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路感測器書籍

無線網路感測器書籍

發布時間:2022-07-22 07:32:31

1. 嵌入式軟體和無線感測器網路這兩個方向的經典書籍推薦一下!

我方向是無限感測器網路
書籍《無線感測器網路》——孫利民 清華大學出版社
《無線感測器網路實驗教程》——徐勇軍
《無線感測器網路協議與體系結構》——holger karl

2. STM32W108嵌入式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圖書目錄

第1章嵌入式物聯網技術緒論1.1物聯網的組成1.2無線感測器網路1.2.1無線感測器網路結構1.2.2無線感測器網路特點1.3嵌入式物聯網控制技術1.3.1帶有可移動節點的大規模WSNs組網技術1.3.2智能移動體設計1.3.3嵌入式終端設計1.3.4無線感測器節點設計1.4基於ARM CortexM3核心ZigBee技術的優勢1.5思考與練習題第2章ARM CortexM3技術2.1概述2.2核心模塊2.2.1內部架構2.2.2寄存器2.3指令系統2.3.1指令列表2.3.2操作數2.3.3使用PC或SP的限制2.3.4第二操作數的構成2.3.5移位操作2.3.6地址對齊2.3.7相對於程序計數器PC的表達式2.3.8條件執行2.3.9指令寬度選擇2.3.10存儲器訪問指令2.3.11一般數據處理指令2.3.12乘法和除法指令2.3.13飽和指令2.3.14位域指令2.3.15跳轉和控制指令2.3.16其他指令2.4軟體編程介面2.5思考與練習題第3章STM32W108體系結構3.1STM32W108架構3.1.1片內結構3.1.2功能單元描述3.2封裝與引腳說明3.2.1封裝3.2.2引腳說明3.3思考與練習題第4章 STM32W108功能模塊設計4.1功能模塊概述4.2電源模塊4.2.1內部穩壓電源4.2.2外部穩壓電源4.2.3外部穩壓電源電路設計4.3復位模塊4.3.1復位原理4.3.2復位電路設計4.4時鍾管理模塊4.4.1時鍾模塊總體結構4.4.2時鍾功能模塊原理4.5系統定時器模塊4.5.1看門狗定時器4.5.2睡眠定時器4.6電源管理模塊4.6.1喚醒源4.6.2基本睡眠模式4.6.3深睡眠選項4.7思考與練習題第5章內部存儲器與無線射頻模塊5.1STM32W108內部存儲空間5.2Flash存儲器5.3RAM數據存儲器5.4STM32W108射頻模塊5.4.1接收模塊5.4.2發送模塊5.4.3集成MAC模塊5.4.4隨機數發生器5.5思考與練習題第6章STM32W108通用IO介面6.1通用IO功能描述6.1.1GPIO埠6.1.2配置6.1.3增強功能6.1.4復位6.1.5nBOOTMODE6.1.6GPIO模式6.1.7喚醒監控6.2通用IO配置寄存器6.2.1埠配置寄存器(低位)(GPIO_PxCFGL)6.2.2埠配置寄存器(高位)(GPIO_PxCFGH)6.2.3埠輸入數據寄存器(GPIO_PxIN)6.2.4埠輸出數據寄存器(GPIO_PxOUT)6.2.5埠輸出清除寄存器(GPIO_PxCLR)6.2.6埠輸出設置寄存器(GPIO_PxSET)6.2.7埠喚醒監控寄存器(GPIO_PxWAKE)6.2.8GPIO喚醒濾波寄存器(GPIO_WAKEFILT)6.2.9中斷選擇寄存器(GPIO_IRQxSEL)6.2.10GPIO中斷配置寄存器(GPIO_INTCFGx)6.2.11GPIO中斷標志寄存器(INT_GPIOFLAG)6.2.12GPIO調試配置寄存器(GPIO_DBGCFG)6.2.13GPIO調試狀態寄存器(GPIO_DBGSTAT)6.3應用實例解析6.3.1開發環境與硬體說明6.3.2軟體設計與規劃6.3.3LED控製程序設計6.3.4測試程序編寫6.3.5測試結果及分析6.4思考與練習題第7章STM32W108中斷機制7.1中斷控制7.1.1嵌套向量中斷控制器(NVIC)7.1.2事件管理器7.2中斷配置寄存器7.2.1頂級置位中斷配置寄存器(INT_CFGSET)7.2.2頂級清除中斷配置寄存器(INT_CFGCLR)7.2.3頂級置位中斷掛起寄存器(INT_PENDSET)7.2.4頂級清除掛起中斷標志寄存器(INT_PENDCLR)7.2.5頂級激活中斷寄存器(INT_ACTIVE)7.2.6頂級丟失中斷寄存器(INT_MISS)7.2.7輔助故障狀態寄存器(SCS_AFSR)7.3應用實例解析7.3.1開發環境與硬體說明7.3.2軟體設計與規劃7.3.3中斷處理程序設計7.3.4測試程序編寫7.3.5測試結果及分析7.4思考與練習題第8章STM32W108串列通信8.1串列通信控制模塊8.1.1功能描述8.1.2通信配置8.2UART8.2.1UART模塊8.2.2UART寄存器8.3UART通信應用實例8.3.1開發環境與硬體平台8.3.2軟體設計與規劃8.3.3測試程序編寫8.3.4測試結果及分析8.4SPI模塊8.4.1SPI主模式8.4.2SPI從模式8.4.3SPI寄存器8.5思考與練習題第9章STM32W108 AD轉換器9.1功能描述9.1.1配置9.1.2GPIO使用9.1.3參考電壓9.1.4偏置/增益校正9.1.5DMA9.1.6ADC輸入9.1.7模擬電壓輸入范圍9.1.8采樣時間9.1.9AD轉換9.1.10校準9.1.11注意事項9.1.12中斷9.2ADC寄存器9.2.1ADC配置寄存器(ADC_CFG)9.2.2ADC偏移寄存器(ADC_OFFSET)9.2.3ADC增益寄存器(ADC_GAIN)9.2.4ADC DMA配置寄存器(ADC_DMACFG)9.2.5ADC DMA狀態寄存器(ADC_DMASTAT)9.2.6ADC DMA起始地址寄存器(ADC_DMABEG)9.2.7ADC DMA緩沖區大小寄存器(ADC_DMASIZE)9.2.8ADC DMA當前地址寄存器(ADC_DMACUR)9.2.9ADC DMA計數寄存器(ADC_DMACNT)9.2.10ADC中斷標志寄存器(INT_ADCFLAG)9.2.11ADC中斷配置寄存器(INT_ADCCFG)9.3應用實例解析9.3.1開發環境與硬體說明9.3.2軟體設計與規劃9.3.3感測器數據採集程序設計9.3.4測試程序編寫9.3.5測試結果及分析9.4思考與練習題第10章802.15.4/ZigBee協議棧介面函數10.1802.15.4/ZigBee協議棧10.2STM32W108的802.15.4/ZigBee協議棧10.3協議棧介面10.4啟動協議棧實例解析10.4.1開發工具及協議棧安裝10.4.2工程創建10.4.3STM32W108協議棧實例解析10.5思考與練習題第11章STM32W108兩節點間通信11.1實例開發環境說明11.2軟體設計與規劃11.3程序設計與實現11.4測試結果及分析11.5思考與練習題第12章多節點間通信12.1實例任務規劃12.2實例開發環境12.3軟體設計與規劃12.4編程與實現12.5測試結果及分析12.6思考與練習題第13章多感測器環境參數監測實例13.1實例開發環境說明13.2硬體電路設計13.3軟體設計與規劃13.4感測器數據採集程序設計與實現13.4.1溫度感測器13.4.2溫濕度感測器13.4.3超聲波感測器13.4.4煙霧感測器13.4.5聲音感測器13.4.6光敏感測器13.5測試程序編寫13.6實例結果及分析13.7實例注意事項及說明13.8思考與練習題第14章μCOSII的移植及實時環境監測14.1開發環境說明14.2軟體設計與規劃14.3工程創建及文件添加14.4相關源文件更改14.5測試程序設計14.6實驗結果及分析14.7思考與練習題第15章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定位技術15.1RSSI與通信距離15.2距離計算經驗公式的確定15.3N次三邊質心加權定位法介紹15.4演算法設計15.4.1符號定義說明15.4.2數據包的接收保存及實時距離的計算15.4.3N次三邊質心加權法15.5定位演算法實現15.5.1軟體設計流程15.5.2經驗公式獲取程序設計15.5.3N次三邊質心加權定位程序設計15.6定位實驗及結果分析15.6.1經驗公式確定15.6.2N次三邊質心加權定位實驗15.7思考與練習題第16章節點自組織與移動智能體導航技術16.1開發環境與定位方法說明16.2系統設計16.2.1相關符號說明16.2.2總體設計16.2.3網路模型16.2.4無線自組網16.2.5移動節點定位16.2.6移動智能體導航分析16.2.7電子羅盤模塊工作原理16.2.8移植智能體導航設計16.3程序設計與實現16.3.1大規模自組網程序16.3.2移動智能體導航程序16.3.3主函數程序設計16.4調試與結果分析16.4.1無線自組織網路16.4.2移動智能體導航16.5思考與練習題

3. 我想學習無線感測器網路,買了本《無線感測器網路》孫利民的,可是看不懂,誰能告我,我得先看什麼

樓上的,敢問wsn跟化學還有關系???? 可以先學習下計算機網路什麼的,了解下osi五層或7層模型之類的基本概念,無線感測器網路在協議方面主要研究mac層和網路層,至少要對網路有一個宏觀上的概念才行~~~

4. STM32W108嵌入式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圖書簡介

物聯網技術(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無線感測器網路、嵌入式控制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綜合體,是近年來應用開發與研究的熱點。現在,物聯網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到智能感知和監控領域,並開始在環境監測、智能家居、安全監控、一體化智能網路、國防工業、物理信息系統等領域得到全面應用。我們可以預見,基於物聯網應用的信息時代已經到來,它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了適應物聯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國家教育部於2010年設立物聯網專業,全國各大高校紛紛設立物聯網專業並招生。因此,迫切地需要一本與當前物聯網專業發展相適應的教材,本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完成的。本書以當前最為流行的基於ARM CortexM3核心的32位低功耗處理器STM32W108設計無線組網和控制節點,其性能是當前無線感測器網路晶元中的最高配置。本書力求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為了說明一個問題,可能不惜篇幅,圖表並用,並設有實例解析,以便每一個物聯網技術開發的初學者都能快速上手,為物聯網相關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書的內容安排如下。
◆嵌入式與物聯網技術概述: 給出了物聯網的整體結構,並對其內部的功能模塊單元進行分析,給出了典型的設計方案,並對其關鍵技術進行了綜述。◆ARM CortexM3技術: 介紹了ARM CortexM3技術架構,對內核模塊及最新的Thumb2高效指令集進行了詳細分析。◆基於ARM CortexM3核心的32位低功耗處理器STM32W108的物聯網應用設計: 採用意法半導體(ST)晶元STM32W108,對晶元的體系結構、內部存儲器與無線射頻模塊、通用IO介面、中斷機制、串列通信介面(UART通信和SPI通信)、AD轉換器、802.15.4/ZigBee協議棧介面函數(API介面函數)、STM32W108兩節點及多點間通信、多感測器環境參數監測、基於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μCOSⅡ的移植及實時環境監測實例、節點定位方法和大規模節點自組織與移動智能體導航技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給出具體應用開發實例和解決方案。

5.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內容簡介

學習無線感測器網路,建議從幾個方面入手:
1、找相關專業書籍來深入學習,如無線感測器網路簡明教程,無線感測器網路基礎知識等
2、找相關企業去請教交流,最好能夠針對某個實例進行探究。比如深圳信立,從事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長達10年,在這方面應該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和成功的合作案例。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用。

6. 求感測器介紹方面的書籍

建議先在購書的網站找一找,如方便最好到圖書館或大書店找,理由如下:
1)這類書的專業性很強,從作者來看,大致分為控制專業、檢測專業和感測器專業。前兩類人寫的書通常比較全面,適合應用的人看,感測器專業的人寫的書比較深澀,因為感測器本身涉及材料、技術等多個層面,真正做感測器的人對全領域的知識反倒知之甚少,只能寫出某種(材料、技術)類型的感測器,所以你隨便拿到本書未必適合。
2)這類專著極少有人做成電子版掛到網上,可能是因為下載的人少,不掙錢吧?總之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就是找不到,有時找到一些專業的課件,也僅僅是ppt的大綱。
3)一般地,有相關電路的書比較初級,介紹感測器的數量和內容比較少。反之,沒有相關電路的書倒是能夠更多地介紹感測器,通常這類書會提到感測器的輸出特性,如輸出阻抗,最大電壓或電流、輸出帶寬等參數,讀者需要通曉放大器件及電路的知識,自己去選配適合的放大器量信號引出來。
4)作為專業性的讀者,不要指望有完全適合自己的書,必須學會從大量的書籍、論文中遴選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5)我是做探測、檢測、分析設備維修的,曾經修過許多不同類型的設備,看過很多感測器、換能器類的書,以上是我對這類專著的感覺。

7. 想了解下無線通信,包括藍牙,wifi,ZigBee 等知識,專業的,有哪些很專業的書籍,幫我介紹下,謝謝

藍牙技術 bluetooth技術,廣受業界關注的近距無線連接技術。它是一種無線數據與語音通信的開放性全球規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可為固定的或移動的終端設備提供廉價的接入服務。 藍牙技術是一種無線數據與語音通信的開放性全球規范,其實質內容是為固定設備或移動設備之間的通信環境建立通用的近距無線介面,將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進一步結合起來,使各種設備在沒有電線或電纜相互連接的情況下,能在近距離范圍內實現相互通信或操作。其傳輸頻段為全球公眾通用的2.4GHz ISM頻段,提供1Mbps的傳輸速率和10m的傳輸距離。 藍牙技術誕生於1994年,Ericsson當時決定開發一種低功耗、低成本的無線介面,以建立手機及其附件間的通信。該技術還陸續獲得PC行業業界巨頭的支持。1998年,藍牙技術協議由Ericsson、IBM、Intel、NOKIA、Toshiba等5家公司達成一致。 藍牙協議的標准版本為802.15.1,由藍牙小組(SIG)負責開發。802.15.1的最初標准基於藍牙1.1實現,後者已構建到現行很多藍牙設備中。新版802.15.1a基本等同於藍牙1.2標准,具備一定的QoS特性,並完整保持後向兼容性。 但藍牙技術遭遇了最大的障礙是過於昂貴。突出表現在晶元大小和價格難以下調、抗干擾能力不強、傳輸距離太短、信息安全問題等等。這就使得許多用戶不願意花大價錢來購買這種無線設備。因此,業內專家認為,藍牙的市場前景取決於藍牙價格和基於藍牙的應用是否能達到一定的規模。

Wi-Fi技術 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高保真)也是一種無線通信協議,正式名稱是IEEE802.11b,與藍牙一樣,同屬於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Wi-Fi速率最高可達11Mb/s。雖然在數據安全性方面比藍牙技術要差一些,但在電波的覆蓋范圍方面卻略勝一籌,可達100 m左右。 Wi-Fi是乙太網的一種無線擴展,理論上只要用戶位於一個接入點四周的一定區域內,就能以最高約11Mb/s的速度接入Web。但實際上,如果有多個用戶同時通過一個點接入,帶寬被多個用戶分享,Wi-Fi的連接速度一般將只有幾百kb/s的信號不受牆壁阻隔,但在建築物內的有效傳輸距離小於戶外。 WLAN未來最具潛力的應用將主要在SOHO、家庭無線網路以及不便安裝電纜的建築物或場所。目前這一技術的用戶主要來自機場、酒店、商場等公共熱點場所。Wi-Fi技術可將Wi-Fi與基於XML或Java的Web服務融合起來,可以大幅度減少企業的成本。例如企業選擇在每一層樓或每一個部門配備802.11b的接入點,而不是採用電纜線把整幢建築物連接起來。這樣一來,可以節省大量鋪設電纜所需花費的資金。 最初的IEEE802.11規范是在1997年提出的,稱為802.11b,主要目的是提供WLAN接入,也是目前WLAN的主要技術標准,它的工作頻率也是2.4GHz,與無繩電話、藍牙等許多不需頻率使用許可證的無線設備共享同一頻段。隨著Wi-Fi協議新版本如802.11a和802.11g 的先後推出,Wi-Fi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速度更快的802.11g使用與802.11b相同的正交頻分多路復用調制技術。它工作在2.4GHz頻段,速率達54Mb/s。根據最近國際消費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判斷,802.11g將有可能被大多數無線網路產品製造商選擇作為產品標准。 微軟推出的桌面操作系統WindowsXP和嵌入式操作系統WindowsCE,都包含了對Wi-Fi的支持。其中,WindowsCE同時還包含對Wi-Fi 的競爭對手藍牙等其它無線通信技術的支持。由於投資802.11b的費用降低,許多廠商介入這一領域。Intel推出了集成WLAN技術的筆記本電腦晶元組,不用外接無線網卡,就可實現無線上網。

Zigbee技術 ZigBee主要應用在短距離范圍之內並且數據傳輸速率不高的各種電子設備之間。ZigBee名字來源於蜂群使用的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通信方式,蜜蜂通過跳ZigZag形狀的舞蹈來分享新發現的食物源的位置、距離和方向等信息。 ZigBee聯盟成立於2001年8月。2002年下半年,Invensys、Mitsubishi、Motorola以及Philips半導體公司四大巨頭共同宣布加盟ZigBee聯盟,以研發名為ZigBee的下一代無線通信標准。到目前為止,該聯盟大約已有27家成員企業。所有這些公司都參加了負責開發ZigBee物理和媒體控制層技術標準的IEEE 802.15.4工作組。 ZigBee聯盟負責制定網路層以上協議。目前,標准制訂工作已完成。ZigBee協議比藍牙、高速率個人區域網或802.11x無線區域網更簡單實用。 Zigbee可以說是藍牙的同族兄弟,它使用2.4 GHz波段,採用跳頻技術。與藍牙相比,ZigBee更簡單、速率更慢、功率及費用也更低。它的基本速率是250kb/s,當降低到28kb/s時,傳輸范圍可擴大到134m,並獲得更高的可靠性。另外,它可與254個節點聯網。可以比藍牙更好地支持游戲、消費電子、儀器和家庭自動化應用。人們期望能在工業監控、感測器網路、家庭監控、安全系統和 玩具等領域拓展ZigBee的應用。 ZigBee技術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數據傳輸速率低。只有10kb/s~250kb/s,專注於低傳輸應用。 功耗低。在低耗電待機模式下,兩節普通5號干電池可使用6個月以上。這也是ZigBee的支持者所一直引以為豪的獨特優勢。 成本低。因為ZigBee數據傳輸速率低,協議簡單,所以大大降低了成本; 積極投入ZigBee開發的Motorola以及Philips,均已在2003年正式推出晶元,飛利浦預估,應用於主機端的晶元成本和其它終端產品的成本比藍牙更具價格競爭力。 網路容量大。每個ZigBee網路最多可支持255個設備,也就是說每個ZigBee設備可以與另外254台設備相連接。 有效范圍小。有效覆蓋范圍10~75m之間,具體依據實際發射功率的大小和各種不同的應用模式而定,基本上能夠覆蓋普通的家庭或辦公室環境。 原文位置 工作頻段靈活。使用的頻段分別為2.4GHz、868MHz(歐洲)及915MHz(美國),均為免執照頻段。 根據ZigBee聯盟目前的設想,ZigBee的目標市場主要有PC外設(滑鼠、鍵盤、游戲操控桿)、消費類電子設備(TV、VCR、CD、 VCD、DVD等設備上的遙控裝置)、家庭內智能控制(照明、煤氣計量控制及報警等)、玩具(電子寵物)、醫護(監視器和感測器)、工控(監視器、感測器和自動控制設備)等非常廣闊的領域。

8. 有哪些無線網路方面的基礎書籍值得推薦

如果想對網路有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可以閱讀三本書籍:

第一本就是潘愛民翻譯的Andrew S.Tanenbaum的《計算機網路》,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道,即計算機網路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詳解卷一:協議》,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術,即TCP/IP協議簇的工作過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Comer的《計算機網路與網際網路》,此書嘗試在更廣泛意義上解答「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是如何工作的」這一基本問題,解釋了協議是如何使用硬體和應用是如何使用協議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如果想自己設計一個網路系統,可以閱讀三本書籍:

第一本就是Douglas E.Comer的《Network Systems Design Using NPs》,此書從包處理演算法開始,引導我們了解發生在包上的每一件事。本書的獨特之處是以一種「與應用無關」的方式描述各種系統結構和設計思路。再多一句,大多數國外大學教授網路系統設計與實現課程的參考藍本;

第二本是George Varghese的《Network Algorithmics: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Designing Fast Networked Devices》,此書對網路系統實現模型進行分析,抽象出設計網路系統的一般規則,同時分析在真實網路系統實現中如何運用這些規則。

第三本是「親自動手,從零開始構建一個網路系統」,選擇一款合適的硬體平台,Learn by doing。

9. 急求《無線網路:理解和應對互聯網環境下網路互連所帶來的挑戰》和《無線感測器網路-原理與實踐》二書

《無線網路:理解和應對互聯網環境下網路互連所帶來的挑戰》
¥62.5
《無線感測器網路-原理與實踐》
¥62.4
一共¥124.9
當當價格

10. 求有關物聯網專業的書籍

物聯網通過感測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實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採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路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鏈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

專業方面的知識基礎:
《感測器與PLC編程技術基礎》
《感測器原理及其應用》
《射頻識別(RFID)原理與應用》
國家物聯網期刊:
《物聯網世界》一名取寄意「物聯世界,感知中國。」該雜志以辦融市場、技術、企業文明、成功經驗等各方面為一體的行業適用雜志為主旨,力求為讀者寬廣視線、解讀行業搶手、剖析深層次緣由、猜測市場變動趨勢,給出正當的參考性建議,是溝通物聯網工業出產與需要的紐帶,也將是培養出名品牌、昌盛物聯網國內國內市場的服務平台。

《物聯網周刊》以物聯網的應用發展為主線,每周分別以四大類行業(農業、製造業、服務、政府)為主題,根據各大行業最新熱點,選擇細分行業領域,編輯各類相關資訊,精心組織整理形成獨立的物聯網行業資訊周刊。

閱讀全文

與無線網路感測器書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物流公司的物流網路規劃是什麼 瀏覽:683
2021貴州網路安全技能 瀏覽:182
手機連接筆記本電腦網路流量 瀏覽:603
怎麼設置網路類型 瀏覽:237
花茶網路營銷 瀏覽:360
網路層和數據連接層 瀏覽:895
杭州計算機網路服務推薦咨詢 瀏覽:336
移動網路ip刷新 瀏覽:272
中興v9如何設置網路 瀏覽:667
太原手機端網路推廣價格價位 瀏覽:600
為什麼wifi滿格還顯示網路不給力 瀏覽:317
華為暢享9連著wifi和數據網路錯誤 瀏覽:33
怎麼判斷家裡網路是否為電信 瀏覽:428
佳能ts3180網路連接 瀏覽:795
網路游戲第一門戶站電腦端 瀏覽:465
蘋果沒有網路的時候wifi自動斷開 瀏覽:878
基督網路詩你在哪裡 瀏覽:120
千兆網線連接上了但是沒網路 瀏覽:214
臨沭機械行業網路營銷 瀏覽:977
蘋果網路最近不好用 瀏覽:54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