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感測網路智能大棚

無線感測網路智能大棚

發布時間:2022-09-13 05:12:53

A. 蔬菜大棚所用到的無線感測網路什麼技術

造價從260一平方到600一平方不等。 系統原理 溫室大棚自動化控制系統是根據溫室大棚內的溫濕度、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等感測器採集到的信息,利用RS485匯流排將感測器信息送給485轉232的轉換器,接到上位計算機上進行顯示,報警,查詢。監控中心將收到的采樣數據以表格形式顯示和存儲,然後將其與設定的報警值相比較,若實測值超出設定范圍,則通過屏幕顯示報警或語音報警,並列印記錄。與此同時,監控中心可向現場控制器發出控制指令,監測儀根據指令控制風機、水泵等設備進行降溫除濕等操作,以保證溫室內作物的生長環境。監控中心也可以通過報警指令來啟動現場監測儀上的聲光報警裝置,通知溫室管理人員採取相應措施來確保溫室內的環境正常。 物聯網技術在智能溫室中的應用 實際上,物聯網技術是將各種感知技術、現代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聚合與集成應用。 在溫室環境里,單棟溫室可利用物聯網技術,成為無線感測器網路一個測量控制區,採用不同的感測器節點和具有簡單執行機構的節點,如風機、低壓電機、閥門等工作電流偏低的執行機構,構成無線網路,來測量基質濕度、成分、pH值、溫度以及空氣濕度、氣壓、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再通過模型分析,自動調控溫室環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業,從而獲得植物生長的最佳條件。 對於溫室成片的農業園區,物聯網也可實現自動信息檢測與控制。通過配備無線感測節點,每個無線感測節點可監測各類環境參數。通過接收無線感測匯聚節點發來的數據,進行存儲、顯示和數據管理,可實現所有基地測試點信息的獲取、管理和分析處理,並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方式顯示給各個溫室的用戶,同時根據種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種聲光報警信息和簡訊報警信息,實現溫室集約化、網路化遠程管理。 此外,物聯網技術可應用到溫室生產的不同階段。在溫室准備投入生產階段,通過在溫室裡布置各類感測器,可以實時分析溫室內部環境信息,從而更好地選擇適宜種植的品種;在生產階段,從業人員可以用物聯網技術手段採集溫室內溫度、濕度等多類信息,來實現精細管理,例如遮陽網開閉的時間,可以根據溫室內溫度、光照等信息來感測控制,加溫系統啟動時間,可根據採集的溫度信息來調控等;在產品收獲後,還可以利用物聯網採集的信息,把不同階段植物的表現和環境因子進行分析,反饋到下一輪的生產中,從而實現更精準的管理,獲得更優質的產品。 物

B. 無線和有線技術在智慧農業物聯網大棚環境監測和控制中有什麼樣的區別各有什麼優劣勢

區別:

1、無線的安裝部署簡單,有線安裝部署實施代價高;
2、無線的覆蓋范圍相對廣,部署成本相對低,有線則相反;
建議:
1、可以採取局部有線+整體無線的部署方式,性價比最優。
如,在終端設備端(如感測設備)用有線連接集中器(類似電力抄表的方案),然後集中器通過無線跟後台伺服器連接。

C. 什麼是農業物聯網,和智慧農業,智能大棚控制是一回事么,哪個廠家做的不錯,煩請推薦一下,謝謝。

當前,智慧農業、農業物聯網和智能大棚控制系統被不斷的提起和廣泛熱議。那麼,這三者如何區別?這里我們重點探討一下。
一、智慧農業
1、定義
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感測器和軟體通過移動平台或者電腦平台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除了精準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遊、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2、應用領域
農業生產環境監控:通過布設於農田、溫室、園林等目標區域的大量感測節點,實時地收集溫度、濕度、光照、氣體濃度以及土壤水分、電導率等信息並匯總到中控系統。農業生產人員可通過監測數據對環境進行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投放農業生產資料,並根據需要調動各種執行設備,進行調溫、調光、換氣等動作,實現對農業生長環境的智能控制。
食品安全:利用技術,建設農產品溯源系統,通過對農產品的高效可靠識別和對生產、加工環境的監測,實現農產品追蹤、清查功能,進行有效的全程質量監控,確保農產品安全。物聯網技術貫穿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各環節,實現全過程嚴格控制,使用戶可以迅速了解食品的生產環境和過程,從而為食品供應鏈提供完全透明的展現,保證向社會提供優質的放心食品,增強用戶對食品安全程度的信心,並且保障合法經營者的利益,提升可溯源農產品的品牌效應。

二、農業物聯網
1、定義

農業物聯網,即在大棚控制系統中,運用物聯網系統的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PH值感測器、光感測器、CO2感測器等設備,檢測環境中的溫度、相對濕度、PH值、光照強度、土壤養分、CO2濃度等物理量參數,通過各種儀器儀表實時顯示或作為自動控制的參變數參與到自動控制中,保證農作物有一個良好的、適宜的生長環境。遠程式控制制的實現使技術人員在辦公室就能對多個大棚的環境進行監測控制。採用無線網路來測量獲得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可以為溫室精準調控提供科學依據,達到增產、改善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2、應用功能

a實時監測功能

通過感測設備實時採集溫室(大棚)內的空氣溫度、空氣濕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溫度、棚外溫度與風速等數據;將數據通過移動通訊網路傳輸給服務管理平台,服務服管理平台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b遠程式控制制功能

針對條件較好的大棚,安裝有電動卷簾,排風機,電動灌溉系統等機電設備,可實現遠程式控制制功能。農戶可通過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控制溫室內的水閥、排風機、卷簾機的開關;也可設定好控制邏輯,系統會根據內外情況自動開啟或關閉卷簾機、水閥、風機等大棚機電設備。

c查詢功能

農戶使用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後,可以實時查詢溫室(大棚)內的各項環境參數、歷史溫濕度曲線、歷史機電設備操作記錄、歷史照片等信息; 登錄系統後,還可以查詢當地的農業政策、市場行情、供求信息、專家通告等,實現有針對性的綜合信息服務。

d警告功能

警告功能需預先設定適合條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設定值可根據農作物種類、生長周期和季節的變化進行修改。 當某個數據超出限值時,系統立即將警告信息發送給相應的農戶,提示農戶及時採取措施。

三、智能大棚監控系統

1、定義

深圳信立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大棚監控系統集感測器、自動化控制、通訊、計算等技術於一體,通過用戶自定儀作物生長所需的適宜環境參數,搭建溫室智能化軟硬體平台,實現對溫室中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因子的自動監測和控制。

智能大棚監控系統可以模擬基本的生態環境因子,如溫度、濕度、光照、CO2濃度等,以適應不同生物生長繁育的需要,它由智能監控單元組成,按照預設參數,精確的測量溫室的氣候、土壤參數等,並利用手動、自動兩種方式啟動或關閉不同的執行結構(噴灌、濕簾水泵及風機、通風系統等),程序所需的數據都是通過各類感測器實時採集的。 該系統的使用,可以為植物提供一個理想的生長環境,並能起到減輕人的勞動強度、提高設備利用率、改善溫室氣候、減少病蟲害、增加作物產量等作用。

2、系統組成

整個系統主要三大部分組成:數據採集部分、數據傳輸部分、數據管理中心部分。

A、數據管理層(監控中心):硬體主要包括:工作站電腦、伺服器(電信、移動或聯通固定IP專線或者動態ip域名方式); 軟體主要包括:操作系統軟體、數據中心軟體、資料庫軟體、溫室大棚智能監控系統軟體平台(採用B/S結構,可以支持在廣域網進行瀏覽查看)、 防火牆軟體;

B、數據傳輸層(數據通信網路):採用移動公司的GPRS網路傳輸數據,系統無需布線構建簡單、快捷、穩定;移動GPRS無線組網模式具有:數據傳輸速率高、信號覆蓋范圍廣、實時性強、安全性高、運行成本低、維護成本低等特點;

C、數據採集層(溫室硬體設備):遠程監控設備:遠程監控終端;感測器和控制設備:溫濕度感測器、二氧化碳感測器、光照感測器、土壤濕度感測器、噴灌電磁閥、風機、遮陽幕等;

D. 適合於農業大棚用的無線感測器

農業里需要檢測的物理量有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土壤溫度,土壤水分,光照度,ph值等等。大棚里不方便布線,所以需要採用無線的方式來進行信號傳輸。
北京昆侖海岸的無線感測器只要就是針對農業大棚這一塊研發出來的。

E. 無線感測器網路可能採用哪些無線通信方式

基於XL.SN智能感測網路的無線感測器數據採集傳輸系統,可以實現對溫度,壓力,氣體,溫濕度,液位,流量,光照,降雨量,振動,轉速等數據參數的實時採集,無線傳輸,無線監控與預警。在實際應用中,無線感測器數據採集傳輸系統常見的包括深圳信立科技農業物聯網智能大棚環境監控系統,智慧養殖環境監控系統,智慧管網管溝監控系統,倉儲館藏環境監控系統,機房實驗室環境監控系統,危險品倉庫環境監控系統,大氣環境監控系統,智能製造運行過程監控系統,能源管理系統,電力監控系統等。
無線感測器數據採集傳輸系統,比較常用的的無線數據傳輸組網技術包括433MHZ,Zigbee(2.4G),運營商網路(GPRS)等三種方式,其中433MHZ,Zigbee(2.4G)屬於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並且都使用ISM免執照頻段。運營商網路(GPRS)屬於遠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按數據流量收費。
1、基於Zigbee(2.4G)的智能感測網路
ZigBee的特點是低功耗、高可靠性、強抗干擾性,布網容易,通過無線中繼器可以非常方便地將網路覆蓋范圍擴展至數十倍,因此從小空間到大空間、從簡單空間環境到復雜空間環境的場合都可以使用。但相比於WiFi技術,Zigbee是定位於低傳輸速率的應用,因此Zigbee顯然不適合於高速上網、大文件下載等場合。對於餐飲行業的無線點餐應用,由於其數據傳輸量一般來說都不是很大,因此Zigbee技術是非常適合該應用的。

2、基於433MHz的智能感測網路
433MHz技術使用433MHz無線頻段,因此相比於WiFi和Zigbee,433MHz的顯著優勢是無線信號的穿透性強、能夠傳播得更遠。但其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就是其數據傳輸速率只有9600bps,遠遠小於WiFi和Zigbee的數據速率,因此433Mhz技術一般只適用於數據傳輸量較少的應用場合。從通訊可靠性的角度來講,433Mhz技術和WiFi一樣,只支持星型網路的拓撲結構,通過多基站的方式實現網路覆蓋空間的擴展,因此其無線通訊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也遜於Zigbee技術。另外,不同於Zigbee和WiFi技術中所採用的加密功能,433Mhz網路中一般採用數據透明傳輸協議,因此其網路安全可靠性也是較差的。

3、基於運營商的智能感測網路
GPRS無線傳輸設備主要針對工業級應用,是一款內嵌GSM/GPRS核心單元的無線Modem,採用GSM/GPRS網路為傳輸媒介,是一款基於移動GSM短消息平台和GPRS數據業務的工業級通訊終端。它利用GSM 移動通信網路的簡訊息和GPRS業務為用戶搭建了一個超遠距離的數據傳輸平台。
標准工業規格設計,提供RS232標准介面,直接與用戶設備連接,實現中英文簡訊功能,彩信功能,GPRS數據傳輸功能。具有完備的電源管理系統,標準的串列數據介面。外觀小巧,軟體介面簡單易用。可廣泛應用於工業簡訊收發、GPRS實時數據傳輸等諸多工業與民用領域。

F. 智慧農業大棚主要實現哪些功能由哪幾部分組成

智慧農業大棚由農業大棚、智慧農業大棚信息展示屏、各種感測器、控制器及系統軟體等組成。
1、農業大棚
農業大棚由骨架和覆膜組成,用於農作物生長提供一個可控的空間。
2、智慧農業大棚信息展示屏
智慧農業大棚信息展示屏由液晶板拼接而成,用於展示農業大棚內各感測器採集的環境數據和現場場景;同時展示屏也是展示智慧農業的一個窗口。
3、智慧農業大棚感測器
感測器包括 ZigBee空氣溫濕度感測器、ZigBee土壤溫濕度感測器、ZigBee土壤PH感測器、ZigBee光合有效輻射感測器、ZigBeeCO2感測器、超高頻RFID讀卡器、Wifi攝像頭等。
ZigBee感測器採集的數據經WiFi-ZigBee網關轉換成Wifi信號接入物聯網信息平台,超高頻RFID讀卡器經其配套設備Wifi設備伺服器接入物聯網信息平台;所有感測器用於採集農業大棚內影響作物生長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土壤PH值、光合有效輻射、CO2濃度等環境數據,以及進出農業大棚人員物資信息和農作物生長現場的圖像經物聯網信息平台上傳到物聯網平台伺服器。
4、智慧農業大棚控制器
控制器由加熱、噴灌、通風、卷簾設備及其配套PLC及Wifi設備伺服器組成,當感測器採集的環境數據與標准值對比超出臨界范圍時,控制器自動啟動相關硬體設備對作物生長環境加熱、施肥澆水、通風、卷簾加減光照輻射,實現作物生長過程精確控制。
5、智慧農業大棚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安裝在實驗平台伺服器,用於對採集的數據匯總、展示、比對控制。

「智慧農業」就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集成應用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物聯網技術、音視頻技術、3S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專家智慧與知識,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式控制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

G. 智能溫室的系統原理

溫室大棚自動化控制系統是根據溫室大棚內的溫濕度、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等感測器採集到的信息,利用RS485匯流排將感測器信息送給485轉232的轉換器,接到上位計算機上進行顯示,報警,查詢。監控中心將收到的采樣數據以表格形式顯示和存儲,然後將其與設定的報警值相比較,若實測值超出設定范圍,則通過屏幕顯示報警或語音報警,並列印記錄。與此同時,監控中心可向現場控制器發出控制指令,監測儀根據指令控制風機、水泵等設備進行降溫除濕等操作,以保證溫室內作物的生長環境。監控中心也可以通過報警指令來啟動現場監測儀上的聲光報警裝置,通知溫室管理人員採取相應措施來確保溫室內的環境正常。
物聯網技術在智能溫室中的應用
實際上,物聯網技術是將各種感知技術、現代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聚合與集成應用。
在溫室環境里,單棟溫室可利用物聯網技術,成為無線感測器網路一個測量控制區,採用不同的感測器節點和具有簡單執行機構的節點,如風機、低壓電機、閥門等工作電流偏低的執行機構,構成無線網路,來測量基質濕度、成分、pH值、溫度以及空氣濕度、氣壓、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再通過模型分析,自動調控溫室環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業,從而獲得植物生長的最佳條件。
對於溫室成片的農業園區,物聯網也可實現自動信息檢測與控制。通過配備無線感測節點,每個無線感測節點可監測各類環境參數。通過接收無線感測匯聚節點發來的數據,進行存儲、顯示和數據管理,可實現所有基地測試點信息的獲取、管理和分析處理,並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方式顯示給各個溫室的用戶,同時根據種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種聲光報警信息和簡訊報警信息,實現溫室集約化、網路化遠程管理。
此外,物聯網技術可應用到溫室生產的不同階段。在溫室准備投入生產階段,通過在溫室裡布置各類感測器,可以實時分析溫室內部環境信息,從而更好地選擇適宜種植的品種;在生產階段,從業人員可以用物聯網技術手段採集溫室內溫度、濕度等多類信息,來實現精細管理,例如遮陽網開閉的時間,可以根據溫室內溫度、光照等信息來感測控制,加溫系統啟動時間,可根據採集的溫度信息來調控等;在產品收獲後,還可以利用物聯網採集的信息,把不同階段植物的表現和環境因子進行分析,反饋到下一輪的生產中,從而實現更精準的管理,獲得更優質的產品。
物聯網智能溫室技術的發展與優勢
據悉,物聯網溫室項目建設內容來源於北京市農業機械研究所和北京京鵬環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科技部863項目《植物工廠化生產低碳設施與裝備的研究》,以及市科委「十二五」重點課題《盆花生產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示範》,重點進行低碳物聯網溫室的建築結構、配套系統、新能源與工廠化裝備高度技術集成與創新,在示範溫室中進行果菜、花卉、草莓和種苗的試驗、展示與生產。京鵬科技公司已經在通州京鵬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展示園成功完成物聯網溫室項目。
溫室應用物聯網技術,可達到改善產品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尤其是可實現溫室管理的高效和精準。對於規模化的溫室設施而言,如果藉助人工來調控溫室內的環境條件,需要大量人手和時間,而且存在難以避免的人工誤差。如果應用物聯網技術,就只需點擊滑鼠,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人工操作,而且非常嚴謹,這也是業內看好物聯網在現代農業中應用的重要原因。
隨著物聯網技術普及應用,普通用戶可以通過計算機或手機隨時接收各種實時採集的精確感測器數據,還可以通過遙控溫室內的視頻感測器,觀察溫室的全面情況。產品出圃後,可以由對應的條形碼,隨時檢索到其流通過程。業界普遍認為,物聯網農業智能監控系統將在設施農業中得到更廣泛應用。

H. 一套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系統要多少

基於XL.SN無線感測網路的深圳信立科技智慧農業物聯網大棚環境監控解決方案,可以無線採集監測植物生長環境信息,如監測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植物養分含量等參數。(其它參數也可以選配,如土壤中的PH值、電導率等等。)信息收集、負責接收無線感測匯聚節點發來的數據、存儲、顯示和數據管理,實現所有基地測試點信息的獲取、管理、動態顯示和分析處理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的方式顯示給用戶,並根據以上各類信息的反饋對農業園區進行自動灌溉、自動降溫、自動卷模、自動進行液體肥料施肥、自動噴葯等自動控制。

閱讀全文

與無線感測網路智能大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筆記本和台式機通過網線共享網路 瀏覽:635
共享網路怎麼設置禁止 瀏覽:900
電腦能上網但網路顯示不安全 瀏覽:280
紅米手機為什麼一鎖屏網路就斷了 瀏覽:845
網路營銷和電話銷售 瀏覽:605
iphone連接wifi顯示無網路 瀏覽:733
蘋果x蜂窩網路不好用 瀏覽:207
移動魔百盒有信號沒有網路 瀏覽:959
光貓復原後無法連接網路 瀏覽:156
網路安全評估指標 瀏覽:152
網路語言畫畫摸魚是什麼意思 瀏覽:62
網路作家賺錢大概能有多少 瀏覽:405
蘋果手機網路和流量 瀏覽:436
蘋果王者榮耀不提醒我設置網路 瀏覽:949
mac網路連接設置 瀏覽:615
哈啰順風車接單網路異常 瀏覽:10
中國移動通信網路安全 瀏覽:876
用無線網路打開網頁慢 瀏覽:262
招聘網路哪個多 瀏覽:100
身邊哪些地方使用了網路 瀏覽:67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