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LTE,WiFi鏈路聚合,未來前景會怎樣
現在Wi-Fi和4G LTE蜂窩技術已經成為了兩大最為成功的無線技術。多年來,它們一直優勢互補,而此時它們似乎正在相互融合。人們對無線容量的要求一直很高——而現在正是促進技術融合的最佳時機。但這一切如何實現,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Wi-Fi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是在未授權的頻譜上運行的,任何人都可以部署Wi-Fi網路,而且能夠支持人們能想到的幾乎所有智能手持設備或物聯網設備。Wi-Fi最適合的是大容量、高密度且低移動性的室內應用。另一方面,蜂窩技術在過去幾十年裡橫掃全球,打造出了一個數萬億美元的電信行業,它具備無處不在的室外覆蓋、無縫的移動等優點,更完美支持語音和流媒體等實時應用。兩項技術的結合將為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希望,但問題是二者如何結合。毫無疑問這兩項技術將繼續專注於為用戶提供「始終保持最佳連接」體驗目標。實際上,用戶在乎的只是快速、可靠且經濟實惠的技術,但是具體使用何種無線技術他們並不在乎。
各行各業不斷嘗試Wi-Fi/蜂窩網路融合,隨著各個技術的不斷推進,了解這些不同方法之間的區別非常重要,其實答案並沒有正確或錯誤之分,只是選擇不同而已(具體取決於用戶的參考架構)。與所有事物一樣,市場會決定最終在什麼時間採用什麼方法。
未授權頻段中的LTE(LTE-U和LAA-LTE)
最近關注度最高的一個選擇就是LTE-U。經過高通和其他無線接入網(radio access
network,簡稱RAN))供應商的推廣,LTE-U是在5GHz未授權頻段上直接運行LTE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為了得到更多的無線頻譜來支持移動服務,在覆蓋度上優勢會降低。這一概念仍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簡稱3GPP)下進行開發,以期符合R13(Release
13)標准中的輔助授權接入(LTE-LAA)。
LAA繼續運行已授權頻段中的所有LTE控制和數據信道,採用LTE-Advanced實現它們之間的信道綁定。未授權頻段旨在提供額外的數據平面性能——實際數據平面性能的提升。這種方法的最大挑戰就是,解決LTE與Wi-Fi在未授權頻段中的和諧共存問題,但是共享頻譜並不是LTE
的DNA(固有特性)。
有相關人士表示,LTE-U可以輕松與未授權頻段的Wi-Fi共存並保證其運行,這與現在不同Wi-Fi網路共享頻段的方法類似。但同時也有人擔心,LTE的固有性質會導致其將Wi-Fi擠出這些頻段。不同於Wi-Fi先到先得的基於競爭性的訪問模式,LTE假定是可以完全控制其運行所在的頻段,LTE的目的並不在於爭搶著接入介質。
Wi-Fi採用的是先聽後說(listen-before-talk,簡稱LBT)的機制,即希望使用該頻段的任何設備必須先聽,看此頻段是否被佔用。如果此頻段不繁忙,設備就可以佔用並開始傳輸。此頻段最長只能保持10微秒,之後將被釋放並重復進行LBT。這可確保對介質的公平訪問,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共享未授權頻譜的方法。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未授權頻段中使用LBT並取得最佳實施效果,因為這會要求介質訪問控制層的變化。
如果不能很好的實施LBT機制,LTE-U技術的可行性就可能會受到限制,因為公共場所的所有者和其他企業不願意部署任何可能對未授權頻段產生負面影響的設施。酒店、會議中心、體育場和交通樞紐這類這些公共場所都是極需海量數據的理想場所。現在,高質量的Wi-Fi
服務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可以吸引顧客進入並停留在上述公共場所中。這還會有效地使公共場所重視保護未授權頻段。許多場所現在甚至聘用員工追蹤這些頻段的使用情況。這樣就必須確保3GPP出台的LAA-LTE標准都根據IEEE規范支持LBT機制。
LTE + Wi-Fi鏈路聚合(LWA)
採用未授權頻譜的LTE的另一個方法就是LTE Wi-Fi聚合(LWA),這種方法在業界將會更受歡迎。
這種受高通大力推廣的技術,雖然與LTE-U和LAA-LTE仍有一些差異,但是其實現的效果與LTE-U和LAA-LTE仍然非常類似。藉助LWA,可分離LTE數據有效載荷,一些流量會通過Wi-Fi傳輸,剩餘的則通過LTE本身來傳送,從而大大提升LTE服務的性能。人們預計,LWA會在標准化過程中快速發展,並被3GPP納入2016年夏天發布的R13標准。LWA集中採用Wi-Fi接入點來增大LTE
RAN,在802.11 MAC框架中傳送LTE,因此雖然它正在傳送LTE數據,但是看起來卻像另一個網路的Wi-Fi。
採用LWA,Wi-Fi在未授權頻段上運行,而LTE在授權頻段上運行,這兩種無線技術的結合會帶來絕佳的用戶體驗。這兩種技術都可以發揮各自所長,LTE無需再執行任何不正常的操作。與未授權頻譜中LTE的部署不同(此部署需要全新的網路硬體和全新的智能手機),LWA只需簡單的軟體升級就能啟用,智能手機採用LWA就能為這兩種無線網路供電並拆分數據平面流量,從而使一部分LTE流量可以通過Wi-Fi進行隧道傳輸,剩餘流量通過LTE自身運行。在Wi-Fi接入點收集的流經Wi-Fi的流量,隨即會被傳送回LTE小蜂窩基站,可有效錨定會話。這些流量在LTE小蜂窩基站結合到一起,然後發送到移動分組核心網(evolved
packet core,簡稱EPC),並從那裡傳送到互聯網。
這種方法的最大優勢是,所有Wi-Fi流量都能從移動運營商EPC提供的服務中獲益。這些服務包括計費、深度包檢測、合法攔截、策略、身份驗證等,不勝枚舉。如果LTE信號丟失,此服務就會掉線,而用戶可以通過Wi-Fi重新連接互聯網。這種方法與多鏈路或多路徑TCP有點類似,不同的是,流量可結合到蜂窩RAN,而不是返回互聯網。
LTE + Wi-Fi鏈路聚合要求在一個固定場所內部署LTE小型蜂窩基站,場所的任何Wi-Fi
接入點都要進行軟體升級從而支持LWA。Wi-Fi接入點也可以繼續支持獨立SSID上的非LWA流量,這是比在未授權頻段中使用LTE有更多的優點,同時又避免了缺點,結合了兩者的優勢。因此,LWA成為一個既不影響未授權頻段,又能充分利用現有Wi-Fi接入點並提升室內蜂窩性能的解決方案。
未來將會怎樣?
預計在2020年前,Wi-Fi
和LTE小蜂窩基站技術仍將繼續融合,帶來始終保持最佳連接的使用體驗。LTE-U、LTE-LAA、LWA和多鏈路TCP都是融合這兩大無線技術的選擇,當然我們也將探索更多方式來達到這一效果。電信級Wi-Fi技術和LTE小蜂窩基站的前途一片光明。
⑵ 無線網路最終會替代有線網路嗎
只使用無線網路的想法正在全世界蔓延開來,所以現在是你拋棄有線網路的時候嗎?在本文中,專家IrwinLazar探討了無線網路用戶的發展趨勢,闡述了802.11ac最終會如何取代有線乙太網,以及在只有無線網路的世界裡,網路專業人員應該如何規劃集成的安全和應用管理。
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起,基於IEEE802.11b標准引入了企業無線網路,無線網路可以取代昂貴的有線網路的可能性一直吸引著廣大網路架構師和工程師。他們思考著:「無線網路真得可以替代有線網路,取代電纜,接線插座,牆上網路面板,乙太網交換機負載,以及一切移動/添加/更改工作和光纜維護工作嗎?」
遺憾的是,直到前段時間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直都是「不可以」。無線網路在大多數辦公室中,一直都是作為有線網路的輔助工具來使用,為那些擁擠的房間、開放區域、會議室和食堂提供接入訪問。無線區域網(WLAN)的速度和性能都無法匹配100Mb或1千兆的乙太網有線連接。像802.11b和802.11g標准使用未經授權的2.4GHz頻段,這意味著存在來自微波爐、無線電話或幾十個在該頻段運行的其它設備的潛在干擾問題。
802.11n標準的引入,以及更大的供應商對於使用限定的5GHz頻段的支持,讓無線網路可以提供更多的帶寬且干擾風險降低。但大多數無線區域網缺乏排序無線區域網(WLAN)流量優先順序的能力,這意味著它仍然難以支持延遲敏感的應用,如語音通話,視頻會議,虛擬化的應用程序和用於數據輸入的應用程序。Wi-Fi網路還不能准確跟蹤用戶的位置,這意味著那些試圖連接無線區域網(WLAN)在筆記本或智能手機上運行IP語音客戶端的用戶會讓對方無法找到該呼入源。
隨著2013年802.11ac標準的正式推出,無線網路取代有線網路的前景大大改善。802.11ac可以提供更多的信道,這意味著可以實現更大的容量。帶寬容量已經增大到400多Mbps,雖然實際部署不會達到這個速度。由於其納入了以前那些標准對於應用優先順序的規劃,802.11ac接入點可以識別並優先延遲敏感流量。
⑶ 中國的wifi會發展起來么
這兩年內,無線AP的數量呈迅猛的增長,無線網路的方便與高效使其能夠得到迅速的普及。除了在目前的一些公共地方有AP之外,國外已經有先例以無線標准來建設城域網,因此,WiFi的無線地位將會日益牢固。
WiFi是目前無線接入的主流標准,但是,WiFi會走多遠呢?在Intel的強力支持下,WiFi已經有了接班人。它就是全面兼容現有WiFi的WiMAX,對比於WiFi的802.11X標准,WiMAX就是802.16x。與前者相比,WiMAX具有更遠的傳輸距離、更寬的頻段選擇以及更高的接入速度等等,預計會在未來幾年間成為無線網路的一個主流標准,Intel計劃將來採用該標准來建設無線廣域網路。這相比於現時的無線區域網或城域網,是質的變革,而且現有設備仍能得到支持,保護人們的每一分錢投資。
總而言之,家庭和小型辦公網路用戶對移動連接的需求是無線區域網市場增長的動力,雖然到目前為止,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仍然是目前WiFi用戶最多的地區,但隨著電子商務和移動辦公的進一步普及,廉價的WiFi,必將成為那些隨時需要進行網路連接用戶的必然之選。
--------------------------------------------------------------------------------
最近,業界紛紛傳出WIFI已出現生存危機的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日前很多企業仍然在WIFI這方面投入巨資,但從中贏利的企業幾乎沒有。據悉很多企業因WIFI而破產,前不久R Wireless公司也放棄了該項業務。那麼WIFI的盈利情況是否真的出現危機了?
不可否認,WIFI技術的商用目前碰到了許多困難。一方面是受制於WIFI技術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遊性、安全性和如何計費等都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另一方面,由於WIFI的贏利模式不明確,如果將WIFI作為單一網路來經營,商業用戶的不足會使網路建設的投資收益比較低,因此也影響了電信運營商的積極性。 但從WIFI技術定位看,我認為,對於電信運營商而言,WIFI技術的定位主要是作為高速有線接入技術的補充,將來逐漸也會成為蜂窩移動通信的補充。
雖然WIFI技術的商用在目前碰到了一些困難,但這種先進的技術也不可能包辦所有功能的通信系統。可以說只有各種接入手段相互補充使用才能帶來經濟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而,它可以在特定的區域和范圍內發揮對3G的重要補充作用,WIFI技術與3G技術相結合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⑷ 無線網路的發展前景
在新一代技術剛推出市場之後,更高的技術應用已經在實驗室進行研發。日本的NTT DoCoMo公司已經表示,4G通信的試驗網路已經部署在公司的橫須賀研發園內,該網路集結了試驗基站和移動終端,同時NTT DoCoMo公司還表示,4G通信服務已於2010年推出,網路的下載速度可以達到100Mbps,上載速度為20Mbps。美國AT&T公司推出的4G通信網路的試驗,據說可以配合EDGE進行無線上傳,並通過OFDM技術達到快速下載的目的。美國AT&T公司聲稱大約還需要五年,這項技術才能發布;再有十年左右的時間,4G才能真正投入到商用階段。歐洲的四家移動設備生產商——阿爾卡特、愛立信、諾基亞和西門子組成了世界無線研究論壇(WWRF),以研究3G以後的發展方向。WWRF預計4G技術將在2010年開始投入應用。這一代通信技術可以將不同的無線區域網絡和通信標准,手機信號,無線電通信和電視廣播以及衛星通信結合起來,這樣手機用戶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漫遊了。在歐洲地區,無線區域迴路與數字音訊廣播已針對其室內(Indoor)應用而進行相關的研發,測試項目包括10Mbps與MPEG影像傳輸應用,而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則將會是現有兩項研發技術的延伸,先從室內技術開始,再逐漸擴展到室外的移動通信網路。愛立信公司的一位高級官員表示,該公司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不會減少研發第四代無線通訊技術的預算的,該公司的負責人同時表示,該公司的研發工作具有3-10年的前瞻性,暫時的需求不振不會使該公司放慢研究的速度。
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也已經達成共識,將把移動通信系統同其他系統結合起來,在2010年之前是數據傳輸數率達到100Mbps。對於更高級的3G系統,ITU決定同時發展IMT-2000的兩個標准——提高數據包和聲音文件的傳輸速率——被日本NTT DoCoMo和J-Phone兩家公司採用的WCDMA將能最大達到8Mbps的下載速率,而CDMA2000系統也將達到2.4Mbps的速率。同時ITU對外發表聲明說第四代移動通信的頻段尚未被討論與制訂,不過原則上將會是以高頻段頻譜為主,另外也將會使用到微波相關的技術與頻段。
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應具備以下幾種基本特性:
(1)完全集中的服務:個人通信、信息系統、廣播和娛樂等各項業務將會結合成一個整體,提供給用戶比以往更廣泛的服務和應用;系統的使用將會更加的安全、方便以及更加照顧用戶的個性。
(2)無所不在的移動接入:在4G系統中,移動接入將是提供話音、高速信息業務、廣播以及娛樂等業務的主要接入方式,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接入到系統中。
(3)各式各樣的用戶設備:用戶將使用各式各樣的移動設備接入到4G系統中來。設備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再僅僅是簡單的聽、說、看,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與用戶進行交流。這將大在方便人們的使用,特別是某些殘疾用戶的使用。
(4)自治的網路結構:4G系統的網路將是一個完全自治的、自適應的網路,它可以自動管理、動態改變自己的結構以滿足系統變化和發展的要求。
⑸ 目前無線區域網主要應用在哪些方面談談未來無線網路的發展前景如何
說到有線網路,人們自然會想到那連接電腦的長長的「臍帶」。你想挪個地方上網嗎?不行!「臍帶」太短,不能斷了網線!更難堪的是,你若是個火急火燎的性子,說不定哪天被網線跘個「狗吃屎」!也許連電腦也跟著受傷住院了。 如今,有了無線網路,一切的煩惱都迎刃而解了。任何無線網路覆蓋的區域,你只要憑借自己的上網帳戶即可隨時隨地自由地遨遊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在宿舍、在教室、在圖書館、在食堂,甚至在汽車里、在操場上,你都可以粘在網路上。所謂空中教室、空中圖書館、空中聊天室,在無線網路的世界裡就是現實! 無線網路的發展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走到今天的。近年來,網路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一方面,速率大大提高,可達千兆級。但「接入點的固定和有限」隨著「移動辦公」日益強烈的需求,有線接入難以為繼。同時,眾多區域網的互聯,使得布線遇到重重困難。無線區域網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它所提供的「多點接入」、「點對點中繼」(即所謂的mesh技術)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替代有線的高速解決方案。可以說無線網路的世紀已經到來了。正是有鑒於此,國內外眾多廠家多瞄準了這一巨大商機。Aruba、Ruckus、Mortolola、 3com、Cisco、華三等知名公司一個個趨之若鶩,甚至連Microsoft最近也宣布收購一家小公司Sendit,作為無線移動訪問Internet技術的研發中心,諾基亞等也躍躍欲試在其國內推廣基於WAP的無線接入,一場無線網路大戰已經展開。 今年是無線網路迅速發展的一年。隨著802.11g/b等標準的廣泛應用,更大、更快、更廣成為新一代無線網路的發展趨勢。最受矚目的要數802.11n標准了。和802.11g標准相比,它的信號覆蓋范圍提高6倍,而傳輸速率提高了14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將是802.11g和802.11n並存的局面。雖然3G的沖擊力很大,但大面積應用AP組成的區域網仍將是無線網路的主流,因為3G的應用帶寬是無法超越的「瓶頸」。 對於國內ISP來說,無線接入的商機正在到來,無線網路的明天一片光明。
⑹ 5G網路發展的最終趨勢是什麼
5G建設意義——推動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轉變
到目前為止,互聯網的發展經過三個時代:桌面辦公互聯網為第一個時代的應用,第二個時代便是喬布斯用蘋果手機和App
Store應用商店重新定義的娛樂消費互聯網,如今我國即將迎來互聯網應用的第三個時代,即互聯網在實體經濟中的基礎應用,產業互聯網。
5G建設應用——個人消費與產業滲透並進
個人消費方面,結合5G具有傳輸快的優點,移動寬頻的增強將引起個人消費終端的更換。以手機為例,在4G出現以前人們日常用手機多以鍵盤機為主,屏幕普遍較小,多數不具有瀏覽圖片以及拍照功能,手機主要為人與人之間溝通搭建橋梁。而在4G出現以後,智能手機出現,手機鍵盤被更大的屏幕取代,功能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除了基本通話功能以外,攝像、視頻、基礎辦公、線上購物等功能紛紛上線,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5G的出現勢必也會引起手機新一輪的變革。
此外,5G的出現將萬物互聯的實現向前推進了一步,工業製造、供應鏈管理、
進銷存管理、信息整合等多方面的產業應用均可引入5G,實現企業一體化運作的規劃與監控。目前我國正逐漸完成5G技術在各個產業中的滲透。例如,在2020年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5G就以「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的特性,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運營商聯合華為、中興等設備供應商為包括火神山、雷神山在內的全國各地百餘家重點醫院提供5G網路覆蓋。基於5G的全天候「雲監工」、靈活調動醫療資源的「5G+遠程會診」和人群密集區域「5G+熱成像」等應用,有效支撐了疫情防控。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⑺ 無線Mesh網路應用的前景如何
比傳統的wifi有更快捷、更靈活的配置。相比較安裝方便,成本更低,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應用在學校、小鎮、社區、企業等等很合適。這技術以後會很不錯。
⑻ 無線網路,無線路由器未來的發展市場怎麼樣特別是在電子商務這款的發展前景,誰說一下。謝謝
前途無量,有線網攜帶不方便,無線網以後肯定會成為主流的
⑼ 無線網路的未來:4G將如何淘汰傳統寬頻連接
要評估一個包含有許多技術並在未來數年內發生重大變化的產業的未來並非易事。無線網路就屬於這樣一類產業,專家表示,它的前景是不可預測的。
要發現最有可能出現的趨勢和理解未來的發展對消費者和IT專業人士的影響還是可能的。IBM負責可管理安全服務的全球解決方案經理道格表示,無論怎麼樣,無線產業總是在進步的,它正在迅速成為開展業務更廉價和更好的方式。
⑽ 無線網路優化工程師待遇和前景
5G無線網路優化工程師是做什麼的?
網路優化工程師分為前台與後台。
前台工程師:在戶外做信號測試工作、根據測試得到的數據做分析,進行優化調整,輸出分析方案報告等;
後台工程師:在運營商網路運維部門工作,接入後台網管系統、展開的一系列的數據查詢分析、參數調整、優化工作。後台工程師們做的是與設備網管系統後台的各種參數指標打交道的活,基本不涉及外出出差工作,所以稱為後台工程師。建議在具備了技術能力的前提下,盡可能從事後台工程師崗位。
網優前景怎麼樣?
首先可以明確的說,網路優化屬於移動通信網路運維類崗位,移動通信網路屬於國家的公共網路基礎設施,優化維護類人員需求大,未來五年是5G發展到普遍使用的高峰期,行業平均薪資在技術崗位里是比較不錯的。
因為在任何時候,通信對於社會來說是剛需,通信網路的優化維護必然也是剛需。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未來的無線網路優化行業從業門檻會上升,市場逐漸中高端化,低端從業人員的內卷會進一步擴大,從而淘汰大量初級從業者。對於中高端網路優化市場而言,人員需求會越來越大,具備相應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的網優工程師需求會逐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