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畢業論文:校園網的建設 無線網路技術的應用與實施方案
摘 要 隨著計算機網路通訊的飛速發展和應用的不斷普及,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正成為一種世界性行為,盡快盡早地建設校園網好處將是顯著的和長遠的。然而,管好、用好校園網才是網路建設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校園網 現代教育技術 數字教育
面臨21世紀,社會的高度國際化、信息化使現代教育面臨著深刻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也因此受到沖擊。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必將導致教育教學領域的深刻改變,網路教學、遠程教學、教育資源共享的教育新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校園網路的建設,為建構現代教育新型教學教育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如何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作用,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1 管好校園網,發揮校園網的作用
校園網概括地講是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頻多媒體網路。也就是利用先進的綜合布線技術構架安全、可靠、便捷的計算機信息傳輸網路;利用成熟、領先的計算機網路技術規劃計算機綜合管理系統的網路應用環境;利用全面的校園網路管理軟體、網路教學軟體為學校提供教學、管理和決策三個不同層次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和知識的一個覆蓋全校管理機構和教學機構的基於Internet/Intranet技術的大型網路系統。
建設校園網,豐富多彩、健康清新的校園網路文化將成為學校培養學生思維方式、道德品質、創造能力的新環境,成為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嶄新平台。同時對於轉變陳舊教育理念和手段,促進教學內容、方法、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尤其是對於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更具深遠的意義。
我國著名的空間科學家奠基人錢學森院士認為:21世紀教育是一個「人腦+電腦+網路」的教育。網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形成將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內容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學習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同時對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也將帶來巨大變化。然而,網路建成後,管好用好校園網,發揮網路的巨大功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應予以充分地研究和思考。
1.1 莫使校園網成擺設
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硬體,差不多每一年多、有的甚至幾個月就降價50%。有的學校資金短缺,建立一個校園網動輒投資上百萬元,但使用率嚴重不高甚至閑置,眼看著教育資源在浪費。造成這種局面的關鍵可能還是在於管理者的觀念。
一是沒有建立一個校園網教學與管理的環境。信息時代的到來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育資源,同時也使教育風格更加精細和個性化,更使教育格局打破時空的局限更具開放性,同樣也豐富了教育手段,使教育更具高效率。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校園網教學與管理的環境是發揮網路功能的基礎。在一個好的校園網環境里人們用計算機和網路進行工作、交流和學習,計算機改變了人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這是對教育的挑戰,也是為教育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二是沒有建立教師利用網路技術教學的評估機制和學生學習的評價機制,沒有合理配置終端設備……。更新觀念,管理者應充分認識教育現代化首先是教育觀念現代化,通過各種手段,強化教師現代化教育意識,確立現代化教育新思路、新觀念,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深入教學改革。教師也要轉變陳舊教育理念和手段,促進教學內容、方法、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利用網路技術的先進、快捷充分為教育服務。也鼓勵、培養學生實現網上「個性化學習」,學會從網上獲取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師利用網路技術教學的評估機制和學生學習的評價機制,為促進現代教育的發展、確保網路資源的開發利用,其有相當的重要性
1.2 網管人員的網路技術管理水平
網路功能的強弱、使用效率的高低、作用發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依賴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的水平。網路建成後,學校應及時設置網路管理中心,需要安排至少兩個具有良好思想業務素質的網路管理人員來維護網路的正常運行,保證線路設備正常運轉,制訂校園網管理條例,負責網路的系統管理、信息管理、網頁維護,確保網路的暢通和安全,開展各種網路應用的培訓,推動各種管理軟體的使用和數據維護。並不斷對他們進行網路技術培訓,使他們成為網路技術應用和開發的骨幹。校園網路的管理涉及面大,范圍廣、技術要求高,需要學校各方面的配合和共同合作。
1.3 加強網路隊伍建設
要發揮校園網路的巨大能力,培養和培訓大批會使用計算機和網路的人才,加強網路隊伍的建設是確保校園網的運作和教育科研順利進行成敗的關鍵。這些人才應包括:網路管理、軟體技術、視音頻多媒體製作、素材資料收集、培訓維護等人員。要讓每個教師和學生懂得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馳騁,充分享受校園網帶來的方便快捷。學校應為通過信息技術考核的教職工和學生班級優先配置網路電腦,提高教師、學生學習和使用校園網的積極性,並建立教師利用網路技術教學的評估機制和學生學習的評價機制。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校園網路的價值,提高網路的效價比。
2 用好校園網,應用才是它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硬體的建設可以在幾個月內完成,但基於校園網的應用則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去精心組織和實現,這是一項工作量大、技術復雜的長期任務。
2.1 應用方式和發展方向
校園網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學校管理和教學應用兩個方面:
學校管理是辦好一個學校的重要環節。充分利用現代網路技術為學校管理服務,信息化辦公、無紙化辦公,讓每個辦公室通過校園網進行辦公、管理和獲取校內外的信息,同時能夠通過網路進行即時通信和協同工作,加強對學校資源、教師和學生的充分調動和管理,可以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教學應用是校園網最主要應用。電子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教師資源中心、多媒體教室、網上學校、網路教室、課件製作中心、家長訪問系統、網上選課……。網路應用功能多種多樣,有待於不斷開發和完善,它的每一個功能都會使教育產生巨大的、多層次、多方面的變革,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人才觀念、教育結構還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學習方法等等都會帶來巨大的改革。社會在進步,教育同樣在不斷改革。
E-校園和現代遠程教育是校園網應用發展的方向:
「數字教育」是世紀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也是學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徵和長期任務。要實現教育信息化,必須先開展校園信息化,即數字化校園-E校園。數字化校園的營建將更充分體現「以教育教學為本,以教師學生為本」的思想。
現代遠程網路教育的形式將促使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根本轉變:學歷教育不再是一勞永逸的了;終身學習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人類社會人員提供多層次、多類型的教育服務,開放教學資源,實現校園網與互聯網、教育城域網互聯,共享國內外教育資源,了解教育發展的新局勢、新動態、新信息是校園網應用發展的另一個方向。
2.2 教育教學資源和網站的建設
校園網路的建設,為現代教育新型教育模式的建構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網路的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使教育資源能夠被充分共享和利用。然而,網路僅僅是信息化的形式,豐富的共享信息資源庫才是信息化的實質內容。教育教學資源庫包括教育管理資源和教學資源兩大部分。在校園網平台上,建立教育教學資源庫,確保學校行政和教學管理的網路化,提供學校教師製作課件的環境、備課工具和資訊,確保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和充實、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讓計算機進課堂,為學生的互動式、自主探索學習提供充分的學習資源。
建立一個強大教育教學資源庫是勢在必行,否則,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校園網使用上巨大的浪費。當然,資源庫的建設也不是容易的,尤其要把所有教材的知識點、文字、圖片、聲音、圖象等等都收集齊,又編輯入庫,真是談何容易,需要做長期的工作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協作,更需領導的組織和支持。
學校網站建設是一個對內提供服務,對外展示學校形象的窗口,也是校園網應用集中表現的地方。校園新聞、教學科研、網上圖書館、視頻點播、資源中心、家長訪問、網上選課、聊天室等等欄目的建設,傳遞信息、了解教育發展動態、反映教學發展變化、為師生提供思想交流的空間和舞台。因此必須加強網站建設的技術力量、加強信息的收集和編輯工作,為網站的信息資源提供保障,並使網站能更好地為適應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服務。
校園網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它的功能有待於不斷的研究、開發、探索和創新。學校領導應以充分的支持和實踐,帶領廣大教師確立現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觀念,深入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實踐,建好、管好、用好校園網,推動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桑新民.「網校」遠程教育模式的反思與暢想〔N〕.中國教育報,1999-06-28
論文質詢 [email protected]
一、校園手機WALN是學校和移動通訊公司合作,在校園內建立的無線區域網絡。
二、校園手機WALN的建立是為了滿足學校師生隨時隨地共享教育網路資源的需要,使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處在網路中,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校園網。
三、校園手機WALN的使用需要先去校園網服務商代理點開通上網業務,一般是以學生學號為上網賬號,初始密碼為身份證後6位,密碼可自行通過校園網主頁進行修改。在校園網覆蓋范圍內,利用手機連接校園網熱點,登錄賬號密碼進行認證即可上網。
(2)學校搭建無線網路的意義擴展閱讀
校園手機WLAN的優勢:
(1)全覆蓋:以108Mbps高速無線的方式覆蓋整個校園,主要包括教學樓辦公室、會議廳、廣場綠地等,可保證被覆蓋需求的網路訪問流暢。提供數據接入業務,讓學校師生體會到無線區域網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的好處。
(2)可管理:由於校園有線網路已經建成,統一的網路管理已經投入使用,本次建成的無線網路,將可以很好的融合進現有校園管理系統中,對無線網內用戶和無線接入點/網橋進行統一管理。
(3)安全性:充分考慮網路的安全性,原有網路系統已經具備多種安全防禦能力,建成的無線網路很好的融合進原有網路安全解決方案體系中,並根據無線網路的安全技術特徵,補充為具有多層次的安全保護措施,以滿足用戶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可稽核性和保密性等要求。
(4)可擴充性:在校園網路規模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無線網路可滿足在不改變主體架構與大部分設備的前提下,平滑實現升級和擴充,降低原有網路的硬體投資,並保證擴展後的系統可用性與穩定性。
(5)與認證計費系統的融合:校園原有的認證計費系統架構已經穩定的運行,在新建成的無線網路中,作為網路接入層的有效補充,能夠完全融合進原有認證計費體系,支持今後全網對所有用戶的上網控制、認證與計費的持續運營。
(6)多種服務的支持:基於校園級網路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採用的無線產品均具備可適應未來發展校園級無線寬頻應用(如無線語音應用、無線視頻會議應用、無線多媒體通信應用等)的需要,並提供低成本的無縫升級和前後兼容。
參考資料網路--無線校園網路
Ⅲ 無線校園網路的簡介
無線校園網路的建設浪潮在全球蔓延: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紛紛建立起無線校園網路環境。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學 (NTU) 的無線校園網規模相當可觀,覆蓋了整個 200 公頃的校園 , 該網路採用IEEE802.11b標准,整個無線校園網路可以供21000名學生和3000名職員使用。
我國的無線校園網路建設步伐也緊跟著技術的發展。上海中學、北京大學,都是無線校園網路建設的典範。
無線區域網以其靈活布設、高帶寬和無線接入的優勢,可以突破有線網路節點限制、實現多人同時上網的問題,大大地增加了校園網路信息點,方便在校師生獲取信息,進一步提升學校的信息化水平。此外,無線網路環境的引入,為嶄新的無線多媒體提供了應用平台,從而將教育信息化建設帶入一個嶄新的天地。
根據 2004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7 日在http://www.e.cn 的調查,有 18.4% 的學生表示,如果校園的大部分區域都可以無線上網,會考慮購買擁有迅馳技術,可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 WLAN 技術在校園中的無線應用有廣闊的前景,在實現與其他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之後,將會發揮出更強的作用。因此,在學校中建設無線校園網,倡導無線技術的應用意義重大,擁有良好前景。
Ⅳ 中小學校有必要覆蓋無線網路嗎
據我所知目前北京市的大部分中小學都已經覆蓋無線網路了,但是不對學生開放,都是給教師使用的。方便教師使用。個人覺得還是有必要覆蓋無線網路的。
Ⅳ 無線校園網路的無線校園網的背景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無線網路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基於計算機區域網技術的無線校園網逐漸得到了廣泛應用。無線校園網是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它不受電纜的限制,並且可移動、可滿足各類便攜設備入網的要求,實現計算機無線網的接入、圖文傳輸、電子郵件收發、網路教學、移動辦公等多種功能.無線校園網具備的靈活性滿足了師生們在一定空曠區域內實現移動辦公學習的需求,更適用於圖書館、會議中心和學生的開放式自習室等空間大、移動用戶多、不宜布設線纜的場所,從而彌補了有線網路在提供完善數據服務方面的不足。
基於信息技術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化進程加快的現狀,信息電子化交換和信息資源共享已成為當今各行各業的基本需求。各院校在大力建設有線網路的同時,也日益關注無線網路在校園的應用。
近幾年來,有線網路建設、運行和維護的實踐表明,很多學校只在部分區域接入網路,而無法顧及所有區域;學校經費緊張的現狀導致布置網線的教室、圖書館數量有限;有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學校建築物不適合鑽孔布線;擁有多個校區的學校在校區間聯網成本較高等。那麼,在不宜進行網路布線的場館該如何聯網呢?在教室、實驗室等場合如何突破網路節點限制,現多人同時上網呢?這些傳統有線校園網的「網路盲點」問題,與師生員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的新需求之間的矛盾如今將可以通過無線網路技術輕松解決。
Ⅵ 學校架設wifi覆蓋的好處,對學校的好處和對學生的好處,1000字以上,
1.可能降低學生學習效率,現在是告訴信息時代,手機也差不多很多學生有,手機上網的各種誘惑對學生來說很難抗拒,光玩手機的話影響學習。
2.對學生身心健康不義,網路上大量不良信息如果被學生們看到危害身心健康,有些人或許心智還不夠成熟,面對不良信息極容易影響身心健康。
3.不排除學生考試作弊,校內考試盡管嚴格,學生們的作弊方式更是層出不窮,無線網路覆蓋就像是讓每個擁有手機的學生抱著網路考試一樣。
4.誘導學生利用無線網路覆蓋在上課時間上網,手機看個電影不知道要費多少流量,這有不花錢的當然要用用。
5.無線網路輻射程度也不小,跟手機可以並駕齊驅,對學生身體會造成不良影響,時刻在潛移默化的傷害學生,無線網路要少用。
Ⅶ 無線校園網路的無線校園網的特點與優勢
6.1無線校園網的特點
無線室外路由器、無線AP和無線網卡組成了完整的無線系統,實施極為便利,免去布線的困難,節約用戶建設校園網路環境的時間、精力和財力;
SmartLan室外無線路由器適應性出色,使用中避免了網路施工造成的環境破壞,利用無線網路空中連接校園內建築物;
對於很多學校存在分校的現象予以充分考慮。產品的傳輸能力較強,穩定性好,能夠方便的連接分校與本部的校園網路,解決校園外地域網路施工的難題;
網路的應變性好,使用靈活。能夠充分配合學校舉辦的各類臨時性或者應急性活動,根據需要迅速架設後者調整網路;
無線網路產品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證,其全部無線網路產品均支持40位WEP加密,並可擴充至256位,為無線校園網路在覆蓋區域內的全面應用提供了保障,無論是辦公,還是個人傳輸,都能夠放心應用。
6.2無線校園網的優勢
全覆蓋:以108Mbps高速無線的方式覆蓋整個校園,主要包括教學樓辦公室、會議廳、廣場綠地等,可保證被覆蓋需求的網路訪問流暢。提供數據接入業務,讓學校師生體會到無線區域網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的好處。
可管理:由於校園有線網路已經建成,統一的網路管理已經投入使用,本次建成的無線網路,將可以很好的融合進現有校園管理系統中,對無線網內用戶和無線接入點/網橋進行統一管理。
安全性:充分考慮網路的安全性,原有網路系統已經具備多種安全防禦能力,建成的無線網路很好的融合進原有網路安全解決方案體系中,並根據無線網路的安全技術特徵,補充為具有多層次的安全保護措施,以滿足用戶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可稽核性和保密性等要求。
可擴充性:在校園網路規模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無線網路可滿足在不改變主體架構與大部分設備的前提下,平滑實現升級和擴充,降低原有網路的硬體投資,並保證擴展後的系統可用性與穩定性。
與認證計費系統的融合:校園原有的認證計費系統架構已經穩定的運行,在新建成的無線網路中,作為網路接入層的有效補充,能夠完全融合進原有認證計費體系,支持今後全網對所有用戶的上網控制、認證與計費的持續運營。
多種服務的支持:基於校園級網路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採用的無線產品均具備可適應未來發展校園級無線寬頻應用(如無線語音應用、無線視頻會議應用、無線多媒體通信應用等)的需要,並提供低成本的無縫升級和前後兼容。
Ⅷ 無線校園網路的無線網路技術與無線校園網的概述
2.1無線網路技術的概述
無線網路技術涵蓋的范圍很廣,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通常用於無線網路的設備包括攜帶型計算機、台式計算機、手持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PDA)、行動電話、筆式計算機和尋呼機。無線技術用於多種實際用途。例如,手機用戶可以使用行動電話查看電子郵件。使用攜帶型計算機的旅客可以通過安裝在機場、火車站和其他公共場所的基站連接到Internet。在家中,用戶可以連接桌面設備來同步數據和發送文件。
2.2無線校園網的概述
無線校園網,就是通過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簡稱WLAN)技術,在校園中建立的無縫無線通訊網路,使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處在網路中,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校園網。
無法滿足學校師生隨時隨地共享教育網路資源的需要。無線校園網正是順應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前進步伐,蓬勃發展起來的。
Ⅸ 無線網路覆蓋校園的好處
可以隨時隨地體驗高速上網,而且這個應該是免流量費用的,適合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