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Wifi無線網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Wi-Fi是IEEE定義的無線網技術,在1999年IEEE官方定義802.11標準的時候,IEEE選擇並認定了CSIRO發明的無線網技術是世界上最好的無線網技術,因此CSIRO的無線網技術標准,就成為了2010年Wi-Fi的核心技術標准。 Wi-Fi技術由澳洲政府的研究機構CSIRO在90年代發明並於1996年在美國成功申請了無線網技術專利。( US Patent Number 5,487,069)發明人是悉尼大學工程系畢業生Dr John O'Sullivan領導的一群由悉尼大學工程系畢業生組成的研究小組 。 IEEE曾請求澳洲政府放棄其Wi-Fi專利讓世界免費使用Wi-Fi技術,但遭到拒絕。 澳洲政府隨後在美國通過官司勝訴或庭外和解,收取了世界上幾乎所有電器電信公司(包括蘋果,英特爾,聯想,戴爾,AT&T,索尼,東芝,微軟,宏碁,華碩,等等)的專利使用費。2010年我們每購買一台含有Wi-Fi技術的電子設備的時候,我們所付的價錢就包含了交給澳洲政府的Wi-Fi專利使用費。2010年全球每天估計會有30億台電子設備使用Wi-Fi技術,而到2013年底CSIRO的無線網專利過期之後,這個數字預計會增加到50億。 Wi-Fi被澳洲媒體譽為澳洲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科技發明,其發明人John O'Sullivan被澳洲媒體稱為」Wi-Fi之父「並獲得了澳洲的國家最高科學獎和全世界的眾多贊譽,其中包括歐盟機構,歐洲專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 (EPO)頒發的European Inventor Award 2012 ,即2012年歐洲發明者大獎。
利用ZigBee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對LED節能燈實現遠程式控制制的方案,給出了詳細的軟硬體設計。
1. 自組網控制系統及工作原理
為實現故障檢測、溫度檢測、電壓檢測、亮度檢測和控制以及故障報警等功能,自組網控制系統採用了圖1所示的設計。
整個無線網路是由終端節點(ZigBee Endpoint,ZE)、路由(ZigBee Router,ZR)、和協調器(ZigBee Coordinator,ZC)3種設備構成。其中終端是簡化功能設備(Reced Function Device,RFD),只能與路由或者協調器直接通信。路由是全功能設備(FuU Function Device,FFD),既可以和路由和終端直接通信,也可以和協調器直接通信。協調器是PAN協調器(PANC),負責一個PAN區域的網路建立及管理。協調器收集所有節點和路由的信息,通過RS232發給監控計算機來確定燈的亮度、環境溫度、電池電量等。
工作原理:系統中每個終端、路由分別控制一盞燈,每個燈對應一個ID(終端或路由加入網路時由協調器自動分配),各個節點和路由將感測器收集的數據通過無線發送到協調器,協調器將收到的數據通過串口發送到監控計算機。如果LED燈出現故障,檢測電路會產生報警信號,報警信號最終會發送到監控計算機,計算機會提示工作人員故障燈的ID,讓維護更便利。另外終端的光敏感測器會收集光照的程度,然後由終端自動的調整光照的亮度。
終端也會將自身的供電電壓傳送到監控計算機,以防節點缺電而影響使用。
2. 系統硬體設計
系統是由電源模塊、無線傳輸模塊(CC2530、溫度檢測、電壓檢測)、LED驅動模塊、LED檢測模塊等組成,具體硬體電路邏輯結構如圖2所示。其中電源模塊是採用市面常用的ASM1117-5.0和ASM1117-3.3,原理簡單易懂。下面主要介紹無線通信模塊和LED驅動模塊。
無線通信模塊採用TI公司的CC2530模塊,CC2530是用於IEEE 802.15.4、ZigBee和RF4CE應用的一個真正的片上系統(SoC)解決方案。它能夠以非常低的總的材料成本建立強大的網路節點。CC2530結合了領先的RF收發器的優良性能、業界標準的增強型8051 CPU、系統內可編程快閃記憶體、8 KB RAM和許多其他強大的功能。CC2530有4種不同的快閃記憶體版本:CC2530F32/64/128/256(分別具有32/64/128/256 KB快閃記憶體)。CC 2530具有不同的運行模式,使得它尤其適應超低功耗要求的系統。運行模式之間的轉換時間短,進一步確保了低能源消耗。CC2530優良的性能和具有代碼預取功能的低功耗、8051微控制器內核、32/64/128 KB的系統內可編程快閃記憶體、8 KBRAM,具備在各種供電方式下的數據保持能力並且支持硬體調試,具有極高的接收靈敏度和抗干擾性能。它的可編程輸出功率高達4.5 dBm,並且只需極少的外接元件。硬體電路結構框圖如圖3所示,其中光控單元採用TPS851晶元,溫控模塊採用TC77。
LED驅動模塊採用的晶元是PT4115。PT4115是一款連續電感電流導通模式的降壓恆流源,用於驅動一顆或多顆串聯LED。PT4115輸人電壓范圍從6~30 V,輸出電流可調,最大可達1.2 A。根據不同的輸入電壓和外部器件,PT4115可以驅動高達數十W的LED。PT4115內置功率開關,採用高端電流采樣設置LED平均電流,並通過DIM引腳可以接受模擬調光和很寬范圍的PWM調光。當DIM的電壓低於0.3 V時,功率開關關斷,PT4115進入極低工作電流的待機狀態。驅動原理圖如圖4所示。PT4115和電感L、電流采樣電阻RS形成一個自振盪的連續電感電流模式的降壓、恆流LED控制器。VIN上電時,L和RS的初始電流為零,LED輸出電流也為零。這時候,CS比較器的輸出為高,內部功率開關導通,SW的電位為低。電流通過L、RS、LED和內部功率開關從VIN流到地,電流上升的斜率由VIN、L和LED壓降決定,在RS上產生一個壓差VCSN,當VIN-VCSN>115mV時,CS比較器的輸出變低,內部功率開關關斷,電流以另一個斜率流過L、RS、LED和肖特基二極體(D),當VIN-VCSN<85 mV時,功率開關重新打開,這樣使得在LED上的平均電流為I。I=(0.085+0.115)/(2×RS)=0.1/RS。
上位機能夠為工作人員清楚地提供電壓、溫度、節點數目、節點地址等數據,實現遠程無線控制,創作和諧的人機交互界面,如圖7所示。工作人員能夠在上位機上使用ID對燈亮暗程度進行遠程式控制制。
❸ 知道WiFi的由來嗎
Wi-Fi的由來
1996年,美國網路通訊設備大廠朗訊(Lucent)率先發起成立無線以太兼容性聯盟(,WECA),著手創立無線網路協議(WLAN),發展起初發展不順,聲勢遠落藍牙(Blue-tooth)之後。
1999年,WECA更名為Wi-Fi聯盟,再度架構一套認證標准,提出通行業界的無線網路技術--802.11一系列規格,包括802.11.b、802.11.a、802.11.等。
Wi-Fi作為802.11b的昵稱,與乙太網絡作為IEEE802.3的昵稱道理一樣。經過Wi-Fi聯盟兼容性測試的無線網路產品,即使製造商不同,也可互通與兼容,如PCMCIA無線網卡、USB無線模塊等。根據Wi-Fi聯盟數據顯示,自2000年聯盟開始進行認證以來,截止2002年底約有680項產品已獲得Wi-Fi認證。
「wifi」拼音音譯為:「waifai」亦或「waifi」。「waifai」為通訊官方譯音。據著名的美國韋氏大學詞典和法國的羅貝爾詞典,音標是[wifi],發音還是為「waifai」。
Wi-Fi技術的發展
按照發展Wi-Fi可分為五代。由於ISM頻段中的2.4GHz頻段被廣泛使用,例如微波爐、藍牙,它們會干擾Wi-Fi,令速度減慢,5GHz干擾則較小。雙頻路由器可同時使用2.4GHz和5GHz,但設備則只能使用某一個頻段,日常建議連接5GHz頻段(需要設備支持,否則只能搜索到2.4GHz頻段的Wi-Fi)。
第一代802.11,1997年制定,只使用2.4GHz,最快2Mbit/s
第二代802.11b,只使用2.4GHz,最快11Mbit/s,正逐漸淘汰
第三代802.11g/a,分別使用2.4GHz和5GHz,最快54Mbit/s
第四代802.11n,可使用2.4GHz或5GHz,20和40MHz信道寬度下最快72和150Mbit/s
第五代802.11ac,只使用5GHz。
❹ wifi什麼時候普及的
2010年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在國內越來越廣泛,高級賓館、豪華住宅區、飛機場以及咖啡廳之類的區域都有Wi-Fi介面。
廠商只要在機場、車站、咖啡店、圖書館等人員較密集的地方設置「熱點」,並通過高速線路將網際網路接入上述場所。
這樣,由於「熱點」所發射出的電波可以達到距接入點半徑數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戶只要將支持Wi-Fi的筆記本電腦或PDA或手機或psp或ipodtouch等拿到該區域內,即可高速接入網際網路。
WiFi的技術特點
一、優點
1、無線電波覆蓋范圍廣,WiFi半徑則達100米,適宜單位樓層以及辦公室內部運用。
2、速度不僅快,而且可靠性高802.11b的無線網路規范即是IEEE 802.11網路規范變種。最高帶寬是11Mbps,在信號有干擾或者比較弱的情況之下,帶寬可以調整到1Mbps、5.5Mbps及2Mbps,帶寬自動調整,有效保障網路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3、無需布線WiFi的優勢主要在不需要布線,可不受布線條件的限制。所以十分適宜移動辦公用戶需求,具備著廣闊市場前景。
二、不足之處
IP無線網路存在著部分不足之處,例如:切換時間長、覆蓋半徑小、帶寬不高等,使它不能很好支持移動VoIP等要求高的應用。
因為無線網路系統對上層業務開發的不開放原因,使很多適宜IP移動環境的業務難以開發。定位在家庭用戶的WLAN產品,在許多地方不能夠滿足運營商在網路維護、運營上的要求。
❺ 什麼是無線網路技術怎樣實現上網
無線網路技術簡介
您正在看的無線上網知識是:無線網路技術簡介。
無線通信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技術,有了它,我們在進行數據交換時就不必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瀏覽Internet,再也不用為網路布線而苦惱……。但是,現在相關的無線網路技術實在是太多了,畢竟有好有壞。下面就對目前流行的技術進行簡單的介紹。
窄帶廣域網
1.HSCSD
HSCSD(高速線路交換數據)是為無線用戶提供38.3kbps速率傳輸的無線數據傳輸方式,它的速度比GSM通信標準的標准數據速率快4倍,可以和使用固定電話數據機的用戶相比。當前,GSM網路單個信道在每個時隙只能支持1個用戶,而HSCSD通過允許1個用戶在同一時間同時訪問多個信道來大幅改進數據訪問速率。但美中不足的是,這會導致用戶成本的增加。假設1個標準的數據傳輸速率是14 400bps,使用具有4個時隙的HSCSD將使數據訪問速率達到57.6Kbps。目前支持HSCSD的手機有NOKIA的6210和6250。
2.GPRS
GPRS(多時隙通用分組無線業務)是一種很容易與IP介面的分組交換業務,其速率可達9.6~14.4kbps,甚至能達到115kbps,並且能夠傳送話音和數據。該技術是當前提高Internet接入速度的熱門技術,而且還有可能被應用在廣域網中。GPRS又被認為是GSM第2階段增強(GSM Phase2+)接入技術。GPRS雖是GSM上的分組數據傳輸標准,但也可和IS-136標准結合使用。隨著Internet的發展和蜂窩移動通信的普及,GSM的發展有目共睹,因而GPRS技術的前景也十分廣闊。
GPRS是GSM一項新的承載業務,提高並簡化了無線數據接入分組網路的方式,分組數據可直接在GSM基站和其他分組網之間傳輸。它具有接入時間短、速率高的特點。由於它是分組方式的,因此可以按位元組數來計費,這些和傳統的撥號接入時間長、按電路持續時間計費明顯不同。同時,GPRS網是GSM上的分組網,它實際上又是Internet的1個子網。在GPRS的支持下,GSM可以提供:E-mail、網頁瀏覽、增強的短消息業務、即時的無線圖像傳送、尋像業務、文本和住處共享、監視、Voice over Internet、廣播業務。由於它採用的是分組技術,與傳統的無線電路業務在實施上有完全不同的特點。
GPRS網路同時支持IPv4和IPv6,是通向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的重要一步。它適合於突發性Internet/ Intranet業務,並能提供點到點的承載業務以及完成短消息業務的傳送。預計在將來,它也能提供單點到多點的業務。更重要的是GPRS具有有限的QoS支持,因為它可以由相關參數來指定業務的繼承性、可靠性、延時、流量。
目前市場上還很難買到支持GPRS的手機,並且中國移動通信目前還不支持GPRS。據稱,中國移動通信正在開發「夢網」,可能應用的技術就是GPRS。
3.CDPD
CDPD(蜂窩數字分組數據)採用分組數據方式,是目前公認的最佳無線公共網路數據通信規程。它是建立在TCP/IP基礎上的一種開放系統結構,將開放式介面、高傳輸速度、用戶單元確定、空中鏈路加密、空中數據加密、壓縮數據糾錯及重發和世界標準的IP定址模式無線接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供同層網路的無縫連接、多協議網路服務。
4.三種標準的比較
GSM標准機構ETSI出版HSCSD規范的時間要比出版GPRS規范的時間早1年多,但目前GPRS的實際應用要更廣泛一些。雖然已有10多家運營商從NOKIA和Ericssion訂購HSCSD的方案,但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商業化的HSCSD服務提供給用戶。
GPRS與CDPD性能比較(見表一):
類比後可以看出,GPRS和CDPD各有千秋,是移動上網的好選擇。
5.其他目前很難見到的技術
(EDGE和UMTS)
EDGE是一種有效提高了GPRS信道編碼效率的高速移動數據標准,它允許高達384Kbps的數據傳輸速率,可以充分滿足未來無線多媒體應用的帶寬需求。EDGE是為無法得到UMTS頻譜的移動網路運營商而設計的,它提供一個從GPRS到UMTS的過渡性方案,從而使現有的網路運營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無線網路設備,在第三代移動網路商業化之前提前為用戶提供個人多媒體通信業務。現在,NOKIA和Ericssion公司的研究和開發部門正在對 EDGE技術進行攻關,有望在2001~2002年將其投入商用。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是ITU IMT-2000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1991年,ETSI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技術研究,1998年初,它為UMTS選擇了一種無線介面UTRA(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作為全球地面無線接入網路的基礎。
UMTS除支持現有的一些固定和移動業務外,還提供全新的互動式多媒體業務。UMTS使用ITU分配的、適用於陸地和衛星無線通信的頻帶。它可通過移動或固定、公用或專用網路接入,與GSM和IP兼容。UMTS可支持高達2Mb/s的數據速率,與IP結合將更好地支持互動式多媒體業務和其他寬頻應用(如可視電話和會議電視等)。實際上,只要有足夠的帶寬,UMTS可支持更高的速率。例如,在UMTS發展的高級階段,採用LAN(微波或紅外)技術,可使系統速率高達155Mb/s。預計到2003年以後,UMTS有望投入使用。
寬頻廣域網
1.LMDS
LMDS(本地多點分配業務)是一種微波的寬頻業務,工作在28GHz附近頻段,在較近的距離雙向傳輸話音、數據和圖像等信息。LMDS採用一種類似蜂窩的服務區結構,將一個需要提供業務的地區劃分為若干服務區,每個服務區內設基站,基站設備經點到多點無線鏈路與服務區內的用戶端通信。每個服務區覆蓋范圍為幾公里至十幾公里,並可相互重疊。LMDS屬於無線固定接入,而它最大的特點在於寬頻特性,可用頻譜往往達1GHz以上,一般通信速度可以達到 2Mbps。
2.SCDMA
無線用戶環路系統是國際上第一套同時應用智能天線(Smart Antenna)技術、採用SWAP空間信令,利用軟體無線電(Software Radio)實現的同步CDMA(Synchronous CDMA)無線通信系統。系統由基站控制器、無線基站、用戶終端(多用戶固定台、少用戶固定台、單用戶固定台及手持機)和網路管理設備等組成。單基站工作在一個給定的載波頻率,佔用0.5MHz帶寬,主要功能是完成與基站控制器或交換機的有線連接以及與用戶終端的無線連接。基站和基站控制器通過E1介面(2Mbps)以R2或V5介面信號接入PSTN網。基站與用戶終端的空中介面使用SWAP信令,以無線方式為用戶提供話音、傳真和低速數據業務。多用戶終端還具有內部交換功能(即同一多用戶固定台的用戶彼此呼叫不佔用空中碼道)。網路管理完成系統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數據維護及安全管理等功能。
3.WCDMA
WCDMA(寬頻分碼多工存取)全名是Wideband CDMA,它可支持384Kbps到2Mbps不等的數據傳輸速率,在高速移動的狀態,可提供384Kbps的傳輸速率,在低速移動或是室內環境下,則可提供高達2Mbps的傳輸速率。此外,在同一傳輸通道中,它還可以提供電路交換和分包交換的服務,因此,消費者可以同時利用交換方式接聽電話,然後以分包交換方式訪問網際網路。這樣的技術可以提高行動電話的使用效率,使得我們可以超越在同一時間只能做語音或數據傳輸的服務限制。
4.寬頻協議的比較
一般情況下看,LMDS多用於網際網路訪問,SCDMA多用於視頻會議,WCDMA多用於可視行動電話。當然3者都可實現這些功能。不過目前除了LMDS尚可在國內見到,其餘的恐怕要過兩年才能見到。
區域網
1.Bluetooth
藍牙,大家一定聽說過吧。這種系統是使用擴頻(spread spectrum)技術,在攜帶型裝置和區域網路之間提供一個快速而安全的短距離無線電連接。它提供的服務包括網際網路(Internet)、電子郵件、影像和數據傳輸以及語音應用,延伸容納於3個並行傳輸的64kb/s PCM通道中,提供1Mbps的流量。這一觀念已被2000個左右的不同用戶組織所採用,並獲得許多主要半導體製造廠家的支持。
藍牙無線技術既支持點到點連接,又支持點到多點的連接。蘊藏在筆記本電腦、Palm和PDA、Windows CE設備、蜂窩手機、PCS電話及其他外設的轉發設備中,可以使這些設備在各種網路環境中進行通訊。現在的規范允許7個「從屬」設備和一個「主」設備進行通訊。幾個這樣的小網路(piconet)也可以連接在一起,通過靈活的配置彼此進行溝通。
❻ WiFi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WIFI是由澳大利亞一位名為約翰.沙利文博士率領的團隊創造出來的,他們所屬澳大利亞最大的科研機構,叫做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所以,WIFI是屬於澳大利亞的,當地政府因為這項發明,時至今日,每年都可以獲得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這項技術,於90年代誕生。當時,沙利文博士帶領著研究所內其他的同事,開始研究如何能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讓無線網路信號進行傳輸,後來,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努力,當它與有線網路傳輸一樣穩定、快捷的時候,標志著WIFI問世。並於1996年申請了專利。
(6)無線網路技術怎麼出現擴展閱讀:
自1997年起,逐漸有一些其他的機構獲得了澳洲政府的非獨家授權,允許其商用。見此情形,國際WIFI聯盟想要說服澳大利亞政府,勸其開放無線網的使用,意思是放棄專利,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享受到無線網帶來的便捷。
再加上當時出現了一些未經授權便私自將WiFi商用的機構,澳大利亞政府並未接受這個提議,還將那些私自商用的機構全部告上了法庭。
包括我們現在能想像得到的各種生產手機、電腦的廠商,都和他們打過官司,比如蘋果、索尼、戴爾以及微軟等等。
❼ 家裡的無線網突然沒網了怎麼回事
1、路由器介面問題
檢查路由器的各個介面的插頭是否是插好的。檢查完畢後可以重啟一下路由器看網路是否可用。
2、運營商線路問題
可以撥打運營商電話查詢附近線路是否出現故障。如果是的話,等待運營商處理即可。
3、查詢是否欠費
撥打運營商的客服電話,聯系人工客服,查詢寬頻線路是否已欠費,欠費會導致停網。
4、路由器故障
可能是路由器損壞導致的網路無法連接,可以維修或者更換路由器。
無線網路:
所謂無線網路,是指無需布線就能實現各種通信設備互聯的網路。無線網路技術涵蓋的范圍很廣,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及射頻技術。
根據網路覆蓋范圍的不同,可以將無線網路劃分為無線廣域網(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無線區域網(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無線城域網(WMAN: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和無線個人區域網(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❽ 試說明無線網路在生活中的應用
行動電話就是無線網路系統的一部分,人們每天使用行動電話與他人通話。經由利用人造衛星及其他信號,無線網路系統使越洋消息的發送化為可能。在災難應對上,警局使用無線網路迅速地傳播重要消息;不論是在小型辦公大樓內或橫越整個地球,個人及公司都利用無線網路快速地發送或分享資料。
無線網路的其他重要應用之一,就是在基礎電信建設貧乏或缺乏資源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一個便宜及快速的管道連接上互聯網,像是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
特點
1、可移動性強,能突破時空的限制。
無線網路是通過發射無線電波來傳遞網路信號的,只要處於發射的范圍之內,人們就可以利用相應的接受設備來實現對相應網路的連接。這個極大地擺脫了空間和時間方面的限制,是傳統網路所無法做到的。
2、網路擴展性能相對較強。
與有線網路不一樣的是,無線網路突破了有線網路的限制,其可以隨時通過無線信號進行接人,其網路擴展性能相對較強,可以有效實現網路工作的擴展和配置的設置等。用戶在訪問信息時也會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無線網路不僅擴展了人們對使用網路的空間范圍,而且還提升了網路的使用效率。
3、設備安裝簡易、成本低廉。
通常來說,安裝有線網路的過程中是較為復雜繁瑣的,有線網路除了要布置大量的網線和網線接頭,而且其後期的維護費用非常高。而無線網路則無需布設大量的網線,安裝—個無線網路發射設備即可,同時這也為後期網路維護創造了非常便利的條件,極大地降低了網路前期安裝和後期維護的成本費用。
與有線網路相比,無線網路的主要特點是完全消除了有線網路的局限性,實現了信息的無線傳輸,使人們更自由地使用網路。
同時,網路運營商操作也非常方便,首先,線路建設成本降低,運行時間縮短,成本回報和利潤生產相對較快。這些優勢包括改進了管理員的無線信息傳輸管理,並為網路中沒有空間限制的用戶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無線網路的類型
1、無線PAN
無線個域網(WPAN) 將設備連接到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通常在一個人的范圍內。[9]例如,藍牙無線電和不可見紅外光都提供了一個 WPAN,用於將耳機連接到筆記本電腦。ZigBee還支持 WPAN 應用程序。
隨著設備設計人員開始將 Wi-Fi 集成到各種消費電子設備中,Wi-Fi PAN 變得司空見慣(2010 年)。英特爾「我的 WiFi」和Windows 7「虛擬Wi-Fi」功能使 Wi-Fi PAN 的設置和配置更簡單、更容易。
2、無線區域網
甲無線區域網(WLAN)鏈路使用無線分發方法,通常提供通過接入點訪問網際網路連接在短距離內的兩個或更多的設備。採用擴頻或OFDM技術可以允許用戶在本地覆蓋區域內四處走動,並且仍然保持連接到網路。
3、無線自組織網路
無線自組織網路,也稱為無線網狀網路或移動自組織網路(MANET),是由以網狀拓撲結構組織的無線電節點組成的無線網路。每個節點代表其他節點轉發消息,每個節點執行路由。
4、無線城域網
無線城域網是一種連接多個無線區域網的無線網路。
移動網路是分布在陸地區域稱為小區,每個小區由至少一個固定位置的服務的無線網路收發器,被稱為小區站點或基站。在蜂窩網路中,每個小區的特點是使用來自其所有直接相鄰小區的一組不同的無線電頻率以避免任何干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無線網路
❾ 無線區域網的歷史(全面的)
說到無線區域網的歷史起源,可能大家都會認為是最近才出現的一項新興技術,但它的出現實際上比想像的還要早。無線區域網的初步應用,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非常高的加密技術。二戰時期,美軍和盟軍都廣泛使用了這項技術,並讓學者從中得到了靈感。1971年,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被稱為ALOHNET網路,是最早的無線區域網絡。這個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開始,無線區域網可以說是正式誕生了。
隨作個人計算機誕生並初步發展,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無線區域網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才開始出現,當時摩托羅拉公司開發出了第一代商用無線區域網。1990年,IEEE啟動了802.11項目,正式開始了無線區域網的標准化工作;1997年,IEEE改進了802.11協議的國際互通標准;1999年,IEEE批准了802.11b和802.11a兩個無線網路的通信標准;2001年,IEEE對QoS和無線區域網安全性草案作出了明確表述;2002年,已經有超過130家參與公司成為標准投票成員。
❿ 手機是什麼時候開始有wifi功能的
2010年WIFI在國內開始大規模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