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通信工程類網路優化方向畢業生論文題目
題目「TD-SCDMA網路優化技術的學習與研究」
我畢業時做的就是這方面的論文
下面的內容是詳細的章節
引言
第一章 概述
1.1 網路優化的定義
1.2 網路優化的前提條件
第二章 TD-SCDMA介紹
2.1 TD-SCDMA技術概要
2.2 TD-SCDMA關鍵技術介紹
2.3 TD-SCDMA標準的後續發展
第三章 網路優化流程
3.1 系統監測調查
3.2 數據採集
3.3 數據分析和問題的定位
3.4 優化方案制定及優化調整實施
第四章 接入性能指標
4.1可接入性
4.2 接入時延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弱覆蓋
5.2 鄰區漏配
5.3 弱覆蓋、強干擾
結論
致謝
參考資料
以上是我當時自己做的畢業設計,希望可以採納!
⑵ 互聯網接入技術論文(2)
互聯網接入技術論文篇二
移動互聯網接入 網路技術
摘 要:移動互聯網是當前信息技術領域的熱門話題之一,而接入網路則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基礎設施。對目前的接入網路技術:衛星通信網路、無線城域網、無線區域網、無線個域網、蜂窩網路的特點及應用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接入網路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各種網路的融合演進, 報告 了異構 無線網路 融合的特點及應用。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接入網路技術
中圖分類號:TN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 編號:1672-3791(2013)03(b)-0009-02
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是信息技術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兩項技術的發展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移動互聯網是一個新型的融合型網路,是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充分融合的產物。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人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PDA、車載終端等設備通過移動網訪問互聯網,隨時隨地的享受互聯網提供的服務。
2011年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在《移動互聯網白皮書》中指出:“移動互聯網是以移動網路作為接入網路的互聯網及服務,包括三個要素:移動終端、移動網路和應用服務[1]。”簡而言之,移動終端是移動互聯網的前提,接入網路是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而應用服務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本文詳細描述了接入網路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1 接入網路技術現狀
現有的無線接入網路主要有五類:衛星通信網路、無線城域網(WMAN)、無線區域網(WLAN)、無線個域網(WPAN)、蜂窩網路(2G網路、3G網路等)[2]。它們在帶寬、覆蓋、移動性支持能力和部署成本等方面各有利弊。
1.1 衛星通信網路
1.1.1 概述
簡單來講,衛星通信就是把衛星作為中繼站,在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層大氣中)的通信站點間進行通信。衛星和地球站就是衛星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衛星通信新技術主要包括VSAT系統,即甚小口徑終端;中低軌道的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等。
1.1.2 特點及應用
衛星通信具有通信區域大、距離遠、頻段寬、容量大的特點,即只要是在衛星發射電波覆蓋范圍內的任意兩點間,都可以互相通信。其次,衛星通信的可靠性高、質量好、雜訊小、可移動性強,即不容易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但是,衛星通信存在傳輸時延大、回聲大、費用高的問題[3]。
目前,衛星通信主要用於電視廣播、遠距離的越洋電話、軍事通信、應急通信等。衛星通信作為一種特殊的通信技術,其基本定位必然是地面系統的有效支持、補充與延伸[4],對於農村及偏遠地區的通信發揮重要的作用,使實現全球通信海陸空一體化的無縫覆蓋成為可能。衛星通信的廣播與多播等技術優勢,結合現代Internet技術,在地面互聯網路擁塞的狀態下,可充分發揮以IP為基礎的多媒體遠距離傳送與高速連接,將寬頻高速數據業務進行有效地傳送。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衛星通信與3G、4G技術的相互融合將成為衛星通信發展的必然趨勢。
1.2 無線城域網(WMAN)
1.2.1 概述
無線城域網主要用於解決整個城市區域的接入問題,以微波等無線傳輸為介質,以無線方式為主要接入手段,提供同城數據高速傳輸,以及 其它 如圖像、視頻等多媒體通信業務和Internet接入服務[5]。而WiMax是受到較多關注的無線城域網通信技術。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聯接入,是一項基於IEEE 802.16標準的無線接入技術[6],它採用有線方式為企業、家庭提供“最後一英里”的無線接入。覆蓋范圍大於無線區域網,可以覆蓋幾千米到幾十千米的范圍。
1.2.2 特點及應用
WiMax具有傳輸距離遠、覆蓋面積大、接入速度快等特點。WiMax所能實現的50 km的無線信號傳輸距離是無線區域網所不能比擬的,網路覆蓋面積是3G發射塔的10倍[7],最高接入速度70M是3G所能提供的寬頻速度的30倍。此外,WiMax具有高效、靈活、經濟的組網方式,以及較為完備的Qos機制。支持移動和固定寬頻無線接入的特點,使它集成了無線接入技術的移動性與靈活性以及DSL等傳統寬頻接入技術的高帶寬特性,為用戶提供了優良的最後一公里網路接入服務及廣泛的多媒體通信服務。但是,WiMax技術目前無法支持用戶在移動過程中無縫切換。性能與3G的主流標准相比,仍存在差距。
基於WiMax特點,它可以被用於遠程醫療衛生、遠程 教育 、物流、金融、交通等行業,提供一定條件下的高速數據通信服務。從業務應用來看,WiMax在逐步實現寬頻業務的移動化,而3G實現的是移動業務的寬頻化。越來越多的多媒體通信服務大量消耗現有的3G網路資源,使網路的建設投資遠遠超過了收入的增加。WiMAX可以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基礎上,有效降低運營成本。WiMax不可能完全取代3G,但是WiMax在以IP為主的高速數據應用方面的優勢使它成為了3G網路的補充手段,兩種網路的融合程度會越來越高。
1.3 無線區域網(WLAN)
1.3.1 概述
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工作於2.5 GHz或5 GHz頻段,以無線、或無線與有線相結合的方式構成的區域網。它利用射頻技術及簡單的存取架構取代傳統電纜線,以提供傳統有線區域網的功能,是非常便利的數據傳輸系統。簡而言之,無線區域網仍然是以有線區域網為基礎的,它只是在有線區域網的基礎上通過無線HUB、無線訪問節點(AP)、無線網橋、無線網卡等設備構建了無線通信網路[8],是有線區域網的擴展和替換。
1.3.2 特點及應用
無線區域網具有布網便捷,網路規劃調整可操作性強,網路易於擴展的特點。只需要一個或多個接入點設備,就可以搭建覆蓋整個區域的網路,搭建網路所需的基礎設施也不需要隱藏在地下或牆里,便於網路優化配置、改造和維護。只要在無線信號能夠覆蓋的范圍內,用戶都可以在任意位置接入網路,並隨時改變位置,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移動性。由於無線區域網多採用無線電波作為傳輸介質以及其工作在S頻段的特點,使其具備良好的抗干擾性和保密性,不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傷害。但是任何障礙物都會成為電磁傳播的阻礙,任何外部其他電信號都會成為區域網的干擾源。所以,無線區域網在性能、速率、安全性方面還有一定的不足之處。 無線區域網的最大傳輸速率為54 Mbit/s[9],較適合應用於有限空間、小規模網路等,如機場貴賓廳、股票大廳。其次,對於難以進行有線網路布線的環境、需要暫時使用網路的環境、實時通信要求很高的特殊場合,如人跡罕至的邊關、港口等都有較好的應用。無線區域網並不能作為一個完備的全網解決方案,但是隨著無線區域網技術的成熟應用,它可以與廣域網結合為用戶提供移動互聯網應用,成為3G網路有益的補充。
1.4 無線個域網(WPAN)
1.4.1 概述
無線個域網(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是面向特定群體活動半徑小、業務種類豐富、無縫連接的新興無線通信技術,相對於無線廣域網、無線城域網、無線區域網,它的覆蓋范圍更小,進而有效全面解決“最後幾米電纜”的問題。目前,藍牙(Bluetooth)是WPAN應用的主流技術,其它的還有家庭射頻(HomeRF)、紅外技術(IrDA)、射頻識別(RFID)、超帶寬(UWB)等。
1.4.2 特點及應用
無線個域網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體積小等特點。設備與組網都簡單方便、易於操作,且支持點對點、點對多點的應用。WPAN所覆蓋的范圍一般在10 m半徑以內,是短距離、個人專用的無線網路。具有代表性的Bluetooth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可操作性都很強,因為其使用了2.4 GHz頻段在全球都是可以自由使用的有效頻段。通過鑒權、加密等 措施 確保設備識別碼在全球的唯一性和設備的安全性。但是WPAN的技術標准多樣,都需要不斷的完善和創新。
WPAN主要應用於個人、家庭和辦公設備的無線通信,它可以在小范圍內將各種移動通信設備、固定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終端設備、各種數字數據系統(例如數字照相機、數字攝像機等)甚至各種家用電器,使用一種廉價的無線 方法 建立它們之間的信息傳輸[10]。WPAN可以使用戶隨時隨地的進行設備間的無縫通訊,可以通過移動網路、區域網、城域網方便快捷的接入到互聯網Internet。未來,WPAN和WLAN一起為用戶提供完備的短距離無線通信環境。
1.5 蜂窩網路
1.5.1 概述
蜂窩網路是把行動電話的服務區分為一個個正六邊形的小區,每個小區設置一個基站,這樣的結構酷似一個個“蜂窩”。 蜂窩技術是移動通信的基礎,所以把這種移動通信方式稱為蜂窩移動通信。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由移動站、基站子系統、網路子系統組成,採用蜂窩網路作為無線組網方式,通過無線信道將移動終端和網路設備進行連接,使用戶在移動中進行語音、數據通信業務。
1.5.2 特點及應用
宏蜂窩、微蜂窩是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應用較多的蜂窩技術,宏蜂窩覆蓋半徑大,多在1~25 km,但是存在盲區,小區半徑縮小時會產生干擾。微蜂窩相對於宏蜂窩覆蓋范圍小,一般覆蓋半徑為30~300 m,傳輸功率低、安裝方便靈活,主要用於提高覆蓋率和容量,作為宏蜂窩的補充和延伸,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網路覆蓋。它的主要特徵是終端的可移動性,並具有成熟的切換和漫遊方案,頻率復用技術、多址技術、移動性管理技術促進了移動通信業務的發展。伴隨著網路的發展,蜂窩網路從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發展到現在的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3rd Generation,3G),成為實現網路融合和業務融合的統一平台,也是公認的下一代網路的核心網架構。3G網路把語音通信和多媒體通信巧妙結合,能支持更多的用戶,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如HSPA的速率已經達到7.2 Mbit/s。但高成本、低帶寬的問題越發凸顯。
蜂窩系統或許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通信媒體。目前,3G網路可以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應用服務,除電信業務、承載業務在內的基本業務外,還可以提供如呼叫前轉、呼叫等待、多方通話等補充業務。支持的增值服務應用包括網頁瀏覽、圖像、音樂、移動游戲、移動沖浪、視頻會議、視頻點播、各類信息服務等。
2 接入網路技術發展趨勢
目前的接入網路技術能為用戶提供豐富的通信接入手段以及無處不在的接入網路服務,但是各有利弊。例如,蜂窩網路覆蓋的范圍大,移動性管理技術成熟,但帶寬低、建設成本高;相反,WLAN高帶寬、低成本,但其覆蓋范圍有限。為解決此問題,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網路技術的互補性,網路的融合將成為促進移動互聯網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接入網路正在經歷一個動態的轉型過程,異構無線網路融合應運而生。
2.1 定義
異構網路是一種網路的類型,是不同的計算機、手持終端等網路設備及相關系統組成,運行在不同的協議上,支持不同的功能和應用。異構無線網路融合是將現有的多種無線接入技術有機的進行結合,符合下一代無線通信網路(4G網路)中多系統融合演進的設計思路和發展方向。
2.2 特點及應用
異構無線網路融合技術具有成本低、風險低的優點,它是現有接入技術的融合,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網路資源,降低建設運營成本。其次可以增加網路的覆蓋范圍,利用不同接入技術的特點使網路進行有效地延伸。對於用戶來說,可以享受更加全面、豐富、便捷的移動互聯網服務,是下一代網路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業界和學術界不斷的在進行異構無線網路融合的應用研究,BARWAN計劃提出並實現了多模移動終端在無線區域網和無線廣域網之間的垂直切換方案。ETSI和3GPP對3G網路與WLAN之間的互連互通進行了深入的應用研究[2]。MOBYDICK對IPv6網路中WLAN和移動網路的融合應用進行了探討。國內各運營商為緩解大量數據業務對3G網路的沖擊,也開始進行網路的改造,主要是把3G+WLAN方式應用到網路中,例如將WLAN作為3G網路的一個無線接入網,通過網關連接到3G核心網[2],共享核心網路提供的計費認證功能及信令協議,實現WLAN和3G網路的互聯互通,以促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但是,異構無線網路融合還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各種接入網路的互聯互通問題、無縫切換等移動性管理問題,網路中各個功能實體的位置及網路架構也直接決定了網路的融合程度及實際應用效果。 3 結語
移動互聯網可以提供除傳統互聯網迷你主頁之外的幾乎所有業務,在韓國、日本等應用較好的國家,移動互聯網的ARPU值可以達到10美元[11]。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相比台式電腦上網的3.80億,手機首次超越台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手機視頻用戶規模激增,已經超過一億人。手機微博用戶漲幅明顯,使用率提升5.3個百分點至43.8%[12]。種種數據表明,“無處不在的網路、無所不能的業務”已深入人心。
伴隨著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移動互聯網產業將飛躍式的發展,必將推進接入網路技術的融合演進,各種無線網路接入形式和應用成為研究和開發的 熱點 。相信未來各種獨立的無線網路將與整個有線Internet相互聯,為用戶提供覆蓋范圍更廣,應用更豐富,服務更完善的下一代移動互聯網服務。
參考文獻
[1]移動互聯網白皮書[R].北京: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2011.
[2]羅軍舟,吳文甲,楊明.移動互聯網:終端、網路與服務[J].計算機學報,2011(11):30-51.
[3]張更新.VSAT衛星通信[J].電信科學,1996(7):54-61.
[4]陳如明.衛星通信存在的問題、進展與發展前景[J].世界電信,2001(11):3-7.
[5]王驪波.寬頻無線城域網的設計[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0(9):26-29.
[6]曾春亮,張寧,王旭瑩.WiMAX/802.16原理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7]孫哲.無線城域網通信技術IEEE802.16協議架構及技術特點[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1(22):9-10.
[8]陳錦山.無線區域網的現狀及前景展望[J].電子商務,2007(5):53-55.
[9]李妍.無線區域網技術探討[J].電大理工,2011(6):36-37.
[10]蔡駿.無線個域網(WPAN)協議概述[J].廣東通信技術,2002(12):21-23.
[11]楊慶廣.3G催熟移動互聯網 商業模式 需創新[J].中國電子報,2007(10):5-7.
[12]第3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2012(7).
看了“互聯網接入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 光纖接入技術論文
2. 淺談網路技術的論文3篇
3. 淺議互聯網的相關形勢與政策論文
4. 關於網路資訊理論文
5. 關於網路技術方面的論文
⑶ 無線網路優化研究參考文獻有哪些
參考文獻】
1
肖克江;熊忠陽;張玉芳;;多徑路由協議AOMDV的改進與性能分析[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2年06期
2
田克;張寶賢;馬建;姚鄭;;無線多跳網路中的機會路由[J];軟體學報;2010年10期
【共引文獻】
1
陳偉;魏強;趙玉婷;;傳輸速率感知的機會路由候選路由節點選擇和排序[J];計算機應用;2011年11期
2
王英;黃群;李雲;曹儐;;一種新的協作的路由協議:C-DSR[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3年07期
3
蔡順;張三峰;董永強;吳國新;;面向編碼機會路由的無線Mesh網路廣播信道接入[J];軟體學報;2012年09期
4
李彬;王文傑;殷勤業;楊榮;楊小勇;王慧明;;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協作的節能路由傳輸[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06期
5
劉琰;;基於網路編碼的流量感知路由協議研究設計[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⑷ 無線網路優化
網路工程師是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網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網路技術人員。網路工程師能夠從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維護工作。網路工程師是指基於硬、軟體兩方面的工程師,根據硬體和軟體的不同、認證的不同,將網路工程師劃分成很多種類。網路工程師分硬體網路工程師和軟體網路工程師兩大類,硬體網路工程師以負責網路硬體等物理設備的維護和通信;軟體網路工程師負責系統軟體,應用軟體等的維護和應用。
需知概念
深刻理解網路基本概念,例如>ISO/OSI、TCP/IP、VLAN、各種LAN、WAN協議、各種路由協議、NAT等等
各大網路公司對網路工程師的要求
Cisco:熟悉Cisco產品線;會配置主 要型號的交換機和路由器,不熟 悉的設備能 夠獨立查資料配置;熟悉Cisco一些主要的技術例如VOIP、Qos、ACL、HSRP等;
H3C:熟悉H3C產品線;會配置主 要型號的交換機 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設 備能夠獨立查資料配置;
Foundry:熟悉Foudry產品線;會配置主要型號的交換機和路由器,不熟悉的設備能夠獨立查資料配置;
主機方面
基礎知識:熟悉伺服器的基本知識,例如各種RAID、各種外設、SCSI卡等等
IBM AIX:熟悉IBM小型機產品線,掌握各個版本的AIX使用
HP HP-UX:掌握HP-UX的基礎知識
Linux:熟悉主流版本的Linux的安裝、使用、配置
MS Windows:熟練掌握Windows NT、2000、2003、2008的安裝、使用、配置、排錯
資料庫
基礎知識:深刻理解資料庫的基本概念,會使用簡 單的SQL語句,了解數 據庫復制、數據倉庫等高級概念
Oracle DB:熟悉Oracle資料庫的基本 概念、體系結構、安裝、配置、維 護、排錯、復制
MS SQL Server:熟悉MS SQL Server資料庫的基本概念、體 系結構、安裝、配 置、維護
IBM DB2:了解IBM DB2
Oracle AS:了解Oracle應用伺服器的安裝和配置
IBM WebSphere:熟悉IBM Websphere各個版本在各個平台的安裝、配置和使用
⑸ 如何評估以及優化無線網路
網路優化評估,大概就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評估網路性能
1)無線信號覆蓋(包括,信號強度,RSSI鏈路狀態,SNR信噪比)
2)AP的接入端負載均衡
3)吞吐量性能測試
4)QoS,質量與服務保障測試
5)無線網路按群性能測試
6)等。。。不同客戶和不同廠商的需求不同。。
⑹ 求助!!!論文摘要漢譯英,謝謝!!~
Hubei enshi CDMA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scheme of research: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ubei enshi "telecom, improve the enshi" CDMA network coverag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twork coverage, late for enshi "market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ffic growth. Need to optimize the hubei enshi "telecom CDMA network coverage. This paper introces the CDMA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problems in hubei enshi "telecom CDMA network coverage, the use of road test software test and analysis of the target area,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nshi city center area coverage quality is good, but in the center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commercial indoor depth coverage deficiencies, in the suburban area of the busy area and weak phenomenon. The need for network optimization or new base station is solved.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hubei enshi "telecom CDMA network, use Mapinfo, Pioneer backend software tools, such as statistical parameters such as weak coverage Rx, Ec/Io, and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the current total of 85 new outdoor station, solve the problem of weak signal coverage, in addition to a part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original base station of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original cover effect. After use the software, such as the Atoll wireless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scheme of the expected coverage effec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shi city signal coverage rate to 93% from 87%, rural areas and important path coverage also have promoted, enshi mainly basic at or near the expected targets network coverage.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enshi call quality sampling test, the sampling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voice drops, voice MOS and Ec/Io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the CDMA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enshi area network no matter on the quality of coverage area and traffic are promoted.
⑺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篇
以下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無線 網路技術 論文三篇。
無線網路 技術論文一
試想一下,在有線網路時代,用戶的活動范圍受限於網線,無論到哪裡必須要拖著長長的纜線,為尋找寬頻介面而苦惱。為此,無線網路應運而生。和有線網路相比,雖然無線網路的帶寬較小;相對目前的有限網路有較多的等待延遲;穩定性較差;無線接入設備的CPU、內存以及顯示屏幕等資源有限等 缺陷。但無線網路可適應復雜的搭建環境,搭建簡單,經濟性價比強,並且最大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擺脫網線的束縛,更便捷,更加自由的溝通。故自開發之初,就迅速搶占著市場。目前無線網路從覆蓋范圍上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三大類:(1)系統內部互聯/無限個域網(2)無線區域網(3)無限城域網/廣域網。故本文就此介紹各類無線網路的的應用現狀。
一、無限個域網(WPAN)
無線個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5標准。無限個域網可以看成是無線區域網的一個特例。其覆蓋半徑只有幾米。其主要應用范圍包括:語音通信網關、數據通信網關、信息電器互聯與信息自動交換等。WPAN通常採用微微蜂窩或毫微微蜂窩結構。WPAN是當前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之一,相應的新技術也層出不窮,主要包括藍牙技術、IrDA、Home RF、超寬頻技術和ZigBee技術等,具體介紹如下:
(一)藍牙技術 是一種支持點對點,點對多點語音和數據業務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其基本網路結構是微微網。其優點在於低功耗、具有很強的可移植性,集成電路簡單,易於推廣等。藍牙技術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5GHz ISM頻段,消除了國界的限制,可在短距離中互相連接,實現即插即用,在無線電環境非常嘈雜的環境下,其優勢更加明顯。目前在為3個使用短距離無線連接的通用應用領域提供支持,分別是數據和語音接入點、電纜替代和自組網路。
(二)IrDA技術 是目前幾種技術中市場份額最大的,它採用紅外線作為通信媒介,支持各種速率的點對點的語音和數據業務,主要應用在嵌入式系統和設備中。
(三) Home RF 用於在家庭區域內,在PC和用戶電子設備之間實現無線數字通信的開放式工業標准。
(四)超寬頻技術 是一種新技術,其概念類似於雷達,它的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優點將使它成為未來市場的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五)ZigBee技術 是一種新興的短距離、低速率無線網路技術。它是一種介於無限標記技術和藍牙之間的技術提案,主要用於近距離無線連接。
二、無線區域網(WLAN)
無線區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1標准。通過利用空中的電磁波代替傳統的纜線進行信息傳輸,可以作為有線網路的延伸、補充或代替。相比較而言,無線區域網具有以下優點,
(一)移動性:通信范圍不在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可以為用戶提供實時的無處不在的網路接入 功能,使用戶可以很方便地獲取信息。
(二)靈活性:無線區域網的組網方式靈活多樣,可方便的增減、移動、修改設備。
(三)經濟型:無線區域網可用於物理布線困難或不適合進行物理布線的地方,可將網路快速投入使用節省人緣費用。
它是目前發展最熱的無線網路類型,具體應用非常廣泛,應用方式也很多,但目前還只能用於不移動或慢速移動的用戶或業務,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開發出適合高速移動的無線區域網。按應用類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固定基礎設施的,一類是無固定基礎設施。無固定基礎設施無線區域網又叫自組網路(Ad Hoc),其中最突出的是移動Ad Hoc網路,它在軍用和民用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它可在任意通信環境下迅速展開使用、能夠對網路拓撲變化做出及時響應。是目前和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一種組網技術。
三、無限廣域網(WWAN)
無線廣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20標准。它更強調快速移動性,其連接能力可覆蓋相當廣泛的地理區域。但其信息速率通常不是很高,只有115kb/s。當前無線廣域網多是行動電話及數據服務所使用的數字移動通信網路,常用的有GSM移動通信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而3G、4G技術也都屬於無限廣域網技術。該技術是使得 筆記本 計算機或者其他的設備裝置在蜂窩網路覆蓋范圍內可以在任何地方連接到互聯網。
四、結束語
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路不但在帶寬、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均取得了極大提升,同時在應用上,基於Wi-Fi無線應用也已從當初「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接入」服務轉變成車載無線、無線語音、無線視頻、無線校園、無線醫療、無線城市、無線定位等諸多豐富的無線應用。以後,無線網路在學術界、製造業、倉庫業、醫療界等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對於無線網路來說,在應優先解決以下問題:(1)加強移動設備管理(MDM)和安全系統;(2)部署大規模語音和視頻無線區域網;(3)無線區域網控制器安裝在企業內部還是外部? 這些問題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也是決定未來無線網路所扮演的角色。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二
說到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科技,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得到美軍和盟軍的廣泛使用。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一些靈感,在1971年時,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可以算是相當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LAN)。它包括了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從這時開始,無線網路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從最早的紅外線技術到被給予厚望的藍牙,乃至今日最熱門的IEEE 802.11(WiFi),無線網路技術一步步走向成熟。然而,要論業界影響力,恐怕誰也比不上WiFi。
Wi-Fi (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 的縮寫)為IEEE定義的一個無線網路通信的工業標准(IEEE802.11)。 Wi-Fi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下面介紹一下Wi-Fi聯接點網路成員和結構:
站點(Station) ,網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基本服務單元(Basic Service Set, BSS) 。網路最基本的服務單元。最簡單的服務單元可以只由兩個站點組成。站點可以動態的聯結(associate)到基本服務單元中。
分配系統(Distribution System, DS) 。分配系統用於連接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Medium) 邏輯上和基本服務單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開的,盡管它們物理上可能會是同一個媒介,例如同一個無線頻段。
接入點(Acess Point, AP) 。接入點即有普通站點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統的功能。
擴展服務單元(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由分配系統和基本服務單元組合而成。這種組合是邏輯上,並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遠。分配系統也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
關口(Portal) ,也是一個邏輯成分。用於將無線區域網和有線區域網或 其它 網路聯系起來。
這兒有3種媒介,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以及和無線區域網集成一起的其它區域網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們可能互相重迭。IEEE802.11隻負責在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上的定址(Addressing)。分配系統和其它區域網的定址不屬無線區域網的范圍。
IEEE802.11沒有具體定義分配系統,只是定義了分配系統應該提供的服務(Service) 。整個無線區域網定義了9種服務,5種服務屬於分配系統的任務,分別為,聯接(Association), 結束聯接(Diassociation), 分配(Distribution), 集成(Integration), 再聯接(Reassociation) 。4種服務屬於站點的任務,分別為,鑒權(Authentication), 結束鑒權(Deauthentication), 隱私(Privacy), MAC數據傳輸(MSDU delivery) 。
簡單而言,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無線網卡組成的網路。AP一般稱為網路橋接器或接入點,它是當作傳統的有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也是無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因此任何一台裝有無線網卡的PC均可透過AP去分享有線區域網絡甚至廣域網路的資源,其工作原理相當於一個內置無線發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無線網卡則是負責接受由AP所發射信號的CLIENT端設備。
雖然WIFI無線技術在前進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隨著產品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標準的統一,WIFI一定會帶給人們更大的便利和更光明的前景,無線網路技術也會向著更主流的方向發展。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
一、引言
在人們即將邁入21世紀的時候,網路不知不覺成為每個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用它來查詢所需的資料、瀏覽各方面的新聞、甚至查詢當天出行的路線等等。 然而人們想要完成所有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通過有線網路。對於慢慢發展起來的無線網路,大多數人都對它很陌生,而且目前在國內,如果你要使用它的話,費用還挺貴,因此,一些客觀的原因導致大部分人遠離它,甚至都從不過問它。
其實,無線網路是網路時代的一種進步、一種改革。它可以讓生活變得更便捷,並且也推動著整個社會的進步;所以,為了讓那些不懂它或者不想接近它的人,更多地知道、了解它,讓它們去接觸、甚至慢慢使用上它,下面就從五個方面簡單地介紹一下無線網路。
二、無線網路的誕生
從1969年網際網路誕生於美國開始至今,網路的歷史並不算長;下面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 故事 來說明,故事開始於當年的8月30日,由BBN公司製造的第一台「介面信息處理機」簡稱IMP1,在預定日期的前兩天抵達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克蘭羅克是當時進行這次實驗的教授,還有他的4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然而就在10月初的時候,第二台IMP2運到了阿帕網試驗的第二節點,即斯坦福研究院(簡稱:SRI)。
經過數百人一年多時間的緊張研究,阿帕網遠程聯網試驗即將正式實施。那台由IMP1聯接的大型主機叫做Sigma-7,已運至加利福尼亞大學,與它通訊的那台SRI大型主機叫作SDS 940的機器,也在同一時間到達,經過一到兩個月的准備工作,於10月29日晚上,在全球首次實現兩台機器之間的通信實驗,克蘭羅克教授立即命令他的研究助理、加利褔尼亞大學學生名叫查理·克萊恩(英文名:C. Kline),坐在一台名叫IMP1的終端前面,吩咐他要戴上耳機和麥克風,通過長途電話隨時與另外一名負責SRI終端操作的技術員保持密切聯系。
實驗就這樣開始了,據當時克萊恩的回憶,是他的教授讓他首先傳輸5個字母,分別為:L、O、G、I、N。用它們來確認分組交換技術的傳輸效果。並且教授指導它,只需要鍵入其中的L、O、G三個字母,使IMP1機器傳送出去,再由SRI機器自動產生「IN」,最後合成為前面要實現的五個字母組合,即:LOGIN。經過教授指導及克萊恩與SRI終端操作員的配合,就在22點30分的時候,帶著激動的心情,C.Kline就開始在鍵盤上敲入第一個字母「L",然後對著麥克風喊:「請問您收到『L』了嗎?」 另外一頭的回答是:「是的,我收到了『L』。」
他繼續做著同樣的工作……
「你收到O嗎?
「是的,我收到了『O』了,
就這樣一步接著一步地繼續下去,突然出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IMP1儀表顯示傳輸系統崩潰,通訊無法繼續進行下去。克蘭羅克教授與他的四十名學生在世界上的第一次互聯網路的通訊試驗宣告結束,當時僅僅傳送成功兩個字母L、與O、,也就這次字母傳送實驗真真切切地標志著網路的真正誕生;歷史上把這一次事件的發生作為了互聯網誕生的見證。
無線網路的誕生呢?那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的美國在科技方面領先於其他國家,不管是在通信還是網路方面,因此美國的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利用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此技術具有高強度的加密保護功能,開始了他們在戰場上的技術突破。從這一刻起,無線網路也算是正式誕生了。
三、無線網路的概念與安全
(一)概念
所謂無線網路,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不需要通過線纜這種介質來做傳輸而已,另外用戶可以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一種全球語音和數據的網路,它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除了傳輸介質: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之外,在分類上和有線網路也稍有區別,分無線個人網、無線區域網、無線城域網。
在一個無線區域網內,常見的設備有:無線網卡、無線網橋、無線天線、和無線路由器等等無線設備。一旦建立起一個區域網之後,無線網路就會存在著一定的輻射危險,甚至可以說比有線網路在時間以及范圍上顯得更加強烈,所以,為了盡少量地受到輻射,應該把常用的無線路由、無線AP擺放在離我們人體和離卧室遠一些的地方,還要注意避免把一些無線產品過分靠近音響、電視等電子產品,防止它們之間互相的干擾產生的其它輻射。總之,只要我們與它保持較遠的距離,避免長時間呆在無線網路環境中所產生的累積效應,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那麼無線網路的輔射就對人類構不成多大的威協。
(二)安全
在使用無線網路的時候,安全性固然重要,在安全防範方面,與有線網路存在非常大的區別,無線網路的安全主要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把握:
1.採用強力的密碼。談到密碼,是一個讓人非常敏感的東西,足夠強大的密碼可以讓暴力解除成為不可能實現的情況。相反,如果密碼強度不夠,幾乎可以肯定會讓你的系統受到損害。所以,不但要設密碼,而且還要足夠強力才行。
2.嚴禁廣播服務集合標識符(簡稱:SSID)。SSID其實就是給無線網路的一種重命名,假如不能對它進行保護的話,帶來的安全隱患是非常嚴重的。同時在對無線路由器配置的時候,須禁止服務集合標識符的廣播,盡管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但至少可以減輕威脅程度,因為很多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都是採用掃描的方式尋找一些有漏洞的系統作為它們的突破口。一旦隱藏了服務集合標識符這項功能,也就大大降低了破壞程度。
3.採用有效的無線加密方式。相反,另一種動態有線保密方式其實並不算很有效。使用象aircrack等類似的免費工具,就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鍾里找出動態有線等效保密模式加密過的無線網路的漏洞;無線網路保護訪問是目前通用的加密標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使用一些更強大有效的方式。畢竟,加密和解密的斗爭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
4.採用不同類型的加密。不要僅僅依靠以上談到的無線加密手段來保證無線網路的整體安全。不同類型的加密可以在系統層面上提高安全的可靠性。例如:OpenSSH就是一個不錯的加密選擇,它可以在同一網路內的系統提供安全通訊,即使需要經過網際網路也沒有問題。與採用了SSL加密技術的電子商務網站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實際上,為了達到更安全的效果,建議不要總更換加密方式。
5.控制介質訪問控制地址層。即我們所說的MAC地址,單獨對其限制是不會提供真正的保護。但是,像隱藏無線網路的服務集合標識符、限制介質訪問控制(MAC)地址對網路的訪問,是可以確保網路不會被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騷擾的。另外此種 方法 對於整個系統來說,無論是新手的惡意攻擊還是專家的強烈破壞,都能起到全面的防護,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
6.監控網路入侵者的活動。眾所周知,人類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著網路。所以入侵者也隨時會攻擊到你的網路中來,那麼你就需要對攻擊的發展趨勢以及了解它們是如何連接到你的網路上來的進行一定的跟蹤,為了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護依據,你還需要對日誌里掃描到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其中更有利的部分,以備在以後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通知。總之,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不斷更新,未來,我們更需要對以上十點進行理解性地記憶與靈活性地變通使用。
四、無線網路的技術與應用
目前,在國內無線網路的技術並不算很盛行,與有線網路相比,它還不是很成熟,可是,發展至今,在無線的世界內,新技術層出不窮、新名詞是應接不暇。例如:從無線區域網、無線個域網、無線體域網、無線城域網到無線廣域網;從移動AdHoc網路到無線感測器網路、無線 Mesh網路;從Wi-Fi到WiMedia、WiMAX;從IEEE802.11、IEEE802.15、IEEE802.16到IEEE802.20;從固定寬頻無線接入到移動寬頻無線接入;從藍牙到紅外、HomeRF,從UWB到ZigBee;從GSM、GPRS、CDMA到3G、超3G、4G等等。
在應用方面,其中兩種主要的方式分為:GPRS手機無線網路和無線區域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GPRS手機無線網可稱作是目前社會上一種真正意義的網路,它主要是通過行動電話網路來接入Internet的,所以只要你所在的區域開通了GPRS業務,那麼不管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實現上網;後者呢,主要是與有線網路作比較,突出它的便捷性,因為它是利用射頻技術(即:Radio Frequency簡稱:RF)來實現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 RF取代了舊式的那種通過雙絞銅線來實現上網的煩索性;另外,除了以上談到兩種主流方式,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科技形勢下,我國通信方面出現了移動的TD-SCDMA和電信的CDMA2000以及聯通的WCDMA三種無線網路通信方式,所以,未來只要有3G網路信號存在的地方,便可以實現上網。
五、就業前景
一種新型的產業必定會為社會帶來不小的影響,並且推動整個社會走上更穩健的步伐 。例如:在就業方面,它產生了一批新型的就業崗位,比如:3G網路工程師、無線網路優化崗位等等,通信方面,出現堪察、無線網路測試等等,因此而減輕了整個社會在就業上不少的壓力,再者,在另外一種無線區域網標准下生產出的產品技術應用逐漸成為無線網路市場主流的情況下,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不但在帶寬以及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取得了極大突破,而且在應用上,如今的無線網路也不再只是單純地滿足用戶隨時隨地接入網路,甚至已經能更多地參於到行業信息化的服務中來,可想而知,將來出現無線醫遼、無線校園、無線城市等其他行業應用成為無線網路市場的主流也不是夢想。
六、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與無線行業的飛速發展,無線網路將成為推動整個網路市場前進的新生力量,並且在不可預見的未來,紛繁多樣、永遠在線的智能終端技術將會把娛樂、辦公、消費、醫遼、 文化 教育 、生活服務等多種行業區域的全部功能融會貫通,一起服務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使之變得更輕松、更智能。使智能技術與無線網路更好地密切結合,讓越來越多的創新應用和新的生活方式進入到未來的社會當中。最後,讓我們迎接一個「網聚萬物」、「網隨人動」的無線時代。
⑻ CDMA無線網路優化方法探討及案例分析 畢業論文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1 引言 1
1.1 課題背景 1
1.1.1 移動通信行業發展 1
1.1.2 CDMA技術的發展現狀 1
1.2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
1.3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3
2 基本原理 4
2.1 CDMA基本概念 4
2.2 DS-CDMA的關鍵技術 4
2.2.1 功率控制技術 4
2.2.2 PN碼技術 5
2.2.3 RAKE接收技術 5
2.2.4 軟切換(Soft Handoff)技術 5
2.3 CDMA網基本結構系統 7
3 CDMA無線網路優化流程和方法 8
3.1 CDMA無線網路優化概述 8
3.2 CDMA無線網路優化的發展 8
3.3 CDMA無線網路優化的分類 9
3.3.1 工程優化 9
3.3.2 運維優化 10
3.4 CDMA無線網路優化的通常流程 10
3.5 CDMA無線網路優化的方法 12
3.6 CDMA無線網路優化的主要內容 13
3.6.1 優化准備工作 13
3.6.2 現場測試 14
3.6.3 CLUSTER級的調整和優化 14
3.6.4 系統級優化(有負載) 15
4 CDMA網路優化典型案例分析 16
4.1 CDMA無線掉話常見原因分析及優化 16
4.1.1 處干覆蓋范圍以外的掉話 16
4.1.2 導頻污染引起的掉話 18
4.1.3 前反向鏈路不平衡引起的掉話 19
4.1.4 干擾引起的掉話 20
4.2 CDMA網路中切換問題 21
4.2.1 硬切換 21
4.2.2 軟切換及更軟切換 22
4.2.3 典型案例分析 25
4.3 總結 28
5 結束語 29
致謝 30
參考文獻 31
中文摘要
CDMA是為滿足現代移動通信網在大容量、高質量、綜合業務、軟切換、國際漫遊等方面的要求而設計的一種先進移動通信技術,它具有抗干擾性好,抗多徑衰落,保密安全性高等諸多優點。CDMA網路是中國電信的主推品牌,CDMA2000 (3G)業務的發展直接影響到中國電信的成敗,而CDMA業務的發展必須依賴完善的網路才能順利進行。因此,CDMA系統在運營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進行網路優化,一是為了能夠給系統當前的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二是為了提高系統容量,以接納越來越多的系統未來用戶。
本文的研究目標是對投入運行的網路進行參數採集、數據分析,找出影響網路運行質量的原因,通過技術手段或參數調整使網路達到最佳運行狀態的方法,使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同時了解網路的增長趨勢,為擴容提供依據。具體的網路優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網路覆蓋問題;掉話問題;二次呼叫問題;越區切換問題;與其他網路手機用戶的互連互通等。
本課題主要研究CDMA無線通信網路中掉話和切換問題的分析和優化。通過對覆蓋區基本情況、網路覆蓋、質量、話務的分析,應用現有理論和技術,在前期工程的基礎上為完善CDMA網路的覆蓋並優化網路,提出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使得網路容量、質量、經濟效益、競爭力達到預期設定的目標值,最終滿足客戶市場的需求。
關鍵詞:無線網路優化、CDMA、掉話問題、軟切換技術等
ABSTRACT
CDMA is a kind of advance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fulfill great capacity and quality、synthetical operation、soft switch and international ramble. It possesses lots of merits such as repellence of interference and attenuation of multiple paths. The security is also great trait of CDMA. CDMA is the main operation that China Unicorn extend .The progress of CDMA right result in the success of China Unicom,and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 must depend on perfect network.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it is completely necessary to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constantly On the one hand,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CDMA wireless network is to provide more consummate service,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extend system capacity in order to take up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The purpose of this task is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methods that can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by collecting data of network which is in operation and analyzing the data in order to find the cause which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he network. The advantage of CDMA is application of power control and soft switch, so they are usually the emphases ring base station optimizing. On the other hand, data optimizing is also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Concretely, methods of optimizing are as following: l、the issue of network coverage 2、dropped calls problem 3、the second call issues 4、handoff issues 5、with other network users, such as the interconnection.
The main research topics of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re dropped calls and switch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Covered b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district, network coverage quality and traffic analysis. Applying of exi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the basis of pre-engineering to improve the coverage of CDMA networks and optimized networks is practical designed. Makes network capacity, quality, cost-effective, competitive edg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arget set, and ultimately meet customer needs of the market.
Keywords: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CDMA, th
⑼ 我的畢業設計題目:gsm網路優化幾種主要參數的研究
1.幾種重要參數:
RX接收電平
TX發射電平
FFER誤幀率
EC/IO也是反應信號質量的參數。
後邊的修改參數,看不懂,參數要通過大量的優化工作才可以得到調整,調整後的效果要用專門的測試軟體測出。
優化的方法有:調天饋,天線的掛高,方向角;排除附近的干擾源;調整基站的發射功率;對鄰區的優化;新增基站等等。
⑽ 求本科的網路工程專業畢業論文,急求,導師說至少8000字啊!
網路工程安全方面的很熱門,之前也不懂,還是寢室給的莫』文網,專業的沒話說
縣域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的構建與評價研究
安徽省新網工程物流管理系統建設
基於移動Agent的數據挖掘技術研究
CDMA基站建設與網路優化
密集城區綜合建設解決方案研究
無線網路建設及運行優化技術
中國聯通A省分公司項目管理研究
TD-SCDMA無線網路優化方法的研究
基於掙值理論的成本管理在通信工程項目中的應用研究
全過程成本控制體系在JM聯通3G09工程項目中的應用
廣州CZ有限公司融資方案設計
求解廣義幾何規劃問題的兩種全局優化方法
移動軟交換MSC POOL組網技術的研究與實現
基於FTTX的工程設計與場景應用研究
基於感測器網路的工程監測系統的應用研究
服務覆蓋網路下基於Wardrop均衡的流量工程
甘肅聯通城域光傳送網路組網以及業務應用
甘肅聯通酒泉地區WCDMA無線網路規劃
基於RFID技術的豬肉安全追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分形學理論在城市排水管網中的應用研究
基於CAN匯流排的PLC模塊通信協議研究與實現
基於職業活動的中職計算機網路專業教師培訓教材的設計
室內環境下多系統多網路的共建共享研究
基於TD-SCDMA的室內覆蓋系統及工程應用研究
哈爾濱移動GSM與GPRS無線網路優化方案研究
寬頻固定無線接入網路規劃工具的研究和開發
電信行業應對專項任務項目化管理的IT系統實現