整合與發展,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形態。一般而言,移動電子商務的定義應包含「商務活動」、「英特網」和「無線網路技術」三部分。文獻[1]將移動電子商務定義為:「消費者在支持英特網的無線通信網路平台上,藉助移動的智能終端設備,完成商品或服務的購買或消費行為的社會經濟活動。」可見,移動電子商務可以定義為:通過移動的智能終端設備、無線網路和英特網結合所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
通過移動電子商務,消費者可真正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服務、應用、信息和娛樂。和傳統基於英特網的電子商務相比,移動電子商務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1)交易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2)移動終端擁有者的身份相對固定,可方便的向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移動交易服務;(3)通過移動定位技術,可以提供與位置相關的交易服務。
2.推動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技術因素
移動電子商務同傳統電子商務的主要區別就是無線網路的應用,而正是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移動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從技術的角度看,推動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
(1)無線應用協議的推出。如何將英特網的豐富信息及先進的業務引入到行動電話等無線終端設備當中,是實現移動電子商務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無線應用協議(WAP)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無線應用協議(WAP)的出現使移動英特網有了一個通行的標准,使行動電話等無線終端設備接入英特網成為了可能。
(2)無線接入技術的快速發展。早期無線接入技術如GSM、TDMA和CDMA數據傳輸速率很低,不適於英特網接入。而近年來得到廣泛使用的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PRS)等接入技術,大大提高了無線數據傳輸速率。目前,世界各國大力推廣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不僅可以克服傳統無線接入方式傳輸速率方面的缺陷,而且還可以支持寬頻多媒體數據傳輸,這將縮小有線和無線接入的差距,必將進一步推動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3)移動終端技術的日趨成熟。移動終端技術本質上是一種結合手持硬體、無線寬頻網路與移動應用軟體的總稱。目前市面上各種個人數碼助理(PDA)、智能手機(SmartPhone)已經隨處可見,各種移動智能終端設備不斷推陳出新,移動終端用戶也不斷攀升。這不僅給消費者使用移動終端進行電子商務提供可能,而且在數量上大大超過互聯網用戶的移動終端用戶更是為移動電子商務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3.移動電子商務系統組成
移動電子商務系統主要由移動商務應用、移動終端設備、移動中間件和移動網路設施組成。(1)移動商務應用主要是指移動電子商務為用戶提供的各種商品和服務活動;(2)移動終端設備就是指各種通過無線網路接入英特網的終端設備,包括手機、個人數碼助理和筆記本等;(3)移動中間件是指連接電子商務與異構網路和操作系統的軟體實現層,如Express Q和WAP等,它們屏蔽了分布環境中異構的操作系統和網路協議;(4)移動網路設施是指支持移動電子商務的無線網路和設備,包括GSM、GPRS、CDMA和3G等。
二、移動電子商務的主要實現技術
1.無線應用協議(WAP)
無線應用協議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縮寫,它是由Motorola、Nokia、Ericsson和Phone. corn公司最早倡導和開發的,它的提出和發展是基於在移動中接入英特網的需要。WAP是開展移動電子商務的核心技術之一,它提供了一套開放、統一的技術平台,使用戶可以通過移動設備很容易的訪問和獲取以統一的內容格式表示的英特網或企業內部網信息和各種服務。通過WAP,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聯網,真正實現不受時間和地域約束的移動電子商務。
2.移動IP(Mobile IP)
移動IP(Mobile IP)是由互聯網工程任務小組(IETF)在1996年制定的一項開放標准。它的設計目標是能夠使移動用戶在移動自己位置的同時無須中斷正在進行的英特網通信。移動IP現在有兩個版本,分別為Mobile IPv4(RFC 3344)和Mobile IPv6(RFC 3775)。目前廣泛使用的仍然是Mobile IPv4。目前移動IP主要使用三種隧道技術,即IP的IP封裝、IP的最小封裝和通用路由封裝來解決移動節點的移動性問題。
3.藍牙(Blue Tooth)
藍牙(Blue Tooth)是由Ericsson、IBM、Intel、Nokia和Toshiba等公司於1998年5月聯合推出的一項短程無線聯接標准。該標准旨在取代有線連接,實現數字設備間的無線互聯,以便確保大多數常見的計算機和通信設備之間可方便地進行通信。「藍牙」作為一種低成本、低功率、小范圍的無線通信技術,可以使行動電話、個人電腦、個人數字助理、攜帶型電腦、列印機及其他計算機設備在短距離內無須線纜即可進行通信。「藍牙」支持64kb/s實時話音傳輸和數據傳輸,傳輸距離為10m~100m,其組網原則採用主從網路。
4.無線區域網(WLAN)
無線區域網絡WLAN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的縮寫,它是一種藉助無線技術取代以往有線布線方式構成區域網的新手段,可提供傳統有線區域網的所有功能,它支持較高的傳輸速率。它通常利用射頻無線電或紅外線,藉助直接序列擴頻(DSSS)或跳頻擴頻(FHSS)、GMSK、OFDM和UWBT等技術實現固定、半移動及移動的網路終端對英特網網路進行較遠距離的高速連接訪問。1997年6月,IEEE推出了802.11標准,開創了WLAN先河;目前,WLAN主要有IEEE802.11x與HiperLAN/x兩種系列標准。
4.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
GPRS的英文全稱為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中文含義為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是歐洲電信標准化組織(ETSI)在GSM系統的基礎上制定的一套移動數據通信技術標准。它利用「包交換」(Packet-Switched)的概念所發展出的一套無線傳輸方式。GPRS是2.5代移動通信系統。GPRS具有「數據傳輸率高」、「永遠在線」和「僅按數據流量計費」的特點,目前得到較廣泛的使用。
5.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
3G英文全稱為3rd Generation,中文含義為第三代數字通信。它是由衛星移動通信網和地面移動通信網所組成,支持高速移動環境,提供語音、數據和多媒體等多種業務的先進移動通信網。國際電聯(ITU)原本是要把世界上的所有無線移動通信標准在公元2000年左右統一為全球統一的技術格式。但是由於各種經濟和政治的原因,最終形成了三個技術標准即歐洲的WCDMA,美國的CDMA2000和中國的TD-SCDMA。TD-SCDMA是由中國大唐移動通信第一次提出並在無線傳輸技術(RTT)的基礎上與國際合作完成的。中文含義為「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接入」。相對於其他兩個標准TD-SCDMA具有頻譜利用率高、系統容量大、建網成本低和高效支持數據業務等優勢。
總結
移動通信和英特網的完美結合造就了移動電子商務。在技術更新與社會需求的交替推動下,移動電子商務已經產生了一個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它必將對全球經濟和技術進步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E. ac控制器是什麼
全稱為無線控制器(Wireless Access Point Controller)是一種網路設備,即無線控制器,負責管理某個區域內無線網路中的AP。
主要功能包括:
對不同AP下發配置、修改配置、射頻智能管理、用戶接入控制等。該設備由無線網路發展而來,區別於最初的無線網路都是自主單體的管理方式,對於某區域需要大面積的無線覆蓋,往往需要多個AP(無線接入點)協同工作,單獨配置AP的方式已經成為工作量的瓶頸,由此衍生出無線控制器。
(5)基於無線網路的智能隧道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
運營級模塊化機架結構 、適合大中型無線網路 、支持大數量AP環境 、支持最多大數量的並發用戶 、支持CAPWAP協議 、支持用戶計費及認證功能 、支持機內板塊1+1,N+1備份。
傳統的無線網路裡面,沒有集中管理的控制器設備,所有的AP都通過交換機連接起來,每個AP分單獨負擔RF、通訊、身份驗證、加密等工作,因此需要對每一個AP進行獨立配置,難以實現全局的統一管理和集中的RF、接入和安全策略設置。而在基於無線控制器的新型解決方案中,無線控制器能夠出色地解決這些問題。
在該方案中,所有的AP都減肥了(Fit AP),每個AP只單獨負責RF和通訊的工作,其作用就是一個簡單的,基於硬體的RF底層感測設備,所有Fit AP接收到的RF信號,經過802.11的編碼之後,隨即通過不同廠商制定的加密隧道協議穿過乙太網絡並傳送到無線控制器,進而由無線控制器集中對編碼流進行加密、驗證、安全控制等更高層次的工作。
因此,基於Fit AP和無線控制器的無線網路解決方案,具有統一管理的特性,並能夠出色地完成自動RF規劃、接入和安全控制策略等工作。
參考資料:網路-無線控制器
F. 南方電網:如何用好物聯網技術
●感測器技術:價格低廉、性能良好的感測器是物聯網應用的基石,物聯網的發展要求更准確、更智能、更高效以及兼容性更強的感測器技術。智能數據採集技術是感測器技術發展的一個新方向。信息的泛在化對感測器和感測裝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如,微型化: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要求節約資源與能源;智能化:具備自校準、自診斷、自學習、自決策、自適應和自組織等人工智慧技術;低功耗與能量獲取技術:供電方式為電池、陽光、風、溫度、振動等多種方式。
●設備兼容技術:大部分情況下,企業會基於現有的工業系統建造工業物聯網,如何實現工業物聯網中所用的感測器能夠與原有設備已應用的感測器相兼容是工業物聯網推廣所面臨的問題之一。感測器的兼容主要指數據格式的兼容與通信協議的兼容,兼容關鍵是標準的統一。目前,工業現場匯流排網路中普遍採用的如Profibus、Mos協議,已經較好地解決了兼容性問題,大多數工業設備生產廠商基於這些協議開發了各類感測器、控制器等。近年來,隨著工業無線感測器網路應用日漸普遍,當前工業無線的WirelessHART、ISA100.11a以及wIA—PA3大標准均兼容了IEEE802.15.4無線網路協議,並提供了隧道傳輸機制兼容現有的通信協議,豐富了工業物聯網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網路技術:網路是構成工業物聯網的核心之一,數據在系統不同的層次之間通過網路進行傳輸。網路分為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有線網路一般應用於數據處理中心的集群伺服器、工廠內部的區域網以及部分現場匯流排控制網路中,能提供高速率高帶寬的數據傳輸通道。工業無線感測器網路則是一種新興的利用無線技術進行感測器組網以及數據傳輸的技術,無線網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得工業感測器的布線成本大大降低,有利於感測器功能的擴展,因此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關注。
傳統的有線網路技術較為成熟,在眾多場合已得到了應用驗證。然而,當無線網路技術應用於工業環境時,會面臨如下問題:工業現場強電磁干擾、開放的無線環境讓工業機器更容易受到攻擊威脅、部分控制數據需要實時傳輸。相對於有線網路,工業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則正處在發展階段,它解決了傳統的無線網路技術應用於工業現場環境時的不足,提供了高可靠性、高實時性以及高安全性,主要技術包括:自適應跳頻、確實性通信資源調度、無線路由、低開銷高精度時間同步、網路分層數據加密、網路異常監視與報警以及設備入網鑒權等。
●信息處理技術:工業信息出現爆炸式增長,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對於工業物聯網來說是一個挑戰,如何有效處理、分析、記錄這些數據,提煉出對工業生產有指導性建議的結果,是工業物聯網的核心所在,也是難點所在。
當前業界大數據處理技術有很多,如SAP的BW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數據給企業生產運營帶來的問題。數據融合和數據挖掘技術的發展也使海量信息處理變得更為智能、高效。工業物聯網泛在感知的特點使得人也成為了被感知的對象,通過對環境數據的分析以及用戶行為的建模,可以實現生產設計、製造、管理過程中的人一人、人一機和機一機之間的行為、環境和狀態感知,更加真實地反映出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細節變化,以便得出更准確的分析結果。
●安全技術:工業物聯網安全主要涉及數據採集安全、網路傳輸安全等過程,信息安全對於企業運營起到關鍵作用,例如在冶金、煤炭、石油等行業採集數據需要長時問的連續運行,如何保證在數據採集以及傳輸過程中信息的准確無誤是工業物聯網應用於實際生產的前提。
G. 無線控制器使用可 靠嗎
主要特點:運營級模塊化機架結構 、適合大中型無線網路 、支持大數量AP環境 、支持最多大數量的並發用戶 、支持CAPWAP協議 、支持用戶計費及認證功能 、支持機內板塊1+1,N+1備份。
傳統的無線網路裡面,沒有集中管理的控制器設備,所有的AP都通過交換機連接起來,每個AP分單獨負擔RF、通訊、身份驗證、加密等工作,因此需要對每一個AP進行獨立配置,難以實現全局的統一管理和集中的RF、接入和安全策略設置。而在基於無線控制器的新型解決方案中,無線控制器能夠出色地解決這些問題,在該方案中,所有的AP都減肥了(Fit AP),每個AP只單獨負責RF和通訊的工作,其作用就是一個簡單的,基於硬體的RF底層感測設備,所有Fit AP接收到的RF信號,經過802.11的編碼之後,隨即通過不同廠商制定的加密隧道協議穿過乙太網絡並傳送到無線控制器,進而由無線控制器集中對編碼流進行加密、驗證、安全控制等更高層次的工作。因此,基於Fit AP和無線控制器的無線網路解決方案,具有統一管理的特性,並能夠出色地完成自動RF規劃、接入和安全控制策略等工作。 方案 傳統無線方案方案 基於無線控制器方案 技術模式 傳統主流 新生方式,增強型管理 安全性 傳統加密、認證方式,普通安全性 增加射頻環境監控,基於用戶位置安全策略,高安全性 網路管理 對每AP下發配置文件 無線交換機上配置好文件,AP本身零配置 用戶管理 類似有線,根據AP接入的有線埠區分許可權 無線專門虛擬專用組方式,根據用戶名區分許可權 WLAN組網規模 二層漫遊,適合小規模組網,成本較低 二層、三層漫遊,拓撲無關性,適合大規模組網,成本較高 增值業務能力 僅實現簡單數據接入 可擴展語音等豐富業務 1)靈活的組網方式和優秀的擴展性
採用Fit AP+無線控制器解決方案,無線用戶的傳輸是通過Fit AP 內已建立的GRE隧道和無線控制器互連的,因此Fit AP無需和無線控制器直接相連,無線Fit可以通過網路部署在需要覆蓋的任意地方,比如你把一個Fit AP部署在每一個員工的家裡,然後通過VPN連接到企業內部的無線控制器,把企業的無線網路擴充到每一個企業成員的家庭裡面。
無線控制有高度的可擴展性,一般的無線控制器都可以處理多個Fit AP,而且通過硬體升級或者堆疊技術,可以不斷地擴充支持Fit AP的數目,從而實現無線網路的不斷延伸。具有極高的投資保護價值。
2)智能的RF管理功能,自動部署和故障恢復
無線控制器能夠自動設定Fit AP的RF工作狀態,解決了在傳統無線網路解決方案裡面,難以確定復雜環境內每一個AP的工作狀態的問題,強大的RF自動管理功能,使得這種新型的無線解決方案可以在任意復雜的使用環境里輕松的部署AP
通過廠家提供的專門RF管理模塊,我們可以根據用戶的建築設計圖,初步估計Fit AP的部署,並能在實際的調試過程中,計算無線終端的平均帶寬,AP和AP之間覆蓋面等。通過RF管理軟體的計算,安裝人員就可以根據建築圖紙上所顯示的位置安裝AP,在無線網安裝完成後,網管人員通過RF 規劃自動校準功能,無線控制器可以自動調節無線網上所有FitAP的頻道與功率參數以達到一個最優性能的運行狀態。
在無線區域網系統投入運行後,網管人員更可通過RF 管理模塊隨時監測網內的每個AP的無線電波實際的運行狀態,及時掌握每個AP的工作狀態和故障診斷,及時做出調整策略。
3)集中的網路管理
Fit AP和無線控制器系統有非常強大的集中管理功能,所有的關於無線網路的配置都可以通過配置無線控制器器統一完成。例如開通、管理、維護所有AP設備以及移動終端,包括無線電波頻譜、無線安全、接入認證、移動漫遊以及接入用戶等所有功能。另外無線控制器還可以通過堆疊技術不斷進行升級,增加可以管理的Fit AP 的數量。
4)強大的漫遊功能支持
無線控制器以Fit AP作為邊界結合快速的RF管理系統,大大減少了無線客戶端和AP的關連時間,可以實現如PDA,手持終端,筆記本電腦等無線適配器在無線網路裡面進行快速的切換,進而實現快速漫遊的功能,而無需要安裝客戶端軟體。事實上,在RF管理系統的作用下,為了避免同頻干擾的入侵,每個AP的實時工作頻率有可能發生變化的,RF系統不停掃描各個可用信道,根據掃描結果自動定義Fit AP的實時工作頻率,這使得無線適配器必須在不同的時刻都通過工作在統一信道的的不同的Fit AP進行關連。也就是說,在無線控制器以Fit AP的系統里,無線適配器一直工作在同一系統的不同的AP里,這種設計初衷使得整個系統同時獲得強大的漫遊支持。
5)負載均衡
Fit AP和無線控制器系統可在一個Fit AP的覆蓋范圍內把無線用戶或終端分散連接到附近的Fit AP上。在一個Fit AP的覆蓋范圍內,無線連接的帶寬是共享,即無線終端數目越多,每個終端所能分享的帶寬就越小。要確保每個無線終端的傳輸就必須能限制一個AP上無線終端的數量或AP帶寬傳輸總和或和每個無線終端帶寬上限。
在視頻應用中,負載均衡功能可以有效的緩解單個AP的負擔,有效的利用臨近的AP 做接入,從而確保視頻應用的質量得到保證。
6)無線終端定位,快速定位故障點和入侵檢測
無線控制器結合RF管理工具及感測器,Fit AP和無線控制器系統可以跟蹤和定位無線終端的位置,諸如無線接入的電腦、PDA和 Wi-Fi手機等。系統通常採用三角模式的定位技術,無線定位的准確性可達到2.5米以內,無線定位的條件是所尋找的無線終端附近須有最少三個專門的感測器的存在。此功能有利於無線網路快速定位入侵源和故障點,而且還可以結合一些應用程序作二次開發應用。
7)強大的接入和安全策略控制
基於無線控制器的無線網路解決方案所提供的強大的接入可以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系統可以提供多標識的用戶的接入驗證功能,當無線用戶進入無線網路以後,一般情況都不能直接拿到一個可以訪問網路的許可權,在無線用戶要取得接入網路的許可權的時候,系統必須驗證用戶的身份,目前無線系統支持各種用戶認證的方式802.1、WEB認證、MAC、SSID、VPN多種標識的認證方式,配置非常靈活,而且可以集中配置。
其次,系統可以提供統一的加密功能,系統能提供的加密功能包括WEP、WPA、WPA-PSK、WPA2等多種加密方式,而且所有的配置都可以通過無線控制器全局配置。
Fit AP和無線控制器系統保證了所有無線用戶在不同的VLAN(Layer3)或者在不同的AP上漫遊時不需要進行重新認證及重新初始化加密進程,可靠實現安全的無縫漫遊。
再次,無線控制器提供強大的訪問列表功能,結合內部的驗證資料庫,可以為不同的組/用戶,以不同的驗證方式為基礎,賦予不同的訪問功能。在傳統的網路中,有線區域網絡和無線區域網是兩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因此是無辦法實現基於無線用戶的訪問列表控制的。而無線控制器作為連接無線網路和有線網路的橋梁,通過其自身的網關作用,可以實現靈活多樣的有線和無線用戶的互相訪問控制,配置相當靈活。
8)Qos支持,優化WIFI語音及關鍵應用
Fit AP和無線交換系統可在每個用戶的許可權限制內用戶無線連接的最高帶寬。對於不同的IP服務,系統亦可透過無線交換機模塊設置定義不同的QoS隊列。例如無線語音的應用,SIP和RTP協議可設定在高的隊列,而一般應用如http、ftp則可設定在低的隊列。眾所周知,無線網路的致命缺點是帶寬有限,並且系統帶寬會隨著接入的用戶增加而相對減少,經過Qos優化,在整個無線網路內部可以實現WIFI語音的優化,更可以保證關鍵應用的流暢運行。
如今的WIFI網路覆蓋,多採用AC+AP的覆蓋方式,無線網路中一個AC(無線控制器),多個AP(收發信號),此模式應用於大中型企業中,有利於無線網路的集中管理,多個無線發射器能統一發射一個信號(SSID),並且支持無縫漫遊、和AP射頻的智能管理。相比於傳統的覆蓋模式,有本質的提升。 (支持無縫漫遊:通俗定義,用戶處於無線網路中,從A點到B點經過了一定距離,傳統覆蓋模式因為信號不好必定會斷開,而無縫漫遊技術,可以將多個AP統一管理,從A點到B點中,盡管用戶經過了多個AP的信號,但信號間無縫的切換,讓用戶感覺不到信號的轉移,勘測數據中丟包率小於1%,從而很好的對一個大區域的不中斷的無線覆蓋)
AC+AP的覆蓋模式,順應了無線通訊智能終端的發展趨勢,隨著Iphone、Ipod等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無線WIFI的需求不可或缺。
H. 隧道人員定位如何實現
隧道人員定位系統通過在隧道內已完工區部署一維隧道定位基站,施工區的防水台車、二襯台車部署子基站(電池供電),實現對施工人員、工作車輛和工程機械設備精準定位。如下圖:
隧道人員定位系統部署圖
I. 為什麼有的Wi-Fi用萬能鑰匙破解不了,為什麼我需要原因。
因為WIFI萬能鑰匙的作用是共享WIFI,而不是強行破解WIFI密碼,所以WIFI萬能鑰匙只能連接由用戶共享的WIFI熱點,未被分享過的WIFI熱點則無法連接。
WiFi萬能鑰匙是一款基於分享經濟模式而推出的免費上網工具。通過雲計算技術,將熱點主人分享的閑置WiFi資料進行利用,幫助更多的人上網。所有的熱點信息基於雲端資料庫,內置全國數萬Wi-Fi熱點數據,隨時隨地輕松接入無線網路,最大化使用各種聯網的移動服務,掃除無網斷網的狀態。
WiFi萬能鑰匙通過安全雲感知系統,提前預知使用的WIFI有無風險:
自研開發WiFi安全雲感知系統,利用大數據追蹤,對WiFi熱點進行全方位的安全評估,在連接前,針對風險WiFi做出預警,幫助用戶提前預知風險,同時系統自學習能力,能夠對預判到的風險WiFi熱點進行智能追蹤,及時調整判斷,從而避免誤判斷,提高預警准確率。
為保證用戶使用WiFi萬能鑰匙 上網安全,萬能鑰匙開發了安全隧道保護系統,對用戶上網中的信息傳輸進行加密,保證用戶隱私安全。 同時智能體檢功能可以在用戶上 網過程中,實時對釣魚、ARP攻擊、DNS篡改等網路攻擊行為進行 監測並採取底層驅動級防護。我們所有努力,只為你的上網安全。
以上內容參考WIFI萬能鑰匙官網——網路安全
J. 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的系統特點
系統具有傳輸距離遠、識別無「盲區」、信號穿透能力強、對人體無電磁污染、環境適應能力強、便於網路連接遠程監控、故障自我診斷等特點,使礦方真正實現井下人員全自動化安全管理的目標。
零漏讀/誤讀
系統在無線編碼發射器和採集控制器之間採用先進可靠的無線通訊交互方式,保證了當批量人員同時通過採集控制器時,也不會發生漏讀、誤讀情況,保證了數據的准確性。
多用戶瀏覽及聯網功能
系統軟體採用B/S網路架構,可以分配多個不同許可權用戶,客戶端不需要安裝任何程序,即可在網路終端瀏覽及了解相關信息。
自動考勤及入井身份核實
實現人員出入井的自動考勤。並通過入井身份核實功能,確保入井人員身份唯一性檢驗,杜絕人員替崗、非法身份入井等現象,特別對外包隊人員的變更實現有效管理。
安裝調試簡單,易於維護和管理
對於井下作業人員來說,無需培訓及特別要求,易於操作和被作業人員接受。
雙向信息呼叫功能,滿足礦方綜合管理的需要
系統可以向目標發出呼叫信息,如一般呼叫、緊急呼叫、撤離呼叫等信息;可以呼叫一個特定目標,也可以呼叫多個目標(群呼);信息可以在第一時刻立即傳達到每一個人,實現實時信息傳遞。緊急情況下,井下人員還可以通過攜帶型卡向系統發出呼救信號,從而得到其他人員的及時救助。
特別強調:通過此功能,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可通知全部人員緊急撤離,最大限度的防止危害擴大。
地面呼叫指令發送機制:
第一步 地面計算機軟體系統發送群呼或呼叫某人指令
第二步無線網線信號廣播
第三步 被呼叫攜卡人員識別卡聲光報警
第四步 攜卡人員呼叫應答
第五步無線網路信號接收
第六步 地面中心獲悉。
地面撤離指令發送機制:
第一步 地面計算機軟體系統發送撤離指令
其他同上。
為應急救援提供決策
通過系統採集井下人員的分布情況,支持事故後准確地判斷人員所處位置,為實施應急救援創造有利條件。
良好的功能擴展性
系統可擴展和兼容其他信息監測系統,如語音通訊功能,通過在採集控制設備上增設語音通訊模塊,並依託e安通終端設備,實現井上下即時語音通訊。
使用安全
經國家權威通信計量部門檢測,系統設備發射功率低,安全可靠,對其它設備無干擾。
高速運動目標識別及抗沖突能力
在礦井下通過對200張同時以60km/h運動的標識卡的識別測試,無漏卡。證明系統可滿足對高速運動目標識別要求,抗干擾能力強。成功實現對井下車輛的實時跟蹤定位管理。
光纜/電纜混合網路
配置靈活方便,傳輸帶寬大,保證信息的實時有效傳輸。
自主知識產權
系統設備自主開發,系統配套完整,技術先進,功能多樣,後續開發拓展能力強,將會不斷地有新功能增加到系統中,保證用戶系統增值,節省用戶投資。自主創新,技術領先,國內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