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聯網工程是研究什麼的
物聯網工程是交叉學科,是多個學科的融合,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微電子學科、檢測與自動化和儀器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是復合專業,涉及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微電子檢測、通信工程和計算機與信息專業,對應物聯網的控制、感知、傳輸和信息處理技術。
物聯網網路架構由感知層、網路層、應用層組成。計算機學院在物聯網技術的網路層和應用層領域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礎,而感知層更多依賴的是軟硬體結合的嵌入式系統技術。物聯網的感測器介面、RFID讀寫都涉及嵌入式技術,但實際上新技術含量很少,可看作是一個新袋子。
物聯網主要涵蓋RFID(>5.5)、無線感測器網路(>8.5)、M2M智能手機(<4.5)等技術領域。其中括弧里表達的是難度系數,可以看出無線感測器網路是最難的。
專業基礎課:物聯網技術導論、計算機科學導論、程序設計基礎(C語言)、離散數學、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值分析。
專業必修課:無線感測器網路、數據結構與演算法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理論與演算法分析設計、資料庫原理與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操作系統、編譯原理與設計、軟體工程基礎、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微機介面技術、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
專業選修課:微控制器介面技術、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慧基礎、嵌入式系統、多媒體技術、網路信息安全、軟體體系結構、分布式計算原理與應用、Web軟體技術、硬體描述語言與計算機硬體模塊設計。
專業實踐課: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操作系統課程設計、程序設計方法與實踐、Web開發基礎、軟體基礎實習、資料庫系統開發、匯編與介面課程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硬體實驗、軟體工程綜合訓練、Visual
C++數據通信編程實踐。
以上信息來自於5聯網,僅供參考,更多信息請訪問5聯網。
⑵ 中職物聯網專業課程設置
2.2計算機學院物聯網專業課程
物聯網專業核心課程按軟體和硬體分為:硬體方面的電子電路基礎、物聯網硬體基礎、計算機網路和無線感測網,軟體方面的程序設計基礎、操作系統系統編程、資料庫和數據挖掘。
下面的課程是筆者所在學院一個對嵌入式方向感興趣的學生所學課程的基礎上加了幾門物聯網專業必需的課,用黑體加重給出,要加其他的課就需要替換現有的課。一個學生要求的學分是固定的,學太多課沒有太多的意義,關鍵是引導他們進行工程實踐。這個學生畢設採用32位微控制器完成了感測器數據採集、無線感測網協議棧的移植,將採集數據通過串口和USB口傳送給微機。由此看來,該學生所學的知識可以應對物聯網應用項目開發。
專業基礎課:物聯網技術導論、計算機科學導論、程序設計基礎(C語言)、離散數學、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值分析。
專業必修課:無線感測器網路、數據結構與演算法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理論與演算法分析設計、資料庫原理與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操作系統、編譯原理與設計、軟體工程基礎、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微機介面技術、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
專業選修課:微控制器介面技術、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慧基礎、嵌入式系統、多媒體技術、網路信息安全、軟體體系結構、分布式計算原理與應用、Web軟體技術、硬體描述語言與計算機硬體模塊設計。
專業實踐課: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操作系統課程設計、程序設計方法與實踐、Web開發基礎、軟體基礎實習、資料庫系統開發、匯編與介面課程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硬體實驗、軟體工程綜合訓練、Visual C++數據通信編程實踐。
學院的老師還打算開設微電子與感測器技術、無線自組網理論及應用、無線網路技術及應用、普適計算、服務計算與雲計算、異構網路互聯技術、感測器網數據融合技術、物聯網信息處理技術和海量信息處理。
2.3專業及特色課程
按物聯網層次:
① 感知層——射頻識別技術、感測器技術基礎、嵌入式系統介面技術。最好在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等課程基礎上開設。
② 網路層——計算機網路、無線感測器網路、通信原理。
其他基本上是應用層的課,可多可少,看學校偏重哪方面應用。專業入門課物聯網技術導論是必需的,而想開設物聯網技術與應用或物聯網原理與應用這樣廣而全的課,在有限的學時內是不太現實的。
其他學校、學院不同於計算機學院的專業課及特色課有:密碼學基礎、信號處理基礎、圖像處理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感測器技術基礎、Linux操作系統編程、Android操作系統編程、無線感測網與自組織網路、電子商務、數據挖掘、移動通信、感測器與檢測技術、Web系統開發與集成、下一代互聯網、模式識別、網路管理、物流管理概論、智能交通概論和環境工程概論。
⑶ 女生學物聯網工程專業好嗎
女生不太推薦學習物聯網工程,要想學得好會很辛苦。物聯網工程這個專業要求知識面很廣,一般要學習計算機,數學,電子技術等很多東西,課程很多,因為是2012年才開設的新專業。
物聯網工程專業就業很比較難,基本出來就轉行或者去考研,很少有去做物聯網方面工作的。來做這行首先就要確定自己的方向是技術還是服務,技術就是硬體,編程,通信,電路這類的。服務就是客服,銷售這方面。
女生建議學習設計類的工作,UI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其實真正決定以後工作的,一般會是實習時候的工作。
學習物聯網的主幹課程:
1、課程舉例:物聯網工程導論、物聯網通信技術、RFID原理及應用、感測器原理及應用、感測網原理及應用、物聯網軟體設計、物聯網數據處理、物聯網中間件設計、物聯網應用系統設計等;
2、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3、專業實驗:感測器實驗、感測網實驗、物聯網通信實驗、物聯網數據處理實驗、物聯網工程規劃與設計實驗。
⑷ 如何學好物聯網工程
本專業培養掌握網路工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及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可在信息產業以及其他國民經濟部門從事各類網路系統和計算機通信系統研究、教學、設計、開發等工作的高級科技人才。計算機網與通信網(包括有線、無線網路)的結合是本專業區別於其他高校網路工程專業的顯著特色。
本專業培養的人才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能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網和通信網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各類網路系統的組網、規劃、設計、評價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獲得計算機軟硬體和網路與通信系統的設計、開發及應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實踐訓練,特別是應獲得較大型網路工程開發的初步訓練;本專業是專門為網路領域人才市場供不應求的迫切需要而設置的專業。
本專業修業年限四年。學生在修完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全部課程並考試合格後,將被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隨機過程、數學建模與模擬、組合數學、運籌學、形式語言與自動機、排隊論、電路與電子學基礎、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離散數學、計算機導論與程序設計、演算法與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與系統結構、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原理、軟體工程、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介面技術與匯編語言、嵌入式系統、信號與系統、計算機網路、通信導論、通信原理、現代交換原理、現代通信網、網路工程、信息與網路安全、接入網技術、寬頻無線通信網路、通信軟體設計、Internet技術等。
在理論課學習的同時,非常重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建立了國內一流的實驗教學環境,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都開設了實驗課。此外,還有課程設計、大型作業、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⑸ 物聯網實驗室都需要什麼設備
物聯網的技術點比較廣,涉及到感知層、網路層、應用層,先比於之前其它方向的實驗設備(如嵌入式教學),其覆蓋面無疑要大出很多。
因此,選擇廠家的時候注意:1、廠家的產品具有層次性,有針對基礎實驗的入門級實驗設備,有針對於課程設計的較深入的實驗設備,有面向科研運用的實驗設備。2、具有覆蓋性,能夠覆蓋網路層、感知層、應用層。3、具有多樣性,不止最常見的實驗箱,還有實訓系統、實訓操作沙盤、樣板工程等等。
推薦一個北京的廠家:聯創中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其物聯網產品非常豐富,大部分產品都很有特色。
比如實驗教學的有:
《無線感測器網路教學實驗平台》、《高級無線感測器網路教學實驗平台》、《嵌入式無線感測器網路教學實驗平台》、《物聯網教學實驗平台》、《嵌入式物聯網教學實驗平台》、《Tinyos物聯網開發平台》、《3G Android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教學實驗平台》、《IPV6物聯網教學科研平台》、《物聯網感測器、執行器教學實驗平台》等10幾種產品,這在國內是最全面的。
實訓產品有「
《物聯網實訓操作台》、《智能家居物聯網實訓系統》、《溫室大棚物聯網實訓系統》、《食品追溯物聯網實訓系統》、《智能交通物聯網實訓系統》、《智能電網物聯網實訓系統》、《物聯網機器人教學科研平台》等等物聯網實訓系統。
⑹ 中央民族大學物聯網工程專業有什麼特色
物聯網工程專業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工程型」應用人才。畢業生具有網路和信息技術領域的專業素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適宜在物聯網工程及相關領域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部門、大中專院校從事產品設計研發、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本學科以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就業及深造前景
物聯網產業是新興產業,隨著互聯網到物聯網的升級和發展,物聯網、大數據等將成為新的產業增長點,國家的發展戰略和未來市場的需求決定了未來對這些專業人才具有巨大需求,因此,本專業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同時,本專業畢業生具有電子、通信和計算機等學科的基本知識,除了考取本專業研究生外,還可以在上述相關專業考取碩士研究生並繼續深造。
培養特色
物聯網專業的目標就是為物聯網產業的需求專門培養合格的工程型、實用型人才。本專業的特色在於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工程素養的提升。本專業的畢業生將精通信息感測、網路傳輸、信息存儲、系統設計等方面的技術,具有在物聯網領域進行技術研發和研究的能力,成為合格的工程技術人才。
未來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除了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畢業生將接受大量的實踐方面的訓練。除了普通的課程實驗外,還有以培養綜合實踐能力的課程設計,有更貼近於工作環境的工程實踐和實習。通過這些實踐活動,畢業生的電路設計能力、計算機程序編制能力和信息系統的綜合設計能力將得到重點培養,為畢業後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科研力量
物聯網工程專業是新辦專業,中央民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舉全院之力爭取辦好物聯網專業。學院從事物聯網方面工作的教師2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博士學位16人。
物聯網是新興專業,不論是在學界和產業界都具有持續的熱度,信息工程學院的老師一直在參與該領域的發展。經過幾年積累,信息工程學院的教師在無線感測器網路、可穿戴設備、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存儲等物聯網的核心技術領域頗有建樹,取得了一定成績。
物聯網專業是一個更重視工程素養和工程設計能力的專業,因此,我們也為具有一個有豐富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經驗的教師團隊為傲。幾年來,我們設計了環境監測的無線感測器網路、設計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智能信息採集終端、設計了民族文化大數據平台,我們教師設計的「健康家庭物聯網系統」已經在北京市場成功的投入運行。
物聯網專業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參加物聯網相關的各種大學生創新競賽活動。如:全國大學生物聯網應用大賽、Android應用設計大賽以及和電子信息類都相關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等,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本專業招收理工科類考生,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⑺ 張家口學院理學系的專業設置
地理科學專業是我校於2014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置的三個本科專業之一。目前,本專業是張家口地區唯一一個培養地理科學人才的本科專業,也是我校重點打造的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適應區域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主要面向中等學校,培養擁護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熱愛家鄉,熱愛教育事業,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系統掌握地理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具備地理教學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在中等學校從事地理教學、教學研究以及在其他相關領域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氣象學與氣候學、人文地理學、水文學、地貌學、植物與土壤地理學、地圖學、遙感概論、經濟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環境科學概論、地理信息系統、地理教學論等。
就業去向:在中等學校從事地理教學、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工作;也可在國土、環保、測繪、旅遊等相關部門及領域從事研究、管理等工作。
師資條件:現有專任教師26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15名,具有碩士學位教師15名,是一支學歷、學緣、職稱、年齡結構合理,能夠勝任高質量教學工作,具有較高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教學團隊。
實習、實訓條件:校內擁有教師技能訓練中心、繪圖室、標本室、地理信息系統實訓室等4個實踐教學場所;校外設有4個野外實習基地、10個教育實習基地,供本專業開展實踐教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掌握數學科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具備運用數學知識和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應用數學研究能力及教學技能,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幹學科:數學、教育學。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大學物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實變函數、復變函數、常微分方程、數學實驗與建模、數值計算方法、中學教育學、中學生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學數學教學法以及根據應用方向選擇的基本課程。
就業方向:IT行業、企事業管理、金融證券,保險、財經、交通通訊等領域從事數學應用或與之相近的工作,或到中小學從事數學教學、科研與教育管理工作。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具有移動通信、光纖通信、通信網路等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畢業生主要從事通信電子產品設計、生產與管理、通信線路施工與維護、通信設備的現場安裝與調試、通信設備市場營銷和技術支持等工作。
主要課程:電工電子技術、移動通信原理、電信網路技術、信號處理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與路由交換技術、無線感測網路技術、多媒體通信技術、射頻識別RFID應用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數據通信、光網路技術等。
主要實踐課程:電工電子技能實訓、單片機原理應用實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實訓、無線感測網路安裝與調試實訓、RFID系統安裝與調試實訓、光網實訓、數據通信實訓、網站建設實訓等。
就業方向:訂單班學生畢業後主要在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網路中心進行工作,通過電腦對通信網路進行調測、擴容、整改、優化、維護等工作,保障優質的通信網路環境,工作地點是在運營商的網管機房。
校企合作單位:本專業與石家莊中泰科技有限公司(華為合作方)合作辦學,學生將針對最新的通信機房設備進行管理與學習,涉及到數據通信網,光纖通信網和4G無線網路,本專業學制三年,採用「2+1」人才培養模式,在學校學習兩年,實訓課程全部採用電信局級設備及教材,由企業工程師進行「師徒制」授課,第三年直接進入各個通信局實習就業,體現「招生即入職、畢業即就業」的職業教育特色,讓學生實現「所學即所用」的實效目標,為企業輸出「到崗即上崗」的快速融合人才。 培養目標:培養精通Objective-c語言、Swift語言、精通iOS應用開發、能熟練運用iOS SDK、用戶界面設計(UI,可視化編程)、iOS系統服務、HTTP Socket網路編程、網際網路(Intetnet)等技術,具備自學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編碼規范、掌握移動應用項目開發流程,擁有1~2年項目開發經驗的復合型iOS開發人才。
核心能力: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熟練使用和維護計算機的能力;具備Objective-c語言編程的能力;具備Swift語言編程的能力;具備iOS開發的能力;具備手機APP開發的能力;
具有計劃和組織活動的能力;具有交往與合作的能力;具有學習和運用技術、快速適應相關崗位的能力;
具有了解計算機學科的前沿及發展趨勢,不斷更新知識;具有社會交往、處理公共關系的基本能力;
核心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Objective-c面向對象編程》、《Swift面向對象編程》、iOS SDK初級編程開發(OC方向)、iOS SDK初級編程開發(Swift方向)、iOS SDK中級編程開發(Swift方向)、iOS中級開發實戰、iOS高級開發實戰、iOS項目實訓等課程。
就業面向:本專業畢業生面向京津冀,就業崗位包括iOS開發工程師、iOS軟體工程師、iOS高級開發工程師、iOS項目主管(經理)、UI界面開發,iOS測試工程師。
社會人才需求:本專業是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國內3G人才缺口巨大的背景下建立的新型專業,旨在培養面向移動通訊公司和IT軟體企業,從事3G手機軟體開發、手機界面設計師、移動增值業務開發、手機游戲開發、iOS手機測試等崗位,具備三大經驗、八大能力和五大素養的應用型專業化人才。
根據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公布的行業研究數據,iPhone的整體市場份額同比增加明顯。iPhone6發布後,iPhone佔中國智能市場份額上升到27.6%,是目前中國最暢銷的智能手機。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表報告稱,今年蘋果設備出貨量將達到3億台。近兩年,iOS設備用戶的新系統更新率一直處於快速增長狀態,iOS7開放下載後,一周的更新率就超過了50%,兩個月的時間更新率已經超過80%。蘋果App Store推出7年時間,下載量已突破1000億次,是目前全球最賺錢的應用商店,蘋果支付給App Store開發者的分成已超過300億美元。其中中國蘋果開發者共打造了22.1萬款應用,蘋果向其支付了34億美元。
據業內統計,目前國內的3G研發人才缺口有三、四百萬,其中在iOS應用開發上,蘋果為中國創造了150萬個工作崗位,iOS人才供不應求。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張家口市經濟發展方向之一是「園區經濟」,要打造中國北方的矽谷。面向移動通訊公司和IT軟體企業,從事3G手機軟體開發、手機界面設計師、移動增值業務開發、手機游戲開發、iOS手機測試等崗位的應用型專業化人才將擁有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我校是河北省僅有的兩個開設專科層次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專業的高校之一,學制三年。2011年全國高職高專畢業生情況統計顯示,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為畢業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有關的空間數據處理、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組織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統技能型專門人才。
就業崗位:主要面向地理信息及遙感、測繪、衛星導航定位等領域的基礎技術支持,包括空間數據採集、處理、質檢、地圖制圖、外業測量調繪、市場營銷、售前售後技術支持等,畢業生就業率100%。主要就業單位包括:北京中科宇圖、北京高德軟體、武漢武大吉奧信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
教學條件:本專業現有校內專任教師11人,其中高級職稱佔27.3%;擁有碩士學位的佔63.6%;有專業一線工作經驗的佔18.2%;另有來自企業一線的校外兼職教師5人。
我專業與北京中科宇圖達成校企合作協議,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中科宇圖空間數據處理實訓基地」。現有一個教學機房和一個地理數據處理實訓中心,共97台計算機。
主幹課程:MapInfo制圖基礎、數字遙感影像處理技術、ArcGIS空間分析、GPS應用技術、測量學基礎、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GIS開發基礎。
培養特色:本專業採用「工學結合,項目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條件,注重職業能力培養,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歷屆學生在校期間通過項目實踐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畢業生均安排在合作企業實習,優秀畢業生可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 本專業與中泰科技有限公司(華為合作方)合作辦學,學生將針對最新的通信機房設備進行管理與學習,涉及到數據通信網,光纖通信網和4G無線網路,本專業學制三年,採用2+1人才培養模式,在學校學習兩年,第三年實訓課程全部採用電信局級設備及教材,由企業工程師進行「師徒制」授課,之後直接進入各個通信局實習就業,體現「招生即入職、畢業即就業」的職業教育特色,讓學生實現「所學即所用」的實效目標,為企業輸出「到崗即上崗」的快速融合人才。
主幹課程
(1)理論及理論實踐一體課程
電路基礎、模擬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信號處理技術、計算機輔助電路設計、電子工藝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無線組網技術、光纖通信技術、4G網路技術等
(2)實訓課程
電工電子實訓、電子CAD、模電課程設計、數電課程設計、單片機課程設計、感測節點實訓、數據通信實訓、光纖通信網路、4G網路技術等。
專業特色
為保障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的平滑過渡,學生去實習崗位之前先由實驗室環境進行模式訓練,由專門的指導老師手把手教授實踐工程知識和設備操作,並且還會關注員工素質、企業文化等更深層次的培養鍛煉,使得學生到崗前就具備行業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大大縮短崗位融合過程時間。學生與實習單位簽訂辦理入職手續,畢業後經實習單位考核通過後轉為正式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員工入職後根據單位需求和個人技能成長需要,公司安排其進行華為公司的產品技術認證,考取業界權威的華為工程師證書,為個人的技能標准樹立新的里程碑。
工作內容
訂單班畢業生主要是在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網管機房進行工作,通過電腦對通信網路進行調測、擴容、整改、優化、維護等工作。首先,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等電信運營商需要購置華為等設備提供商的通信設備,在設備組網方案確立後需要專業的產品設備工程師進行開局調測等工作,工作地點是在運營商的網管機房,從工程開工驗貨到完工驗收。
本專業部分合作單位
中國通信建設第一工程局、中國通信建設第二工程局、中國通信建設第三工程局、中國通信建設第四工程局、河北省通信建設工程局、北京市電信工程局、山西郵電建設工程局、鄭州向心力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高科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博岳通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數十家國內大型通信企業。 生物教育專業創建於2004年。自創辦以來,本專業一直是張家口地區唯一一個培養生物師資的師范類專科專業,其為張家口市乃至河北省培養了大量優秀的生物教育人才。
培養目標:培養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教育事業,適應基礎教育教學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夠勝任初級中學生物教學以及其他教育教學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就業崗位:主要面向崗位為初級中學生物教師;相關崗位(群)包括小學科學與社會課程教師、高級中學生物教師、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相關工作人員等。
主幹課程:動物學、植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生態學、教學論等課程,並設有野外實習和教育實習的特色課程。
師資條件:專任教師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9人。近兩年發表論文11篇,編寫教材3本。本專業師資隊伍具有「雙師」結構特點,教師職稱、學歷水平較高,能夠適應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學緣結構合理。
實習、實訓條件:有生物實驗室,顯微鏡室,標本室,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等多個專門實驗室。 培養目標:培養面向國內外各大航空公司、與航空公司有業務往來的高星級酒店、旅遊度假村等旅遊企業從事空中乘務服務、高端客戶服務管理、機場安全檢查、航空公司及地面安全保衛、機場行政管理等崗位的航空高素質人才。
主要課程:民航基礎知識、民航概論、空乘職業形象、民航航空法、航空職業思想道德教育、航空運輸地理、機場服務概論、航空市場營銷、航空運輸地理、航空服務禮儀、民航安全與應急處理、航空服務語言藝術、民航服務心理學、民航專業英語、空乘面試技巧、航空服務技能培訓、安檢實訓等。
就業方向:國內外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民營航空公司、外航服務公司、各大機場,與航空公司有業務往來的高星級酒店、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等。
合作單位:本專業與北京中航天使教育集團合作辦學,開展專業共建。本專業學制三年,採取校內學習1.5年,北京中航天使教育集團學習培訓1.5年的形式。在培訓期間表現突出的可以提前實習就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酒店服務及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管理知識,能從事酒店及相關企業基本技能服務、基層管理、經營策劃等相關工作的高素質知識技能型專門人才。
就業崗位:(1)各類星級酒店、賓館的前廳、客房、餐飲、康樂、銷售等部門從事接待、領班、外聯、公關等服務工作;(2)各類星級酒店、賓館各部門的基層管理工作;(3)相關單位的業務接待及管理工作。
本專業眾多畢業生成為高星級酒店的業務骨幹,部分畢業生已經步入管理崗位。
主幹課程:管理學原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現代酒店管理、中國飲食文化、酒店宴會組織與設計、菜點酒水知識、服務禮儀等。
師資條件:本專業擁有一支專兼結合的優秀教學團隊。12名校內專業教師中,副教授及以上職稱7名,擁有碩士學位教師6名。多數專業教師在旅遊企業擔任兼職並持有多種職業資格證書。同時擁有一支來自高星級酒店、具有豐富一線工作與管理經驗的兼職教師隊伍。
實習、實訓條件:校內的餐飲實訓室、客房實訓室及學院培訓中心能夠滿足學生基礎的服務技能訓練;通過校企合作的不斷探索,建立了藍鯨大廈、寶龍國際酒店、北京星河灣酒店、上海浦東星河灣酒店、北京麗晶酒店、中央黨校綜合服務中心、解放軍總參謀部餐廳、北京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公寓等十餘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本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場所。
培養特色:依託學校和企業兩大平台,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與職業技能的培養,曾多次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旅遊院校職業技能大賽並取得優異成績。
地理教育專業創建於1984年,是我校創辦最早的專業之一,也是我校首批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教育事業,適應基礎教育教學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夠勝任初級中學地理教學以及其他教育教學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就業崗位:主要面向崗位為初級中學地理教師;相關崗位(群)包括小學科學與社會課程教師、高級中學地理教師、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相關工作人員、地理信息處理及測繪人員等。
主幹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圖與測量、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學法、地理活動設計與實踐、專業技能綜合訓練等。
師資條件:現有教授3名,具有碩士學位教師10名。本專業師資隊伍具有「雙師」結構特點,教師職稱、學歷水平較高,能夠適應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學緣結構合理,所學方向包括地質地貌研究、區域發展與規劃、旅遊發展與規劃、區域生態效應、教學教法、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地理測繪技術等;團隊中有多年在中學一線教學經歷的老師,有野外實習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同時,本專業教師還多次承擔或參與省、市級各類地理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成為一支既能勝任高質量教學工作,又具有較高科研能力的教師隊伍。
實習、實訓條件:校內擁有地質標本觀察與陳列室、繪圖實訓室、地理信息系統實訓室等實踐教學場所;校外根據課程安排有多個野外實習基地:張家口賜兒山、小白山(短途實習)等,秦皇島、北京(長途綜合實習)等;另有張家口市宣化區第九中學、萬全縣孔家莊鎮第一中學、懷安縣左衛中學等十所校外教育實習基地。
培養特色:本專業大力推進「以課堂教學技能培養為核心的理實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逐漸形成了「教學技能培養前置,崗位模擬校內體驗,教育實習校外提升」的培養特色。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基礎信息技術教學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夠勝任基礎信息技術教學以及其他教育教學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就業崗位:主要從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相關工作;或從事計算機應用、網路管理、網站建設等相關方面的工作。本專業畢業生基本功扎實,溝通、合作能力強。
主幹課程: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二維動畫製作、區域網組建管理與維護、網站建設與管理、資料庫技術及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法、職業綜合技能訓練等。
師資條件: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33人,其中教授5人、副高級職稱9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15人。本專業現有「河北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1名,張家口市電子學會副理事長1人、理事1人,張家口軟體協會會員1人,擁有. Net平台應用技術、資料庫原理及應用兩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教師積極參與行業企業的技術服務和培訓工作並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多年來的教師隊伍建設,本專業形成了一支職稱結構合理、科研能力較強、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實習、實訓條件:擁有信息技術實驗中心,下設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編程與編譯、單片機、信息技術基礎、網路等多個實驗室,各類計算機492台。另有張家口市永豐堡小學、東窯子小學、宣化區閣西街小學、宣化區工業街小學等四十多所校外教育實習基地。依託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建立了從教學、實驗到實習、科研實踐為一體的教學體系,為培養專業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培養特色:自1996年開辦計算機類專業以來,不斷總結提升,現已形成了「面向崗位需求,基於專業能力模塊設置課程體系,注重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的培養特色。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夠從事中小型區域網組建與調試、網路系統管理與維護、網站建設與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學制三年。
就業崗位:畢業生主要在網路公司、企事業單位、專業的Internet服務公司從事網路組建和管理與維護、網站規劃設計、素材採集加工、網頁製作、網站運行維護等工作。
主幹課程:程序設計、資料庫原理及應用、網站建設與管理、動態網頁製作asp.net,B/S應用程序開發、區域網組建管理與維護、交換機技術,路由器技術、網路操作系統與網路安全等。
師資隊伍:本專業擁有一支實踐能力強、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團隊。13名專業教師中,副高級以上職稱佔30%,擁有碩士學位的佔60%,雙師型教師佔80%,近年來教學團隊共發表論文30餘篇,編著教材5部,承擔或參與省市級課題8項。
實訓條件:本專業擁有先進的實驗實訓基地,如計算機網路實驗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編程與編譯實驗室、教學一體化機房、多媒體教室17個,計算機專業機房3個、信息技術實訓中心機房7個,為學生提供了優越的學習及實踐環境。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面向IT企業生產、建設、服務領域和中小型企事業單位信息化管理一線,從事計算機系統管理與維護、中小型資料庫系統管理、網站建設與維護、多媒體信息處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學制三年。
就業崗位:資料庫建設與維護、程序開發、網站建設與管理、硬體維修、軟體應用、多媒體信息處理等。
主幹課程:程序語言設計、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網路操作系統與網路安全、區域網組建管理與維護、網站建設與管理、B/S應用程序開發、圖像處理技術、計算機動畫基礎等。
教學條件:
師資條件:本專業現有教師32人,其中副高及以上教師佔30%,雙師型教師佔88%,擁有碩士學位教師佔85%。教師積極參與行業企業的技術服務和培訓工作並贏得了社會的認可。
實訓條件:本專業擁有先進的實驗實訓基地,如單片機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編程與編譯實驗室、多媒體教室17個,教學一體化教室7個,信息技術基礎實驗室7個。另外擁有多個可作為校內實踐教學延伸的前瞻性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優越的學習、實踐環境,也為提高其專業技能提供了很好的硬體平台。
培養特色:依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根據企業需要開設課程,針對崗位特點培訓技能,瞄準產業,關注行業,體現職業。 物聯網產業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五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產業在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護理、智能監測、應急通信等方面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隨著物聯網市場的爆發性擴張,在未來一段較長的時間內,物聯網人才將成為社會緊缺人才。張家口學院依託雄厚的專業基礎和緊鄰北京物聯網產業集聚區的優勢,申辦了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面向物聯網相關企業的一線崗位,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愛崗敬業,掌握物聯網基礎理論知識,熟悉感測網、物聯網系統的構建方法,從事物聯網項目的規劃、施工管理,物聯網設備安裝、調試和維護,物聯網產品的輔助設計、製造,控製程序輔助設計的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
就業崗位:物聯網系統管理、物聯網設備管理、物聯網資料庫管理、物聯網網路管理、物聯網系統規劃與設計。
主幹課程:
(1)理論及理論實踐一體課程: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路、C++程序設計、可視化程序設計、單片機與介面技術、自動檢測與感測技術、工程制圖、RFID技術、計算機網路通信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無線組網技術、WEB資料庫設計與應用、物聯網系統集成技術等。
(2)實訓課程:電工電子實訓、電子CAD、模電課程設計、數電課程設計、單片機課程設計、物聯網項目綜合布線實訓、感測節點實訓、數據通信實訓、應用程序實訓、物聯網項目綜合實訓、物聯網項目規劃實施實訓等。
師資條件: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是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應用、地理信息技術等專業領域中抽調優秀人才的基礎上成立的。該專業現有教師3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學習能力強,能完全勝任物聯網技術發展、教學及科研的實際需要。
實習、實訓條件:擁有電工電子實驗室、電子工藝實訓室、單片機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的等多個實踐教學場所。計劃新建物聯網工程實訓中心、物聯網技術體驗中心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能滿足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
資格證書:EPC/RFID認證、信息處理技術員、網路管理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