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探以色列,這里到底有多開放
以色列是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自由民主制國家。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加入了聯合國。截至2014年以色列與世界上159個國家有外交關系。以色列在國外設有76個使館、19個總領館和5個代表團。
以色列也加入了許多國際的組織和機構,並且是「地中海對話」(MediterraneanDialogue)協約的成員國之一,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保持合作關系。開展全方位外交。保持與西方國家傳統的友好關系;維護與美戰略盟友地位;積極發展與獨聯體各國和東歐國家關系。
㈡ 發現外星人的三種方法是什麼
人類一直想知道我們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但根據科學家目前所掌握的宇宙觀測數據,僅銀河系中就擁有大量潛在生命的宜居行星,暗示地外生命極有可能存在,對此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的科學家也在通過不同方法和渠道尋找可能存在地外智慧生命,資深天文學家塞思·肖斯塔克在5月21日的會議上提到,我們可以通過三種不同的方法尋找外星智慧生物。
第一種方法是尋找外星微生物或者死亡後的遺骸。這項調查任務主要集中在火星探索方面,目前美國宇航局已經在火星上部署了好奇號、機遇號火星車,這是目前兩台仍然在持續進行觀測任務的地面漫遊者平台。但火星並不是太陽系內唯一具有潛在生命的星球,事實上太陽系內許多天體都具備了擁有生命的潛力,比如木衛二、木衛三、土衛六等,兩顆木星的衛星擁有潛在的地下海洋,土衛六擁有液態甲烷湖泊,後續我們將派遣探測器前往這些星球尋找外星微生物或者它們曾經存在的痕跡。
第三種方法不只是為了尋找地外生命,而是尋找智慧生物,這就需要我們動用先進的射電望遠鏡對各種宇宙信號在更廣的頻譜上進行分析,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的科學家希望能找到外星文明有意或者無意間向宇宙廣播的信號,當然發現並確定外星智慧文明的信號是一件非常難的工作,而且成功率很低,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搜尋了近半個世紀,仍然沒有發現。這與我們搜尋的范圍有很大的關系,我們現在探測的恆星數量還不到銀河系的1%,更不用說河外星系了,塞思·肖斯塔克預計在未來20年內將對數百萬恆星系統進行調查。
美國宇航局的開普勒系外行星探測器發現了太陽系外擁有數量極為龐大的行星世界,平均每40億顆恆星周圍就有1.6顆行星,如果放大的銀河系中,那麼有五分之一的行星很可能是地球的「表兄」,這就意味著銀河系內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數量就可以達到百億數量級,顯然銀河系內僅僅只有人類那是極為不尋常的。在地球上,45億年前地球誕生,僅過了10億年左右就出現了早期生命形式,並快速發展演化,因此科學家們懷疑宇宙其實是充滿微生物的地方,這就是說宇宙生命不存在有沒有的問題,而是有多少進入了高級文明階段。
同時,科學家指出智慧生物可能有幾種演化模式,一些行星的物化條件不同就會出現別樣的進化路線,並發展出不同的特點,有些星球可能比較有利於生命的誕生,進化會快一些,有一些地外生命可能只為了生存而生存,無法演化至高級文明。目前地球上搜尋地外生命最有效的平台為位於波多尼哥的阿雷西博望遠鏡,直徑達到305米,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面射電望遠鏡,可以對宇宙間的信號進行進行持續監聽,只要信號能通過地球。
從1999年開始,全球有意願加入搜尋外星計劃的公民都可以參與到信號分析任務中,如今有226個國家的840萬用戶加入了該計劃,當它們的計算機進入屏保時就會接入宇宙信號分析網路,這就增強了科學家尋找宇宙不明信號的分析能力。但也有人質疑信號分析是否會給用戶帶來麻煩,比如病毒、潛在的安全問題等,對此搜索地外文明機構的科學家稱程序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檢查其中是否存在病毒或者有問題的代碼,在過去15年左右的時間內已經被數百萬人使用過。
接下來,該機構的科學家將升級探索外星生命的方法,比如在各種波長上對宇宙進行觀測,包括無線電、光學和紅外等,這是一個全面的探索宇宙計劃。此外,科學家還試圖監聽恆星系統之中的潛在陌生信號,比如美國宇航局將好奇號送往火星,就需要在地火之間建立通信網路,如果我們需要與另一個恆星系統內的航天器進行通信,這樣的信號就會被其他文明捕捉到。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可疑信號,很可能還有後續的信號,其他觀測站或者無線電愛好者也會接受到類似的信號,因此我們可以對不明宇宙信號進行多層次的甄別。
目前在搜尋地外文明機構中的全職科學家只有24名,三分之二來自美國,預算主要由美國航天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私人捐助者,預算問題使得阿雷西博望遠鏡的運作也面臨資金困難,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計劃停止對西弗吉尼亞格林班克望遠鏡的資金供應。科學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發現智慧生物的信號,只要這項科學計劃能夠延續下去。
㈢ 海灣戰爭中美國曾用過哪些著名武器
-52 轟炸機 40 架; 戰艦 247 艘,航空母艦 9 艘(美國的「薩拉托加」號「肯尼迪」號、「中途 島」號、「羅斯福」號、「突擊者」號、「美國」號、法自的 三 軍事衛星 1.軍事衛星在海灣戰爭中擔任的角色 能用了 3 顆艦隊通信衛 星,另外還有 4 顆辛康Ⅳ型衛星用於海灣地區美海軍的艦對艦,艦對岸和其 它方面的超高頻通信。 圖3-1 利用衛星進行通信、指揮示意圖 艦隊通信衛星重 2.3 噸,是三軸穩定的六面柱體。離地 35924 公里,傾 角5.1 度,壽命 10 年。星上裝有轉發器 12 個,可提供 23 個特高頻無線電信 道,其中 10 個供海軍艦艇用,12 個供空軍使用,1 個傳供總統指揮網路使用。 圖3-2 全球衛星通信系統中的中繼星 辛康通信衛星是地球靜止軌道的商業通信衛星,現在已由Ⅰ型發展到 v 型。海灣戰爭爆發後 4 顆Ⅳ型衛星被徵用,為美海軍提供超高頻通信信道。 4.「天網」通信衛星系統 天網通信衛星系統是英軍的軍用通信衛星網,有兩種衛星,天網Ⅰ及天 網Ⅱ衛星。天網衛星系統不但能提供遠程戰略點對點的數字通信要求,而且 能夠滿足特殊的戰術通信要求。該系統共有 19 個地球站,其中 6 個固定站, 13 個移動站,必要時固定站也可作為移動站。在這次戰爭中用的是天網Ⅳ。 5.「鎖眼 11」照相偵察衛星 鎖眼11 是數字圖像傳輸型的照相偵察衛星。不使用膠卷而是用電荷耦合 器件攝像機拍攝地物場景圖像,目前用的是最新的第五代「鎖眼 11」照相偵 察衛星。 圖3-3 美海軍通信衛星 電荷耦合器件攝像機拍攝的地物場景圖像經衛星上模/數轉換器變成數 字信號,並立即經衛星數據系統送回華盛頓國家判讀中心,還原成高解析度 的圖像,顯示在計算機終端或還原成照片,所需時間約 1.5 小時或更短。 第五代「鎖眼 11」衛星重 13.5 噸,長 19.5 米,直徑 2 米,解析度 1.5~ 3米。 該型衛星經常有兩顆衛星同時在軌道上運轉。兩伊戰爭中,它在 300 公 里高空為美國提供了兩伊戰場的圖像,其效果猶如看電視片。目前有 2~3 顆星在軌道上工作以確保每天有幾次在白天飛過中東地區。該型衛星曾獲取 了伊拉克軍隊向科威特推進的最早的照片證據。 6.「鎖眼 12」照相偵察衛星 該衛星是美國新一代可機動的照相偵察衛星,能日夜拍攝世界各地的軍 事設施,軍隊調動和其他目標的高清晰度照片。該衛星採用高解析度數字成 像技術、先進的光學感測器(電荷耦合器件)和較寬的頻譜來獲取圖像,並 隨時發送到地面判讀中心。 該顆衛星重 18 噸,軌道近地點 315 公里,傾角 57°,它比鎖眼 11 有更 大的軌道轉移能力。其解析度為 0.1 米,相當驚人,可分辨地面坦克的類型, 計算坦克、帳蓬、人員的數量。目前至少有 2 顆鎖眼 12 被調到海灣地區上空, 可為艦隊和地面部隊服務。 7. 「長曲棍球」雷達成象偵察衛星 這是一種新型的全天候、全天時雷達成象偵察衛星。它克服了可見光照 相偵察衛星黑夜和陰雨天不能拍照的缺點。星上裝有合成孔徑雷達,可向地 面發射微波信號並接收地面反射的微弱信號,加以處理識別,這樣就能透過 雲霧和黑夜看清地面上的一切。這種偵察衛星能透過樹林探測到隱藏在樹林 中的機動導彈。解析度可達 1 米,可發現、識別吉普車、坦克、導彈運輸車 等大小的物體。衛星將數據發回地面由計算機轉換成圖片或圖像,該衛星現 用於海灣地區的偵察。 8.「大酒瓶」和「小屋」電子偵察衛星 電子偵察衛星又叫電子竊聽衛星或電磁波探測衛星,它實際上是一架超 高能的無線電接收機。 1989 年發射的那顆大酒瓶電子偵察衛星重 2700 公斤,處於地球靜止軌 道上。它是和 85 年由發現號太空梭施放的大酒瓶-1 相類似的新型電子偵 察衛星,可覆蓋蘇聯、中東、非洲和整個歐洲等地區,用以監測蘇聯的導彈 試驗信號,竊聽蘇聯和中國的軍事、外交電信、廣播。小屋是一種先進的電 子偵察衛星,1989 年發射的那顆處於地球靜止軌道上。據報導海灣戰爭中有 2 顆大酒瓶和 1 顆小屋衛星在工作。這些衛星在對伊拉克的軍、民無線電通 信、廣播進行監聽。據報導有一個電子偵察衛星專管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的 無線電通信,薩達姆作戰指揮總部和科威特戰場指揮官之間的通話甚至戰場 小分隊之間的通話均可被竊聽到。把這些竊聽到信息送到美國華盛頓國家安 全局,再發送到中東戰場美軍司令部。有的報導說大酒瓶衛星可復蓋全部無 線電頻率,這樣它就也能偵聽到伊拉克用雷達、導航,電子對抗設施的信號。 據說它還能幫助測定干擾美國預警飛機的伊拉克跟蹤飛機的位置。 9.「白雲」海洋監視衛星 這種衛星主要用於對海上艦船和潛艇進行探測、跟蹤、定位、識別、監 視其活動情況,獲取軍事情報。由於所覆蓋的海域廣闊,探測目標又多是可 移動的,因此衛星的軌道比較高,並多採用幾顆衛星組網的偵察體制以達到 連續監視、提高探測概率和定位精度的目的。白雲衛星(母星)入軌後彈出 3 顆子星,軌道與母星相似。目前空間有 4 組共 16 顆母、子衛星在工作。3 顆子星彼此相隔幾十公里。 白雲衛星軌道高度 1000 多公里,壽命 3~5 年。星上裝有紅外探測裝置 和無線電接收設備。白雲海洋監視衛星監聽信號的有效距離可達 3200 公里。 衛星偵察所得信息直接傳輸給美海軍保密大隊的五個地面站。 10.導彈預警衛星 這種衛星在美軍內部稱為「國防支援計劃」衛星,用於監視可能的導彈 發射地區,有導彈發射時能報警並提供一定的有關目標的信息。 目前在軌服役的是美國第二、第三代導彈預警衛星。一般情況下,地球 靜止軌道上保持有 5 顆衛星,其中 3 顆工作,2 顆備用。3 顆工作星分別定位 於東徑 60°、西徑 70°和西經 134°赤道上空。這 3 顆衛星組成的預警網可 覆蓋蘇聯和我國的所有陸地發射場,也可覆蓋現有潛射導彈射程內的全部海 域。該預警網自工作以來已觀測到蘇、美、法及我國所進行的 1000 多次導彈 發射(包括遠程及潛射導彈的發射)。由於伊拉克擁有不少近程地地導彈, 可打擊 70~900 公里范圍內的目標,甚至會使用化學武器彈頭的導彈襲擊多 國部隊及沙特、以色列等國家,所以美國已至少將 1 顆導彈預警衛星調到中 東地區上空,以監視伊拉克裝有常規及化學彈頭近程導彈的發射。有消息說, 去年增射了一顆更先進的導彈預警衛星以應付伊拉克的導彈襲擊戰,自海灣 戰爭爆發以來雖然多國部隊基本取得了制空權,但無法消滅打游擊的,在機 動發射架上發射的「飛毛腿」導彈。以色列的首都、沙烏地阿拉伯的首都、甚 至沙特油田都頻頻遭到「飛毛腿」的襲擊,成為美國軍方頭痛的問題。美方 「愛國者」地空導彈打飛毛腿的命中率還是比較高的,多數都能打下。這一 方面要歸功於「愛國者」的良好性能,另一方面恐怕也要歸功於新型的導彈 預警衛星。「飛毛腿」從伊拉克西部打到特拉維夫的時間需要 5 分鍾,給地 空導彈留下的攔截時間不多,該新型預警衛星可發現「飛毛腿」的發射並在 1 分鍾內通知海灣地區及美軍指揮部。讓「愛國者」導彈有更充分的時間來 攔截它。這種衛星可把發射地點的定位誤差縮小到約 5 公里左右。 第二代導彈預警衛星的國際代號為 1971-39A,衛星凈重 907 公斤,由一 個錐頂圓柱體加一個紅外望遠鏡組成。圓柱體長 2.91 米,直徑 2.78 米,望 遠鏡長 3.63 米,直徑 0.91 米。地球靜止軌道,傾角 0.84°,運行周期 1434 分,壽命 3 年。衛星上裝有帶望遠鏡的高靈敏度紅外掃描器,能根據導彈噴 焰報警,還裝有高解析度的帶遠攝鏡頭的可見光電視攝像機,並可向地面發 送圖象,可粗略提供導彈動力飛行段的飛行軌跡並識別目標的真偽。衛星可 在3~4 分鍾內將警報送到美國北美防空司令部,可提供動力段粗略的跟蹤數 據,並預報導彈的大致發射地點和攻擊的大致區域。 第三代導彈預警衛星重 2360 公斤,地球靜止軌道,壽命 7~9 年,有兩 個帶望遠鏡的紅外掃描器,大大提高了探測潛射導彈發射的能力,自身的核 加固能力也有所提高,其探測靈敏度可高到能發現飛機噴 四 導彈武器 2. 「愛國者」(Pairioi)MIM-104 地空導彈 圖4-6 飛行中的「戰斧」巡航導彈 圖4-7「戰斧」巡航導彈 BGM-109C 剖面圖 1.等高線地形匹配和數字式景像匹配相關器;2. 常規戰斗部; 3.折疊式彈翼;4.燃油箱;5.收放式進氣斗; 6.渦扇發動機;7.展開的尾翼。 圖4-8「戰斧」巡航導彈作戰示意圖 1、2.助推器工作導彈在艦艇發射,尾翼展開並進行滾動控制,彈翼展開 拋掉助推器,尾翼作俯仰和偏航控制,進氣斗伸出,渦扇發動機啟動,導彈 達到發射段最高點,發動機達到最大推力:3.轉入海上巡航飛行(7~15 米); 4.進入陸地巡航飛行(150 米以下);5.作變軌飛行迴避敵方防空系統;6. 命中目標。 4.「根弗」SA-6 地空導彈 5.「金花鼠」SA-13 地空導彈 6.「麻雀」ⅢB 空空導彈 AIM-7 圖4-11「麻雀」ⅢB 「麻雀」ⅢBAIM-7F 導彈彈長 3.66 米,彈徑 0.203 米,可全夭候使用。 單價為 20 萬美元。 7.「響尾蛇」空空導彈 AIM-9L 「響尾蛇」導彈是美國研製的第一種被動式紅外製導空空導彈。 「響尾蛇」AIM-9L 是「響尾蛇」空空導彈系列中的一種。1971 年開始研 制,為近距格鬥空空導彈,由於採用紅外製導,其攻擊目標為散發紅外線的 發動機尾噴管,因此,其攻擊方式是尾後追擊。該導彈最大飛行速度為 2.5 倍音速,採用連桿式破片殺傷戰斗部。 「響尾蛇」導彈系列的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系統簡單,成本低。 圖4-12「響尾蛇」AIM-9L 導彈 AIM-9L 單價為 50000 美元,只及「麻雀」ⅢBAIM-7F 的 1/4,其缺點是 射程短,威力小,尚不能全天候使用。 該導彈可裝備 F-14,F-15,F-16,F-4,A-l0,F-111 及「狂風」、海鷂 等攻擊機上。 AIM-9L 彈長 2.87 米,彈徑 0.127 米,彈重約 86 公斤。 1981 年地中海空戰中,美國的 F-14 發射 AIM-9L 擊落兩架蘇-22 飛機, 1982 年馬島空戰,英國的「海鷂」發射 27 枚「響尾蛇」AIM-9L,其中 24 枚 命中阿根廷的「幻影」戰斗機。 。 8.「魚叉」AGM-84A 空艦導彈
麻煩採納,謝謝!
㈣ 各位大俠你們好,我下個月估計要去以色列旅行,聽說耶路撒冷、特拉維夫、約旦的酒店幾乎都沒有Wi-Fi
在約旦,我也沒法上網,因為上網太貴了。
在以色列,有的賓館大廳可以免費上,有的是每天給兩個小時的免費時間,也有一家店有免費wifi。這個你要咨詢清楚。另外,因為我是跟團去,所以在大巴車上是有免費wifi的。
還有人說,五星級的都有,也是不對的,我在死海住的五星級就只有兩小時的免費。當然你也可以去了當地辦卡,但如果你只有幾天,這個價格也不會便宜的。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一定要在國外上網,我建議你該了解的在國內列印好,帶出去。因為國外上網真心貴。
以色列當地有2種網路可以選擇:
1.PAINTER 網路最便宜,當地接聽1.99元/分鍾,打回國內1.99元/分鍾,簡訊:0.39元/條
2.CELLCOM網路比較貴,接聽是5.99元/分鍾,打回國內25.99元/分鍾簡訊:1.99元/條
通訊情況建議客人自己購買磁卡在電話廳使用(磁卡可以在小店裡買到)。以色列在酒店前台可以買到面值15-20美金/張的電話卡,可以打100分鍾,在任何座機上都可以使用。
另外,以色列大部分酒店(包括高檔的)不配備一次性洗漱用具,建議遊客自帶。
其他的注意事項,請參考我的以色列游記:
http://lvyou..com/notes/9b817cbd61e899e25affd207
㈤ 驚險時刻發生了什麼
這個故事發生1976年6月27日的上午。
一架法國A—300「空中客車」大型噴氣式民航飛機在空中飛行著。銀白色的機身舒展著雙翅,帶著紅色條紋的尾翼向後高高翹起,在午後的陽光里焰煙生輝。伴隨著發動機和諧的旋律,飛機翱翔在亞平寧半島的上空。
「這是法蘭西航空公司139次航班,正由希臘飛往巴黎。法航祝各位旅途愉快。」
機艙壁內的揚聲器傳出了空中小姐用英、法、希伯來語連續廣播的柔美聲音。
法航139航班是往返於特拉維夫——雅典——巴黎的固定航班。
凌晨,從以色列特拉維夫東南10公里的本·古里安機場起飛後,經過三小時的飛行,在雅典著陸,再次起飛飛往巴黎。飛機在雅典著陸時,有59名乘客下了飛機,隨後另有56名乘客登機。就在機場揚聲器最後一遍催促旅客登機時,有4名乘客(三男一女)匆匆來到了檢查處。其中,一名女乘客名叫布麗吉特·庫爾曼。因為時間關系,檢驗官沒有更多地對他們進行檢查。
剛剛用過午餐的旅客們,靠在寬松舒適的航空椅上,透過舷窗,從1萬米的高度俯視著機身下面波濤洶涌的海浪和婉蜒曲折的海岸線。
「2000多年前,這里曾孕育了輝煌的邁錫尼文化。」
坐在舷窗邊的美籍猶太學者愛波斯坦輕聲地贊嘆著。
「到了巴黎你會感慨更多的!」
他身旁的女友埃麗娜說。這位身材修長,長相美麗的姑娘正偎在愛波斯坦的懷里。
20分鍾後,「空中客車」已經可以窺視愛琴海深藍色的胸膛了。
從雅典登機的女乘客拉開了她的旅行包,這是一位體態優美的雅利安姑娘,一頭秀發如同一匹瀑布,不夾不束一直傾瀉到腰間,一身干凈整潔的服裝。
她身邊的一位猶太老婦人隨便向她的旅行包里一瞥。突然間,老人的眼神凝固了,隨即臉色泛白,頹然倒在座椅上昏了過去。
庫爾曼從旅行包中拿出一隻欣達式沖鋒槍並站了起來。
此時,139次航班在自動駕駛儀的操縱下,改為平飛。機長巴科鬆了口氣。他拿起電話,要後艙空中小姐給他和副駕駛送兩杯咖啡來。
「砰!」的一聲槍響,駕駛艙門被打開了。巴科回頭一看,突然,臉色變了。他捅了一下副駕駛,手有些顫抖。
「你們……」
副駕駛是個年輕人,剛一回頭便一聲驚呼。
一支柯爾特式自動手槍從後面頂住了巴科的頭。
「降低高度。航向130度,轉飛利比亞加西機場!」
低沉恐怖的命令如同槍管一樣冰冷。至此,巴科已別無選擇。而希臘的航空交通管制官對此情況竟毫無注意。
在特拉維夫以南100公里。貝爾巴希空軍基地建立在一塊沙漠綠地中,鮮為人知的以色列空軍緊急作戰指揮中心就設在這里。
在距地面300米的地下作戰室里,中央控制中心光線暗淡。正面牆上,是正在顯示地中海沿岸及其附近海域上空飛行區域的巨大熒光屏,屏幕上每隔數秒鍾,就切換一次顯示區域。各種形狀的彩色圖形、符號、數字令人眼花繚亂,閃爍不停的綠點表示正在飛行的飛機,彎曲的白線則代表空中管制區和雷達掃描區的分界線標志。
厄大的熒光屏下面,有一排雷達顯示器,它分秒不差地顯示著該地區每架飛機的經緯度。這些雷達將測得的有效數據會被另一側的計算機中心進行復核審查。在那裡,兩架美國IBM公司生產的高速計算機,以每秒數千萬次的速度「驗證」著每架飛機的航線和高度。
突然,標號為「F139」的一個綠點從顯示屏幕上消失了,監視器的紅燈和計算機蜂鳴器同時發出聲光信號。
年輕的操縱兵心裡一驚,隨即轉動旋鈕,把顯示器大開關扭到極限,希望那個熟悉的綠點再次出現。
「壞了!」
他的大腦立刻出現了不祥的預感。
「法航139次航班在雅典以南上空突然失蹤!」
他馬上向值班軍官報告這一突然情況。
「查明情況!」值班軍官命令。
操縱兵按下計算機終端列印機開關,「IBM」計算機瞬間便送出一組數據:F139次航班,法航A—300型飛機,從特拉維夫經雅典至巴黎;巡航時速800公里,平飛高度8000米,載有245名乘客和12名機組成員。
「立即報告空軍司令部,通報內閣交通運輸部以及以色列航空公司!」
值班軍官又一次命令。幾秒鍾後,巴科的耳機里響起了以色列導航中心空中管制官急切的呼叫:
「F139,這里是特拉維夫導航中心,請速報你現在的位置!請速報告……」
巴科在一名劫機者押送下,來到客艙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舷窗窗簾全被拉上,只靠幾盞壁燈照明。昏暗的燈光透過混濁的空氣,映在了一個個驚恐萬狀的乘客身上。
空調被關上了,機艙的氣溫逐漸上升。空氣中彌散著各種令人作嘔的惡臭,他的五臟六腑開始翻滾。「不要東張西望,快回駕駛室!」押送他的劫機者在巴科背上推了一掌。
「上帝!上帝!我隨你去耶路撒冷!」被嚇暈的那個猶太老婦人在冥冥中念念有詞。
「給我住嘴!」
庫爾曼一個耳光打過去,老婦人臉上多了五道指痕。
「哈哈!我們到了耶路撒冷,耶和華端出香果,佳餚……」
她要瘋了,強烈的刺激摧毀了她的神經。
機上的那位猶太學者臉色變得十分蒼白,他的心臟病兩次發作,多虧了隨身攜帶的急救葯和女友的照顧,剛才女友也因不堪折磨而嘔吐了。
1976年6月27日上午,以色列總理府正在舉行著一個例行的星期天內閣會議。突然,一位總理軍事助手匆匆走進會議室,神色緊張地將一份剛收到的情報遞給了拉賓總理。
情報上寫到武裝分子劫持了一架從特拉維夫飛往法國巴黎的飛機,而且飛機上的乘客多數是以色列人。聽到這個消息,部長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飛機上有多少以色列人,恐怖分子要把飛機劫持到什麼地方去,要對他們怎麼辦。
那架法國的「空中客車」穿過地中海來到北非上空,利比亞勉強同意了劫機者的要求,讓飛機降落加油,飛機降落到了班加西機場上;但劫機者的面目、飛行終點和要求還不清楚。
以色列政府立刻作出了反應,成立了緊急研究小組來處理這一問題。
拉賓上台以後恐怖組織採取了「以人質換同志」的新策略,即用劫持到的以色列人去交換他們被關押在世界各國監獄里的成員,以色列政府對此十分頭痛。憑直覺,他認為這次劫機行動是那位在耶路撒冷受過足夠教育的瓦迪亞·哈達德博士策劃的。
瓦迪亞·哈達德的總部設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他們並不是一個單槍匹馬與以色列周旋的夜行大俠。他的組織與聯邦德國的巴德爾——麥因堆夫集團、北愛爾蘭共和軍和日本赤軍等恐怖組織有密切的聯系。
以色列曾為此下令對易受攻擊的目標,尤其是飛機和機場採取「軟貝雷帽」防範措施。偽裝成乘客的保安人員多次挫敗了恐怖分子挾持以色列飛機的企圖。他們都身懷絕技且頭腦靈敏。
但法國等外國航空公司拒絕了以色列採取的這種保安措施,它們聲稱過分地盤查乘客和不顧後果地動武會斷送這條航線。對此以色列政府感到束手無策,而恐怖組織則看到了可乘之機,這一次劫持正是發生在法航的班機上。
拉賓在這種問題的立場上是強硬的,力主用武力解決問題,他認為與恐怖分子談判只能導致越來越多的被劫後果。因此,在國內一出現劫機事件,他馬上派訓練有素的突擊隊去「解決」問題。如果事情出在友好國家,以色列通常會敦促那個國家仿效以色列的方式,以武力解決,如果事情發生在不友好國家,第一選擇方案通常是派突擊隊去強行制服劫機者,在絕無動武可能的情況下才考慮與劫機分子進行談判。
「它會飛到哪個國家呢?」
拉賓皺著眉頭猛吸了一口煙。去索馬里嗎?這很有可能,因為索馬里當局是歡迎哈達德的,並允許他們在該國設立基地。但那意味著摩加迪沙機場上會發生一場血戰,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以色列突擊隊與機場守衛軍屍橫遍地,而那架飛機則在巨大的爆炸聲中熊熊燃燒起來。
拉賓閉上眼睛,他陷入了沉思中。隨後又傳來了新的消息:劫機者在喀士穆上空要求降落,但遭到了蘇丹當局的堅決回絕。拉賓擺手示意叫應急班子的成員們回家去休息,但是人們似乎沒有看見他的手勢。以色列電台的播音員不斷地播送這架飛機的消息,全體以色列人的心都隨這架飛機而變化。
這時,法航139次航班已經進入了烏干達恩德培上空,被維多利亞湖三面環繞的恩德培半島從空中看去像一個從烏干達本土割下來的金皇冠。
A—300「空中客車」掠過波平如鏡的維多利亞湖,平穩地降落在被紅色沙質岩包圍著的恩培德機場寬闊的跑道上,緩緩地向停機坪滑去。
劫機者感到很興奮。
次日凌晨4點,摩薩德送來了確切的情報,飛機已經降落到烏干達首都的恩德培國際機場上。拉賓最初心頭掠過一絲輕松感,他認為烏干達的統治者阿明可能會同情被劫持的以色列人質的,因為他本人畢竟在以色列受過軍事訓練,總不至於把以色列的熱情接待忘得一干二凈吧!
但事實證明他完全錯了。那位有著很長一串頭銜的陸軍元帥,埃迪·阿明·達達博士早已把以色列人的友情拋在腦後了,他後來還宣布要全力支持劫機分子。這導致了問題的復雜化。
6月29日下午2點,劫機分子通過烏干達電台播發了一份聲明。要求有關國家釋放53名他們的「自由戰士」來換取人質。他們要求的最後期限是7月1日下午2點,只有48個小時。這53名他們的同志分別關押在5個國家;其中以色列有40名,聯邦德國有6名,肯亞有5名,瑞士和法國各有2名。劫機者還提出,關押在以色列的40人要用法國的飛機送到恩德培機場,其他人犯由所在國提供運輸工具。
拉賓在當天下午5點召開了應急班子會議研究對策。並要求助手通知總參謀長莫塔·古爾參加。他要求古爾盡快拿出行動方案來。但古爾直到7月1日早晨還拿不出方案。
已經到了緊迫關頭,7月1日下午2點的最後期限馬上要到了,拉賓迫不得已提議同劫機分子談判。
由於事關重大,又有人不同意談判,於是拉賓要求內閣部長們投票決定這個問題。結果全體一致同意用在押的恐怖分子交換人質。拉賓感謝大家的支持,同時強調軍隊要繼續作好武力營救的准備。
劫機的事件出在法國的飛機上,法國政府承擔了力促人質安全獲釋的責任。7月1日上午10點,以色列外交部同意通過法國與劫機者談判。
此時,以色列請最高的,心理學博士來分析動機者的心理動態以爭取時間來解救人質。
根據德洛爾的建議,總參謀部找來了原以色列軍事顧問團團長、退役的陸軍上校巴洛克。請他以老朋友的身份給阿明打電話,在電話中巴洛克高度贊揚了阿明在模里西斯召開的非統會議上的豐功偉績,並強調他在解決劫機事件上的無可替代的責任。
這個消息傳到坎培拉後,恐怖分子欣喜若狂,他們深為自己能把以色列逼得走投無路而感到自豪。
在這100名被釋放的人質中,包括了那位第一個發現劫機跡象的猶太老婦人。因為從她的瑞典護照中看不出她是猶太人,所以就被釋放了。
當拉賓得知恐怖分子又給了以色列72小時考慮時間後,眼睛一亮,拍手叫好。他立即要求軍方加速制定新的營救方案。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在拉賓的催促下,以色列的各種應變機構緊張地運作著。
7月2日上午10點,古爾匆匆來到總理府,他交給拉賓一份代號為「大力神計劃」的武力營救計劃。拉賓迅速地瀏覽了一下內容便拍板定案了。隨後吩咐古爾照這個計劃抓緊准備。
該方案的核心內容是派一支以色列突擊隊乘飛機在恩德培機場著陸,隨後對關押人質的候機大樓發動突襲,救出人質後一同乘坐飛機撤離烏干達。在此之前,曾設想以直升飛機夜間著陸及傘兵部隊空降突襲等方案,但因速度慢而被否定。
政客們忙碌,軍人更加忙碌。震耳的集合號在「野小子」特種作戰部隊營地吹響。號音尚未消失,全體官兵已在操場上整隊肅立。「百里挑一,才能以一當十」,年僅38歲的傘兵司令肖姆將軍從數千名官兵中挑選出了150名最精悍的成員組成了突擊隊。此刻,他背著手臂,叉開雙腿站在閱兵台上,台下是與他姿勢完全相同的突擊隊員。
肖姆的老上司,情報局長霍菲打來電話,說他可以給肖姆一點幫助。肖姆按照他的指點來到了一處廢舊的空軍基地。
一座與恩德培機場完全一致的模型在沙漠里赫然出現。
原來這是摩薩德的特工在此之前化裝成商人,潛入烏干達。然後偽裝成清潔工,用隱藏在拖把中的相機把所有的建築照了個遍。
火熱的太陽烘烤著地面。即將萬里遠征的以色列反恐怖特種突擊隊在進行最後的戰前演練。
4架C—130運輸機進行了強化起降訓練。70噸重,有4個渦輪發動機的C—130機卸下了全部副翼,使用輔助噴氣發動機。
4部發動機開到最高速後猛地松開制動,飛機像鳥一樣直插天空。經過強化訓練,最後飛機只滑行210米即可停下。
此時,在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古爾起草的「大力神」計劃的文件擺在那張寬大的黑色辦公桌上。扉頁上的「AAA」是以色列最高機密的標志。即使在內閣,這種密級的文件也只有總理和幾名核心內閣成員可以觀看。他手中的筆似有千斤之重,他在稍稍猶豫之後下定了最後的決心。
「大力神」計劃正本的扉頁上多了一行希伯來文字。那是拉賓的親筆簽名。
拉賓當把這份計劃還給古爾時,神情變得嚴肅而深沉:「突擊隊指揮官是誰?」
古爾雙腳立正:
「總指揮由傘兵司令肖姆擔任,突擊隊指揮官是喬那桑·內特雅魯中校。」
阿明總統有一輛心愛的黑色賓士轎車。現在,在基地的機庫中也有一輛和那輛一模一樣的賓士車。在機庫里一名預備役女兵——一位電視台的化妝師正一邊看著阿明的照片,一邊為一名體型和阿明總統差不多的士兵化妝。內特雅魯中校和他的神槍手部下們也在接受化妝。
4架C—130機並排停在基地跑道的一端,歇翼待命。裝載著106毫米無後座力炮的吉普車、裝甲運兵車、反坦克導彈、重機槍、黑色賓士車都裝上了飛機。
以色列突擊隊將從連接亞非兩洲的西奈半島出發。
4000公里的空中距離密布著10餘個敵對國家,突擊隊卻要從這布滿荊棘的險途神不知鬼不覺地穿越,其艱難程度可以想像,又不可思議。
事後一位以色列高級參謀軍官對別人說:「當時,參謀部已經開始制定應急軍事計劃了。因為從理論上講,一支數百人的突擊隊及運輸機群,要從這么多敵對國家的領空穿過,而不被發現的可能性不到1%。」
在現代戰爭中,任何一次「超國界行動」,如果沒有鋼鐵的翅膀都是難以想像的。為了支援這次「大力神」計劃,以色列空軍出動了最精銳的部隊:4架C—130「大力神」軍用運輸機、8架F一4E鬼怪式戰斗機、2架波音707遠程運輸機。
當日午後,全體以色列突擊隊員待命出發。
在8架戰斗機的掩護下,整個機群穿過了阿拉伯的對空警戒區進入公海。4架噴上偽裝色彩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在雲層上空飛行著,駕駛員已切斷了一切無線電通訊聯系。在他們之前的是一架波音707客機,它是這次行動的前沿指揮部。
3日晚上,拉賓和阿隆給以色列駐法國大使打了長途電話,他們指示大使努力與有關方面進行談判,要不惜一切代價使人質安全獲釋,多出一些贖金也不要緊。
這次電話打得時間很長,以色列大使很奇怪為什麼總理和外長對著話筒叫喊,就好像他們認為自己耳朵有毛病似的。打完電話後拉賓與阿隆相視一笑,他們知道這次電話已被竊聽了。
機群在紅海最窄處的德曼海峽猛然右轉,以超低空突防方式,縱貫吉布地領空,取道衣索比亞,進入肯亞空域。擔任指揮和救護任務的兩架波音707降低高度,在肯亞內羅畢埃妃巴卡軍用機場降落。
因為以色列是世界民航組織的成員國,所以肯亞政府允許其民航機在內羅畢機場降落。
「檢查裝備!」機群剛剛進入烏干達領空,內特雅魯便發出了命令,沉寂多時的機艙頓時忙碌。包括他本人在內、150名突擊隊員對全部作戰裝備進行了最後檢查。
66型毛瑟槍、SGI突擊步槍、烏茲2型沖鋒槍、紅外線微光夜視儀、高爆碎甲手雷、軍用匕首、「陶式」反坦克導彈、38毫米火箭筒。以色列突擊隊使用的武器是世界一流的。
最後,各突擊分隊軍官又挨個檢查了每個士兵身穿的凱夫特防彈背心,這種由芳香族纖維製造的防彈服的防彈能力五倍於同等重量的鋼甲。
突擊機群於晚10點40分接近了恩德培機場的雷達控制區。
經過7個多小時的飛行,以色列突擊機群按計劃,在10點45分抵達恩德培機場上空。遠遠望去,整個機場燈火通明,毫無戒備跡象。
機艙內鈴聲大作。「戰斗警報!」全體突擊隊員持槍一躍而起。
擴音器響了:「我們現在恩德培機場上空,准備強行著陸。」
停放在飛機後艙的所有車輛隨即發動起來,濃烈的汽油味立刻充斥了整個機艙,轟鳴聲響成一片。
4架飛機在新跑道上降落。著陸時間被安排在兩次正常航班之間。駕駛員用純正的曼徹斯特口音鎮靜地回答了機場指揮塔的詢問,他聲稱自己的飛機出了點小故障,需要降落檢修一下。
機場指揮員同意了降落,他的話音中沒有流露出半點驚奇和懷疑。「大力神」在主跑道上滑行著慢慢減速。為了防止被機場探照燈照到,縮短沖鋒距離,內特雅魯命令飛機繼續滑行,駛出跑道,盡量向扣押人質的機場舊候機樓靠近。
飛機的後艙門被打開,一支車隊從裡面開出。打頭的是一輛英式「蘭德·羅維爾」吉普車,車上是幾個荷槍實彈的黑人彪形大漢,個個都是凶神惡煞般的模樣。跟在吉普車後面的是一輛豪華型防彈的黑色賓士轎車,裡面坐著烏干達人望而生畏的元首「阿明」。
車隊在機場上繞了半個圈子,向舊候機樓駛來,守衛大樓的烏干達士兵見車隊駛近,趕忙把舉起的槍放了下來,隨即立正敬禮。但他們還沒有鬧清是怎麼回事,便在「葉葉葉」一陣短促的響聲中倒下了。臉上塗著黑油彩,手持裝了消音器沖鋒槍的「衛士們」迅速地搶佔好位置,並分出七八個人簇擁著「阿明」向大廳里走去。
此時,第二架「大力神」飛機已在跑道上滑行了。其他兩架「大力神」相繼著陸,此摩薩德的突擊隊員們已控制了機場指揮系統。
突擊隊分為四個突擊分隊。第一突擊分隊35人,突擊舊候機大樓、解救人質;第二突擊分隊36人,負責壓制烏干達守軍。同時伺機奪取法航的A—300客機。第三突擊分隊30人,負責攻擊恩德培機場的軍用停機坪。停放在機場的烏干達軍用飛機,對返航的以色列機群威脅很大,必須將其全部摧毀在地面。第四突擊分隊為預備隊,有兩項任務:一是隨時准備增援第一突擊分隊,二是通往機場的道路上設伏,准備狙擊烏干達援軍。1976年7月3日晚10點40分被劫持到機場內的人質驚恐地迎來了第六個難以入眠的夜晚。
劫持他們的恐怖分子昨天就向他們宣布:如果以色列當局在最後期限,仍不接受他們的條件,他們就將每隔4小時處決一名人質,直到以色列就範,或是將人質斬盡殺絕。
這天下午5點,烏干達總統阿明身著雪白的總統禮服,乘一輛黑色「賓士」轎車來到機場。他對人質們說:為了拯救你們的性命,我已經想盡了辦法。至於能否在最後期限內解決危機,就看以色列政府的了。說完就洋洋得意地走了。在過去的72小時中,由於劫機事件,烏干達竟成了世界輿論關注的中心。在剛剛結束的非洲統一組織首腦會議上,阿明出盡了風頭。
此刻,劫機分子伯澤和布麗吉特在候機大廳門前警戒,另一個恐怖分子加貝爾則帶著一名巴勒斯坦「敢死隊」成員,在人質中流動巡視,一個頭纏阿拉伯頭巾的巴勒斯坦青年手持蘇式沖鋒槍,守候在候機大廳的北側。
最後期限馬上就要到了,候機大廳內的氣氛已經緊張到了極點。疲憊不堪的人質們東倒西歪地躺在長凳和沙發上,自從昨天聽到那個五雷擊頂的消息後,許多精神崩潰的人就再也沒有力氣爬起來了,那神情就像在當年納粹集中營大屠殺的前夜。
11點50分,內特雅魯率先沖入候機大廳一樓。在他後面迅速地跟著35名突擊隊員。大廳里的4名恐怖分子在45秒鍾之內就被全部撂倒了。雖然燈光很暗,但隊員們奔跑如飛,以色列沙漠中的無數次戰前演練極大地幫助了他們。
二樓里的戰斗也沒有用多長時間,因為不少烏干達的士兵已醉得失去了戰鬥力。二樓爆起的槍聲使扣押人質的三樓里的恐怖分子猛醒過來。布麗吉特第一個跳了起來。她一切都明白了。事已至此,只有毀滅一切,包括自己。
「准備戰斗!」她喊了一聲,纖細的手指對著門口扣緊了沖鋒槍的扳機。另外幾個劫機分子也從槍聲中得知大事不妙,他們自知難逃一死,紛紛拿起武器,准備作最後的抵抗。
此時,恐怖分子搶先開火,突擊隊員迫不得已而採取強攻了。他們一邊投出震盪手榴彈,一邊用希伯來語大喊「卧倒」。不容置疑的喊聲響徹了整個大廳,並立刻產生了巨大的回響。頃刻間,所有的以色列人質都聽懂了這只有他們才能明白的命令,趕緊趴在地上。
一幅奇特的畫面出現了。夾雜在人群中的恐怖分子和10餘名烏干達士兵頓時暴露在以色列突擊隊員的槍口前,36支烏茲2型沖鋒槍沒有任何遲疑,火網頓時吞沒了一切。
候機大廳里,四壁密布彈孔粘滿了血跡,火葯的硝煙幾乎要使人窒息。終於有一名恐怖分子從暈眩狀態恢復過來,他在身中數彈的情況下,咬牙向人群掃了一梭子。……
這里的戰斗順利地結束了。
高爆手雷的巨響和火箭彈的轟鳴聲從外面傳來了,另外幾個突擊分隊也相繼大打出手。停放在停機坪上的烏干達軍用飛機已是一片火海。
「陶」式導彈在這里,又一次像在西奈半島坦克戰中一樣大顯身手。它那可在瞬間高速貫穿坦克的巨大侵徹力,毫不費力地便穿透了一隊隊米格式飛機的軀體。烏干達空軍精銳力量就這樣在猛烈的爆炸聲中不復存在了。
然而,進攻空軍指揮塔內的戰斗並不十分順利。頑強的烏干達守軍在經過一陣慌亂之後,調整部署,在來自指揮塔的猛烈側射火力掩護下,駐守機場的烏軍開始了有組織的反擊。
蘇式沖鋒槍射出的綠色曳光彈、火箭彈和平射的四管高射機槍,在突擊分隊前進的道路上交織成煙幕,壓得他們抬不起頭來。
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內特雅魯將全部人質護送到飛機上後,就率隊前來支援。在他的指揮下,反坦克導彈和火箭彈一次齊射就打啞了烏軍的幾個重要的火力點。正在集團沖鋒的烏軍步兵,失去了火力的掩護正待後撤,剛好遇上了以色列突擊隊轉移火力,幾十支沖鋒槍像狂風一樣射出的子彈,立刻使成群的烏干達士兵撲倒在機場堅硬的混凝土上。
興奮已極的內特雅魯同他身邊的幾名突擊隊員,平端著沖鋒槍,沖上跑道,迎面掃射正在四散潰逃的烏干達士兵。
突然,一處烏軍火力點猖狂地向內特雅魯掃去,他慘叫一聲,身子一晃歪倒了下去。
就在他倒地的同時,第一架滿載人質的大力神飛機正騰空而起。從突擊隊著陸到返航的第一架飛機起飛總計只用了30分鍾。
指揮官陣亡的消息立刻在突擊隊員中引起了空前的憤怒。狂怒的隊員們在裝甲車的掩護下,不顧一切地沖向塔台。兩名士兵甚至把載有無後坐力炮的吉普車開到距塔台僅數十米處,進行射擊。
在猛烈的炮火攻擊下,高大的塔台在濃煙中寂靜下來,怒不可遏的以色列士兵沖進去,搗毀了所有的設施。
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部,值班參謀全神貫注地注視著這次行動的結果。一個小時前,盤旋在坎帕拉南邊維多利亞湖上空的波音707指揮機已經發回了「突襲成功」的第一份電報。
4日2點06分,運載人質的第一架C—130機率先在肯亞內羅畢機場著陸,不一會兒,指揮機波音707也跟著著陸。輕傷員立即被送到波音707二號機上進行救治,重傷員被緊急送往肯亞的國立醫院進行搶救。
4日上午10點,由肯亞返航的以色列機群編隊進入以色列領空。這之前,以色列絕大多數人已從凌晨3點的特別廣播中得知了人質獲救的消息。
當滿載著勝利的大力神機群臨近時,被激動的播音員們鼓動起來的以色列人高興得發了狂。全國各地響徹了猶太教士拉比在節日時才吹奏的羊角號聲,各種滿載人群的車輛向古里安機場疾駛而去,人們耍熱烈地歡迎獲釋的人質和凱旋的勇士。
此時,拉賓心裡感到一陣安慰,但他知道以色列在今後的發展中仍面對著許多問題。
㈥ 蝙蝠懂「聲波定位」,還懂構建虛擬地圖,蝙蝠有多強大
現今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人們已經在享受著科技發展帶來的便捷,例如全球性的網路社交平台、直播平台等等,而人們的出行通常離不開衛星導航系統。科技雖然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顯著差異,但科學研究發現有些動物也能利用自然力量進行定位導航,例如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