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無線感測器網路
無線感測器的無線傳輸功能,常見的無線傳輸網路有RFID、ZigBee、紅外、藍牙、GPRS、4G、2G、Wi-Fi、NB-IoT。
與傳統有線網路相比,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具有很明顯的優勢特點,主要的要求有: 低能耗、低成本、通用性、網路拓撲、安全、實時性、以數據為中心等。
Ⅱ 蔬菜大棚所用到的無線感測網路什麼技術
造價從260一平方到600一平方不等。 系統原理 溫室大棚自動化控制系統是根據溫室大棚內的溫濕度、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等感測器採集到的信息,利用RS485匯流排將感測器信息送給485轉232的轉換器,接到上位計算機上進行顯示,報警,查詢。監控中心將收到的采樣數據以表格形式顯示和存儲,然後將其與設定的報警值相比較,若實測值超出設定范圍,則通過屏幕顯示報警或語音報警,並列印記錄。與此同時,監控中心可向現場控制器發出控制指令,監測儀根據指令控制風機、水泵等設備進行降溫除濕等操作,以保證溫室內作物的生長環境。監控中心也可以通過報警指令來啟動現場監測儀上的聲光報警裝置,通知溫室管理人員採取相應措施來確保溫室內的環境正常。 物聯網技術在智能溫室中的應用 實際上,物聯網技術是將各種感知技術、現代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聚合與集成應用。 在溫室環境里,單棟溫室可利用物聯網技術,成為無線感測器網路一個測量控制區,採用不同的感測器節點和具有簡單執行機構的節點,如風機、低壓電機、閥門等工作電流偏低的執行機構,構成無線網路,來測量基質濕度、成分、pH值、溫度以及空氣濕度、氣壓、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再通過模型分析,自動調控溫室環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業,從而獲得植物生長的最佳條件。 對於溫室成片的農業園區,物聯網也可實現自動信息檢測與控制。通過配備無線感測節點,每個無線感測節點可監測各類環境參數。通過接收無線感測匯聚節點發來的數據,進行存儲、顯示和數據管理,可實現所有基地測試點信息的獲取、管理和分析處理,並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方式顯示給各個溫室的用戶,同時根據種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種聲光報警信息和簡訊報警信息,實現溫室集約化、網路化遠程管理。 此外,物聯網技術可應用到溫室生產的不同階段。在溫室准備投入生產階段,通過在溫室裡布置各類感測器,可以實時分析溫室內部環境信息,從而更好地選擇適宜種植的品種;在生產階段,從業人員可以用物聯網技術手段採集溫室內溫度、濕度等多類信息,來實現精細管理,例如遮陽網開閉的時間,可以根據溫室內溫度、光照等信息來感測控制,加溫系統啟動時間,可根據採集的溫度信息來調控等;在產品收獲後,還可以利用物聯網採集的信息,把不同階段植物的表現和環境因子進行分析,反饋到下一輪的生產中,從而實現更精準的管理,獲得更優質的產品。 物
Ⅲ 無線感測器網路體系結構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
結構
感測器網路系統通常包括感測器節點EndDevice、匯聚節點Router和管理節點Coordinator。
大量感測器節點隨機部署在監測區域內部或附近,能夠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網路。感測器節點監測的數據沿著其他感測器節點逐跳地進行傳輸,在傳輸過程中監測數據可能被多個節點處理,經過多跳後路由到匯聚節點,最後通過互聯網或衛星到達管理節點。用戶通過管理節點對感測器網路進行配置和管理,發布監測任務以及收集監測數據。
感測器節點
處理能力、存儲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對較弱,通過小容量電池供電。從網路功能上看,每個感測器節點除了進行本地信息收集和數據處理外,還要對其他節點轉發來的數據進行存儲、管理和融合,並與其他節點協作完成一些特定任務。
匯聚節點
匯聚節點的處理能力、存儲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對較強,它是連接感測器網路與Internet 等外部網路的網關,實現兩種協議間的轉換,同時向感測器節點發布來自管理節點的監測任務,並把WSN收集到的數據轉發到外部網路上。匯聚節點既可以是一個具有增強功能的感測器節點,有足夠的能量供給和更多的、Flash和SRAM中的所有信息傳輸到計算機中,通過匯編軟體,可很方便地把獲取的信息轉換成匯編文件格式,從而分析出感測節點所存儲的程序代碼、路由協議及密鑰等機密信息,同時還可以修改程序代碼,並載入到感測節點中。
管理節點
管理節點用於動態地管理整個無線感測器網路。感測器網路的所有者通過管理節點訪問無線感測器網路的資源。
無線感測器測距
在無線感測器網路中,常用的測量節點間距離的方法主要有TOA(Time of Arrival),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超聲波、RSSI(Received Sig nalStrength Indicator)和TOF(Time of Light)等。
Ⅳ 無線溫度感測器的組成部分
系統主要由無線溫度感測器、測溫通信終端(溫度顯示儀)、溫度檢測預警工作站三部分組成。
無線溫度感測器:由控制單元、無線數據傳輸和溫度測量三部分組成。測溫後,將溫度數據通過無線方式傳遞給測溫通訊終端。主要安裝在易發熱的電纜連接、變壓器與開關的表面。每個無線溫度感測器具有唯一的ID編號,實際安裝使用時記錄每個感測器的安裝地點,並與編號一起錄入溫度檢測工作站計算機資料庫中。感測器每隔一定時間(可以事先設定)自動發射一次監測點的溫度數據,發現溫度異常立即報警,可不受發送周期限制。
測溫通信終端(溫度顯示儀):安裝在集控室內,負責接收各無線溫度感測器發送出的溫度數據,在資料庫中作長期保存,實時顯示監測點。
測溫工作站:負責接收各溫度顯示儀上傳的溫度數據集中顯示、分析處理。通過安裝在PC機上的後台監測軟體,以電子地圖的形式顯示各測溫點的位置及溫度變化,實時在線遠程監測。
Ⅳ 什麼是無線感測技術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將傳統感測器採用點對點傳輸、連接感測控制器而構成感測網路雛形,我們把它歸之為第一代感測器網路。隨著相關學科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感測器網路同時還具有了獲取多種信息信號的綜合處理能力,並通過與感測控制的相聯,組成了有信息綜合和處理能力的感測器網路,這是第二代感測器網路。而從上世紀末開始,現場匯流排技術開始應用於感測器網路,人們用其組建智能化感測器網路,大量多功能感測器被運用,並使用無線技術連接,無線感測器網路逐漸形成。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新一代的感測器網路,具有非常上世紀70年代,其發展和應用,將會給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帶來深遠影響。
無線感測器網路可以看成是由數據獲取網路、數據頒布網路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組成的。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集成有感測器、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節點,各節點通過協議自組成一個分布式網路,再將採集來的數據通過優化後經無線電波傳輸給信息處理中心。
Ⅵ 無線溫度感測器的功能是什麼可以支持幾種無線傳輸方式,有哪些應用領域
無線溫度感測器具有數據採集,數據存儲,數據傳輸等功能,支持433MHZ,2.4GHZ,WI-FI等無線傳輸方式。
XL61無線溫度感測器(管壁式)應用范圍廣,無需布線,減少運維成本,安裝便捷,即插即用,適用於各種管網管道管溝、氣象、農業大棚、養殖場、倉儲館藏、冷藏冰櫃、實驗室、機房、生產車間等環境的溫度實時採集、無線傳輸、現場或遠程監測和預警。
Ⅶ 無線溫度感測器
杭州時祺科技的無線溫度感測器SDF3000工作原理由控制單元、無線數據傳輸和溫度測量三部分組成。測溫後,將溫度數據通過無線方式傳遞給測溫通訊終端。具有自檢測功能,當電池電壓低,感測器故障時自動發送報警信息給接收器。採用表帶式捆綁安裝,安裝便捷,傳輸距離為:空曠視距300米。
Ⅷ 無線溫度感測器的概述
在工業、電力行業中,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保證了社會的正常運作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設備的可靠性至關重要。眾多企業提倡對設備進行預防性維護,而溫度是預防性維護中最重要的監控參數,溫度的過高或過低均意味著故障產生的可能性。實現溫度在線監測是保證高壓設備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
高溫過熱直接導致電氣材料的的機械強度、物理性能下降,接觸電阻值增加,持續通流狀態下將會加速設備連接點氧化,氧化結果又促使接觸電阻值繼續增加,發熱加劇,溫度持續上升,導致高溫過熱。而高溫過熱問題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如果不加以控制,過熱程度會不斷加劇,每次溫度變化所增加的接觸電阻值,將會使下一次循環的熱量增加,所增加的溫度又使接頭的工作狀況進一步變壞,因而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電氣設備的使用壽命。
傳統的溫度測量方式周期長、施工復雜,效率低,不便於管理,發生故障時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理排查和重新鋪設線纜。而在特定場合下監測點分散、環境封閉或有高電壓,很多測溫方式無法實現測量工作。
無線溫度監測預警系統(NT1000)是集先進感測技術、數字識別技術、無線通信技術、低功耗技術、抗干擾技術以及自動化控制技術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品,由無線溫度顯示儀、無線溫度感測器、後台管理系統組成。可對多種惡劣環境條件下的設備溫度變化情況實現現場、遠程同時在線監測預警,方便維護人員全面及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況。具體應用在電氣設備的各種觸點、連接點,如:母線接頭、電纜接頭、室外刀閘開關觸點、變壓器及電動機引線接頭等測點。系統可以以電子地圖的形式顯示整個溫度場的分布,可清晰發現溫度異常點,判定故障隱患。提前採取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
Ⅸ 無線感測器網路與互聯網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無線感測器網路與互聯網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包含層次和識別方式上的不同。
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種分布式感測網路,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檢查外部世界的感測器。WSN中的感測器通過無線方式通信,因此網路設置靈活,設備位置可以隨時更改,還可以跟互聯網進行有線或無線方式的連接。
互聯網是利用局部網路或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感測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網路。
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種分布式感測網路,由大量的靜止或移動的感測器以自組織和多跳的方式構成的無線網路。
以協作地感知、採集、處理和傳輸網路覆蓋地理區域內被感知對象的信息,並最終把這些信息發送給網路的所有者。感測器、感知對象和觀察者構成了無線感測器網路的三個要素。
無線感測器網路所具有的眾多類型的感測器,可探測包括地震、電磁、溫度、濕度、雜訊、光強度、壓力、土壤成分、移動物體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周邊環境中多種多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